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重生记_六月浩雪-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刘勇男直接将皇帝的这封亲笔信给烧掉了。然后将这事写在了折子里面,半个时辰以后就让人送往镐城。
  玉熙看到刘勇男的折子,面露讥笑,将折子递给云擎,说道:“明知道我们不会借粮,还特意送了皇帝的一封亲笔信来,他这是存心膈应我们呢!”刘勇男敢烧皇帝的亲笔信,就是知道云擎跟玉熙不会借粮。
  云擎现在也是烦透了燕无双。他们夫妻是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不假,可西北也是重灾区,这些粮食,可是稳定西北的根本。朝廷想要他们的粮食,下辈子吧!云擎说道:“不用搭理这个疯子。”
  玉熙却有些忧心地说道:“我们可以不搭理燕无双。可是山西跟河南的那些受灾的百姓,到时候肯定会全部朝西北涌来了。”
  云擎说道:“他们进不来西北的。”边城已经全部都关了,想通过关卡进入西北,比登天还难。
  玉熙哑着嗓子说道:“杨铎明的信里说,河南已经出现了人食人的现象。虽然现在只是少数,但我担心继续下去,到时候这就成为了常态了。”
  云擎神色不动地说道:“我不会让西北出现这样的惨剧。”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林州跟延州这段时间仍死了不少的人。西北的百姓尚且不能全救,河南跟山西等地的灾民他们更没办法去管了。
  玉熙想着即将到来的洪灾,低声说道:“老天爷真的是不给老百姓活路!”玉熙都觉得上辈子是真白活一世,这么大的旱灾她不知道,竟只知道江南有洪灾。她若知道有这么大的旱灾,她肯定会做更多的准备了。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了玉熙,主要是当时情况特殊。那些逃难的都是外省人,说的都是方言。就是江南洪灾这事,也是从一个会说官话的小男孩哪里听到的。
  云擎拍了下玉熙的肩膀说道:“不会的,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的。”
  玉熙嗯了一声道:“对,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江南跟河南等地的百姓她管不了,但西北的百姓她必定竭尽全力将伤亡减少到最低。
  ps:这个月还有两天,o(∩_∩)o~,还有票的亲别忘记投呀,过期可就作废了。另注:下一更在八点。


第914章 洪灾(1)


  第五百九十二章洪灾(1)
  许武给玉熙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王妃,我们从江南购置的那批粮食,已经到了十堰,再过几日就运达西北了。”
  去江南购粮食只需花半两银子一石。从韩玉熙手中购粮,却需二两一石。贺知章又不傻,怎么会做这笔买卖。贺知章倒是想扣了这批粮食,可云擎却调了五万精兵到交界处,摆出一副贺知章敢吞他粮食就出兵的架势。贺知章是个胆小怕事的,自然乖乖地让粮食过境了。
  玉熙嗯了一声道:“飞鸽传信,让他们尽快过湖北境地,迟则生变。”一旦江南发生洪灾,贺知章再胆小怕事,他也会吞下这批粮食的。所以,必须尽快将这批粮食运抵西北。
  虽然云擎摆出开仗的架势,但玉熙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打仗。只要粮食过了湖北抵达西北地界,就不用担心了。
  许武点头道:“好。”
  云擎一脸疲惫地走进书房,跟玉熙商量了一件事:“玉熙,王府水源充足,我想将后花园里那两口井的井水,打出来分配给百姓喝。”当初设计的巧妙,后花园那口湖当初花了大价钱引的暗水。虽然现在黑河、灞河、沣河都几近干涸,但平西王府用水暂时不愁。特别是靠近后花园的那两口井,只一口就足以整个王府上百人的人饮用了。
