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娘-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承认他是夺了柴家的江山,可这江山也不是他柴家固有的,这天下也不是他柴家一家的天下。
  这是百姓的天下,是天下人的江山。
  为了百姓着想,这皇位也该是能者居之。
  他就是大家眼中、心中的能者。
  所以,他无愧于天下。
  相反,天下人都应该感激他,是他拯救了万民,是他阻止了契丹和北汉的入侵,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
  也是他,让黎民百姓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皇帝看着谢玉娇似乎很是不满他的样子,心底堆积了几年的辩解的话语,似乎找到了发泄口。
  他铁青着脸,指着下方的谢玉娇一句解接一句的辩解道:“你也是识字的人,应该读过不少书吧,难道不知道朕能把郑王迁移到房州,已经是看在世宗皇帝的情分上,做出的最好的处置?换成其他人你试试,哪个当朝皇帝能允许前朝皇帝如此好好的活着?那么大个王府,下人成群,他还可以自由出入于城内,你说说,朕还不够大度,对他还不够仁慈?“
  “你就看到他的不自由,你可想过一旦他自由了,被人劫走,被人以复国的名义与朕作对,天下纷争再起,苦的是谁?是天下百姓!是亿万黎民!到那时,战乱不断,血流成河,尸骨累累,你原因看到?”
  “为何符彦卿都认同了朕对郑王的安排?那是符彦卿顾全大局,为黎民百姓,为这个天下着想!不然他作为郑王的外家,为何还这么帮朕维系皇权,这天下有几个人能精明过他?”
  “你们就看到我坐上了这个位置,就没看到我为了天下苍生所做的一切?“
  皇帝气极了,骂起来就没个完。
  谢玉娇也知道皇帝纯粹是把她当发泄的目标了,她也就老老实实跪着听训。
  可是皇帝越扯越远,根本不理解她这么跪着,身心所承受的双重痛苦,她觉得自己一个人这么跪着有些蠢。她想建议皇帝这些辩解的话,其实更应该找个合适的场合,趁着人多,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发泄出来,让大家明白他的苦心才好。
  这一刻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听了也就听了,她又不是大嘴巴的人,没有传话的毛病,皇帝费了半天口舌的表演纯粹是白瞎了。
  谢玉娇悄悄的抬头,查看皇帝的脸色。
  皇帝正吼的起劲儿,看到谢玉娇的小动作,以为她是不耐烦了,呵斥道:“怎么?朕才说你几句你就不耐烦了?老实跪好!”
  谢玉娇虽说又趴了下去,可忍不住替自己辩解道:“回皇上!民女想说,民女并没有怨您对郑王的处置!”
  皇帝本来已经发泄了一通,心里好受了很多,听到谢玉娇的话,语气缓和了很多,问:“你不是说你见了郑王的处境很堵心吗?难道不是因为因为心疼郑王,怨朕的无情?”
  “回皇上,民女堵心是因为这次去见了郑王,一句贴心话都没和他说上。民女怨的是那些伺候的下人,一步不离的跟着,实在是很烦人。可没怨您!“
  谢玉娇逮着了说话的机会,干脆一股脑儿的把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民女是心疼郑王,明明是王府之主,日子过的却跟个囚犯没什么两样,一点**都没有。还有这次的成亲,比个乡下穷苦人家的婚礼还简便,一丝喜气也无,连点最起码的动静都没有!算什么成亲嘛?“
  皇帝没想到小丫头甩脸的症结在这里,心里的气消了大半,却也还是不怎么痛快,指责道:“呵!你这是怪上朕了?这难道是朕的错?朕让他成亲,是为了断绝有些人的妄想,也让他有个人贴心人陪着。难道这也是朕的错?”
  “民女不敢!”
  “你不敢?都跟朕甩脸子了还有什么不敢?真以为朕不会治你的罪?”皇帝越想越气,心想你个小丫头片子胆敢给朕脸色看,那朕还就要好好的治治你。
  你不是心心念念的想回家吗?你研究水稻应该有些心得,不好好利用起来,岂不是浪费?
