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笑拂衣归-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彦锦此时正扳着脸,把主簿、典史骂了个狗血喷头。至于县丞和县尉这两位,之前见张洪文一走,他们就跑不见踪影了。
  没了一把手、二把手在前面顶着,主簿和典史,被喷了足足一顿饭功夫。
  完事之后,他俩谁都没敢提,看一看这位新上官的官牒公文这事……
  待谢沛带着五个李家人赶回来后,其他的小吏们,更胆战心惊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惹得上官干脆把自己撸掉,换上他的心腹了。
  虽然李彦锦这伙人,从上到下都是假的,可他们的到来,竟是给整个县城都吃了个定心丸。
  而为了避免古德寺僧人露出马脚,李彦锦更是宣布,他要派手下扮成平民,继续搜捕之前闹事的乱民!
  于是,这批跟着李彦锦进城的假官兵就陆陆续续地散了出去,然后又各自绕路,回到了古德寺。
  这批僧人从始至终都不知道李彦锦他们冒充官员之事。方丈对他们说的,就是新上任的官爷为了平乱,请他们假扮几日官兵来平复乱局。
  随着这批假官兵的陆续消失,城内城外倒是更敬畏新县令了。不少人都在心里琢磨着,妈呀,那些官兵都藏哪儿去了?该不是正盯着咱们吧?!
  当彩兴布庄的叶管事带着李长奎和谢家人也回到卫川县城时,城里的局面已经基本平静了下来。
  李彦锦和谢沛自然知道,这种假扮官员的事情是做不长的。即便能伪造出逼真的假官牒,可总要见上官和同僚吧,在吏部留的档案总没法改吧,这些都不是自己伪造一下就能糊弄过去的。
  所以,见到谢老爹他们回家安顿好后,两人就与智通商量起,假装失踪、借机脱身的事情来。
  然而还没等他们计划好,湖白府内就又出了乱子。
  也是这一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受灾严重的地区,尤其是那些没有得到及时赈济的地方,百姓几乎找不到活路。
  于是盘踞在湖白府境内双峰山上的一伙贼人,竟是无意中得到了壮大。
  他们先是连哄带骗地把一些过路灾民弄上山来。
  待人口渐多后,就开始明目张胆地劫掠地方。
  他们一边抢,一边收拢流民,如今已经壮大到近万人的规模。
  人一多,双峰山匪首的胆子愈发大了起来。
  就在五日之前,他们竟然派出了百人混进了湖白府的府城——武阳城中。深夜这伙贼人先将守城门的十来个官兵杀死后,就打开城门,将匪人都放了进来。
  这伙匪人进城之后,头一件事,就是把知府、通判等等大小官员的家宅给抄了。
  尤其是知府和通判家,更是被砍杀得几乎没留一个活口。
  因为失了人指挥,城门又都被贼人把守。武阳城中,被这些匪人霍霍了三天后,才有消息传了出来。
  待第四天,附近县城派人前去打探情形时,城门倒是开了,可进城一看,竟是恍如人间地狱一般。
  城中不论贵贱贫富,几乎全被匪人毁了一遍。
  凡是能抢走的东西,上到金银,下到鸡蛋,竟是一个都没放过,全被洗劫一空。
  东西被抢也就罢了,这伙匪人也知道守不住武阳县,于是他们竟从上到下放肆淫乐起来。整个武阳城中,但凡齐头正脸点的娘子,都被祸害了。
  有烈性的娘子,当天就寻了死。再加上被匪人杀害的百姓,城里几乎是家家挂起了白幡。更有些悲惨的,竟是全家都死绝了……
  这惨案一爆出来,整个湖白府都被吓傻了。原本不是只有些流民闹事吗?怎么如今竟是堂堂一府之首的武阳城竟被屠了?
