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娘-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皇上,戎州据此万里之遥,我一个小女子孤身上路太多变数,不是安全之策。”
  皇帝的语气慢慢的温和下来,没有了先前的冷冽,点头道:“也是,就你这模样半道上想要抓你回去当童养媳的人大有人在,或者把你卖了也能换不少银子,你不也正是因此才被拐到京城的吗。”
  谢玉娇听皇上这土匪气十足的语气,也不敢接话,只老老实实的趴在地上听着就好。
  “不过,如今你就算要回去也得等朕收服了蜀地再说,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想必你也不再乎多等一两年。收留你那个老人家也不容易,那么大把年纪了,无儿无女的没个依靠,你就是留下来给人家养老送终也说的过去。”
  “是,皇上”
  什么意思?要打仗了?大宋要对蜀地用兵了?她的家人怎么办?会不会被殃及?
  “虽说暂时回不去,可通信总是可以的,随时跟家人联络,也好让家里人知道你过的不错,省的让人担心”
  “民女遵旨”谢玉娇此时满脑子的都是打仗,她的家人是土生土长的蜀国人,这一打起来,肯定要受牵连的。
  “但是你记住,你和你的家人都将是大宋子民,朕随时可以派人接他们进京,你也说过这一路不好走,存在太多变数。”
  “是”谢玉娇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满满的全是对家人的担忧。
  “行了,回去吧,你那爷爷该担心了。”
  “民女告退”
  谢玉娇浑浑噩噩的出了大殿,被寒风一吹,这才清醒过来。
  她稍微舒一口气,刚才真是差点又去逛阎王殿了,真他娘的吓死人了。
  她是被单独提过去见的皇帝,这时一出来就想到了爷爷,他老人家应该没事吧,也不知道有没有被吓坏。
  “小将军,可有看到我爷爷,他在何处?”皇帝身边的护卫也不说话,直接把她领到了宫门口就走了。
  一个熟悉的人正站在马车边上。
  “爷爷!”谢玉娇提起裙摆飞奔过去,“爷爷,您没事吧?您没事吧?”

  ☆、第一百七十一章 出兵蜀地

  曲老爷子见到小孙女全须全尾的出来,一个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拍着小丫头的后背安慰道:”没事,没事,爷爷没事!上车吧,咱回去!“
  老爷子颤抖的声音无不显示着他内心的恐惧,自从被人捉住以后,他就不停的自责着自己的大意。
  几十年独居生活,连武人最起码的警觉性都没有了。
  不过,就算警觉了有人对他们不利,他们也逃不掉,因为来抓他们的是一队禁卫军,不是他一个老头儿能对付的了的。
  回到北西街的院子里,谢玉娇才后知后觉的怕起来。
  这次是符府背着皇帝,把自己送去见郑王,不知道有没有触犯皇帝的逆鳞。
  符家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事?
  可是她不敢胡乱打听,谁知道什么时候她又被皇帝惦记上了,目前还是安分点的好!
  还有爷爷,他老人家这么大把岁数了,哪怕为着爷爷着想也,还是少折腾些吧。
  晚上,谢玉娇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睡不着。
  她怎么都想不明白,怎么就一步步的走到了如此境地呢?
  如今父母亲人远在万里之外,自己想回回不去。
  难道以后就这样相隔两地?
  那个该死的皇帝,竟然以自己家人性命相威胁,也太无耻太卑鄙了。
  这样的皇帝竟然会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宋太祖赵匡胤?
  历史果然是不可信,都是胜利者自夸自垒的杰作。
  如今家暂时是回不去了,只有老老实实的留在村里,陪在爷爷身边!
  正好她还有拯救天下万民的大计要去实现,等以后太平了再回家也不迟!