  虽说蜀地已经被大宋征服,可那地方偏远,短时间内还不怎么好管理,你跑回去了,还要费力的跑大老远捉你回来。
  还不如直接把你绑在京城。
  虽说这想法有些卑鄙,可为了天下苍生,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时时都要为百姓着想!
  要想把一个姑娘家无形的绑在京城,最好的办法就是姻缘!
  皇帝觉得自己是在是太聪明了,不这痕迹的咳嗽了一声,渡着步子慢慢的说道:“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你那个村子里,别到处瞎跑!大姑娘家的,也该考虑找婆家了吧!”
  “啊?”谢玉娇抬头看着皇帝,心想他怎么话题换的这么快?
  治罪跟找婆家有什么关系吗?怎么让皇帝想起关心她的终身大事来了?
  皇帝看到自己的话把这丫头给吓的,都呆傻了,觉得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好了。
  他很满意谢玉娇吃惊的表情,故作慈爱的说:“你父母不在身边,朕作为天下万民的父母,就替你做主了,让人仔细给你寻觅个好儿郎,保准你嫁的好,不会让你吃亏的!”
  什么呀?好好的怎么扯上嫁人了?她才十一岁吧!身心都还不成熟!皇帝,你这是摧残祖国大好花朵!
  谢玉娇没想到皇帝的脑回路这么奇特,赶紧拒绝道:“多谢皇上美意!民女还小,婚嫁之事还早,就不劳您费心了!”
  皇帝怎么允许谢玉娇拒绝,当即就以皇命命令她:“朕说的话就是圣旨,你难道想抗旨不遵?你可要想清楚抗旨的后果!难道你以为朕还会害你不成?”
  

  ☆、第一百八十章 病重

  
  就这样,这趟进宫,什么好都没捞着的谢玉娇,终身大事的抉择权却被皇帝轻而易举的给剥夺了。
  等到她出宫的时候,都没想明白皇帝究竟招她来做什么?
  给她找婆家的事,明显是皇帝临时起意的。
  回到村里还一脑袋浆糊的谢玉娇,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跟爷爷讲了,想和爷爷一起梳理梳理,皇帝招她去的用意。
  不出意外,连曲老爷子也被皇帝突如其来的决定给绕糊涂了,爷孙俩都想不明白皇帝究竟想做什么。
  不过,既然皇帝说要给谢玉娇找婆家,那他就不是只说说而已。
  谢玉娇没想到皇帝这么蛮横,自己好好的又没招惹他,居然让他对自己的人生开始指手画脚起来。
  太过分了!
  只祈祷着皇帝要处理的家国大事太多,没精力来关注她这个乡村丫头的终身大事吧!
  她想着,能拖一年是一年!
  曲家本来还算顺利的一年,愣是在年尾让皇帝的这一出给整的郁闷不已。
  不过,不管谢玉娇再怎么郁闷,还是在爆竹声声中迎来了乾德二年。
  正月还没过完,又听到朝廷要派兵平叛湖南。
  而这次的评判大军以慕容延钊、李处耘为大将,李天磊、赵呈熙、富途都在平叛队伍中。
  自新朝建立以来,地方各军反叛不断,先是昭义李筠,然后是淮南李重进,如今又是湖南张文表,先后起兵反抗新朝,这让宋朝新皇疲于派兵镇压。
  可是先头几年新皇一直在外亲征,朝中堆积了不少需要解决的弊政。
  于是这次讨伐湖南张文表,皇帝决定不再亲征,让手下大将慕容延钊为元帅,调度十州兵力,争取早日把张文表羁押回京。
  平叛队伍开拔之前,谢玉娇和爷爷去了一趟京城,算是给李天磊践行。
  李天磊常年在外征战,虽说与铁蓝心已经成婚几年,却因夫妻俩聚少离多,俩人至今还没有孩子!
