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见天气一日冷似一日,唐军将士远征,衣物被装携带不足,野外扎营十分寒冷,李豫眉宇阴郁愈加浓厚,惟令诸将士稍事休整几日再谋对策。
这日已过酉时,李豫正在营帐察看地图,郭子仪急匆匆入营帐,纳头便道:“太子殿下,那高月明小姐原来是大有来头的!”
李豫道声“哦”,放下手中烛台,请郭子仪坐下,微笑道:“怎么说?”
郭子仪道:“老臣心想高小姐咱们是暂时救不出来了,但总得给她的家人一个交待,今日便令数名侍从到她家中拜访。哪想,前几日她的父母都还在的,今日竟然人去楼空,只在一间屉柜中寻到此物——”将怀中一物递与李豫。
原来是一枚金栉。李豫就着烛光辗转查看,手触摸内壁,仿佛有字,再对着烛光照去,忽然一惊——
郭子仪笑叹道:“这枚金栉虽制造精巧,但算不得稀奇。惟可奇者,是其制料。我问过属下知者,此金栉看似以纯金制成,其实还掺杂与金同色的特异物质,故质地更加坚硬不易折断。此物天下只此一件,便是二十年前当今圣上纳元妃时,上皇所赐。故而,——金栉内壁上刻有一个细细的篆字‘韦’!”(注:这枚金栉在本文第三章《连天展尽金芙蓉》中出现过,有兴趣者可以回头翻看。)
李豫霍然站起,诧道:“你是说:韦母妃,她竟然在这里,竟然是她……高月明的母亲?”
郭子仪含笑:“老臣愚钝,此乃皇家之事,殿下自有主见的。”
李豫紧走几步至帐帷前,欲掀帐帷,又突的停下,问道:“老将军可有派人去追回韦妃娘娘?”
郭子仪仍然只是笑:“老臣说过,这是圣上与殿下的家事,老臣不敢擅作主张,已由着那老妇与其夫走了。”
李豫沉吟一会儿,仍走回坐至椅上,道:“老将军说的是,此事不能强求。”
接着与郭子仪商讨破邺城之事。郭子仪道:“我军虽然一时受挫,但想邺城仅为孤军自守,有殿下坐镇指挥,众节度使齐心戮力,必可不日拿下。”郭子仪的想法是,唐军现有三十万,兵力大大强于安庆绪,唐军弱项在大军远伐粮草不继,叛军弱项在兵力不继,然若长期相斗,虽双方都易拖垮拖累,但必定对唐军更加不利。二人商量着,等休整后立即组织大军轮番叫阵或夜袭,打垮叛军士气与战斗力,一鼓作气攻占邺城。
数日后,唐军果真依此行事。头一晚,由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率麾下少部分兵马虚张声势的攻城,安庆绪派大将崔乾祐在城头迎战,季广琛一见弓驽手至城头便令撤兵,待见弓驽手撤,又擂鼓作攻城势,如此反复四五次才退,将叛军搅得心烦意乱。
第二次清晨,淮西节度使鲁炅则令部下至邺城城楼下叫阵。安庆绪自然不开门迎战,若干名淮西兵便在城楼下开骂安庆绪,淮西方言本就粗鲁,那群淮西兵从安禄山造反骂起,一直骂至安庆绪弑父,见城楼上仍无反响,率性胡乱编排着开骂,什么安庆绪子淫父妃、兄夺弟妻的,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边骂众多唐军在城下大笑,意在激怒安庆绪,从清晨骂至正午,那安庆绪倒还真拿捏得住,一直未露面城头。
郭子仪抚须对李豫笑道:“安庆绪已成困兽,今日不搭理,可也坚持不住几日。殿下不用忧心。”
李豫蹙眉道:“山河破碎至此,孤无高祖、太宗才量,惟忧而已。”
说话间,有信使至,奉上郭子仪家书一封。郭子仪展信一看,眉飞色舞,原来是家中九夫人几日前诞下一子,请其取名。李豫闻知连忙贺喜,郭子仪见时机正好,便请李豫为幼子赐名。李豫推辞不过,略作思索道:“今日日头当中,不如取名为暧,如何?”
