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冷宫公主种田记-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做到无爱无恨,无欲无求,自然无喜爱无怨恨时,我就真的解脱了……”

  ☆、第759章 农事

  可能么?!
  徐公公心疼到尖锐的痛。他看着成帝,想着他以后的人生,用佛经来麻痹自己,嘴角动了动,却说不出劝解的话来,十分的难受……
  “皇上……”徐公公看着成帝,又看着这儿的树,栽在太庙前,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皇上难道这一生就得熬日子?!
  这日子如何过去?!
  可是他再担忧也是无用,因为皇上就是想着这样过下去的。徐公公怎么想都心疼不已。
  “回去吧……”成帝笑着道:“这儿风大,一会子琛瑜也该进宫了……”
  徐公公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叹了一口气。
  长长的影子拉着,在这深宫之中,有着自己的寂寞和喜悦的风景。
  每天忙忙碌碌的,时间就过的很快。工科院,已经有一批的学子被专门培养了出来,出去各个学院去教授拼音和阿拉伯数字,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假以时日,整个大禹,乃至整片大陆,都会传递开来。
  尤其是拼音有助于认字,以后条件好了,就可以每家每户的孩子都能学会认一些简单的字,算一些帐,会写自己的名字,也不用像祖祖辈辈一样做一个文盲了。
  而工科院也在继续培养一些基层的教书人员,不为多高级,教授什么多上进聪明的学子,只为扫盲。
  但他们的编制依旧是工科院的行走,以后直属于工科院下部部门,每个月都有俸禄,假以时日,这些人也会越来越多,渐渐的向整个大禹辅开去。而京城已经遍布各地,已经开始沿着京城,向外扩展了。
  而这些事情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只为培养更多的为国家做事的人才和先生,老师。
  一些教科书也渐渐的刊印成册,广发到孩子们手中。
  这些行走,也很用功,时光恍过,拼音和阿拉伯数字,慢慢的扩散开来。每个小孩子都渐渐的会算术记帐了。
  沈思思看了这样的现状,心中已然十分满意。想让低层人员的孩子一时间全部都学这些,也并不是一时之事,但长此下去,会是一个极好的现象。她也知道,想让这些孩子念个几年书也不大可能,毕竟他们稍长大些就得要做活了。
  但是,学个两年扫扫盲还是可以的。
  有些人家现在也渐渐重视孩子读书,稍有条件的都想培养出来,以后也送进工科院。没有条件的,能识得几个字也是不错的,况且这些册子也不要钱。老师教学,也不在乎多好的地方。大街上也可以,天好的时候,就公开的找一个巷子来讲课,大人没事了也都可以来听,没什么避忌。
  连李琛瑜也觉得这样下去真的很不错。
  只是拼音这个东西,教发音,真是不容易,但看孩子们学的认真,他也很欣慰了。
  东原使臣回了东原以后,将大禹这边的盛况说与了智帝听,智帝皱了一下眉头,没有说话,倒是朝上的一些清流官员急了起来,说一定要派交流生过去。
  派肯定是要派的,不过智帝对这些倒是不感兴趣,他唯一感兴趣的便是那个机密的火器营。他想趁早弄到手。
  明明儿子在那边,真是吃里扒外,虽然知道儿子以后肯定也能掌握技术,但先掌握和后掌握是不同的。智帝心中计较的很,真想先发制人,但……也因这些,他更恨沈思思,以及气儿子气的直咬牙,只可惜有苦说不出来。偏偏有火还没地方发。
  使臣功劳很大,他又不能对他们发火,寒了他们的心。也知道是儿子的缘故,本与他们无关,智帝只恨儿子也太死脑筋,这边走不通,便只能想别的办法。
  智帝想来想去,又在大臣们的劝解下,派了密探和交流生一起去了大禹学习新知识。
  大臣们这才满意而笑。大禹对交流生的到来倒是挺高兴的,知识的普及,本来就不想瞒着他们,相互交流,反而能促进共同进步,一起发展经济,所以,李琛瑜很高兴,还亲自接待了他们,将他们安排到工科院各个部门。这些交流生也渐渐的融入到大禹的工科院中去了,每一天都觉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议。
  这一批学完,就让他们回去,东原又会再派下一批交流生过来,生生不息。这些知识也都能传遍整个东原。
  对此,穆泽宸也很高兴。他偶尔会去与这些交流生聚一聚,渐渐的也赢得了这些人的心。
  尤其是知道他们以后都会是东原的栋梁,穆泽宸难免也会与他们交流几句。倒没料到反而赢得这些人的心。