  朝堂高层还没收到消息,湖白境内的官员竟是溃逃成风。他们生怕步了知府和通判家的后尘。
  而此时,吃得满嘴流油的双峰山贼人更是放话,今后若是进城时,遇到抵抗,必要屠城三日。若是主动送上供奉,则只要钱物,不砍人头……
  湖白府内也有厢军,自然有人前去报信,希望守备能带兵剿匪。
  等他们找去时,才知道,守备竟也在那晚上被贼人杀害了。
  原本就没什么战力的半废厢军,失了首官,下面的副官也无人愿意出这个头。
  他们都被双峰山贼人给吓破了胆,听听城里的传言,那是一伙恶鬼罗刹啊!
  此时,武阳城的消息还卡在一道道繁琐的程序上,没有引起朝堂的注意。
  而湖白府境内却已经乱象丛生,离武阳城和双峰山近的地方,更是出现了整村整村的逃民。
  于是,就在李彦锦和谢沛还在准备给这次假冒官员行动扫尾之时,卫川县里突然多出了不少过来避祸的外地人。
  主簿家里就因为收留了两房亲戚,所以得知了武阳城的消息。于是这位留着八字胡的主簿就急匆匆地找到李彦锦,说道:“大人,赶紧召回那些官兵吧!听说双峰山的匪人,很快就要再下山了!”
  李彦锦和谢沛此时也刚刚得知了武阳的事情。当听说通判家被屠得绝户了,谢沛还愣了一下。上辈子那个出手压下她父亲死亡真相,包庇了真凶的胡通判家,就这样没了?
  安抚走八字胡主簿后,夫妻俩都皱起了眉头。
  原本,他们是想着,如今城里无事,就算县官失踪了,一时半会儿也不会闹出太大的乱子。
  然而,双峰山的匪人却冒出来把武阳城给屠了,这就危险了。
  虽然卫川县离武阳城不算近,但谁能保证自己这里不会被那些匪人看重呢?
  到了下午,竟是有几个在流民围城前就搬走了的富户又跑了回来。
  原来这几位当初搬到了离府城最近的县镇中。如今看情况不妙,听闻卫川县又没事了,就赶紧又跑了回来。
  这其中,感觉最复杂的,莫过于开着白玉楼的余家。
  当初他们一家看着不对,就想投靠住在府城中的亲戚。
  可不曾想,余家本支竟毫不客气地把他们都安排到了城外的庄子上,还一个劲说他们来得太急,城里的房子都没腾出来……
  然而谁能想到,最后武阳城里的本支几乎被毁干净了,而呆在庄子里的余老板一家,却保全了下来。
  受了惊吓的余老板等到山匪退去后,连进城去看一眼都不敢,当天就带着家人又奔回了卫川县。
  此时,这些富户大约是感到,湖白境内哪儿都不安全。于是干脆主动找到县老爷,说要捐物助资,只求大老爷把卫川县好好守住!
  李彦锦毫不客气地答应了,且还笑眯眯地夸了这些人几句,送客时还说:“有各位的支持,我就能放心了。今后若有麻烦到诸位的,还请不要推辞哟~~~”
  他这一“哟”倒把几个富户给吓得哆嗦了下,心中暗骂这贪官不会是还打着继续找他们要钱的主意吧?!
  送走这些人后,李彦锦转头对谢沛道:“还是要把七爷和师父请来商议一下啊……”
  当晚,在县衙后院,原本空置着的县令官宅中,李、谢等人商议了大半个晚上。
  次日一早,谢沛就被李老爷任命为新的县尉,顶替了之前那位逃不见影的老县尉。
  而谢县尉虽然没有朝廷发的公文,可凭着当初她在城门口那一手抓人捆人的本事,也没有那个不开眼的跑来找揍。
  谢县尉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治快壮皂三班衙役。
  于此同时,李彦锦也因暂时无法脱身,而开始正式清理县衙六部。
  因得到李家的支持,有了五个比较靠谱的李家人做帮手后,谢沛和李彦锦的整治行动,进行的还算顺利。
  只是也太顺利了些……
  那些被开除的衙役和不入流的小吏们,竟是跑得格外欢快,就差热情洋溢地来一句“谢主隆恩”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熬夜写到两点也没写顺,果然太晚了,脑子都休息了……修仙失败,咳。
  最近我姐说我的头发比以前少了一小半……我忧愁地照了照镜子,发现前额发际线那里,似乎真的能看到白白的头皮了!真是怀念初中的时候啊,只要剪短发,必然是爆炸头的效果。
  哎……我以后要是秃了,能不能跟晋江申请个工伤啊?


