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楚晴-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底,楚晴也只是个孩子。要是托生在娇养的人家里,恐怕现在还不知忧愁是什么。
  徐嬷嬷看在眼里,长叹口气,慢悠悠地说:“姑娘聪明良善,日后定会过得舒心如意,至于二姑娘,恶人自有恶人磨,恐怕也只有这两三年的好日子了。”
  楚晚已经十三,万晋朝的惯例,女子及笄就能出嫁了,满打满算也只能在家留两三年。这两三年能把脾性扳正过来倒好,否则等嫁了人,还不定怎么受搓磨呢。
  一时的得意嚣张算不得什么,能笑到最后才是好的。
  楚晴听闻此言,眉眼弯了弯,“有嬷嬷帮衬,再怎么难也能过好。”
  徐嬷嬷正要开口,见春喜抬了食盒进来,也便罢了声。
  吃过饭,楚晴披上斗篷带着春喜与暮夏在园子里消食,问秋见眼前没人,悄声问徐嬷嬷:“二姑娘一直没说亲,难不成就为了等寿辰?到时候宫里那几位爷真的能来?”
  徐嬷嬷也压低声音,“许是能来,毕竟六十是整寿,即便那几位不来,也少不了世家公子……说起来,四姑娘也十二了,正该预备着,要不老夫人怎么就许了三人都穿着流光缎。”
  “三人?”问秋讶然地捂住了嘴角,声音放得更低,“咱们姑娘还小,用不着这么急。”
  徐嬷嬷叹道:“急倒是不急,先放出来让人看看。姑娘这些年从未露过面,也不曾有交好的朋友,要再这么藏着掖着,旁人哪知道府里还有个五姑娘?怕就怕,姑娘悄没声儿地被嫁出去别人也不晓得。”
  这两年,国公府里宴请并不多,就只七年前六少爷出旻出生热闹过一阵,再就是前年大姑娘楚晓出阁,可都是二房院的喜事,文氏说楚晴小,怕人多受了惊吓,并未让她露面。
  而楚晴生母早逝,舅舅家也没了人,并无亲戚在京,逢年过节也没个亲戚可以串门。
  期间,倒是有其他人家宴请来送帖子,但谁去又是个难题。明氏是世子夫人有诰命,但不当家不掌中馈,且她出身商户,老夫人不愿让她出去走动,便让文氏去。
  文氏倒是乐意去,可她出身不高,自小也没受过正经八百的教导,周旋在那些达官贵人面前不自觉地就低人一等,说话行事也没个分寸,也没少暗地里被人讥笑。
  时间久了,两人都不愿出去应酬,国公府就逐渐被贵妇们冷落。
  好在楚溥掌兵权位高权重,而且卫国公虽卸了职,余威还在,皇帝仍时不时地召进宫里议事。在朝政方面,倒也无人小看楚家。
  只是在内眷上,徐嬷嬷看得清楚。文氏就是个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她自知国公府将来必定落在大房,国公爷夫妇一旦仙去,分家不可避免。所以只要能捞到手的,她绝对不客气。文老夫人也强不了多少,碍于身为国公府的夫人,面上不好太过难看,可心底对文家却比楚家重得多。
  楚家四房人,大房将来承继爵位,明氏出身于豪富之家,当年从江南运到京都的嫁妆足装了三条船,生活定是无忧。
  二房有文氏姑侄这般贪法,也是富富足足的。
  三房是庶出,楚沨心知肚明国公府的一切都落不到自己头上,所以老早就做了打算,一家人在外做个小官,也能安安定定的。
  唯独四房甚是凄惶,赵氏老早撒手人寰,楚澍借口游学常年漂泊在外,但凡他有一点担当,也不会把楚晴独自留在府里,看着几个伯母的脸色过活。
  只可怜楚晴小小年纪却养得这般老成,时时处处得自己打算。前两年她一直忍,不显山不露水的,就是受了欺负也从不作声。
