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后别走-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你听说过东施效颦么?”
苏葳如的话卡在嗓子眼,脸色唰的一下白了。
萧承启暗含嘲讽,言语不带温情,也不留余地,紧接着吐出一字道:“滚!”
*
苏葳如踉跄地走出正清宫时,天外飘着大雪,阴沉的颜色压得人喘不过来气,她仰头看着厚重云层浑身发冷,一步一顿的向前走去,长路的尽头宫宇零落,荒芜人烟,只有一座紧闭的冷宫。
她望着破落的檐角,几乎要把嘴唇咬出血来,疼痛从一点蔓延至全身,逐渐锥心蚀骨。
为什么?她不懂,谢柔明明已经不再是皇后,被关进了暗无天日的冷宫,皇上还是没有踏进后宫半步,甚至对她们这些女人越发不屑一顾。她是名门出身,自诩家世相貌不落人后,从小到大无论做什么总能拔得头筹,便连入宫一事也比他人更加顺遂。
她曾对父亲说,女儿吃惯了山珍海味,享遍绫罗绸缎,这一辈子都应如此,那些世家公子们她看不上,要嫁就嫁人上人。父亲闻言拊掌大笑,夸赞他的女儿有野心有魄力,就应入宫去享那荣华富贵。
于是她心里的傲气就在父亲的注视下一层层的摞叠起来,乃至入了皇城,看见了后座上的皇后,她都觉得那位子总有一天会是她的,只要她精心筹谋,就会像历代后宫宠妃一样,从最低处爬到至高的位置,俯瞰天下,至于那个谢柔,不过是与皇上认识得早罢了,世间男子无一不是喜新厌旧,有了新人,哪还记得住旧人?
事实也正如她所想的那样,皇上抵不住前朝的压力,又似厌弃了皇后,一纸诏书将她贬入冷宫。她得到消息的那日,心里的快意难以用言语来形容,最大的绊脚石没了,后宫自然就要由厉害的、受宠的人当家做主,广芸无用,其它的嫔妃也没有脑子,她们都不会是她的对手,只需搞定皇上,未来六宫就是她的天下。
可是今日萧承启的所作所为,无疑向她泼了一盆冷水,不,那不是水,是淬了毒的利刃,他像当日的谢柔一样,将她自以为聪慧可人的脸面撕碎,扔在地上践踏,什么自尊、什么面皮,仿佛均不在他眼里。她连杂草都不如,就算是杂草都有人来关照修剪,她什么都不是!
可她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那个谢柔究竟有什么能耐,哪怕不在皇上的身边,依然能牵动他的心,依然将这后宫牢牢把持在手中,若她的力量如此强大,始终让皇上念念不忘,那么她有没有可能复位?一念及此,她的心头就像被开水浇过一样难受。
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怒火混杂着嫉妒将她头脑烧得发烫,她忍不住走向冷宫,饥渴的想要看见一个凄惨的、最好是疯掉的谢柔,只有这个女人足够悲惨,她才会好受一些。
然而等到了冷宫门前,她的心又被滚烫的水泼了一遍,往日无人理会的宫门竟被侍卫层层把守,那不是普通的侍卫,而是御前一等侍卫,她被拦在了宫外。
侍卫冷眼看她,打发她回去,他们眼神里的疏离和警觉再次刺激了她,她暗地将手帕扯烂了。
为什么要派那么多贴身侍卫看守一个荒芜的冷宫,这是不是皇上的态度,他在为皇后留后路?是了,一定是这样的。皇后在冷宫过得舒坦,就必然有机会东山再起。
不可以,她要想办法彻底解决这个女人才行。
“嫣儿,正清宫侍卫里有你的相好是不是?”回去的路上,她缓步而行,忽的问道。
嫣儿脸色一白,跪倒在地:“主子,奴婢有罪。”
苏葳如停下脚步,垂眸看她:“你怕什么,我只问你有没有?”
