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楚晴-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小谢依苹就崇拜这个相貌英俊文武双全的表哥,等到年岁渐长,知道萧文安甚至有可能承继大宝之后,那颗怦怦乱跳的少女心便愈加雀跃。
  可不论父亲还是姑母,都不允许家里的女孩儿嫁给萧文安。
  因为萧文安不管是王妃还是侧王妃都是要用来结交朝臣的,谢家姑娘的亲事也要用来拉拢人。
  谢贵妃与安国公府本就是一家人,没有必要浪费那个位子。
  只要萧文安能顺利夺位,安国公府即可成为万晋第一家,不说权倾朝野,至少跺跺脚能让京都的地面抖三抖。
  谢依苹虽然理解也沉默着接受了,可看到从来对自己温柔体贴的表哥对着别人家的姑娘发呆,心里的酸涩是怎样也止不住。
  除去精致美丽的花灯外,御花园甬路两旁隔不太远还搭建了猜灯谜的棚子,棚子外挂着写有灯谜的绸布条,有了答案之人可将布条扯下交给棚子里伺候的太监。如果猜中了,太监会给你一根竹签,最后凭手中竹签多寡领取彩头,如果猜不中,太监再将布条挂上去。
  楚景一行走得慢,绸布条已被扯去不少,剩下的就是相对难一点的。
  楚曈自视才学高,二来也卯足了劲儿想要再出次风头,便站在棚子边瞅着布条苦思冥想。
  楚晚才学平平,大略扫过去基本上都没有眉目,就想早点赶到下一个棚子。楚晞对猜谜更没兴趣,只想看花灯。
  如此就有了分歧,楚景便领着楚晚跟楚晞在前头走,嘱咐楚昊在后面照顾楚曈与楚暖。
  楚暖自然志不在猜谜,这一路走来她早就注意到,除去不怎么受宠的三皇子走到了前头外,其余的几位皇子都不曾经过,那就说明他们仍在后头还没过来。
  所以,她也不着急,任由楚曈猜谜,自个站在花灯前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楚昊说话。
  都说“月下观君子,灯下看美人,”楚暖本身底子就好,加上特意打扮过。她没穿褙子,而是着了小袄,袄子腰身短,又特意多掐了几道褶子,袄子便紧紧熨帖在身上,将美好细软的腰身完全展露出来。
  裙子是高腰的,也收得紧,裙摆却很大,有风吹过,裙摆便荡成一朵好看的喇叭花,底下缀着小米珠的精巧小靴子时隐时现。
  更为惹眼的是,她中衣领子并非常见的立领或圆领,而是做成了大大的荷叶状,一直铺到肩头,露出一小截白皙的脖颈。
  这样一副打扮自然吸引了不少姑娘少爷们的眼光,可偏生楚暖像是未察觉自个儿的美丽似的,只专注地盯着花灯瞧。
  经过上两次宴会,楚暖已经认得不少千金小姐,又被公认的会打扮。不大一会便有三四个姑娘围上来打听她衣服的裁法。
  楚暖在家里被楚晚打压惯了,很享受这种被追捧的感觉,倒也不藏私,把荷叶领子怎么剪裁教给她们。
  其实这也没法藏私,只要衣裳穿出来,有心灵手巧的回去试两次就能做得八~九不离十,楚暖聪明,没必要藏着掖着,还不如换个好人缘儿。
  姑娘们自有他们的兄弟做伴,见状便与楚昊寒暄。楚昊性子开朗爽直,很快就跟他们称兄道弟起来,结伴往前头赏灯,把楚曈忘在了脑后。
  楚曈仰得脖子差点酸了总算有几个还算靠谱,便踮着脚尖一一将布条扯下来,正要扯最后一个时,有人伸手替她够下了布条,“这个谜语很难,姑娘也猜出来了?”