第89章 一对好官!
  与之前流民生乱时不同,那时候; 小吏们觉得只要把流民驱散了; 也就没什么事了。因此; 待事态平息后,他们就都还想继续当自己的小吏。
  可如今不同了,有双峰山那些杀才在一旁虎视眈眈; 谁还愿意为了三瓜两枣的薪俸就把小命搭上呢?
  于是那些被开除的衙役和小吏竟是没人来恳求一二; 都兴高采烈地拍屁股跑了。
  就连主簿和令史两位; 要不是担心惹怒了县令,被直接扣个什么罪名抓起来的话; 都恨不能让李县令把自己给撤掉……
  谢沛这段时间也对县里这些衙役有了了解; 把那些刁钻奸猾、惫懒之徒开掉后; 剩下的; 她都派上了用场。
  原本这里面还有两个年纪大了的老衙役,旁人想着这样老弱之人必然会被新县尉不喜。
  不想,谢县尉却对这二人格外友善。因为当日守住城门的那几个老兵; 就是由他们带领的。
  谢沛进城时特意记住了那几人的样貌; 因此一见到他们就认了出来。
  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守在了城门之后; 在谢沛看来; 都已经胜过了这县衙里其他官吏太多太多。
  因此,清点完所有衙役后,谢沛也不管什么三班不三班的,直接按军队编制; 给他们十人一组,每组派一个什长带队。
  原本卫川县衙里,衙役共有七十人。前头跑了一些,后来又被谢沛清理了一番后,眼下只剩下了四十七人。
  谢沛留下了两个李家人专门跟着李彦锦,另外三个李家人再加上两位守城的老衙役,就成了五个什长,每人各带九个手下。
  这五队人中,留下一队负责守卫县衙,其余人则轮流看守城门和维持城中治安。
  而李彦锦也配合娘子,把一个李家人安排到衙门的兵房中,做了个吏书。他就是来专门协助谢沛招收乡勇的。
  往日,因为乡勇的花费都要衙门自己负责。而贪财的张洪文哪儿舍得把银子花在这种地方?所以卫川县好些年都没有招过兵丁了。
  但李彦锦两口子与那张洪文不同,他们不但不贪财,且还有足够的银钱招兵买马。
  之前李彦锦在房县时,就从张洪文身上摸走了大部分银票,后来城中富户送来的银钱,也不在少数。
  谢沛更干脆,直接夜里去了趟张洪文家,把他没来得及带走的那些现银也都给搬了回来。
  于是,李彦锦此刻手里是很有钱的。他大手一挥,就在县里出了告示。招乡勇,每个月一两银子的饷钱,管吃管住,还有新衣服白送!
