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晴儿的田园生活(千年)-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十四章、卖瓜(一)

    次日,留了子晴看着子喜连带看家,曾瑞祥带着他们全去点豆了。曾瑞祥说先可着外面的活干,家里的洋薯可以慢慢挖。子福初七就去学堂了,曾瑞祥初七下午走时,豆还没有点完,不过据说所剩不多,沈氏带着子禄再干一天也差不多了。
    点完豆花生该松土了,地里的活就开始连上了,田里的秧苗说要施第一道肥,施完肥还要耘一遍田,子晴听说水稻要施二遍肥耘两遍田,花生也要松两次土,花生松完土又该黄豆松了,总之,这一番忙碌下来,日子也就飞快地过去了。
    转眼就五月下旬,天气越来越热,蚊虫越来越多,这是子晴很难忍受的,沈氏每晚都要在门口熏一堆艾草,子喜也会爬了,每天放在竹席上玩是他最撒欢的时候。
    家里的状况越来越好,沈氏说这一个月来卖菜卖洋薯卖鸡和鸡蛋都攒了差不多十五吊钱,沈氏陆续都换成了银子,洋薯收获了一千多斤,很是让大家惊喜,沈氏给娘家哥哥分别送去了一百来斤,自己家留了三四百斤,剩下的全卖了,子晴把洋薯地都栽上了黄瓜豆角,因为第一批黄瓜豆角的成熟期已过了,这一茬应该能够赶上中秋节。先头家里的二批鸡差不多都可以下蛋了,沈氏后来买的五十只小公鸡在这一个月也长得不错。
    地里的西瓜大的有个十来斤了,满地都是,子晴也不知道熟了没有,总爱用手拍拍,听听声音,想摘又怕没熟,终于等到五月二十五日那天,子晴比较了两只西瓜的声音,选了一个声音清脆的摘了下来,喊子禄抱回井边,用井水冰着。
    等子福放学回来,让子福打开,红红的沙瓤,子禄迫不及待想舔舔,被子福一把骂住了,把瓜切好后,子福先让沈氏吃了第一块,然后大家才纷纷拿起来吃,子寿一着急,西瓜汁都流到衣服上了。“真甜。真好吃。”几乎都是这一句话,似乎也就这一句话最合乎情景。
    “可是,这么多的西瓜,怎么卖啊,卖多少文一斤合适咱也不知道。”沈氏发愁了,也是,三亩地的西瓜要靠沈氏每天和子禄去城里卖确实有点难。
    子晴知道她那个时空西瓜都可以达到亩产万斤,就算这时空生产力低下,三亩地最少也该有一万斤吧,第一批成熟的有多少,子晴还真没去挨个敲,现在还有陆续开花的,有拳头大小的,子晴也不知该如何办。
    “要不,小舅舅卖,小舅舅家不是开铺子吗?”子晴问。
    “小舅家是烧饼铺子,怎能卖西瓜?”沈氏否决了。
    “娘,咱还找那个杂货店的掌柜,也许他有法子。”子晴又问,“娘,我好像听说城里有一种人叫中人,就是专门替别人跑腿牵线的,赚取佣金,娘可以先去问问,小妹的法子也可以试试。不行的话咱就宁可少挣一些,也不能让西瓜砸在咱手里烂了。”子福说道。
    “对呀,我怎么忘了中人这一说,我明天就带半个西瓜去趟牙行,看看谁给的价高我就卖给谁。”沈氏决定明天一早就去。
    子晴一看没她什么事了,就去地里敲西瓜,看到成熟的就用一根稻草做记号,这一路弄过去,还不到一半地,子晴就绑了百十来个了,天黑了,才收手。
    临睡前,沈氏才告诉子晴要带她去安州府,因为安州府的杂货店是她和子福去的,子福走不开,只能她去了,子晴一听又可以去城里,兴奋的一夜没睡好。子晴一点也没想到,这一次去安州,不仅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困境,还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
    次日一早,子晴去地里摘了一个瓜,沈氏去菜地挑了几个冬瓜和南瓜,一块放框里挑着去镇上,搭了一辆驴车进城,进城门口后就分开,子晴看见她娘给了车夫四文钱,两人先来到那杂货店,此时还早,所以人不多,子晴看到那老板正在摆弄货物,便上前打个招呼。
    “老板,你好,还记得我吗?”子晴甜甜地问。
    “小女娃子,你是谁啊?”老板显然没印象。
    “老板,年前的时候我和我哥哥上你店里来买新奇的种子,你当时还撵我们走来着,后来我们买了你店里所有的洋薯和所有的西瓜子,您再好好想想。”
    “哦,难不成你就是那个小女娃?对不住了,我这一天人来人往的,实在记不住。你今天来是?”说完又看看子晴她娘,“这位大嫂好。”掌柜的笑眯眯地打了个招呼。
    “掌柜的好,是这么回事,我家孩子从你这买的西瓜回去种,现在都成熟了,每个都有个十来斤,我们一乡下人家,靠在城里摆摊卖也不是那么回事,再说了,马上要割稻子了,也没那工夫啊,所以想上您这来试试,看看有没有路子?”沈氏说道。
    “哦,是这么回事,不能够啊,就熟了,往年不是要到六月底才熟吗?京城那边甚至要七月初才熟呢。你确定是熟了吗?”