  如今已经十岁,却不能再像从前那般隐忍,总得立起来,为自己搏个前程。
  寿诞上露一面,然后然后明年三月,大少爷楚景成亲,明氏定不会拘着楚晴。
  有过这两次,楚晴也该认识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以后就能够慢慢走出去……

☆、第7章 折梅

  时间过得非常快,似乎眨眼间,十天就过去了,天也冷得快,落过两场秋雨,紧接着第一场雪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把亭台楼阁假山小径尽都染成了白色。
  待得雪停,楚晴换一件镶了白狐毛的嫩粉色小袄,外面披着大红羽缎的斗篷,手里捧着刚添了炭的手炉准备往宁安院去。
  这次却不是问秋与暮夏跟着,而是换了语秋。语秋接回来后,先在外头仆役的群房里待了三天,等府医把过脉,确认没有带了病气回来,才放她回了倚水阁伺候。
  语秋跟问秋一样,都是十五岁,可性情却泼辣得多,行事又周全,底下的小丫鬟都怕她。
  国公府的姑娘每人身边都是一个嬷嬷跟六个丫鬟伺候。六个丫鬟分别是两个二等的,两个三等和两个不入等的,另外就是几个管洒扫和修剪花木的婆子,倒是没有定例。
  楚晴这边问秋跟语秋是二等丫鬟,春喜跟春笑是三等丫鬟,暮夏和半夏年纪都小,才九岁,还没入等。不过暮夏聪明伶俐,嘴巴又甜,惯会到各处打听消息,楚晴平常也愿意带着她。
  三人行至闻香轩,正瞧见一树红梅才绽了花苞,粉嫩的花骨朵顶着皑皑白雪,甚是好看。
  楚晴心念一动,吩咐语秋,“回去寻两只梅瓶,正好现成的梅花,带给祖母品鉴一番。”
  这倒是现成的孝心,语秋唇角弯了弯,将手里卷着经书的包裹递给暮夏,兀自回去取梅瓶。
  楚晴盯着满树花苞打量半天,终于选定一枝,便伸了手去够。只她身量矮小,又穿得笨重,虽是踮了脚尖仍是差一截。索性左右打量番,伸手解斗篷的带子。
  暮夏忙阻拦,“姑娘,别,当心被人瞧见。”
  “这雪地上白茫茫的,除了咱们,半个脚印都没有,哪有人来?”楚晴笑着指了那枝梅花,“这么多枝,就数它最有韵味。”
  脱掉斗篷,身子明显轻快了许多,再跳一下,竟是够着了枝桠。只苦于力气小,硬是掰不断。
  暮夏见状将包裹挂着树杈上,也过来帮忙。
  暮夏比楚晴更矮些,够不到枝桠便攥了楚晴的腕,用力一扯,梅枝倒是应声而断,两人紧跟着也摔成一团。
  “哎呀,”语秋取梅瓶回来正看到这一幕,惊得顾不上脚底发滑,三步两步跑过来,匆匆将梅瓶放在一边,先将楚晴扶了起来,拍去身上的雪,上下打量着问:“姑娘可伤着了,有哪里不舒服?”
  楚晴手里仍抓着梅枝,笑呵呵地说:“没事,底下垫着雪呢,又穿得厚……快把这枝插上,我再折一枝。”
  语秋没接,回身将斗篷从树杈上取下来,给楚晴披上,将风帽也严严实实地包好,转头对牢暮夏劈头盖脸一顿训:“你这小蹄子,只这会工夫就纵着姑娘闹,摔了姑娘咋办,又或者冻着姑娘呢?回去罚你写五篇大字,有一个写不好都不行。”
  徐嬷嬷对倚水阁的丫鬟看得紧,每个人都必须能认字写字,暮夏是个贪玩的性子,最耐不住握笔,每每写字都会叫苦连天。
  此时她自知理亏,丝毫不敢辩解,只低头默默地拍打着身上的雪。
  楚晴偷偷朝暮夏做个鬼脸,意示安慰。
  语秋看在眼里,无奈地跺了下脚,“姑娘也是,就知道惯着她们……”说罢接过楚晴手里的梅花插到那只汝窑细净广口梅瓶中,又问:“姑娘还看中了那一枝?”
