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这个想法的不仅是他们,江东必然也觉得如此。当然也会察觉此时的我们急了。与益州合作是为了拿下江东,才拿了一个郡就不能再往前进一步了,面对长驱直入的益州兵马,对比在前,江东一定会觉得想他们想赢。所以,所谓的会稽郡郡军举城而降,只怕是饵。
魏止的提醒项龙听进去了,若是如此,当如何防?而且,最要紧的,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无论会稽是真降还是作诱,一定都会打开城门,这是他们的机会,进了会稽,当然是要拿下会稽,更要趁机歼灭那些有异心图谋于他们的江东兵马,甚至是陆逊。
上战场来的人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战功吗?会稽郡守能用计,难道他们就不能了?
故,魏止与项龙提议,会稽城要入,兵马要带,但在会稽的两面,最易设伏的位置,他们能设伏,我们也能设伏。
诱军深入只是为了将兵马一网打尽,那我们就来个里应外合,把陆逊所带领的江东主力留在会稽。战场上,不仅是斗勇,更是斗智。陆逊善伏又如何,他们来个伏中伏。
曹永再给了一个主意,在他们里应外合之下,陆逊但败一定会退,她就负责在在陆逊后退之时,再予陆逊一击重击。
如此,将计就计,伏中设伏,里应外合,断敌后路。一场战打下来,陆逊损失惨重。
会稽郡一破,余下的临海郡,建安郡,均无兵力可守,独一个新都郡有兵,都叫曹永在断陆逊的退路时,借着陆逊所领的兵马退入新都郡时,将新都郡攻破。
“好!”曹盼拿着这捷报,毫不吝啬她的夸赞,与燕舞道:“与项龙、魏止、曹永传话,让他们再接再厉,朕,等着他们大获全胜,与他们论功行赏。”
曹盼称帝以来,并无大战,这下好了,不打则矣,一打就把江东都快要搞亡了。
诸葛亮听目光闪闪,“你手下的文臣武将果然不缺。”
“缺,缺的。至少现在我手上的人还不足以供应。”曹盼很实诚地跟诸葛亮说。等江东之事定了,回了洛阳,明年,该开科举了。
这事,自然是不能与诸葛亮提起的,曹盼道:“诸葛丞相,我们如今是不是该一议,孙权究竟如何处置?”
诸葛亮看了曹盼一眼道:“那日不是说了,孙权由我来处置?你那日,高兴了。”
情趣之言,诸葛亮并不以为曹盼只是说笑。曹盼道:“那是在拿下孙权之后,如今,我军被陆逊带兵退回鄱阳郡,所有的兵马缩减。鄱阳郡,粮草丰厚,想要将他们困住不住,非是易事。”
“不易,总要先困,你以张辽从合肥进郡,我从西而来,既然你的人已经夺下了建安郡,不是理当一股作气,再接再厉?”诸葛亮这般地提醒。
“此事,就不劳我操心了。”前头领兵打仗的人,自然是懂得随机应变的,否则等问定曹盼的消息之后再行事,早就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机会了。
曹盼坐到诸葛亮的面前,“战局已定,任孙权有通天的本事也休想改变结局,诸葛丞相,我们是不是该庆祝庆祝?”
诸葛亮也放下了手中的折子,“你想如何庆祝?”
“想吃你做的好吃的。吃完了,再吃你。”曹盼毫不顾忌地调戏诸葛亮,近身捧了诸葛亮的脸,亲了下去,诸葛亮勾起了一抹笑意,笑得这般好看,曹盼捂着心口道:“美色误人,丞相的胡须叫我不喜,不过,蓄了须的人总是逊色几分,至少,没那么多女郎对丞相虎视眈眈,丞相也不至于叫女郎迷了眼。”
“没有别的女郎,只有你,只有你,能迷了我的眼。”不说情话的人,说起情话来动人之极。
曹盼那小心肝啊,止不住地发颤,“吾之幸也。”
这头夫妻和美,然江东战起,洛阳那头收到消息都已经炸了,政事堂的诸公都叫满朝的臣子围住了,七嘴八舌的忙问曹盼是不是该从邺城赶回了。
他们收到最新的消息是拿下了丹阳郡之后再未进军一步,陆逊倾尽江东的主力把他们的大军给阻了,那头的益州却是势如破竹,转眼间已经得了江东三成之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当然是急切的想找曹盼讨要主意。
荀攸作为首相,看到一群人急吼吼的模样,却是淡然而处之。“你们不用担心,陛下未归邺城,而是南下了。眼下陛下在前线,前线之事,陛下自有主张,各位大人只要恪尽职守,做好息份内的事便罢,余下的,陛下自有主张。”
好,一干人顿住了,看向荀攸道:“陛下不是去祭奠武皇帝?而是南下了?”
