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八娘-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术过硬。
寿王的蹴鞠队虽然有潘三郎这员猛将,虽然潘三郎也极尽全力的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但是,蹴鞠是讲究配合的,个人素质重要,协作同样不可小视,而寿王的队伍一直就缺个中场组织人员,所以,队伍成绩一直不怎么样。
楚王窃以为寿王今年应该能站到领奖台去,应该能冲进前三。
“那小郎君是哪家的?”楚王指着那能干的中场队员问,觉得眼生,不过大半队员他也不认得就是了。
“杨家六郞。”小眼睛兴致勃勃的介绍着,“杨将军以前喜欢用蹴鞠练兵,他家的郎君个个都不错,大哥,你那缺人不?他们家除了四郞在雁门关,其余的都在汴京。”
楚王真是没往杨六郞身上想,因为和潘三郎配合得太流畅了,两人离心有灵犀不远了,楚王还以为是潘家的子侄。
潘三郞的名头在汴京那可是响当当的,长得又好,学习也好,能文能武,还听话,从来都是令人羡慕的旁人家的孩子,楚王有些暗乐,不知潘大人瞧见这情景该作何感想。
楚王有些不懂少年的世界,虽然自己也就比他们大几岁。
“大哥,你那缺人不?”小眼睛还在继续推荐人才。
“王家的人还排队等着呢,”楚王委婉拒绝,王家是他的岳家。
“杨家郎君真不错,八郞九郞还教我呢,教得挺好。”小眼睛有些遗憾。
“你在学蹴鞠?”楚王不可置信。
蹴鞠是一项人人都喜欢的运动,太祖喜欢,官家喜欢,武将喜欢,文官也喜欢,百姓更是热爱。
除了朝廷张罗的大型比赛,民间的各种蹴鞠对抗赛那是层出不穷。
大街小巷,但凡有空地,基本上都能看到小孩在那玩蹴鞠,连小娘子都喜欢参与。
宫里就不用说了,太祖喜欢和官员踢两场,官家也喜欢和大家过过脚瘾,
可是,寿王是从来不踢蹴鞠的,因为他五岁的时候被蹴鞠砸过脑袋,从此以后坚决不玩蹴鞠,威逼利诱统统不管用。
官家劝寿王下场,他总是说,“我喜欢鼓掌。”
果然,寿王从来都是个好的拉拉队员,只要他心情好。
“你真的在学蹴鞠?”楚王反复求证着,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小眼睛点点头,“也没怎么学,就是偶尔踢一下。”看得出来,对玩蹴鞠还是兴趣不大。
楚王问七郞,“潘三郞踢得好,还是你六哥踢得好?”
七郞道,“潘三哥爆发力强,六哥技术更细腻。”七郞可是懂蹴鞠的,点评得很中肯。
听着杨家七郞唤潘三哥,楚王更加不懂小孩的世界了,小朋友,你们真不知道潘家非常不爽你们么?
七郞八郞都是跟着九娘喊的,虽然潘杨两家没往来,潘家对杨家心结不小,可是,双方毕竟没撕破脸,加之潘三郞又没对七郞等人使脸色,七郞八郞这三哥两字喊得是没一点心理负担,潘三郎也应得很自然。
觉得和小朋友们有代沟的楚王最后还是拎着小眼睛吃高档酒楼去了。
“杨家儿郎不错,”楚王给小眼睛夹了一筷子青菜,很客观的评论道,“你和他们多接触也挺好的。”
“我自己知道吃,不要夹来夹去的。”小眼睛真不挑食,只是单纯的不喜欢大哥给他夹菜,好像自己没长大似的。
“杨六郞呆板得很,七郞八郞不错。”小眼睛更喜欢俩小的。
“再好也不要往五弟那塞,”楚王提点着,“五弟有自己的安排。”人人都有亲朋故旧的,关系户只多不少。
“七郞八郞真不错。”小眼睛强调,表示他真的是爱才。
“五弟认识的人也不会太差。”楚王道,“你就不要胡乱插手了。”
小眼睛看向楚王,不服气,楚王不理他,又给他夹了筷子青菜,“怎么想起让太医去杨家?”