  打定主意在此地落地生根的谢玉娇,想起了符彦卿送给她的那个庄子,决定抽空去看一看,并把稻种也一并带过去。
  由于庄子里有庄头照看,谢玉娇和爷爷一起也就在天暖和些的日子,去走了个过场,认认地方,免得以后再来找不着地儿了。
  正好如今是开春翻田育秧的时候,谢玉娇跟着庄头和几个务农的老把式看了几天,直到秧苗已经发起来,这才离开庄子,回到东山村。
  因为家里的秧田也该动手捣鼓了。
  今年除了自家的稻种育出来的秧苗外,谢玉娇照样向孩子们收购野秧苗。
  村里人都说曲家是有钱烧的,去年白白浪费了一年的好田,今年还不死心居然又开始瞎折腾,真是作孽。
  连村长和李家老太爷都劝他们还是好好的种庄稼的好。
  曲家老爷子万事依着小孙女,对外人的劝说都是当没听到。
  插秧的时候,李天磊和铁蓝心相携而来,说是来帮着农忙的。
  其实,插秧哪用的上他们,顾几个村里人一天就忙活完了!
  不过,人家的一片心意是好的,再加上有了铁蓝心这个爽朗的女人在,让曲家热闹了不少。
  谢玉娇都觉得家里气氛都完全不一样了。
  这次来村里,李天磊也不仅仅是来帮着农忙,最主要的是告诉谢玉娇,最近朝廷和蜀国怕是要开战了。
  他怕谢玉娇会担心家人,所以提前来知会一声。
  谢玉娇很感激李天磊能在这个时候告知她如此重大的消息,虽说皇帝早就跟她说过了。
  吃过晚饭,谢玉娇帮着铁蓝心收拾了碗筷和厨房,端了瓜果上桌,准备夜话。
  李天磊严肃而深沉的提起了他这次的来意:“朝廷即将对蜀国出兵,我是先头部会队,半个月后就出发。我怕玉娇突然听到两国交战对担心家里,所以先跟你说一声。”
  “嗯!”谢玉娇点头,表示知道了。
  嗯?什么意思?
  李天磊以为谢玉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虽说不会太过吃惊,至少也该露出担忧的神色才对。
  可谢玉娇的反应却大出他的所料,只是嗯了一声,又惊叹:”这么快!“
  “你知道了?”李天磊看着她,有些不确定的问。
  赵呈熙护送郑王去封地还没回来,除了他还有谁能对曲家透露这个消息?难道是符家?
  谢玉娇点头说:“二月份的时候,皇帝已经跟我说起过。他说要我等一两年收服了蜀地再回去。还以我家人的性命威胁我,不准随意乱跑。“
  “”这话李天磊就不好随便接了,他可不敢随意议论皇帝,哪怕私底下也不行,他内心对皇帝的遵从已经根深蒂固,没呵斥谢玉娇的胡说就已经很克制了。
  既然她已经知道消息了,他就不必细说了,再想到谢玉娇恐怕有多半年没收到家里的来信了,问:“最近是不是没收到蜀地的信了?”
  提起这个,谢玉娇才真的担忧起来,她点头,”嗯,是啊,有半年没收到了,也不知道家里都如何了?战争时,百姓的伤亡才是最大的!“
  “如今两国的关系已经紧张起来,民间交流已经中断,信件什么的已经被阻断。”李天磊提议到:“我想要不然你把你家的地址告诉我,等有机会我去看望看望你家人,也免得他们被误伤。”
  这想法不错啊!