  玉熙沉默了下说道:“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干旱结束。若是到时候连王府都没水可用,你可知道后果?”想法是好,但这事却太危险。
  云擎说道:“玉熙,现在都八月下旬了,到了九月肯定会下雨的。只要熬过这半个多月,就好了。”王府水源充足,外面不少百姓却渴死,他心里有些难受。
  玉熙却没这么乐观,说道:“那你想过没有,一旦九月没有下雨,王府的水也抽干了,到时候会怎样?难道还要王府的侍卫每日为我们去寻水吗?若是王府都要为水饮水奔波,你让下面的百姓如何想。到时候势必会造成恐慌。”
  云擎沉默了下说道:“是我想的不周全。这事,以后不会再提了。”
  玉熙也很难受,苦着脸说道:“我也希望老天能赶紧下雨,可我们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才能将损害减到最低。”
  云擎点了下头,没再说这事了。
  玉熙却对此很奇怪,当即叫了许武过来,说道:“你去查一查,是谁建议让王爷将后花园的两口水对百姓开放?”云擎不会无缘无故说这话的。
  许武吓了一大跳,问道:“王爷要将后花园的两口水井开放?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听到是上午的事,许武皱着眉头道:“王妃放心,我会尽快查清楚这事的。”
  玉熙说道:“我觉得给这个建议的人不怀好意,一定要将这个人查出来。”玉熙也不是狠心的人,若是可以她自然是愿意将这两口水井放开给百姓用。可现实却不容许,放开了这两口水井,万一再旱一两个月,后果会非常严重的。就算不为自己,为了几个孩子她也不敢冒险。
  许武点头道:“王妃放心,我一定将这个人查出来。”左右就那么几个人,要查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没用一个时辰,许武就查出来给云擎提这个建议的是高松了。
  许武也没找高松对峙,只是将这事如实反馈给玉熙:“已经确定了,就是高松。”若不是觉得不对,他也不会将这事告诉玉熙。
  玉熙神色很不好看,说道:“他难道不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竟然敢提这样后患无穷的建议?”若是能放开后花园的那两口水井,还等高松开口,她早就这么做了。
  许武沉默了下说道:“高松也许是看到外面百姓实在是艰难,所以才……”后面得话他都说不出口了。高松这么一弄,好像就他挂心百姓的生死,其他人都是见死不救铁石心肠的人了。
  玉熙想了下说道:“这事先放着,不要让王爷知道。”高松是云擎信任的下属,除非是寻到合适的机会,否则是不能调任云擎身旁的。
  这几年因为她主政,云擎麾下有些将领对她抱有很大的敌意。认为她喧宾夺主,将云擎的风头与荣光都抢了。也是她这几年兢兢业业,大力发展农业,军中的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才让这股敌意散去不少。不过仍有少部分对她很不满,总是在云擎面前各种诋毁她。对这部分人,玉熙不是不想处置,只是怕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她一直隐忍着。不过这些事一直被她记在心里,等到合适的机会,她会让这些人付出代价的。
  许武点头道:“好。”
  过了两日,江南传来消息,江西、安徽、江苏等三个省份下了数天的暴雨,不少州县已经出现内涝了。
  许武跟玉熙汇报完这些消息,忍不住跟玉熙说道:“王妃,你若这些雨若是下在我们西北,该多好呀!”西北得百姓祈求老天下雨,望得脖子都快断了,结果还是一滴雨都没下,江南等地却出现暴雨。感觉老天在故意耍人玩呢!
  玉熙神色非常难看,说道:“我担心江南会出现洪灾。”不是担心,而是一定会出现洪灾。朝廷花了那么多钱修的堤坝,用的全都是碎渣子等废料堆砌起来的。前些天风调雨顺所以没出事,现在大水一来,堤坝就得垮了。
  许武面色一白,说道:“只下三天暴雨,还不至于就出现洪灾吧?”江南是产粮重地,若是再出洪灾到时候真就哀鸿遍野了。
  玉熙说道:“做好最坏的准备吧!”
