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独裁者报告-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其祥陪着笑脸连声奉承,心中却有一些打鼓。这位将军大人未免把造反看的太简单些了,真要那么容易只怕天下早大乱了。

以往将军总说洪秀全一个落地秀才,尚能做出这样大事,更何况夏侯清手握军权,又哪里比不上一个落地秀才?

记得自己才认识将军的时候,将军不是这个样子的那?虽然总说朝廷负他,可从来没有流露过造反意思。偏偏上次去了趟京城,回来之后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这其中只怕大有古怪,也就不是自己这种身份的人能够了解的了。。。。。。

。。。。。。

“大人,博敦大人求见。”

李鸿章点了点头,让下人请博敦在客厅侯着,自己洗了把脸,拿了一碗茶水在嘴里漱了漱,吐了,整了一下衣服,慢慢走了出去。

见到李鸿章出来,博敦赶紧站起,迎着李鸿章坐了下来,说道:“李大人,本季军粮大部运到,这是物资详单,请李大人过目。”

“放这吧先,坐下说话。”等博敦坐定了,李鸿章拿起详单看了会,忽然眉头皱了起来,指着上面说道:“这里怎么回事?陕西那里为何运了双份?”

博敦苦笑了下:“李大人,陕西那的军粮,本来是从安徽运送去的,可是经过河南的时候,却莫名其妙被夏侯清将军截留下来。职下前去交涉,夏侯清将军说前年尚且亏欠他军粮,这次他又多了数万士兵,军粮不足,因此运往陕西的军粮就被扣下了。职下还想争辩,谁想夏侯清将军勃然大怒,指着职下鼻子骂道。说职下这官都是他给的,现在难道还想忘恩负义,还想爬到他头上拉屎不成?之后又把职下轰了出去。”

李鸿章在那沉吟着,博敦却忽然大声说道:“李大人,职下以为夏侯清必反!”

原本以为李鸿章会大惊失色,谁想到李鸿章却只淡淡笑了一下:“博敦那,我知道你心里对夏侯清有怨气,可夏侯清是跟着皇上打天下的,最是忠心耿耿那!”

“李大人,博敦绝对不会因为一点私怨而诬告朝廷重臣!”博敦毫无惧色,大声说道:

“当初博敦不过一个落魄满人,是夏侯清把博敦推荐给陛下的,承蒙陛下不嫌弃我的满人身份,委我以重任,这才有了博敦今日。按理说夏侯将军是职下恩人,职下本应以恩人之礼待之!可是事关朝廷社稷安危,博敦不敢有任何隐瞒。哪怕被天下指责职下忘恩负义,可为了天下太平,职下也顾不得许多了。

大人,博敦督办粮草,个中一些状况最是清楚,捻党之乱,夏侯清奉命平叛,博敦往来安徽河南之间催运粮草,战况最是清楚,捻党之乱虽然声势颇大,可是按照百战军的实力,顶多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平定,偏偏夏侯清一会打,一会停,等到彻底平叛成功,足足多用了一倍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夏侯清以各种借口索要的粮草足够数万大军吃上几个月的!

夏侯清驻军河南,每月月初第一件事就是派专人来问职下要粮草物资,职下专门算了一下,按照夏侯清的兵力来说,目前囤积的粮草只怕一年都吃不光。职下好奇,专门去河南看了一次,谁想到一看之下,夏侯清已经拥军不下六七万众那!大人,未经朝廷允许私自扩军,这是何等罪名,只是何等无法无天!”

李鸿章微微笑着:“这事我也知道,可河南不是今天那里有匪祸,就是明天那里有乱民,说不定是夏侯清心里想着朝廷,一时心急,这才没有经过朝廷允许扩军的呢?”

“捻党已灭,哪里来的匪祸乱民?博敦斗胆猜测,这都是夏侯清在那养匪自大!”博敦厉声而道:“借匪祸之说,扩充军力,借乱民之说,私截军粮,条条都是死罪!李大人如此为夏侯清开脱,难道,李大人也是同党吗?今日博敦既然敢以实情相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李大人不妨拿着博敦脑袋前去夏侯清那里!”

“博敦,你是一个忠臣,可这朝廷上下,难道只有你一个忠臣吗?”李鸿章一点生气的样子也都没有,还是在那慢吞吞地说道:

“夏侯清派人来到京城,上下贿赂钱财,以为隐蔽,其实我早就已经知道了。朝廷里那些大臣谁都没有收这钱,可唯有一个人收了,你知道这人是谁吗?”