嫣儿咬唇点头。
苏葳如笑了:“真好。”
嫣儿不解其意,苏葳如眸中渗着血丝,从发髻上拿下那支木兰簪子,缓缓插进嫣儿发间,簪子从她头皮上划过去,疼得她瑟缩了一下。
“今天晚上,你叫他来咱们宫里一趟,我有事要交代,若办好了,我就将你许给他,宫婢满八年可申请离宫,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了。嫣儿,你觉得怎么样?”
嫣儿一怔,也顾不得疼痛,叩头谢恩。
苏葳如笑得开怀,将手里撕碎的帕子扔了,今日之日多烦忧,不可留,她想,只有杀了那个女子,她日后才能睡得安稳。
这年十一月的寒冬,冷宫着了一把大火,火光映红了皇城的半边天,所幸看守宫门的侍卫反应及时,这把火才没有烧到其它的地方。
满宫上下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惊住了,唯有苏葳如当夜睡得最踏实,梦乡里那张她厌恶的面容终于湮灭在火焰之中,皇后的宝座金灿灿的发着光,仿若触手可及。
第二日起来,她特地打扮了一番,依然选了一套青绿宫裙前往冷宫废墟,打算“关心”一下皇后,刚到门口却撞见了满脸仓惶的广芸。
她正求着侍卫让她进去。
苏葳如觉得好笑,但面上却装得一副焦急样子,走上前扶住广芸,道:“姐姐,这些侍卫恁的可恶,皇后娘娘若出了事,他们怎么承担得起?他们不让进,哪怕是闯,咱们也要闯进去。”
广芸心里很乱又很慌,听了苏葳如的话,颇觉在理,就要强行闯过去。侍卫们一愣,赶快挡在两人面前,道:“两位主子请回,此间已经有太医来问过诊了,皇后娘娘并无大碍。”
广芸闻言气急,冷宫里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还如何住人,他们必定是在搪塞她:“娘娘哪怕没了位份也是后宫的主子,你们照看不周,竟也不让旁人问候,这是什么道理?你们让开!”
侍卫连着剑鞘横在胸前:“这是皇上的旨意,若主子强行闯入,便是违抗圣旨,这可是掉脑袋、诛九族的罪过,还请两位主子三思。”
这话已然十分严重,广芸被吓到了,在门前顿住。苏葳如冷眼旁观,听到侍卫的回答,瞳孔却微微紧缩起来,她隐约察觉到不合常理的地方,侍卫失职,皇上为何毫无表示,以他看重皇后的程度,不应该只是如此,况且冷宫大火,几乎烧成了废墟,皇后怎会只是轻伤?
这些事情都不正常。眼见没有办法进去确认,她撇下广芸独自回了寝宫,重新召来了嫣儿,让她去给侍卫递信。
口信很快就传了回来,那侍卫极其小心,只说了四个字,却再度点燃了苏葳如的恐慌,他说:“宫内无人。”
苏葳如愣了一瞬,而后恐惧的尖叫一声,将桌子上的茶盏摆设全部扫到了地上,瓷片碎了一地。
“去,去送信给我爹,我要杀了那个贱人!”原来冷宫就是搪塞众人,皇后还活得好好的,她分明是牵着皇上的心,离开了宫城!
贱人!
*
广芸无法进入冷宫,无奈的在宫墙边徘徊踱步,芳绡劝不住她,看她眉头紧锁兀自发愁。
“皇上当真绝情,竟不管娘娘,不行,我要去求见皇上,否则娘娘性命难保。”广芸言罢就欲前往正清宫,芳绡一惊,直接抱着她的腿跪下了。
“主子,不要再去招惹皇上了,他对冷宫走水不闻不问,根本就是不愿理会皇后,如果主子现在去求情,一定会祸及自身,您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想想老大人和夫人啊。”
广芸惶然,心里却更急躁,她明白芳绡说得对,可是皇后娘娘怎么办,她急红了眼眶。
“主子,侍卫们都说皇后无碍,也许当真无事,与其去找皇上讨公道,不如查一查这场火从何而来,主子有管理六宫的权利,不求旁人也能襄助皇后。”
广芸一怔:“你的意思是?”