  许武知道玉熙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些话,既然开口肯定是有几分把握了。许武立即正色道:“王妃,得立即给徐臻飞鸽下令,让他派兵去接应那批粮食。”
  玉熙问道:“按照推测,这批粮食还有几天到达西北境地?”听到还有六天左右,玉熙点头道:“等王爷回来,我就让他下令。”军中的杂事玉熙会过问,但调兵遣将这事玉熙是不碰的。一来是她不懂打仗的事,二来也是为了避嫌。
  韩建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这段时间所有的官员都是忙得团团转。好不容易回来想要好还休息下,却被叶氏搅和了。
  叶氏红着眼圈跟韩建明说道:“老爷,婷婷病的快要死了,我想要接了她回来治疗。”中得了消息说小女儿病得快要死了,叶氏就哭上了。她想派人去接孩子回府,被得了消息得韩高拒绝了。
  韩建明很快就反应过来了,问道:“你什么时候将那孩子找着了?”
  叶氏也没敢瞒着韩建明,说道:“去年年底就找着了。老爷,我求求你了,将孩子接回来吧!”
  韩建明冷着脸说道:“我当时跟你说的话莫非你都当成耳边风了?或者说,你觉得我的话,可以朝夕令改?”他既然说了不能认这个孩子,就不会让这个孩子进家门。更何况,这所谓的婷婷还是一个假冒货。
  叶氏哭着说道;“老爷,婷婷是我们的女儿,她现在就要死了……”
  韩建明对也是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说道:“你若想照顾她,那就离开韩府!”外面的事已经够他累的,实在不愿意再为家里的事烦心。而且,若是不斩断叶氏的这个念想,以后也会没完没了。
  这话对叶氏来说等于是晴天霹雳。过了半响,叶氏惨白着脸问道:“老爷,你、你要休了我?”
  韩建明自从叶氏一定要将孩子生下来那一刻起,就起了心结:“叶氏,你心里但凡有我这个丈夫,就不会让我陷入到两难的境地。看在夫妻结发十几年,我已经容忍了你一次,但绝对不会再有下一次。”
  叶氏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会的院子。
  吕婆子小心地说道:“夫人,老爷这边说不通,我们去求王妃。王妃菩萨心肠,必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亲侄女送命的。”吕婆子并不知道叶氏当初因为生孩子的事,已经起了嫌隙。
  叶氏听到这话,自言自语地说道:“不会的,她不会管的。”
  吕婆子问道:“夫人,你说什么?”叶氏刚才的声音太小,吕婆子并没有听到叶氏在说什么。
  叶氏摇头道:“没什么,你下去吧!我想要静一静。”当初她不能再生丈夫都没嫌弃,对她仍然尊敬有加。现在却说出要休了她的话,让叶氏很伤心。
  第二天,叶氏身边的贴身婆子跟贴身丫鬟全部都被送出韩府,这其中也包括吕婆子。被送走的原因很简单,主子做错事不知道规劝,这样的奴才不能留。
  韩建明这一手,让叶氏知道之前说休了她的话不是吓唬她。所以对于韩建明打发了她身边的人,也不敢有异议。
  见叶氏老实下来,韩建明吩咐了韩高说道:“让那孩子病逝吧!只有那孩子死了,才能让夫人彻底消停。”虽然昨日说要休了叶氏,但那都是吓唬叶氏。叶氏都这把年岁了,在西北又举目无亲,真被休就等于是逼她去死了。韩建明有野心不假,但却不是个冷血无情的人。
  韩高点头道:“属下这就去办。”
  当天晚上叶氏就得了消息说婷婷死了。拼着性命生下来的孩子,就这么去了如何能受得住,也是当场晕过去了。