  楚晴立时雀跃,指了更高一处,“还有那枝。”
  雪过天晴,冬阳拨开乌云,暖暖地照射下来,笼在楚晴肩头,她的身影像是镀了层金光。而莹白如玉的小脸被风帽上那圈白狐毛衬着,愈加晶莹,又因适才跳动带了些粉色,更显得娇媚动人。
  语秋被她夺目的笑靥晃了会神,才伸长胳膊折了梅枝下来。
  楚晴将两枝都插好,一瓶交给语秋,“送到大夫人那里”,另一瓶自己抱着,对暮夏道:“咱们往宁安院去。”
  语秋犹豫道:“二太太那边……单只落了她一人,怕是又要背后谈论姑娘了。”
  “难不成我送了梅花过去,还能堵住她的嘴?”楚晴反问。
  自是不能,文氏见老夫人上次赏了她几只玛瑙碟子,心疼得要命,这几天没少在老夫人跟前上眼药。
  暮夏恨恨地道:“送了也讨不了她的好,何必热脸贴个冷屁股?”
  楚晴“嗤嗤”地笑,语秋又骂:“从哪里学来的污言秽语还敢在姑娘面前说?回去再加五篇大字。”
  暮夏紧咬着下唇,彻底老实了。
  三人分头离去,闻香轩里却突然有了动静。
  是两个少年在对弈,执白的身穿一身绯衣,头戴金冠,面如珠玉极为俊美,只可惜眸中邪气太盛,生生败坏了那副好相貌。
  坐在他对面的则身穿青色长袍,相貌也很是齐整,可脸色沉郁,目光阴鸷,看着就让人避而远之。
  两人身旁安着茶炉,炉火正旺,壶里的水咕嘟嘟冒着泡,有雾气氤氲而出。许是屋子太热,窗子略略开了道缝。
  绯衣少年便是自窗缝中看到了树下的一切,眉眼微弯,唇角斜翘,带出流气的笑容,“是哪房的姑娘,行几?生得挺俏丽。”
  青衫少年掂了棋子,瞧着棋盘似在犹豫着往哪落子,闻言皱了眉头,“府里的姑娘你看上谁都行,只别打她的主意。”
  “我就是打了又怎样?”绯衣少年蓦地坐正,眸光对牢青衫少年,“难道还娶不得?”
  青衫少年迎上他的目光,并不闪躲,片刻,淡然道:“她不适合你们府。”
  “切”,绯衣少年顿觉意兴阑珊,展臂一伸,懒懒地开口,“只随便问问罢了,倒是没见你这么在意过府上的人……那股青涩干瘪样儿我还真没看在眼里。不过确实是个美人坯子,也不知以后会便宜了哪府的臭小子?”
  “啪”一声,青衣少年棋子落定,抬眸望着树下凌乱纷杂的脚印,“家世倒没什么,只希望她嫁个能护着她的人就行,”稍默一默,突然又道,“其实府里最好的梅花当属四房院旁边那一片,只可惜花期比这树晚,怕得过上十几天才能开。”
  绯衣少年眸光转了转,邪邪地笑道:“这是你四房的妹妹?”
  ……
  宁安院门口,婆子们正挥着扫帚扫雪,见到楚晴,齐齐避到旁边屈膝行礼。翡翠闻声迎出来,上前接了楚晴手里的梅瓶,指尖触到楚晴的手,冰一般冷,不由开口道:“姑娘怎不多带个人?看着手冻的。”
  “我不冷,”楚晴两手交握着搓了搓,解释道:“春喜昨儿值夜受了风,让半夏给她端个水喝,语秋她们另有差事。”
  翡翠闻言瞥了眼暮夏,暮夏一手拎着包裹一手托着手炉,虽也是吃力,可比捧梅瓶要暖和得多。
  又想起以前几次在倚水阁的所见所闻,禁不住暗叹,五姑娘太惯着奴才了。这哪里有奴才比主子舒服的,而且,奴才生病就合该抬出去免得过了病气给主子,这可好,不但养在主子屋里,还有小丫鬟伺候着。能跟在五姑娘身边,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这般想着,心里已有了成算,小声道:“大夫人、二太太跟二姑娘也在呢。”
  楚晴点点头,捧着经书进了东次间。
  楚晚果然在,穿着玫红色百蝶穿花禙子,梳了堕马髻,发间插一对小小的金凤钗,又描了柳眉,涂了口脂,看上去精神极好,丝毫没有在佛堂禁足过后的憔悴。也是,文氏当家,自然不会亏待了她。
  楚晴一一给众人问了好,笑着呈上经书,“字写得不好,祖母瞧瞧得不得用?”