  这次见到铁蓝心,谢玉娇发现铁蓝心的气色很是不好,不仅面色灰暗,身形浮肿了很多,而且精神还很萎靡,嗜睡,总是爱忘事。
  按理说,铁蓝心已经是四品将军夫人,诸事不用自己劳累,凡事自有仆人去办。
  哪怕是以前李天磊出征,也不见铁蓝心担忧至此。
  谢玉娇私下问了铁蓝心才得知,她早就发现了自己的身子出现了不妥,虽说看过了大夫,却始终找不出毛病,为了不让丈夫出征还要牵挂她,她只能瞒着,等以后自己慢慢的寻医调理。
  李天磊对妻子身体的不妥也不是没发觉。
  他还郑重的拜托曲家爷孙俩:“我常年在外,顾不上家里。这阖府上下全靠蓝心一人打点,蓝心怕是太过操劳。她又是自在惯了的人,又不善深宅夫人们的交际手腕,成天憋闷着以至于身心疲乏。我这一走,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若是玉娇妹妹得闲,为兄拜托你能多来找她说说话。或是接她去村里住住,散散心也可以!“
  谢玉娇对李天磊的托付欣然答应,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托付,更是因她已经把李天磊夫妻当做了兄嫂,李天磊夫妇也把曲家爷孙当亲人一般来往。
  何况,去年大军入蜀,蜀地纷乱不断,李天磊怕谢玉娇在戎州的亲人也被牵连,特意拜托了人暗中护卫着那个村,以至于谢玉娇的亲人们都没怎么感受到外面的动乱。
  这份情,谢玉娇始终记在心里。
  抛开那些原因不说,最主要的也是因为谢玉娇真心喜欢铁蓝心这个爽朗的嫂子。
  李天磊出征了,谢玉娇他们没有去城门口相送,他们只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在家门口目送了李天磊上马离开。
  这次出征,也不知道又是几个月才能回来。
  李天磊走后,铁蓝心的身体一日比一日更糟糕,京城大小医馆,名医游医都看遍了,却始终没找出病因。
  这时谢玉娇想起了戎州的那位从阎王手里救了她一命的程基隆大夫,如果是那位大夫的话,不知道能不能查出铁蓝心的病。
  可是先不说从这里去戎州有多远,就说此时蜀地的不太平,也让普通人家不敢轻易赴蜀。
  后来还是铁蓝心的父亲得知女儿的病情,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位老神医,虽说诊出了病因,奈何也治不了病。
  谢玉娇前世当了二十多年的病人,对各种病的症状多少了解了些。
  而综合老大夫所说的病症,她总结出来了,应该就是肾衰竭,也就是前世的尿毒症。
  尿毒症在医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都是相当棘手的病症,更别提这个落后的古代。
  别人不知道,谢玉娇是最清楚不过,老大夫的诊断结论,无异于把铁蓝心给判了死刑。
  按照大夫所说,铁蓝心的病症已经进入了末期,除了给开些汤药减缓一些病人的痛苦外,没有治愈的可能了。
  他交代,病人还有什么未了的愿望,都尽快给了了,别让病人抱有遗憾的离开。
  谢玉娇看着以往那么一个性格爽朗的女子,被这突如其来的病痛给折磨的痛苦不堪,也很是忧心。
  可她虽说是个现代的灵魂,却苦于不通医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铁蓝心一日日的睡下去,直到大夫给下了病危通知。
  铁蓝心不想让前线的李天磊分心,给李天磊的书信里说的都是一切安好,没有提及自己的病情。后来还是铁蓝心的父亲给李天磊去了一封信,想让他尽可能的抽身回来一趟,兴许还能与铁蓝心见上最后一面。
  三月中旬,因铁蓝心的父亲和兄嫂陪伴在她身边,曲家爷孙俩决定还是先回村把水稻栽种了。
  毕竟还有司农的官员等着见习谢玉娇的新稻种古代培育方法。
  曲家的农田不多,顾了人,一天时间就整理出来了,然后就是泡发稻种,育秧田。
  这些都是曲老爷子做熟了的,谢玉娇都不用动手,就由着爷爷领着几个官员摆弄。
  因为她的终极法宝是秧苗长高后,让村里孩子们收集野秧苗,然后家的野的混成一家,跟平常栽种无异,往田里移栽就算大功告成。
  有人疑她隐瞒了真正的增产技术,还说她是在敷衍朝廷命官,是在藐视皇令,暗地里还给皇帝上了折子参她不遵皇命。
 

  ☆、第一百八十一章 司农监察史

 
  不出意外,插秧过后没过几天,谢玉娇又被皇帝下令揪进了皇宫。
  面对皇帝愤怒之下扔下来的奏折,谢玉娇觉得有种六月飘雪的冤屈。
  谢玉娇委屈的可怜样,让本想训斥几句的皇帝意识到,眼前这孩子才十来岁。这种民生大计这样的重担,如何能让一个小女孩来承担?
