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晴儿的田园生活(千年)-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正巧秋玉没事,打算回娘家看看,还没到家门口呢,碰见了他们村的周婶子,这周婶子也是个爱赌的,常和周氏她们混一块,见了秋玉忙道:“还是你大嫂子命好,天天回家有你二姐做好的现成饭,连米面还省了。”
    秋玉听了忙问道:“连米面也省了,是怎么回事?”
    “哎呀,你都不知道呀?要我说,你那个大嫂特不是东西,我们几个私下还说呢,见你二姐好几回从铺子里买米,每回只买个三两斤,也不知是拎不动还是别的?”周婶子悄悄跟秋玉说道,说完,还特地叮嘱一声,“可别说是我说的,我也实在是看不过眼了,才想着告诉你一声。”
    秋玉听了当时气得脸发白,怒气冲冲地去回家要找夏玉问清楚,夏玉正好去街里买米去了,秋玉跟田氏把事情问清楚了,才知曾瑞庆也去赌局了。
    秋玉是个火爆脾气的,听了立刻出门,要找周氏和曾瑞庆说道说道。

    第三百七十八章、兄妹翻脸

    秋玉先找到了周氏,她知道周氏赌钱的无外乎两家,周氏爱玩刮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好在她也就在正月农闲时玩玩,乡下人家,赌注一般都很小,也就图个乐呵,周氏也才没有深陷进去。
    话说秋玉找到了周氏,见面便说道:“大嫂,我有些话想跟你说,你跟我回家去。”
    周氏自然不愿意,正玩得兴起,哪里肯轻易动地方,随口说道:“什么要紧的事?吃饭时再说罢。”
    “大嫂,你要不回家,我现在就问你,你把二姐当作什么了?你让二姐伺候娘我不恼你,应该的,可你…”
    周氏听了个开头,这才见秋玉的面色不同寻常,忙丢下手里的刮牌,对众人说道:“我想回家跟我妹子说几句话。”然后拉着秋玉出来了,刘婶子几个一见,自然明白了怎么回事?纷纷摇头说道:“也太过了些。竟不是走亲戚来的,竟是来做下人的。”
    “可不,下人也要给银钱的,这可倒好,还要自带银子来做客。”
    “造孽哟,可怜夏玉自己还是个病人的。”
    不说外人怎么议论周氏,单说,秋玉和周氏进门了,先问道:“我大哥呢?”
    “你大哥也去耍一把了,秋玉,不是大嫂说你,你看看你,像个做妹妹的,对自己的大哥大嫂,一点也不尊重。我要不是看在从小把你带大的份上,我早就对你不客气了,直接把你赶出去。”
    “呸,大嫂,你也不用说这好听的,你糊弄鬼呢?你把大哥找来,我只问问大哥,还认不认我们这两个妹子,要是不认的。痛快些,我们也不想跟你们攀扯,说实在的,要不是看在娘的份上。你当我们姐俩还愿意进你家的门呀?”
    正说着,夏玉拎了几斤米回来,还没进院门,就听见里面的吵闹声,忙推门进去,秋玉见夏玉回来,上来就捶着夏玉的肩膀哭道:“我二姐。你是死人呀?在这做牛做马的,你也不吱一声,你这哪是回娘家?分明是来受罪的,他们就是欺负你好性子,今天咱们把大门打开了,让街坊四邻来评评这理,谁家妹子回娘家,当哥当嫂的不但不给做饭。还要把家里的东西藏起来,什么东西,连自己的亲妹子也算计?”
    秋玉说完就打开了大门。吵吵嚷嚷的,早有人通知了曾瑞庆,曾瑞庆急忙赶回家来,对秋玉喝道:“好好的,大正月你闹腾什么?”
    “大哥,你来的正好,我正要问问你,你还预备认这两个妹子吗?”