  楚曈侧眸一瞧,来人身形挺拔,相貌端正,穿一袭宝蓝色的锦袍,英气逼人。
  薄薄的唇角含一丝浅笑,幽黑的眸子里辉映了漫天的灯火,而灯火深处却有个小小的身影——正是她自己。
  虽然相貌气度不比明怀远那边清雅高远,可他身上自有令人不敢直视的威严,那是皇家才有的权势。
  楚曈粉面含羞,忙曲膝行礼,“见过殿下。”
  “楚姑娘不必多礼,”二皇子伸手拦住她,顺势取过她手里另外几条布条,仔细看了,眸中流露出几分惊讶来,“楚姑娘真是兰心蕙质,方才一曲小江南已满座皆惊,又有如此才学,实在让广平佩服。”声音刚毅又带着丝丝温柔。
  二皇子名萧文安,字广平。
  男子跟姑娘说话时自称表字,这意味着什么?
  是把她看成亲近的人,或者能与他平起平坐的人吧?
  那么高高在上,又是英武高大的男子,用这样温柔的声音对她说话。
  楚曈一颗心“怦怦”乱跳,脸骤然烫起来,低声道:“殿下谬赞,我也是估摸着并不十分确定。”
  二皇子笑道:“我看这两个倒有七八分准,另两个还值得商榷,不如过去问一下?”
  楚曈跟在他身后走进棚子,跟太监说了答案。
  太监笑着拿出两根竹签,“这两个是对的,”抬眼看到二皇子的神色,笑容愈加恭维了些,“这个姑娘已差不多猜出来了,是卷帘格的谜语。”
  楚曈眸光闪动,说出了答案。
  太监点头赞道:“姑娘好才学,就是这个,”双手又奉上一根竹签。
  二皇子将竹签一并接了,笑着问道:“前头还有几处猜谜的地方,咱们过去瞧瞧?”
  楚曈又惊又喜,含羞带怯地点了点头。
  原本在她的心里,那三位未成家的皇子从来就不是她打算的对象,她一早认定的就是二皇子。
  楚家的姑娘不做小,可皇上的小老婆就不是妾,是贵妃,是娘娘,是有可能一跃成为后宫之主的人。
  即便顺德皇帝一早册立了大皇子为太子,可古往今来有几个帝王是以太子的身份承继帝位的?就连顺德皇帝也不曾做过太子。
  而最让胡姨娘看好的是谢贵妃,谢贵妃能获盛宠十年之久,能让皇后抑郁身亡,本身就说明了她的能力与手段。
  二皇子有这样一个能吹枕边风的母妃,有安国公这样强势的母舅,加上他本身能力出众,取代太子成为帝王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楚曈与二皇子一个有情一个有意,颇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感,两人并肩赏灯,一道猜谜,几乎须臾不离。
  谢依苹跟在后面看着,男的英武潇洒,女的娇俏可人,满嘴满心都是苦涩。可她又不敢坏了二皇子的打算,进宫之前,祖母谢老太君与母亲就叮嘱过,务要跟勋贵之家的子女打好关系,切不可闹出纠纷来,更不能阻碍二皇子行事。
  谢依苹看着两人亲热的样子极为刺眼,索性眼不见为净,跟谢依芹快走几步,趁着他们猜灯谜的时候走到了前头。
  到达玉液池的时候遇到了方静和孙月娥。
  谢家要交好群臣,但有些人是势必要对立的,比如太后的母家忠勤伯府和皇后的母家承恩伯府。
  澄瑞亭里也挂了不少灯谜。
  方静与孙月娥手里已捏了好几个,正绞尽脑汁地猜别的。谢依苹是才女,只看了谜语一眼就猜出了答案,刚伸出手还没碰到布条,孙月娥动作灵敏,赶在谢依苹之前将布条扯了下来。
  谢依苹心里本就存着气,跟方静两人素来也是看不顺眼的,见自己已经伸手了,孙月娥却不知羞耻地抢了去,不由怒道:“孙姑娘讲不讲理,我已经猜出来了,你为何要抢?”一把夺了回来。
  这一夺不要紧,连着孙月娥手里之前拿到的也夺了两条。
  孙月娥也是存着同样的想法,两家立场不同,是永不可能结交,便也不客气,反驳道:“是我们先猜的,而且你也没碰到布条,我们为什么不能拿?难不成你安国公府就能不要脸不讲先来后到的道理?”仗着自个儿力气大,伸手又抢了回来,塞进腰间。
  谢依苹不如孙月娥强壮,眼见着是抢不回来,气得满脸紫涨,点着孙月娥的鼻子道:“你才不讲理,明明是我先猜出来的?”