“郭暧,好名!”郭子仪大喜叩谢。
“圣旨到!——”
一阵快马蹄响,数名内飞龙使簇拥着一名内侍急驶入军中。
李豫等连忙置香案接旨。圣旨道: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所据魏州为史思明攻陷,史思明若向邺城进军,则太子为国之储君身处险境,实为忧虞,令太子豫即刻回返长安,鱼朝恩仍行监军之责,诸节度使务必同心协力共克邺城。
郭子仪一听圣旨,心凉了半截,众节度使本就互相不投契,无统一调度怎么攻打邺城?暗叹皇帝太为多疑,这次远征,先是疑众节度使,再疑鱼朝恩,现在这道圣旨怕是又疑太子李豫了?这一疑,究竟是怕太子居功过伟,还是担心太子不能胜任呢?
李豫接旨后向郭子仪简略交待几件事,又回营帐换过行装,待走出营帐,张涵若已背向等候在外。
李豫走近,与她并齐而立,平视前方,低声道:“你放心,当初你我协议过的事你已助我完成,我也必定助你杀安庆绪报仇。现在我虽然要离开,但我已嘱咐过郭子仪将军,有他照料你,有他在,必定能攻克邺城,到时定会让你手刃仇人。”
兵残楚帐夜闻歌
高月明正是如假包换的沈珍珠。
半年前,她自请与李俶和离出宫,方出洛阳宫禁,春雨滂沱而下。她满心决然而悲怆,不避风雨,浑身透湿,亦不愿与默延啜等旧人再有瓜葛,恐他们随后找来,灵机一动,避至铜驼坊的豳王宅中。哲米依与李承宷虽然已回敦煌,可是宅中数名老家人都认得沈珍珠,旁人就算刻意要找寻她,哪怕寻遍洛阳城中的客栈、寺庙等地,也难以想到她会避至此处。
在豳王宅中,沈珍珠因淋雨着了风寒,高热不退,她怕露形迹,不允豳王宅老侍从出去寻医问药;只以冰敷退热。缠绵数日才奇迹般退热,喝下一点简单的药水,身体渐渐康复,惟有一副嗓子被烧坏,却是无法回复原状。众老家人都为她可惜,她倒觉得是天赐机缘,与过往总有一些不同了,从此涅磐重生也未尝不可。
她一意想着回返家乡吴兴。于是以男装示人,辞别豳王宅,雇一辆马车,沿河而下往吴兴行去。
邺郡乃洛阳至吴兴必经之地,有六十余座城池。安庆绪长期驻于邺城,故而属下官吏对邺城内外治安极为重视,在愁思冈便开始设关卡层层检查,也多有见过往妇女姿色不错,强行掳掠的。沈珍珠一路南下,虽不必经过邺城,却必须由愁思冈过邺城外郭回吴兴。那日她正在愁思冈预备过关卡,却正看见安庆绪由此经过,她见情形不对,急忙纵马退避,谁想竟然在山中迷路,无巧不成书,在极偏远的山麓下逢着砍柴归来的刘润!
