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许都,还有曹盼不敢赶的人吗?必须的有啊,荀彧是一个,荀彧家的夫人也是一个!
  荀夫人,这不就上门来看望曹盼了,曹盼笑盈盈地迎着人进门,荀夫人道:“阿盼的日子过得不错!”
  在外头看着府邸似是很小,进来里头是另有洞天,花园,小楼,假山,流水,样样都不缺。
  “都是我阿娘先时布置的。”曹盼绝对不敢居功,这都是丁氏弄的。
  提到了丁氏,荀夫人一顿,眼中流露出了一丝怀念,丁氏啊,是个性子刚烈的人,曹盼这脾性倒是像足了她。
  “你阿娘不在了,我是你师娘,你也能当我是你另一个娘。”荀夫人是越看越喜欢曹盼,这不忍不住下手了。
  “你不说我也当你是。”曹盼接过话,这么好玩能让荀彧破功的夫人啊,早些年怎么就没跟她认识呢,相见恨晚,相见恨晚。
  荀夫人道:“好,极好,我就喜欢你这么爽快的小娘子。”
  “那,你那掷骰子的本事,能不能教教我?”下一句,荀夫人直接将来意地道明了,曹盼虽然早有准备,也害在是叫荀夫人这直白给惊了惊。
  荀夫人道:“那日在府里我看你摇了几回,要什么开什么,是有什么绝招的吧?”
  曹盼点了点头,“绝招是我的,可是师娘,师傅是不同意玩骰子的,我要是教给了你,改日师傅会不会找我算账?”
  相比起荀夫人来,当然是荀彧更可怕了,曹盼想着她要是教会了荀夫人掷骰,荀彧回头知道了,她是得要多惨?
  不能想,不能想!曹盼果断地要抽回被荀夫人捉住的手。
  但是,荀夫人既然都找上门来了,怎么可能让曹盼退!
  紧紧地捉住曹盼缩回的手,“我才第一回让你教我点东西,你就不肯了?你就是这么拿我当你师娘的?”
  不是啊,有你这么威胁人的吗?曹盼真心还是想把手抽回来,然而看着娇小的荀夫人力气却大得很,紧扒着不放,曹盼也不敢太用力,只怕伤了荀夫人呐。
  “师娘,那不是什么好东西,学了也没处玩。”曹盼无力地说。
  荀夫人道:“我没想去别的地方玩啊,在家里玩就好!”
  在家里玩,在家里玩!这句话透露的信息让曹盼的眼睛立刻亮了。
  在家里能跟谁玩啊,儿媳妇当然是不行的,儿子也一样,唯一的人选只能是荀彧了!
  荀彧啊,曹盼脑补着荀夫人跟荀彧摇骰子,在荀彧有带荀夫人去教坊的前科下,这件事,非常有可能的。
  不过,曹盼觉得还是要个确定的答案更好了!凑了过去,与荀夫人的耳边小声地问,“跟师傅玩?”
  荀夫人一眼瞥了曹盼,想到上回管家报来说曹盼出了府门大笑不矣的模样,这小娘子一准是把事情猜得七七八八了。
  咳咳,荀夫人干咳了几声,觉得还是有必要为自家的夫君正正形象的好,“不是,我自己玩!”
  曹盼扬了扬眉,“自己玩有什么好玩的。师傅都陪师娘去逛教坊了,玩骰子嘛,闺房中乐,谁管得着啊。”
  荀夫人觉得吧,曹盼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好玩了。凑了过去与曹盼道:“你怎么猜到的?”
  “多得师傅告诉我的啊。”曹盼俏皮地说,荀夫人蹙着眉头,这种事情荀彧怎么可能会告诉曹盼。
  “那日师傅不是与师娘说了两个字吗?教坊。没有去过教坊的人,怎么能闻出我身上的味是自教坊染上,再有师傅这一句话立刻就把师娘的火给熄了啊,这里面的道道,不难猜。”曹盼将自己为什么能猜出来一一告诉了荀夫人,荀夫人道:“果然聪明。”
  作者有话要说:  我已经好几个周末没有出去玩了,三更完,依然在码明天的更新,累…
  感觉你们喜欢令君比我多,泪目!


