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独裁者报告-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震并没有听到刘玄在说什么,让吴公公先把刘玄带了下去,然后环顾一众大臣,缓缓说道:“我刚才在想。是我命令制定了帝国法律,但现在我又破坏了帝国法律,这是感情大于法律,此事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可刘玄这件案子,其行可杀,其情可恕,生杀只在法庭一念之间。咱们建立了法庭,制定了法律制度,但却还疏忽了一样东西,律师。这个律师,不同于咱们的讼师、状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要让那些犯事者有机会为自己辩护,健全的法制,对于国家非常重要,不过还有一点,法制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我以为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才是治理好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
看一下那些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相对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社会发展,是基于一个共同道德底线基础的,那就是基督教道德的教化。基督教的影响在西方国家持续了一千多年,产生了深厚的道德文化根基。《圣经》崇尚‘爱’,‘lun理十诫’成为西方社会普遍的道德准则。对‘诚实’‘正直’‘爱’的信念和崇尚却始终不减,因而他们工作敬业、并且讲究诚信,基督教lun理道德教育的影响已深入西方社会。
咱们国家也并不缺乏道德教育。‘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中国道德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可是这些东西,在经过了满清统治之后,正在悄悄消失,我们之前的那些朝代,只选取对统治有利的东西,而刻意去忽视了一些人的道德观念方面的教育。
一个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失去了道德,是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仅仅靠法制建,也无法彻底解决社会问题。我们用法治解决了当前的社会问题,却无法预见以后发生的更新更复杂的问题。
说到底,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它只能限制过去却无法制约未来。可道德不同,道德是一种前置约束。道德在调节利益的冲突过程中,引导人们对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认可,促使其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纳入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轨道。也就是说,在行动之前,行为要事先经过道德过滤,符合内心道德的行为才会被人施行。
换句话说,法治追求的是规范限制人的行为,而道德侧重于提高人的自律,启迪人的内心。况且,法治是道德的底线,经过道德的事先筛选的行为必然要优于用法治进行事后约束的行为。”
那些大臣在那安静的听着,皇帝陛下今天似乎有些奇怪,刘玄的案子,好像让陛下想到了许多许多其它方面的问题。。。。。。
。。。。。。
“李大人,李大人。”夏侯清笑容满面的迎了出来,一直把李鸿章接到了自己的军营之中:“李大人今天那么有空,居然来到河南视察我的部队。”
李鸿章微微笑了笑,摆了下手:“夏侯将军见笑,李鸿章不过是个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哪里有什么资格来视察你们这些大将带的军队?不过是受陛下委托,来求证一些事情罢了。”
夏侯清想也未想,脱口而道:“李大人要问的,莫非是那起案子?”
见李鸿章点了点头,夏侯清冷冷笑了一下:“李大人,地方官府断的无非是起冤案而已,不错,的确有人求我说上几句好话,夏侯清看不惯地方官府在此事上的作为,因为就稍稍干涉了一下而已,我等身为朝廷重臣,岂能容许这些官员为非作歹?”
见夏侯清说的慷慨激昂,李鸿章淡淡笑了一下,也没有多说,夏侯清却哈哈笑着说道:“李大人,既然来到我的军营,务必小喝几杯才走,至于陛下委托,总会让李大人有个满意答案也就是了。我已经让人准备饭菜去了,我那厨子可是京师里有些名气的,被我请了过来。走走,夏侯清先陪你看看军队去。”
李鸿章没有推托,随夏侯清一起来到军营,正好遇到操练,那些士兵训练颇为得法,即便李鸿章这样的门外汉也能看出这支军队在夏侯清训练之下,军容严整,绝非等闲可以视之。
看到夏侯清出现,那些将士忽然一齐停了下来,然后一齐大呼“夏侯,夏侯,百战之军,百战百胜!”
夏侯清面色肃穆,边上李鸿章却是面色一变。
“李大人,你观我军如何?”