原来刘润本是邺城人士,数年前沈珍珠纵放刘润与韦妃逃离长安城后,二人便远避于邺城外人烟疏离之地,偶逢外人以夫妻相称,自言姓高,其实仍行主仆之礼。这一过数年,二人安宁度日,韦妃闲暇时种花养草,刘润料理生活,真如世外桃源般,自得其乐。
故人重逢异地,正是悲喜交加。沈珍珠暗察形势,她没有过关通牒实难由愁思冈通关至吴兴,便暂且住在韦妃、刘润处,易名为高月明。她天性聪颖,不过二三个月功夫就习得一口邺城土音,有时与刘润入山打猎,暗自于高山处观察愁思冈地形,这才有为张涵若和唐军领路一事。也正因为唐军领路,在两军交战冲击中,她被冲散至叛军阵前。虽身着男装,安庆绪仍是一眼就认出她,纵马上前,便如数年前曲江池畔一般,将她揽至马上带回邺城。
被俘至邺城后,沈珍珠开初也忐忑不安,不知安庆绪将怎样对待她。会以她为人质,胁迫唐军么?还是会以为她是极好的诱誀,可引得旁人来救她,并一举拿获?如果安庆绪真有这些意图,她或许会大笑几声——她已自绝于大唐皇室,她只是高月明,还有谁会关心她的生死,一切都是徒劳。然而安庆绪只将她关押在一间居室中二三十日,不理不睬,未有任何举动。
直至今日,她被责令换回女装见安庆绪。
她进入殿堂时,一群舞姬正在翩翩起舞,安庆绪哈哈大笑,声音远振数里。邺城虽小,这殿堂的装祯却让人瞠目结舌,毫不逊于皇宫。
看见沈珍珠入殿,安庆绪并未止笑,挥挥手,数名宫女装扮的将沈珍珠强行扶至下首一张几案前坐下。安庆绪头发披散,形貌与几年前相差不大,惟有右额上方有条宽近半寸的刀疤,平增狰狞之气,已近腊月,却还半敞衣裳,想是已喝了不少酒,愈发显得形骇放浪,在沈珍珠眼中,甚且有几分癫狂之状。
“来,倒酒!”见沈珍珠坐下,安庆绪斜眼招招手,一名宫女便将沈珍珠坐前酒盅满满斟上。
沈珍珠皱眉看着安庆绪,此时歌乐正盛,舞姬中不乏媚态百出,趋前向安庆绪这位“大燕皇帝”示好者。
“珍珠,朕……”安庆绪摇摇晃晃的站起,迎着沈珍珠举起酒杯,说话中停顿一会儿,又自笑起来:“他娘的,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自称什么朕!……来,珍珠,且为我们同病相怜,干一杯!……”
沈珍珠不动,冷冰冰的说道:“谁和你同病相怜!”
安庆绪“噫”了声,道:“你嗓音怎么变这样了?是哪个敢薄待你,谁,谁!……”带着醉意转身指着一名宫女道:“是不是你?没有侍奉好我的故交……你好大的胆子!”那宫女吓得连连后退,身子如筛糠般连连说“没有”,安庆绪哪管分说,随手将案上长剑一拔,朝那宫女刺去,顿时血溅当场。那群舞姬吓得尖声乱叫,一时退的退躲的躲,不见个干干净净。
沈珍珠跳起来大喊:“安庆绪,你疯了!”
安庆绪仰天狂笑:“是,我是疯子!你看你看,我是皇帝,这皇宫、这天下,都是我的!哈哈哈……当然谁都知道,我快完了,什么都没有了,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忽然止住笑,指着沈珍珠,道:“你呢?你不是一样?你可知道,你的殿下已从邺城走了,回长安了,他不管你死活,你还指望着和他一辈子呢,怎么样?哈哈哈……想不到,想不到,你和我,竟然殊途同归……”
沈珍珠看他一眼,复坐回原位:“你恐怕不知道,我与李俶早已和离,他何必理我生死。”
安庆绪有些惊讶,他摇晃着走至沈珍珠面前,弓下身躯,双手支撑着几案,面庞已距沈珍珠面颊极近。沈珍珠深觉此时的安庆绪既是可恶,又是可怜,原先的畏惧之心反倒去了,乃仰首与安庆绪对视。
“好!”安庆绪忽的一拍几案,身躯摇晃着朝后退几步,自笑自语道:“过了这么些年,你的容貌怎的还和当年一样,毫无变化?这样也好,这样也好……”他退至上首几案前,随手拿起一盅酒,咕咕咕的又灌下肚去,抹去嘴角酒渍,指着沈珍珠道:“你就留在邺城罢,陪着我,呵呵……我们与这鬼地方同归于尽……”
酒盅被他扔掷于地,发出“啪哒”脆响。他左右狂呼:“快拿酒来,拿酒来!今天是好日子,朕要痛饮三百杯,不醉不休!”见沈珍珠坐在原处不动,挥手道:“你去罢!邺城内你想去哪里逛就去哪里,反正……呵呵……唐军进不了城,你就算长了翅膀也出不了城,哈哈 ……去吧,去吧……”
安庆绪从此以后果真不再限制沈珍珠的自由,虽然总有一两人跟随身后,但沈珍珠在邺城内四处闲逛从未被阻拦。
天气渐渐转冷,史思明已派出一万兵丁驻扎在滏阳,与邺城相呼应,唐军无统帅以致久攻邺城不下,十分疲累。看似形势对安庆绪开始有利,然而安庆绪心知肚明——史思明“救驾”心存不良,表面是“救驾”,其实正是瞄准“大燕皇帝”之位而来,无论是败于唐军,还是史思明打败唐军入邺城,他安庆绪都是死路一条,因而日日笙歌买醉,偶尔唤沈珍珠去他的“宫殿”一趟,他清醒时少酒醉时多,多数时候说不上几句话便不知不觉睡着。
沈珍珠暗地里着急,就算是轻生死,她也不愿意这样稀里糊涂的为安庆绪殉葬。
度过正月,邺城内粮食渐渐开始短缺。尤其百姓家中存粮本来不多,再被安庆绪属下搜刮,部分百姓家中已然断粮,军中的粥饭一日比一日稀薄,沈珍珠虽不至于挨饿,然所供饭食明显不如以前。
这日午后沈珍珠照旧在邺城中闲逛。城中大街小巷乞丐明显增多,个个蓬头垢面,面黄肌瘦。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人都没有吃的,就算乞讨又有何用?