第218章 计划进行中
  “如此,教不教我?”荀夫人想到曹盼出门口笑了一场的事,也知道曹盼为何而笑。
  荀彧此人,最是守规矩不过的人了,教坊之地,自来不曾迈入,却陪着自家的夫人进出,只因为荀夫人想去吧。
  那么,如今荀夫人要学掷骰子,这要跟谁玩,还不是跟荀彧,想到荀彧一张严肃脸无奈的面对荀夫人的纠缠时,曹盼毫不犹豫地道:“教!”
  哪怕被荀彧打死她也一定要教!
  荀夫人听了那叫一个高兴啊,伸着头摸了摸曹盼的头,“真是个乖小娘子,难怪丞相这么喜欢你。”
  聪明又贴心的女儿多难得,荀夫人也想要一个,然而她只生了几个儿子,没能生个女儿。可惜可惜儿子大得曹盼太多,否则把曹盼娶回他们家该有多好。
  掷骰子想掷得要什么来什么,当然是要下苦功夫练的,荀夫人也是难得有毅力的人,曹盼让她怎么练她就怎么练。
  家里的事,荀夫人都交到儿媳手上了,如此大部份的时间都空了出来,三天两头的往曹盼的府上跑,就为了练出一手掷骰子的本事。
  当然也见到了曹盼有多忙,每日一早起就练功,练完功后又带着一群部曲还有曹氏及夏侯氏的郎君练箭,早课做完了。
  关于盐的事务一一报上来,曹盼一一处理,分布下去,司马末与崔申这两位迅速地上手曹盼交代的事。
  还有纸坊,酒坊,以及洛阳城那处曹盼的部曲,甚至还会夹杂上庸郡的一些事报上来。
  纵然曹盼忙,荀夫人来也总是第一时间教荀夫人如何掷骰。
  有时事情太急,前来禀告的人也顾不上荀夫人还在,便来与曹盼耳语,曹盼迅速吩咐下次,如是几次,曹盼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甚至在听人禀告时,回头还能指出荀夫人哪里不对!
  荀夫人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人太多了,但如曹盼者,少之又少,转过头回去就跟荀彧夸了一通曹盼。
  荀彧知自家夫人这些日子时常往曹盼的府里去,但是这么一通夸曹盼,却是难得。
  “她如此讨你喜欢?”荀彧问了一句,荀夫人反问道:“你难道不喜欢她?”
  荀彧道:“明心者,心志坚韧,不易改之,心怀天下,志向高远,品性高洁,万中无一。”
  这样高的称价出自荀彧之口,荀夫人也是面露惊叹,“我还是第一回见你这么夸赞一个人。”
  微微一笑,荀彧道:“她更像夫人,而又得丞相之优!”
  一句得丞相之优,便是言之曹盼不类曹操那些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品性。
  “她也是个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荀夫人补了一句如是说。
  荀彧道:“纵如此,人不犯她,她不犯人。”
  送上门来找教训的人,曹盼绝不轻饶,但是,她不会主动去找别人的麻烦。
  荀夫人看着荀彧这么夸着曹盼,昂起了头笑了笑,“这么说,你也觉得收下这个弟子甚好。”
  面对枕边人,荀彧露出了一抹笑容,答了一句善!