“正是。”崔琰在一旁出声力证了一句。一群人已经闪过了无数的念头。
“否则又怎么会有与益州一同兴兵之事。陛下为防孙权有所防备,所以对人宣称回邺城祭奠武皇帝,实际却一路直奔益州,与益州的诸葛孔明合议取江东之大事。”周不疑直接给曹盼证明,在江东这场战中,催促此事的人是曹盼。
又是一道惊雷,其中周不疑说得好听的所谓避孙权耳目的话,又何尝不是也在避世族这些人的耳目。
“大战将毕,陛下也快回来了。”墨问直接将这个结果道出,本来蠢蠢欲动的人听着这神神叨叨的话半响反应不过来,“大战将毕,是指江东要亡?还是其他?”
晦气的话总要避讳,否则叫人捉住了话柄传到曹盼的耳中,那会有什么后果?
“自然是平定江东。”墨问十分肯定地告诉他们。如果与益州合作都灭不了江东孙权,往后也别谈什么平定天下了。
墨问相信曹盼是一定会捉住这个机会的,但是朝臣们原本满腹的话要说,如今却又说不出来了。
而项龙、魏止、曹永三人将计就计歼陆逊两万兵马,带得陆逊带着仅剩的两万兵马弃城而退回鄱阳湖内的消息终于是传回洛阳了。连着数大郡落入他们之手,这样的消息,真是让人高兴,高兴得厉害。
这会儿,江东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比如,孙权据鄱阳湖而守,纵以四面包围而困之,那也是僵持不下。
孙权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输得那么惨过,这一输,父兄所累积的基业,就要毁于他手。
“大王。”陆逊败退,身上挨了一箭,眼下四面已经在不断地与他们缩入,孙权不愿意降,陆逊拖着重伤下榻,“大王,臣愿与曹军再战。”
“曹军,若仅仅只是曹军,有何畏之,可是后面还有一个诸葛亮,诸葛亮啊!当初,没能杀了曹盼,不曾杀诸葛亮,是孤毕生最悔的事。”孙权昂头长叹,想起了什么,一下子走到陆逊的面前,捉住陆逊的双肩,“杀不了诸葛亮,至少,至要杀了曹盼。以江东如今的局面,再无回天之力,伯言,孤只要杀了曹盼,只要杀了曹盼,无论怎么样都行。”
陆逊捂着伤口道:“大王,未到最后一刻,胜负未分。”
“已经到最后一刻了,伯言,孤心里清楚,孤有眼睛看得清楚,我们没有退路了。四面围成之势,之前让子瑜去游说诸葛亮都不成,如今更不可能。这一切,这一切都拜曹盼所赐,都是曹盼一手造成的。所以,孤一定要杀了,在孤死前,孤一定要让她陪葬。”欲杀曹盼之心,孙权从来没有这样的强烈过。
“若魏帝一死,天下必将大乱。大王,杀魏帝可行,大王也要保重,魏帝一死,我们就有机会了。”陆逊十分理智地提醒孙权这话。
“所以,伯言已经有主意了,有了,杀曹盼的主意。”孙权抱住陆逊的双肩而问。
陆逊道:“可是大王,此计不易。”
孙权却是不管的,“你说,孤听着,孤相信伯言,无论是什么计,孤都相信伯言。”
坐困之兽,存拼死相搏之意,局便未定……
作者有话要说: 开车什么的,有贼心没贼胆……新书大纲准备着,吐血也要码起来……
第351章 不认输
武陵郡内,战事传来,曹盼与诸葛亮对面坐着,诸葛亮与曹盼号脉,曹盼并没有说话,过了很久曹盼才道:“今夜,我们登山去看星星吧。”
“好!”诸葛亮答应得很干脆,曹盼便吩咐人去准备,太阳快下山了,两人携手登山而去。
胡本与静姝、燕舞将一切都安排好了,然后自然是退到老远去,只将空间留给曹盼与诸葛亮。