  “有谁能证明你猜出来了,我还说是我先猜出来的呢。”孙月娥哼一声,“啪”地拍开谢依苹在自个面前晃动的手。
  谢依苹身形娇弱,孙月娥又没顾惜力气,这一下拍得谢依苹晃了晃差点摔倒。
  谢依苹吃了亏,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委屈地哭诉,“你这个泼妇,没有道理就动手推人么?你有能耐,怎么不把我推到玉液池里?”
  这一句却是影射孙月娥把楚晚推到湖里的事情。
  那件事本就是孙月娥的心病,为此她不知被父母兄长骂过多少次,捱过多少巴掌。她也因而消停了好一阵子没脸在外面走动。
  大年初一那天孙月娥进宫拜年,感觉风声已经过去了,所以今晚就打扮得齐齐整整地来赏花灯。
  谁知偏偏谢依苹哪壶不开提哪壶,硬生生把她没好利索的伤疤给揭开了。
  孙月娥又羞又恼,恨不得故技重施把谢依苹也扔水里去,可她毕竟脑子还好用,知道自己倘若再来这么一遭,名声估计就坏透了。
  看着谢依苹抽抽搭搭地哭得梨花带雨,孙月娥也不甘示弱,用力掐了大腿一把,眼泪也扑簌簌地落下来,“谢姑娘,谁是谁非大家心里都有数,你何苦这样冤屈我,是看我家没人好欺负吗?”
  谢依苹是才女哭得婉约凄楚,孙月娥精于算计哭得豪放无忌,一边掉眼泪一边不耽误哭诉清白与委屈。
  玉液池周遭赏灯的人本来就多,听到喧闹声都往这边看过来。
  不管是勋爵也好还是新贵也好,大多数姑娘少爷对谢依苹和孙月娥都不陌生,有个别不认识两人的刚开口问,旁边就有人低低介绍,“那个穿冰蓝色褙子梳如意髻的是安国公府的二姑娘,另外那个穿玫红色褙子梳堕马髻的就是忠勤伯府的七姑娘。”
  “哦,”那人意味深长的一叹。
  太子跟二皇子面和心不和已久,这两位起纠纷也在情理之中。
  孙月娥脸皮厚,听到这些话跟没听见一样,照样哭得有模有样,谢依苹面皮却薄,还是平生第一回被人指指点点,脸上便有些挂不住,只苦于没人替她解围,没有台阶可以下。
  正凄惶之际,眼角瞧见二皇子跟楚曈有说有笑亲亲热热地走来,谢依苹委屈到肝肠寸断生气到怒火焚心,自己在这儿被人当猴子瞧,表哥竟然对别人笑得那么欢畅。
  她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表哥!
  当下因孙月娥而起的委屈与怒火尽数转移到楚曈身上,谢依苹凄厉地喊一声,“表哥,有人欺负我,”当头便朝楚曈冲了过去。
  楚曈一颗粉红的少女心正沉浸在无限的甜蜜中,根本不曾防备,只傻愣愣地站着,眼看就要被谢依苹撞倒在地上。
  二皇子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展臂一伸揽住了楚曈的细腰。
  谢依苹收不住腿,一个趔趄摔在地上,眼看着心仪的表哥根本不顾自己,只低头安慰怀里的人,谢依苹这下顾不得婉约了,咧着嘴大哭起来。
  明氏到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副场景,澄瑞亭就像戏台一般,二皇子与楚曈相依相偎,旁边谢依苹嚎啕大哭,而另一边孙月娥低着头哭丧着脸。
  玉液池旁,三三两两赏灯的姑娘少爷犹如看戏般,目不转睛饶有兴致地盯着这一切……

☆、第60章 &&

  不知为何,明氏看到这场景心情骤然放松下来,就像尘埃落地,终于不再提心吊胆了。
  回府时,竟然语调轻松地谈起楚景的亲事,“日子定在二月十八,满打满算就剩一个月了,这阵子你们俩多辛苦点,帮衬一下伯母。晚丫头就接管厨房的差事,晴丫头管着针线房……厨房的事虽然繁琐却不难,正好磨磨晚丫头的性子。过了上元节,府里的春裳就要打算起来了,这个往年府里都有定例,尽管跟婆子们要来瞧。要是有不懂的你们两个先商量着来,倘若再想不明白就来找我。”
  楚晚很感意外。
  国公府里油水最多的地方就是厨房,以前文氏管家的时候,从采买到管事婆子甚至上灶的厨娘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巴不得将手里的权利紧紧握着一点都不让别人沾边,就连楚晚也没碰过账本。
  没想到明氏会如此的风光霁月,让她们两个帮着掌管中馈。
  明氏似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却不解释,只笑着说起一段趣事。
  明家行商已经四代,先前旁支因缘际会曾娶过一个官家小姐,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经济俗务却半点不懂,常常被下人们糊弄。
  有天她极钟爱的褙子不小心被烛火烧了个洞,小姐爱惜东西舍不得扔就让下人拿去缝补。事后随口问了句,“花了多少银子?”