  现在一旦开战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她担心家人,家人肯定也很担心她。有李大哥护着,爹娘亲人们好歹能安全些。
  谢玉娇当即就研墨写下了详细地址交给李天磊。
  李天磊夫妻在村里住了五天才起身回京。
  果然,半个月以后,连东山村都知道朝廷对蜀地出兵了。
  为什么东山村这么关注朝廷这次的出兵?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她来自蜀地。
  大家都在等着看她的笑话,等着她的蜀国被大宋征服,等着看她沦落为亡国女。
  不过,这些都不在谢玉娇所关心的范围内。
  她如今只盯着家里的几亩水稻的长势,闲时养养兔子养养鸡,两三个月去一趟金陵的庄子,再得闲上京城走一趟。
  反正她觉得自己在拯救万民的道路上,忙的风生水起。
  她因为长的好看,为了自己不被有心人窥视,哪怕在村里也时时告诫自己,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可再低调也掩饰不知那越来越娇艳的姿容。
  眼看她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村里人眼红的人不少,特别是张家人。
  张怀砚去年就已经考中了秀才,如今在村里算是文化级别最高的人。
  在家人的支持下,张怀砚准备在村里正式开馆收学生,却因谢玉娇曾经的放养式教学给孩子们固定了模式,再加上高昂的束脩,使得他的私塾并没收到几个孩子。

  ☆、第一百七十二章 坐牢了

  
  张老太爷把一切的缘由都怪到了谢玉娇的头上,整天在家里叨咕谢玉娇就是张家人的克星,自己整天瞎折腾不说,还把张家给踩下去了。
  张怀砚开馆不顺,听多了爷爷的抱怨,也把气撒到了谢玉娇头上,寻思着怎么挫挫让那丫头的锐气。
  听说那丫头在琢磨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可粮食产量是那么容易就能提高的吗?
  于是他想起有个同窗叫田金智的,在县里主管农业,便心生一计,觉得何不向那同窗举报谢玉娇。
  粮食产量可是有关民生的大计,一个黄毛丫头竟然敢大言不惭的夸口有办法提高,这把那些司农的官员们太不放在眼里了。
  就举报那丫头有欺世盗名,浪费良田之嫌,说不得还会被治罪。
  哼!到时候以后看她还敢乱蹦跶!
  还有村长家,听说也栽了一亩曲家给的水稻秧苗。
  张怀砚甚至想着,说不得这次把村长也能拉下马,他这个秀才公到时候说不得还就能被推举当村长。
  虽说他并不是很在乎一个村长的头衔,可好歹在这一千多口人的面前,明显拥有绝对的权势。
  对!就这么办!张怀砚打定主意要走县城一趟。
  因天气太热,张怀砚缓了两天才去找那个同窗。
  他找到那个同窗的时候,他是声泪俱下,说的好像自己看到别人如此浪费田地,是在啃食他的骨血一般,特别是说到谢玉娇那个眼高手低、无法无天的小丫头是如何如何贬低文人,又是如何如何说主管农职的官员窝囊废屋。
  总之一句话,就是给谢玉娇使劲儿的拉仇恨。
  可怜谢玉娇,在畅想着一个月后的水稻大丰收之时,莫名其妙的被人上了眼药。
  这田金智也是个只知道掉书袋子的,本来就对自己的官职很不满意,如今听说还有人瞧不起他的这个当官的,能气顺才怪呢。
  这不,他气呼呼的找到了县太爷告状,告曲家爷孙俩不思本职、浪费农田,应该给抓起来重重的惩罚,以儆效尤。
  这还得了,农职官员亲自来状告农民浪费农田,不管真假,肯定要先把人抓起来审问一番的。
  于是县太爷命捕快带一班衙役赶紧去把人抓回来。
  东山村这近二十多年,村民们还没见过捕快亲自到村里抓人的,一时间大家都争相跟着到曲家看热闹。
  谢玉娇觉得这些人要抓她的理由这么可笑,说什么有人举报他家浪费农田?
  她哪里浪费农田了?她家的田里的水稻长势比谁家的都好,这些捕快是眼瞎吗?
  本来她想让爷爷去找赵呈熙求救,结果捕快把老爷子也一块儿抓了。
  她又想让来看情况的村长帮忙跑一趟京城,结果捕快二话不说,把村长也一起带走了。
  这当官的究竟想干什么?怎么把村长也给抓了?村长家又没浪费良田。
  谢玉娇一问,这才知道村长是被自家连累了。
  这可如何是好?该找谁求救呢?