转过一条小巷,纳头与一人对面相撞,想是那人久饿无食力气微弱,竟然被沈珍珠撞倒在地,低着头“哎呀哎”的叫唤起来。沈珍珠心中过意不去,不顾此人衣着污秽,连忙上前去扶,问道:“老人家,有没有——”那个“事”字还没吐出来,此人忽的抬头又急忙垂首。
“你——!”沈珍珠惊得目瞪口呆,虽然面前之人稍作乔装,她仍旧可一眼认出——竟然是陈周!与此同时,她掌下被塞入一物。她瞬即反应过来,将掌下之物抵入衣袖中,语气仍是殷切的:“老人家,可有被摔伤?”此时,跟随她的两人已经上来,不耐烦喝道:“没事快滚,休在大爷前装蒜。”陈周作唯唯喏喏状,抖瑟着身躯,一步几晃的,好半天才走远。
当晚,沈珍珠乘夜半无人取出袖中之物,原来是一只碧玉小瓶,另有一食指宽大小字条。就着夜光,可见字条上以小楷写道:“善加珍重,臣等誓死救娘娘脱险。瓶中系剧毒鹤顶红,娘娘可乘隙下毒,先除安贼,再破邺城。”
陈周怎么会出现在邺城中呢?以他的武艺,不可能凌越城墙入城,莫非他竟一直潜隐于邺城?他在字条中称“臣等”,那么在邺城中的唐军细作应当不只他一人。他们究竟是受谁的差遣?李豫或是郭子仪,还是另有其人?她已与李豫和离,陈周等人竟仍称她为“娘娘”,也算是滑稽之事。
沈珍珠正在胡思乱想之际,房门被轻轻扣响几下。
“夫人,陛下有请。”宫女在室外轻声莺语道。自她被掳入邺城后,这些宫女内侍们一概都称她为夫人,应是安庆绪授意。
沈珍珠不能不吃惊。安庆绪从未这样晚见她,可是以安庆绪现时的状况,她深知除非万不得已,决不能激怒他,只要能维持如前的宁静,或还有一线生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想了想,她立即点燃烛火烧毁字条,穿戴整齐,再三踌躇,终于还是将那碧玉小瓶扣入腰间束带里。
宫女提灯带路。沈珍珠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会被带到哪里。行了半个多时辰,穿行过层层叠叠的“殿宇”,眼前豁然一爽,面前居然现出个庭院。
宫女悄无声息的退下。
庭院四面植以草木,稀疏挺拔,有初春嫩芽暗香浮动,别见清幽,庭院正中石几上只置着一盅酒,两枚酒杯。
安庆绪原本背向而立,听见身后声响,缓缓回过身。
他面容清朗,神色微显冷峻,没有半分醉酒颠狂之貌,与这庭院的静朗,十分合契。
沈珍珠与他四目相对,一时竟有些恍惚,仿佛瞬间时光逆转,眼前的安庆绪,回复成数年前她所熟悉的安庆绪。
“过来,你看这一轮明月——”安庆绪向她招手,嘴角仿佛带着一点笑,从前的他,就算笑也是隐讳不张扬的,实在高兴了,就在嘴角挂一丝笑意,就象现在。
沈珍珠走过去。
安庆绪指的是院中一口井。一轮月华正映入井中,不偏不倚,光华催动心弦,有如琉璃万顷堆砌其中,炫人耀目,叫人欲窥又不敢窥,想舍却不敢舍,镜花水月,人间万象,似幻如真,莫不如此。
安庆绪道:“这可象吴兴你闺房外那口井?(注)我从未见过那么美的月华,那年你第一次指给我看,就好象今天这样,月光璀璨,好似在仙境。”叹一口气,“只可惜,这样的明月夜,自我离开吴兴就再没有见到。没想到今天居然重临此境……”
他神情萧索,好似那年他得知慕容林致要嫁给李倓,在长安郊外,那一份不甘与失落。
谁知事易时移,每个人都沿着自己命运之轮翻涌起伏,谁能拥这份勇气,在风起浪涌时,嘎然止步?