  文老夫人拿起两本,漫不经心地翻了翻,目光便是一滞。
  满篇小楷工整灵秀,虽然笔锋稍嫌无力,但笔触圆转,起合流畅,墨迹均匀平整,显然抄经时心境极为平和。相较适才楚晚交过来的经文,且不论字迹如何,但看运笔间时缓时急,墨迹有浓有淡,便可知楚晚写字时是如何的心浮气躁。
  文老夫人暗叹声,转手递给贾嬷嬷,“与先前二丫头送过来的一并供在菩萨面前。”
  贾嬷嬷笑着离去。
  翡翠捧了梅瓶进来,梅香清幽,花瓣娇艳,因屋里暖和,上面的雪粒融化成水,颤巍巍地滚在花瓣上,更增添了几分柔嫩。翡翠笑着道:“五姑娘带来的梅花。”
  文老夫人笑意更盛,“今年倒开得早,是四房院那边的梅花?”
  “是闻香轩那边的,”楚晴笑道:“刚刚经过看到花开,也是觉得今年开得早,这头一枝想送给祖母赏玩。”
  梅花被屋里热气蒸的香味越发浓郁,文老夫人深吸两口气,“香,真香。”
  楚晴又笑,“给两位伯母也折了梅花,只是我屋里一共就两只梅瓶,先送了到大伯母那里,在这里给二伯母请罪,回头让问秋往伯母那边取了梅瓶回来再给您送去。”屈膝给文氏行了个礼。
  文氏愣一下,脸不由地红了,先前花园里荷花开,楚晴也是用梅瓶插着送到自己屋里,楚晚瞧着喜欢就占为己有。不巧楚晴竟在此时提起来,只得道:“难为你想得周到,我那里倒是还有一对梅瓶,等让人送过去给你插花用。”
  楚晴连忙致谢,笑盈盈地说:“那让问秋取梅瓶时一并带回来就好,不必麻烦人再跑一趟。”话语间,仍是惦记着先前的梅瓶。
  文氏气恼,瞥了眼坐在太师椅上喝茶的楚晚。
  早上她到自己房里的时候还笑呵呵地说梅花开了,过几天让小丫头采了泡茶喝。怎么就不想着给老夫人这边送一枝来?
  现成的孝顺都不会。
  若非如此,楚晴哪有机会提起那只梅瓶来……

☆、第8章 逛街

  说起来,一只梅瓶算不得什么,可楚晴那只上面绘了美人翠竹,美人体态与楚晚有两分相似不说,旁边还题着“晚来风吹急”的字样,正合了楚晚的“晚”字。故而,楚晚一见就爱上了。
  本来正大光明地讨要,楚晴也不见得不给,可楚晚抹不下面子来,文氏更不好跟个晚辈要东西,便想出个馊主意,就是拖着不给,谅楚晴也不敢三番五次地讨要。
  等过得几年,即便楚晴再提起,就只装糊涂或者搪塞被猫儿打破了就是。
  不成想楚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提起来,文氏不及防备,如今再描补已是不成,少不得让楚晚再送回来。
  楚晚见娘亲瞪自己,很快便明白了娘亲的意思,不屑地低下头轻哼了一声。她瞧不起楚晴四处讨好卖乖的作派,可楚晴一旦不巴结自己了,心里还着实不喜。
  尤其这次裁衣服,按着往常楚晴的脾性,针线房给换了布料,她就该忍气吞声地认了,而不是闹腾到老夫人这里来。
  害得自己白白损失了一匹明霞缎不说,而且流光缎也不凑手。
  幸好针线房的人还算识趣,用了十二分的心力把衣服缝制得精巧无比。
  她已经上身试过,镜子里的女子美得让自己都吃惊……再加上特地定制的首饰,到时候必然能在众人面前大出风头。
  前天姐姐让人送了信回来,除去大皇子跟二皇子,其余四位皇子都会来贺寿。
  姐姐楚晓前年嫁给了庄阁老的嫡长孙,庄安,她既然这样说,定是有了十足的把握。
  楚晚扫了眼楚晴尚未长成的身体,又看一眼旁边的明氏,蓦地笑了——楚晴平常最会巴结明氏,呵呵,以后怕是想巴结也巴结不上了。
  楚晴也注意到了明氏,虽然她跟文氏一样都是脸上带着笑容,可笑容却未达眼底。明氏素日最是淡泊,也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明氏感受到楚晴的眼神,安抚般笑了笑,开口道:“真彩楼派人来说衣服已经做好了,这两天我带你过去试试,有不合适的地方好让她们改。”