  可他转念又一想,有关改善水稻产量这样的秘法,也只有这孩子才知晓,他作为皇帝,不该有妇人之仁。
  皇帝稳了稳心神,叹了口气,说:“朕是因为考虑到你年纪还小,所以此让你把你所指的的秘法告知司农寺的官员,让他们去研究,这样你不是可以肆意玩耍了?你就不能体会朕的一片苦心?要知道,粮食多产一分,能活的人命何止千万?这是造福万民的大业,要是你父母在你身边,想必也会劝说你把改善粮食产量的方法说出来,惠及大众。你想想,若是百姓没有粮食吃,被活活饿死,你看着能忍心,你能救他们而不救,你难道能安心?”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只要把秘法说出来,救的何止千万人命啊?”
  面对皇帝的指责,谢玉娇更是委屈的不行。
  她如今的这一世还只是个小小的女儿家吧,十来岁正是天真爱玩的年纪!什么家国天下,万民福祉,那不应该是大人们该去想的吗?
  皇帝怎么好意思就把天下民生这样的高帽子扣在她一个小孩子头上了?
  那些司农寺的命官都是干什么吃的?偌大个大宋江山,怎么就轮到她来费心了?
  她这身体还小,才十来岁,还没长大呢,太过劳神是长不高的!要是真耽搁了长个谁能负责?
  谢玉娇这一世本来就没什么野心,只想按部就班的长大,本本分分的当个乡下丫头,然后安安稳稳的结婚生子,平安到老,寿终正寝。
  再多的也就是让亲人们吃饱穿暖就好!
  她很懒,并没有什么大的野心。其他穿越人士钟爱的什么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之类的,她可从没想过!
  她只想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让自己没白活这一遭。
  就连造纸、制墨也仅仅是为了村里的孩子们解决一时之需,并没有要发展成产业链的打算。
  至于与人开汉堡包店,目的也只为了稍微改善一下自己和爷爷的生活而已。
  琢磨出剽窃人家的杂交水稻也是误打误撞,虽说跟真正的杂交水稻还没法比,但最终能提高一定的水稻产量也确实是值得高兴的事。
  谢玉娇琢磨杂交水稻的初衷也只是让人们能少饿肚子,与皇帝所说的天下万民福祉相去甚远。
  她虽趴在地上,不动声色的在心里吐槽皇帝和朝廷官员,面上却还是倔强的替自己辩解道:“民女本就不懂农业,之前误打误撞稍微让水稻多收了些,实属侥幸,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秘法。就算有,我也已经让他们在一旁从头看到尾了,何来秘而不宣?民女一个小孩子,也就比普通农家孩子多识几个字而已,然后就是没事的时候爱瞎琢磨了些,幸亏爷爷由着我的性子胡来,这才误打误撞的育出了新稻种。至于秘法什么的,完全是无稽之谈。求皇上明察!“
  皇帝也知道,确实不该过多苛责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相反,若不是这孩子的一时兴起的瞎胡闹,谁会往混栽家秧野秧上想。正因为家秧野秧混栽后结出的谷粒比平常家的大颗,稻穗上的谷粒也多了些,用做谷种后,水稻的亩产才有了真正的提升。
  皇帝甚至还想这个方法不仅是可以在水稻上推广,其他农作物上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种种看?应该让司农的官员们按照小丫头的这个思路,多下下功夫!