  智帝看到儿子准备来的礼物,虽然脸还绷着,不过嘴角还是勾了一点点上扬了起来。
  “这个逆子,既然跑了,还带礼物做什么?!哼……”智帝冷哼道:“我还以为他眼里根本没我这个父皇了呢……”
  老太监轻笑一声道:“太子殿下肯定心中有着皇上的,只是年纪轻,乐不思蜀罢了,早晚会回来的,皇上该宽心才是,殿下还想着皇上呢,这么多的食材……”
  智帝嘴角微咧开,虽然嘴上哼着,不过脸上却是带着笑意的,慢慢的散到了整张脸上,十分高兴的样子。
  现在想一想,其实儿子呆在大禹也是有好处的,毕竟那火器营,那些密探,怎么也进不去,儿子迟早要接他的班,能掌握机密是好事。
  一想,智帝心理也平衡了不少。只是还是有点意难平而已。
  “皇上,这些食材,奴才吩咐御膳房给做了?!”老太监笑着试探着道。
  “你看着办……”智帝道。
  老太监笑应了一声,暗忖皇上还是嘴硬,嘴上说着不要,不喜欢,心里只怕乐开怀了吧。
  一直看皇上自离开之后没个好脸色,如今总算是正常了。
  还是公主直接,看到太子与太子妃给她添的妆,喜的跟什么似的。
  老太监心中好笑,不过也没有拆穿皇上什么,只吩咐人将东西往御膳房里搬去了,并嘱咐,每天都做些给皇上享用。
  随着交流生以及商业上的往来,东原和大禹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合作也更广泛,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无数倍。
  不光是文化上,还有商业上,以及农事上。
  在商业上,东原学大禹制定了类似的商税制度,也成立了工科院以及商务部,专门管理此类事物。
  规范了财务帐目表之类的东西,以后对帐对接更加方便可查。
  而且随着快递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驿站的进步,现在驿站算公有,也开始南来北往的忙碌起来。押送货物之类的事情。
  商税制度的完善,让商人无法避税,并无法刻意轰抬价格,还制定了商务法,以及反垄断法。商人的地位因此得以提高,但相对的,一些权力业务也规定的更加细致,也约束多多,但如果做一个合法的商人,交完该交的税以后,还是有赚头的,所以在发展之下,东原和大禹一些胆大的人,开始经起商来。
  大禹和东原两国的交流更加广泛,而商人之间也越加繁荣。
  感觉每一天的京城,包括所有的大臣城民,都有着勃勃生机。
  而李琛瑜也将马克思经济学慢慢的传达了下去。大禹京城,每一天都是可期待的一天。学子们孜孜不倦的学着新知识,然后到该到的部门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所有的产业都欣欣向荣。
  而在农事上。沈思思带着农业部的人实验了新的种子,取得了很重大的成果。这些种子,大部分都是她从空间里拿出来,结合了农业部的各个农事高手,再培育出来的种子,再低价卖给其它农户,让他们回去种,产量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不止是产量方面,还弄出来了冬小麦的种植办法。
  现在北方也可以种两季,而南方一年可以种三季,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小麦甚至抗旱抗涝,有一定的这种功能。
  一时间名声大噪,农业部的种子供不应求,但量是极小的,可是那些农户种出来的因而可以再当种子去卖,但他们被农业部约束绝不可高于市场价格,这些种子因而慢慢的传播开去。
  本就是因此而培育出来的种子,若是太高价,反而失去了推广的意义,所以,种子的价格,官方管的极严。
  农业部也出了几本实验的书,以及总结了一些因地种植的办法。大力的推广了下去。
  南方水稻,北方小麦,大豆,菜籽等等,沈思思甚至写了一些新的榨油的方法给弄了出来,推广开去。大到花生,大豆等等的榨油办法,小到菜籽,芝麻一些新的榨油的办法。一时间,沈思思的名声大噪起来,甚至盖过了她以往的不好的名声。
  沈思思从空间里弄了不少可以在外面做的新的东西出来,每每按一种有序的办法推广开来,底下农产品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农业书也深受追捧起来,还传了不少到东原去。
  尤其是因地制宜,很有用。

  ☆、第760章 推广

  东原的地势,更多的是丘陵,沈思思写的一些丘陵地带的灌溉方法,也被东原带回去推广开来,甚至还弄出了一些水车,风车之类的东西。十分有用。
