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春光-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在说当初那位对陆至言一见钟情、苦苦等待的小姐,
  陆至言接过面具,不紧不慢说:“只要有的人不会夜里睡不着,都不要紧。”
  将军不成被反将了一军。
  谢清豫鼓一鼓脸颊,轻哼一声:“坏人。”
  他们先后从茶楼里出来,脸上都戴着样式相同、一大一小的面具。负责保护谢清豫安全王府护卫均隐到暗处,不远不近跟随,却不打扰他们游玩的兴致。
  或许是陆至言从前留给谢清豫的冷清印象太过深刻,谢清豫很喜欢和他一起走在热闹人群中的那种感觉,一如当初那场庙会。她希望他是鲜活的、入世的,身上可以多一些人间烟火气息。
  长安城中的繁华街道人潮如虹、车水马龙,花灯之下,商贩们立于自己的小摊前笑逐颜开招呼生意,来往行人亦满面春风,每个人看起来都十分快活。
  谢清豫和陆至言一面顺着人流往前,一面穿梭于摊贩中,瞧过来又看过去。偶尔也有孩童手里牵着写上福字的兔子灯,嬉笑中无忧无虑跑过,在他们身边留下一串欢声笑语。
  “小的时候,我爹会帮我做兔子灯,长大以后就没有这种待遇了。不过真的帮我做了我也不好意思。”谢清豫一笑,又问陆至言,“你小时候玩这个吗?”
  陆至言点了一下头:“其实已经不大记得了,但后来见过一张画像。”
  谢清豫好奇:“画像?”
  “嗯,看落款,应是五岁那年的事。”陆至言慢慢回忆着,“是在府里的小花园里面,还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手里牵的一只兔子灯……”
  谢清豫问:“是陆夫人画的么?”
  陆至言没有提,她却猜到了,他微笑着点一点头。
  谢清豫欢喜的语气说:“我太好奇了,等以后有机会,你记得拿给我看一看。”
  陆至言又点头,答应她的话。
  长街的尽头有一灯轮,据说是用五万盏灯装饰而成,高耸无比,远远看来,便如一株巨大的花树。因为这一奇观,许多百姓围簇附近欣赏,他们反而避开了去,没有停留。
  谢清豫和陆至言走上石拱桥,她回头问:“我们去猜灯谜好不好?”
  陆至言很快颔首:“好。”
  谢清豫笑:“我们比一比,若是你这个状元郎输了我,往后你就得多答应我一件事,否则便是你未兑现的那些一笔勾销。不过我很厉害的,可不要小瞧了我。”
  陆至言还未答应她的话,他们头顶忽然响起一片烟花炸裂的巨大声响。周遭行人均被这阵响动吸引得驻足抬头。天幕之上,璀璨烟花有如星雨散落,不停不休,想是皇帝陛下恩典,方有此景。
  桥上行人繁多,而其他人不走,谢清豫和陆至言也被堵住在这石拱桥上,有些进退不得。这般状况,谢清豫转头去看陆至言,低声问:“要不等一等?”
  陆至言却摇头。谢清豫正想要问怎么了,一瞬感觉到自己的手被宽大温热的手掌握住。她一怔,尚未反应过来,先被陆至言牵住亦步亦趋往前。
  他们不十分容易的穿过人群,走下石拱桥,谢清豫乱跳的心才收敛一些。她已经偷看陆至言的背影无数眼,既因他的主动而感到羞赧,又喜欢他与自己的亲近。
  只是本以为矜持的人,原来也有如此大胆、不含蓄的时候,毕竟他们现在在这样多人的地方……虽则旁人沉浸在头顶绚丽景象,并顾不上注意他们如何。
  谢清豫被陆至言大胆的举动弄得脑袋晕晕乎乎,脸上傻傻笑着。什么时候,他松开她的手,她也没有注意。直到陆至言出声,思绪才勉强回拢。
  陆至言问:“去猜灯谜?”