  下人狮子大张口道:“不多,三十两。”
  小姐疑惑地问:“我记得当初做这件褙子时不过用了三五两,怎么补个洞就这么贵?”
  下人理直气壮地答道:“因为要找配上这个洞的纹样,绞了好几匹绸子才配上了。”
  楚晚与楚晴瞠目结舌,那小姐是傻的不成,这么被糊弄也能信?
  明氏笑道:“你们年纪也不算小了,以后总是要当家主持中馈的,早接触庶务没有坏处。暂且管上三个月,到了三个月头上你们换一下,两三年下来,府里各处的关节都明白了,以后每月只看账簿就知道哪里被人动过手脚,再不会被人蒙蔽。”
  楚晴两人均受教地点了点头。
  说笑中便回了府。
  宁安院已经黑了灯,老夫人这阵子精神一直不爽利,可碍于过年怕晦气硬撑着不愿叫府医来看,早早便歇下了。
  明氏嘱咐几人,“早早回去歇着,兴许明儿一早老夫人要问话。”
  众人分头散去。
  楚溥还没睡,正靠在墨绿色弹墨靠枕上斜倚着看兵书,见明氏回来,先一步吩咐丫鬟端了温水服侍她洗漱。
  明氏笑着道谢,待换过衣裳卸了钗环,才淡淡地把宫里发生的事情说了遍。
  楚晴的事儿好说,是周成瑾行事无状,且只隔着衣裳被攥住了胳膊,并不曾被外人看见,掀不起风浪来。
  可楚曈却是被数十人围观了的。
  而且明氏到场以后,楚曈也依旧小鸟依人般偎在二皇子怀里。
  到宫里赏灯的人大半都在玉液池附件,这事儿无论如何遮掩不过去。
  楚曈已被打上了二皇子的烙印,估计京都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不愿也不敢在二皇子手底下抢人。她要想出嫁,除非等上三五年风声停了,嫁到京外去。
  其实她的亲事还是小事,如今迫在眉睫的是怎么应付二皇子这头。
  以前楚家是两不相帮,无论是太子还是二皇子都没瓜葛,可现在,楚家姑娘都跟人搂在一起了,说不定明天宫里就会下旨纳侧妃或者姨娘了。
  这以后楚家还能说跟二皇子没有关系吗?
  饶是楚溥经过无数大小战争,早就养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这次的动了真气,“啪”一下拍在炕桌上,“胡闹!”
  炕桌是黄花梨的,经他这么一拍,角上顿时裂了半截,露出木头茬子来。
  明氏忙掌灯过来,“事情已经发生了,想法子解决才是,动气有什么用?”抓过他手掌对着灯光看,见没有木头刺儿才放下心来。
  楚溥面沉如水,将兵书扔到一旁,下地穿鞋,“我去外院找父亲,你吃饱了没有,要不要吩咐厨房下碗面给你?”