  农事上的一些技巧如今也被农业部慢慢的下去推广了。都在有序的进行着,沈思思对农事上的事早有规划,如今一一的派人下去弄出来,也是十分得心应手,而她在农业部的号召力和在农民的心中,也成了农神一样的存在。
  沈思思每天都琢磨着这些,做事的效率也是十分的快的。
  她甚至教了很多人种蘑茹的办法,以及怎么样保存菌种,培育菌种等方法。相应的,玻璃也渐渐民用化,大棚温房的造价也不再是天价了。
  参考现代的很多的大棚推广的办法。沈思思写了一些种蘑菇的书藉及要点,慢慢的也派人下去办了。
  一开始蘑菇新出来的,新鲜,价格极贵。但这本就是平民食品,尤其是冬天。所以,若是太贵,弄这些,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她绝不可能只让技术掌握在部分人的手里,而是慢慢推广开,渐渐的这些也因为不再高价,慢慢变得平价,也就不稀奇了,价格也稳定下来。
  而温房和大棚,让大禹人过冬也能吃得上新鲜蔬菜,很受人追捧。不过渐渐的价格也平稳下来,虽比应季时稍贵,但却并不贵太多,平常人家,也能吃得起了。
  这也是一大进步。
  而现在玻璃这物,更不值钱,如今大禹城镇街上,都有大量的玻璃店。
  李琛瑜推广下去以后,这早已成为平民物品。他赚过钱以后,现在更不可能与民再争利。所以大方的推广开来。
  如今,大禹百姓,即使是普通人家,也能用玻璃来装窗户了。屋子里也因此 变得极为明亮,透澈,很受百姓的追捧,尤其是有人家要结婚的,建新房的,都用这些新的东西来建,反正价格也不甚高,都能承受得起。只除了偏远地区贵一些,其它地方,这玩意如今早不稀奇。
  沈思思也推广了藕在北方的种植办法。藕在南方并不稀罕,但若想运到北方来就变成天价,也早被炒得很高。
  但北方能种以后,这藕如今也平民化了。上市以后,价格并不贵。加上有好看的荷花看,以及有清香的莲子可以吃,甚至还有荷叶可以做吃食,一时间倒引起轰动。
  尤其是那些学子,只冲着韩侯曾过诗过:“出淤泥而不染”而去欣赏,场面倒十分状观。
  一到夏天荷叶飘香的季节,众多学子便会去湖边欣赏。北方也的确变得高洁起来。
  农户们对这些倒是不在意的。他们只在乎一年的出产。但结果总不会让他们失望。
  沈思思十分鼓励一些农户弄一些副业,提高家里的生活水平。
  这些也渐渐的推广开去。
  甚至连东原也如此推广开了。沈思思也因此在东原大臣们心中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只暗叹这个公主以前倒是不显山不露水。还回到大禹以后才弄这些。唉,他们简直是又痛又恨,却又十分庆幸。
  反正宝嘉公主以后还是会回来的。这样的人,做国母,哪怕她是异国公主,也是够格的了。
  沈思思也因此在他们的心中早上升了一个大大的台阶。如今也是恨不得她与太子能早些回去,共同发展大禹。没想到现在的大头好处都是大禹给占着的。他们自然心中不甘。
  虽说现在两国合作发展,在他们心中,还是有国界的,自然是极为护短。
  连智帝也有时摸着下巴想,这个儿媳妇还挺有才华。不过以后大禹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多,那里毕竟是发源地,他们东原是不可能学得到那么多的知识的,尤其还是一些机密的东西,肯定被大禹紧紧的抓在手心里。
  智帝心中也盘算着,到时怎么从大禹抢些人才回来。当然这个抢,大部分意思是说利诱,当然,利诱不成,就直接来硬的了……
  东原现在看着两国火热发展,心下琢磨的厉害。
  不过这些,与沈思思无关,她一直在尽心的做着这些农事上的事。渐渐的按照种子的习性,把空间种子给慢慢的推广出来。在农业部培养人才,建更多的实验基地。
  著书立说,写了很多的农业上的书出来推广传承。
  甚至是开始广泛的推广副业的发展,比如说山地地区种芋头,便推广了做粉丝的做法,并成立粉丝坊,然后便有商人上门去收,再卖到全国各地。
  沈思思为让粉丝更易令人接受,当成美食,甚至写了鸭血粉丝的做法推广出去,以后家家户户都可以学着做了吃,竟十分美味。
  原来吃不惯芋头的人,也渐渐的被这道美食所吸引。
  一个产业,带动了很多山区的发展,山区的平民也会渐渐的富起来。
  而粉丝的做法,以及鸭血粉丝汤这种东西也在民众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农事上,沈思思的名声传播的更开。
  商事也越来越发达。除东原与大禹合作之外,原本所有的生意,穆泽宸只有百分之十,四宝有百分之二十,不过他都入国库了,李琛瑜百分之十,剩下的都是钟家与沈思思的。
  当然两国也能收税。虽说税也是极大的,但眼下谁不眼红钟家?!