明知不可能,沈珍珠依然还是轻轻开口说道:“安二哥,你止步收手吧!这明月其实在何处看都是相似,这么多年你只是从来没有仔细看过而已。你身负绝世武艺,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
“你永远会败人兴头。”安庆绪没有动怒,说话口吻象极了当年在长安郊外。
那时他因林致之事横冲过街,将沈珍珠带上马奔至长安城远郊。沈珍珠说:“你也疯够了!”
他说:“你总是这样,败人兴头。”
“你这叫什么兴头?满大街横冲直撞,不管别人死活,也叫兴头?”沈珍珠这样斥责。
当年之景,此际同时涌上两人心头,彼此都不禁一惊。
怎样开始,就怎样结束,人生莫非有一条线冥冥牵引?
安庆绪摇头道:“我不能收手。珍珠,你说,我现在还有什么?就算我不做安庆绪了,我还能有什么?除了我这把剑,我还有什么?你永远不可能移情于我,那我,也只能在死前纵容自己一回,我要占据这邺城,占据这大燕皇帝之位,有一天是一天,有一时的快乐就是一时的快乐!”他抬头看着沈珍珠,有些凄厉的笑:“我生前身后,必定要背负无尽骂名,无人理解,也无人为我辩说一二!那就这样吧——”
他边笑边扶着石几坐下,示意沈珍珠也坐,挥指夜空道:“这样的夜晚实属难得,我们就不说那些扫兴的,不如从咱们相识开始说起,好好的谈一晚上的话。”
正说到这里,忽然有内侍尖着嗓子在庭院外大声禀道:“皇上,不好了,刘妃与鲁妃在宫中打起来了!”刘氏和鲁氏都是安庆绪在“继位”后纳的妃子,两人素来不和争风吃醋。安庆绪皱起眉头,冷冷道:“那就让她们打!”
“可是,可是,再打下去,奴婢怕会出人命啊!”
“出人命正好,朕还正嫌她们烦。”安庆绪仍旧无动于衷。
“她们大打出手,若冲撞太后的神位——”
这内侍所指的太后,自然是安庆绪生母卢氏,安庆绪继帝位后一直供奉生母灵位于内殿中,一听这话,安庆绪这才起身,对沈珍珠道:“你等我一会儿。”匆匆走出庭院。
院中只留下沈珍珠一人。
沈珍珠手轻轻触着腰间的碧玉小瓶。
她犹豫着。
面前有一盅酒,现在这偌大庭院中除了她,再无别人。
这是下毒的最佳时机。
十余年来安庆绪虽然做过数不尽的恶事,对于她,似乎从未有亏欠。
然而他们掀起这漫天烽火,令得生民涂炭,遍地哀鸿。
这一刻,也许万千大唐百姓的性命都握在她手中。
她可以提前终结所有。
她启开酒盅,取出那盛装剧毒鹤顶红的小瓶,掀盖,往酒里倒下去——
忽然,手腕一紧,被牢牢攥住,手中碧玉小瓶同时被劈空夺走。
注:此井现仍在浙江湖州沈珍珠故居。
帝城尘梦一年间
“娘娘怎么这样糊涂!下毒酒中鸩杀安庆绪,你莫非能不与他共饮?就算鸩杀功成,你又怎么可能全身脱逃?左右你都是一死啊!”紧紧攥住沈珍珠手腕的人沉声说道。
“你!——”沈珍珠转头,惊诧的看着面前的玄衣蒙面人。从他的声音,她已然辨认出他是谁。