    “掌柜的,这里是南方,自然比北方要熟的早,这有什么奇怪的。”子晴真想翻个白眼。
    “是熟了,掌柜的,我这还带了一只过来,我切一半给您尝尝。”沈氏生怕对方不信,说完就把瓜抱出来,找刀切一半给掌柜的。
    “嗯,是不错,比我往常吃过的还甜,这么着吧,这事我做不了主,我得向我们老爷去回禀一声,算你们运气好,赶上我们老爷在家。要不,你们先卖菜去,一个时辰后再过来。”
    “那行,给您添麻烦了。”沈氏领着子晴就要走,子晴连忙抱了剩下的半个瓜,那个切开的留给掌柜家的老爷尝尝也就够了。
    “女娃子,你抱着这半个瓜卖菜多不方便,这样吧,你把这半个瓜卖给我,我给你五十文钱好不好?”
    “不好,我们还要去别的店问问,万一你家老爷不同意买,我们也好找别家卖。我们是因为在你家买的种子所以先来你家问问。”子晴以小卖小,实话实说,掌柜的只好笑笑。

    第三十五章、卖瓜(二)

    沈氏带着子晴先去菜场,这会儿去菜场有点偏晚,所以找了半天才找到个位置。这时节的菜都很便宜了,冬瓜二文钱一斤,南瓜才一文钱一斤,因为带的不多,倒也很快卖完了,一共才卖了五六十文钱。
    不过,有好几个人倒是相中了那半个西瓜,最高的出价都二十文一斤了,一看就是个大户人家的管家,弄得子晴很是后悔,带什么冬瓜南瓜,直接带西瓜来多好。
    两人打听了半天,费了半天劲才找到牙行,里面有七八张桌子,十来个人,看到子晴母女一副乡下人的打扮,有几人就把头扭过去,倒是也有两人上前,问是买地还是卖地,子晴把西瓜抱出来,拿刀切了一半,分成小片,另一半放回筐里,然后请他们尝尝。
    “嗯,真甜,好吃。”几乎吃过的人都是这句话。
    “你们是来卖西瓜吗?”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子晴一看这人就觉得这人很精明,有四十岁的样子,子晴看了一下她娘,沈氏大概也相中了这人。
    “这位大哥,想问问你可有路子,出价几何?”沈氏问道。
    “这个我得打听打听去,一时还回答不了你,这一片种这个的好少,就是种了也没有上市,现在应该低不了十五文,以后可就难说,三天后应该可以告诉你,你家大概能有多少,三天后你再过来听信。”
    母女俩答应着出来了,这时,觉得一个时辰也只多不少了,决定还是回杂货店看看再说。
    一到杂货店门口,掌柜的一脸迫不及待,“哎呀,你们总算来了,我们老爷都等你们半天了,都吩咐我去找你们了,我在菜场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
    进屋了,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站着,气场很冷,比子晴的大爹还冷,瘦高个,子晴也不敢细看,掌柜的只说是东家老爷,没说姓名。不过子晴不喜他那一副上位者的高姿态,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商人。
    “我们老爷说可以要你们的西瓜,你们大概有多少斤?我们老爷全要了,现在每斤给十五文,六月中旬以后再熟的能给到十文一斤,七月份再熟的只能是五文一斤了。这是我们老爷的意见。”掌柜的说。
    “可是,我们在市场还有人出到二十文一斤,你们能不能再涨点。我家的西瓜很甜的,我们保证只卖给你一家。而且,我家种的洋薯也很多,都卖给你家吧。”子晴抢答道。她觉得母亲温婉的性格并不适合讨价还价。