“你怎么知道?”小眼睛放下筷子,不乐意了,“大哥,我12岁了!你不要老盯着我!”小眼睛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小屁孩。
“谁有空管你,”楚王又给小眼睛夹了筷子青菜,碗里都快被青菜堆满了,“我还忙着呢。”
“那你怎么知道的?”小眼睛不信。
“听说的。”楚王没出卖皇后。
小眼睛更不开心了,“蔡太医说的?我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告诉你就罢了,为什么去趟杨家都要说?!”
“不是蔡太医说的,”楚王道,“你给杨六郞说的时候又没避人,旁人告诉我的。”
“怎么人人都成长舌妇了?”小眼睛愤愤。
“潘膺是怎么回事?”楚王问。
小眼睛翻了个白眼,将事情讲了一遍,“我还在场呢就这样,我不在的时候还了得?!不是我说,潘大人真该好好管管他的子侄了,他三个儿子都教得挺好的,怎么侄儿竟这样?”
楚王抚额,告诉小眼睛,要认清清疏远近,潘家才是小眼睛的岳家。
小眼睛道,“我知道啊,我和潘三郞玩不到一块儿,不也把蹴鞠队交给他管么,我还约他吃过酒楼呢。”
“潘家不是只有一个潘三郞。”楚王耐着性子提醒。
“我对潘大郞,潘二郞也是彬彬有礼的,见了潘夫人也是周到的很,见了潘大人更是恭敬,对潘八娘也不错啊,”小眼睛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和她说话都是轻言轻语的。”
“你对杨家好得有些过了……”楚王话还没说完,就被小眼睛打断了,“我对杨家怎么了?杨六郞是官家安插到我这的,我和杨大人,杨夫人都没接触,和杨八娘说话是用吼的,和杨九娘说话用哼的……”小眼睛真的觉得大哥太冤枉人了。
“杨八娘,杨九娘长得好看么?”楚王有些疑惑,据打探的消息,杨八娘就是一胖乎乎的小娘子,杨九娘则黑瘦黑瘦的,两人都和天姿国色不搭边,但不排除自己的弟弟眼神不好。
“我虽然眼睛小,可不瞎。”小眼睛瘪嘴。
“你眼睛小?”楚王震惊了,谁不知道寿王会爬的时候自己照了回镜子,话还说不利索呢,就一直强调他眼睛不小。
小眼睛怒,“谁说我眼睛小?哪小了?”
“你自己刚刚说的啊?”楚王哭笑不得。
小眼睛懊恼极了,杨八娘说漏嘴了就会喊自己小眼睛,自己怎么也这样了呢,咬牙切齿“真是近墨者黑,古人诚不欺我也……”
第42章 赵恺
“小姑,我真没事,修养一段时间就好了。”赵恺在太原养了阵伤,年轻人嘛,伤好的也快,可以下床了,感觉恢复正常了,潘仁美就将他送回汴京了,让潘夫人给他好好养养,别落下什么病根。
潘夫人一见赵恺眼睛就红了,赵恺赶紧嬉皮笑脸的劝慰,“小姑父是知道我想看蹴鞠赛,找了个借口送我回来的,我壮的可以上山打虎!”边说拍胸脯。
潘夫人噌骂道,“快住手,骨头还没长结实呢。”
“真没事了。”赵恺嬉笑着。
“有没有事,太医说了算。”潘夫人拍了拍赵恺的手道,“太医没说好,你就给我老实在家待着,走路要慢些,不许跑,知道吗?”
“得令。”赵恺嘻嘻哈哈,“表妹们呢,怎么一个都没见着?”
大宋男女大防不是那么的厉害,亲戚间没忌讳那么多,赵恺经常和潘家小娘子一起出门,当护花使者,大家感情很好,按说潘家小娘子们怎么都该出现在大厅里对赵恺嘘寒问暖的。
“她们出门玩蹴鞠去了,”潘夫人道,“不知道你今天到家,否则肯定在家等你的。”
“她们又不比赛,年年都瞎凑什么热闹啊。”赵恺笑道,“三郞也去玩蹴鞠了?寿王的队伍不好带吧,哈哈。”
“别给我提他。”潘夫人哼了声,“一点眼力劲儿都没有,读书读傻了,正好你回来了,明儿我就让他去太原,哼!”