    “什么认不认的,不认我能让你们进门?”曾瑞庆说道。
    “大哥,你就是这么对你亲妹子的?今天。我把话放在这了,有娘在一天,我还能叫你一声大哥,能进你家的门,等娘有了那一日,你不是我哥。我也不是你妹子。你连大姐还不如了,大姐都知道二姐身体不好,二姐家底薄,还没丧尽天良去算计二姐,你俩可倒好,你们看看,二姐风一吹就要倒的人,你们让她伺候你一家,还让她自己掏着银钱。这饭,你们就吃的进去?这是二姐刚买回来的大米,二姐拎不动,每天都要上街走一趟,你们吃的不愧的慌?”秋玉拿着夏玉的米袋子给曾瑞庆看,曾瑞庆黑着脸瞪着周氏。
    周氏见曾瑞庆黑着脸,也有几分惧意,因为曾瑞庆可是动手打过她的,不过,此刻,周氏也只得辩白道:“我一年到头容易吗?就没个轻巧的时候,好容易夏玉在这住几日,我不过是多玩了一会牌,把饭点错过了?也不是多大的过错?娘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娘…”
    “你少放屁,你那是把饭点错过了?既如此,我问你,你为什么把家里的米和肉菜都锁了?你天天当甩手掌柜的,闻到饭熟了你就进家了,你摸着你自己的良心,啊呸,你也没有良心的,跟你多说也无益。”
    秋玉说完又转向曾瑞庆:“大哥,你敢说你不知情?要不是你纵容,我大嫂有几个胆子敢这样对娘,对夏玉?你们就不怕天理难容吗?大姐家是什么下场你们也看到了吧?你们就不怕子全将来也这样对你们?今天我把话既然说到这了,以后,除了娘的事情,我们兄妹,还是不来往的好,横竖你们这样的大哥大嫂,我和二姐也受用不起。”
    “我知道你看不起你大哥大嫂也不是一日两日,你想怎么样都依你。我知道你想拿你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贴不贴得上还两说,到时你家有个什么事情,可别说没娘家人帮你撑腰。”曾瑞庆一听秋玉说断交,便有些恼了。
    秋玉听了这话,越发的气苦,正吵闹时,子福和子喜过去了,见邻居围在了曾瑞庆的大门口,忙几步跑了过去,正好听到了一半秋玉的话,见夏玉在一旁靠着墙呜咽。
    子福进去把夏玉带走,对秋玉说道:“小姑,我给二姑带走了,还有,你也不用跟大娘掰扯,先找里正和村里的长老说道说道,没个家里老人的孝期还没过,就可以出去赌钱的,还有她要是还不听的话,直接去衙门击鼓鸣冤,告她个虐待老人的罪名。”
    周氏万万没想到子福这会过去了,忙拉住子福解释道:“大侄子,你可不能冤枉你大娘,我不过是这两日贪玩了些,有些忽略了你二姑和阿婆,至于你说的成心虐待,这可是没有的事情,你可不能光听一面之词。”
    子福挣脱了衣袖,带着夏玉回来了,那边,秋玉还不知吵成什么样?不过,他看夏玉,是摇摇欲坠的了。
    沈氏听了自然替夏玉唏嘘,忙安排夏玉进屋躺着,又打发人去请了周大夫来,给夏玉把了把脉,庆幸没什么大碍,只是有些劳累过度,还有轻微的晕眩症,子晴估计是营养不良造成的,不禁叹了口气。
    稍后,秋玉也赶了过来,把夏玉的行礼拿了来,说道:“我教你一百遍你也记不住,他们可好,说什么你都照做。你真是要气死我了,就没见过你这么软的性子,你倒是随了谁?”夏玉只是垂泪。
    秋玉要接了夏玉回家休养一段日子,沈氏听了说道:“大夫还没走呢,给抓了几副药,在这住几天也是一样的,我们给她好生调理调理。”
    秋玉和夏玉听了都不约而同地掉眼泪,说道:“自己的亲哥亲嫂都那般模样,我们一直给二哥二嫂添麻烦,难得二哥二嫂还不嫌弃我,我就在二哥二嫂这住两天,秋玉那也是一堆事,每天还得去伺候娘,我就不过去添乱了。我养两天缓过来,就让二哥这边送我回家。”
    秋玉一想,自己每日要去盯着田氏,还真是有些顾不过来夏玉,便叹了口气,说道:“好吧,就依你吧。只是麻烦二哥二嫂了。”
    曾瑞祥听了早眼圈红了,说道:“怎么着我也是你们的二哥,你们分这样清,岂不是让我跟你们更生分了?”