芳绡道:“奴婢听说冷宫不备灯烛,若果真是这般,又岂会轻易走水?”
广芸闻言悚然而惊,呼吸一滞,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量,因着芳绡的话,她脑海里生出无数猜测,每一种都是可怖的,难道……有人要害皇后娘娘?
“火从何处燃起?”她赶快问。
芳绡道:“奴婢听见侍卫说,冷宫西南角烧得最厉害。”
广芸越发肯定心中所思,因为西南角最偏僻,如果是皇后自己不小心,绝不会从角落起火。她不再迟疑,绕过长长宫墙,向荒凉的西南角走去。
冷宫西南方位连着三条小路,枯木垂下枝条,遍地是枯黄的杂草,她看了一遭,随手在草丛中拨了两下,想看看有没有脚印一类的痕迹,手里的木棍却碰到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勉强能看出是个织物。
芳绡弯身将那东西捡起来,包在帕子里蹭了蹭。
“主子,你瞧。”她讶道。
广芸定睛一看,竟是枚落满灰尘的璎珞,样式颇为简单。
“这东西怎么会在这里?”她蹙了蹙眉,喃喃自语。
作者有话要说:萧直男:这些女人真讨厌,皇后不在,朕要保护好自己(攥拳)
谢依依:默默捋毛
第21章 城中有恙
谢柔觉得自己来错了地方,而且不只来错了地方,还救错了人。
那个叫谭清远的兖州刺史进了官府,确实借调了人手,可那几个下人都不大靠谱,面对流民,还没出手腿就软了。谭清远被围在中间,脸色很差,他极力从人群堆里钻出头来,对诸人信誓旦旦的保证会放粮,然而估摸那些流民早就被糊弄过,半个字都听不进去,围观很快变成了群殴。
“这位大人当真是边关刺史么?”楼上几个人都皱起眉来,先不说为什么谭清远身边没随从跟着,处理个事情竟然把自己搭进去了,按理说边关情况要比这件事复杂得多,他怎会一副经验不足的样子?
谢柔没有其它法子,只好让卓远卓生继续帮下去,因为如果此事不解决,他们谁都没法出城,总不能让兄长谢煊千里迢迢从边关调兵过来。
卓远从人堆里捞起谭清远,这次他没有把他往官府里送,而是直接躲开了流民,悄悄提上了楼,谭清远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捂着眼睛叹气。
“多谢小姐救命之恩。”甫待站稳,他就踉跄地向谢柔行了大礼。他已然觉得眼前的女子不是一般平民百姓,遇事冷静,身边又有武艺高强的侍卫护着,没准是哪位官家的明珠也未可知,何况她救了他数次,这个礼是该还的。
谢柔这回认真打量了他一番,客气地道:“大人不必多礼,小女子受不起。”
谭清远摇了摇头。
“大人心怀慈悲,有意整治吴城乱象,小女子很是佩服,只是虎落平阳有心无力,不知大人打算用何种方法解决城中困境?”谢柔沉吟片刻,决定问一问。
这个女子太会说话,明明是他能力不够,她反而先替他开脱了,谭清远闻言脸上发红,惭愧地道:“小姐心如明镜,下官确实是想帮忙的,奈何身边没有得力的人可用,而且吴城长久安定,突然碰到这种事,官员毫无经验,官差质量也不高,做起事来束手束脚,很是棘手。”
谢柔点头道:“我明白,强龙尚且压不住地头蛇,何况大人一人独行,这样罢,我将身边的这两个侍卫暂时借予你,他们武功不错,也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谭清远连连摆手道:“这怎么行。”他看得出来,这几人都是她的护卫,若借给他,她该怎么办?
谢柔笑了笑道:“大人不用担心,借给你也是为了我自己,我们一行急于出城北上,流民之事不宜拖延,否则必生变数,北上之路就更艰难了。”
谭清远一怔之下,不再推脱:“那就劳烦两位壮士了。”
卓生卓远自然是任由谢柔调遣,便和谭清远打过招呼。怎料谭刺史没有立刻行动起来,而是犹豫地皱了皱眉。
卓远问:“大人可还有什么吩咐?”