赵恺回汴京一是潘仁美让他调养一下身子,二嘛是潘仁美让他劝劝潘夫人,消消气。
因此,前因后果,赵恺知道得门清,当下却装作不知,问潘夫人,“到底怎么回事啊?小姑父说你提了几次要把三郞送到太原,你怎么舍得喔?我没在家,谁还和三郞争宠?是谁啊?竟然还争赢了,太过分了,我都没赢过呢。”
“我对你比对三郞差啊?”潘夫人笑骂道。
“差了那么一点点,一点点,呵呵。”赵恺嘻哈道,“他怎么惹着你?”
潘夫人从头到尾详详细细仔仔细细的把事情说了一遍,一个小细节也没放过。
赵恺越听越纳闷,小姑难道就没给表嫂们念叨过?瞧这憋的……
“你以前说寿王不靠谱,我还骂你,”潘夫人长吁了一口气,“今儿才知道,还是你看人准,有他那么办事的么?潘膺再不对,那也是潘家的人啊,气得我找皇后去了!”
赵恺和寿王接触不多,当然了,他和几个皇子都没什么接触,虽然潘仁美待他如亲子,但毕竟不是亲的,因此,许多场合,赵恺没资格参加,和顶尖的高层少年团,就没太多交集。
不过,寿王是潘家的女婿,这亲事一定下,逢年过节,寿王必然要到潘府来走一遭的,赵恺倒接触过几次,觉得幼稚,配不上八娘,八娘应该嫁给一个有威望有名气的王爷。
赵恺也幼稚的给潘夫人吐槽了,自然被教育了,寿王多好啊,文质彬彬的,又知书达理,一看就是好脾气的……
“小姑,咱们家的麻烦是和杨家有关,但杨家不是有意的,”赵恺劝道,见潘夫人挑眉,忙说,“但是,管他是不是有意,咱们都不该和他们来往,离得远远的,最好!”
潘夫人见有人附和,高兴了,“就是,不和他们打交道,不搭理他们,一碰上他们就没好事!”
“三郞不是没教杨九娘了么?你还气什么啊?”赵恺笑道,“潘膺被踢出蹴鞠队,三郞也不好说什么,他总不能和寿王争执吧,毕竟是他姐夫,他得为八娘着想啊,要我说啊,都怪寿王,拎不清。”
“三郞还帮杨家说话!”潘夫人又气呼呼了,“和杨家六郞一起踢蹴鞠,那踢得叫一个高兴。”
“三郞这是公私分明,”赵恺劝道,“大家一看,都会夸,咱们潘家公是公,私是私,绝不会因私事影响大局,官家一看,肯定高兴啊。”
“我怎么觉得他是读书读傻了呢?”潘夫人嘀咕。
“三郞什么时候死读书,读死书了?”赵恺笑道,“潘家儿郎里就他最机灵,他只是嘴笨。”
赵恺在太医到来前,总算把潘夫人的气理顺了。
加上太医也说赵恺不用特别养,寻常的喝些补品就好,不要剧烈运动就行,潘夫人心情大好。
晚上潘家儿郎终于松了口气,家中的乌云终于散了。
“你这肋骨断的好。”潘大郞笑道。
“杨家总算做了件好事。”潘二郞也打趣。
“我告小姑了。”赵恺拖长声音。
潘三郎只是笑。
赵恺对潘三郞道,“你找机会给寿王说说,让他来府里一趟嘛,他铁面无私的将潘膺处分了,外人怎么看?怎么也该来走动走动,表示他对潘府一如既往的亲近嘛。”
寿王来了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态度。
“理由呢?”潘三郎还是那么的言简意赅。
“随便找个理由嘛,”赵恺道,“就说庆祝我回来了,办家宴?”