“看看我身边的人,再看你身边的人,是何感想?”曹盼打趣地问了一句,诸葛亮将她身上的披风与她披好了,让她靠着他才道:“我与你,本就不同。”
不同,他们是真的不同。曹盼昂着头看着满天的繁星,“诸葛,后悔吗?后悔认识我,后悔,娶了我?若非我,你不必受心痛之苦。”
哪怕诸葛亮再想瞒着她,曹盼是什么人,昔日没有与诸葛亮相处的机会罢了,一月的朝夕相对,同床共枕,她又怎么会没有发觉诸葛亮心痛的毛病。
“不悔。你悔吗?悔与我相识,否则,你该有更圆满的生活,而不是要忍受与我生离,半生对峙,将来,还要与我厮战到底?”
“荀令君,我的荀师傅,你知道?”曹盼没有立刻回答诸葛亮,却提起了荀彧。
“令君大德,天下皆知,为亮所敬。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礼,亦为亮所铭记。”诸葛亮听曹盼提起荀彧之时,肃然起敬,目光显露的是毫不掩饰的敬佩。
曹盼道:“我知道。我知道你是与荀师傅一样的人,从一开始我就已经知道了。师母曾与荀师傅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是这世上最守规矩的人,却为我做尽了不守规矩的事。你也一样。师母感受到荀师傅的欢喜,我也知道你的欢喜,只是我之与师母不同,师母爱荀师傅,愿为其舍弃一切,与之同生共死,但我爱你,却不会愿意为你而舍一切。”
诸葛亮道:“这样很好。”
抚过曹盼的小腹,诸葛亮叮嘱道:“你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他。”
“会的,此一别,我是大魏的女帝,你是蜀汉的丞相,自此,各凭本事定天下。除战场相见,非以死而不复见。”曹盼一字一句话地说着,“所以,陪着我,好好看看这满天的星斗,就像,看着这天下。”
“好!”他们都清楚即将要走的路,而他们都不是会回头的人。
天空第一道光出现,诸葛亮道:“该走了。”
一月相聚,已是极限,随着江东大局已定,曹盼要走,诸葛亮也要走了。
“好!”曹盼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站了起来,“心悸的毛病,你要照看好自己。想要赢我,想要一统这天下,想要匡复你的汉室,身体不好,活得不长,壮志未酬,岂不更可惜。”
“你欠我的,自此还清了。”曹盼告诉诸葛亮,孙权,孩子,他欠她的,还清了。
“好!”诸葛亮说了一句,曹盼转身往外走,再没有回头,此次一别,相见无期。
“陛下。”曹盼一离开,所有人都跟上,燕舞唤了一声,曹盼道:“与阿无传信。”
燕舞一顿,最终还是应下了。曹盼带着她的人,迅速地离开了武陵郡,赶赴南郡,进入江夏。
南郡、宜都、武陵,那是早就说好的许给益州的城池,曹盼言而有信,城池已经交给了诸葛亮,三郡之内所有的魏军皆已撤出。
可是,曹盼刚到的江夏郡,秦无即兴兵夺回南郡,益州兵马也在此时再进,夺下了南昌,甚至陈兵于江夏郡外,南郡,秦无夺回了,他们却没有与秦无抢,只是退于武陵与宜都。
而秦无拿下南郡后,并未再兴兵,南郡据长江之天险,这个地方,谁握在手里谁就等于掐住了谁的喉咙。眼下江东的大局已定,纵然孙权还活着,还有兵马,只守着区区一个鄱阳郡,败局已定。
