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晴儿的田园生活(千年)-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子晴哪里还顾上追究细问,赶紧写了封信,在信封上盖章,差大江送去了,然后便是焦急地等待中。
  还好,李翊没有让子晴失望,亲自带了两人过来了,这御医便是曾经给子晴看过病的陈大人,一身便装,还有一个婆子,婆子先进去了,没一刻钟出来了,让陈大人进去了,一会,又出来人送点参片进去,子晴取了参片正要进去,花嬷嬷接过来。
  原本杨氏已经昏迷过去了,陈大人给杨氏扎了几针,见杨氏睁眼了,便把参片放进了她的嘴里。剩下的事情,便交给了婆子。
  婆子很有接生经验,一直给杨氏做按摩,差不多折腾了一个时辰,杨氏总算生出了一个儿子,又过了半个时辰,才出来第二个,仍是个男孩,这时的杨氏,知道儿子平安,便晕了过去,沈氏则出来直接到厅堂的佛前磕头。

    第四百七十一章、大师的劝告

  晚上,子晴回到了家,才想起来嫣然脖子里的那枚印章,子晴拿在手里看了许久,问嫣然:“哥哥给你这个时,说什么了没有?”
  嫣然摇了摇头,一个五岁的孩子,哪里能懂什么?子晴只得提示道:“哥哥有没有说,这印章有什么用?”
  嫣然使劲想了想,说道:“危险,盖章,送哥哥。”
  子晴也就明白了,这是李翊给嫣然的一个承诺,不得不说,这李翊对嫣然,也算真心疼爱了。
  杨氏一口气生了两个儿子,只是也伤了身子,以后,大概是不易再有了,不过子寿并不是很在意,如今有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早就是儿女双全了。
  沈氏见杨氏总算母子平安,预备了两份厚厚的谢礼让子晴给大夫和婆子送去,另外,自己吃斋三日,又定了六月初一要去城外的灵音寺烧香拜佛,听说那里的观音最灵。
  夏太太见了羡慕不已,笑道:“要是我们子雨也能一口气生两个孙子,我呀,别说吃斋三日,便是三十日也是愿意的。不过说到拜佛,不如我也跟着亲家夫人去,给我们子雨也好好拜拜,保佑我们子雨平平安安地生下这个孩子。”
  夏太太都说了是去替子雨求平安的,沈氏哪里好拒绝,偏生这会秦家和傅家知道了消息,也搭伴一块送来贺礼,听说了沈氏要去灵音寺拜佛,便都道:“正好一块出去走走,大家总也没在一起聚聚了,我们也跟着去求支签。”
  原本子晴还想跟着沈氏出去转转。见她们三家都要去,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正好,刘氏来找子晴,说是和钟家商定了相看的日子。想让子晴跟着参谋参谋,当然,不是直接去钟家。却是定了六月初一在庙里烧香时见,到时钟家带这钟少斌一块过来,这样,即使没看上,大家也不尴尬。
  子晴一听庙里烧香,便道:“不如也去灵音寺,正好咱娘也去。咱们大家都去。”
  刘氏一听,便道:“我倒是没意见,回头跟他们商量一下,你说,好好的非要去庙里。这大热的天,到了还不得一身是汗。”