    秋玉和夏玉都没吱声,说实在的,田氏对她们来说,目前还真是一个很重的包袱,压得她们有些喘不过气来。也只有曾瑞祥有能力让田氏安享晚年,可曾瑞祥不主动提出来,她们是万万不能开这口的,如今曾瑞祥肯看顾她们两个,已经是感激不尽了。
    子福趁机对秋玉说了,明日一早他要走的事情,秋玉叹道:“原本还想着木木去昌州考试的时候,能在你家住几天,你还能替我指点他一二,谁知竟没这个福气?”
    “旧年怎么没找来?”子福问道。
    “旧年的事就别提了。今年子全也要下场呢,我倒要看看,能考出什么鬼样子来?”秋玉说道。
    去年曾瑞祥病了大半年,秋玉哪里知道曾瑞祥还认不认她们几个妹子?哪里敢冒冒失失地往前凑?要不,曾瑞庆也不能拿那话堵她。这不看着今年子福几个给她去拜年了,曾瑞祥又说了那番话,秋玉才敢开口的。
    秋玉陪着子福几个说了会话,放心不下家里,又还想着去看看田氏,经过这一闹,只怕田氏的心里更伤心,夏玉和曾瑞庆,都是她自己的儿女,能怪了谁?
    子福子喜次日一早就离开了,子福带走刘氏的一个贴身丫鬟,昌州的房子还等着她去整理,另外,刘氏觉得子福一个大男人,家里没人操心内务也不是这回事,便让永莲跟着子福先走了,永莲今年十二岁,也开始学着管家了。
    夏玉安心在这边住了下来,也只住了三日,她还是要回家去过元宵节的,一家子总不能散着,这三天,子晴见她的眼泪似乎一直没怎么干,沈氏一开始倒是也百般劝慰,无奈这种事情,别人还真没法劝慰,沈氏也不能代替曾瑞庆和周氏抚平夏玉受到的伤害,也不能开口把田氏接管了,所以,沈氏劝了两天,也只得由着她了。
    今年的元宵节少了子福几个,沈氏便感觉空了好多似的,这么一想,倒是促动了沈氏有几分进京的想法,只是,令沈氏颇为为难的是何氏,何氏今年七十九了,即便身体康健,沈氏也是不敢随意离开太远的。

    第三百七十九章、慧山书院

    元宵刚过,林康平带着阿土几个赶去了粤城。衙门开印曾瑞祥则带着子禄去买了那座小山头。
    书睿和永松两个一块进了县学,子禄的学馆只好解散了,子禄把那些学生们分别送进了他的同窗开的学馆。
    曾瑞祥的学馆交给了子文,子文没过院试,但是教这些个孩子启蒙还是没有问题的。
    正月过后,曾瑞祥带着子禄去了一趟青原庙,据子禄说,一是去请和尚师傅们给小慧做超生的道场,虽然这些年过去了,但是曾瑞祥怕小慧的灵魂不得安生,不能托生到好人家。二是想咨询下迁坟的事情。
    其实迁坟的事情,曾瑞祥早问过了阴阳先生,阴阳先生不建议曾瑞祥动,说是阴宅轻易动不得,会祸及后人的。
    曾瑞祥有些似信似疑,他担心以后小慧的祭祀没人管,以前是不知道,如今知道了,哪里能放得下?因为白日里总想着这些,晚上,便不免多了几个梦,梦见的都是小慧低头哭泣的样子。
    曾瑞祥到底还是有几分不甘心,思来想去,那日跟子福几个商量了后,决定了给小慧做道场,安牌位,这不,求到青原庙来了。
    谁知庙里的师傅说,小慧是有慧根的人,让曾瑞祥在家修建一个小型的佛堂,把小慧的牌位供奉了,让菩萨去庇护她,只怕比做什么道场和迁坟都管用的多。
    曾瑞祥这才放下了迁坟的心思,把西厢房南边第一间,辟做了佛堂,同时,也安放了小慧的牌位。
    这些事情忙完,堪堪又到二月中旬了,子晴接到林康平的来信,说是船已经下水了,一切还很顺利,只是,码头的仓库没有买到,有些遗憾。
    这个仓库,子晴还真没抱什么希望,一想难度也大,不像是买船买货,有银子就成,仓库的位置那么好,明摆着是一本万利的事情,谁不扎堆去抢,就看谁的背景后台硬了。而林康平只是一介平民,能抢得过谁?