  荀夫人眉开眼笑的,暗想要是曹盼知道荀彧这么夸她,一准要乐疯了。她清楚得很,曹盼心中对自家夫君的推崇与恭敬,只怕连对曹操都没有。
  “娘子,江东传来的消息。”荀彧夫妻提及的曹盼,此时收到了她等待已久的好消息,江东那头,随着平价盐的投入,商人行于江东,广而告之,北上之地,盐以平价,天下百姓皆如是。
  然而江东之世族,在曹盼派出去的盐商们明显抬价卖出,虽然比以前他们的制盐成本便宜一些买入,转手卖给江东的百姓,那价格也比平价贵得多得多了。
  在江东世族明显囤了不少盐之后,按照曹盼的计划,他们立刻抛出平价盐来,让江东的百姓都知道,你们江东竟然还在吃高价盐,我们北地早就吃上平价盐了。
  一时之间,随着有心人的挑动,江东民心大乱。
  人皆如是,如果大家用一样的东西,付同样的价格,当然不会有人有意见,但是在明显巨大的差距下,就怪不得人心异动了。
  有的江东百姓偷偷的渡江到了对面,一口气买了不少盐回去,转手分售给街坊邻居,甚至连曹盼让人早就编好的口号也一并告诉他们。
  “北边的人说啊,只有世族来卖他们的盐,他们才会抬价,天下的百姓,不管是江东也好,荆州也罢,只要是咱老百姓,一律都以平价售之,永不抬价。”
  “当真?”
  这么好的事,谁都不敢相信。盐一直为世族们所垄断,寻常百姓若以贩卖私盐,那是死罪。
  而盐能富国,可想其中之暴利啊,如今竟然有人以平价而售盐,这都是谁做的?
  “这是曹丞相府的小娘子所为。当然也是顺应曹丞相爱民如子之心,粮食,盐,那是百姓必需之物,原先无法改变盐价,而今既得了那得省时省料的制盐之法,当自回馈百姓。”
  这样的话口口相传,一度让曹操的名声好了许多。
  但是,江东的世族也好,荆州的世族也罢,面对明显被人坑的局面,家里囤了一堆的盐,这都是用钱买回来的。但这价格,竟然比一般的百姓买的要贵得多得多,好些人气得肝直痛啊!
  想去找那些人问问这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能找得着人才怪。
  盐价一乱,世族们当然不肯做亏本的卖买,换了谁都不愿意。
  故而哪怕盐堆积如山,他们也不肯卖。不过也是想看看,曹盼是不是真的能一直保持着平价盐。
  都是百年的世族,煮盐的方子各家大同小异,以平价而论,根本就亏本的卖买。
  他们都不愿意相信,曹盼真的得了平价盐的制作之法,平价之盐,且看他们能卖多久。
  一个月,两个月,世族们死不降盐价,百姓们没办法,只好跑到边境之内买盐了。
  对于来买盐的百姓,一律都是笑脸相迎,要多少卖多少,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哪里的人而给你脸色看。
  这么一来,世族想啊,平价盐嘛,价格这么好,似乎不卖点回来也对不起自己。
  反正他们也不差钱,趁着曹盼这会儿发疯,多买点回来也好!
  于是,就有人准备跟对面的人搭上了,话里话外都要要买大批盐的意思。可是,直接叫人拒绝了,平常百姓我们是平价售盐没错,你们这些世族,拿那么多的盐回去还不是想要剥削百姓,所以不好意思,平价盐不是卖给你们的。
  想必你们应该不差钱,想买盐呐,按之前的价格。
  世族们活到现在,到哪里行使的都是贵族的特权,哪怕是出仕都是让人求着的,如今买盐,寻常的百姓都能平价买到的盐,他们竟然买不到。
  怒起,立刻不由分说的开打。但是,这是谁的地盘呐,你一个江东的世族,跑到他们曹家的地盘来挑衅,虐不死你才怪。
  故而,直接被打了一顿,而且是当着来买盐的百姓给打的。
  一边打还一边叫喊着,“世族了不起啊,告诉你,我们曹娘子说了,平价盐是利百姓的,不是给你们世族趁机囤盐的。我们卖给百姓这平价之盐,只要有曹娘子在一日就不会改,但是对你们世族,还是帮孙权对抗我们丞相的世族,这辈子,你们就吃自己做的贵盐吧!”
  围观的百姓们都长见识了,要知道士农工商,在他们眼里,世族何等高高在上,就跟皇帝差不离,但是,竟然有一天因为这些人是世族,所以人家不把平价盐卖给他,甚至,还把人给打了!
  太梦幻了,那打人的人还在那里叫喊道:“世族了不起,世族还不是靠我们这些百姓养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吃着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还敢看不起我们,有脸吗?”
