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纵然素来不讲规矩,但也没有当着别人的面说要找人替了你的官如此不留情面的话来。
  “既改官制,原本各曹各司之事移交各部,那是你们份内之事,连份内之事做不好,你让魏公如何觉得你们有用,让百姓如何认同你们这个朝廷命官?”曹盼不客气地将自己为什么放这样的话解释起来。
  “为官为民,想跟我赌气,想一想你们赌得过我吗?偷鸡不成蚀把米这话不是说说而已,尚书省管的是执行策令,六部各司一职,连区区文书归档之事办不好,你们能办好什么?既如此,趁早撤了你们的官,也免得你们拖后腿。”


第299章 准备
  话说得极不客气,却又是一句大实话。
  曹操向来用人唯才是举,有才之人,他能容忍多一些;为他办实事的人,他更是记在心里,反之,拿着他的俸禄不干活的人,滚吧!
  “五日,我只给你们最后五日的时间,五日之后,连文书都无法归档,朝廷的俸禄不是白拿的。”曹盼这般地放完了话,下头的人倒是有心想试试,然而触及曹盼那冰冷的目光,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曹盼杀韦任之事。
  那可是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直接取了韦任的命呐,最后更是无人追究此事,为什么?因为曹盼占理啊。
  而如今曹盼依然占理,毕竟各部各司其职,连个文书归档都做不好,说了出去,谁不知道这里头的猫腻,不知道都是一个个不肯配合办事,无声抗议曹盼才会用的说辞。
  一个个的都想不到,曹盼不怕事,也不怕他们不配合,而且有意将事情闹大的模样。
  所谓蛮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曹盼是个横的,偏偏他们一个个又都惜命,故而只能叫曹盼压制得死死的。
  “都散了吧,五日之后,我会往各部去查看。”查看即是验收,要是这些人真的不想当这个官了,曹盼一定会成全他们。
  而于各部中刚上任的周不疑、墨问、崔申、司马末四人,莫要小看了文书归档,这可是他们了解各部的重要步骤,若非如此,曹盼也不会等他们回来才提文书归档之事。
  “是。”曹盼叫散,一个个又不想看曹盼,当然是纷纷的离去了。
  至于被夏侯惇带来要给曹盼撑腰的那两家叔伯们,立刻一个个的往前去拍了夏侯惇的肩头,“元让做得好,给阿盼撑腰了。”
  夏侯惇被这一群人夸的这一句听得皱了皱眉头,曹盼早就注意到这么大一群人,只是刚刚不适合跟他们打招呼,如今留下的都是自己人了,曹盼起身道:“见过诸位叔叔。”
  “阿盼真是威严呐。”有人捏着下巴如此说。
  “比不得阿爹还有诸位叔叔。”一口气拍尽所有人的马屁,一群大老粗都笑了。
  “那什么,要是那些个文人敢欺负了你,你就告诉叔叔们,叔叔给你出气,套麻袋打人什么的,叔叔小时候没少干,能干好。”
  这直接的让夏侯惇听着怼道:“少教坏阿盼,都走吧,走吧。”
  套麻袋打人还以为是什么好事不成,夏侯惇直接的赶人,不想让这些大老粗的把曹盼给教坏了。
  “叔叔们一片心意我收下了,要是真需要套麻袋打人,我一准会跟叔叔们提。”曹盼倒是笑着收下他们的一番好意,纵惹了夏侯惇一瞪,曹盼也是不以为然。
  倒是一群好心好意来给曹盼撑腰的人听着曹盼这配合的话,心情倍爽利的走了。
  纵然没能真为曹盼撑到了腰,但是曹盼收下了他们的心意,他们也高兴啊!