“你哪那么大脸,”潘大郞笑道,“三郞,你请寿王到府里赏画吧,我前两天寻到一副佳作。”
“我试试。”潘三郞点点头。
“画早就找到了,干嘛今天才说?”赵恺问潘大郞。
“阿娘这段日子脾气大得很,都去找皇后告状了,”潘大郞摇头道,“哪敢请寿王来府啊……”
“怎么年纪越大脾气也越大?”赵恺摇头,很是不解。
“杨四郞真不是故意的?”潘二郞问道。
“不是故意的,就有那么巧,”赵恺说着自己都觉得好笑,“当大夫说我肋骨断了,大家的表情可好笑了,哈哈……”
“你还有心情看人表情,看来肋骨断得少了……”潘大郞也笑着摇头,“日后见着杨府的人绕路走……”
“三郞和杨六郞一起踢蹴鞠,怎么没出事?”赵恺好奇道,“三郞果然与众不同啊。”
“你个乌鸦嘴!”潘大郞呵斥道。
“后天就开始比赛,你能说点好的么?”潘二郞也瞪赵恺。
“子不语怪力乱神。”潘三郞摇头。
……
第43章 不解风情
在楚王的教育下,小眼睛准备好了一枝人参,打算找个时机去潘府走一遭,虽然自己行得端,坐得正,但大哥发话了,就姑且听听吧。
本来早该去的,可不巧的是,许王给小眼睛透露了,潘夫人去找皇后告状了,要小眼睛注意自己的言行,将丈母娘气成这样,都干了些什么啊?!
小眼睛一下就不乐意了,潘夫人跑去找皇后告状?!!至于么?凭什么啊?李先生都是官家问才告状的!!!
许王知道了,大哥肯定也知道的,那是不是说大家都知道自己被未来丈母娘瞧不顺眼了?
小眼睛气鼓鼓的,不愿意去送人参了,贸然登门,好像自己真的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似的。
于是,人参放在那,小眼睛的潘府之行,就一直拖着……
好在楚王事忙,没时间天天念叨。
终于,潘三郞发邀请函了,小眼睛本来还想拒绝的,但转眼一想,大哥唠叨起来也很吓人的,算了,借着梯子就下个台阶吧。
不过,小眼睛还是把人参给留在库房了,给不讲理的丈母娘带了些点心,跟着潘三郞上门了。
潘夫人和颜悦色,殷勤慈爱,和以往没两样。
小眼睛面上恭敬,心中不爽,觉得丈母娘两面三刀,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本来还想解释一下潘膺之事,索性也不说了。
潘夫人在赵恺的嘻哈打笑下,气顺了些,心情平和了些,多少冷静下来了,待小眼睛自然是周到的,但瞅着小眼睛的态度,还是觉察到了不对,小眼睛以往虽然也是礼貌周到,可今儿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赵恺自然在场陪客,潘大郞潘二郞还在上班,没回家。
赵恺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小姑的情绪还没彻底稳定,感情日后有的是时间再建立,现在还是距离产生美,没让潘夫人和小眼睛多说,就促潘三郞将小眼睛带去赏画。
“我怎么觉得寿王今儿怪怪的?”潘夫人向赵恺求证。
赵恺心想,任谁见了告状的丈母娘,也不能太自在啊,寿王这算脸皮厚的了,“寿王一直这样啊。”
赵恺这边和稀泥,小眼睛还在挑赵恺的刺,“赵恺怎么回来了?”
听说是回来调养身体,小眼睛还讥笑,“有那么虚弱么?你和赵恺怎么连名字都取一样啊?”小眼睛对赵恺印象一般,不是特好,也不是特坏,过得去而已。
“阿娘想我和表哥一样能说会道。”潘铠道,“还是阿爹觉得一样不大好,便将字改了下。”
“你娘肯定怪潘大人改错了。”小眼睛呵呵了。
潘铠不做回应。
小眼睛也觉得无趣,聊个天都要冷场,唉……
潘大郞寻的画的确不错,小眼睛对运动类的活动不感兴趣,对艺术这块还算喜欢,潘铠虽然四肢发达,可艺术细胞也不少,和小眼睛一起鉴赏起来,两人在这方面倒谈的投契。
“你这样还要不要旁人活了?藏拙知道不?”小眼睛才不承认自己嫉妒呢。
潘三郎抿嘴不说话,小眼睛心想,要是七郞八郞早打趣回来了,这性子日后能为官为将么?