    掌柜的瞅瞅沈氏,看她并没有说话的意思,只是看着子晴,便知道什么意思了。
    “小女娃,你唬谁呢?怎么可能有人出到二十文,小孩子骗人可不好。”掌柜的哄子晴。
    “大叔,我没有骗人,刚才是有人出到二十,只不过他没说要多少,让我们三天后听信,我娘担心他要不了多少,才来你这的,可你们也不能一斤瓜就减五文钱啊,我家还指着卖完西瓜盖房子呢,这样吧,最多以后每年的西瓜都优先卖给你们。”子晴霹雳巴拉说了一大通。成不成也只能这样了。
    子晴看到那个什么东家的脸终于有了一丝松动,他看子晴的眼神就像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似的,对,是有趣。
    “那你觉得多少合适呢?小姑娘。”东家问。
    “这样吧,咱们一人退一步,取中间数,十七文五,如何?当然你要愿意让我半文,我就更高兴了,只不过,你该不高兴了。”子晴越说声音越小。
    “那为什么不说你让半文呢?”东家继续问。
    “那我就该不高兴了,我觉得把自己的高兴建立在别人的不高兴上,是很不道德的,所以,我们谁也别让了。”子晴回答道。
    “扑哧。”子晴一看掌柜的笑了。“女娃子,你都把我绕糊涂了。”
    “对不起,见笑了两位,小女在家就一直口无遮拦。”沈氏开口了。
    “无妨,倒是很有趣,行了,小姑娘你也费了不少力气,我决定还是把我的不高兴建立在你的高兴上,让你好好高兴高兴,盖栋漂亮的大房子。”东家站起来了,表示结束谈话。
    哦也,子晴伸出拳头蹦起来,得意忘形了。
    “谢谢东家了,哪天可以去运西瓜,最好还是你们这出车,我们乡下还是不方便,另外,这事还能不能请你们不要张扬出去。我们有我们的苦衷,要是家里亲戚知道了,都上门打秋风,我们也得罪不起,再说,家里也确实指着这笔银子盖房买地。家里孩子多,没办法。”沈氏交代说。
    “这个自然没问题。运瓜当然是越早越好,现在就去吧,正好送你们回家,我们找个懂行的去,他能断生熟。周掌柜,给他们写个契约,以后的瓜只卖咱们一家,现在是十八文,六月初十二文,六月底七月就五文了。我派老吴跟你去,带上银子。”东家吩咐道。
    掌柜的刷刷几下就写好了,子晴接过来看了一遍,冲她娘点点头,沈氏按个手印。子晴没有看到东家和周掌柜的表情,惊奇,他们觉得一个乡下五六岁的丫头伶牙俐齿的就够吃惊了,居然还识字。
    东家派了三辆车子,四个人,一辆马车,两辆驴车,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商家。子晴第一次坐马车,感觉不是很舒服。
    好在子晴家在村尾,从村头绕过去,不进村里,就低调多了,这个时辰,村人基本在家吃饭。有人挑瓜,子晴就不用操心了。他们一共挑了二百来个,两千二百三十八斤,周掌柜立刻拿出算盘扒拉起来,“一共是四万零二百八十四文。”周掌柜掏出四个十两的银锭,还要数铜板。
    沈氏赶紧说:“谢谢各位了,麻烦各位了,剩下的零头就给各位打酒喝。”
    那三个人看着周掌柜,周掌柜假意推辞了一番,也就同意了,他们用驴车先送了一趟货,周掌柜的和老吴留守,子晴听他们说话,原来这批瓜东家要从陆路运往京城,东家在省城和京城都有商铺,看来这东家家里的生意做得很大,子晴也没敢细听,给他们切几片瓜就走开了。等他们走时说五日后再来。

    第三十六章、脱贫