  她往人群中找了一圈,眼睛一亮,朝人群喊道:“二娃哥,麻烦你跟李老太爷说一声,让他马上派人去寻赵二公子,或者去‘西式汉堡店’寻孙公子,让他们跟铁夫人和符家说一声,就说我们被县衙带走了,快去!”
  “哦!”刘二娃也是个大小伙子了,本来这几年就受了曲家不少恩惠,这时看他们被衙役带走也只能干着急,一点忙也帮不上。听到谢玉娇的话,他二话不说,撒丫子就往李老太爷家跑去。
  连村长都被抓了,这要是被隔壁几个村的村长知道,还不知道幸灾乐祸成什么样?
  老太爷当下就点了自己大儿子、村长儿子和刘二娃一起往京城搬救兵去。
  这县衙里的人这么贸贸然就来抓人,也不知道有没有调查过谢丫头的背景,要说曲家浪费农田,这实在说不过去。
  不说人家的庄稼长的比旁人家的好,就是那么几亩田也不至于惊动县衙吧!
  这举报的人指定是熟悉曲家的人!
  会是谁呢?
  因谢玉娇他们被抓会县衙已经挺晚了,就直接被关进了牢里。
  话说村长得知自己因答应试种那一亩的水稻,这才被连累的坐牢,心里也是一阵的后悔。
  当初要是不那么好奇,直接拒绝小丫头的提议,会不会就不会有今天的牢狱之灾了!
  就因那么一亩的地就被关了起来,这让他这个村长以后出去了还有什么颜面面对村民,还有什么颜面面对其他村的村长?
  此时其他村的村长知道哦他被抓了,不知道该笑成什么样了?
  不管最后怎么样他这个村长的职位都怕是当到头了。
  与村长的懊悔不同,曲家爷孙倒是冷静,哪怕是被关到牢里了都没有露出一丝的惊慌。
  因为爷孙俩都明白,这次指定是被人整了。
  而且这举报的人指定就是村里的人!
  可是,村里谁跟他们爷孙俩有这么大仇怨?
  曲家住在村边上,平时也很少跟大家打交道,又没得罪人,相反还积极的为村民谋财路。
  谁能这么恨他们?
  难道说是皇帝?
  皇帝想要来个秋后算账?
  该不会是以前没找到合适的借口,于是总算有了个浪费良田的罪名收拾他们?
  不会吧?她和爷爷只是个小老百姓,不至于让皇帝惦念至此吧!
  可是,除了皇帝,他们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对他们这么怨恨了!
  而且就算皇要帝整治他们爷孙俩,为何又要牵连上村长呢?
  这说不通啊!
  正在处理家国大事的皇帝,没来由的打了个喷嚏,吓的旁边伺候的人还以为皇帝身体有什么不妥,连忙要去唤御医。
  不过御医没唤来,倒是有人进来向皇帝禀报。
  “禀皇上,东山村的谢玉娇被县衙给抓了!”
  正埋头批阅奏章的皇帝一听,连头都没抬,继续看奏章,问了一句:“什么罪名?”
  “说是有人举报曲家浪费良田!”
  “浪费良田?”皇帝放下奏章,问:“是她去年瞎琢磨出的新稻谷,今年全当做稻种种了的事?”
  “是!”
  “你去把人带来见朕!”皇帝吩咐道。
  来人想了一下,小心的问:“回皇上,是都带来还是只带谢姑娘?”
  皇帝想了一下,一挥手,“就带小丫头吧!”