画鉴赏的差不多了,潘八娘适时送来了清肺汤。
潘三郞一口干了汤,便识趣的跑到院子里数蚂蚁。
“听说王爷天天都去蹴鞠队,可别喝冷水,三郞他们是习惯了,王爷可别学他们。”潘八娘燕语生生,表达着关心。
小眼睛觉得心情好了很多,虽然丈母娘不靠谱,小舅子不讨喜,媳妇还是很赏心悦目,识情知趣的,“嗯,”小眼睛点头,表示记下了,“这汤挺好喝的,回头让双寿朝你讨方子。”
潘八娘笑得更美了,小眼睛也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家里最近事多,天气又热了,阿娘火气有些大,”潘八娘笑语盈盈,“得罪之处,给王爷陪个不是。”
潘夫人跑进宫找皇后告状,潘八娘知道后,郁闷不已,哪有这么处事的?可惜,潘夫人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无名怒火那是蹭蹭的往上冒,看着口干舌燥,面红耳赤的阿娘,潘八娘只能劝她老人家按时吃药,太医说了,肝气太旺,需要好好调理。
世上就没不透风的墙,潘八娘可不心存侥幸,认为能瞒得住小眼睛潘夫人找皇后告状一事。
潘八娘的态度一摆出来,小眼睛的气越发顺了,丈母娘不讲理没关系,媳妇像老丈人啊,深明大义,更高兴了,觉得还是该将人参带来的,“没事。不过,你堂哥堂弟也太不像话了,让潘大人好好管管,家族兴旺,光靠你家三兄弟,撑不起来。别你阿爹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荣誉,一扭头就被潘膺他们给抹黑了。”小眼睛说着肺腑之言,面前人不是潘八娘,他还不说呢。
“我会给大哥提的。”潘八娘笑道,潘仁美不在,自然只有潘大郞出面交涉了。
小眼睛点头,潘八娘多柔顺啊,要是杨八娘,肯定先哼哼,想到杨八娘,小眼睛便笑了,“你们家和杨家也真是搞笑,杨四郞救赵恺,竟然都能将赵恺肋骨给踢断了,哈哈……你们两家上辈子不知道结了什么仇,哈哈……”
潘八娘也是无语,摇头笑着:“真不知该说什么……”
“杨九娘还跑去烧香了,请菩萨化解一二,好让三郞继续教她,哈哈,”小眼睛呵呵道,“她拜的菩萨灵不灵,我不知道,不过,大相国寺真的很灵验,我和杨八娘去了,刚烧完香,她就遇到她十多年没消息的大嫂了,我觉得这段时间也蛮顺的。”反正官家没找茬,李先生没发飙,丈母娘添堵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你和杨八娘去上香啊?”潘八娘低头问,声音轻了些。
“嗯,还有杨九娘,杨六郞,杨七郞和杨八郞,一堆人,”小眼睛犹自老实道,“大相国寺真的很灵。”
“哪天我也去大相国寺拜拜,阿娘最近火气太大了,夜里还睡不好,”潘八娘抬头看向小眼睛,目光盈盈,“求菩萨保佑阿娘身体康健。”
“这主意不错。”小眼睛赞许,“可以试试。”
然后两人又高高兴兴的交流一会儿,小眼睛才挥挥手,开心的告辞。
看着小眼睛开心的背影,潘八娘暗咬银牙……
第44章 娶亲
小眼睛拜访完潘府后第二天在蹴鞠场就碰到了杨八娘,明儿大郞就要迎娶了,八娘九娘跑来等七郞八郞一起去银楼拿他们准备的礼物。
小眼睛就显摆了,他又为大相国寺扬名了。
八娘一听,潘夫人该不是更年期了吧?然后看着小眼睛,“你怎么不陪潘八娘一起去大相国寺啊?”