  这待遇太好了,没多久,还真有不少穷人家的男子跑来应征。
  谢沛挑选一番,留下了一百五十人。她把这些人打散,分到了之前五个小队中。
  这些天跟着新县尉边学边干,让之前的五十个衙役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此时有后辈加入,他们这些前辈更是不能丢脸,于是操练和做事时愈发认真了起来。
  谢沛看看这些人还算得用,就把早先自己创的那只有三招的简单刀法教给了他们。
  练了几天后,这两百人的战斗力就提高了不少。起码对付起普通山匪来,也能像模像样砍出几刀了。
  谢沛要求也不高,能这样就很知足了。
  她这边进展还不错,李彦锦那边也有不少动作。
  他把衙门里的人理顺了之后,就掏钱雇了百姓,来把卫川的城墙好好修缮一番。
  首先就是几个城门,要统统加固一道,至少得保证不会被些流民轻易冲破。
  再然后,就是把城墙破损的地方一一补上。就是之前谢沛发现的那个城墙角的狗洞,也被她用一块大石头给死死堵住了。
  夫妻俩在城里忙个不休时,李长奎带着智通则出门去打探双峰山匪人的动静了。
  夜里,谢沛和李彦锦偷偷翻进自家院墙,与谢老爹见了个面。
  谢厨子看着女儿女婿这些天没法回来吃饭,又格外忙碌,都消瘦了些。不禁心疼起来,于是半夜里又下厨给二人开了个小灶。
  看着小两口埋头吃得香甜,谢厨子叹道:“你们做的是好事,爹也不拦着。只是你俩万万要保重好自己,咱们帮人是没错,但不可害了自己……”
  谢沛喝了口热乎乎的鲜汤,笑道:“阿爹放心,我俩自己脱身还是没问题的。只是想着若是没人接这个摊子,咱们县怕是就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所以总想多做点什么。”
  李彦锦也道:“爹您放心,我一准把二娘看好,真看打不过了,我就拽着她回家!就凭咱们几个的本事,护着一家人躲一躲还是能做到的。”
  谢厨子高兴地点点头,心里这才踏实了些。
  “对了,”谢沛忽然想到件事,道:“阿爹,咱家没有地窖,你最近倒是可以请人修一个。”
  谢栋一听,也明白了闺女的意思,连忙道:“你说得对,回头我让老孙、阿寿他们都挖个地窖,以防万一吧。”
  吃过饭,谢沛和李彦锦又趁夜回到了县衙后面的官宅中。
  这官宅如今被收拾了几间房出来,两人休息倒是不愁没有位置。
  就是负责守门的老门子常常感叹,这新县令和县尉老爷可真是好官啊!几乎日日都要商议公事商议到半夜去。这不,因为太晚了,两人都干脆就歇在一个屋里了。
  两个好官收拾洗漱一番后,照例又要一起商议公事。只是,商议着商议着,二人就商议到床上去了……
  大约是担忧着双峰山匪人,如今县衙上下、乡勇兵丁,甚至是修城墙城门的百姓们,都格外积极。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就到了今年的端午节。
  可是这个端午节,城中百姓却没那个心情庆贺,各家弄点粽子吃吃就算是过节了。
  端午节后,初七这日,智通回来了。随着他一同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
  原来,在端午那天,双峰山的匪徒袭击了安锡县。
  安锡县的县令虽然没有逃跑,可他也没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只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城门就被匪人撞开,后面的惨事不说也罢。
  李长奎和智通赶过去时,祸事已成,无法挽回。
  看到城中惨状,叔侄俩怒不可遏,当即就动手杀了不少作恶之人。
  但这样一来,也惊动了双峰山的几个匪首。让他们知道了,外面有高人正在对付他们。
  待李长奎冷静下来,想要擒贼先擒王时,双峰山的四个当家人已经有了对策。
  他们四人不但成日让上亲信护卫着,且四人从不聚在一个地方太久。后来更是到处宣扬,若是有人敢伤四个首领,他们就随便挑一个地方屠城!
  这样一来,李长奎叔侄就非常被动了。
  只要他们没法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四个首领都除掉。后面就可能连累无辜之人受罪。
  无奈之下,李长奎派智通回来报信。一是想让谢沛等人知道外面的事情,二是想问问看,可有什么对策。
  智通气恼地蹲在石阶上,道:“这四个撮鸟厮,好生狡诈!他们如今分在四处,相距又远,周围还成日一堆人跟着。就连睡觉上茅房都不例外,真是也不嫌臭!”