听到夏侯清的问话,李鸿章很快恢复常态:
“都说夏侯将军善于领兵,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只是李鸿章心里有一疑惑,百战军乃是朝廷之军,前面却又为何要加上夏侯二字?”
夏侯清浑不在意,和李鸿章边走边道:“李大人,你对军中之事不太了解。不错,百战军当然是属于朝廷的,可朝廷之军必须对带兵将领绝对服从,当兵的,心里只有有军队,而不能有其它想法,这样一旦面临战争,自然战无不胜!”
李鸿章‘哦’了一声,也再没有说话,这一路走了过去,李鸿章在心里暗暗统计一下,朝廷命令夏侯清节制大军两万驻扎河南,但看现在阵容,只怕四万都远远不止。
河南总共有大营六处,各节制两万大军,夏侯清为河南总督军,若说是把其它大营的士兵调来也无可能,没有朝廷命令,像夏侯清这样级别的将领绝对无法擅自调兵。
也没有听说过朝廷要让夏侯清扩军的命令,这里面可有一些古怪了。
更加奇怪的是,夏侯清似乎一点也不避讳自己,按照常理来说,这些事情总该藏着瞒着才是,可偏偏夏侯清不但不想隐藏,还全部展现到了李鸿章面前。
夏侯清哪里知道李鸿章心里在那想些什么,兴致勃勃带着李鸿章参观完了军营,部下来报宴席已设好,夏侯清当时就拉着李鸿章一起转了回去。
再看到夏侯清为自己准备的宴席,李鸿章又是抽了一口冷气,这桌宴席规模,只怕丝毫不在当初满清那些王公大臣之下。
“李大人请,李大人请。”夏侯清请李鸿章坐到上首位置,自己陪着坐下一迭声地说道:“军营寒苦,仓促之下,也只能拿出这些东西,还请李大人千万不要见笑。”
李鸿章的目光在菜肴上一一扫过,苦笑了下说道:“夏侯将军,如果这也是寒苦,那么李某倒还真的情愿来这寒苦之地,多受一些这样的罪那。前次陛下设宴,请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一起参加,可要和夏侯将军的比起来,那可就要寒碜多了。”
夏侯清没有听出李鸿章话里有话,哈哈笑着说道:“这又算得了什么,前次。。。。。。。不说了,不说了,来,李大人,夏侯清敬你一杯!”
和夏侯清喝了杯子里的酒,李鸿章心里叹息,夏侯清驻兵河南,看来真把自己当成这里的土皇帝看待了。
可还是方才的那些疑惑,按照夏侯清过去的性格,决然不会如此刻意炫耀,一点也不避讳。
是翅膀长硬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在那喝了回酒,问到了朝廷里的状况,夏侯清冷冷笑了一下,说道:“我就说过,什么石达开,什么李世贤,一个会用兵的没有,如果让我领兵印度,只怕印度早就平了!陛下可也真是,怎么那么信任那些外军将领,这天下还不是靠我们打下来的!”
李鸿章大吃一惊,夏侯清竟然毫无顾忌的公开说陛下不好?
夏侯清浑然不觉,依旧在那侃侃而谈:“李大人,我说这些也是为了朝廷好。再说咱们的将领领兵制度,也多有不妥之处。
以大明朝而言,洪武十三年,在撤废中书省的同时,洪武帝也宣布彻底改组大都督府,将大都督府分设为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中书省和大都督府的同时大变动,是当时大明朝中央军政制度大改组的两翼,当时还规定,五军都督府互不统辖,应该分别与兵部直接联系工作,而统一奏请皇帝裁定。每一个都督府内又都设有一小群都督,计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副都督等等,名义上俱为负责官员,由朝廷指定各都督府分别统率全国各都司、卫、所,不得随便变动。统军的部门便一分而为五,领导人更是由一个增加到好几十个。任何统军的都督都绝不可能率本部军兵与朝廷对抗了。
其实,在夏侯清看来,任何一个都督府以及其中的任何一个都督,连率领本部军兵的权力也是没有的。因为大明朝还规定,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军之权而无出兵之令。有军事行动时,兵部奏请委派某一都督府某一都督率兵出战,而分调其他各都司、卫、所的兵丁归其指挥。军事行动结束,将帅即归回原都督府,兵丁归回原工所建制。这种体制显然是为了防范军权旁落,是为了对将帅们的职权有意掣时,其必然结果是,要付出大大削弱自己军事威力的代价。
李大人,所以大明后来亡了,这样的制度不是没有关系,因此我以为帝国要想强盛,非得加大那些驻军将领手里的权利,比如自行征兵,自行处理一些事物,不必什么事情都要上报朝廷,等待批准,那样才是帝国强盛之道。”
疯了,夏侯清一定是疯了!