  子晴听了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大嫂,千万让永莲那天脸上别擦什么东西,这大热天,要是脸上一出汗,都花了,也不好看,横竖咱们的丫头皮肤白净,也细腻。素面不怕的。”
  刘氏听了拍手问道:“妹妹,还是你心思巧,想到这,不然我还一直想不明白去什么寺庙。还好,咱家的丫头平日也不怎么用粉,我还正想找你来要点好细粉呢。这下也用不上了。”
  子晴自然不知道,无意中的一个念头,竟然真赌准了,这钟大少爷就是不喜欢女孩子涂脂抹粉的,所以才等到夏天,提出要去庙里相看,看看女孩的脸上是否干净,是否真的天生丽质。
  两家定好了,刘氏私下关照沈氏一声,不过,夏家和秦家、傅家都不知道,就连傅氏也不知刘氏他们是去相看,因为刘氏怕到时相看不成功,傅氏知道了,傅家知道了,传了出去对永莲的名声也不好。
  六月初一一早,沈氏带了刘氏、陈氏和傅氏以及永莲,永萱永芩等,子晴带了嫣然,还有彩云追月,大江大河赶车,说是去上香,其实变成一家人的游玩了,加上秦家和傅家,一共六辆马车,前后出了胡同口。
  马车一直到了山下,听说灵音寺在半山腰,一共有九百九十九个台阶上去,沈氏倒无所谓,平日在家也不是一点不活动,后花园的菜地还有一块是沈氏亲自种的,可傅夫人她们三个就差了一些,这官家太太做惯了,除了出门上香,几乎也不爬山,所以,走走停停的。
  刘氏也不知钟家到了没有,想着还是先上去喘口气,稍做休息,再相看,也就不这么狼狈。
  谁知刘氏刚想跟沈氏说一声,钟大奶奶带着她儿子,罗大奶奶带着罗楚楚和罗素素也都赶了过来,几家一说话,自然是一块上山了。
  子晴看了一眼钟少斌,不得不说,这孩子还真蛮打眼的,个子差不多有一米八左右,眉眼狭长,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酷酷的神情,冷眼扫了永莲一眼。子晴直觉这样的人,不是那么容易妥协容易驾驭的。
  几家结伴上山,永莲扶着沈氏,一直也没叫苦,一副乖巧柔顺的模样,一直到了半山门,除了刚见面时看了这钟大少一眼,后来一直没再看他,这钟少斌的脸色才温和了些。
  原来,这钟少斌用这招在京城的圈子里相看了好几次,这些女孩要么是家世相当的,一看在家就是娇养的,爬个山要么抱怨,要不就是被汗水冲花了脸,要不就是家世差一些的,想嫁进钟家的,故作娇羞,一路偷看钟少斌。像永莲这样不仅不抱怨,还知道搀扶老人,并且还时而关照弟弟妹妹的,还是第一个。
  到了山上,永莲如瓷器般细腻的脸上遍是密密的小汗珠,以及鼻翼两边几粒小雀斑,竟然让钟少斌看得如此顺眼,冲钟大奶奶微微点点头,冲沈氏等众人告了罪,便先行进去安排膳食了。
  沈氏一开始对这钟少斌有几分不喜,觉得这孩子太倨傲了些,及至后来,见他对自己执礼甚恭,主动去安排膳食,反倒一时糊涂了。
  还是子晴反应快,对着沈氏耳语几句,说这是相中了永莲。这样的人,一旦得到了他的认可,应该是会以诚相待的吧?
  刘氏跟子晴心里想的差不多,刘氏把永莲拉到了一旁,悄声问永莲的意思,永莲只是低头,说了一句:“一切但凭娘做主。”
  刘氏也就知道了永莲的意思,这样的家世和相貌,还真是鲜有相不中的。
  傅氏也看出了点苗头,拉着子晴问道:“姐,大嫂是不是带着永莲来相看了?我前些日子可是听说了好像永莲的亲事有了点眉目,是不是就是这钟家?”