  “不用,吃得不少,”明氏找了锦缎披风给他披上,“外头起了风,好歹遮着点儿。这个时候出去,兴许父亲已经歇下了。”
  楚溥板着脸道:“早知道早点儿想对策,你也先别睡,要是累就歪着歇一会儿。”
  明氏应一声,送了他出门。
  明氏本来就没打算睡。
  她不是那种无知夫人,自然明白楚曈所作所为是把楚家置于一个很微妙的境地。
  可外有当家的卫国公,内有楚曈亲爹楚溥,实在轮不到她这个内宅女子跟着掺和,而且,她即便不掺和也少不了沾一身腥。
  还是窝在内宅里管着一家老少的吃喝拉撒罢了。
  约莫半个多时辰,楚溥匆匆回来,将披风往炕上一扔,对明氏道:“你找几个婆子把楚曈带过来。”
  明氏瞧一眼更漏,“孩子怕是都睡了,黑灯瞎火的把她折腾起来,别染了风寒。”
  楚溥沉吟片刻,“那就带把剪刀过去,让她把头发绞了。”
  明氏稍捉摸就明白了,终究不愿意惊动人,就点了桂嬷嬷与石榴,“你们两人跟我一同去吧。”
  楚溥扫一眼石榴单薄的身材,“找几个粗使的洒扫婆子有力气。”
  明氏便不推辞,将扫院子剪树枝的婆子带了两个,再加上桂嬷嬷,一行四人也没提灯笼便往外走。
  刚走到院门口,楚溥忽地追出来,对明氏道:“你回屋歇着,还是我去吧。”
  明氏点点头,“也好,不过世子爷可得记着,千万压着点儿火气,别吓着孩子。”
  楚溥不吭声,迈着大步往外走,三个婆子紧紧地跟在后头。
  上元节的夜晚,皎洁的月亮如圆盘似的挂在头顶,月光将大地映得莹白一片,如同水银般泛着银光。
  桂嬷嬷与另外两个婆子一路小跑着,心里直犯嘀咕。这半夜三更地,为什么让带着剪刀来?
  正如明氏所说,有什么话不能等到明天?
  不多时,几人来到飘絮阁。
  桂嬷嬷上前叩了门,好半天才有小丫头不耐烦地问道:“谁呀?”
  桂嬷嬷耐着性子再敲,“快开门,世子爷有事找三姑娘。”
  “都睡了,有事明天再说吧,”小丫头打着呵欠,拖拖拉拉地走近,“半夜三更的让不让人睡觉?”
  听得门闩被拉开,楚溥上前一脚将门踹开,小丫头根本来不及反应,“哎吆”一声躺在了地上。
  正房里有了灯光,又有丫鬟斥道:“这闹腾什么,要把姑娘吵醒了,少不了你的板子。”
  桂嬷嬷答道:“世子爷过来有事,快伺候姑娘起来穿衣裳。”
  丫鬟不信,披着袄子探头出来扫了眼,果然瞧见月光下有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气势汹汹地站在院子当间,连忙道:“世子爷稍等,这就叫姑娘起来。”
  少顷,东西次间的灯都亮了。楚曈鬓发凌乱,仍穿了进宫赏灯时候的衣裳,揉着眼睛出来,“爹爹,什么事情?”
  楚溥朝桂嬷嬷努努嘴,“把她头发绞了。”
  桂嬷嬷不敢置信,惊愕地站在原处未动。
  楚溥沉声重复一遍,“拿剪刀把三姑娘的头发绞了。”
  这下不但桂嬷嬷听明白了,连楚曈都从半梦半醒中彻底清醒过来,尖着嗓子问道:“为什么?为什么剪我头发?”
  身之发肤受之父母,轻而易举动不得。
  楚溥不做声,只静静地看着。
  桂嬷嬷从怀里掏出剪刀,笑着劝道:“三姑娘进屋坐着吧,就着灯亮堂些。”伸手便要去扶她。
  楚曈一把推开她,“滚开,谁敢动我的头发?”