这个时候不把南郡拿回来,等跟孙权打完了之后再拿,那就没那么好拿了。
“那魏帝明明说了将三郡给我们的,这还没打完孙权呢,她就让人占了南郡,真无信义。”益州那头听说了曹军竟然再夺了南郡,咬牙切齿的责怪曹盼不讲信义。
“这么说也不对,南郡人家是给了我们了,那也没说不能再攻下。给了我们再夺,不算不讲信义吧。”倒是有那脑洞开得可以的人并不觉得曹盼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好了,好了,比起一个南郡来,眼下孙权退守鄱阳郡,丞相,我们该怎么办?”马谡让其他人别吵吵了,现在最要紧的哪里是南郡,而是孙权。
孙权虽然被困,人还活着。
“据守南昌,若孙权兵袭,诛之,追之,若不退来,不动。”诸葛亮吩咐。这个时候,孙权最想杀之而除之后快的不是他,而是曹盼,可是,想要杀曹盼,谈何容易。
不动,只因鄱阳郡中是孙权最后的兵马,以益州如今的情况,为了一个鄱阳郡而倾尽兵力一战,不值得。益州损失不起,曹盼也一定不会坐视才仅有一郡的情况下,益州夺得鄱阳郡。
故,诸葛亮选择直接放弃。比起与曹盼相争,损兵折将,眼下益州最要紧的不是得到更多的城池,而是如何将此战所得收为所有,在曹盼与孙权对峙的时候,强大自身,孙权若亡,接下来,就是他们的战场了。
敌强我弱,诸葛亮思虑着用什么办法能最快的让益州强大起来……
“丞相,江东传来消息,为保将士性命,孙权已摘下王冠,去降书道愿举城降与魏帝。”诸葛亮思虑之时,江东的消息传来,诸葛亮听着一顿,孙权,他会投降曹盼?
“陛下!”在诸葛亮心怀疑惑之时,自江夏郡再归于合肥的曹盼也同样在思考,孙权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魏止与曹永行来与曹盼作一揖问安,曹盼道:“表现不错。”
这般夸赞的话听在他们的耳中,魏止止不住咧开了嘴,倒是曹永道:“没能将陆逊的兵马全歼,永之过也。”
要是把陆逊的兵马全歼了,事情早就完了,哪里还有如今孙权蹦跶的机会。
魏止嘴角抽了抽,曹盼都夸他们了,偏偏还表露不满意,实在是过份了。
“陛下,陆逊诈降已经用过一回了,如今孙权又说要降,那也一定是别有所图,依永之见,咱们还直接攻城将鄱阳郡拿下。”曹永担心的与曹盼进言。
“可是,你可知道,鄱阳郡的百姓如今是何模样?”曹盼知道曹永,曹永诚实地摇了摇头,表示并不清楚。
“那朕告诉你。鄱阳郡的百姓与江东的将士,皆于鄱阳郡内,跪求朕亲自往鄱阳郡接受孙权的投降,更希望朕,当着他们的面许孙权不死。否则,他们愿与鄱阳郡共存亡。”曹盼把鄱阳郡的情况道来。
曹盼道:“孙权愿举城而投降,是为保住将士的性命。将士,那也是百姓。孙权为了百姓愿意与朕投降,你说这个时候朕还能派兵去攻打他?”
可是,曹永道:“陛下,孙权绝不可能会投降,假意投降,要取陛下的性命才是真,否则他又怎么会要求陛下亲致鄱阳郡。”
点了点头,曹盼认可曹永的说法,“不错,江东会亡,孙氏三代积攒的家业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皆因朕而起。孙权说恨朕是半分不假,说他最想要杀的人是朕那也不假。但就算明知他另有图谋,朕能不接受他的投降,朕能置百姓的请求于不顾?”