  “应该是,你觉得这后生怎样?”子晴问道。
  “人倒是不错,大嫂也真是,连我们都瞒着。”傅氏有些不高兴了。
  “小点声,连二嫂也不知道,我不过是罗家托我从中说和,不然,大嫂哪里会往外说去,这万一传了出去,女孩子脸皮薄,你让大嫂怎么跟孩子交代?”子晴解释了几句。
  傅氏一听连陈氏也不知道,到底平衡了些,说道:“也是,罢了,回去再找大嫂算账。”
  这时,来上香的人不少了,陆陆续续地从大殿进出,进去的有愁眉苦脸的,出来的似乎都一身轻松。
  子晴一行在大殿上了香,拜了观音,捐了香火钱,原来这观音菩萨居然是千手千眼的,难怪大家都说这里的观音最灵。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也就是说,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信奉者众,故而香火才如此鼎盛。
  佛身应该是镀金的,庄严肃穆,人往底下一跪,感觉不是一般的渺小,仿佛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只蝼蚁。
  子晴带着嫣然虔诚地跪下了,不为别的,只为孩子的一生平安。
  沈氏他们从大殿出来,秦夫人打听得旁边的偏殿有在佛前开过光的平安符,还有大师在讲经,想去替秦大人请一个。傅家夏家自然没意见,家里的霉事多了,喝口凉水也会塞牙的,正要去去晦气的。
  沈氏也没意见,正想着给两个小的请两个,于是呼啦啦一群人进了偏殿,刘氏是想抽签,问问永莲的婚事。
  子晴原本也想给嫣然求一只平安符的,抱着嫣然捐了十两银子,正要伸手取一枚,谁知旁边正盘腿坐在蒲团上闭目诵经的大师突然说道:“这位小施主,你不需要这个,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子晴突然想起,嫣然的身上已经有了佛祖前供奉的玉佩,自然是不需要这平安符了。可是,他怎么会知道?子晴想起了慧光大师,难不成这也是什么神奇的预言大师吗?
  子晴放下嫣然,看向大师,屈膝行礼,问道:“不知小女子可否问大师几句话?请大师给小女子解惑。”
  “施主心中早就知晓了答案,不过是不甘心而已,哪里还需要贫僧解惑?不过,贫僧倒是有一句话送给施主,命里有时终须有,逃是逃不开的。聪明有慧根的人是顺势而为,只有愚笨者才会逆势强求,妄想改变命格,只会惹来更大的灾祸。”
  大师说完不再看着子晴和嫣然,仍是左手拨拉念珠,右手敲木鱼,嘴里念念有词。
  子晴不敢再打扰人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沈氏自然知道子晴想问的是什么,不过,这会,她看着几位夫人太太奶奶的好奇的神情,便笑道:“没别的,我女儿想问问女婿能不能平安归来,这不,都走了一年半了,怪让人惦记的。”
  “不对呀,大师说的是嫣然不需要平安符,为什么不需要?难不成她是什么贵人,走到哪里都有佛祖保佑?”罗大奶奶问道,她一向是个直性子。

    第四百七十二章、蹭饭

  沈氏听了忙道:“什么贵人,什么佛祖保佑,可是不能瞎说的,我家外孙女要替她爹求个平安符,她爹能平安归来,自然不需要平安符了。”
  子晴也笑道:“大师后面话的意思,是告诉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所以,做人不要太贪了,是自己的躲不过,不是自己的强求不来。”
  沈氏和子晴的解释都有些牵强,不过,大家也不好追问下去,毕竟是佛门净地,争吵起来也是不雅的。加上那边刘氏抽到了一支上上签,招呼沈氏过去听解。
  众人没有留心,那念经的大师虽然没有睁开眼睛,不过却似乎停顿了一下,嘴角略略抽了两下,旁边的小和尚见了,也是瞪大了眼睛。
  夏太太自然是不信,她还一直惦记着嫣然的富贵命呢,不过,这会,她是不敢再提什么娃娃亲之类的,她儿子如今连个进士也没考上,而林康平已经是皇上亲口御封的七品义官,还是皇商,跟着子喜出洋了,那是何等的荣耀?