看到博敦茫然摇了摇头,李鸿章淡然一笑:“那人是我,还足足收了一万!”

博敦有些迷茫,既然收了钱,却一点也不隐瞒,李鸿章究竟是个什么意思?李鸿章掸了一下自己衣袖,不紧不慢说道:

“夏侯清反还是不反,这点我比你更加清楚,我收钱,也未必不反,我不收钱,他也未必会反。眼下陛下不在,我身上责任重大的很那。

你说运往陕西的军粮,被夏侯清给扣押住了。可是你知道这批军粮后来下落吗?你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这批军粮又被夏侯清送去陕西了!

没什么好吃惊的,驻守陕西的乃是俞锋,夏侯清的老搭档了,河南有变,对夏侯清造成最大威胁的就是俞锋所部,陛下曾经说过,俞锋这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是能用兵,擅用奇兵,陛下知道,夏侯清同样也知道。夏侯清真要想反,必须先处理掉俞锋所部,否则夏侯清朝着京师用兵,只怕连老家都会被俞锋抄了。

俞锋所部没有吃的,怎么办?好啊,这个时候夏侯清把自己的军粮运去了,俞锋岂有不感激道理?拉拢住了俞锋,夏侯清又有了几分把握。”

博敦似乎明白了些:“这么说俞锋也有可能反?”

“俞锋是不会反的,他跟随陛下久了,忠心不在你博敦之下,这点陛下知道,所以安排俞锋在陕西,夏侯清也更加清楚。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夏侯清是想早谋反的时候,为自己争取一些同情罢了,只要俞锋不对河南用兵,甚至是有些迟疑,就等于为夏侯清争取到了足够时间。”李鸿章微微笑着说道。

“陛下安排俞锋在陕西?”博敦喃喃重复了一遍这话,忽然明白了一些什么:“李大人,难道陛下早就对夏侯清有所防备了吗?怪不得,怪不得,我明白了!”

博敦忽然灵光闪现,大声叫了出来: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从湖北运往河北等地的粮草非要饶个圈子,从陕西方向走,而且督运粮草官员,到达陕西以后任务也算完成了,剩下的由陕西地方负责押运,这是因为。。。。。。”

李鸿章“嘘”了一声:“俞锋驻扎在陕西,归其直接指挥的,名义上只有两万余人,实际上,有些事情还是不要说的太明白的好。”

“陕西八营,湖北八营,李大人,博敦彻底明白了。”博敦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博敦无能,还在那里杞人忧天。”

李鸿章淡淡笑着:“朝廷里如果多些你这样杞人忧天的,那朝廷必然上下一心,可还有一点你不明白,陛下根本不想用武力解决夏侯清,为什么?国内现在太平的很,忽然起了兵变,会在百姓和朝廷之间造成恐慌。监视住夏侯清的兵力,不到万不得已,陛下不会下令动用的,其中玄机以后你就会知道了。”

说着站了起来,在那来回踱了几步:“眼下朝廷里有五股势力,其中两股是军方的,也就是所谓的内军和外军之分,目前已经大有好转,随着军队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个问题几年之中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剩下的,就是文官系统了。莫黑大人久随陛下,深得陛下信任,这是第一股势力;第二股,是方玮明方大人的势力,咱们朝廷的军工科技底子,说的重些是方玮明大人扎下的,许多人才也都是方大人从西方国家请回来了,因此方大人也拥有很高威望。至于剩下的那一股势力,恐怕就是我李鸿章的势力了。”

李鸿章一点也都不想隐瞒什么:“这三股势力中,属我李鸿章的势力最小,可有一点我是明白的,所谓的势力,都是陛下给的,陛下想给你就给你,想收回去就收回去。这点不光我懂,莫大人和方大人也懂,陛下更加清楚。原本这三股势力同时存在着,能够互相平衡,互相压制,这点也是陛下希望看到的。

可是现在有人不愿意这样了,于是想要打压掉另两股势力,怎么办?这人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好办法,绝妙的办法!”

听着李鸿章带着讥讽的口气,博敦隐隐明白了什么。这是朝廷最高权利者之间的博弈,已经不是自己这样的人能参合进去的了。

可是博敦忽然觉得,这一切都是有人安排好的,而这个安排的人,不是李鸿章,不是方玮明,也更加不会是莫黑。

陛下,陛下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一切。博敦在那想着,李鸿章站起身来拍了一下博敦肩膀:

“博敦,现在陛下不在京师,如果我猜的不错,夏侯清就是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可是夏侯清一定不会想到的,有个人很快会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了。。。。。。”

正文 第四百八十九章 平叛(上)

第四百八十九章 平叛(上)

“将军,河南方面运来了军粮!”