  沈思思与大宝商量了一下,家中也不可能吃得下这么大的财富,当年吕不韦为何范下杀身之祸,可见钱多了,野心也会升多,引君王忌讳,虽然现在他们这一代不可能有野心,四宝也不会忌讳,但下一代呢?!
  所以,两人一商量,就一同又上交了百分之三十出来给户部。大禹臣民吃了一大惊,因为这百分之三十简直就是一个极庞大的数字。吓死人。
  钟家也因此名震大禹臣民,成为炙手可热的人家。
  而四宝与大臣们商量了怎么褒奖钟家,大臣们也知皇上与钟家交好,便让皇上不要在损害臣民利益下可适得嘉奖。
  四宝便封钟家为第一皇商。钟家也因此成为最大的皇商,地位也与朝廷联在一起,不可取代。而以前的四大皇商,早被钟家给挤到不知哪儿去了。虽然眼红,但日渐凋零是事实。
  但新的总要取代旧的,新的上升的趋势,必然也会取代旧的落后的事情。人情家族利益也不例外。
  朝代尚且如此,家族与个人,也不会幸免。
  钟家渐渐的变得地位稳固,但四宝总觉得这样远远不够。封侯拜相是不大可能。给官职也不可能。
  毕竟是商人,商人为末,地位不可改变,所以,四宝就干脆赐了一块免死金牌。可保钟家子孙三次杀身之祸。
  这一举一出来,臣民皆惊,但转而一想,只可保三次,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钟家这么大的贡献呢。又不能封侯,只能赐这个了。
  一想通,臣民们的反应都不大,反正都想着,又没有位高权重。一介皇商,再有势力,反正是翻不了天去的。更何况大部分的利益,已经贡献给了皇家。众臣民,反而觉得有些理所当然起来。只觉得这赏赐还不算重,算轻的了。但荣耀,的确是事实。更多的人却更心疼这百分之三十的钱啊,钟家说献就献出去了。要是他们肯定舍不得。不过又想,这大概就是他们与钟家的区别,反正钟家已经到了钱再多再少都无所谓的地步了。
  大宝原本还有些忐忑,但看到臣民们如此,反应不大,他又高兴起来。暗想以后定要约束子孙。
  这毕竟是天大的荣耀,绝不让这免死金牌有用上的机会。那他们钟家便可保子子孙孙世代富贵。不过以后若真要衰败,也是没办法的事,但他那时估计也看不见了……
  沈思思也有点纳闷,她此举,不过一是为钟家,怕以后钟家子孙财富太多,万一被有心人勾着了,还不知道闯出什么祸事来,不如趁现在让出去利益。也是为四宝和大禹的意思,想让国库和户部更宽松一些,毕竟以后建港口什么的用钱的地方多着,若事事少不了他们钟家出头,以后的皇帝说不定会忌讳呢。还不如皇上出大头,钟家出点小头,再广泛招商,反而不惹眼。也让琛瑜这个户部尚书过的好一些,不用再为钱的事发愁。倒没料到因此得了一块免死金牌,不过一想也是好事……
  至于以后三次真的用完,钟家的造化,她也是决定不了的。她做的也只是,趁现在防患于未然,尽量的多做些罢了。
  至于其它,都是子孙们自己的造化,若不成器,也是枉然。保不了世世代代的平安富贵。
  只要现在能过得好,就已算不错。
  钟家现在不显山不露水,这个样子,反而不会招人忌恨。加上生意上很多的官员都有参与了一些加盟,也算赚钱,这样和谐是最好不过的了。
  沈思思放下心,也继续投入工作。而李琛瑜此时,正好将水泥给弄出来了。

  ☆、第761章 水泥

  工科院上上下下实验了很久,才弄准了配方,便十分的高兴,个个跳脚兴奋不已。因为此物以后造屋,修堤等都有着大作用。
  而修路也摆上了日程。
  工科院里李琛瑜更加的忙碌了起来,他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公路部门,为此研究大禹的城乡结构,准备着规划一个最科学,最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李琛瑜将后世的一些科学发展的一些观点提了出来,公路部日夜不休,尽量的完善着图纸,而从京城修往最近的城市的主要干道已经确定了下来。
  一确定了图纸,其它地方的可以暂缓,图纸的事也要因地制宜的实地考察后再规划,也可以延后的等一等,以后派人再实地考察过后再规划。但京城是绝对要立即就修的,所以,一点也等不得了。
  然后,李琛瑜又让水泥厂建在京郊,开始量产,又运来黄沙,整个京城都陷入到大建设中,如火如荼。