    送走他们后,沈氏松了一口大气,子禄他们也都围过来,看见沈氏手里的四个大银锭,一人拿了一个握了好一会,子福、子禄甚至高兴的跳起来,他们比子晴和子寿更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陡然见到自家的这一笔财富,就差没有喜极而泣了,子福还特意叮嘱子寿谁也不能告诉。
    沈氏抱着子晴倒真是喜极而泣了,“晴儿,娘可真没想到,你折腾的这东西真能挣到大钱,比种地可真强多了,说起来娘还真是惭愧,娘一天天在外头瞎忙,你小小年纪又要带小孩还要看家,还要操持家务,连带还能种出银子来,其实,今年咱家的菜也是你们几个种出来的。娘真高兴,走,娘给你们做好吃的去。”
    “娘,以后还会有银子送来的。我说了,我一定会送二哥去上学的,二哥,我做到了吧。”子晴对着子禄做了个怪脸。子禄使劲地点点头。
    五天后再来的时候,周掌柜还带来另一个好消息,说上次来看见家里养了很多鸡,以后的鸡蛋他们可以全包了,鸡也要,因为他们东家有自己的饭店。
    看来上次沈氏没白给他们二百多个铜板的好处费,这不,主动想着招揽生意了。
    子晴赶紧说,他们养的鸡绝对比别家的味道好。并抓了一只阉鸡,拿了十个鸡蛋让周掌柜捎给东家尝尝,下次买西瓜时再定价。这次他们拉了三千多斤走,沈氏拿了六十两银子,剩下的零头同样让他们打酒吃了。这回看着这几个银锭,大家都淡定多了。
    沈氏看离割稻子还有点时间,就想回娘家看看,并给何氏送几个瓜去尝尝鲜,自己家的孩子还隔三差五的用井水冰镇解馋,也该孝敬孝敬老人。沈氏也想过了送不送田氏那的问题,犹豫半天还是等月底再说吧,要是知道自己家的西瓜卖了这么多银子,还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子晴给沈氏挑了四个西瓜,挑着去白塘村了,沈氏带着子禄一起,并把给何氏做的衣服也带去了。原本还想挑着子喜,子晴担心路途较远,路上没法照应,再说自己也不是第一次单独照看子喜了。沈氏想想确实如此,就留下了子喜。
    从娘家回来后,沈氏的心情一直很好,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孝敬一下自己母亲和兄长,也终于可以让他们放心了。
    时间一晃就到六月初五,曾瑞祥放夏收假了,进门时正赶上周掌柜带人来拉第三批瓜,没想到家里来这么多人,周掌柜的也没想到这家的男主人居然是个秀才,双方客气了一番。上次来的时候是十八一斤,这次是十二文了,又挑了三千多斤,子晴估摸着这西瓜再卖一次也差不多该到头了。
    沈氏这次没给他们小费,一家送了一只瓜,四个人都更满意。周掌柜的还把家里的十几只阉鸡全定了,让再养段时日,说东家说的,外面的鸡卖十五文一斤,东家出十八文,鸡蛋就和外面一个价,于是,沈氏把近期攒的几百个鸡蛋都让带走了。
    送走他们后,沈氏笑眯眯地和曾瑞祥说起这二十天卖瓜的收入。“我真是没想到,因为孩子的无心之举,居然让咱家半年就脱贫了,这回,我该彻底安心了。秋天准备盖大房子了,你好好琢磨琢磨盖什么样的吧,咱家不差钱。这西瓜有一百多两的收入了,前期卖菜还有十五两,咱呀,好好置个家。”沈氏一脸的心满意足。
    晚饭后,一家人围在星空下乘凉,说起盖房的事,你一言我一语的,曾瑞祥和沈氏也不恼,说谁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让子福拿笔记下来。
    “我说,我要自己一个屋子,要一个漂亮的大床,还要厚厚的垫被,我不要睡稻草上面。”子晴说。
    “我要一个书房,我要三个大大的书架,还要买我喜欢的书。”子福说。