“民心。孙氏三代在江东经营许久,百姓因他们而得享太平,他们也就会希望孙氏,或许说孙权这个让他们过上太平日子的人能够有一个好的结局。自然,鄱阳郡百姓会说出若朕不能亲自前往鄱阳郡接受孙权举城而降,同意饶孙权不死的,他们便与鄱阳郡共存亡的话,绝对是有心人有意授之。”
“但那又如何。百姓们无论一开始怎么想,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区区一郡百姓的事了,话丢了出来,天下皆知,朕如果不去,孙权便不降,孙权不降,我们就算不攻,那也只能拖着。拖,我们的粮食供应能拖得起,天下民心却拖不得。”
“朕有今日,皆因民心在朕。江东之地初得,他们都在观望朕的态度,看着朕是不是把他们放在心上。为君者,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趟,纵然知道孙权用计,朕也必须去不可。否则,朕不仅要失去刚拿下的江东诸郡,就连原本的天下,也会随着此事而引得天下动荡,朕,赖以而存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朕,没有选择的余地。”
一想,曹盼很容易就想明白了孙权打的好算盘。这一招,真是高明呐。这可是当年曹盼用过的技俩,没想到有这么一在,曹盼也会被掣肘至此。
去,孙权一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杀她,只要她一死,孙权凭鄱阳郡如今的兵马,不仅可以夺回失去的州郡,更能趁大魏乱起之际,得到更多的州郡;曹盼就算是猜透了孙权的计谋,她还是得要去,若不去,百姓相请,孙权投降的姿态摆在那里,她不敢去,只会叫天下人都瞧不上她,更是失了她一直致力要得到的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曹盼能有今天,因为民心在她这里。她困鄱阳不成,攻鄱阳更不成,那样的做法,都只会将这局面搅得越来越乱,洛阳,还有世族。
“陛下,孙权用百姓逼迫陛下前去鄱阳,必然早有准备,陛下纵然非去不可,那也当思应对之策。”曹永吐了一口气,目光坚定看向曹盼,“请陛下允永随陛下同去。”
说着朝曹盼跪下了请求,魏止也赶紧的道:“陛下,臣也要随陛下入江东,保护陛下。”
“比起近身保护朕,帮朕想一个可以安然无恙回来的计策不是更好?”曹盼笑着现走出来扶起了曹永,又与魏止说了一句。
“陛下。”张辽的声音传来,接着便看到张辽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陛下,孙权那小子够狠的,假言说降,却于鄱阳郡中训练死士。陛下,那鄱阳郡进不得。”
死士是做什么用的,不正是用来杀人的?这个时候孙权训练死士,冲的就是曹盼。
曹盼摇了摇头,“朕必须得去,否则,死的就不仅仅是朕了。”
她死了也就死了,但若因此,连曹操打下的天下也因她而毁了,曹盼又有何颜面再见曹操。
进是死,退更是死。如此,曹盼只会往前走,她就不信,她会死在孙权的手里。
张辽唤了一声陛下,曹盼扬手打断了他要说的话,“张将军来前,他们已经劝过朕了。如果朕有别的选择,朕也不会以身犯险。”
眼下她更不是一个人了,但是,如果她这一次不去,这天下将不再是她的。
清楚明白这一点,曹盼便思虑该如何进的鄱阳城。这样的主意,一定是陆逊想出来。
陆逊,这位果真是了不起,比起周瑜来,那是有过之而不无不及。好,甚好!