  今日她把夏文昌也带了人,那孩子虽然也生的粉妆玉琢的,比嫣然大几个月,不过,看着嫣然照顾他,明显不是合拍。
  不过,嫣然也还小,夏太太还有时间,一切等夏甘永中了进士,兴许就会不一样了。
  夏太太自然也知道,子晴家还有三个富家少爷管子晴叫姑姑,不过,夏太太认为那样的人家,嫣然是进不去的。除非是做小,而看子晴对嫣然的宠爱,势必是不会容忍自己的掌上明珠去做小的。
  在厢房用了一顿素餐,稍坐歇息了一会。便要回城,钟大奶奶和刘氏俱是心满意足,两人都抽了一只上上签。这门婚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估计回去后不久两家就要商量下定,那个钟少斌也是难得地露出了笑脸。
  从灵音寺回来后,子晴不再拘着嫣然不许粘着李翊,也不再冷脸对李翊,一切顺其自然,看李翊将来的造化。
  别人倒还好说。李翊和花嬷嬷均感受到了子晴的改变,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花嬷嬷,还拉着子晴打听在寺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了前因后果。便直接去给厅堂的菩萨上香,感谢菩萨的指点,弄得子晴见了又是好笑又是愧疚。
  转眼,书睿他们就放假回来,子晴想带着孩子们去康园,这次,曾瑞祥和沈氏便不去了,因为杨氏坐月子,孩子小。子雨又有了身孕,傅氏是一个人带着孩子,刘氏那,子福也是三天两头回不了家,所以,曾瑞祥和沈氏留了下来。
  钟家虽然还没正式下定。不过,钟大奶奶和罗大奶奶倒是常找刘氏来打麻将,原来她们两个也是麻坛高手,又见刘氏性格还算直率,且已是五品诰命,也不算辱没了她们,故而,便常常相约牌局,有了罗大奶奶和钟大奶奶的提携,刘氏很快就打入了京城的贵妇圈了,当然,也没落下傅氏,毕竟子喜的前程在那摆着,回来肯定是要破格提升的。
  不说他们,且说子晴带着几个孩子连带丫鬟嬷嬷的进了康园,子晴想起早就该教孩子们的现代知识了,便把后面的茅屋重又收拾了一遍,拔了几根鹅毛削成鹅毛笔,等东西都备好时,李翊突然来了,说是也要在康园住下来。
  子晴想到了是那个鬼皇帝李瀚的主意,知道自己进了康园,生怕子晴有又有什么新的东西要研制。
  子晴当然不知道,那个加了钢渣铁渣的手雷效果出奇的好,杀伤力大,成本还低,已经在松江府那边的水兵装备上了,第一次打得倭贼主动退兵了,平静了好几天,大概也是去研制什么新式的武器了。至于那个炸药包,一时还没能大量生产,还在摸索中。
  这李瀚收到了松江府的八百里快报,怎么可能不心花怒放呢?一扫这几年来的被动和郁闷,心下对子晴着实感激。不过,他答应了不把子晴推出去,也答应了不问子晴的缘由,他记住了慧光大师的话,知道子晴是个有来历,至于什么来历,大师没说,他虽然也好奇过,不过,却也知道,不该自己知道的,问了也是对子晴的伤害。
  当然,打死李瀚也想不到,子晴会是这样的奇遇,是来自几百年后的灵魂,他的认知了无外乎是子晴有什么不一样的奇遇,后面有什么高人指点,既然是高人,高人都有一定的怪癖,便不是能随意打扰的。
  不说李瀚,且说李翊来到了康园,子晴想教孩子们学东西,也不能避着他,反正李瀚也知道了子晴是有些本事,况且,学些现代知识,对李翊的将来应该也会有帮助的,于是,子晴郑重地跟李翊谈过了,那就是“姑姑教你的东西一点不许外露,否则会给姑姑带来麻烦的。”
  李翊岂有答应之理?子晴自己家的几个孩子早就叮嘱好了,况且,这阿拉伯数字,他们早就学会了,家里的座钟上就有。
  康园的作息很有规律,像子晴上学时的课程表,卯正起床,孩子们出去练武,辰初便是早餐,上午讲一个半时辰的课,主要是数学,从加减乘除讲到九九乘法表,到竖式运算,再来就是怎么列表做一些简单的帐,另外,子晴还讲一些基础化学和物理,在现有的条件下,做一些简单的试验,至于那些历史和古文什么的,就不在子晴的能力范围之内了。