    “我也要读书,我要去私塾,放学回来我也要在书房和大哥一起学习。我也不要睡稻草。”子禄说。
    “那我要什么呀,我要每天都能吃饱饭,还要有肉吃。”子寿的要求最简单。
    “我还要洗澡的屋子,咱家盖一个洗澡的屋子吧,我要在大木桶里泡澡。咱家现在这样洗澡真不方便,有单独的净房就好了。”子晴说。
    “晴儿的要求好,娘也是想要着这事,洗澡还是要方便些,舒服些,尤其是我们女的。”沈氏说。
    “你们就没人觉得出恭不方便?”曾瑞祥问。
    “其实我早就觉得不方便,只不过没好意思说。”子福说。
    “我不要老房那边那样的茅坑,一不小心就得掉下去。”子晴对蹲在茅坑上搭着的两根木板上解决拉屎问题还是心怀恐惧的。
    “那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娘知道你一贯古灵精怪的。”沈氏笑着看着自己的女儿。
    “其实我想了很久了,咱在净房外面挖一个坑,盖上木盖,从净房屋里挖洞,人蹲着,解决完了就用水冲进外面的坑里,嗯,咱挖斜斜的坡,坡底就是外面的大坑,用水一冲,就下去了。怎么样?”子晴一脸的“你们快夸夸我吧”的表情把大家伙惹笑了。
    子福一把搂过子晴,摸摸子晴的头,一本正经地说:“看看这是谁家的妹妹啊,这么聪明伶俐的,真像她哥。”
    “哥,你是夸我还是夸你自己啊。我见过脸皮厚的,可没见过你这么脸皮厚的。”子晴故作不满。
    “晴儿说的有点道理,子福,你再好好琢磨琢磨,弄更舒适些,最好把图画出来。”曾瑞祥说道。
    “爹,还有窗户要开大一些,光线亮一点,不然屋子里黑黑的,哥他们看起书来也不方便。”子晴又加了一条,她实在不喜欢以前在老房那边的屋子,连个窗户也没有,虽说是用木板隔的房子,好歹也弄亮堂些,真亏了沈氏怎么在那生活了十年。
    一家人,心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欢声笑语飘出了好远好远。

    第三十七章、送肚子

    曾瑞祥回来第二天,去老房送西瓜,沈氏让他就便去定一个谷仓,谁知他回来脸色就有些不好看,原来田氏说春玉快生孩子了,要曾瑞祥早点去送肚子礼,(也就是催生的意思。)就便帮自己妹子收收稻子。周氏则一直打听瑞祥的西瓜是哪里来的,当听说是自己种的,又问种了多少,卖了多少银子,瑞祥含含糊糊说没多少。
    “原来是这事,那咱家收完了,我就去一趟,这事一般都女人去,哪有大男人去送这个。回头我就跟大嫂商量去,咱也不能越过了她,否则,她又该挑事。我就说你在家忙着呢。虽说咱家就一亩地,可你常年不干活,别人一天的时间,我们得花到二天甚至三天,慢慢干,别把身体累垮了。”
    次日,曾瑞祥、沈氏带着二个儿子就去割水稻了,中午回来时子晴听说,割稻子还不算累,打稻子才累,子晴连忙问:“怎么打稻子?”原来这稻子还和油菜小麦不一样,这个要先在田里用一个梯形的大木桶,有点象斗的形状,上面大,下面小,人抓住一小捆稻草,使劲在桶里敲打,把谷粒敲打下来,这可是真的体力活。
    子晴见识过前世的打谷机,其实也就是利用脚踏板传送带带动齿轮的转动,应该不难研究出来,可问题是她怎么开口?好在家里就一亩地,再累还是可以克服的,以后要买了水田,就说服爹娘佃出去。