  而修路的招商问题也要慢慢解决,这两天,大宝也是忙的这个忙的团团转。与李琛瑜也考虑了很多招商中要注意的利益分配,各界商人倒是反应热烈,这是大宝和李琛瑜都没有想到的,反响竟然会这么热烈,两人心中一喜,暗想,以后要建码头之类的招商,通商路这一条,诱007惑就很大,以后倒也不必愁没有钱了,况且国库出一部门,钟家出一部分,剩下的便招商,倒也合理的分配资源,十分合理。
  招完商以后,李琛瑜便与底下的公路部门去忙活这个了,看着每一天一点点的进步,都很高兴。
  而修路工,也是招的附近的民户,每一天都有工钱可以现场结帐,所以,很多人都想应征。加上,这修路工的伙食极好,稍贫苦的人家有男劳力的都天天恨不得都跟着修路……
  修路的活脏又累,但是,每个人都怪高兴的,路修的极宽,众人看了都几乎能想象得到,这条路上以后南来北往的盛况,觉得都很兴奋,尤其是路附近的人家,已经在盘算着在路边买块地什么的,以后做个茶水摊子都是好的。
  人们的商人意识其实真的很进步,意识到这一点的人还挺多,这路边的地反而渐渐紧俏起来,随着路的修长,价格也一日比一日高,但买的人还是趋之若骛,因为他们已经能够猜想到以后的商路有多发达,看京城的工科院和繁华便都能知道……
  同时水泥厂也在招工,慢慢扩大,虽然工种脏也很累,每天还得戴着口罩,包裹严实了,戴着手套上工,但是,工钱高,倒解决了很多男子的就业,又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的田地。
  一时间,水泥厂的声名与其它厂一样,也渐渐的名声大了起来。
  李琛瑜开的各种厂,不知不觉中解决了不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很多的男子在家附近上班,又能照顾妻儿,不用出远门,又能照应田地,甚至有的厂子里,还招女工上班。
  一时间,京城外的一些农户们,即使手上没什么田的,日子也渐渐的过的富裕了许多。
  路已经渐渐在修,水泥厂也上了正轨,并正在扩大中,进展顺利,京城外的路段,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虽然钟家的产业已经有了很多很多,但是,沈思思还是觉得缺钱。她忙完农业部的事,回到家等到大宝回来就与他商量了这件事。
  “大宝哥,以前我觉得钱够用了,可是现在才发现用钱的地方太多,觉得不够用了……”沈思思叹道:“虽然我们现在开了很多的厂,很多的产业加盟等,收益也极多,但是这些供着以后大禹的发展是不大可能的。以后还要修堤,修路,这些都是无底洞,填也填不满,虽然可以招商,国库也能出一部门,但是,我们钟家若想皇商位置不被人代替,就也得出一把大力,以后在海外通商等地方能占得头等的位置,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钱,与那些深有底蕴的其它家族比起来,我们家顶多算暴发户,还是要钱呐……”
  大宝也点头道:“这两天我也想到了,只是现在却抽不开身来想什么好点子来赚钱供上这基础建设……”
  大宝喝了一杯茶,润了润一天都没有歇下来的喉咙,道:“土妞,你是不是有什么点子?!我想来想去,尤其是南方,那边几乎蛮荒,要清理出来要用大笔的银钱,这么点完全不够,况且,我们还要供翠山那边的兵士,军备一点也不能少,那边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都是强兵良将,绝不能短了吃用等物,要钱的地方的确是太多太多了……”
  南方的确蛮荒,弄出来,不仅费劲,以后费钱的地方的确还多着。
  沈思思笑了笑道:“我早就想过一些,只是有时候怕你太累,不好开口说罢了。其实赚钱的点子多着,只是怕你太累,所以,我这两天想了想,我们还是弄吃食,你就依着以前的模式,最重要的是熟悉这流程,不需要费多大的劲,其它的,暂时倒是不必弄,你也忙不过来,如今我们家人人事多,哎,没办法,我也不想你太辛苦……”
  大宝擦了一下汗,道:“行,我也觉得弄吃食是最好不过的,只是你打算弄什么吃食?!”