“她没提啊。”小眼睛不假思索。
“不是应该你邀约么?”八娘觉得小眼睛的情商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小眼睛想了一下,“也是,不是人人都像你一样脸皮厚的。”
八娘哼哼,“你这样,日后就等着被你媳妇罚吧,哼!祝你十天有九天都被你媳妇关在府门外。”
小眼睛昂头,“八娘性子可好了,”说完又补充,“不是你这个八娘啊。”
八娘懒得理他,跑到九娘身边,专心看训练。
“说说,还有啥是我没想到的?”不一会儿,小眼睛就跑过来,拉了拉八娘袖子,小声请教。
“哼。”八娘鼻孔朝天。
“我五弟,陈王说可以考虑让七郞去当替补。”小眼睛也哼了下,虽然大哥不准小眼睛去找五弟,可小眼睛是那听话的人么,没专门去找,在宫里碰到了,还是顺口提了,陈王喜欢收藏书画之类的好东西,奈何年纪太小,渠道不多,又没亲哥哥,因此和小眼睛关系不错,经常从小眼睛那顺走点东西。
见小眼睛提了,陈王自然应允,不过都要临近比赛了,只能做替补席。
八娘一下就夸张的笑了,“多谢王爷记挂了,呵呵,王爷真是英明神武啊。”赶紧溜须拍马。
“谁知道他考虑得怎么样啊?”小眼睛也鼻孔朝天。
八娘赶紧赔笑问,“往年蹴鞠赛,潘八娘会来看么?”
“当然。”小眼睛道,废话,这还用问。
“她坐哪儿?”八娘问道。
“贵宾席啊,”小眼睛不假思索道,“三郞安排的。”
“你问问她喜欢坐哪儿,要多少个位置,你亲自安排。”八娘道,“还有,让人送些好吃好看的点心,茶水什么的都备好……”
“点心茶水她自己会带的。”小眼睛不大确定。
“她带的,和你送的,能一样么?”八娘翻白眼,“当着那么多人,你给她挣足了面子,日后你再怎么说胡话,她也会饶了你的。”
“当她和你一样虚荣?”小眼睛哼哼了。
……
当天,潘三郞就带信回去了,小眼睛列出了最近两周的空闲日子,说若和潘八娘上香时间凑巧碰到一起了,他就护送潘八娘去大相国寺,让潘三郞休息休息,“王爷还说了,让我问问蹴鞠赛的时候,八姐喜欢坐哪儿,先给他说,他好安排。”
潘八娘羞涩的低下了头,心里的那一丝丝不痛快立马就飞到九霄云外了,潘夫人心里乐开了花,赵恺笑着,“寿王这是开窍了啊……”
“你一回来,啥好事都来了,你呀,真是个福星呢。”潘夫人指着赵恺就夸。
赵恺摸摸鼻子,装作没看到表哥表姐们戏虐的眼神。
回头潘膺的娘又冲潘夫人抱怨小眼睛,潘夫人的说法可就变了,寿王也是按规矩办的,要怪还是怪潘膺自己……
而八娘她们也从银楼拿到了他们凑钱打的礼物,一个细细的金镯子,镂空的,没办法,都穷,这还是八娘忍痛拿出一个小金裸子,七郞拿出了几个王家太爷给的金瓜子才凑出来的。
九娘的意思是不用打肿脸充胖子,有多大钱办多大事,八娘不干,“这是大嫂,是咱们家的长媳,再说了,咱们又不是真的拿不出来。”
九娘吧唧嘴巴,“六个嫂嫂呢。”
七郞道,“我和八郞不娶媳妇啊!”
“咱们再大点,就能挣钱了。”八娘很乐观。
九娘嘀咕,“老让你出大头,也不是个事啊。”
“咱们俩,分那么清干嘛。”八娘呵呵,“日后我成大财主了,我的钱随你用!”顿了顿,“不收利息,记得打借条就行。”
九娘打八娘,“你还想收我利息?”