第915章 洪灾(2)


  第五百九十三章洪灾(2)
  刘家村的村民睡的正香,突然外面响起了一阵刺耳的锣声。这锣声一响,将熟睡的村民全部都惊醒了,不少孩子因此哇哇大哭。刘二嫂将小儿子的嘴给捂住,说道:“不许哭。”肯定是出了大事,要不然里长不会在这个时候敲锣了。
  孩子的哭声一停,刘三嫂就就听到里长在叫着:“发大水了,大家快起来。”
  里长的儿子在县衙当捕快,一得了消息连夜让儿子送信回来。里长一听说发大水了,吩咐好自家的人收拾东西到山上去,他就拿来锣出来通知村里的人。
  刘三嫂子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懵了。还是丈夫刘三拍了一巴掌在她背上,才将她拍醒的:“愣什么神,赶紧将东西收拾一下,带了东西去山上。”之前下暴雨,众人都担心会有洪灾。原本以为雨停了没事,没想到洪灾还是来临了。
  刘三嫂子回过神来,赶紧给小儿子穿好衣服,又叫醒了两个大的孩子。然后让大女儿跟大儿子去帮丈夫,她则收拾衣服,再将值钱的首饰跟金银等塞到包裹里。
  刘三将家里的米面还有其他菜蔬等还有衣服被褥等分类放到箩筐里,然后搬到到骡车上去。见妻子连那些坛坛罐罐都要放到骡车上,刘三忍无可忍,说道:“别再拿了,赶紧走,再晚些洪水来了想走都走不了了。”刘三家再刘家村属于比较富裕了,要不然也不会有骡车。
  刘家村后面就是大山,最高的那座山有一百多丈。这些山林,全部都被树木绿草覆盖着。洪水来临,躲到上面去再合适不过了。而且山足够高,洪水肯定淹不到了。
  等他们到山脚下,见到有些人从山上下来了。这些人是重新折回去搬东西的。
  骡车装的东西虽然多,但却不能到达山顶,只能到半山腰。
  到了半山腰,刘三将骡车卸下,将一部分东西放到骡子背上,然后又从马车上提下四个箩筐下来。刘三递给刘三嫂一根扁担说道:“赶紧挑着东西带着孩子上山去,我在后面赶骡子。”骡子背上的东西比较多,走得肯定会很慢。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一阵轰隆轰隆的响声。
  里长是经历过洪水的,望着远处的场景脸色大变,朝着山下的人大声叫道:“洪水来了,大家快往山上跑。东西再如何也没命重要,赶紧丢了跑上山来。”众人都是大包小包的,原本走得极慢。可这会听到里长的叫声,不少人将东西丢下飞奔上山。
  刘三见刘三嫂腿软了,说道:“我们在半山腰,洪水没那么快到。你赶紧带着孩子去山顶上去,我随后就到了。”他还是舍不得自家这头骡子跟骡子上的东西。
  刘三的大女儿很懂事,牵着二弟,背着年幼的小弟,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山上跑去。刘三嫂见孩子朝山顶跑去,也赶紧挑着两箩筐的东西朝着山顶奔去。
  洪水从远处呼啸而来,瞬间就将他们村子吞没了。
  等刘三嫂到了山顶放下东西回头一望,就见洪水已经到了半山腰了。刘三嫂跪在地上大声叫道:“当家的,当家的你在哪里呀?”若是当家的有什么三长两短,她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活?
  正哭得伤心的刘三嫂,就看见刘三赶着挑着一担的东西走过来。
  摸了一下额头的汗,将东西放在刘三嫂身边说道:“还有一堆的东西放在下面,我去将他拿上来。”没等刘三嫂反应过来,又下去了。
  在刘三嫂心惊肉跳之中,刘三背着一大包的东西回来了。至于骡子,则不见踪迹了。
  旁边一个妇人坐在地上嚎哭:“老天爷,房子没了,粮食也没了,什么都没了,这还让人怎么活呀?”