  下午的时间,一般是实验,玩乐,子晴还着重介绍了湿法炼铜,金属的化学活性等知识,当然子晴教他们的都是些最常见最浅显的知识也是最实用的。
  晚上,子晴一般会带着他们在院子里玩游戏,或去草丛里抓萤火虫,或是数星星,寻找北斗七星,也会唱一些简单的童谣。
  书玮和书钰接受的差一些,他们只是学些简单的算学,别的时候,是让他们出去陪嫣然玩。
  忙碌充实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这一个月,除了中途因为杨氏的孩子满月回去了一趟,子晴带着书睿他们在康园,还真是过了一段特别快乐的时光,尤其是对李翊来说,这种简单的快乐最是不易的。
  这日下午,因想着过两日就该回城了,子晴早早结束了课程,带着孩子们在河边寻了一处宽阔的地方,准备来一顿野餐,架子上烤的是鱼、羊排、五花肉、玉米,鸡是叫化鸡,这次没有外人在,连丫鬟和嬷嬷都没跟过来,侍卫们在大门口守着和暗处守着。
  子晴带着一群孩子,在夕阳的余晖中忙碌说笑,压根就没想到,不远处的河岸上站了三个人,看了他们许久,直到子晴高喊,可以开吃了,旁边的那人着急了,“爷,我们也下去吧,我也饿了。”
  文三笑道:“你怎么就跟你儿子一样,看你这个出息。”
  “爷,不说我儿子我还忘了,爷不带你这样的,偷着把儿子送来了,都不告诉我们一声,早知道,我也给我儿子送来,爷这事办的可不地道。”出了宫,罗驰说话也随性多了,在宫里,他是万万不敢这样的。
  “可不,不说我还忘了呢。可怜我儿子去了两趟林家,都说没人。”文三也抱怨道。
  “是他自己要来的。”李瀚只说了这一句,便带头下去了,向后摆了摆手,侍卫们都离得远远的,没跟过来。
  还是嫣然先发现了来人,她正在草丛里找蚱蜢呢,故先看到了他们,见了李瀚,嫣然觉得面熟,想了会,见李瀚伸手要抱她,便认出了他,屈膝叫了一声:“叔叔好。”
  罗驰在一旁喊道:“还有我呢,还有我呢。”
  嫣然看了他一眼,又看看文三,先叫了文三一句:“文叔叔好。”
  子晴已经看见了这边的动静,眉头微微一皱,什么好心情都没了。
  罗驰才不管这些,说道:“曾家妹妹,你也太小气了些,想吃一顿你亲手做的饭,还真不容易。”说完便抽了一条鱼往嘴里送,边吃边跳脚,喊道:“好烫,烫死我了。”
  文三笑道:“该,谁叫你猴急?”
  不过罗驰说归说,嘴里却没停,吃完了一条鱼,便很快拿起一根羊排,这会,文三才意识到自己慢了,也不说话,自己拿起一根羊排啃上了。
  这羊排,子晴可是按数来的,大晚上的,吃多了肉也不好,子晴便一人一根腌好的,这会,上哪里找多余的去?
  李翊倒是知道,把自己的那根送给李瀚了,子晴见了,用莴笋叶子包起一块五花肉,卷好了递给李翊,这康园里种了不少南方的青菜,像莴笋、蕹菜、丝瓜等,都是小青从南方给捎来的菜种,子晴春天时自己亲自栽种的。
  李翊带些疑惑地把菜叶放进嘴里,嚼吧嚼吧的,突然,眼睛亮了起来,说道:“姑姑,真好吃。”
  李瀚似乎有些不适应这种吃饭方式了。当然,多年前,他也曾在赶路和逃命途中,吃过比这还狼狈的饭菜。只是,大多数的时候,他还是习惯了有人伺候,不用自己动手,比如,这会,让他自己拿菜叶子去包肉,他还真有些犹疑。

    第四百七十三章、紧急回乡

  李翊还是心向着他的,见他迟疑,忙自己卷好了一个放到他手里,罗驰见了心里有些鄙视他,装什么斯文,比这还粗野的事情也不是没做过。不过他却不敢说出来,况且,他的嘴,这会也不闲着。
  书睿他们见他们吃的这么香,也动手包起来,子晴给嫣然包了一个,让她自己拿着吃,照顾好嫣然,子晴又要照顾书玮,还要给大家加做新的吃食,因为子晴原本是照着几个孩子的食量准备的,哪里知道突然来了三只饿狼。