    这日,子晴抱着嫣然回娘家,瞅见子禄正在厅堂里写字,曾瑞祥和沈氏几个在一旁围着,子晴有几分纳闷,子福写好了,问曾瑞祥道:“爹,你看成吗?”
    子晴看了一眼,就两个字,“慧佑”,问道:“什么意思?”
    “爹说,书院的名字就叫慧佑,既然亲阿婆是个有慧根,肯定会保佑我们的书院越办越红火,能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个名字你觉得怎么样?”子禄问道。
    子晴想了下,说道:“这名字还真不错,寓意也好,所以,二哥,你这次一定要去考乡试,有亲阿婆的庇佑,加上你自己的勤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子禄一听这个,摸了摸自己的头,想了会,说道:“考就考吧,那就考最后一回。”
    曾瑞祥听了笑道:“小四来信了,给小三找了国子监的旁听,你也赶紧过去吧。”
    “怎么也要等二媳妇生了再说,也没剩几天了。”沈氏说道。
    子晴想,也许过一个多月,沈氏和曾瑞祥还真的要进京了,便说道:“娘,不如,咱把外婆接来住些日子,外婆也该想大家了。”
    沈氏一拍自己的头,说道:“我怎么把这事忘了?这几天总想着要做什么事,就是想不起来,可见,年纪真的大了,记性也不行了。”
    刘氏笑道:“别说娘这个岁数,我现在也总记不住事,东西放哪了,随后就忘了,想想永莲都十二了,没两年就该出阁了,我才觉得自己也有些老了。”
    “胡说呢,在娘的面前,你还提了老了,你外婆听见了,只怕要拿着拐杖敲你了。”沈氏笑道。
    提起何氏的拐杖,还是林康平从粤城特地买回来孝敬何氏的,说是从吕宋那边过来的,叫紫檀木,何氏宝贝得什么似的,成天不离手,夸林康平真孝顺。
    沈氏说是去接何氏,傅氏听了说道:“娘,不如我回娘家一趟,就便把外婆带来。”
    沈氏听了对刘氏说道:“永莲她娘,不如你也跟着回娘家看看,真要出门了,这当老人的,都惦记着自己的孩子呢。
    刘氏听了笑道:“还是娘体贴我们做媳妇的,我正有这个意思呢。”
    等刘氏几个走了,沈氏对子晴说道:“我也是打从媳妇过来的,哪有做爹娘的不惦着自己孩子?原来总说你阿婆是个例外,如今看来,也不是例外,只不过你爹不是她生的而已。你看你大姑和大爹,哪怕做的事情做得再过分,你阿婆也能照样对他们好,心里也还惦记着他们。”
    “娘,说到这个,我爹真的这些日子不再做梦梦到我亲阿婆吗?”子晴对这个还真些好奇。
    “嗯,还别说,自打有了这个佛堂,你爹睡觉安稳多了,说是再也没梦见你亲阿婆哭了。”
    子晴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心里作用吧?可是,慧光大师那有怎么解释呢?还是真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不过,能让曾瑞祥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所有的事情也算是值得的。
    陈氏是在三月初二生了个儿子的,沈氏一边安排陈氏的月子,一边开始慢慢替陈氏收拾些不用的东西,曾瑞祥和沈氏还是决定了不走,毕竟曾瑞祥还是有秀才功名的,还有子福几个也都是有功名在身的,真要因为重孝时期出门被诟病了,也是不好解释的。比不得一般白丁,可以随意些。
    不说沈氏收拾东西,刘氏几个也在做出门的准备,而且,这次一走,最少要两年后回来,不用的西全要打包收起。因为沈氏说了,今年过年,就不让他们来回奔波了,刚生了孩子,回来也住不了几天。
    刘氏几个从水路走的,他们走后,家里陡然一下子空了好多,沈氏心里空落落的,只有她和曾瑞祥带着石婆子。何氏住了一个多月也回了安州。
    书睿还是没有跟着他们进京,主要是子晴想着孩子跟在自己身边,也能学点东西,家里还有现成的先生教琴棋书画,还不到九周岁的孩子,子晴不想让他过早地背负太多东西。
    这日,天气晴好,下了半个月的阴雨总算停了,子晴带着嫣然回了娘家,家里只有石婆子一人在,说曾瑞祥和沈氏去看水库边的山林了。
    子晴听了有几分纳闷,好好的,两人一同出门去看山,山有什么看头?难不成是曾瑞祥想自己把书院盖起来?