  刘三嫂听到这些话,眼泪也立即落下了。这么大的洪水,房子跟藏在地窖的粮食肯定都保不住了。他们夫妻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存下的这点家业,被洪水毁得一点都不剩了。
  刘三也是眼中含泪,不过他是男子,比较坚强。将刘三嫂扶起来,说道:“人或者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人在,东西肯定能重新置办的。”他这话完全是在宽慰妻子,如今这世道,粮食没了能不能活,真是个未知数。
  安抚好妻子,刘三这才有时间看低头看已经到了半山腰的洪水。
  就见水面上漂浮了无数的杂物。有茅草跟木柴,有家具跟衣服以及死去的牛羊鸡鸭。而最让人惊恐的是水面上漂浮的尸体,老的少的年轻的,全部都浮肿了,看着让人胆颤心惊。
  还有抱着木板漂浮在水面的活人,看到山上有人大声地呼救:“救命,救命呀!”
  山上的人听到这些求救与哀嚎声,没一个人下去。这么大的洪水,去救人一不小心就会将自己搭进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抱着颗大松树的男子大声叫道:“舅公,我是阿兴,舅公,我是阿兴,救我。”
  没人愿意为一个外人搭上自己的命。可若是自己的亲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里长听到求救声以后,立即叫上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每人腰间绑上搓好的草绳,然后下水救人。
  这个阿兴很幸运,被顺利救上来了。一上岸,当即抱着里长放声大哭:“舅公,没了,都没了,爷爷跟爹娘他们都没了。”阿兴家是镇上的,他们是在天亮后得到消息得,而镇上也不像刘家村这样后面就有大山,可以跑到山上避洪水。所以洪水一来,他们根本避不开,全部被卷了进去。
  阿兴这一哭,山上那些人顿时也都痛哭起来了。他们哭的不仅是失去的家园,还有对未来的恐惧。很快,整个山顶被悲伤以及绝望给包围了。
  江南洪灾的消息,十天以后送达西北。许武擦了下额头上的汗珠,低声说道:“王妃,江南真的出现洪灾了。江西、安徽、江苏近半的州县都被洪水淹没了。”至于死伤多少人,他们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不过洪水无情,江南现在怕是一片惨状。
  玉熙虽然对于这事早就有准备,可是听到许武描述她的手还是抖了一下。过了半响,玉熙哑着嗓子说道:“洪灾往往伴随着瘟疫,希望于宝嘉能预防好瘟疫了。”这段时间玉熙上火了,话都说不出来了。最近一直在吃全嬷嬷熬的败火的药膳。
  许武苦笑道:“若是我们写信过去提醒,怕是又要说我们包藏祸心了。”王妃对于西北的预测是精准的,可对江南的预测却不准。当然,许武知道就算王妃预测准了,于宝嘉跟于家人也不会相信的。
  玉熙没有说话了。也是到现在玉熙才觉得,无知有无知的好处。至少不需要背负这么多的责任与负担。
  正在这个时候,谭拓求见。洪灾伴随这瘟疫,旱灾伴随着的则是蝗灾。江南的事玉熙管不到,但西北的事她还是能做主的。这段时间,谭拓在负责灭杀蝗虫的事情。
  白大夫已经被召集到镐城,然后又请了数位经历过蝗灾的老农。在一起商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经过研究与摸索,他们发现蝗虫喜欢将卵产房在低洼处产卵。所以谭拓也想出了几个方法,第一就是将低洼积水的地方的水草割掉晒干,晒干后既可作燃料又清除了蝗虫产卵的场所;第二鼓励百姓去捕捉蝗卵;第三,对捕卵后残存的初生蝻子挖掘长沟,每隔一定距离掘沟一条,然后让百姓敲锣驱赶,蝗蝻受惊跳入沟内,即以泥土填入掩埋。
  谭拓说道:“到现在为止,已经灭杀了不少的蝗卵。但数量太多,范围太广,不能全部灭杀。”如玉熙所想,现在整个西北都成了蝗虫繁育后代以及幼虫成长的温床。他们想要全部灭杀,根本做不到。