  既然有了这个大方向的思路,那这小丫头的功劳也是值得肯定的,应该鼓励才对。
  “行了,粮食产量提高可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你既然在农业方面有这个天赋,就应该多为百姓想想,不然岂不浪费了?“
  谢玉娇不想应承皇帝这份厚望,反而解释自己从小到大的愿望:“民女从小的愿望就是健健康康的长大,平平安安的终老,幸福安然的过完一生,其他什么家国天下,民生福祉,那应该是朝廷多费心才对!我一个小小女子承担不来,再说,我只是个无权无势的乡下丫头,父母亲人都不在身边,孤苦无依,若不是爷爷好心,我哪能活到现在,我能顾好自己就不错了!”
  皇帝面对油盐不进的谢玉娇,只好以曲老爷子为幌子,耐心的打起了感情牌:“所以啊,你看你爷爷是多么善良的一个老人,他救了你,收留了你你难道不应该把你爷爷的这份善良传递开来,惠及更多的人?这样吧,朕封你做女官吧,有了官身,你是不是就应该多为万民想想,多产粮食,让万民少饿死一个人都是功德无量,就当为你爷爷积福如何?你既然有聪明的头脑,就应该别浪费你的聪明才智才行!”
  当官?谢玉娇可不干。她抬头想要确认皇帝是否在说笑,毕竟封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儿做官,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奇事。
  “皇上,您开玩笑吧?您确定要封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儿做女官?这不和规矩吧!”
  皇帝也是一时脑热,说了封她做官的话,如今既然谢玉娇提出这不和规矩,皇帝就干脆借坡下台,换了另一种说法:“嗯,是不怎么合适,这样吧,朕封你爷爷做官,你总不会袖手旁观吧!“
  就这样,这次召见,以皇帝御封曲逸风为六品司农监察史为结束。
  京城李天磊家等着孙女的曲老爷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孙女给弄了个六品司农监察史的官职,也就是总管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谢玉娇撅着嘴皮子,气哼哼的被送回了李天磊家,然后曲老爷子就被护卫告知等着接圣旨就行。
  曲老爷子听了觉得莫名其妙,待问清了缘由也就丢开不管,官不官他不在乎。
  谢玉娇也没把接旨的事放在心上,此时他们罪关心的是铁蓝心的病情。
  铁蓝心的父亲请的老大夫一直都没走,就在府里随时观察着铁蓝心的病情。
  这几天铁蓝心的情况越来越糟糕,老大夫已经明说铁蓝心已经没几天好活了,铁父也一天天的期盼着李天磊能早日回来见女儿最后一面。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湖南的战争正呈胶着状态,部队随时都在移动,普通信件不容易送达到将士手中。
  等李天磊收到铁父的信时,已经过去两个月了,那时铁蓝心早已入土。
  

  ☆、第一百八十二章 符彦卿出山

  
  南方的平叛进行的不怎么顺利,蜀地又牵扯了一部分兵力,剩下的既要监守地方,还要分一部分兵力抵御北方的契丹。
  大宋的军队如今分散的很开,若不是慕容延钊的突然死去,皇帝还没意识到他手下可用的将帅之才是如此稀缺,到现在已经无人可用。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
  知晓现在要稳定大宋江山,就急需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尽快把湖南的问题给解决掉,免得其他地方再起波澜。
  可是论打仗,除了皇帝自己,还有谁能有那个本事,能最快的平定荆南高继冲和湖南周保全?