  真彩楼是明氏的嫁妆。
  楚晴黑漆漆的眸子闪了闪,问道:“今天下午行不行?”一副迫不及待急着穿新衣的样子。
  明氏笑道:“行,吃过晌午饭去,要是改动不大就顺便取回来。”
  “最好不过,”楚晴雀跃着,“那我让丫头把午饭送到大伯母那边去。”回头央了翡翠,“麻烦姐姐跟暮夏说一声,让问秋取了饭送到大房院,还有记着往二伯母那边取梅瓶。”又冲翡翠招招手,俯在她耳边道:“不白使唤姐姐,下午出门顺便到八珍楼买两只酱猪手来,少不得分一半给姐姐尝尝。”
  声音不高不低,恰好叫屋里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翡翠笑着推拒:“奴婢分内的事儿,当不得姑娘这般。”
  文老夫人故作恼怒,“好啊,连我身边的丫头都敢拉拢。”
  楚晴歪着头沮丧道:“祖母明鉴,实在是语秋她们拘着我多吃,打着给翡翠姐姐的名义,我也捎带着解解馋。”
  “你这丫头,原是扯了翡翠做幌子,”文老夫人“噗嗤”就笑了,仔细瞧了瞧楚晴,见她小脸只巴掌大,腮帮子却圆润,肉嘟嘟的,一双小手伸出来,明晃晃四个小肉坑,既是惹人喜爱。
  但凡上点年纪的人都不愿意子女太瘦,而是喜欢看这种胖乎乎长相讨喜的晚辈。
  文老夫人斥道:“别听她们的,想吃什么尽管吃,爱吃猪手,晚上就让厨房烧来吃。”语气虽严厉,笑容却不减。
  楚晴欢呼,“多谢祖母,这样也省了我的银子了。”
  文老夫人乐得哈哈大笑,明氏也抿了嘴,笑容比适才真切了许多:这个晴丫头,真要用心思哄人,绝对能把人哄得心花怒放。
  只可惜命不好,娘亲早早去世也便罢了,父亲却是个不靠谱的,把孩子扔家里一走就是两三年,偶尔写封信回来,却是只字不提闺女。
  想起来明氏就替楚晴委屈。
  看着时辰不早,明氏叫了楚晴一并离开。
  路上的雪已被铲到一旁,可架不住天气冷,青石板上仍是结了层薄冰,不留神脚下就会一滑。楚晴小心地扶着明氏,轻声道:“伯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当了人的面,楚晴叫明氏跟文氏一样,都是伯母,可私底下,却是唤明氏伯娘。一字之差,明显亲密了许多。
  楚晴这般做法并非没有道理,她刚满周岁亲娘赵氏就去世,全靠奶娘照看。
  父亲楚澍是名士,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彼时他仍在国子监任五经博士,专讲《诗经》,除去授课,其余时候要么跟人联诗赋词,要么约人赏花品酒,极少在家里待,更遑论往内宅去。
  家里主子不过问,乳娘也渐渐不经心,下人们看在眼里,却没人作声,文氏作为隔房的伯娘更乐得装聋作哑躲清闲,还是明氏看不过眼,有天闯进了四房院。
  乳娘正与几个丫鬟婆子吃酒,楚晴独自待在内室,裤子湿漉漉的,哭到几乎喘不过气来。
  好生生的嫡出姑娘被下人们这般糟践,明氏动了怒,不顾楚澍脸面,将四房院内宅的丫鬟婆子尽数发卖,重新买了人进来。
  徐嬷嬷和问秋、语秋便是那时候进的府。
  楚晴虽然年纪小,话说不利索,心里却明白谁对自己好,见到明氏就缠着不愿离开。一来二去,倒是有了母女的情分。
  见楚晴关切,明氏心里宽慰,伸手点了她额头笑道:“没什么,伯娘只是一时想不开。”
  那还是有事。
  楚晴温温软软地道:“伯娘,我已经长大了。”
  能够为在乎的人分忧解难,也能够护着自己想护的人了。
  明氏知其意,轻轻叹了声,“你大伯写信回来,今年回家过年。”
  大伯父楚溥已经五年没有回家,上一次回来把年仅十三岁的楚昊带去了宁夏。如今能够回家过年,应该算是好事吧,为什么明氏并不欢喜?