俞锋合上书本。有些疲倦的站了起来:“河南?是谁押运来的?”

“回将军话,是夏侯将军亲自押送来的。”

“夏侯清?”俞锋吃了一惊,在那想了一会,转头吩咐弄几个好菜,再烫一壶酒来,自己整了一下衣衫,正想迎出去,夏侯清的声音已经从外面传了进来:

“俞兄,兄弟可来看你了啊!”

随着这声声音,夏侯清大步走了进来,这几年下来,夏侯清似乎已经变了性子,不再是过去那样总阴沉着一张脸,好像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样子了。

俞锋也笑着把夏侯清接进,请了坐下:“夏侯兄,怎么我的军粮要你送来了?再说了,也不用你堂堂夏侯将军亲自押送。”

“你我之间那是何等关系,就算夏侯清亲自送一趟又有何干?”夏侯清笑容满面,接过递上来的茶水喝了一口:“俞兄,听说你这军粮迟迟没有送到,做兄弟的心里为你担心的很。当兵的饿着肚子那可容易引起兵变,虽然兄弟那里也不如何富裕,可还是想着办法挪出了一批军粮来,你老兄就先用着吧。”

俞锋先行谢了:“还好,虽然军中存粮的确不多了,但还可以支持上一段时候,夏侯兄大仁大义,俞锋心里记得了。前段时候还有人在那传谣言,说什么是夏侯兄截留了军粮,简直一派胡言,这军粮乃是朝廷运送来的,试想有谁敢擅自截留?”

夏侯清面上神色微微变了变:“简直就是在那造谣,再给我夏侯清几个胆子,我焉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俞兄千万不要听信小人挑唆。”

在那说了一会,回报酒菜已经准备好了,俞锋请着夏侯清一起用些,夏侯清也没有客气,随着俞锋来到酒席前,喝了几杯,只选当初战场上的事情说着,过了一会,夏侯清忽然长长叹息一声:

“俞兄,做兄弟的为你不值那。想你俞兄战功卓著,哪点逊色于别人?虽然封了个后军大将军,一等武扬侯,可结果也只能猫在陕西。再看看石达开那些人,一个个都在外面征战。只怕再要不了几年,这些人的战功就已经远远超过于你,说不定就要封公爵了。”

俞锋淡淡笑了一下,也没有说话。夏侯清忽然从怀里摸出一这铁盒,放到俞锋面前,俞锋打开一看,里面是枝粗大人参。正在那里诧异,夏侯清却说道:

“俞兄,听说令堂身体不好,大夫开的单子里写明了需用人参滋补,俞兄也在那里到处购买。这支人参是我托人从关外带来的,就当我们这些做晚辈的一些心意吧。”

俞锋倒是怔在了那里,要送些金银之类的东西,自己绝对不会收下,可这人参。。。。。。。俞锋真的想不出,夏侯清是怎么知道自己正在那里寻找人参的。

“夏侯兄,多谢,多谢,这份礼物实在是太重了。。。。。。。”

“晚辈孝敬伯母的,有什么重不重的。”夏侯清摆了下手,浑不在意。和俞锋捧了一杯,喝干后抹了抹嘴:

“俞兄,你说咱们眼下也算是太平盛事了吧?假如,我是数假如啊,假设当初你是百战军的,我是满清的,咱们关系还是现在这样关系,你说你会不会打我?”

俞锋沉默在了那里,哪里会想到夏侯清问出这样问题?在那默默喝了会酒,轻声说道:“别的我不能保证,可有一点,俞锋绝对不会对你夏侯兄率先动手,绝对!”

夏侯清放声大笑起来,抱了抱拳:“多谢,多谢,我夏侯清也绝不会对你俞兄动手,今日喝的有些多了,告辞,他日咱们兄弟再见!”

说着站了起来,跌跌撞撞的,好像真的喝醉了,非得亲兵扶着才能勉强出去。。。。。。

看着夏侯清的背影,俞锋转动着手里空了的酒杯,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这么一直坐到了半夜,门外护卫进来,神色慌张:

“将军,快迎架,陛下。陛下来了!”

“什么?”俞锋猛然站了起来,陛下?陛下现在不是正在日本?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忽然出现在了自己的军营之中?