  想来想去,皇帝都只想到了符彦卿和张文德。
  可符彦卿作为前朝的外戚,让宰相赵普颇为不放心,他怕符彦卿重掌大军后,首先就是反叛。
  而张文德的人品又让皇帝不放心。
  最后皇帝还是劝服了宰相,让符彦卿重掌兵权,率军南下。
  符彦卿重新出山,对符家的人来说就像是悬在头顶的紧箍咒给挪开了,符家的人终于可以自由的行走在大街上。
  这次的皇权交替,仿佛对符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蛰伏了几年,如今随着新皇对符彦卿的重新启用,符家将再次崛起。
  谢玉娇在京城刚参加完铁蓝心的葬礼,就被钱五通知了这个消息,然后三天后就见识到了符家的这次出征。
  虽说这次出征并没有之前的雄壮的誓师仪式,可从军队的面貌就可看出符彦卿带的兵气势上的不同。
  皇帝毫不怀疑这次符彦卿会很快就能解决南边的烦恼,并亲自前来壮行。
  这次的平叛,符彦卿把几个子侄也都带上,让他们上阵历练,只余还病中的符昭愿留守府中。
  安葬好了铁蓝心,看完了军队出征,曲家爷孙俩也租车回了东山村。
  曲老爷子如今已经是六品监察史,官职品阶比那三个发配到村里来的官员还高。
  东山村出了个六品官,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虽说曲家爷孙不在乎,可村长和李老太爷高兴的就差没蹦起来了。
  这可是东山村的第一个官员,而且还是皇帝亲笔御封的官职,这不仅是曲家的荣誉,也是东山村的荣誉。
  李家老太爷甚至还语重心长的对村长说:“这几年咱村开始转运了啊,先是孩子们能读书识字了,再又是谢丫头给大家找了财路,富途那小子也在军队混出了名堂,大小也是官身了。如今曲老儿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六品的官老爷!比知县的官还大!咱村呐,福气来了!”
  曲老爷子当了官了,前来巴结的人就多了起来,天天人来人往的,让老爷子很不习惯,最后干脆关上院门,套近乎的人就给直接不让进院。
  自家爷爷当了官,谢玉娇就一改以前懒散的性子,为了给爷爷这个新上任的监察史创造业绩,开始认真琢磨起改良瓜果蔬菜来。
  她的思路是既然水稻可以杂交,那么其他庄稼也可以进行杂交培育吧。
  说干就干。
  于是,东山村村民就看到曲家爷孙俩天天的东家的菜地里蹲蹲,西家的果林里瞧瞧,也不知道在忙叨些什么。
  等一个多月以后,曲家爷孙俩忙叨的成果也出来了。
  虽然没有水稻增产那么大的惊喜,可也折腾出了新品黄瓜和蜜桃。
  这也算是个开门红,至少曲老爷子新官上任有了初步的成绩。
  五月的气温开始热起来,南征平叛也有了喜人的捷报,大宋朝廷上一时间喜气洋洋,皇帝也笑脸开怀。
  当初反对符彦卿重新掌兵的赵普也不得不佩服皇帝看人的眼光。
  六月,南征队伍相继回京,符彦卿回到京城,立马交了兵权,又缩回他的太傅府修身养性起来。
  不过,符彦卿虽说自己闭门不出,符家其他的儿孙却开始活跃在军政各方。
  符家真正开始复出在京城。
  南征队伍一回来,李天磊、赵呈熙也都相继回来了。
  李天磊已经知晓了妻子的离世,回到家中,更是悲痛欲绝。
  可是不论如何伤心,逝者已去,已经再无重来的机会。
  李天磊为妻子守了七日陵墓,待得到第八日,再次重新振作,回到了军营。
  因为荆南、湖南平定了,接下来就该彻底解决蜀地的问题。
  如今的李天磊已经因平乱有功,再升一级,荣升从三品的禇卫上将军。
  两年前宋军入蜀时,大宋地方上先后出现了叛乱,致使攻蜀之期延迟到现在。
  如今大宋领地内皆稳定下来,赵匡胤统一天下的步骤率先从平蜀开始。
  不过,就算要兴兵蜀地,皇帝还是打算让将士们修养半年,与年后正式向蜀地进发。