  玉熙说道:“能灭多少就灭多少,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将损失减到最低。”顿了一下,玉熙说道:“除了要灭杀这些幼虫蝗卵,我们还得做好防蝗的准备。”玉熙可不愿意看到铺天盖地的蝗虫出现在镐城的上空。
  谭拓说道:“蝗灾一旦出现,除了捕捉灭杀,暂时没有太好的方法。所以,只能让下面的官府多准备网了。”蝗虫一出现,就用网去将他们网住,然后烧掉。
  玉熙点了下头,说道:“谭大人,刚得到消息,江南发生洪灾了,有近一半的州县都被洪水淹没了。”
  谭拓万分震惊,接着一脸不安:“王妃,江南出现洪灾,对我们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江南是产粮重地,往年他们都从江南购置了大批的粮食。现在江南出现洪灾,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了。
  想到这里,谭拓心里有些庆幸。幸亏他们从去年就开始做准备,储存了大量的粮。要不然,现在可就不仅仅是为缺水跟有可能来临的蝗灾忧心了。
  玉熙嗯了一声道:“江南洪灾,对整个天下来说,都是一个噩耗。”
  谭拓叹息一声,说道:“又是旱灾又是洪灾,老天爷这是要将人逼死了。”
  云擎回来,玉熙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说完后玉熙道:“如今,整个天下也只有辽东的情况比较好的。”辽东也出现旱情,只是并不严重,只一个多月没下雨。跟其他受灾的省份比起来,这点根本不算事。
  云擎对于辽东是极为熟悉的,说道:“辽东虽然没受灾,但它每年所产的粮食都不够供应军中。所以不用担心燕无双借此扩军。”
  玉熙皱着眉头说道:“燕无双要做什么暂时波及不到我们,我现在担心的是蝗灾还有北掳人。”这两样才是关系他们切身利益。
  云擎说道:“北掳人不用担心,塞外的情况不比我们这里好。我倒是担心蝗灾了。”因为干旱,草地大片枯萎,北掳人的牛羊马匹成群地死去。他们没东西可吃,肯定会来中原抢劫的。不过现在榆城兵强马壮,武器精良,根本不怕他们来抢。倒是可能到来的蝗灾,他们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第916章 粮荒


  江南发生特大洪灾,这事很快就传到了京城。这么大的事,朝廷也封锁不了消息。
  第二天,粮食又涨了五成,之前因为旱灾的事粮价已经是往年的四倍。粮价的涨势,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粮。除此之外油盐酱醋等也都又涨价了,其中盐涨了近一倍。
  铁奎的妻子肖氏听到风声也不安起来,挺着大肚子叫来了钟善同:“现在外面乱糟糟的一片,粮食也一天一个价,我们府里也该多存点粮食。”现在这个时候,手中有粮心头才不慌。
  钟善同神色平和地说道:“夫人好好安胎,府里的事有老爷呢!”肖氏之前生了个女儿,如今这是第二胎呢!虽然铁奎现在膝下已经有两子了,但钟善同知道,铁奎最期盼的还是嫡子。
  见肖氏面露不安,钟善同想了下,说道:“夫人放心,府邸里的粮食就够我们吃两三个月了。”铁府里只是小头,大头在庄子上。
  铁奎自从听到玉熙说西北有旱灾,心里就起了嘀咕,然后开始屯粮。因为铁奎身份特殊,他若是大肆屯粮影响肯定不好,所以他就让佟铬出面。到现在,庄子上储存的粮食数目非常可观了。当然,这些粮食可不是给铁府里的人吃的,而是准备卖钱。现在粮食紧张,粮价上涨的那般凶猛,这批粮食肯定能买个好价钱。
  肖氏听到这话,心头稍安:“江南洪灾若是真的,到时候就不是两三个月的事了。”这意思是希望钟善同再去买些粮食存起来。
  钟善同摇头说道:“夫人,虽然江南跟太原、山东等地都遭灾了,但辽东今年大丰收,所以夫人不用担心到时候没粮食吃。”
  肖氏听到这话,这才作罢。
  晚上,钟善同跟铁奎说起这件事:“奎子,现在的粮价是四两五钱一石。我们是否将手中的粮食出手?”他们买的时候,是一两银子两石半。现在转手卖出去,赚了七倍。