“臣后军大将军,一等武扬侯俞锋,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震在莫黑等人的陪同下阴沉着脸走了进来:“免礼,不要声张我已经回来了。”

俞锋赶紧请陛下坐了下来,然后让亲自贴身护卫出去,不许任何人进来。

张震接过部下递来的茶碗喝了几口,喘息了下:“我回来,国内除了你还没有任何人知道,一路海路陆路,星夜兼程,这才赶到。夏侯清是不是日间来过了?”

“是的,陛下。”俞锋老老实实地说道:“夏侯清的确来过,是给职下送来了军粮。”

“军粮,军粮要他夏侯清送吗?”张震冷笑了声:“来的路上,我已经接到了密报,夏侯清私截军粮,意图谋反,你知道他为什么要给你把军粮送来吗?”

“知道。”俞锋一点也没隐瞒:“夏侯清一旦谋反。想让职下按兵不动,这样他就可以直取京城,而不用再管后方!日间夏侯清也曾经这么试探过职下了。”

在那迟疑了下,又把夏侯清送给自己的那枝人参拿了出来:“陛下,夏侯清在军中,在京城恐怕广有耳目,职下的母亲生病需要人参,没有几个人知道,但夏侯清偏偏知道了,于是就把这颗人参送给过来。”

“不是夏侯清在京城里有耳目,而是朝廷里有人在暗中帮着他。”张震接过人参。看了下,冷笑了声,又把人参重新交给了俞锋:“既然人家送给你了,收下吧,别浪费了,权且当是朝廷给你母亲治病用的好了。好了,说下目前布置。”

“是,陛下。”俞锋收好了人参,拿出地图:

“目前河南驻有六营大军,名义上统归夏侯清节制,但没有朝廷命令,夏侯清无权调动一兵一卒。不过六营之中,有两营指挥是夏侯清的人,又有两营指挥有可能会投靠夏侯清,其余虽然可以肯定是忠于朝廷的,但由于都是才招募进来的新兵,所以战斗力不强,一旦夏侯清真的谋反的话,恐怕在平叛中会很快为夏侯清击溃。

而且夏侯清已经把本营扩充到了六万五千余人,全部火器武装,炮营也在夏侯清的掌握之中,实力相当强悍,这也是夏侯清胆敢肆无忌惮,公然流露反叛意思的本钱所在。

而在我们这方,陕西驻有八营,湖北同样驻有八营,按照陛下之前密令,陕西八营已经全部归我节制,同时四川方面的两万百战军主力也早就秘密进入陕西,因此即便不动用湖北、安徽等地力量,仅陕西一地我军可动用兵力已经达到十六万,其中主力十万,新军六万,又拥有火炮二营,完全有能够在短时期内击溃叛军!”

“安排妥当,甚好。”张震点了点头,随即说道:“但我需要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平叛成功,甚至能不打仗最好,毕竟战端一开,会严重波及到各地正常的经济和地方秩序,况且河南之军,都是朝廷军队,自己人打自己人这样的事情我不太想看到。”

俞锋和几员亲信将领面面相觑,这个时候莫黑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那就让臣去罢。”

眼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自己身上,莫黑还是不温不火的在那说着:“俞将军,陛下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安排,莫黑不过是按照陛下安排去做而已,这次我去,不要一兵一卒,必可生擒夏侯清,以安天下军民之心。”

俞锋听了大惊失色,却听张震说道:“莫黑,不要把什么功劳都往我身上推,你这是自己早就想好怎么对付夏侯清的,说说我们应该怎么配合你。”

“陛下过奖,臣有今天都是因为陛下提携。”莫黑回身对着陛下施了一礼,说道:“俞将军,你要做的是集中数万兵力,埋伏于河南、陕西边境,我明日就行起身,五日之后,你迅速带着全部军队直插河南,务必于两日里到达洛阳,为陛下朝廷立一大功!”

虽然不知道莫黑有了什么安排,但俞锋点了点头:“莫大人,七日后我必定到达洛阳!”

张震坐在椅子上,晃动着身子,眼睛闭在那里,好像已经睡着。该解决了,一些朝廷之中存在的隐患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但却并不是仅仅只有夏侯清一个人而已。。。。。。

。。。。。。

当莫黑出现在夏侯清面前的时候,夏侯清整个人都傻在了那里。这个时候的莫黑,应该正陪着张震在日本!