“这一次,谁代朕走一趟鄱阳?”谈妥会面之事,把该掌控的掌控在手,她倒要看看,陆逊究竟有多厉害。
“陛下,臣去。”杜子唯毛遂自荐,杜子唯道:“臣虽然成了废人,但是,弓长当年死前说过的话,臣还记得,他将箭门的箭法留给孙权,虽然不确定真假。然此去鄱阳,不仅是与孙权确定他如何降,在何处降,更是要弄清楚孙权手里有什么人,准备如何以降为名,设伏于陛下。”
杜子唯继续道:“臣是除了陛下之外,箭门仅剩的人,臣比陛下更了解箭门,所以,是不是箭门的人,臣还是能看出一二的。”
果然,没有人认为孙权会真投降,一切不过都是计,用鄱阳的百姓来威胁曹盼,让曹盼连说不去都不成。
其实让曹盼最为顾忌的,也正是当年弓长留下的话,他道将箭门箭法留给了孙权,这么多年过去了,纵然没有名师指导,但是只要照着箭法去练,孙权如今的手上,必有一支神箭队。
“好,那杜大人去时,带上利剑的几个好手去,若是需要打探虚实,就让他们去。”对箭门最了解的人,莫过于杜子唯了,让杜子唯去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该给杜子唯准备人,曹盼亦是十分自觉。
杜子唯与曹盼作一揖,“谢陛下。”
如此,杜子唯便领着不到十人,到了鄱阳郡,孙权从听了陆逊的计后,一步一步的按照陆逊说的去坐,他很确定,曹盼一定会来鄱阳的。
“既然来了,就让人进来吧。”一个多月的时间,孙权一个据江东而守的三大诸侯之一变成了仅剩一郡的狼狈之人。
巨大的压力之下,孙权苍老得很快,竟然透着一股迟暮之气。
杜子唯走是来,与孙权作一揖,“合肥太守杜子唯见过吴王。”
吴王,这还是曹盼给他的封号,孙权听着身的寒气更重了,“吴王,好一个吴王。孤这个吴王,还是你们魏帝亲封的。”
“吴王雄才伟略,陛下不过是有功而赏罢了。”杜子唯接话,不忘拍一记孙权的马屁。
“雄才伟略,你是在讽刺孤吗?看看这江东,如今一半在魏帝之手,一半在诸葛亮的手里,孤就只剩这一个鄱阳郡,还有两万兵马了。”孙权是悲亦是痛的。
他与曹操、刘备交手无数,曹□□了,刘备也死了。他们二人皆有吞并江东之意,但却没能得江东半寸之地,一统天下之愿,止于江东,孙权曾无数次引以为傲,为自己能打败这样两个枭雄。
可是,怎么会变成了这样了?明明一切都好好的,为什么曹操一死,刘备一死,据江东而守的局面会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才一个多月,一个多月!从赤壁之战后,曹操近十年都想拿下江东而不能;刘备与他对峙了两年,两年反叫江东反击,损失惨重,最后只能烧掉所有的军需逃入白帝城,抑郁而病,最后身死。
然而,就是这样稳如泰山的江东,怎么会被曹盼跟诸葛亮在这么短的时候攻破得只剩下一个鄱阳郡。
深深地吸了一口,孙权目光如刀地看向杜子唯,“曹盼,你们的魏帝。怎么,孤愿举城而降,她不要?她不是素来自称爱民如子?她不来,是不打算接受孤的降?想要鄱阳郡举郡而亡?”
浓浓的恶意几欲要杜子唯吞没,可惜杜子唯不为所动。
“陛下不来,非是不接受吴王的降,而是要与吴王确定,何日陛下至?吴王又该在何处恭迎陛下?”杜子唯不受半点的挑衅,轻声地解释。
“既然是鄱阳郡举郡而降,孤会领百姓在鄱阳郡降之,所以,魏帝要进来。孤得确保,跟着孤的将士,不会因降而丧命。”孙权毫不掩饰对于曹盼的不信任。
“吴王言重了。如吴王所言,陛下素以仁义治天下,连那在邺城,在洛阳陛下的登基大典密谋杀害陛下的人,陛下也只杀亮刀剑之人,至于究竟有多少人参与,陛上从来不查,亦不杀那一心向汉的老臣。既然连他们陛下都不曾杀,那就更不会杀只是随着吴王对抗我曹军的将士。”杜子唯有意将孙权的问题淡化。
吕蒙道:“魏帝身边能臣如云,昔日那司马无名也有一张利嘴,不过比起阁上这风轻云淡的将民之大事淡化至此,着实是差得远了。”
杜子唯作一揖道:“过奖过奖,比起无名来,在下差远了,差远了。”
没听出吕蒙讥讽他吗?他是直接当了夸奖?