  楚晴目中带出明显的疑惑。
  明氏笑意越发真切,伸手将她腮旁一缕碎发抿到耳后,“傻丫头,总是还小着呢,咱们先吃饭。”
  楚晴撅着嘴撒娇,“伯娘一会说我长大了,一会说我还小,到底是大还是小?”
  明氏“噗嗤”笑出了声。
  这么一打岔,明氏身边两个丫鬟石榴与樱桃齐齐松口气,手脚麻利地将饭摆了出来。
  国公府各房的饭菜都是提前五天写单子给厨房,厨房依着单子准备。
  明氏用得清淡,一碟香菇菜心,一碟糖醋莲藕,一碟明珠豆腐,唯一沾了腥味的就是芝麻鱼。楚晴则不然,面上也是两素两荤,可荤菜是实打实的,一道烧鸡翅,一道焖牛肉,都香喷喷地泛着油光。
  楚晴爱吃鸡,怎么吃都吃不够的那种,先往明氏面前夹了两只,自己也不用筷子,用手抓了啃,转眼间就啃了三只,吃得满嘴流油,腮边也沾了酱汁。
  明氏见她吃得香甜,连带着自己胃口也开了,吃了两只鸡翅不说,还夹了好几筷子牛肉。
  桂嬷嬷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说:“以后五姑娘就留在大房院用饭吧?”
  楚晴就着石榴端来的水洗了手,笑眯眯地说:“行啊,只要伯娘不嫌我吃相难看,我巴不得天天来。”
  明氏笑道:“没有外人在你怎样吃都行,要真到了外头,别用手抓。咱们虽不在乎这个,可也犯不上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楚晴嘟着嘴甜甜地笑:“伯娘,我晓得,定不会失了府里的颜面。”
  稍事歇息,两人便出门,虽是轻车简从,可也带了两辆车与六个侍卫。
  明氏与楚晴坐一辆车,让石榴跟车伺候着,桂嬷嬷跟徐嬷嬷和问秋则在后一辆车上。
  楚晴极少出门,明氏便偷偷掀了轿帘一路指给她看,“那是棉花胡同,隔着两条街是顺天府学,那边卖文房四宝的铺子多,不过最多的要数梯子胡同,梯子胡同就在翰林院旁边……东头是铁狮子胡同,和静大长公主的府邸就在那里……再往东不远就是庄阁老的府邸,我在那边有家点心铺子,从苏州请的白案,只卖苏式点心,生意还不错。”
  楚晴想起楚晓每次回娘家都带的点心,“噗嗤”一下就笑了,“难得大姐姐肯这么照顾伯娘的生意。”
  “就你聪明,”明氏习惯性点她脑门,“积水潭那边住得都是百年世家,打□□皇帝那会儿就没了空地,南薰坊也是寸金寸土的地段,这几年新兴起来的权贵都扎堆儿往仁寿坊钻。庄家发达也不过这二十年的工夫,能在这里置办一处宅院已经极不容易,听说没少动老本,如今省着点儿也是应该。”
  那家铺子点心口味好,楚晓买来孝敬老夫人并无可厚非,只不过别往脸上贴金,十文一斤的点心非得说成花了二两银子,也别踩着楚晴来抬高自己。
  每次楚晓端着点心盒子让楚晴尝的时候都会居高临下施舍般道:“五妹妹,一只点心将近百文钱,也就咱这样簪缨之家才能吃得上。”
  文氏在旁边叹,“这么贵的点心非得次次买,要买就单给老夫人买一盒也成,还次次记挂着这几个妹妹,真不会过日子。”
  楚晓越发矜持,“我倒是想哪天换别家铺子试试,是夫君说祖母吃惯了这口……”
  文氏笑得满脸开花,“女婿也是一片孝心,亏得亲家素来大方,换了别人嘴上不说心里难免也会嘀咕。”
  母女俩一唱一和,既显摆楚晓孝顺,又显摆庄家富有。
  想到此,楚晴笑着问:“伯娘,要不回去时候咱们买上十斤点心?好容易出来趟,总得给祖母表表孝心。”
  张口就是十斤。
  明氏岂不知楚晴的用意,笑道:“你不怕大姑娘记恨你就成。”
  楚晓是家中长孙女,嫁得又好,很得老夫人欢心。
  楚晴眸光闪了闪,“想必十文一斤的点心也入不了祖母的眼,那我就少买点自个儿尝尝,给哥哥姐姐们也带点儿。”