  原来,这李瀚是带着文三他们在别院避暑来的,不过是偶然想起了李翊在子晴的康园,便想着过来看看,也没想到会赶上吃饭,这是文三解释的。
  通过文三的嘴,子晴也知道了水军用手雷打败了倭贼的事情,想来,这也是李瀚他们过来的理由之一吧,毕竟是子晴指点了他们,所以,有了好消息应该告诉子晴一声。
  好在文三他们吃完了,坐了一会便走了,子晴带着孩子们收拾收拾便回屋了,也没有心情玩乐说笑了。
  次日一早,子晴便带着孩子们回城了,这李瀚的为人子晴还真不了解,子晴说不准他还会不会过来,总之自己避开些便对了。
  子晴回到家,先去看的曾瑞祥和沈氏,沈氏见子晴回来了,笑道:“总算舍得回来了,大家都说还怪想你的。”
  “娘,还是乡下好,想吃什么。园里都有现成的。”
  “这话倒是,说到这个,你园子里的南方菜蔬倒是不错,吃着竟有些家乡的味道。”曾瑞祥叹道。看来,他也是想家了,不知他心里对过往的恩怨放下了没有?
  其实。曾瑞祥说想家吧,也不是,家里最重要的人都在京城了,夏玉走了,老家除了秋玉和三婆婆还能让他挂怀几分,别的,也没什么了。不过。这人都这样,出门在外,这个思乡情结是挥之不去的,就像在脑海里生根,时不时的会发芽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乡愁,文人诗客一个永恒的话题之一,另一个自然是爱情了。
  子晴正在纠结这个乡愁,沈氏突然问道:“你去看过小三家的那两个小娃吗?长得可真讨喜,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我是分不出来。”
  “还没呢,这不刚回来,先来看看娘。大嫂呢?”子晴回道。
  “出去了,这不。听说了哪里有什么庄子要卖,要买了来给永莲备着。”沈氏说道。
  “钟家的事情,说准了吗?”子晴问道,一个月没在家,消息也不灵通。
  “差不离,八月下定。估计成亲要明年了。”沈氏说道。
  “对了,晴儿,明年开春了你二哥他们要陪永松回去赶考,我和你娘也想跟着,毕竟你外婆的岁数太大了,你怎么样?我不知那会康平能不能回来,还有,你家书睿,好像要回原籍考试,你也只能留在这边吧?”曾瑞祥问道。
  这个,子晴还真没想过,不过,书睿考试,她肯定是不能离开的,要回安州,怎么也得等林康平回来。
  沈氏听了便道:“晴儿晚些时候再说吧,怎么也要等书睿考完,那会,便六月了,兴许我们没事,便又回来了。”
  子晴陪着沈氏和曾瑞祥说了会家常,子晴出来后拐去看了杨氏的两个孩子,正好碰上了陈氏和傅氏,大家说笑了会,一块又去看了子雨,这一圈下来,天也黑了。
  回了城里,子晴仍像以前一样,基本很少出门,尤其是这几天,子晴要给书睿他们打点上学的衣物,除了早晚请安外,基本就是在家做针线,累了,带着几个孩子,去后花园逛逛。刘氏这些日子倒很忙,常常不见人影,据说是预备八月下定的东西,首饰衣料什么的。
  子晴给孩子们打发进了书院,嫣然白天也跟着永莲她们上课,子晴闲了下来,把堆积几个月的账簿收了进来,开始核查,玻璃厂是大头,每月都有厚厚的几摞,等子晴理清了头绪时,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这日,子晴仍在书房整理自家的账簿,沈氏身边的丫鬟小黄过来了,说是有事找子晴商量。
  子晴过去的时候,沈氏正在垂泪,原来是沈建仁的来信,何氏这些日子身体不太好了,这个年岁的人,沈建仁也不敢保证什么。
  “我和你爹商量过了,我们收拾东西,明日一早便回家,你二哥陪着我们回去,小三就算了,那两个伢仔也太小了些,还是留下他吧。不然,你大哥忙,小四不在,这边也没个当家的男人,万一有什么事,也没人应对,你怎么说?”