  “你如今既是尚书令,切不可帮闹。”旁的人都走完了,夏侯惇叮嘱了曹盼一句。
  “惇叔叔放心,我又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只是诸位叔叔念着我,他们虽然不解其法,这一份心意我理当感念收下不是?”曹盼与夏侯惇掏心掏肺的说来,“便如同惇叔叔如今一番谆谆教诲。”
  与曹盼说话,总会分外的叫人愉悦,夏侯惇知道曹盼说的都是真心实意的,旁人待她以诚,她也回以真心,这也是那些平日里各有暗斗的人,但是在曹盼的事情上,皆一致愿意来给曹盼撑腰的原因。
  “兵部之事,有赖惇叔叔。”纵然文书归档一事是曹盼与夏侯惇提及的,夏侯惇配合到位,曹盼才能以此为突破口,让余下的五部再无拒绝的借口。
  夏侯惇道:“都是自家人,我们都不帮你,谁还会帮你。不过,余下之五部人员多是世族之人,他们要是同仇敌忾对付你,你又不能将他们全都捋了职。你态度过于强硬,万一他们果真不配合,你这台阶就下不了了。”
  这番思虑也只有自家人才会说来,曹盼道:“惇叔叔放心,我会让他们抱不成团的。”
  话放了出去,结果是什么曹盼早就已经有所防备,自然是不可能让事情顺顺利利的进行下去。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世族抱成团,难道他们就真的是铜墙铁墙,无懈可击了?
  人心各异,所图各有不同,他们既是为利,必为利而驱动,晓以利,动以情,何愁事不能成?
  当然,曹盼也是做了两手准备的,既要让世族们自己内洪,该准备的人手也必是要准备。
  出了尚书台,曹盼便往郭府去了。
  郭府的人见到曹盼来,远远的就迎着曹盼,“尚书令,夫人已经在花园等着尚书令了。”
  这是早就料到曹盼会来了。对此曹盼倒是高高兴兴的,既然料到她会来,必然也早就准备好了她想要的。
  曹盼进了郭府,叫人引到了花园之中,郭夫人随意地坐在花丛之中,花美,人更美。曹盼得认,郭夫人是个极会享受的人。
  “师母。”曹盼与郭夫人作一揖,郭夫人抬手指了对面,“坐。”
  曹盼也不拘礼,就在郭夫人的对面坐下,郭夫人瞧了曹盼一眼,“你这身官服不错。”
  是啊,曹盼官服未除,直接就来寻了郭夫人,郭夫人评价了一句,曹盼点头道:“除了有点重,其他都好。”
  郭夫人笑了笑,“你要的人都给你备好了,不过,只供你那一部之使。”
  “一部就够了,有了这一部之人杀鸡儆猴,余下的人想必不会再想跟我作对到底。”相互皆明对方之意,曹盼与郭夫人道:“谢师母为我筹谋了。”
  “我既是你的部下,何以言谢?”郭夫人挑眉与曹盼这般地说。
  “是我失言,失言。”为幕僚者,当急主公之所急,供主公之所需。
  曹盼这两年在外,郭夫人在许都,甚至邺城,她的人脉甚广,既有她自己的,也有郭嘉先时留下的,如今都供着曹盼所用,成果是明显的。
  一部之人,那正是曹盼提改官制之六部之一部之人。
  “要不要见见那些人?”郭夫人问了曹盼,曹盼摇了摇头道:“师母识人之能,岂会有虚。”
  却是对郭夫人全然之信任,郭夫人一笑,“当去荀家一趟。”
  曹盼道:“我倒是想让成时去一趟崔家。”
  荀家因荀彧夫妇故去,如今都在守丧,荀攸这个从侄也守了近一年的孝,如今刚刚回来,余下的人,如荀彧之亲子之列,都是要守够三年的孝的。
  而且,荀彧一死,荀家如今是靠着荀攸来撑着,比起崔家来,终究已经有所差别了。
  而且曹盼也有私心,荀家的人,她无意让他们再参与太多,她只想让荀家安安乐乐的。
  郭夫人听着曹盼否了,而崔家亦可,便点了点头,“也罢,崔氏也足够了。”
  “成时之长子已经满周岁了,成时也该请崔公将长子之名写入族谱了。”现成的理由去见崔琰,不让崔今去那让谁去?