居然在朝廷大臣面前,说出这些话来,这是公然评击朝廷,伸手要权,可是夏侯清这么肆无忌惮的在自己说了出来,究竟其中真实原因又是什么。。。。。。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七章 朝鲜
第四百七十七章 朝鲜
对于司马启明和李秀成来说。现在没有什么比在朝鲜的日子更加让人难忘的了!
自从进入这个国家以来,似乎日子过的一点也不比大皇帝陛下差,如果皇帝陛下看到自己现在这个样子的话,想来也会羡慕的。
那些朝鲜人尽心竭力的侍候着自己这两个来自天朝上国的将军,一刻也不怠慢。上到朝鲜国王,下到那些大臣,人人对这两位来自天朝上国的将军都是必恭必敬,小心谨慎。
朝鲜国王李升为了讨取天使欢欣,特意安排了十六名朝鲜美女侍奉左右。不过也有坏处,司马启明和李秀成这两员在战场之上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明显有些应付不来,早晨起来的时候脚步总是显得有些虚浮。
“今日请两位天朝将军前来,是有一些要事相商。”见到两位天朝将军进来,朝鲜国王李升赶紧迎了进来:
“自从天使来到朝鲜,朝鲜气象升平,又蒙天使帮助朝鲜训练新军,壮我朝鲜国威,幸甚若何,不胜感激。
今知两位将军生活简朴,家人又在中华,本王心中惶恐。虽有侍女伏侍左右,但终究不如家人,本王左右思量,今有和海翁主,和缓翁主,皆是王室成员,若两位将军不嫌弃,本王愿将两位翁主下嫁将军,服侍左右,以结两国世代友好!”
司马启明和李秀成面面相觑,他们知道所谓“翁主”也就是公主意思,可现在这位朝鲜国王的意思,居然是要把两个朝鲜公主嫁给自己?
这实在有些让人难以想像,自己的任务皇帝陛下早就已经交代过了,可任务之中没有在朝鲜讨个小老婆在内,司马启明尴尬地咳嗽了声:
“这个,国王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我二人在国内皆有家室,两位翁主来了只怕有所委屈。。。。。。。。”
“无妨,无妨。”李升精神一振,赶紧说道:“这点我等已经想过,之前朝鲜亦有先例,能入天朝之中,皆是她们幸运,将军切勿担忧。”
李秀成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国王,根据我所知,国王有五子六女。可皆早亡,只有永惠翁主尚在,可如今方才十一岁,不知这二位翁主从何而来?”