  子晴想了想,说道:“娘,我跟你们一块回去,我也见外婆一眼。我带着嫣然,这边留下小粉,我带着彩云追月回去。”
  曾瑞祥说道:“那几个孩子能行吗?书玮才七岁,你不在身边,谁管?”
  “我把花嬷嬷留下,有书钰呢,书钰已经比较懂事了。要是外婆好了,我便回来。”子晴回道。
  “既如此,你去收拾东西吧,好好跟孩子们交代清楚了。”曾瑞祥嘱咐道。
  子晴回家,先把家下人召集到一处,另外又差人把几位管事请了来,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各自的职责都细化了,家里的事情,主要是花嬷嬷和小粉负责,大江留下,大河跟子晴走。
  下午书钰和书玮回家,子晴跟两个孩子再叮嘱一番,把回乡的缘由一说,书钰对何氏还有印象,知道事关重大,拍着胸脯说道:“娘,你放心吧,我一定把小弟看好,决计不让他做一点坏事。”
  子晴一瞧他那神情,笑道:“你不如先保证你不做一点坏事。”
  “娘,你放心,我会看着哥哥,不让他瞎花钱。”书玮也拍着胸脯说道。
  安排好这一切,子晴再开始收拾行李,花嬷嬷进来了,说道:“奶奶,你这一去,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不如跟我们小主说一声,不然,他知道奶奶走了,连个招呼也没有,肯定会伤心的。”
  “可是,已经天黑了,不如这样,我给他留一封信,解释一下。”子晴想了想,说道。
  “也罢,也只能这样了。”花嬷嬷叹道。
  子晴把东西收拾好了,留了五百两银子给花嬷嬷做家用,自己熬夜看完剩下的账簿,归整好,有问题的地方也特地标注了,准备次日一早给小粉,交给王财他们。
  这一夜,子晴几乎没合眼,一早便起来给书钰书玮做完早餐,亲自送他们到大门口,这时,彩云她们已经把行李搬上了马车。
  沈氏那边只带了小黄,马车和车夫都是子福的,因为子福说,他家的车夫出门办事的经验多,还是用他的比较放心,曾瑞祥也想路途方便些,便依了。
  子晴他们一行刚出了城门,后面便有人骑马追来,原来是李翊一早知道了子晴要走的消息,非要赶过来送一程。
  子晴下车,看见侍卫抱李翊下马,小翊满脸急的通红,脸上还都汗珠,心下有些不忍,忙抽出了帕子替他擦拭,李翊一把拨开子晴的手,眼里含泪看着子晴。
  子晴只得说道:“姑姑也是有急事,非要回去一趟不可,所以没来得及跟你说,我在花嬷嬷那给你留了一封信。”
  “真的?你没骗人?你还会回来的?你不是为了躲开我?”李翊问道。
  “原来你不知姑姑为何回家?是因为姑姑的外婆病重了,姑姑要赶回去看她一眼,姑姑从小跟她长大,你不想让姑姑做一个不孝的人吧?”子晴只得解释道。
  李翊听了这才擦了眼泪,说道:“我以为我以后再也能随时看到姑姑了,心里一着急,便奔了过来,也没听真切。既如此,姑姑你去吧。姑姑你记得,如若有什么为难事,你写好了,盖上我给妹妹的印章,打发大河送去安州知府那,姑姑放心,我已经可以护着你了。”
  子晴听着李翊一脸郑重的交代,把他搂进怀里,摸了摸他的头,摩挲着他的脸,说道:“好,姑姑记住了。你也记住姑姑的话,不该你管的事情,先不要管,要懂得藏拙,不要太露锋芒,好好学你的知识,将来有一天会用上的。”
  这个孩子,对子晴太过心重,子晴担心他不小心被人抓了小辫子,他那个身份,可是容不得他出一点错,少有差池,粉身碎骨都是有可能的,从李瀚当年的几次遇险便可窥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