    子晴从石婆子这也问不出什么来,只得先回了家,沈氏是一个多时辰后,快到饭点才过来找子晴的。
    “晴儿,你爹想问你,你庄里还有多少桃树苗,多少杏树苗,其他的树苗有哪些,有多少?”沈氏一见子晴就问道。
    “娘,难不成爹还真想收拾那山?”
    “有名字了,你爹说了,那山叫慧山,书院叫慧山书院。”
    “娘,不是叫慧佑吗?怎么又改了慧山?”子晴问道,书院的牌匾子禄都写好了的。
    “还不是你爹,想着这山没个名字,不如叫慧山,既叫了慧山,慧山书院这个名字更响亮文雅些。他说,横竖他自己在家也是没事可做的,不如,先把慧山的杂树清理了,换一批果树,留出书院的地方来,这不,才来问你有多少树苗?”
    这个子晴还真不知道,有些日子没去庄里了,“娘,我回头让林安问问吧,我也不知道。”
    谁知曾瑞祥是个急性子,见沈氏一会没回去,便找了来,说道:“不如我们也去你庄里看看,成天总听你哥说,你那个庄子如何如何,那次二毛出事那回也没顾上好好瞧瞧。”
    “爹,先吃了饭吧,吃过饭,我陪你们过去。”子晴也有些想念康庄满山的杏花了,自打那年子喜说种杏树好,子晴便让人育苗,如今过去了四五年,去年第一次开花,还不太齐整呢,林康平拉了子晴去看,远远的望去,那也是一片云蒸霞蔚,比桃花要来得更娇艳些。子晴当时可是惊叹不已的,还真见识到了传说中的花雨。
    只是,可惜,今年的花期已经过了,南边的春天来的早,天气暖和的时候,正月底二月初杏花就有花骨朵冒出来。今年林康平不在身边,子晴竟然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
    饭后,子晴把嫣然交给了小绿小粉,自己换了身村姑打扮,带了书钰和书玮,跟着曾瑞祥和沈氏进了庄,正值春耕忙碌的时候,油菜刚收完,男人们在水田里犁田耙田的,女人在空地里翻晒油菜,还是林安眼尖,先看到了子晴一行,忙跑了过来。
    曾瑞祥问了树苗的事情,桃树杏树桂花都还有些,子晴听了忽然想起来,说道:“爹,不如,你把书院的学堂分几个区,一个区种一样花,比如桃花,就叫桃斋,杏花叫杏斋,花不够了,还有竹子呢,竹斋也不错,横竖学生们也要分等级的,刚启蒙的,有基础的,要下场的,不同等级的学生进不同的斋。”
    “主意不错,只是,这个名字再斟酌些。”曾瑞祥捋着自己的胡子说道。

    第三百八十章、嫣然周岁

    定好了树苗,子晴带曾瑞祥和沈氏在庄里四处随意地走走吸引曾瑞祥的是庄里齐整的两排房屋,门对门的,也算一条小街了,还有几个孩子们在玩耍。
    “爹娘,这里早上的时候还有一个早市呢,都是庄里的出产,可以花钱买,也可以互换。”子晴说道。
    穿过小街,子晴拐到房子的后面,后面就是那几座山,果然是小青杏挂满了枝头,站在小山顶上,俯瞰整个庄子,黄的是麦子,绿的是秧田,到处能看到有人忙碌的身影。
    曾瑞祥看了笑道:“你这里说是世外桃源也不为过了。”
    “爹,娘,那边山后面还有呢,就是一个大水库,有禾笋,有莲藕,只怕这会荷叶都出来了。”