李升愣了一下:“将军千万不要误会,这二位翁主乃是光成君的两位爱女,光成君乃是本王兄弟,故此两位翁主亦是王室成员。”
司马启明和李秀成低低商议了会,说道:“国王好意我等心领,只是我二人带兵在外,凡事皆需奏明陛下方可,故此。。。。。。。”
李升想也未想,接口而道:“这个不需将军担心,我这就上表天朝大皇帝陛下,一切皆有本王操持,将军只管静待好消息也就是了。”
这事可当真没有想到,本来到朝鲜只是带兵驻扎,没有想到却弄了个小老婆,想来皇帝陛下十有八九都会答应,只是不知道回国之后,怎么却和家里的正房老婆交代了。
眼看天朝将军应允下来,李升心里大喜。命令开宴款待,席间又把那个光成君李平请了过来,这人本事李升弟弟,三十多岁而已,其貌不扬,想来那两个女儿也不会漂亮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桩婚姻,只怕政治上的意义更加大些而已。
李平虽然年纪不大,不过在待人接物方面却远强于李升,李升身体不是很好,也不饮酒,一切都是自己那个弟弟代劳了,李平殷勤劝了会酒,说道:
“将军,我朝鲜素来没有全国地图,可有一个名叫金正浩的,耗费十年时间,走遍朝鲜,终究完全朝鲜全图,今请将军过目!”
说着有人就把那朝鲜全图拿了上来,司马启明和李升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可以值得高兴自豪的地方,朝鲜总共就这么大,难道绘制一份朝鲜地图就真的那么困难?也不好拂了主人面子,勉强夸赞几句,这事也被带了过去。
李平又劝了几杯酒,忽然说道:“将军,前番日本国福冈倭军,不断骚扰竹岛,岛上朝鲜居民不胜其扰。连番告急,今向天朝将军祈告,请求驱逐竹岛倭军!”
这女儿还没有嫁过来,已经提出要求,那竹岛日本叫对马岛,位于朝鲜海峡东端,早高丽和蒙古联合军两度远征日本,高丽之所以答应蒙古军的邀请,是因为当时在高丽南海岸对马岛和壹岐岛有倭寇骚扰。1389年,高丽将领朴威率领百余只战舰,讨伐了被倭寇占据的巢穴对马岛。1419年6月19日,朝鲜王朝以“讨伐倭寇”为目的向对马岛派出军队,彻底剿灭了倭寇的骚扰。
但后来随着日本战国时代结束,对竹岛的骚扰又变得频繁起来,乃至于屠杀驱逐竹岛之朝鲜人,一步一步占领了竹岛。
至于李平所说的竹岛之上“朝鲜居民不胜其扰”,却也是个借口了,那竹岛之上,现在只怕凑在一起还不满一百个朝鲜人。
不过,在来到朝鲜之前,陛下也专门提到了竹岛问题,言明竹岛在战略之上有着很大意义,必须要将其牢牢控制手中。眼下朝鲜主动提到这个问题,一个机会已经放在了面前。
在李平的介绍之中,竹岛倭军、倭人大约在两千左右,加之日本国内动乱,岛上倭军战斗力并不是很强,司马启明让人拿来方才朝鲜全图,在上面竹岛位置看了一会,正想说话,忽然外面阮泾源匆匆走了进来:
“大王,将军,庆尚道发生民乱。为首者金青松秘密结党,公然叛乱,声势浩大,我军镇压不力,五千军队竟然全军溃败!”
李升吓的一下站了起来,浑身哆嗦,哪里像个国王样子?倒是李平沉的住气,镇静地道:“阮泾源,慌张什么?不过小小民乱,今有天朝大军在此,又有朝鲜新军,难道害怕镇压不了一场民乱吗?”
阮泾源受了训斥,调整了下情绪说道:
“是,大王,光成君,将军,那金青松本是个基督教徒,几十年前朝鲜禁绝基督教后,基督教一直在朝鲜处于秘密活动状态,金青松就是在那些洋夷蛊惑之下加入到基督教中,后来成立一个‘东民教’,秘密招纳党徒,制造购买兵器,当地官府无能,十多年间竟然丝毫也都没有察觉,等到金青松羽翼丰满之后这才惊觉。
变民先是袭击了庆尚道,驱逐当地官员,尔后金青松自称‘总大将’,声言只有基督教才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妖言惑众,声势甚是浩大。次后全罗、忠清二道增调五千官兵镇压,谁想到却被金青松打了一个埋伏,官兵大败,全罗道郡守也不幸身亡。次后金青松建立‘持纲所’,提出‘恢复基督,澄清圣道;驱兵入京;,尽灭权贵’的口号。目前叛乱者已达四五万众,当地无力镇压,乃遣使告急,还请大王尽快发兵!”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李升急的在那不断转着圈子,连声说道:“南方下三道乃是税米和外销农产品的主要产地,现在落到乱民手中,事关重大,事关重大,四五万乱民,如何镇压,如何镇压?”