  “崔琰那可是硬骨头。”郭夫人称评了一句,曹盼道:“正因他是硬骨头,他虽思世族之利,更着重于天下之利,以利而说服之,想必崔家的人会配合的。”
  只要有一家动摇了,动摇之人曹盼不介意让曹操提拔,如此一来,她倒要看看其他世族还能不能坐得住。
  郭夫人看着曹盼道:“让成时以利诱之,会成?”
  有些不确定,曹盼拿出了一封信,“当然还得要加上这封信。”
  上头的是曹盼的笔迹,郭夫人也不问曹盼在信中都写了什么,“让成时来一趟?”
  “不必,我一会再去见她。如今迁都邺城,药厂之事,亦可在邺城办起来。”曹盼与郭夫人说起其他的正事来。
  “也就你财大气粗的说办就办。”曹盼有钱,有钱能办的事情太多了,一点一滴的渗入。如药厂、如女学、如女兵。都是在男人注意不到的地方,等他们回过神来,呵呵,哪里还会有他们插手的余地。
  曹盼道:“比起打仗来,这些关系天下的琐事更难理。国富而民强,并不是仅仅只是一句空话。”
  只要自己足够强大,钱够,兵器够,粮草也够,无论以后想要征孙权也罢,平刘备也好,都无所畏,也必能平。
  郭夫人道:“你这两年没有急着拿下荆州与益州极好。你毕竟是女儿之身,你所打下的城池若不能牢牢的把控住,心急之下叫人挑起了内乱,那比外敌更叫人头痛。”
  “可惜阿爹不听我的。”这两年曹操在曹盼的钱与粮的支持下并没有停止想要打下孙权与刘备的步骤,然而皆是无所得而归。
  很多话纵然是亲如父女也不能时常的说,而且她也知道为何曹操这般心急的想要一统天下。
  “魏公毕竟老了。”郭夫人轻轻一叹,曹盼觉得眼中尽是涩意。
  “如果可以,我真想为他平定这天下,让他能够亲眼看到天下一统。”可是如今真的不是时候,孙权之江东兵强马壮,据江而守,他们的水军至今依然比不得江东的水军。
  至于刘备,诸葛亮在收伏了益州内的民兵之后,兵力大涨,若非诸葛亮劝阻刘备当以休养生息待可趁之机,刘备早已兴兵汉中。
  曹盼没有进犯益州与荆州之地是因为,她也需要休养生息,否则穷兵黩武,吃亏的将是她。
  有些仗,不能轻意的开打,一打就要有必胜的把握,曹盼何尝不是在等这个机会。
  “只要我们捉住机会,必可成。”郭夫人如此的安尉着曹盼,曹盼扯了一个笑容,却多是苦涩,至少,原本的曹操是看不到的。


第300章 全捋了
  一如曹盼想尽办法的想要让世族们老老实实的为她所用,世族们当然也想尽办法的要让曹盼吃苦头。
  世族广布联姻,各家的关系盘根错节,必要的时候,他们沆瀣一气,一致对外,因着朝中的大员是都是世族,而各郡各县的官吏也是世族,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曹盼没有直接连根拔起,将他们一网打尽的原因。
  当然,崔今去了崔家,曹盼也去见了另外一个人,杨修。
  曹盼拜访的理由是现成的,当初她与杨修打赌,赢得了杨家尽阅杨家藏书的两年之权。
  纵然曹盼一直没有讨要,也不代表这个赌约不作数了。
  不过,杨彪对曹盼的意见那是极大,曹盼给杨修递了帖子,提及了要看书的意思,杨彪冷哼道:“别让她进我们杨家来。”
  “父亲。”杨彪对于曹盼的不喜让杨修皱起了眉头来,唤了一声,杨彪充耳不闻。
  杨修道:“父亲怨极了曹明心步步紧逼,你别忘了,如今的她更是尚书令,这个位置是她凭着自己的本事争来的,你纵不喜于她,你也得认了你不如她。”
  “你。”被儿子这么戳心,杨彪气得胸口阵阵起伏。
  杨修道:“父亲至今依然没有看清局势,坚持为那千疮百孔的汉室而无畏生死,儿不愿与父亲一般,余生只愿与魏公荡平天下,纵为棋子亦无怨无悔。”