    好不容易割完了水稻,沈氏让大家休息两天,她去找周氏商量去看春玉的事,周氏说要带着子萍一起去,沈氏回来说也要带着子晴去。子晴还没去过她大姑家呢,子福笑着说:“你去了这回下回你就不想去了。”子晴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日一早,沈氏收拾了二十个鸡蛋,一小块白细棉布,那是沈氏新买来给家里人做里衣的,要十五文一尺,沈氏用手掌比划了一下,扯了大概两尺,足够做两件婴儿的衣服。沈氏和子晴都穿上了新作的夏衣,还是纱料的,沈氏给家人一人做了一件。子晴的是浅粉的,沈氏的是浅蓝色。两人来到肉铺买了一个猪肚,到了老房那边,秋玉也去,田氏看了看沈氏篮子里的东西,似乎不是很满意。“不是让瑞祥去吗?他怎么不去了?”田氏问。
    “娘,我和大嫂一起去多便当,再说了,哪有大男人去送肚子的,孩子他爹在家修理农具,这几天打稻子可把他累坏了,您也知道,他又不经常干这些农活,我让他歇一天,明天再犁田去,这要是累个好歹,您也心疼不是?”沈氏的话细声细气,却也让田氏说不出什么来。
    “你喂了这么多鸡,就拿这几个蛋,够干啥?连鸡婆都不舍得抓一只。”田氏摆明了是不满意。
    “娘,拿什么拿多少,我和大嫂商量好了,我总不能越过大嫂去,要这样办事,大嫂该不乐意了,那头的亲家婆婆该笑话咱们了,大嫂,你说是不是这理?再说,我这不还有一块上好的细棉布,够做两身婴儿衣服了。还有,我一场月子坐下来也没有吃过一只鸡,连鸡蛋也就吃了二十来个,她大姑也没见给我送过什么?”沈氏仍是忍着火细细地分辨。
    子晴很是无奈,每次来这边,总要闹的不愉快,田氏就是个胡搅蛮缠的,今天老爷子还不在,子晴觉得阿公相对来说还讲点道理。
    “谁说春玉没拿东西来,那不是没分家吗?东西都拿来在我这。平常见你也不爱吱声,今天怎么我说一句,你就有八句话等着,你就这么做儿媳的?”这大帽子压下来,沈氏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还走不走啊?都什么时辰了?”秋玉问道。
    于是,沈氏抓了子晴的手就走,到了街口,沈氏说还是雇个驴车走吧,她们都没吱声,沈氏自己跟车夫商量去燕村要多少个子,车夫说到燕村跟安州差不多,也要十个铜板,看来沈氏也很少去孩子大姑家。以前没分家,送肚子什么的也轮不上沈氏做主。过年的话,他们一家能在这边住到元宵后,摆明了不想让别人去他家。
    几个人坐上了驴车,倒也不用挨晒,牛车虽然便宜点,但牛车基本没有车篷。一路几乎无话,子萍盯着子晴的新衣服,满是羡慕。子晴看她的衣裙虽然旧,但并不破,不知她是否还记得过年时说不再给子晴旧衣服的话,子晴当然不会去招惹她。
    半个时辰后,五个人站在春玉家门口,春玉家的房子不小,却是和兄弟同住一起,不过分家多年了。春玉挺着个大肚子,倒也不是十分笨重。燕仁达带着孩子们去田里割稻子了,家里还有一个两岁的桂花表妹,连四岁的三毛据说也捡稻穗去了。
    子晴总觉得大姑爹的名字不像庄户人家的名字,偷偷地问她娘,说家族排辈是仁字,达是村里有学识的老人取的。子晴觉得真可惜了这好名字。
    春玉让秋玉去田里给她大姐夫叫回来,自己领着两位嫂嫂去灶房张罗中饭。路上遇到亲家婆婆,打过招呼,老婆婆的眼睛不停往沈氏和周氏的篮子里瞄,一脸假笑。接过子萍手里的篮子就要拎,春玉赶紧接过来,说:“娘,你忙去吧。”
    亲家婆婆的脸讪讪的,子萍的篮子是秋玉的,里头除了鸡蛋,还有个布包,估计是秋玉做的针线。子晴就便也看了一下周氏的篮子,也是鸡蛋和一个猪肚。
    一会儿燕仁达就带着孩子们回来了,他要做中饭,周氏沈氏本来都要帮忙做,可他死活不同意,说:“哪能让两位嫂嫂动手,还是妹夫自己来。嫂嫂要诚心想帮忙,就在这住几天,帮妹夫把这稻子割了,你们看,春玉也就这十来天生,稻子还没割完,她也不安心哪。”