谭清远一时赧然,支吾道:“其实下官还没想清楚下一步怎么做。”
“……”众人无语。
谭清远红着脸解释道:“下官本想放粮,但流民太多,府中余粮不足,若以武力镇压,又怕激起民众反弹,为难之处百思不得其解。”
他这么说着,心里生出惭愧之情,离了自己的管辖范围,与兖州状况迥异,他竟然举步维艰,作为官员而言,无论在百姓眼里还是朝中大臣眼里,都称不上合格,这让他脸皮发烫。至于为何要跟眼前的女子说这些话,他自己也不清楚,大抵是被这女子气场所摄,觉得她不像是一个困守闺阁的女子,也许自有眼界和手段,是可以商量事情的人。
谢柔本意并不想掺和这件事情,让卓远两人插手已经算节外生枝,只是看谭清远为人正派,言辞恳切隐有求助之意,她便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想想过去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多帮上一次忙应该也无碍,于是她默默将眼下的局势分析了一遍,对谭清远道:
“小女子不及大人身居要职,善于处理大事,只有些浅薄的见识,若说的不对,还望大人海涵。小女子觉得……大人可以换换思路。”
谭清远一愣,立刻整理衣衫向谢柔鞠了一躬,道:“还请姑娘不吝教诲。”
谢柔微微一笑,道:“不敢。我看大人已将最关键的两步想到了,放粮和镇压之法都不错,只是方向不对。”
“怎么?”谭清远问。
谢柔道:“放粮不一定要盯着官府,城中存粮的还有商贸大户,让官府出钱粮他们自然心疼,但若将矛头指向大户人家,他们自然就愿意出力了。”
谭清远听完顿时眼睛一亮,可不是嘛,没粮就去有粮的地方借,借不到城外的,就借城里的,确实是个好主意。
“再者,历来法不责众,流民一路辛苦,不过是为了吃上一顿饱饭,如果贸然动武,会寒了百姓的心。大人应当去流民中了解过,这些人同出一村一镇,有领头之人,大人不如将这些人召集起来,借助他们的力量平息众人怒火。”
“可如果领头的人反抗不听召令呢?”
谢柔摇头道:“强硬抓捕与怀柔之法两相配合,他们不敢不从。”
女子眼力非凡,说得话又是一针见血,一句比一句有道理,谭清远由衷佩服,推敲一番后,看她的眼神都变了,他生于凤阳,长于兖州,述职游历途中见识过不少风土人情,可不曾见过这般特别的女子,外表看起来那么温柔娴雅,但是内里眼光胸襟不同反响,这是哪里来的仙子?
他越深想,越觉得女子可贵。
雀儿站在谢柔身边,好奇的注视着他,看到他激动的神情,不由和云姑笑了起来,这个男子大概是被小姐惊住了,若他知道小姐“曾经”的身份,恐怕会吓晕过去吧?
那个曾站在最高处的女子,哪怕离了宫城,也是会发光的。
那厢谭清远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向谢柔连连道谢,又道:“下官冒昧,敢问小姐芳名?”