  铁奎摇头道:“不着急,这还只是开始,以后粮食会越来越贵的。”再过些日子,将粮食粗手不迟。
  钟善同也有顾虑:“奎子,辽东今年收成不错,到时候辽东的粮食运到京城,粮食肯定会跌的。”
  铁奎听到这话笑了起来,说道:“姑且不说辽东的粮食会不会运过来。就算运过来,今年灾情如此严重,粮食定然还要涨的。”辽东产出并不多,往年还要从太原等地购置大量的粮食。
  钟善同听到这话,忍不住说道:“我听说西北的粮食非常便宜,不知道是不还真的?”京城都说西北的粮食便宜,应该不假。
  铁奎对西北的事情比较了解,说道:“西北的粮食没涨价,但开始定价就比较高。米面三十文一斤,粗粮二十文一斤,只洋芋比较便宜,只需四文钱一斤。”西北的粮食,都是官府制定的粮铺出售,价格也定死了。不过有一点不如京城,在西北买粮都是按照人口来的,不像京城有钱就能储大量的粮。
  钟善同说道:“这么算下来,米面也要三两六两一石了。怎么米面会这么贵,比洋芋足足贵了七倍多?”
  铁奎说道:“西北的米面都是从江南购置的,量很少,而洋芋三月却是大丰收,粮库多得堆得放不下,自然就便宜了。”顿了一下,铁奎说道:“其实要说也不便宜,当时从老百姓手中收购洋芋时是两文钱一斤,现在的卖价是当初买价的两倍。”
  钟善同倒没觉得有什么:“四文钱一斤,其实并不算贵了。”若是京城的粮价只涨一倍,相信京城的老百姓会笑醒的。
  铁奎听到这里,忍不住说道:“是啊!不算贵,虽然比收购时贵了一倍,但老百姓还是能买得起的。”不像京城,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粮,哪怕粗粮都买不起了。
  只五天时间,粮价就翻了两倍。老百姓早早就在粮铺等候,不过粮商也不傻,每天卖完了规定的数量就关门。这种情况,更造成了混乱与恐慌。
  孟年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这样下去不行,不能再让粮食涨下去了。”这几天,整个京城都快乱成一锅粥了。
  燕无双将手中的折子放下后说道:“将那些粮商抓了逼他们交出粮食能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呢?之后怎么办?”京城的粮食基本都是靠江南跟山东还有太原供应。现在这些地方遭了旱灾跟洪灾,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粮食供应京城。粮商也正因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敢涨得这么凶猛。
  孟年道:“辽东今年收成应该不差,等到十月小麦丰收,再调一部分粮食到京。”这样,可以稳定京城混乱的局面。
  燕无双说道:“辽东所产粮食,供应军中都不够,哪里有粮食可调京。”
  燕无双并不打算将辽东的粮食供应京城。京城有几十万人口,所需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燕无双不会为了京城的百姓,而让自己手底下的将士饿肚子。
  孟年蠕动了下嘴唇,到底没有继续劝说:“那京城怎么办?没粮京城可就安稳不了,到时候肯定有人趁机作乱?”
  燕无双淡淡地说道:“敢作乱,杀了就是。”杀人,对燕无双如吃饭一样平常。
  孟年没继续这个话题了,燕无双王爷决定的事不是他能更改的:“王爷,已经查清楚了,杀了林贵的是镇守临州城的刘勇男。此人入军时是个火头兵,后来一直跟着云擎,是云擎的心腹。”若不是心腹,也不可能让他镇守林州城了。这地方,也是重要的军事基地了。
  燕无双站起来说道:“云擎的心腹还真多。”在西北,镇守一方的将军,全部都是云擎的心腹。他的人跟这些人接触,想要策反他们,结果全都铩羽而归。对此,燕无双不得不佩服云擎,竟然能让跟随他的人这般死心塌地的,这点他自愧不如。
  燕无双也不想想,如今西北镇守一方的将军哪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