    “这庄子还真不小。慧山比这小多了,一共才八十多亩,不过,做个书院也够了。”曾瑞祥说道。
    “还别说,要是像晴儿说的,把房子盖在树丛中,也不错,别的我没见过,现在那个学堂就不错,还有,晴儿家的桃林里那几间茅草房,看着也不错。”沈氏说道。
    曾瑞祥听了笑着对沈氏说道:“连你也说好,想必是真好了。”
    三人边说,边往外走去,因沈氏说,走了半日腿酸了,那半边是竹林和麦子,还有水库,她也懒得再去看了。
    从康庄回来后,曾瑞祥每天去一趟慧山,回来后自己在书房涂涂写写的,差不多过了半个月曾瑞祥找来先把慧山的杂树清理了,也有些松树留下来,重新归置了地方。
    这时,林康平也进门了,因为嫣然要满一周岁了。刚好,粤城的事情林康平也弄得七七八八了,剩下的事情,估计王财和阿土、阿水几个能应付过来,林康平便急急往回赶了。
    林康平洗漱后才有功夫坐下来,抱着子晴,跟子晴说说粤城的事情。大船已经下水了,从约翰这拿货,运往内陆地区,又从内陆地区,把约翰需要的东西运过去,已经跑了一个来回了。
    “我看船运还是有些做头的,不过,我不打算再动用家里的银票了等船运挣了银子,我再买船,还可以买几艘小船,在运河里和江里跑。这次我已经下定了,用的是你给我的银票,我记住了,一共从家里拿了六万两银票。看看我几年能把它挣回来?”
    “什么意思?难不成你还打算还我?”
    林康平的脸在子晴的脖子里磨蹭了好半天,才说道:“还,肯定还,连我一起还。”
    夫妻两个正说着书睿带着弟弟妹妹们进来了,书睿正赶上了休春耕假,所以这些日子一直在家,两个多月没见到林康平,孩子们都挂念着呢。
    子晴接过书睿手里的嫣然,让嫣然看着林康平,说道:“宝贝,叫爹爹,叫啊?”
    嫣然看了看林康平,仿佛不认识了或者说应该就是不认识了抱着子晴叫了句“娘。”
    林康平惊奇地看着孩子,说道:“我才走了几天孩子居然会叫娘了?”
    “这有什么稀奇?孩子一周岁了,还会叫哥呢嫣然,乖,叫哥,哥。”子晴指着书睿几个对嫣然说道。
    嫣然冲着书睿甜甜一笑,把手伸避嘴里,喊了句“哥”,有些含糊。
    书玮忙爬上子晴的腿上,把嫣然的手指拿了出来,说道:“妹妹乖,娘说的,手指上有虫虫,不可以放进嘴里的。
    哥哥帮你拿开。”
    林康平把嫣然接了过去,子晴抱起了书玮,亲了亲孩子的额头,夸道:“还是我小儿子乖,娘说什么都记得住。将来长大了,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娘,我记住了,要做一个实而不华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书钰先答道。
    这是子晴前些日子,跟几个孩子讲的许地山的《落花生》的故事,没想到孩子记住了。
    子晴搂过书钰,问道:“那钰儿能不能告诉娘,什么是实而不华什么是华而不实呢?”