  有脸没脸的,被打成这样也果真是没脸的。
  不过,虽然把人打了一顿,却没把人关起来,毕竟,这里是卖盐的地方,盐商都是曹盼的人,该怎么做,如何拿捏一个度,曹盼早就已经吩咐好了。
  那被打的世族回到了江东,立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添油加醋地说来。世族们立刻怒了,这是想压他们世族是吗?那就让他们睁大眼睛看看,世族动怒是个什么下场。
  立刻,有人向孙权建议,严令江东百姓往北去买盐。
  孙权这会正准备大举攻攻扬州,想夺曹操的大本营合肥啊,听到这样的话,皱起了眉头颇是不解,“买盐怎么了?”
  “孙侯还不知道,曹氏正在收买人心呐,北方一带,皆以平价盐而售之,如今百姓们都往北去买盐,话里话外,都在说曹氏的好!”
  最近忙着练兵的孙权确实没有注意到这桩事,无声地看向鲁肃,鲁肃点了点头表示确有此事。
  “明明有便宜的盐买,你让人家来卖贵的,谁也不会愿意吧?”孙权依常理而说来,鲁肃附言道:“主公英明。”
  禁以百姓去买平价盐的事,怎么听着都不靠谱,那不是把民心推到曹氏那边去吗?
  “平价盐,是谁弄出来的?”孙权想了想问。
  “听闻正是曹盼。”曹盼这个名字,如今在江东那是声名鹊起。
  孙权听到这个名字,立刻就觉得肩上的伤痛得厉害了。
  曹盼,曹盼呐,真是阴魂不散呐!
  怎么就杀不死她呢,甚至,连好不容易逃回来的妹妹,也似是听了她的挑拨,日日在闹腾。
  孙权道:“禁以百姓去买盐是不可能的,此事,不必再言。”
  孙权要是个蠢的,能叫曹操视为大患吗?
  “主公,听闻曹氏有一批盐,离江陵不远。”周瑜出声。
  作者有话要说:  弱弱地码字中,求不冷落前章,看我一有存稿都是齐发,然而你们总在最后一章留言,泪目啊!


第219章 暗潮汹涌
  这下都拿眼看向了周瑜,等着他说下一句。
  “虽然不知曹盼的盐从何而来,从平价盐一出来,瑜就派人去打探过,所有的盐,皆是曹盼命人运来的,而临于江陵之地,就囤了一批盐,应该有一百石左右。”周瑜显然是早有准备,消息都打探清楚了,便也是连计划都有了。
  孙权道:“将那批盐抢回来了。”
  “曹盼以平价盐而收买民心,也是想借平价盐而离间百姓与我们,无论我们是禁民出入,或是不降盐价,都不能解决这件事情。”周瑜这般说来,孙权认同地点点头,确实如此。
  周瑜继续道:“既然如此,何不将曹盼的盐,抢为己用,再以平价而售于百姓,如此一来,问题岂不是解决了。”
  “一百石的盐,也撑不了多久。”鲁肃提了一句,抢了一百石的盐来,只是暂时解决了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周瑜抿了唇道:“此时大战在即,缓过一时是一时。另外,让人注意刘备那边是如何解决的。”
  这样好的计谋,曹盼不可能只对江东用而避过刘备拿下的荆州。
  荆州里头比起江东来更乱,刘备是初得荆州,根基未稳,此时正是致力收拢民心的时候,偏偏曹盼让盐商先算计了世族们,然后再抛出平价盐来。
  刘备自进荆州以来,对世族们皆是以礼相待,世族们为着平价的盐吵到刘备那头,刘备也是十分头大。
  “平价盐,平价盐,别人能卖平价,你们为什么不能?我看你们是故意闹事的吧。”
  断了条胳膊又瞎了只眼的张飞,接二连三的败于曹盼之手,身上的戾气横生,一看一群人将刘备围得水泄不通,刘备想跟他们好好说话,他们一个都是不肯听的模样,张飞瞪大了仅剩的一只眼而怒吼。