  那两个婆子得了指示,也围过来好生相劝,“是世子爷的吩咐,三姑娘就从了吧,好歹能留点体面。”边说着边抓住了楚曈的胳膊。
  “不,滚开,我不剪!”楚曈疯了般双手胡乱挥舞着,腿也不老实,得空就朝婆子身上踹。
  桂嬷嬷几次想动手,又怕剪刀伤了楚曈,迟疑着不敢剪。
  楚溥见状喝道:“不剪也罢,我这就吩咐人备车连夜送到家庙去。”
  楚曈立时呆住,她以前听楚溥讲过,楚家的家庙在京都西郊,养了十二三个小尼姑,常年供奉着楚家祖宗的香火。
  犯了大错的女子会被送到家庙去修行一段时间,三年、五年或者更长时间,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回府。
  “为什么啊爹爹,是不是母亲说了什么?”楚曈仰脸看着楚溥,大大的杏仁眼里满是不解,又蕴了浅浅的泪花,看上去楚楚可怜。
  听她又提及明氏,楚溥皱了眉冷声道:“今晚你做了什么,你自己清楚。原本打算送你到家庙养病,可念你刚回京都,还不太明白事态,先留在家里待一阵子,若是改了则罢,要仍执迷不悔,还是早点送出去好,免得一大家人都被你连累。”
  楚曈眼中流露出绝望,又夹杂着迷茫,“爹爹,二皇子不好吗?等他以后……”不等她说完,桂嬷嬷已迅疾掏出条帕子塞进她嘴里。
  两个婆子则利索地把楚曈的两手别在了身后,一人攥着她的手,另一人摁住她的头,桂嬷嬷操起剪刀,手起刀落,乌黑油亮的头发便掉了满地。
  楚溥见头发已没了形状,示意桂嬷嬷停手,声音温和了些,“这一个月就待在飘絮阁,我会让人送些书给你读。”
  西次间的楚晞被吵闹声惊醒,也穿了衣裳出来,见状,忙不迭将楚曈嘴里的帕子取出来,着急地问道:“姐姐,怎么了?她们为什么绞你的头发?”
  楚曈一把抱住楚晞,泣不成声,“妹妹,咱们不该回来,待在宁夏多好啊,爹爹从来不对咱们发脾气,娘亲也天天开开心心的,可回到这个家,一切都变了。娘不能跟咱们一桌吃饭,也不能随意走动……娘身子不好,爹十天半个月也不去看望一次,而且,而且爹还说要我去当姑子。妹妹,咱们回宁夏,不待在这里了。”
  楚晞气得嚷道:“我知道,都是夫人在背后挑拨的,娘亲不是说过,庶女对嫡母再怎么尊敬,嫡母也不会把庶女当亲闺女待。爹爹,夫人这么恶毒,你为什么不休了她?休了夫人,咱们四个又能欢欢喜喜地在一起了。”
  听闻此言,楚溥怒极,几乎要抬手给她一嘴巴子,可手臂刚抬起又放了下来,温声问道:“是你娘说的,休了夫人,咱们四人就能跟以前一样了?”
  楚晞迟疑着点头,“舅母说有夫人在,她肯定会苛待我们以便来拿捏娘,还说西边街上王大人的正妻整天打骂那几个姨娘生的孩子,把庶女嫁给个四十多岁的半大老头子。爹爹,我怕夫人。”
  她说的舅母就是胡氏的兄长胡彪的妻室连氏。
  楚溥笑了笑,声音越加温和,“那你舅母说没说过,京都跟宁夏不一样,在京都,妾永远是妾,即使我休了夫人,你娘也一辈子扶不了正……连氏也不是你的舅母,你真正的舅母在苏州明家,圣上亲笔御赐的义商明家。”
  ***
  大房院里,明氏已经歇下了,却在床头给楚溥留了一盏灯。
  楚溥撩起帐帘看到明氏的脸,她睡得安稳坦然,樱唇微微翘起似是带了笑,双眉温顺地舒展着,眼角已有了细碎的皱纹,可并不能减少她的美丽,反而更多了成熟女子的端庄与大方。
  他所了解的明氏,怎可能会藉庶女们的亲事来拿捏胡氏?
  想必,她根本没将胡氏放在眼里。胡氏这次怀胎胎相不好,一直卧床休息,故而始终没有给明氏敬茶行礼,明氏从没提及此事。
  她不在乎胡氏,是不是也不在乎自己了呢?