  

  ☆、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见皇帝

  
  谢玉娇又再次见到了皇帝。
  “抬起头来”这是皇帝把她凉了半天后的第一句话。
  “变化挺大的嘛,真应了是女大十八变那句古话啊”皇帝的第二句话不阴不阳,不急不缓,语气不明,似调侃,似夸奖,更似嘲讽。
  谢玉娇吓的赶紧趴在地上,心想这,这老家伙该不会看上自己了吧,可别呀,宫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千万别把我纳进后宫啊。
  皇帝一看自己怎么一句话给人吓趴下了。
  “怎么?怕朕?”他有些好笑的看着已经快与青砖融为一体的小姑娘,问。
  “回皇上。没有,只是民女胆小,不敢直视皇上威仪”
  “胆小?胆小还能把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要是胆儿再大些你还会做出什么来?嗯?”皇帝放下手中的笔,上身前倾,加重了问话的语气。
  “回皇上,民女不知道。民女想,要是再胆儿大些话应该,可能,也许,会多尝试提高提高庄稼的收成,让乡亲们的粮仓更秉实吧”
  天地良心!这可是她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本来这一世唯一的心愿就是安安稳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活到儿孙满堂就好,可没想过要跟皇帝作对什么的!
  唯一有些超出预计的也只不过想让百姓们少饿死几个罢了,这应该跟皇权不冲突吧!
  “让乡亲们的粮仓更秉实?这个乡亲们是指谁啊”
  “回皇上,就是东山村的村民们啊?”
  “仅仅是东山村?”
  “回皇上,目前是的”
  “为何仅仅是东山村,关溪镇的乡亲不是你的乡亲?大宋的乡亲不是你的乡亲?”
  “回皇上,民女只是个乡下丫头,闲时捣鼓捣鼓庄稼,这次侥幸让自家的水稻长的茂盛些,也只是侥幸。东山村村长也是因信得过这才都撒了新出的稻种,这也让小女成日里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了差错影响收成。可就算是如此,却还是被人举报说是浪费农田!连村长也被抓了!”说道这里谢玉娇不得不跟皇帝声泪俱下的告状起来,“禀皇上,民女冤枉啊!民女的初心是为了让粮食多产些,并不是故意浪费农田的,求皇上明察!
  “本来民女的意思是看今年秋收以后新稻种的产量如何,若是有所提高,再让人向上禀报。可这还没到秋收就有人整治治罪,民女实在是怕了。”劝说,若是让所有农人都种这新出的稻种,出了万一,这可是影响整个民生的大事,民女承担不了。”
  “瞧你吓的,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蹲了一夜的大牢吗?区区县衙敢治你的罪?朕可不信你没找人捞你出来?”
  额?谢玉娇忘了这皇帝的耳目可是遍及天下,村长家的人进京找人怕是已经被皇帝知晓了。
  她正努力的想该怎么回话的好,皇帝却轻轻的放过了。
  只听到皇帝说:“行了,你也别怕了。粮食产量是关乎天下苍生的大事,是好事,朕又不是昏君,能把你叫来,朕也就没打算治你的罪。起来回话吧!”
  “谢皇上”谢玉娇听到不会被治罪,心里就轻松了好多,赶紧起来揉了揉跪的发麻的膝盖。
  “你预计今年你栽种的水稻能比常人的高多少?”皇帝的语气严肃起来,很认真的问着这关乎民生大计的问题。
  “大概高一成是肯定的,具体多少也要等秋收后才知晓!”谢玉娇也端正了态度,不敢随意下结论,不过多收一成是她的保守估计,在她心里应该多收两成才是。
  “你这么有把握?“
  “是,民女不敢欺瞒皇上,保守估计多产一成!”
  皇帝接着说:“这样,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的农司局养了几个闲人,挑几个跟你去,你要捣鼓些什么随便你,不过也让他们跟着你学学,要是能把你培育出的新品种向天下推广开来,朕就许你个愿望。你不是想回家吗,倒时朕可以考虑考虑”
  “啊?”谢玉娇听到能回家的好消息,一时吃惊的合不拢嘴。这副样子看在皇帝眼里,也觉得有几分惊艳。
  “啊什么啊?朕说的是考虑考虑,而且是有前提的,你可听好了。”
  “是,民女听清楚了。谢皇上,民女一定竭尽全力培育新品种,争取早日向天下推广。”
  “下个月郑王就要大婚了,你去瞧瞧吧,省的你偷偷惦记”
  “啊?”