谢柔淡笑道:“免贵姓谢。”
谭清远点了点头,看她的发饰尚未出阁,确实不适合告知名讳,可他对这个女子颇有好感,只待北上同路慢慢了解。
谢柔一夜未眠,终于把事情交代清楚送走了谭清远。
窗外流民一直在闹,客栈里也是乌烟瘴气,几人不敢轻易出去,就呆在房间里喝冷茶等消息。谢柔心里记挂着外面的情况还有卓远两人的安危,没心思休息,等喝了半盏茶才觉得身上有点不对劲,她以为是天气太冷的缘故,也没在意,加了一件貂皮的外罩,靠在椅子上继续等。
云姑细心,最先发现她的不妥,讶道:“小姐脸色怎么那么红?”她忙探手轻触了一下谢柔的额角,指尖所及竟是一片滚烫。
谢柔似是受了风寒,突然发起烧来了。
谢柔这时才迟钝的意识到身体冷得不像话,和寻常的寒凉不同。此前她从不觉得自己身子骨虚弱,在宫里,最苦的日子也有萧承启帮衬着,当年还是才人的时候,什么好物都分不到她头上,可萧承启总会偷偷塞给她几盏燕窝、几根人参……或许久居深宫真的把她养叼了,只一夜没睡,少了一盆炭火,自己就倒下了。
云姑扶她到床上躺着,说什么也要让掌柜的送热水滚炭上来,然而掌柜的也被流民闹事波及,储藏炭块的地方被洗劫过,损失不少,他正在苦恼,实在没法顾及到所有住客,只承诺会尽快制备,具体时间不敢保证。
云姑无奈,紧急召回了卓远,让他帮忙找个大夫。卓远看着面色憔悴的谢柔,第一个想法都不是找甚么大夫,而是写信递出城,把娘娘近况告诉皇上,不能再拖了。
这次北上,情况复杂,对娘娘的负担太重了,若这样下去,不知会发生多少不可预料的事。
第22章 那些心事
谭清远到底是掌管过一州事务的,打通了思路以后上手很快,再加上吴城官府眼见祸水东引,终于没有再推脱责任,事情到了翌日午后已经逐渐平息。
谭清远回到客栈听说谢柔生病,便和卓远商量将人接进吴城主官徐绍辉府中,流民还不稳定,借住在徐府至少可以清静一些,好生休养,府中也方便请大夫,诸人也可安心。
谢柔病来如山倒,昏沉不能做主,几人就替她拿了主意,利落的将人送进了徐府,徐府知道他们是谭清远谭刺史的友人,自然要给面子,当天就请了城里最好的大夫给谢柔看诊。
“最近北方天寒,姑娘舟车劳顿,再加上忧思过甚,感染了风寒,不过不是什么大问题,歇养一阵子就能好。”大夫一边说着,开了几副药交给雀儿。
雀儿谢过大夫送人出门,迎面撞见等在外面的谭清远,她念及大夫方才说的“忧思过甚”,没好气地瞪了男子一眼道:“都怪你。”
谭清远话还没问出口,就被噎住了,但转念想到流民闹事,是自己处理不好惊扰了谢柔,便觉得谢柔生病有自己的原因在,心里愧疚难当,主动向雀儿说要煎药恕罪,雀儿也不和他客气,伸手就把药包塞进他怀里。
云姑看见了,唤了雀儿一声,走过来拦住谭清远:“这等小事怎敢劳烦刺史大人,交给奴婢就好。”
谭清远道:“姑娘助谭某良多,谭某无以为报,只能做些微末小事来报答。”
云姑道:“刺史大人客气了,只是如此做来,小姐醒了会过意不去,也会怪罪我们这些下人不懂礼数。”
谭清远摇头,坚持要煎药尽心,云姑拗不过他,眼睁睁看着他走远叹了回气。
雀儿轻哼了一声道:“还算这个人有点良心。”
云姑却转过头瞪了她一眼:“你呀,傻!”
雀儿鼓了鼓两腮,道:“我这样做有什么错,那位大人总不能光嘴上谢恩,不拿出实际行动罢?”
云姑点了她额头一下:“说你傻你还顶嘴,你支使一个不相干的人作甚,你没注意到他看咱们小姐的眼神吗?”