司马启明和李秀成相视而笑,这个什么东民教可不又是中国太平天国的翻版?都是用西方教义来蛊惑民心,而后达到起事目的而已。
司马启明站起身子说道:“国王不必惊慌,今可分二路兵,一路由我率领,领百战军两千余,直取竹岛,驱逐岛上倭人。一路由李秀成将军率百战军八千,朝鲜新军一万,开赴庆尚道,联合当地官兵,一举镇压乱民!”
李升不太放心:“将军,乱民四五万人,李将军只率不到两万之军,这个。。。。。。。”
这点上李平倒是和朝鲜国王站在一起:“是啊,将军,何不先不管竹岛,兵合一路,先行镇压了庆尚道乱民,尔后再取竹岛?”
“乱民虽多,又有何惧?”李秀成微微笑着说道:“我料那些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人数虽多,战斗力方面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武器方面,我看不过是些自制刀枪而已。今我率八千百战军精锐,一举可以荡之,又可以检验一下新训练出来的新军,两全其美。国王尽管放心,不过月余时间我以为就可以还朝鲜一个太平!”
李平胆子终究比国王要大上许多,此时开口说道:“大王,李平不才,愿意跟随李将军一起前往庆尚道,共同镇压乱民!”
“甚好,甚好。”李升这才有些放下心来,连声说道:“既然光成君愿意去,又有天朝大军,我就不用那么担心了,我在宫中准备酒宴,等到大军凯旋之日,定为诸位祝贺!”
商议已定,各自回去准备,走到宫外之后,李秀成忽然说道:“我看朝鲜国王身体状况堪忧,万一要是身故你说谁会接替朝鲜国王之位?”
“我看。。。。。。”司马启明才说出这两个字,忽然醒悟过来:“按理说轮谁也不会轮到李平,难道你的意思是?”
李秀成淡淡笑着说道:“我看李平此人胸怀大志,自从你我来到朝鲜,处处刻意讨好,做事又是四平八稳,颇有手段,要是我看的不错的话,这人一直盯着那张位置呢。”
正文 第四百七十八章 用兵
第四百七十八章 用兵
朝鲜庆尚道传统上称为岭南。东为日本海,西为忠清道、全罗道,南为朝鲜海峡,北为江原道,被太白山脉和小白山脉围绕。
当李秀成大军到达全罗道的时候,在当地引起了极大轰动,这是当地人第一次看到天朝大军,第一次见到全部以火器武装起来的军队。
李秀成统百战军八千,朝鲜新军一万,诈称八万,声势浩大,又有朝鲜光成君随侍左右,当时全罗道代郡守金柄浩忙不迭的出来相迎。
“将军,乱民前日企图对我全罗道进攻,幸赖全罗道上下用命,这才勉强打退,只不过我方也死伤惨重。”金柄浩一边说着,一边殷勤劝酒劝菜。
李秀成喝了口用鱼熬成的汤,又咸又辣,李秀成哪里吃的习惯这样饭菜,眉头皱了一下。金柄浩也没有发觉,自顾自的在那说道:
“乱民二日占领古阜邑,四日攻占古阜郡白山,至此,整个庆尚道已经都落到了他们手里,八日,前郡守联合忠清道出兵,郡守不幸身亡,引以为恨,还望将军、光成君报仇!”
李平对这些军事上的事情一窍不通,边上朝鲜新军统军将领李沫大声说道:“乱民实在可恨,你等也是无能,大将军,请允许末将率军进剿,定可一战功成!”