  这又是一个惊天的消息。
  郑王才多大?十岁?十一岁?这就要大婚了?还是个孩子呢!
  “嘴闭上!大姑娘家家的,也不知注意仪态。”
  “民女有罪。”
  “走吧走吧,省的乌了朕的眼。”
  “民女告退!”
  谢玉娇得了皇命,领了封赏出宫。
  在宫门口遇到得胜归来的李天磊。
  几年不见,当初的毛头小伙,如今已经是镇南将军了。
  李天磊虽与铁蓝心已经成婚,却因小夫妻俩聚少离多,至今还没有孩子。
  “李大哥!恭喜,大胜归来,升职在即。”
  “同喜,听说你做了件有利天下苍生的大事?”
  “哪有那么夸张啊,只是自己瞎捣鼓,还不知道具体如何呢,这不,还因此被人举报蹲了大牢!”
  “嗯,听说了!我会让人查一查,看看究竟是何人在作怪?去家里吧,你嫂子在家,老爷子也在,让铁蛋送你过去吧,歇几日再回去。”
  “行。”
  铁蓝心看到谢玉娇来了也是热情的招呼着。
  李天磊家人口也简单。除了夫妻俩,其余下人也统共不过十个。
  两个大丫头,三个小丫头,一个小斯,一个门房,两个粗使婆子,一个厨娘。
  十几口人住在这三进的院子倒也不显逼侧。
  不过眼下李天磊又将升职,这随着职位提升,夫人交际也要提上一个档次。如今的院子可能也就需要换一换了。
  谢玉娇和爷爷在京城呆了三天就辞了李天磊夫妻,在铁蛋的护送下回了大山村。
  李天磊在家没呆几天,又领兵出征了。留下铁蓝心独守空房,谢玉娇偶尔也去串串门,说说话。
  可谢玉娇这翻过年就已经十五岁了。正常人家的女儿都到了成亲的年纪
  

  ☆、第一百七十四章 嘉奖

  虽说从村长被平安放回来就知晓曲家这次有惊无险,可村民们怎么也没想到曲家不仅有惊无险,反而因祸得福,还得了朝廷赏赐。
  特别是那个姓谢的丫头,居然有幸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
  见皇上啊!就别说东山村,就连全关溪镇,祖祖辈辈都没有人有过这样的殊荣!
  这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周围几个村镇都知晓了东山村有人被皇帝接见!
  这可是东山村莫大的荣耀!
  就连村长他蹲了一日的牢狱的郁闷,都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刻化为灰飞!
  紧跟着这个消息而来的是,朝廷把东山村划为水稻实验村,不仅以后不用缴税,而且每亩土地还有不菲的实验补贴。
  这可是个惠及全村老幼的福利,让周边几个村的村民眼红不已。
  特别是那几个村长,前两天还在笑话东山村村长蹲大狱了。
  没想到,这才两天,事情居然来了个如此戏剧性的神反转!
  村里大多数人是高兴的,除了张家!
  张家人只高兴了,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反差消息给打击的不轻。
  特别是张怀砚,自从村长被平安无事的放回来后,他内心就没平静过,他一直害怕自己举报谢家的事被揭穿。
  虽然就算被揭穿是他举报的,他也不会被定什么罪。可让村民以及村长知晓了是他在暗地里整曲家,他怕是无脸在东山村呆下去了。
  其实他最担心的是谢玉娇背后的人,会不会帮她出气,对付他以及张家!
  这也是张家老太爷这几天所忧心的!
  与张家的忧心相比,村里其他人家的喜笑颜开让整个村就像是过年一样,到处充满了喜气。
  就连富唐氏都难得的少有打鸡骂狗了。
  由于村里要接待朝廷派下来的司农官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的问题。
  于是,村长向上申请了经费,就预备在秋收前把接待用的房子建起来。
  要建房,当然就需要人工,村里的青壮年在家门口也能在秋收前挣几个闲钱,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建房的事也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村里建房,谢玉娇没兴趣大热天的跑去围观什么的!