  谢清豫没有应话,看一看他的手,又看看自己的手,红着脸点了一下头。
  几处猜灯谜的地方都聚着不少人,何况对他们而言哪里都差不多。是以,最后谢清豫和陆至言便随意选中相对人少的一处地方走过去。
  两个人在贴着写有灯谜纸条的一排花灯前站定。
  有人已开始招呼起他们来。
  谢清豫看一眼陆至言,轻抬下巴挑衅道:“陆大人,待会千万别求饶。”
  陆至言微笑,好脾气的说,“是。”
  花灯上贴的灯谜有难有易,除去考验反应外,也考验学识是否渊博。此外难一些的灯谜,则多半有谜格,而谜格有近二十种名目。倘若不曾钻研,光是谜格便能使人晕头转向。
  谢清豫之所以自信,便因她从来不输男子的学识,且对不同的谜格都能分辨得清清楚楚。然而她很快领教到了,陆至言当年能蟾宫折桂,绝非浪得虚名。
  陆至言没有小看她、故意让她,谢清豫无疑也认真对待。于是,便出现了他们两个人从善如流、淡定从容且又精准说出谜底场景。起初附近的人无不各自猜谜,到后来都变成看他们猜,也似甚为得趣。
  一刻钟过去,谢清豫和陆至言仍不分伯仲。然而被这么多人围观,听到别人对陆至言的猜测与议论,混杂女子的倾慕之语,谢清豫又不怎么高兴。
  她悄悄说:“再多猜一题,我们便走吧……”
  陆至言看一看谢清豫,仍旧十分顺从的点头同意她的话。
  随意点中的最后一道谜语,谜面是“玉门关”三个字,谜格是“求凰”。谢清豫略一思索,便望向陆至言,他也看她,眼神中带着肯定,对她点一点头,这般姿态仿佛鼓励她先一步将谜底说出口。
  临到最后,是准备让她一让了。谢清豫笑笑,不客气接受他的这份心意,脱口答出“金殿锁鸳鸯”的谜底,竟然引起一片喝彩声,还得到了一盏吉祥如意花灯。
  和陆至言一起离开人群,谢清豫笑语盈盈:“承让承让。虽说是你谦让,但到底这次是我赢了,所以……”她压低点声音,“陆大人,两件事哦。”
  确认般的,谢清豫问他:“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陆至言嘴角微翘:“嗯。”
  这样好说话反而让谢清豫觉得哪里不对了,她怕陆至言是有事,却不对她说,眉心微拢道:“为什么今天对我这么好?唔……莫不是瞒着我什么事情?”
  谢清豫停下脚步,抬起头,隔着面具盯住陆至言看。
  陆至言随即低下头,一双眼睛回望她,反问:“不是说要负责到底么?”
  分明是在茶楼的时候她说过的话。
  谢清豫自觉败下阵来,又觉得自己多想了,一笑应道:“自然。”
  玩闹许久,时辰已是不早,谢清豫和陆至言说笑着慢慢往回走。他们再次经过石拱桥时,行人比之前少了许多。当是时,迎面几个外族人走了过来。
  谢清豫不经意一眼,觉察到一张有些许眼熟的面容。
  她方才记起许是在皇恩寺见过的那个人,对方已然行至他们的面前。
  明明她脸上依旧戴着面具,与他们擦身而过刹那,这个南诏来的人竟压低声音,主动留下一句:“静和郡主?”谢清豫一怔,他们已走过去,大步走下石拱桥。


第28章 
  皇恩寺见到这个人,他的眼神便让谢清豫觉得不舒服。
  今日再见,亦是如此。
  尤其是他报出她身份的举动,好像在说,哪怕她刻意的遮掩、不想为外人所知,他也不会认错。这种隐含的意思,既挑衅又高傲,更令人不自在。
  但他为何能晓得她的身份……这一点终究很奇怪。谢清豫猜测着,会不会是她陪杜氏去皇恩寺那天,后来回府时被跟踪了,他们没有觉察。
  这些外族人既无其他举动,他们也不好做什么。谢清豫紧拧着眉收回视线,正想开口说话,先注意到陆至言浑身散发着一种紧绷的感觉,盯住那些人背影的眼神也格外锐利。
  莫名担心他要冲动,谢清豫拉一拉陆至言的衣袖:“送我回去吗?”