    沈氏看了周氏一眼,周氏说要回去家里还很忙,沈氏说自己家的田还没犁,再说了,家里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呢,哪能离了人。
    燕仁达一听就有些不高兴了,热情顿减,草草做了顿中饭,就一个菜里放了几片肥肉熬油,剩下一碗蕹菜,一碗菡菜。这唯一的肉菜立马被几个毛瓜分了,子晴是见识过他们的神速的。春玉单独煮了个荷包蛋吃。难怪子福说来过一次就不想再来,子晴怕他们把自己的衣服弄脏,尽量没夹菜,离他们远一点。
    饭后沈氏就张罗回去,说孩子还在家里等着喂奶,秋玉留下来了,说帮春玉做几天饭。

    第三十八章、一席三礼

    烈日炎炎,连家里的鸡也不爱下蛋了,子晴他们一到太阳下山,就忙着浇地,曾瑞祥一般是早起去田里干活,大概十点多钟就回来了,下午四五点钟再去。这时候,子晴万分想念以前穿过的短裙子,还有吊带背心,三个人挤在一张小床上,还挂着蚊帐,闷热闷热的,要是有张竹床睡外面就好了。
    曾瑞祥听了子晴的碎碎念,立刻去买了两张竹床回来放在院子里,可夏天就这点不好,蚊子多,沈氏每天在院子里烧一大堆的艾草熏蚊子,不过,到底还是比挤在一张小床上舒服多了。
    还有每天浇水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菜地太大,子晴想要是有水管就好了。等等,水管,村子边上一片竹林,可那是细毛竹,细毛竹不行,得有那种大的粗的竹子,剖开来用,算了,把这创意告诉子福,让他去头疼好了。当然子晴的借口是从书上看到的,苗人在山上种地种梯田,不都是用这个引水灌溉的。
    子福听了倒是认为可行,毕竟他是浇水的主要劳力,他带着子禄出去找寻了一圈,回来找了曾瑞祥,曾瑞祥出面找了三婆婆家的曾瑞玉,还真砍回来不少竹子,把菜地那边的竹管接通了,子福在菜地挖了个坑,买了个大口的低水缸接水,这下浇地轻松多了。
    等家里的二季稻子插完,秋玉过来送信,说春玉六月二十八生了一个儿子,春玉家要把下奶、满月、百天三顿酒席并作一顿办。通知完后秋玉在院子转一圈,看到曾瑞祥才说想要摘个西瓜,子晴一听便说:“小姑姑,你等着,我去帮你摘一个。”
    秋玉瞅瞅曾瑞祥,说:“二哥,你带我去吧,她会挑什么?”
    曾瑞祥有些不悦地说道:“你跟她去吧,家里就她会断生熟。”
    敢情人家还不信任自己,子晴真想甩手就走。到瓜地,找了找,敲了好几个,子晴真想给她挑个生的回去,秋玉看着她问道:“子晴你敲它干什么?”
    “听声音看看熟了没有。”
    “哦,子晴我看着那边还有几个特大的。”
    “小姑,那是留着做种的,现在还没大熟。”眼光倒挺好,难怪要跟自己来。
    “晴晴,姑姑问你,这西瓜能卖到多少文一斤啊?”
    “现在是五文钱一斤吧。”
    “五文一斤,这满地的西瓜不得有好几千斤,一斤五文,一千斤就是五两,二千斤就是十两,这你家今年一年不得卖好几十两银子。”
    “小姑,你会算数啊。”
    “算数有什么难的,小时候你爹教过,再说我总去卖绣活,不会算数怎么行?”
    “子晴,这西瓜好种吗?你说让大姑家也种点西瓜好不好?要不,你给小姑姑挑个大的可以做种的,你看看有熟的没有?姑姑明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