    书钰刚开始进学,眨着眼睛想了想,说道:“就是要有真才实学,不要光有华丽的外表。”
    “还有,不要做浮浅的人。”书彦说道。
    “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有长远的目光,只注重外表的人,肯定是目光短浅,内心浮躁的人。”书睿接着说道。
    林康平正和嫣然互动,嫣然以前最爱林康平和她玩举高高的游戏,每次把嫣然举过林康平的头顶,孩子都会格格地笑,这不,林康平见孩子不记得他了,忙故技重施。果然,嫣然还记得这个,依旧笑的花似的。
    林康平听了书睿和书彦的话,把嫣然放下来,把书睿和书彦搂了过去,说道:“我儿子也成了有学问的人,说出来的话,还真有道理,来,爹爹也抱抱你们。”
    林康平抱着几个孩子在地毯上打滚,嬉闹,一家人正玩的不亦乐乎时,沈氏进来了,正好看见子晴一家在地上打滚,笑道:“没想到康平看起来不怎么爱说笑的人,居然能跟孩子们玩的这么开心,真该让你爹也来看看,他什么时候这样陪你们几个玩过?”
    林康平见沈氏来了,忙站了起来,说道:“娘,我刚进家洗漱好,正准备去看您和爹呢。”
    子晴也说道:“娘,不如把爹喊过来一块吃顿饭吧,横竖家里也只有你们两个,要我说,你们也别开伙了,就在一块吃吧,还热闹些。
    “还是算了,我们不拘早点晚点,想吃点什么也随意些,就不给你们添乱了,不过,今日这顿,倒是可以的。”
    书睿听了,忙道:“外婆,我去喊外公。”
    书睿要出门时,书彦也跟着过去了,沈氏见了笑道:“这孩子,真懂事。我还以为他没去成上京,心里有怨言呢。”
    其实,书睿一开始也是有些怨言的,觉得子晴说话不算数,后来,子晴仔细跟他分析了去京城和留在家里的利弊,几个弟弟妹妹还小,正是加深感情的时候,他这个做大哥这么早离开了,回来弟弟妹妹都不认识他,将来跟弟弟妹妹生分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书睿是个重感情的,听了子晴如此一说,也想通了,高高兴兴地留在了家里。
    次日,是四月初一,子晴一早打发林兴去安州城里取一个蛋糕,是在陈氏的店里预定的,昨日和沈氏曾瑞祥商量好了,自己一家人吃顿饭便罢了。
    谁知刚吃过早饭,子晴就收到了一份大礼,傅家的,子晴跟沈氏一商量,也不能光收礼不请客,便打发林福去安州给傅家和夏家下了个帖子,因为子雨肯定是要带着孩子来的,子晴代表曾瑞祥和沈氏去参加子雨儿子的周岁宴,夏太太问了嫣然过生日的事情,子晴担心她挑理,索性也下了个帖子。
    林福刚走,何氏、沈建仁两口子过来了,说是沈建山几个一会也会来。再一会,秋玉带着宛晴如晴上门了,宝凤也来送了一份礼,一套孩子衣物,把东西放在门房就走了,因为她知道,今天子晴家的客人不少,不是她能说得上话的,所以,就没过来打扰子晴。
    子晴忙交代小紫预备两桌上等席面,小紫如今也有了两个帮工的,小米和小菜,做起事情来也有模有样了。
    傅夫人带着嘉宁先到,一进门就笑道:“还行,没白费我的心思,我一直等啊等,等到昨日也没见你下帖子请我来吃孩子的周岁酒,我一恼了,早早把礼送来了,看你还能装憨躲过去不成?”
    子晴听了上前挽住傅夫人笑道:“是我的错,我总想着夫人是大忙人,不敢轻易打扰的,哪里知道夫人这么惦记我?以后,我家大门十二个时辰对夫人开放,想什么时辰来,我都倒履相迎。”
    子晴说完,傅夫人笑道:“别光拿嘴支吾我,今日我来了,我到要看看你怎么倒履相迎了?”
    几人正说笑,夏家太太带着子雨还有子雨的儿子到了,夏太太见了傅夫人有几分惊讶,因为子雨的儿子满月时,傅家可是没有任何表示的,这会,却亲自来参加子晴的女儿的周岁宴,还带着家眷一同来的,可见傅家和子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亲密了。
    子晴把嫣然抱出来,孩子身上挂满了这些金银首饰,因为前面说过,当地有讲究,孩子满月、百日和周岁收到的金银首饰越多,说明孩子得到的疼爱就多,以后的福气自然也多,所以,这些首饰要戴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生日一般都是项圈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