  面容严肃的人在看向她的瞬间神色稍缓,点一点头。
  “数日之前,我随娘亲去皇恩寺上香,与这个外族人见过一面。”谢清豫低声和陆至言说起先时的事,“是正好撞见他叫人偷了钱袋,我便让周辛去抓住了那小偷、把钱袋还回去,也许被跟踪了所以晓得我身份……”
  陆至言反握住谢清豫的手,牵着她走下石拱桥,却仍深深蹙眉。
  直到走出去数十步远,他忽而沉沉出声:“方才那个人,是南诏的三皇子。”
  谢清豫有些惊讶:“南诏的三皇子?”
  哪怕之前便有所感觉此人身份不俗,真的得到证实,还是叫人诧异。
  “是。”陆至言微微颔首,“我曾见过他画像,时日虽长,但足以辨认。听闻其生得狼顾之相,方才见到,亦有此感。他十五岁时,便被其父夸奖足智多谋、能征善战,因而较之其他的兄弟,甚得偏爱,是为储君的不二人选。”
  “虽被认定为储君的不二人选,但不曾立储、仍为三皇子,莫不是……”谢清豫认真的想一想,挑了一个自认为委婉的说法,“其性格尚且有须得打磨之处。”
  谢清豫转而又想到,既然陆至言清楚这个人的身份,皇帝陛下不会不清楚,那么自己爹爹也未必不知道。虽则知道,但消息未曾传开,说明不可张扬。
  前几天估计是不好与她解释,爹爹才没有告诉她太多这些东西吧,却也让她不必过于担忧……她心想着,无可无不可问一句:“这个三皇子故意隐瞒身份,是想要做什么?”
  陆至言摇头:“尚不清楚。”
  谢清豫本也非要追究个答案,何况很多事是不能轻易知晓的,便点一点头。
  陆至言一路将谢清豫送到王府马车之前停的街口,到这会儿放松开手。见她抬头看自己,他抬手摘下面具,又摘下谢清豫的,温声道:“上马车吧。”
  谢清豫应下一声又问:“等开春了,我们一起去骑马踏青放风筝,好不好?”
  陆至言点头:“应是能得空。”
  谢清豫笑起来:“好。”
  陆至言望住她嫣然的脸,眼眸中的欢喜,也轻轻笑开。
  两个人略说了一会儿话,已经有陆府仆从牵着马匹走过来。
  谢清豫正想着这么冷的天他怎么骑马,反而听见陆至言说:“送一送你。”
  她一整晚都和陆至言待在一起,他们之前没有见过陆家的仆从,便说明陆至言此前便有这般打算。不论她提或不提、不论有没有发生意外,都准备送她回府去。
  陆至言有这样的心思,谢清豫怎会不高兴?
  她手背在身后,身体微微前倾,凑到陆至言面前,笑嘻嘻说:“陆大人劳驾。”
  上元之夜,谢清豫一整夜都是好梦。她梦到去年春天,她和陆至言离开长安后碰到的那位神婆一样的人物,梦里记起这个人说,她会大福大贵、会有一个疼她护她的好夫君……
  那个时候,她心里想的人是陆至言。然而,在那时,她看不到今日,不知他喜欢自己,不曾想过他会牵她的手,他们可以一起去赏灯……彼时只以为希望茫茫,才听这样的话格外顺耳,当作一个好兆头,未想竟是求仁得仁。
  及至翌日醒来,谢清豫心情上佳,记得陆云绣的书院今天开始上课,便吩咐夏果捎上贺礼代她去道一声恭喜。她不是不得闲,只顾及自己去了少不得耽误陆云绣做事,而初初上课想必忙碌,不打扰为好。
  昨天夜里谢清豫去逛灯市回来王府,满琳琅院的人都看得出来她高兴,直至今天仍是如此。洗漱过后,春絮如往常为谢清豫梳头,发觉她始终嘴角弯弯。
  春絮笑说:“小姐从昨天便很高兴啊,就连睡觉的时候都还在笑呢。”
  睡觉的时候都在笑?谢清豫不可置信:“我笑了吗?”