  楚溥突然有些不确定,这次回来,明氏仍旧温柔体贴,事事考虑得周到细致,可唯独没有了以前的激情与热烈。
  楚溥静坐片刻吹了灯,皎洁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钻进来,在地上画下一道明亮的光影。楚溥极快地脱衣上了床,展臂将明氏揽在怀里……
  第二天天刚亮,楚溥神清气爽地起床穿衣,径自去净房洗了脸,又吩咐石榴到厨房要一碗粥和一碟花卷来。
  明氏在帐子里听到了,问道:“这么早就吃饭,饿了?”悉悉索索地找衣裳穿。
  楚溥笑道:“还早着,你再睡会儿,母亲那里少不得还得你去解说。我吃点饭就到安王府门口跪着请罪。”
  二皇子成家后就出宫开府自住,顺德皇帝封他为安王。
  明氏默一默,披了衣裳下床,从抽屉里找出双护膝来,“你膝盖受过伤经不得冻,前几天晴丫头送来的,里头絮着兔子毛。”半蹲着解开楚溥膝裤的绑腿,将护膝牢牢地捆在膝盖处,忽而笑道,“子不教父之过,这孩子犯了错,你这当爹的去请罪也是应当。去的时候长个心眼,先在旁边看着,等有人走动的时候再过去跪,别没人白跪了。”
  楚溥“哈哈”一笑,“你们女人家就会动这些小心思,你放心,我有数。”
  上元节的灯会连着三天,朝臣们也连续三天不用上早朝。
  昨天晚上宫里出了喜事,刚进宫两年多的隋美人诊出了身孕,顺德皇帝龙心大悦,夜里便歇在了隋美人所在的景月宫。
  谢贵妃昨晚没好去打扰,一大早就醒了,寻思着这好事也得成双,趁着顺德皇帝高兴,不如顺道把二皇子侧妃的事情搞定。
  于是胡乱地用了两口早膳,就对镜梳妆打扮,收拾得齐齐整整地到了乾清宫。
  谢贵妃早,可有人比她更早,已经有人在乾清宫门口兜圈子了。
  来人不是别人,御史台御史云宗禄。
  云宗禄见到谢贵妃,躬身行了个礼,脸就转到一旁再也不肯搭理她。
  旁边太监悄声道:“云大人来了有些时候了,说要见皇上参奏二殿下……”

☆、第61章 &&

  明氏没再睡,等楚溥走后也将就着吃了两口饭,换过衣裳就往宁安院去。
  老夫人刚起身,正由翡翠伺候着梳头,明氏进去笑着接过翡翠手里的梳子,“今儿我给娘换个打扮,娘看看我的手艺如何?”
  因夜里睡得不错,老夫人心情颇佳,笑呵呵地说:“都一把年纪了,再折腾还能换出个花儿来不成?”话虽如此说,仍端正了身子以便明氏打扮。
  上了年纪的人,发髻不能太紧免得抓得头皮疼,又不能太松,因为头发少,太松的话容易散乱。
  翡翠怕明氏不得关窍,没有走开,就站在旁边随时准备提点。
  明氏一向行事周全,没有一把金刚钻儿是再不能揽这个瓷器活儿的,伸手攥一把老夫人的头发,心里便有了数,没敢梳繁复的发髻,跟往常一样规规整整地挽了个纂儿。
  梳好头,不假思索地从妆盒里取出只极大的点翠嵌红宝石的顶簪。
  老夫人笑道:“这也太张扬了,有日子没戴它了。”
  明氏道:“没出正月都是年,过年理当穿戴得喜庆点儿,”说着,不但挑了红宝石小簪,连耳珰也选得是红宝石的,有怂恿着老夫人换了身暗红色遍地锦的长褙子。
  老夫人头发已斑白,皮肤也白,其实很适合这种鲜亮的穿着,看起来像是年轻了十几岁。
  老夫人站在全身的穿衣镜前照了照,叹道:“好几年没穿这么花哨了。”
  提了食盒进来的珍珠听到,跟着凑趣,“老夫人合该这么穿,又年轻又喜气,待会几位姑娘来怕都认不出来了。”
  老夫人一开心胃口也跟着开了,稠稠的红枣薏米粥喝了大半碗,额外还吃了两只核仁卷酥。
  刚放下筷子,就听到院子外头传来惊天动地的哭嚎声,“夫人行行好吧,求求你了,给曈姐儿一条生路,夫人再不待见她,好歹她也是将军的骨肉,身上流着将军的血。都是为人娘亲的人,哪有这么作践孩子的?”
  老夫人皱了眉头,不满地看向明氏,“大清早的,唱的又是哪一出?”
  明氏平静地把昨夜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遍,“……不绞头发就得送到家庙去,世子爷也是为了她的脸面,对外就说三姑娘羞愤不已,哭闹着要出家当姑子,被下人们拦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