说对了!便是当夸赞了又如何?
“不杀,有时候比杀更毒。”吕蒙面对厚脸皮的杜子唯,毒刀子继续地甩了出去。
杜子唯一下子抬起头,“依吕大人话里的意思,你是不信我们陛下?不知仅是你不信而已,还是整个江东,连着吴王在内,都不信我们陛下会宽待吴王,厚待江东的百姓?”
如此犀利的问题一丢了出去,杜子唯再接再厉,“亦或者,吴王连着诸位大人,甚至是吴王手中的两万将士,都无降意,不过是假言要降,实则另有图谋?”
“自然不是。”面对把他们的打算道破的杜子唯,孙权连忙的否定。
杜子唯一笑,“在下也觉得应该不是,否则的话,吴王又怎么会主动说降?”
“降,不过是因为那是仅有的一线生机,吴王不仅是要为自己争,同样也是为将士们争的。若不是觉得我们陛下仁厚,降与不降都只有一死,自然是要血战一场,有骨气的死更壮烈。吴王以为?”
“不错,我们大王是觉得魏帝仁厚之人,故才起了降意。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魏帝的诚意。”吕蒙听着杜子唯巧舌如簧,这般接话。
“所谓诚意,吴王是希望陛下亲自前来鄱阳郡受降。我们陛下已经答应了,但是,如何受降,怎么接降,这就是陛下让在下前来鄱阳要与吴王确认的。”杜子唯顺上吕蒙递的话头,一下子就绕到了刚刚的话题。
“我们大王刚刚也已经说了,自然是在鄱阳城中。”吕蒙也接得很顺。
杜子唯摇头道:“不妥,在下觉得城外更妥。吴王想要陛下的诚意,陛下已经答应亲自前来,那么这受降之地,当定于城外,而非城内。”
吕蒙当然也是寸步不让,在城外,他们的计划想要实施起来就更难了,必须在成中,城内。
眼睛看了孙权一眼,孙权目光坚定,显然也是打定主意了非如此不可。
他们不肯退让,杜子唯自然也是不能轻易松口的,此事关乎曹盼的性命,无论他们有多准备。
时间,地点,这些关系重大的东西都必须不能松口,能不退的就一步都不能退。
杜子唯不让,吕蒙更是不肯让了,吵了一天,一个要在城外,一个要在城内,谁都不愿意妥协。两人吵得唇干舌燥,最后孙权道:“杜使辛苦一日了,回去好生休息吧,此事,明日再议。”
吕蒙已经打定主意要跟杜子唯扛到底了,没想到孙权打断了,吕蒙也不容易,但知孙权必是另有打算,吐了一口气,看向杜子唯。
杜子唯依然很有风度地作一揖,“如此,在下等吴王的消息。”
孙权挥手道:“杜使先退下吧。”
杜子唯再作一揖方才退了出去,孙权与吕蒙道:“走,与孤去看看伯言。”
说是去看陆逊,何尝不是去与陆逊讨主意。杜子唯也是个了不得的人,明摆着要将原本一面倒的局面翻转得快偏向他了,孙权听了半天,吐了一口气,又不得不认,曹盼是真的会用人。
陆逊的箭伤并未好全,听说孙权来了,赶紧的出来迎接。孙权见着他连忙上前的扶着他道:“伯言怎么出来了?理当躺着好好休息才是。”
“大王亲至,臣岂能卧榻不起。臣听闻魏帝派使节前来,不知事情谈得如何?”陆逊关心的问。
“子明与他吵了一天,他坚持要在城外受降,僵持不下。”孙权头痛着。
陆逊却道:“在城外,那便在城外,尤其在鄱阳湖最好。”
果然,孙权本就是来找陆逊讨主意的,听到陆逊的话,孙权惊看着陆逊。
“大王莫忘了赤壁之战,曹军因何而败。北地之人,本就不熟水性,而我们江东的将士,自小就在水里长大,水战,于我们更是大利。”陆逊看着远方,闪过一道精光。
“对,说得极对。想要在城外?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