  春絮轻轻点头:“嗯……大概梦里也有好事吧。”
  谢清豫却觉得丢人,正色道:“没有,多半是你听错了,不信你好好想一想。”
  春絮一愣,观察谢清豫的表情,小心说:“也许是奴婢粗心弄错了?”
  “肯定是这样。”谢清豫认真颔首,“莫要在外面胡说。”晓得她其实是不好意思,春絮抿唇笑笑:“奴婢知错了,还请小姐恕罪。”
  谢清豫大大方方说:“无妨。”
  用过早膳,谢清豫正准备去与睿王妃杜氏请安,再去看看自己的嫂嫂。冯嫆的肚子如今已很是圆滚滚的了,按照日子推算,应当下个月便要生产,她对此也十分关心。
  然则,尚未动身,先有有小厮到琳琅院与谢清豫传话。小厮恭恭敬敬说王爷请她去书房一趟,纵然不知有什么事,她也即刻答应,而后穿上斗篷,便出了院子。
  谢清豫到得睿王书房外,大约提前交待过,因而没有通传便直接请她进去。她走进书房,见只有自己爹爹在,一时问:“爹,这么早找我是有事么?”
  一句话说罢,方才注意到自己父亲脸色不怎么好。
  谢清豫不由又问:“怎么了?”
  谢骁本是坐在书案后,因谢清豫进来而站起身。他从书案后面走出来,行至自己女儿面前,目光里有一种沉重,看得谢清豫半晌,不忍开口。
  “豫儿,昨天上元宫宴上,南诏使者向陛下请求赐婚。”谢骁半闭了眼,重重的叹一口气道,“他们想要求娶的对象是你。不过,陛下不曾应允,已经回绝。”
  这样的事对于谢清豫而言,既出乎意料,又难以相信。
  她下意识反问:“请求陛下赐婚?我?”
  谢骁点头,眉头紧锁:“因是陛下已经回绝,昨夜便不曾告诉你。只是,我仍有些担心,南诏使者突然提出这一件事,恐怕另有所图,或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若他们单单提出请求赐婚,不是会多么让人觉得蹊跷的事情,而偏偏点名要求娶她便意义不同。谢清豫忽而间想起那位三皇子……此事与他大约不无关系。
  史书上有大晋与南诏数次通婚的记载,皇帝陛下的后宫中,亦曾有一位南诏的公主与几位南诏进献的美人。只是多年以前,那位南诏公主便病逝了。
  此时此刻,哪怕心中惊愕万分,谢清豫勉强维持得住一份镇定。她低下头,想得片刻,抬眼问自己爹爹:“假使他们一再请求赐婚,是不是陛下便可能会……”
  她想问陛下是否可能会答应这桩婚事,而这个答案却叫人觉得十分浅显,几乎略略一想即可知晓。哪怕谢骁没有肯定她的想法,谢清豫心里也已有数了。
  谢骁看到女儿眸光黯淡,不无心痛,正欲说话,书房外匆匆响起管家的声音。管家恭谨禀报:“王爷,皇帝陛下派魏大总管特地来接郡主进宫,轿子已经停在王府外了。”
  皇帝陛下今日要见她,会是为了什么事情,根本无须多想。谢清豫看一眼自己的父亲,谢骁神色凝重与她说:“既如此,你且先进宫,回来细说。”
  谢清豫先回琳琅院换过一身衣服,才坐上虽魏公公前来的软轿,往皇城去。一路被领到勤政殿外,魏公公进去回禀过建和帝,之后出来又把她领进了殿内。
  如今年过半百的建和帝,身体尚属康健,精气神也不错。谢清豫进去之后,规规矩矩与他行礼请安。建和帝当下免了她的礼,吩咐奉茶,继而便挥退左右宫人。
  建和帝高坐上首,笑得和蔼与谢清豫说:“豫儿,坐。”
  谢清豫先行谢过恩典,捡一张椅子坐下。
  睿王与建和帝虽非一母同胞,但两兄弟的关系是无人质疑的。在建和帝年轻时,登位之际,睿王全力支持、替他扫平不少障碍。而这样一层因由,可以说使得数十年来,睿王府始终是于建和帝最亲近、最看重的存在。
  亦因这般缘故,谢清豫打小进宫频繁,也得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许多赏赐。在她的满月之日,皇帝陛下便一道旨意将她封为郡主,封号是为静和,此二字寓意恬静安和,是对她有美好期许。
  哪怕是如今的太子殿下,小时候都极少得建和帝亲自指点,谢清豫却是被他教过写字与画画的存在。来自皇帝陛下独一份的荣宠,说她但凡愿意,能随意在长安城里横着走都不夸张。
  正因如此,对于可能被送去和亲这件事,谢清豫才觉得更加不敢相信。但皇帝陛下昨夜切实拒绝了南诏的请求,话似乎又不可这么说……也许是他们想得严重,事情根本不会变得他们以为的那个样子呢?