玄衣蒙面人轻轻放手,微略弓身,朝左右迅捷的扫了一眼,语速甚快:“娘娘没有认错,我是冯翌。安庆绪恐怕立即要回来,我与他武艺势均力敌,不能靠近他。现在诸事不宜细说,但娘娘切勿听信他人之话轻举妄动,我既然能进入邺城必定会千万百计保全娘娘。”停顿半刻,蹙眉凝息,低声道:“他们回来了,娘娘务必记住我的话——”话音刚落,人已如飞鸟般掠上院墙,一晃眼便不见。
果然没一会儿安庆绪便回来了,面上微有恼怒之色,想是那刘鲁二妃让他十分不痛快。
沈珍珠心中惴惴,思量着方才风生衣的话和陈周下午的突然出现,有些地方百思不得其解。听风生衣说话的口气,他应当是凭借自己卓绝轻功刚刚混入邺城,他本与陈周都受命与李豫,为何对让自己鸩杀安庆绪一事,明显有不同的态度?再说风生衣现在也不是一般的小吏身份,堵然离开长安日久,怎么向朝廷解释?
这一晚,安庆绪果真只与沈珍珠把酒言说往事,再无其他。
此后很长时间,沈珍珠再未见到过陈周和风生衣。陈周是极聪明谨慎的人,装扮乞丐的方法必定不敢再用第二次,再说为此事说不定陈周和风生衣已经发生争执,一次不中,二次不用,陈周大概已放弃这鸩杀安庆绪的方法。风生衣忌惮安庆绪武艺,也不敢随意涉险入安庆绪的“宫殿”。
至二月中旬,邺城内继粮草不继后再起恐慌。沈珍珠偶尔听宫女们议论,说郭子仪不知从哪里得的主意,在邺城外四处筑垒、挖壕,放漳河水入邺城,令得城中如遭洪涝,四处积水不泄。邺城排水本无问题,只因安庆绪占据邺城后大兴土木,且属下官员不通水利,将原有的排泄功能半废半弃,普通年份排水还无甚大碍,但郭子仪施用此灌水之法,使水位日日升高,邺城如同一水桶,假以不多时日,必会不攻自破。能将邺城弊病带出告知郭子仪者,大概非风生衣莫属。
在此情况下,安庆绪更加颓废。治下官吏一来因惧怕安庆绪刀剑,二来知道肃宗收复两京后对投敌者尚处罚极重,他们身为叛党,开城投降也是死。左右都是死,不如死守着以求史思明来援后博一线生机。因此,安庆绪麾下几员大将和官吏倒还尽忠职守,力保邺城。
二月底,时势突转。史思明亲自率兵在距邺城五十里处扎营,增援安庆绪。得知这一消息时,沈珍珠正与安庆绪同在大殿中,看见安庆绪只是微扬嘴角冷笑一声,殿中其他将领官吏多是喜形于色,恨不能欢呼雀跃。
三月初四三更时分,沈珍珠刚刚入睡,忽觉有人在推搡自己。睁眼一看,却是风生衣立在榻边。
风生衣仍是全身玄衣,道:“娘娘赶快准备,我今晚负你出城。”
沈珍珠疑惑着:“为何这样急?邺城不能攻下么?”
风生衣面有忧戚:“时势紧迫,就这两日我大唐就要和史思明决战。”
“史思明仅十余万人马,我大唐三十余万!你是说,大唐竟不能取胜?”沈珍珠惊道。
风生衣点头:“我来回邺城内外,一直观察大唐各路军马。史思明不可小觑,可我大唐兵马,……各自为政,鱼朝思颐指气使,焉能不败。”急急说道:“若大唐兵败,史思明入邺城,到时安庆绪自身难保,情况混乱,娘娘你极为危险。今晚我便背负娘娘越城门。”
沈珍珠心怀颓然,暗暗叹气,本已站起的,又退坐到榻上。轻声道:“冯翌,你老实说,你是未得任何人授意,私自来邺城的吧?”