  谢沛和李彦锦听了,也有些无语。如今能在上千匪徒中,杀进杀出的,恐怕只有李长奎和谢沛能做到。
  就算谢沛抛下卫川县的事务,跑去帮忙,他们也没有完全的把握啊……
  “师父,这事非同小可。若是让这帮禽兽壮大下去,今后将有多少百姓要惨遭毒手啊?”李彦锦沉声道:“我看,师父应该联系本宗,把这里的情况说清楚,看看能否请李家几位长老或者派几位高手前来相助。”
  智通听了,也觉得有理。于是就进城去找彩兴布庄的叶管事去了。
  待他走后,谢沛就开始思索起,要如何避免安锡县的悲剧。
  既然没法直接杀掉四个匪首,那就只好想法子做好防御了。
  可不管怎么防,总得提前知道有匪徒来袭,那才能让众人有时间做出应对啊。
  晚上歇息时,李彦锦忽然想起上辈子看过的某部抗战片。于是他凑到谢沛耳边嘀咕道:“二娘,我看咱们应该到城外去放探子。这样就不会等人家都打上家门了才知道。”
  谢沛听了,眼中露出一丝欣赏,道:“我也正有此意,只是咱们的手中,并无合格的探马,很难做到及时回传消息。你可有什么主意?”
  李彦锦想了下,说道:“虽是百姓,却也有些法子能用。你看,咱们北城门外,五里处,有个山坡。就在大道的一侧,坡上还有些树木,你可记得?”
  谢沛眨了眨眼,握住李彦锦的手,道:“那里确是有个林坡,然后呢?”
  李彦锦把娘子搂进了怀里,道:“你想啊,那些匪徒若来攻城,因为人多,又想走得快,那就只有走大道了。所以咱们只要在五里外的那个山坡上,让人守着,就能提前看到是否有匪徒从那边靠近了。”
  谢沛点点头,又有些疑惑地说道:“可就算发现了,他想传信的话,还是只有跑回来啊?若万一被后面的匪徒发现,追上来杀了灭口该怎么办?”
  李彦锦贼笑道:“娘子勿急,我这法子啊,不需要人跑回来,咱们就能得信~~”
  “哦?那还不速速道来?!”谢县尉一把抱住顶头上司的脑袋,笑眯眯地露出了一口小白牙……


第90章 信号树
  李彦锦借着窗外月光,看着二娘朦朦胧胧的脸蛋; 不禁凑上去; 亲了亲她的额头; 说道:“县尉大人饶命!且听小的慢慢道来……”
  次日一早,谢沛就出去实地考察了。
  当她来到城北那处林坡时,看着坡顶的一株大树; 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
  此树长得粗壮高大; 站在城门上都能看到它。用来做李彦锦所说的信号树; 是再合适不过了。
  谢沛并不满足这一棵树,她绕着县城跑了跑; 在另外三个方向; 也找到了合适的信号树。
  谢沛站在树冠上; 遥望着卫川县城的城墙; 心里有了个念头。
  跳下树冠,二娘运转轻功,一顿饭的功夫就回到了卫川县城。
  此时李彦锦正在衙门大堂里听主簿汇报上个月的税银问题。
  谢沛走进来; 主簿就停了下来。李彦锦见状; 也说道:“你把账簿先放我这里,回头我看了; 再找你说。”
  主簿有些心虚; 点头应了。他想着这新县官看着很年轻,应该不会懂那些账本里的把戏……吧?
  “咳,谢县尉,可是有事禀报啊?”李大人坐在椅子上; 一本正经地问道。
  谢将军忍着笑,也肃容答道:“报告大人,正是。”
  两人相视一笑,这才好好说起话来。
  “我去看了,那里果然很适合弄个信号树出来。”二娘走到李彦锦跟前,把他那略有些歪斜的官帽正了正。
  李彦锦挠了挠鬓角,烦恼地说道:“这天热了,整日顶这么个玩意,怕是头发都要掉光了!”
  谢沛听了,干脆把他脑袋上的帽子取下来,道:“热了就别戴了啊,正式上堂或者出门时再戴就是了,傻不傻啊?”