  建和帝慢慢喝一口茶,微笑问:“说起来,豫儿今年可是十八岁了?”
  “是。”谢清豫勉力一笑,“陛下的记性真好。”
  “记得你小时候一点点大,还不够朕的龙案高。”建和帝轻叹一气,“这么一转眼间,朕老了,豫儿也已经这般大,都是有人想要向朕求娶你为妻的年纪了。”
  发生那种事,关系到她的终身,她知道也不足为奇。听到建和帝这样的话,谢清豫没有装傻充愣,也没有应话,只一双眼睛望向上首处的人。
  建和帝却话锋一转:“豫儿如今可曾有心仪之人?”
  总不能说陆至言,谢清豫摇头。
  建和帝笑:“当年来求朕放陆家一马,又把陆至言领到睿王府,去年还带他去桐城见他的父亲陆衡。朕还以为,你约莫是对他起了些心思,竟不是?”
  这些话不是推断她对陆至言究竟为何种想法,而是明明白白在告诉她,不论是过去抑或是如今,他都事事清楚。她愈没有办法说出口,自己喜欢的人是陆至言。
  谢清豫故作几分羞赧道:“怎么会……只是陆大人曾救我性命……”
  建和帝脸上笑又不笑的,看不出来相信不相信她的话。
  几许沉默,建和帝睨她一眼,笑问谢清豫:“你何时见过南诏的三皇子?”
  谢清豫面有疑问:“南诏国的三皇子……也来长安了吗?”
  如果不是陆至言提及那个人的身份,她根本不知情,是以谢清豫没有表露自己晓得这些。她顿一顿,说:“不过这一阵子,在城中确实曾碰到过南诏国的人。”
  谢清豫如实将在皇恩寺的那些,以及昨夜碰到那位三皇子的事禀明建和帝。但是隐去自己昨天晚上和陆至言在一起,其后知晓那位外族人身份的部分。
  建和帝沉吟中说:“豫儿,你须晓得,便是朕,也不可能事事如意。今次不知南诏何意,但倘若要危及大晋百姓安危,有一些事情,哪怕是朕,也无可奈何。”
  将话说到这般的地步,谢清豫没有任何回绝的余地。
  她低下头去:“豫儿明白。”
  于此一刻,谢清豫猛然忆起,陆至言同他父亲、姐姐到睿王府道谢时,她在正厅外听到他谈及陛下隆恩、不可辜负心意之类的话。
  那时,她因想到他对她好无非感激进而索性同他表明心意,却不曾想其中会否有一些深意。原来其实是有的,彼时她光想顾自己,忽视了,便以为没有。
  皇帝陛下亲见陆至言、与他说那些话,哪怕有这些话在前面堵着,以陆至言的性格,决计不会轻易向睿王府提亲。正因喜欢,便多了软肋。
  她后来想到陆至言有自己的难处,不想强迫他许下必定娶她的承诺,刻意避开任何可能存在暗示的话语。然而……无外乎徒劳罢了。
  即使陆家上王府提亲,皇帝陛下也不会同意,否则便不会与他说那些话。或许陆至言是知道这一点才没有说得太多,话若摊开来说个明明白白,谁都不会好过。
  对她百般顺从,是否除去喜欢她之外,对不能早日上门提亲多少补偿之意。他必定以为仍旧有机会,怎知一日百变、那些希冀轻易被打翻在地。
  谢清豫感觉自己忽然顿悟,她以为是美梦成真的一切,原来不过黄粱一梦,脆弱不堪。要怎么办?脑海里闪过这一句话,却空空如也、全无半点头绪。
  从勤政殿出来、乘轿辇到宫门外,又坐上王府的马车,谢清豫脑袋里满满当当装着的还是建和帝的那些话。尤其话说到最后,他反问一句,倘若战事起,难道她要看着她的父兄上阵杀敌、马革裹尸么?