  她现在在愁给小叮当准备什么样的贺礼!
  符家给了她几车的黄金,之前小叮当还是皇帝的时候也给过她一车宝物,虽说这些东西她全都没动,完好无损的给藏的好好的,但她总不能就这么明晃晃的给小叮当拉过去吧!
  她要真敢这么干,那就纯碎是在给小叮当拉仇恨,皇帝能放过已经被发配的小叮当才怪!
  谢玉娇自从听到小叮当要成亲的消息,整个人都不好了!
  哎!才十一岁的孩子,居然就要成亲了!怎么感觉像是过家家似的!
  这个世界果然太玄幻,已经让她无力吐槽。
  也不知道跟他成亲的女孩子有多大?是哪家的闺女?脾性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小叮当可是乐意?
  这桩亲事多半不是他的意愿。
  谢玉娇猜想这应该是出自皇帝的旨意,小叮当哪怕不乐意也得乐意!
  符家也跟她说过,小叮当成亲的日子定在腊月十八,十月的时候宫里会有礼官前去房州恭贺,符家也会派人前去恭贺,到时候符家会跟礼官一起走,也让她和爷爷跟着一起,这样不仅安全,也免得多费周折。
  既然如此,谢玉娇就想在正常的贺礼之外,再给小叮当亲手缝制一对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布偶娃娃,就按照前世的小破孩和小丫的样子,成双成对,寓意也好!
  也算是祝福小叮当幸福美满吧!
  虽然总感觉怪怪的!
  秋收的时候,曲家爷孙和司农的官员一起,提前半个月先到金陵的庄子上,盯着庄头召集人把那一百亩的新稻种的稻谷给收了,然后晒干后得知了大概的亩产量。
  还算不错,在谢玉娇的预期之类,一百亩水田,收了三万五千多斤的干稻谷,平均每亩产量三百五十斤,比常人家的产量足足高了将近两成!
  两成呐!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而是相当喜人的收成了!
  从唐朝以来,这水稻的亩产都在三石左右,多也没多出多少去!
  如今这一百亩的产量,确实惊到了司农的人!
  他们没想到,这对不起眼的爷孙俩,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这可是能让天下百姓少饿死不少人的功德。
  这批稻谷,粒大饱满,当种子最好不过。
  司农官员当即就给皇帝上了折子,要求一把这批新收的水稻留存起来,当明年的稻种。
  第二天就有官兵接手了了这批稻谷。
  谢玉娇和爷爷就甩手不管,还要赶回东山村收村里那几亩的水稻。
  院子的一亩水田,收了两石稻谷,比去年高了一点点。
  而另外换的三亩田,收了一千一百斤的稻谷,平均每亩三百六十斤,足足多产了两成!
  这可是多产了足量的两成!
  当皇帝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他抬眼往天空望去,仿佛看到了大宋的万里江山再无饿殍,大宋将开启比唐朝更辉煌的朝代!
  他有这个信心,因为粮食的增产给了大宋一个好的开头!
  “传旨:曲逸风、谢玉娇,专于农业,今增产有功,赐黄金百两,玉如意一对!望再接再厉,让天下粮仓更禀实!”
  这道嘉奖的旨意一下来,让原本被发配到村里的老中青三位司农官员,态度迥然起来。
  特别是年轻的姓金的官员,好像打了鸡血一般,仿佛看到了大好的前途就在不远。
  起初他们三人被挑中到东山村都是非常的不满的,被同行讥笑是发配,因此他们来到村里做什么都很消极,虽然谢玉娇并没有叫他们做什么。
  他们也只是刚来的时候把谢玉娇家的稻穗与旁人家的稻穗对比了一下,然后就天天的呆在他们自己的屋里纳凉,到点有饭吃,天黑就睡觉,就像村里养了几个大老爷一样,无所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