  “翼德不解民生之事,出言不逊,还请诸位见谅,莫与之计较。”张飞的话刚落,刘备已经给他们赔礼了。
  “此事,还望皇叔为我们解决,否则长此以往,我们当如何?”盐利之大,无人能不动心。
  “诸位请稍缓一缓,我一定,尽快给诸位解决此事。”刚得了荆州就闹出这样的事来,民心偏向于曹氏,这于他极其不利。
  世族们得了刘备的承诺,便相继告退了。
  刘备头痛啊,正好此时庞统与诸葛亮一前一后进来,刘备忙道:“士元,孔明,你们来得正好。”
  “主公。”两人一道行礼,刘备急急地走了过去,拉住他们道:“此间大事,你们快出出主意,当如何是好。”
  “主公指的是盐?平价盐?”诸葛亮一言道之,攻占荆州之地后,刘备将民生之事尽托付于诸葛亮,故而诸葛亮是最清楚这些事的。
  “正是正是,刚刚荆州的世族们争相而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此事,曹操他们做得实在是狠。”
  先用原来制盐所用之原料的价格卖给世族,让世放大量囤盐,之后又开始推行平价盐。
  摆明了是要坑世族,也是要坑他。
  世族们怎么可能会做赔本的卖买,但是百姓也不傻,明明有便宜的盐可以买,谁乐意再去买贵的,百姓们又不是钱多得没处花。
  恰恰相反,民生多艰,平价盐之事,严格说起来是利民之大事,但却是要以世族的利益损失为代价。
  刘备如果能下狠心不管世族,那他就不必忧心了。然而,他刚得世族,手中无人,更需要世族的助力,而且,如果他将世族的请求置之不理,第一个要炸了的绝对会是庞统。
  “统有一虑。昔日统亦曾煮盐,所费之柴火,时间,远超于平价,曹操,怎么会以平价盐而售之?”想法与许多人一般。
  诸葛亮道:“不仅是荆州,眼下天下已知,曹氏出售平价盐,而且对天下承诺,永不加价。”
  也就是说,平价盐这事,绝对不会是曹操一时兴起而为。与其说是曹操所为,不如说是曹盼吧。
  诸葛亮从听闻这消息开始,就已经转过无数的念头,哪怕作为立场对立的人,诸葛亮也必须承认,这是利民之大事,甚至比起曹冲纸来,更利于千秋万世。
  “无论此事是一时或是一世,眼下我们最要紧的是要将此事解决。世族的问题,百姓的问题,我们总不能逼着百姓投奔于曹操。”这,才是刘备最最关注的。
  他为什么能得荆州,他自己还能不清楚怎么回事,孙权借兵于他,看重的就是他多年经营所得的声望,民心。
  若失了这两样东西,他根本无法立足。故而,世族不能得罪,民心也要安抚,绝对就是让民心倾向于曹操那边。
  刘备有这样的想法,庞统与诸葛亮都明白刘备之意。
  “眼下如果想安世族,又要争民心,最好的办法是将盐抢回来。”诸葛亮的主意与周瑜一般无二。
  “孔明已经探到他们将盐藏于何处了?”既然敢以平价之盐而供天下,必须盐量充足,所以,把他们的盐抢回来,必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诸葛亮道:“主公刚得荆州之地。此时,若想得盐,上庸郡是最好的地方。”
  上庸郡,那是让张飞接二连三吃了大亏的地方,张飞忙道:“诸葛先生,只怕不妥吧。我们连上庸郡的城都攻不进去,怎么抢他们的盐。”
  “比起上庸郡来,据我所说,有一处他们囤了盐。”庞统在旁边这边说来,诸葛亮道:“所谓囤盐之处,必是诱饵。难道她能想出这样乱世族与百姓的计策来,会想不到我们要如何才能解决这般困境?”