  谢清豫知道,不可能。她不可能为了一己私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上战场拼命,也做不到眼睁睁看着无辜百姓被卷入战火。
  既是身受皇恩,享受荣华富贵,便合该有可能需要做出牺牲的觉悟。纵然皇帝陛下也宽慰她,也许南诏会就此罢休、不再提起此事,谢清豫心里那一股沉甸甸的感觉也无法消失。
  心情久久无法平复,谢清豫没有直接回王府,而是吩咐让马车绕长安城转。诸多心事无人可说,她需要自己先平静下来,事情还有转机,可以不先让自己娘亲、嫂嫂担心,尤其她的嫂嫂快要生产了……
  谢清豫一遍一遍暗示自己冷静,偏偏一遍一遍想起陆至言,脑子里变得越来越混乱一片。她却不想见他,至少这个时候,不想见他。
  马车把长安城近乎绕了一大圈,谢清豫终于竭力强迫自己变得镇定。她回府后,没有将宫里那些话同自己父亲和盘托出,只捡部分不那么要紧的略说一说。
  回到琳琅院,谢清豫身心疲惫,唯一的念头是想好好睡一觉。她梳洗过后,正吩咐丫鬟不要打搅她休息,陆至言的一封信送到她面前。
  盯住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半晌,与其说不愿意,不如说她不敢看信里的内容。谢清豫从未如此刻懦弱,想要退缩。面对他的一封信,她徒然害怕起来,不敢触碰。


第29章 怜惜
  陆至言的信,谢清豫没有拆,也没有回他任何消息。大约因为没有收到回信,隔天,他到王府来了,谢泽派人请她过去书房。她知道陆至言在,煎熬之中,选择了不去见他。
  比起想与不想见陆至言,谢清豫更多的是感觉到心乱如麻、不知要怎么办,也不晓得见到他要说什么。这一次事情,他必然也已听闻,其中利害只比她更加清楚。
  如果没有听过皇帝陛下的这些话,谢清豫或暂且可以真的安慰自己,不见得会变得那么糟糕。但既然特地派人请她进宫去,特地与她说得许多话,她明白多少是要她有所准备的意思。
  真的到那一步,认真的考虑过,谢清豫发现自己不希望陆至言为她做什么。好不容易他才远离苦痛,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陆家以后还得靠他撑起来,他的家人都需要他……
  她不希望他为一件无法挽回与改变的事,去做一些无谓的牺牲。陆至言坚持来王府求见她而她没有见第三天晚上,近乎整夜辗转难眠,却让谢清豫乱七八糟的思绪中找回一丝平静。
  只是,当她想起陆至言,想到他愿意重回朝堂,是因为觉得如若逃避退缩便无法保护任何人,又止不住觉得担心。谢清豫很担心这件事情会打击到他。
  想到这些,唯独她在这个时候却不见他,谢清豫开始变得后悔。该去见一见他,和他好好的说一说、说明白。不管遇到什么事,选择逃避都无疑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下下策。
  谢清豫终于想定要去见陆至言,然而边关一封急报快马加鞭送至长安,她才幡然醒悟这件事比她以为的还要严重太多。被送到建和帝面前的其实是一封战报,是南诏十万大军压境,直逼桐城,一副要大举入侵大晋的架势。
  南诏使者向建和帝请求赐婚被拒只短短几日,而边关战事消息送到长安难免需要一些时日,这意味着在此之前南诏已然有所动作。那么,请求赐婚、要和大晋联姻绝非这一行人的目的。