  “佛跳墙,以后就专走高端路线吧,火锅是平民路线,有点小钱的都能吃得起,但佛跳墙就打个贡菜的牌子,反正四宝那边也不会反驳……”沈思思笑着道:“四宝也缺钱,国库现在虽然充盈,但是,舅舅在南方还在打仗,战线一拖长,很费钱,加上现在又要修路,出得多,进得少,我们这贡菜也依着老规矩,分配的股份依着前面的意思来……”
  “行……”大宝寻思了寻思,道:“还是招加盟,对吗?!”
  “嗯,只是加盟后的厨子需要培训一下,然后再上岗,还要签保密协议,不过工价给他们都提高一些,这些你与老板他们商量好了便是……”沈思思笑着道:“装修方面也要高大上,客人群虽然小了一点,但是,利润是惊人的。那些菜品,我也会写的丰富一些,让厨子也多学几道风味菜,这样也足够摆设了的……只是打个贡菜的标签,再写一个佛跳墙的来历,相信很多人都会买帐……这个世界,其实有钱人真的很多……”
  大宝听的连连点头,道:“好,这件事我来办,反正有老规矩在那儿,招商的事一点也不用愁,消息一放出去,就会有多少人上门自来求咱们……”
  沈思思一笑,点了点头。
  “那这个加盟店叫什么?!”大宝道。
  “第一坛……”沈思思笑着道:“下面再打上个贡菜的标签,首席特推便是佛跳墙既可。招牌也要细细的构思一下,如今玻璃倒不值钱了,我看还是用木色古香的木牌来做招牌更好……”
  “这个点子好……”大宝一乐,笑着道:“我去与琛瑜也商量商量,让他帮我们设计一个招牌出来,装修方面也依照茶楼的包厢方式来设,”
  大宝想了想,又坐不住了,也不顾身上没有凉下来的跑过的汗,直笑着道:“我得去忙活了,尽早的把这第一坛给开起来,”
  大宝说着又匆匆的跑了。
  沈思思都没来得及拦他。她苦笑着想,最近家里人真是忙疯了,但大家身上都有劲头倒是真的。她也不舍得家中人那么忙里忙外的,但是,的确是需要钱啊,而且是迫在眉睫的需要……
  不过虽然忙了点,不过大家都极有上进心,以及冲劲,他们每天眼里都散发着新生的光采,让沈思思看了都略微心动。
  还好她平时会弄一些空间水出来放到普通的水里混合了煮成开水给家中人泡茶饮用,他们的身体才这么好,没有出一点状况。这也是沈思思很欣慰的事。
  接下来就更忙了起来。
  招商持续进行着,而加盟的店送来培训的厨子,沈思思是亲自教导的,一批批的学了这道菜,后又带着一小本专制的贡菜秘芨离去,每个人都喜上眉梢,得到她的厨艺指点,这些本来就很好的厨子的手艺也上升了一个大台阶,都十分欣喜。
  时间匆忙的过去,钟家人也都上京了。
  春香和灵茜看到二宝和三宝没有离京,都挺高兴的。上了京以后,便都安心的住了下来,每日里也只是陪伴着小花和何阿秀,王姨娘做做绣活,做做饭,给沈思思分担点活计,加上看到沈思思每天忙碌也极辛苦,家中做饭的事,都给小花她们包了……
  沈思思也乐得自在,也不推辞,只是偶尔才会下厨做一次饭菜。
  小花的手艺基本上是沈思思教出来的,哪怕没有十分,也有六七分的厨艺真传,虽不及沈思思的极美味,但味道也是没得说的,对此,李琛瑜也没什么不满,金狐也自在,吃的滚胖贼圆。

  ☆、第762章 待产

  小花,春香和灵茜,也渐渐的都有了身子,她们的身体都是极好的,如今与丈夫团聚,有孕也只是迟早的事,三个人的孕期相差倒都不太大,三个人都十分高兴,家里人都高兴疯了。
  何阿秀和王姨娘更是小心,不敢再让她们劳累半分,三人无奈,只能当起了闲人,小心来养胎。
  沈思思平常也会多注意弄点空间里的水果给她们吃,还有一些新鲜蔬菜什么的,但是一些太补的东西却不给她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