  所以,所谓囤盐之地,必然是设下了重重陷阱的。
  “囤盐之处,必有重兵把守,但是上庸郡就不一样了。平价之盐,是曹明心所为,上庸郡是她攻下的城池,此处,藏盐一定会比任何一处囤盐之地更多。”诸葛亮将他们都不敢说破的曹盼身份直接说破。
  “兵者,诡道也。我们曾两败于上庸,亮以为,曹明心如今远在许都,重心必是倾注于盐利之上,她纵有布置,也绝想不到,我们不咬她放的鱼饵,而转于上庸。上庸虽然兵马充足,但上庸郡中,如今文由周元直,武有秦无,此二人,皆是年轻,利用他们的弱点,把握机会只要抢盐,比攻城要容易得多了。”
  诸葛亮将这些关系与诸人摊开的说,刘备在那里衡量,越想越是觉得此事确如诸葛亮之所言。
  “那孔明以为,何人前往上庸抢盐为好?”刘备询问,诸葛亮道:“亮愿与子龙同去。”
  刘备沉吟了一会儿,诸葛亮再接再厉地道:“亮也想会一会周元直。”
  周不疑的神童之名,少时远扬,但自曹冲死后却归于沉寂,诸葛亮道:“周不疑能将上庸郡管理得有条不紊,此人非同小可。”
  对于周不疑,都是听说过的,刘备道:“昔日曹冲一死,曹操欲杀之,最后却为曹盼所救,周不疑此人,若能收为己用,也是一大助力。”
  对此,诸葛亮不置可否,但是,刘备既然想将周不疑收入麾下,诸葛亮作一揖道:“亮自当尽力而为。”
  但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诸葛亮知之甚少,庞统笑道:“孔明以为,难收周元直为主公所用?”
  诸葛亮看了庞统一眼,“士元觉得周元直此人,当初既为人所救,而又随之征战,今又为上庸郡守,他会因为什么而叛?”
  “离间之计,再牢固的关系,又如何不能离。”庞统言语十分的狂妄,诸葛亮没有说话,庞统与刘备道:“主公,孔明既然没有信心,此事,统愿为主公前往。”
  刘备一听有些为难了,毕竟,如今庞统与诸葛亮都是他手下的得力人,一下子两个都往上庸郡去,刘备有些为难。
  诸葛亮道:“即往上庸郡去,士元一定代之抢盐之事?”
  一下子就看出了刘备的犹豫何在,庞统道:“孔明不是要去会一会那周元直吗?”
  诸葛亮道:“不急于此,眼下还是荆州为重。”
  荆州将是刘备崛起之地,稳打稳扎才是最重要的,原本庞统在,诸葛亮能去上庸,但庞统一去,诸葛亮为了刘备,却是必须要留下的。
  “如此,那我便去上庸,不仅将盐抢回来,也将周元直给主公带回来。”庞统这般大的口气实在是听着刘备十分欢喜。
  “好,我与孔明就等着士元的好消息。”刘备这般附和地说,庞统与刘备作一揖,也朝着诸葛亮作一揖。
  诸葛亮微微点头与他还以一礼。有些事,有些人,总要叫他踢到铁板才知道痛。
  庞统善于交际,此前又名声远扬于他,故而虽与诸葛亮一同入刘备麾下,但因曹盼之故,连着刘备在内也对诸葛亮有所防备。
  长青曾几次为诸葛亮鸣不平,不过这一切,都在那日,曹盼喝下那两杯毒酒后有所改观了,诸葛亮每每思及于此,心痛难捺。
  她总是最知他,知他的委屈,知他之志向,为此而愿意为他做任何事。
  诸葛瑾问他当日娶了曹盼,如今是否后悔,诸葛亮捂着心口,怎么会后悔呢,余之一生,得此一生相知,相爱,哪怕此生不能相守,只能为敌,那也是莫大的幸福。
  因为,这世上,再没有那样的一个人,知他,疼他!
  庞统,小看了周不疑,你会吃大亏的。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斗智斗勇什么的,之后才是盼盼与诸葛的战场……
  你们不是不喜欢男主吗?看女主就好了,虽然我并非有意不让男主出现,实在是不合适。打滚求留言!


第220章 以身为饵
  而在许都的曹盼,收到了这两地的盐商传回来的消息,立刻给曹操写信,兵都是曹操的,情况她告诉曹操,难道曹盼都已经把饵给曹操装好了,曹操还能不知道怎么用吗?