  谢清豫意识事情的严重性,不单单在于这封急报,更在于此后,南诏使者嚣张的第二次对建和帝提出赐婚的请求。这一次,仍如前一次专程点静和郡主的名号。
  求娶她不是南诏三皇子本意,胁迫建和帝、胁迫大晋才是。
  这是谢清豫迟迟明了的东西。
  赐婚一事,建和帝如若不允,南诏可借大晋不愿与南诏交好为由挑起争端。建和帝如若允了,无异遭受南诏的威胁,被迫与南诏低头。假使南诏的三皇子在大晋出事,南诏仍能以此为借口向大晋宣战。
  谢清豫隐约明白过来,这个人在长安故意隐瞒自己三皇子身份而又无惧无畏的真正缘由。他在来大晋之前或已部署好一切,无论自己届时出事、不出事,都不会影响到大局。
  建和帝是不是对今日局面有所预料,谢清豫无从得知,但感觉得到,如果有和平解决的办法、避开战争,会是他所乐于看到的。假如有人需要为此牺牲,那么那个人也该懂得大局为重的道理。
  面对南诏此番行径,朝堂之上,大臣们亦有不同看法与见地。
  一面是南诏的一系列行径过于挑衅,区区一个小国,却完全不把大晋放在眼里,因而部分朝臣主张陈兵南诏,以扬大晋国威。
  一面是南诏分明有备而来,不知究竟有何阴谋,冒然反攻,恐怕不慎陷入南诏的圈套,且战事一起必然百姓受苦,因而也有部分朝臣主张以和为贵。
  除此之外,有认为两种说法都有理的、有认为该以静制动的、有既不赞成出兵也不赞成和亲的……各有各的说法,但这一部分人究竟只是少数。
  面对大臣们的争论,建和帝未置一词。然而在下朝之后,他将太子谢昭喊至自己的御书房,两个人在御书房里待了足有半天时间,外面的小太监听到里面频频传来争吵的声音。
  谢清豫再一次应召入宫,是在南诏使者又请求赐婚的第三日。
  彼时,建和帝尚未与南诏使者任何答复。
  谢清豫依旧在勤政殿见到的皇帝,却与上一次有所不同。因为这一次,建和帝躺在床榻之上,脸色不是很好,看起来像是生病了、身体抱恙。
  没有见到建和帝之前,谢清豫对此全不知情。知道了,也大致能猜到约莫是顾忌南诏的人,故而将身体不适的消息压下去没有张扬,以免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谢清豫与靠着明黄色绣龙纹引枕、半坐在床榻上的建和帝见礼,免礼之后,被他招手过去。她应声行至榻前,皇帝吩咐宫人赐座。宫人迅速搬来一张玫瑰椅,她便乖顺在一旁坐下。
  不久之前虎虎生威的皇帝陛下,此时脸色几分苍白,看得见的憔悴。谢清豫不过匆匆看得两眼,又垂下眼,声音很轻问:“皇伯伯身体不舒服吗?”
  在谢清豫小的时候,建和帝教她喊的皇伯伯,她乖乖巧巧的喊了,并且一直喊到及笄那一年。及笄之后这几年,谢清豫很少用这个称呼,可她心里,始终是待他亲近也尊敬的。
  谢清豫不是不知感恩的人。
  皇帝陛下待她的好,她不会否认,与其他任何事都无关。
  建和帝声音微哑道:“御医看过,不碍事。”
  谢清豫点了一下头,一时噤声。
  建和帝偏头看着他,忽然说:“豫儿,朕是真的老了,越发不如从前。”
  谢清豫摇头:“陛下正当年,一点也不老。”
  建和帝轻笑一声:“岁月不饶人,这几日朕在想,差不多是该服老了,这种事情也勉强不得。何况,身体确实不行了,昭儿也到这般年纪,已半点都不由朕。”
  “豫儿,朕或许时日无多了。”他沉沉与谢清豫道,“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