李秀成摆了摆手:“不急,不急,命令士兵就地扎营,休息十天之后,再考虑进剿问题。”
那些朝鲜官员面面相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此刻大军新到,锐气正足,当可一举进剿,偏偏这位李大将军,要休整十天才会进剿,这不等于是把自己的锐气全给磨光了?
李沫还想争论,李秀成却给一杯酒神色从容:“用兵之到。急缓从容,进退有序,何必那么在意什么时候进兵?再说了,我听说这全罗道景色不错,尤其是海岸风景秀丽那。”
“将军,这话说的倒是。”摸不清中国将军心里在想什么,金柄浩硬着头皮说道:“全罗道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边山半岛海岸了,还有,我全罗道土地肥沃,素来就是朝鲜粮库,俗话说的全罗北道能救济整个国家的荒年就是这个意思了。”
李秀成笑着站了起来:“好,好,那就更加要看一下了,走,光成君,金郡守,李将军,咱们一起去看看,看看!”
看到李沫一副不乐意的样子,李平悄悄朝着他摇了摇头。。。。。。。
接下来的整整两天时间里,李秀成果然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做。每日都在朝鲜官员的陪同下游山玩水,不亦乐乎。那些朝鲜官员人人心急如焚,今日报道乱民又在那里招兵买马,明日又是乱民正在准备第二次进攻全罗道。
可李秀成却只当没有听到这些消息一般,依旧我行我素。
许是李秀成的运气好,来到全罗道正好赶上了“全州大私习大会”,这也算是全罗道的一个艺术节了,也是全罗道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虽说现在叛军正在威胁着全罗道,可全罗道的人却是死也不肯放弃这一盛大节日的。
李秀成听了大喜过望,全然不顾叛军已经开始准备攻击全罗道茂朱,兴致勃勃的提出了要参加这次大会的要求,金柄浩哪里敢违背天朝将军意义,只能硬着头皮准备。
那“全州大私习大会”果然是次盛会,人人都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一片太平景象,李沫看着李秀成背影,很有一些恼怒:“光成君,终究不是朝鲜人,大将军对目前危局一些也不放在心里,只怕要等到乱民打到这里,大将军才会同意出兵。十天,十天足够那些乱民控制整个全罗道了,还是再劝劝罢!”
李平却表现的非常沉稳,微微摇了摇头:“镇定,大将军据说乃是中华大皇帝陛下一大名将,我猜测大将军这么做,必然有其用意。”
李沫哪里肯信,可既然天朝大将军这么做了。光成君又是如此全力支持,自己一个小小将军又还能说些什么呢?
“敢问,可是天朝大将军李秀成李将军?”
李秀成回头看了下,是个四十来所的朝鲜人,见李秀成点了点头,那朝鲜人急忙说道:“朝鲜东学道崔济愚,参见天朝大将军!”
“哦,你就是那个东学道的崔济愚啊。”李秀成点了点头,之前也曾听说过此人名字。
基督教虽然被朝鲜当局镇压下去,但是在朝鲜依然还拥有着一定影响,此次庆尚道叛乱,正是在金青松以基督教名义号召起来的一次民变。
而这个东学道的崔济愚,却坚定不移地认为,东方人文思想虽然存在自身缺陷,但在社会长治久安方面并不在西学之下。
崔济愚潜心比较研究西方宗教和三大东方文化儒教、佛教、道教之后,曾经提出:“儒教拘于名节,未达玄妙;佛教入于寂灭,而绝伦常;道教悠悠自然,缺乏治平。”于是,他融合儒释道三教,以“诚、敬、信”教人,号称“东学”,抗争天主教所传扬的“西学”。
东学道反映出当时朝鲜社会。尤其是中下层社会的心声。在道主崔济愚、各道大接主、各县接主和信仰者的热心宣传组织下,东学道以全罗道、庆尚道为中心,迅速普及朝鲜全国,在经济萧条的农村信徒尤其众多。
早就听说朝鲜当局已经感受到了东学道的威胁,早就下了取缔东学道的决心,只是忽然到来的庆尚道民变,这才让此事暂时缓了下来,倒没有想到崔济愚居然有这胆量,在这时候来见自己这个天朝将军。
看到崔济愚不请自来,出现在了天朝将军面前,金柄浩大怒。正想命人驱赶,李秀成却对他们摆了摆手,笑道:“崔济愚,我听说过你的名字,不过现在本帅还有大事要做,你权且忍耐一下罢。”
谁想到崔济愚忽然跪倒在了地上:“大将军,此次庆尚道民变,实在是因为百姓活不下去了,本来庆尚道税赋就重,刑法极为严厉,加上庆尚道本年歉收,可郡守仍强征万石水税。这才引起农民义愤,酿起民变,不敢相瞒将军,我东学道人亦有份参与。可老百姓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个死,当然拼死一反!”