  李彦锦嘿嘿笑了两声,他最开始还挺稀罕这官帽的。上辈子看电视电影,可没少见这东西,如今自己也能过个瘾了……
  谢沛看李彦锦额头微微有些汗意,就取了帕子给他擦擦。
  一边擦,谢县尉一边把上午的收获说了一遍。
  李彦锦满意地点点头,道:“这事别的倒没什么,只是必须要找可靠嘴严,且有耐心的人去做,不然怕是要坏事。”
  谢沛道:“我也想好了,之前那守门的几个老兵,我就觉得挺不错的。想着干脆把他们抽出来,专门做这事。”
  “可靠倒是可靠了,但是……老人家的眼神会不会不济啊?”李彦锦想了想,有些担忧。
  谢沛愣了下,道:“这还真是,若是看不清楚,那还真白搭。得,我去找他们试试先。”
  李彦锦伸手捏了捏娘子的肩膀,道:“辛苦了……谢县尉,咳。”
  谢沛抿嘴一笑,出门做事去了。
  守在门口的两个衙役,看到自己的头头出来了,都赶紧挺胸抬头站好。
  待谢沛走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家伙小声说道:“平日看着谢县尉总是冷着个脸,今儿他一笑,我才发现咱县尉还挺俊的。以后讨婆娘的话,肯定容易,嘿嘿。”
  旁边的瘦子白了他一眼,道:“人县尉是见了县令大人才有个笑脸,见到你这么个饭桶,不瞪你就算够可以了!”
  两个衙役叽歪了几句,就闭嘴了。大堂里的李彦锦听了一耳朵,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讨老婆?讨个屁!老子就是……咳咳。
  这边谢沛找来了那两个带头守城门的老衙役,如今也是她手下的两个队长了。
  “大人找我们来,是有何吩咐吗?”梁胜对这位年轻的县尉非常恭敬。他当初是近距离亲眼目睹了谢县尉是如何左右开弓、出手如电地控制住城门附近的那些乱民的。
  与他一同过来的冯振也认真地行了个礼,才抬头看向谢沛。
  谢县尉微微笑着,让二人先坐下,这才说道:“如今有一件要紧事,需要可靠又细致的人去做。”
  两人一听,都连忙起身道:“若县尉不嫌我等老迈,只管吩咐就是!”
  谢沛摇摇头,这才低声把设立信号树,提早预防山匪来袭之事给说了一遍。
  两位老衙役不是糊涂人,听了之后,都觉得此事若做好了,当真意义重大。
  两人如今都担着队长之职,却毫不犹豫地说道:“这事我等愿为!”
  谢沛笑道:“不急,且这事可要不少人参与才可,你二人还不够用呐。这样,我毕竟才来不久,虽然也知道些下面人的好歹,但到底不够详细。今儿喊你们来,就是想问问,你们能推荐些可靠的人选不?并不需要一定是咱们的衙役,只要是符合可靠、细致、嘴严这几条,就可以。”
  梁胜与冯振听了,都沉思了会。这才分别说了几个名字。
  冯振说完后,有些犹豫地看了眼谢沛,最后吸了口气,开口道:“之前与我们一同守城门的还有一位叫韩勇的。他并非衙门公人,但与我二人私交甚好。那一阵,不但是他自己来,他还把自己的孩子也带来,一并守城。事后,却嘱咐我,不必把他的姓名报上来……所以,当初领赏银时,并没写他的名字。”
  梁胜在一旁点头道:“韩大哥一向如此,有事时,从不推诿。帮完忙后,却不喜旁人道谢。不少人说他性子古怪,又说他是个孤老,所以不爱与之来往。实际上,韩大哥最是个热心肠不过……”
  “孤老?不是说有个孩子吗?”谢沛好奇地问道。
  冯振叹了口气道:“韩大哥年轻时倒是成过亲,后来……”他话音一顿,倒是梁胜抢着说道:“后来那女人就病死了。”
  冯振看了梁胜一眼,磨了磨牙,继续说道:“再后来,韩大哥就一直没再成家。十四年前,我带着他出城收粮时,捡着个弃婴,就被他收养下来了。”
  “是个女婴,估计是那家人不想要了,就丢了……”梁胜叹道。
  谢沛听了,也不深究,开口说道:“既如此,你们先去问问韩义士。我去寻你们推荐的那些人谈谈。如今算下来,四个方向,每边至少需要四个人轮流,这就是十六人。咱们还缺人啊……这几日都留心观察下,看看还有没有可用的。”
  梁胜和冯振点头应了,就告辞离去。
  他二人也知道,因这事并不需要身强力壮的人,再加上他二人之前守住了城门这事,县尉才特意寻他们来做。
  而其他人若是来做这事,一个是不太放心,二个则是稍有些浪费。
  晚间,冯振提着一包卤菜就来到老韩家。
  “大哥,在家吗?”冯振在门口高声喊道。
  “来了,你小子折腾一天,老胳膊老腿的,不回家歇着,跑我这儿来干嘛?”韩勇说话带着着他老家的乡音,平时就硬梆梆的,稍微大声点,就像和人吵架。除了和他熟悉的人并不介意外,旁人一听就觉得这老家伙是个臭脾气。
  冯振拍了下韩勇的胳膊,笑道:“你还比我大三岁呐,到底是谁老胳膊老腿啊?!”