  明氏但笑不语。
  又行了约莫两刻钟,车速渐渐缓下来。
  明氏瞧一眼窗外,道:“这是东街,满京都最繁华的地段,沿街两边近百家铺子,就没有不赚钱的。”
  “这就是徐嬷嬷说的黄金地段吧?”楚晴叹道。
  “黄金地段?”明氏重复遍,“倒是贴切。这儿人流量大,什么都卖得动,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正说着,车夫“吁”一声停了马车。石榴利落地取过帷帽给楚晴戴上。
  问秋搬了车凳过来,石榴先扶着明氏下车,接着楚晴扶住问秋的手也下了车。
  面前是座两层楼的店面,装饰得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门头挂一块匾额,上面三个大字,“真彩楼”,笔锋有力,起承转合间气势十足。
  明氏笑着介绍,“这还是当年老国公爷写的牌匾,一转眼也二十多年了。”
  楚晴仰头仔细瞧了瞧,不由生出几分敬畏之心,都说字如其人,老国公戎马一生征战沙场,写出来的字也是虎虎生威。
  只耽误这片刻工夫,掌柜已迎了出来,笑呵呵地候在门口。
  楚晴随在明氏身后进了店铺,刚摘掉帷帽就感觉一道灼热的视线盯在自己脸上……

☆、第9章 伙计

  此时刚过午,正是歇晌的时候,店铺里的客人并不多。楚晴装作挑选布匹,微侧身发现了那道视线的主人。
  竟是铺子里的伙计!
  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穿身灰蓝色的裋褐,脚上一双墨蓝色千层底布鞋,鞋口处露出白色布袜,打扮得很齐整,长相也不差,一双眼眸骨碌碌地显得很机灵。
  见楚晴打量他,伙计不但不回避反而迎上来,对牢楚晴的眼眸问道:“姑娘想要什么布料?是自己穿用还是给别人选的,现在是冬天各式缎面卖得最好,姑娘不妨看一看。”
  哪有这样肆无忌惮盯着客人打量的伙计?
  楚晴沉了脸一言不发。
  明氏正与掌柜说话,倒是石榴注意到这边,喝道:“这是府里五姑娘,不用招呼,有吩咐自会唤你。”
  伙计眸中骤然迸射出闪亮的光彩,随即点头哈腰地赔礼,“恕小的眼拙没认出来。”低了头退至一旁,却在转身时仍着意地瞧了楚晴两眼。
  明氏闻声走过来,板着脸逡巡一圈,拉起楚晴的手,“衣服在楼上。”
  上楼的时候,楚晴注意到伙计被掌柜叫到了帘子后边。
  真彩楼一楼是卖布料的地方,二楼则是量体裁衣之处。客人可以在一层选了布匹上来定制,也可自己带布料过来缝衣。
  偌大的地方被分成两半,靠窗处一字排开六张绣花架子,绣娘正目不转睛地低头绣花,而北边靠墙处则间成四个小房间。房间门口挂着布帘,隐约能看到里面身影晃动,也有声音传来。
  见到明氏,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婆子捧着大红的棉布包袱上前,屈膝福了福,“请东家过目。”
  石榴接过来,先抖开罗裙。
  裙子是十二幅的,长长的裙摆垂落下来,如云霞灿烂,水波流动,美轮美奂,瞬间耀花了四周人的眼。
  不愧是贡品中的贡品。
  明氏满意地点点头,“晴丫头穿上试试。”
  问秋伺候楚晴换了衣衫。
  靠墙面架着面花梨木底座的穿衣镜,婆子上前揭开镜袱,楚晴便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模样——玫瑰紫的褙子,玫红色的裙子,规整的双丫髻,衬着她红润细嫩的脸庞,怎么看怎么讨喜。
  可褙子上精致的绣花,裙摆处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