……
大郞的婚礼办得简单而隆重,客人不多,但也有几家上门。
皇后频频召八娘九娘进宫,一些低级武官的家属便试探的和杨家进行了接触,因此,杨家倒也发了几张请帖出去。
杨父军务在身,压根就没上折子请假,因此,男客便是由二郞等人招呼,好在来的男客也是小郎君,大家倒也有话题可聊。
八娘九娘穿着大红衣,在后院跑来跑去,来的女眷都没带小孩,她们就自娱自乐了。
“我要闹洞房!”八娘很高兴。
九娘也很嗨皮,“我也要去。”
路过的管家婆子忠叔的媳妇忠婶笑了,“小娘子可不能去。”
因折氏忙,忠婶特意去给田氏和甘氏说了,让她们看好小娘子,到时可别闹笑话。
七郞八郞跟着去迎亲,精神抖擞,喜气洋洋。
张家这边也在租住的小院子里办了几桌流水席,请了街坊邻居们。
虽然张家母女一直在家里备嫁,准备的绣品太多,时间太赶,没怎么和邻里打交道,但门房却是和家家户户都混了个脸熟的,因此,张娘子出嫁这日,邻居们还是赶来凑热闹,小孩更是欢喜,七郞八郞喜钱都发了不老少。
一派喜气洋洋。
晚上汴京城内一小院内,一婆子回话,“是张夫人,她拜谢邻里的时候,看的真真切切的,虽然老了,可还能认得出来。”
“这么说,杨家真的娶了张家的小娘子?”一衣着华丽的中年妇人沉吟着。
一郎君道,“阿娘,孩儿打探清楚了,张家只得母女俩人,住的院子是杨家出钱租的。其余的,没打探到,她们母女俩一直没出过门,院子里伺候的都是杨府的人。”
“我反正不嫁杨二郞。”旁边一小娘子跺脚,“他们再重情意,我也不嫁!”
第45章 耿家
耿家在汴京已定居差不多十年,耿将军战死后,耿夫人带着三个儿子,一闺女辗转多地,最后留在了汴京。
虽然当年迁徙得很辛苦,但耿夫人带出来的细软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便在汴京租了个小小的院子,将儿郎们继续送去上学堂,节衣缩食的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耿家大郞读书不行,但舞枪耍刀却很在行,长到十五岁便投身到汴京的禁军里当了个兵丁,大宋将守卫京师的军队称作禁军,耿大郞一直在守城门,前两年升了职,手下管着二三十号人,如今很得上司赏识,正待再提一级,在朝廷里有品级了,正九品了。
耿家二郞对做生意比较感兴趣,等耿二郞大了,耿夫人便拿了一部分家底让耿二郞开了个布庄,耿二郞经营得有声有色,已在汴京开了一家分店。
耿三郞身体弱些,耿大郞便托了关系将其塞进了开封府当文书。
等耿大郞能立起门户了,耿夫人便请人教耿娘子绣花。
待认定大宋会安稳下来,耿家才在汴京城买了个两进的小院。
一家子日子过得挺和美的。
大郞二郞都成了亲,大郞娶妻黄氏,岳父就是禁军里的一正八品的宣节副卫,如今儿子已经两岁了。
二郞才成亲半年,娶妻李氏,岳父是捕头,李氏已经怀孕两个月了。
三郞正在相看,二郞想给他介绍一商贾做岳家,大家互惠互利,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大郞则想再等等,看看三郞有没有潜力在衙门混,如果有,还是在衙门里找,有个照应,能得肥差。
耿家娘子今年十四岁了,性格爽利,虽然被耿氏关在家里学了几年绣花,和文静还是不搭边,经常跑到街上去玩,和二嫂李氏的表弟张四郞接触得多,两家有点结亲的意思。
耿夫人当年是故意没去太原的。
想着张家和刘家定亲后,张将军就遭了不测,自己家和刘家一结亲,得,自己就成了寡妇,耿夫人心里膈应得不行,不打算和刘家再有什么牵扯。
因此,耿夫人想着兵荒马乱的,大家就相忘于江湖吧。
谁知道官家北伐,将刘汉打下来了。
耿夫人自然要让大郞关注太原的消息。
耿大郞职位太低,没打探到刘继业的消息。
耿夫人唏嘘了一阵,便又去逗孙子去了,各家有各家的缘法,刘家儿郎那么多,折氏也是个刚强的,应该能把日子过下去的,自己操不了那么多心,也没那能耐操这心。
直到雁门关大捷,耿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