  两个人在门口说话,院子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呼声:“冯爷爷,您来了!快进来啊!阿爷你做什么又堵大门口啊,老了老了倒和小孩一样了!”
  韩勇对别人总是一副“老子懒得理你”的表情,对自家孙女,却从不大小声。
  “你这丫头,越来越没规矩。”韩勇小声抱怨着,把冯振放进院子。
  阿意笑着把人迎进屋子,拍了拍她爷爷的手,道:“阿爷,你平日不是总念叨梁爷爷和冯爷爷吗?快进去唠唠嗑,我再去炒两个菜,咱们爷仨,晚上吃顿好的。”
  “炒什么菜啊,就他老小子来了,给口水喝就够了。”韩勇不太满意地嘟囔着,到底还是听孙女的话,跟着进屋去了。
  冯振嘿嘿笑着,把手里的油纸包递给他,道:“看,兄弟我识相不?自带干粮来了,哈哈哈!”
  韩勇咳了声,没好气地说道:“谁稀罕啊……”
  冯振早就知道这老货是个嘴欠的,看着他转身去厨房找盘子来装卤菜,忍不住嘿嘿直笑。
  晚饭,两老一小就在院子里吃的。冯振一边吃,一边小声把谢沛吩咐的事给说了一遍。
  韩勇听了,半天没说话,稍顷才开口道:“总算是来了个靠谱的啊……这么些年了,我看这天下都快倒……咳咳。”
  阿意收回了掐她爷爷的小手,继续笑眯眯地吃着自己的饭。
  冯振无奈地瞥了眼韩勇,没憋住,笑了出来。
  韩勇抬头看了看月亮,厚着老脸道:“这事,我看可以。是要我帮忙吗?”
  冯振点头道:“谢县尉别看年轻,却是个干实事的。这些日子来,我看他和那新县令一直做得不错。两人也不是贪财之人,都肯把钱用在正事上……”
  “我知道,看他们招募乡勇了。”韩勇说道。
  冯振点头道:“要是咱年轻时能遇到这样的上官,就凭哥哥的本事,也不会……”
  韩勇摆了摆手,道:“如今说这些都没用,且新来的这两个小子还要再看看。你也别傻乎乎就对人家掏心掏肺的,我总觉得这两人有些古怪。”
  冯振听了一愣,韩勇见状“啧”了一声,道:“你就说,光凭那谢小子的功夫,他做这县尉是不是浪费?”
  冯振点头道:“真挺浪费啊……”
  韩勇道:“他那本事和眼力,去军中或是京城,肯定不止混个从九品的小屁官吏。那新县令更有意思,竟是能说动古德寺的和尚帮他做事……”
  “什么?!和尚?!”冯振惊道。
  韩勇白了他一眼道:“你真是老眼昏花了,当日跟着县令一起进城的那些人,你就没看出什么不对吗?”
  冯振回忆了下,汗颜道:“我那时候都快激动死了。本以为老骨头都要交代了,不想竟等来了救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