这话当真是大逆不道了,一边朝鲜官员勃然大怒,李秀成看着崔济愚的样子毫无惧色,淡淡说道:“想来这次你是抱着必死之心来的,继续说下去罢。”
“谢大将军,崔济愚的确是抱着必死之心来的!”崔济愚站起了身子,大声说道:“大将军,既然天朝派使而来,请大将军命令朝鲜国王罢免那些横征暴敛的官员,赦免那些变民,还朝鲜一个朗朗乾坤。崔济愚愿意以性命担保,只要朝鲜朝廷能够做到这些,那些参与民变的人不过是些普通百姓,一定会放下武器回家去的!”
李秀成叹息了声:“崔济愚那,你对那些变民相当同情,可是造反终究还是造反,我奉中华皇帝命令,前来朝鲜,为了是维护朝鲜安定,可没有让我帮助造反的人那。朝鲜国王,乃至上下官员。对我天朝忠心耿耿,我又岂可寒了他们的心?去罢,我念你也是一条耿直汉子放你一条生路,只是再也不要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了。”
崔济愚怔在那里,愤然而道:“大将军,大将军那,参与民变者至今已有七万众,难道大将军真的有把握取胜吗?一旦大将军不能取胜,只怕起事之火会遍及朝鲜各地那!”
“不能取胜?好一个不能取胜!”李秀成忽然放声大笑,眼光死死盯着崔济愚:“两天,我只要两天时间就能击溃企图进攻全罗道的叛军,十日之内,恢复庆尚道,彻底击溃叛军!”
这一番话不仅让崔济愚怔在那里,就连一众朝鲜官员也都以为自己听错。这位李大将军自从到了全罗道,可再没有见到有用兵的打算那。
李秀成放低了声音,淡然而道:“崔济愚,你当我不知道在全罗道,那些变民有着许多同情者,比如像你,随时为他们通风报信吗?我要不演一下戏,只怕我的军队一动,那些叛军早就已经知道了!”
说着忽然厉声而道:“黄万兴!”
“职下在!”
“陈赞明的部队现在到哪了?”
“回大将军,陈赞明率军两千,昨日夜间秘密出发,按照时间上来推算,这些只怕已经到达叛军侧翼,今明两天当有捷报传来!”
李秀成仰天大笑:“崔济愚,你听到了吗?我的将军,已经到了叛军侧翼,我说过,击溃叛军易如反掌!”
崔济愚怔怔的还是不肯相信,忽然听到马蹄声声,一员穿着百战军军服的将领飞马而来,到了面前翻身下马:
“回大将军,左领将军陈赞明已到叛军侧翼,特命职下飞马来报,并请大将军按照计划派遣援军!”
“好!”李秀成回首而道:“黄万兴,以你为后军将军,统四千兵疾驰陈赞明,本帅自领两千军为后翼。李沫!”
“李沫在!”
“带着你的兵马,与本帅一起出发!”
“李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