“不要惊慌,是陛下让我回来的。”莫黑拢着双手,自己坐到了椅子之上:“陛下已经接到密报,知道国内会出事情,所以就先派我回来了,陛下大约两个月之内就能到达京师了。”

夏侯清挥手让大营里的人都走了出去,冷冷看着莫黑:“莫大人,我应该叫你莫大人,还是叫你兄长?”

“叫什么都是一样的,叫我兄长吧,毕竟,你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叫过我了。”莫黑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有些动情。

“兄长,兄长。”夏侯清叹息着反复品位着这两个字:“你我本都姓朱,可现在却不得不隐姓埋名,一个姓默,一个姓夏侯,荒唐,荒唐,你我朱家子孙,皇室后裔,却落得今天这般下场!”

“你还在想着恢复大明吗?”

“为什么不能想!”夏侯清蓦然大叫起来:“这天下本来就是我们朱家的,昔日洪武帝北进中原。‘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洪武帝应大流,凭借其雄才大略、先取山东,撤除元朝屏障;进兵河南,切断蒙元羽翼,夺取潼关,占据蒙元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蒙元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澧关。洪武帝坐镇汴梁。于金陵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元年,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占通州。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后妃、太子和大臣,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明军进入大都,蒙元至此灭亡,兄长,你说这天是谁的?”

夏侯清看起来甚是激动:

“尔后朱棣谋反,夺建文帝业,建文帝被迫逃出京城,至此后人流落民间。大明虽败于满清之手,可我朱家后人还在,你我还在!江山本就应该是我朱家的,可张震推翻满清,却和满清一样窃据我朱家江山,何也!难道这江山不应该还给我们吗?”

“兄弟,兄弟。”等到夏侯清发泄完了,莫黑长长叹息一声:“难道到了现在,你还活在虚幻之中?朝代更迭,这是历史大流,难道咱们朱家的人就非得当皇帝不可?难道当今大皇帝陛下推翻满清,非要把这个江山再还给咱们?洪武帝推翻蒙元,可也没有想着要把江山还给姓赵的啊,难道洪武帝也是篡权奸臣?”

“你,你这是大逆不道!”夏侯清指着莫黑,大声吼了起来。

“既然你叫我一声兄长,你就听我把话说完。”莫黑显得非常平静,淡然说道:“当今陛下,英明神武,号令一出,天下归心。如果是个昏聩的君主,不用你说,我也会协助你把这江山重新夺回来的,可陛下不是,你这么做等于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我知道你手里拥有几万大军,可你真的认为靠着几万大军真的能够成功?朝廷有上百万的军队,就算你真的侥幸夺取京城,陛下一弹指间,百万大军就能把你碾为齑粉!就算你真的夺取了天下,天下百姓也不会服你,迟早都还会再推翻你!

不要以为皇帝的位置是好做的,你没有这个能力,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咱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当一个朝廷的忠臣!朱家传到咱们这一代,就只有咱们兄弟俩了,不要断了朱家香火,好好活下去罢。只有你放弃造反念头,我保证在陛下面前恳求留下你的一条生路!”

“恳求?”夏侯清不断冷笑着,死死盯着莫黑:“我是洪武帝的后人,是皇室后人,张震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个奸商后代,你要一个皇家的人却恳求一个奸商?兄长那,你不是我朱家子孙,不是!”

说着转过身走进内室,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又走了出来,可是夏侯清身上的装束已经变了。

夏侯清脱去了百战军军服,换上的,是一件黄色龙袍,是一件明朝时候的龙袍!

“兄长,看到了吗?你看看,看看,这是我大明龙袍,大明的!我穿着怎么样?像不像一个君临天下的君皇?”夏侯清大声笑着,然后又把一件衣服放到了莫黑面前:

“兄长,我也帮你准备了一件,只要我夺取了江山,我封你为王爷,王爷!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你想要什么封地,我就给你什么封地,刚才你有一句话说对了,朱家就我们兄弟两个人了,你是我兄长,我不会亏待你的!”

看着夏侯清为自己准备的衣服,莫黑有些苦涩地笑了:“兄弟,就凭你这一句话,就凭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兄长,等平叛成功之后,我会保着你有一具全尸的!”

“你?你?”夏侯清好像在那看着一个白痴一样看着莫黑:“你连一个兵都没有带,你凭什么来平叛?凭你那张嘴吗?没用!这军营上上下下都是我的人,我让你活你才能活,我让你死你就必须死!”

说着,好像对莫黑已经完全失望了:“来人,把莫黑莫大人给我请下去,莫大人累了,需要休息,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许放他出来!”