  正好,曹操磨刀霍霍的准备跟孙权再大干一场,如今曹盼将江东搅得再次人仰马翻,接下来孙权他们会做什么,曹操能够猜到,即令人把曹盼运往两地临界所囤的盐,守好了。
  水战不是孙权的对手,但是陆战,曹操何畏之有。
  至于刘备嘛,曹操也同样让人防住,但是曹盼落款之时备注了一句,孙权别无选择,必袭于囤盐之地,但刘备就不一定了。
  曹操对此听进去了,本来不想理会的,又想到赤壁之战,曹盼说的话,对此,曹操道:“让人注意刘备兵马的动向。”
  他这会儿还在练水军,其他的事,有他吩咐下去,当然会有人办好。
  对于曹盼信中写要携贾诩一道往上庸郡的事,曹操想了想这些年来,贾诩一直深居简出,那么一只老狐狸,他用不上,叫他女儿物尽所用又有何不可。当即回了曹盼随她。
  曹盼得了曹操的准信,已经收拾了一半行李的曹盼立刻给贾诩去信,贾诩犹豫不决啊,还是自家的夫人道:“我看那小娘子比丞相要和气得多,况且你白当了人家的师傅,教了她什么东西了吗?”
  被自家夫人那么一激,贾诩才反应过来,他白得了曹盼一个师傅的名,根本连什么都没教过给曹盼呐,反而,因为这个名号,得了曹盼多少的好处啊。
  先是曹冲纸,接着又是实打实的盐田。贾诩也必须得承认,他实在是得了曹盼太多的好处了。
  “那,听夫人的,我跟她去上庸?”贾诩还是心虚的,毕竟当人家的师傅当成他这样,实在是汗颜。
  “当如是。”贾夫人给了贾诩一颗定心丸,“孩子都大了,都有他们自己的日子,我听着那小娘子说上庸极好,便一道与你去。”
  贾诩乍听这话明显地一愣,“夫人与我一道去?”
  “你不想带我去?”贾夫人扬着眉问,一大把年纪,都是老夫老妻的人了,贾诩道:“我是怕夫人的身体撑不住。”
  长途跋涉,都是一大把年纪的人,是要小心着点。
  “无事,我的身子比你好得多了,你都能去,我有什么不行的。荀令君夫人一再夸赞小娘子品性高洁,待人真诚,我也是越看越喜欢。”曹盼不知,因得了荀夫人的喜欢,连带着,也让一众夫人对曹盼甚有好感。
  “再说了,那三百亩实打实的盐田,看得我啊实在是……”心颤呐,如今天下谁人不知曹盼握尽天下盐利,别看价格是平价,但是十三州的百姓都食用她这平价盐,那是多大的数目。
  哪怕价格低了,量在那里,岂是往日的世族所能比之,正因为如此,曹盼才会那么惹人忌恨。
  “此去上庸,不太平。”贾诩这么说。
  在许都境内,有满宠在,又有几个曹家,夏侯家的将军坐镇,没有人敢对曹盼下手,但是出了许都,这一路往上庸郡的路上,多好的杀人机会。谁会愿意放过?
  曹盼若死,盐利必然重新分配,这样一来,谁都有机会,谁也都会可能。
  “那你不提醒提醒她?”贾夫人听着眉头直挑,催促了贾诩一句,贾诩笑道:“这样的事,何需我提醒,就是不知,她会如何应对。也罢,随她走一趟,我倒要看看,这小丫头到底能做出多少惊世骇俗的事。”
  贾诩决定了,便给曹盼回了信,她赴上庸之日,他携夫人一并去。
  曹盼当然是高兴的,吩咐人加紧收拾,她如今是急着赶回去上庸。
  一呆就是几个月,她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上庸郡变成什么样了。
  送别之日,饶是贾诩缩在马车里,致力让人无视他们夫妻,挑着车帘看到来给曹盼送行的人,嘴角抽了抽。
  “曹氏与夏侯氏的人都到了。荀令君与夫人也一道来相送。”贾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