雀儿愣了一刻,眼睛瞪得老圆。云姑叹息着摇了摇头,重新进了屋子。
谢柔蜷在绵软的被褥里,身上依然一阵阵的发冷,隔着纱帘可见模糊人影,过了一会儿,云姑将熬好的药端进来放在她的床头,轻声道:“小姐,该喝药了。”她被扶着起身,勉强喝了几口,觉得嘴里和胃里都是苦的,连吃蜜饯都不管用。
“先放着吧。”谢柔推了碗,说什么都不喝了,云姑没想到自家小姐那么能吃苦的人,不怕打不怕罚却怕喝药,尤其生了病竟娇气起来,怎么劝都不管用,她只好收了碗,想着等什么时候谢柔舒服一些再用。
谢柔再度睡了过去,这一觉睡得并不安稳,没过多久就陷进梦境里。
她梦到自己穿过长长的街巷,回到了那座皇宫,雨水正顺着树梢落下,打在伞上,皇城的甬道有太监在奔跑,身后跟着太医,她一眼望去,就忆起了往事。
急召所有太医会诊,自萧承启上位以后只有一次,那次有人在他的膳食里下了毒,不是见血封喉的剧毒,但却勾起了他的胃疾,让他痛如刀绞,比起暗杀更像是一种惩罚。谢柔赶过去的时候,萧承启脸上半点血色都没有,太医们想要给他诊脉,然而萧承启素来不让任何人碰他,哪怕一个手指头都不行,他颤抖着摔了床边的青铜花樽,让太医不要靠近自己,一个人咬牙躲在床角。
谢柔看着他的样子,心头酸楚,问过太医止痛的法子,她转身去熬了药端来,站在榻边唤他,萧承启闭着眼睛没有回应。
谢柔轻声道:“陛下,太医们都退下了,常言道诊病需要望闻问切,但想来以他们的资质,不用靠近陛下也能看准的。”
“嫔妾拿了药,里面加了甘草和饴糖,一点都不苦,陛下试一试好不好?”她又往前挪了一点,柔声劝说。
萧承启听到她的话,疲惫地睁开眼睛,兴许是她的身影温柔,比冰冷的太医好上许多,他没有那么反感和抵触,在缓了一阵子之后,向她靠近了一点。
她跪坐在床榻边,看着他的眼睛道:“原来陛下怕苦。”
萧承启微怔。
年少的她弯了弯眼眉,道:“嫔妾也怕,所以嫔妾熬的药,一定是不苦的。”
她说得平平淡淡,其实没有什么,但萧承启的神情明显软了下来,他忍了忍痛感,对她道:“多谢,其实你……不必来的。”
她摇头:“这是嫔妾的本分,而且事关陛下,怎能不来?”
萧承启似乎好了一点,撑着一股劲起身将药喝了,两人又说了几句话,她看着憔悴不堪却对她始终客气的少年,问道:“若嫔妾病了,皇上也会来看嫔妾的,对吗?”
萧承启不假思索地点了下头,谢柔抿唇笑了,她知道他肯定会来的,哪怕不是生病,是被罚了、被后宫的嫔妃欺负了,他也会第一时间赶到,安静的陪着她,然后转头将那些招惹她的人都惩罚一遍。她这么问,好像只是出于一种安全感罢了。
在宫里,虽然身边有很多人服侍,可她总觉得只有她和他才是相依为命,脆弱和痛苦的时候,她很少能求助身边的云姑雀儿,更无力求助远在他乡的哥哥,只能看向他。
押在佛堂抄书的时候,关在冷宫里的时候……当门扉开合,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们彼此将对方照顾的很好,以至于产生相依为命的感觉。
就像此刻她病倒在陌生的吴城,朦胧的梦境里还会梦到他一样,她很想睁开眼睛时也能见到他。人在最脆弱的时候总想有个依靠,会不停地怀念记忆里最重要的那个人,想他们过去在一起时所有的欢喜与难过,想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他曾说,他会来到她身边,无论什么时候。
她想着念着,心里揪成一团,于是慢慢将脸埋在了褥子里。
云姑在外面守着,看到她的动作,以为她病得难受,便关心道:“小姐,你还好么,是哪里不舒服?”
谢柔半天无声,忽的唤了一句:“云姑……”
又是一阵缄默和停顿,云姑等着她说下去,却听女子轻声道:“云姑,我梦到他了。”
“我好想他。”
她忽然很想很想他,在某个不经意的刹那,突如其来,如山风海浪扑入心怀。
*
皇城里起了风,男子伏案书写,檀窗未关,风从窗户的缝隙里钻进来翻动宣纸,他刚要按住,突然滞住了。
胸腔里心脏的位置,猝不及防的跳快了几下,他抬手放在上面,感受这丝奇怪的跃动。
卓海帮他关上了窗,看着男子悬笔在半空,怔然而立。
“陛下,怎么了?”