风生衣微有一愣,想了想,才答道:“娘娘明鉴,我是收到严明书信,说娘娘被困邺城,而殿下却……”顿了顿,绕过这个话题:“严明知道惟有我的武艺方能凌越邺城城墙,我这才自作主张——”其实当天在愁思冈严明立于李豫身后,也认出了沈珍珠,他暗自留意,偷听李豫与张涵若的对话,料想李豫不会救沈珍珠后,连夜遣人托书给风生衣。风生衣当时偏巧回师门不在长安,十日前才返回,拆信一看便快马加鞭赶往邺城。他知道陈周潜入邺城之事,入城后先与陈周会合,竟得知陈周要沈珍珠鸩杀安庆绪,见情况紧急,不及与陈周争辩,就赶至邺城“宫中”阻止。
风生衣向来说话都自称“属下”,惟有这次来邺城一直自称“我”,虽是称谓之别,沈珍珠早已暗自揣测到风生衣此行不是受命而来。
沈珍珠看着面前之人,亦是剑眉星目、国之栋梁,那何灵依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和他争个生死高低,其实早已芳心暗许,素瓷虽与他无缘,却始终无法忘情。背负她出城,他口气轻松,若果真容易,何不早早就救出她,怎会在此时才作决断?
沈珍珠心念流转,脑中想着主意,口上问道:“那放水灌城的主意,定是你传出带给郭子仪老将军的吧。”
风生衣口中称“是”,道:“原来郭子仪老将军早知道陈周半年前就受命于殿下混入邺城以做内应。殿下……用心良苦,若陈周内应功成,必能将功抵过,回复官职。”说完屏息静听四面动静,再次催促沈珍珠稍作收拾赶快随他逃走。其时邺城“宫中”防范并不严密,若要混出宫不难。
风生衣提及李豫时话语含混,沈珍珠看他神情,已猜测到李豫所想所行,风生衣现在是怕她难过,不忍提起。
她怎能难过。
他本该如此,她与他已成陌路,他身负社稷江山,他不会再为她徇私情,涉奇险。
他本该如此,这才是帝王之道。她求仁得仁,又有何撼?
然而,当听到“殿下”二字时,她心中仍如万千密鼓擂动,往事微茫点点袭来,惟摒弃思量,方可不心伤。
她眉心微蹙,忽然得了个主意,道:“别忙!我久居这邺城宫中,得知一些史思明内情,定对我大唐与史思明的决战有利!”
风生衣闻言大喜。沈珍珠又道:“你稍等半刻,容我将所知记录下来,你速速送至郭子仪将军处。”说毕,先令风生衣逃避在室中暗处,再点燃烛火,果然立刻有宫女扣门入内探视,沈珍珠只说睡不着起床看书,那宫女知道沈珍珠得罪不得,告罪退下。
沈珍珠就着烛火,想想写写,须臾便写就书信,涂蜡封好递与风生衣道:“速去速回,此事不能耽搁。”
风生衣点头道:“好,这一来一回不用一柱香功夫,娘娘做好准备,衣裳要穿简便些,暂且耐心等候。”
沈珍珠笑道:“若大唐能胜,我能否逃出邺城都是无妨。”见风生衣转身,她略有迟疑,忍耐不住,猝然开口问道:“适儿——”
风生衣立时明白,微笑道:“娘娘放心,殿下对小世子宠爱有加,小世子现在有——”以手比对自己身量,“有某这里高了——”
沈珍珠眸中暗蕴泪光,点头道:“我知道了,——我早就知道,殿下决不会亏待适儿—冯翌,多谢。”转身道:“快走吧。”
待风生衣告退,身影消失于室中,沈珍珠拭过眸边泪痕,长长的舒气。
她知道,风生衣不会再回来了。
她虽然呆在邺城日久,但连安庆绪都不知道史思明的弱项隐秘,她哪里又能知道甚么“内情”?
她写给郭子仪的信,只是言明三点:其一,她曾是广平王妃、大唐镇国夫人;其二,冯翌忠于唐室和太子殿下,若执意行不可为之事救她出邺城,必会使国丧股肱,殿下失左右臂,求郭子仪看在太子殿下份上,阻止冯翌再入邺城;其三,冯翌武艺高强,若要阻止其重回邺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