  因铁蓝心已经不在,府里没有女主人打理,暂时只有几个下人看家护院,李天磊就更不愿待在府里。
  偶尔有了闲心,他会骑马从军营一口气跑到东山村,跟着曲家爷孙俩捣鼓庄稼。
  眼看就进了七月秋收的季节,谢玉娇看着院子里两块试验田里的金黄稻穗,决定今年进行挑选收割。
  挑出谷粒最为饱满、谷粒最多的稻穗为明年的精选稻种。
  其余的就与其他三亩稻谷一起,留做村里人的稻种。
  而金陵的几百亩水田所收的稻谷,直接让皇帝的人去收,到时候她只收钱就好。
  这一年风调雨顺,秋收的成果也是是喜人的。
  可曲家这时却来了颇不待见的人。
  富途因这次南征也立下了战功,被嘉奖荣升正九品保义郎。
  这次回乡,富途不仅是衣锦还乡,而且还带回了个官家千金,正是富途娘所盼望的官家小姐给她当儿媳妇。
  富途娘这回算是扬眉吐气了。
  儿子当官了,还定了个官家小姐当媳妇儿,这愁苦了十几年的黄脸,终于喜庆了一回。
  那高兴的样子,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儿子中了状元。
  村里人也被富途娘的大嗓门嚷嚷的知道富途带着未来媳妇儿回来了,得闲的人都往富家看热闹去。
  不少人都是为了来一睹富途的千金小姐媳妇儿,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美人儿,能让富途舍了念了这么些年的谢丫头不要,而转身娶别人。
 

  ☆、第一百八十三章 渣渣中的渣

  
  富途也是趁着未婚妻被亲娘当做观音菩萨一样供起来,让村民们争相观看的空档,骑马赶到了曲家。
  他来曲家不是来忏悔,不是来求的曲家爷孙的原谅。
  他是来解释他为何会抛去对谢玉娇的承诺,为何会与上峰之女定亲。
  据富途本人所说,因他前任上峰在南征途中身亡,他被整编进了如今的部队。
  现今这位上峰姓江,叫江明武,一开始对富途颇为看重。
  富途也已经长成十五岁的翩翩少年郎,身形高大,一身正气,相貌堂堂。这位江明武正好家有一女待字闺中,只是长相随了他的粗狂,性子也有些粗暴,时至今日已年方十八,还无人上门提亲。
  这位上峰也打听到富途是寒门出身,因有一身过硬的本事,这才一步步的立下战功,被授予官职。
  于是,上峰就生了爱才之心,想要把女儿江绾许配给他。
  富途起先也是委婉的表示过自己已有心上人,正等着他建功立业后回去,风光的把她迎娶过门。
  他这么一说,江明武也不甚在意,再三表示心上人归心上人,毕竟还没有三媒六聘的迎娶过门,就连订婚都不曾,私定终身可做不得数。
  江明武还表示,如果富途答应娶了他的女儿,那么他们就是一家人,富途有了他这个岳父帮忙,前途肯定无量,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富途心里念了谢玉娇这么多年,哪里肯答应,这也就惹怒了江明武。
  于是,富途就被江明武排除在了心腹之外。
  昔日嫉妒他获得上峰青眼的同袍,同时也开始在暗地里排挤踩踏他,直到最后把他挤到了伙夫营。
  富途眼看着自己大好的前途被人从中破坏,一时间也是气氛难当,开始学会了酗酒。
  有一夜他喝醉了酒,仗着酒胆想要找江明武理论,正好被江绾个正着。
  江绾也早就听说了父亲给她相中了一位少年郎,可一直没机会见上一面,这次这一见,她立时就相中了富途这位年轻帅气的少年。
  于是,江绾与父亲在软硬兼施的情况下,富途最终屈服了。
  富途答应娶江绾很大一个原因是,江绾同意过门之后,富途把谢玉娇当偏房抬回来。
  富途今日过来曲家的的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