他皱了皱眉,长舒一口气,道:“不知为何,朕的心跳有点快。”
卓海道:“不如叫太医来瞧瞧?”
萧承启摇头,他觉得自己身体无碍,那种感觉不是生病,是有什么系在心口牵动着他。他想了一圈,朝堂政事处理得差不多了,应该不是,其余的……
他一顿,对卓海道:“这个月皇后是不是还没给朕寄信?”
卓海笑道:“陛下,这个月刚过去一半啊。”
萧承启道:“可上个月的信是十号来的,已经晚了五天。”
卓海没想到他算的那么清楚,刚想说也许有事耽搁了,就听萧承启眉头紧皱吩咐道:“卓叔,去叫暗卫进来,朕要问问他们皇后到了哪里。”
作者有话要说:萧直男:我天天数着呢
卓海:……
第23章 暗流涌动
结果萧承启没等来暗卫,卓海倒领着另一人走了进来。
那人不像一般朝臣着官服,来见天子竟穿着一身靛蓝色的腾云纹长袍,腰间束了金丝蛛纹带,坠着冰玉做的玉佩,看去随意又贵气。
他施施然行了礼,嘴上却略显懒散地道:“臣给陛下请安,臣这些日子想您想得睡不着觉。”
萧承启和他是相熟的,听他胡言乱语,微微怔了一下,随后笑骂了一声也没怪罪:“朕还以为你回不来了。”
那人摸了摸鼻子道:“这不是路上难走嘛。”
卓海在旁边也忍不住笑着插进话来:“可见白小侯爷路上确实辛苦,又挂念皇上,进宫都来不及换上最华丽的衣裳,这在往日是见不到的。”
“卓叔您越来越会笑话我。”被称为白小侯爷的男子,哈哈一笑接了话,方才还沉闷的正清宫忽然就活跃了起来。
要说这白小侯爷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头上原本还有一位正经侯爷,也是他的亲爹,但这位侯爷老早就投靠了右相,被视为右相马前卒,萧承启意欲除之,这时白府嫡子,也就是眼前的白衍小侯爷察觉到了天子意向,当着右相的面果断投靠了萧承启,他老爹瞪得眼珠子都出来了,声称要和他断了父子情分,白衍小侯爷没在怕的,决裂之日,背着行囊堂而皇之住进了城中姑娘最多的万花楼,他爹气得跳脚,进退两难之际,彻底不管他了。
然而更让朝廷文武没想到的是,白衍虽然表面不靠谱,实则是个顾念亲情的孝顺儿郎,右相反叛之日,他爹欲一同逼宫,依然是这位小侯爷带着兵马亲自堵了自家的门,拿着大刀立在家门口,指着自家爹叫道:“今日您若想踏出这个门,先把您儿子变成尸体!”
他爹气得喘不上来气,白衍也不管,接着吊儿郎当地道:“不然您瞧着,我自尽也行,咱们速战速决。”他爹用颤抖的手指了他半晌,愣是没吐出一句话来,当场晕了过去。白衍顺利接管了府兵,顺手反锁了家里的门,助萧承启将凤阳外的叛军清扫干净。
等他爹醒过来,战事已然尘埃落定,天下尽归天子,他爹捂着胸口吐了两盆血,在漫长的煎熬思考之后才终于明白过来,自己那看似不孝的嫡子,对于情势的把握是何等清醒,他旗帜鲜明地反出家去,是为了给白府留一条后路,倘若右相倒台,皇上看在他的面子上会留自己一命,白府纵然没落得好处也不至于被重惩,白衍哪里是要气死自己,分明是救了白府上下啊。
那天,白衍满身染血的回来看他,白侯爷硬气了一辈子,在他面前终是放软了身段,他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将白府和武昌侯的爵位一并交给了他,自己如同隐居一般去了郊外种菜。他也没料错,萧承启确实因为白衍的功劳放过了白府,武昌侯也成为了右相党羽唯一一个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