当莫黑被押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回过了头:“兄弟,现在收手,还有机会,我不想看着你死在我的面前!”

夏侯清没有理他,只是痴痴地看着自己身上的这件龙袍。

洪武帝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前后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至崇祯年间,因为连年灾害,明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清军入关。

南明朝大臣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几个政权,史称南明。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台湾郑氏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郑氏投降,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

至此,大明王朝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满清,却把曾经属于大明的江山篡夺到了自己手上。

张震推翻了满清,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在夏侯清看来,不过是帮自己铺平了道路而已!

现在,该自己来了,大明的江山,势必在自己手里重新恢复,如果祖宗在天上有灵的话也一定会为自己感到自豪的,大明的江山永远也都不会亡的。。。。。。

正文 第四百九十章 平叛 (下)

第四百九十章 平叛  (下)

整座军营,因为夏侯清的命令而全部封闭!

叛乱已经无法避免。在河南,六万五千叛军主力正在集结,河南左右二营,皆开始向以夏侯清为中心的中营方向运动,前后二营似乎也隐隐察觉出了什么,但二营指挥采取了观望态势。

独立火炮营也被夏侯清牢牢掌控在了手中,叛乱,只等待着最后命令的下达,中华大地极有可能再度陷入到战乱之中。

唯一旗帜鲜明,坚定的站在朝廷这一方的河南武装力量只有一个新兵营。新兵营从人数上来说异常庞大,兵力达到了五万人众。朝廷派,或者更加准确的说应该称为皇帝派,在新兵营里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

这些新兵无限忠于朝廷,无限崇拜自己的大皇帝陛下。在他们眼里,任何对于皇帝陛下的背叛都是无法得到饶恕的。

这些新兵也察觉到了河南不一般的变化,河南独立炮营,以半个营的力量,炮口对准了新兵营方向,同时,一些手持夏侯清手令的军官开始进入新兵营,企图接管新兵营指挥大权。

“夏侯将军节制河南诸营。但无权调动兵力,无权任命罢免六品以上官员,必须要有朝廷的正式调令才行。”看完夏侯清的手书,河南新兵营指挥李升平平静的把调令重新推了回去,看了一眼身边的副指挥廖峻:“廖指挥以为如何?”

廖峻拿着一块木头也不知道在那雕刻着些什么:“我和李指挥的意见是一样的。”

夏侯清派来的那名官员,做梦也想不到在河南地界,居然有人违抗夏侯将军的命令,在那怔了半天还没有反应过来,在了怔了好久才厉声说道:“你们敢违抗夏侯将军的命令吗?难道不怕被杀头吗?”

“夏侯将军只能罢免六品以下官员,六品以下官员他也没有斩杀权利。”李升平还是那样的淡然从容:“请回吧,如果有朝廷手令,我等自当遵循。”

那官员在那傻愣了半天,这才撂下几句狠话愤然而去。

廖峻放下了手里正在雕刻的东西:“夏侯清要反了。”

“早就要反了,也该反了。”李升平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炮营已经把炮口对准了我们,随时都可以炮击我军大营,不过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前后二营的态度,左右二营指挥皆是夏侯清的人,夏侯清若反,左右二营必反,一旦前后二营也把持不住加入反叛,则河南局势将变得不可收拾,廖指挥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夏侯清反,河南不反,河南若反,我等唯死以报朝廷而已!”廖峻眼中看不到什么悲哀害怕,坦坦荡荡说道:“其实前后二营的钱指挥、冯指挥。还是效忠朝廷的,不过这二人长久以来跟随夏侯清,多少还是有些畏惧夏侯清的领兵能力,若是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些推力让其二人坚定心志,或许不会出现最糟糕的局面。”

在那想了一会,李升平忽然站起来说道:“集结全营司尉以上军官,我要训话!”

当新兵营所有司尉以上军官被集结起来之后,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李升平指挥,廖峻指挥看起来和平时有些不太一样,这二位指挥脾气相仿,平时不太喜欢穿着军装,可是这一天非但军装整齐,而且指挥军刀也特意悬挂在了腰间。

看着这些年轻的军官,李升平的声音并不是很大:

“诸位,河南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想来你们也都知道了些,有个人过不习惯太平日子,所以想要造反,不怕告诉你们,现在炮营的炮口已经对准了咱们。那位炮营指挥孙朝。是夏侯将军的嫡系亲信那。只要夏侯清一声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