  父子之间,志向不一,杨修说服不了杨彪,杨彪也没有办法让杨修改变主意,僵持不下,还是杨修道:“父亲不想见尚书令便不见,反正尚书令是来见我的,并非父亲。”
  说着便亲自出门去迎曹盼,“尚书令。”
  “杨公子。”曹盼与杨修作一揖,各自见礼,杨修道:“尚书令请入内。”
  “杨公子要是不介意,我们到外面坐坐,杨太尉可不希望我迈入你们杨家。”曹盼含笑说着,杨修听着曹盼一语道破自家父亲的心思,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曹盼道:“杨公子知我不在意,你又何必在意,走吧。”
  杨修真是不得不服了曹盼呐,而今曹盼已是魏公国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令,杨修在她面前也得称一个下官,在哪里说话都是说,杨修也不怕曹盼会坑他。
  尾随曹盼到了一处食肆,清静幽雅,曹盼跽坐下,指了对面与杨修道:“杨公子请坐。”
  杨修与曹盼作一揖,曹盼道:“杨公子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我来找杨公子究竟为何?”
  “为改官制之事。”杨修倒也不藏着掖着,坐下后如实而答。
  曹盼道:“那杨公子是决定要跟他们抱成一团,还是助我一臂之力?”
  杨修一笑道:“愿助尚书令一臂之力。”
  端是干脆地道来,曹盼道:“如此,必叫杨家因杨公子而获利。”
  这是曹盼对于杨修的承诺,杨修为什么会愿意为曹操所用,就是因为他认定了曹操是个能够平定天下的人,与这样的人为棋子,可展其所才,又能得他所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所以,曹盼一开口他便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因为他这一次作为曹盼的棋子,也能得到这些,曹盼,是在为曹操做事。说到底,他依然还是曹操手中的那颗棋子。
  “杨公子果然是个聪明人。”曹盼笑着感慨一句,杨修与曹盼作一揖道:“比不得尚书令。”
  曹盼在大事之前能够不拘小节,敢用他杨修,对此,杨修也不得不认一个服字。
  这样的人,若是能助曹植该有多好啊。不过,上次司马馗一事,曹丕那样的态度,虽然事后曹盼从来不提,但如此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了,曹盼难道还真的能够半点都不在乎?
  “如此,杨氏之人就有劳杨公子,我在尚书如定下的五日之期可不是说说而已。”曹盼这是在提醒着杨修,杨修作一揖道:“尚书令放心,修一定会安排好。”
  如此,两人算是达成了协议,而杨修也顺口提到了曹盼递帖上门之事,“当日曾与尚书令有言,家中藏书供以尚书令尽阅两年,尚书令打算是何时开始去看?”
  “如今怕是不得空了。”曹盼据实而说,“杨公子如果不介意,就一天一卷好了,两年,算个七百本,你借我七百竹简看看如何?”
  杨修听着曹盼这话一顿,半响没缓过神来,把书给曹盼借出去?杨修微蹙了眉头,曹盼轻笑道:“当日有言在先,我只往杨家看书,杨公子若是为难,不借便便不借,无妨。”
  半点没有怪罪的意思,然而杨修这却应道:“好。”
  听到这一句应好的话,轮到曹盼一顿了,这真是……
  拿眼看着杨修道:“尚书令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我相信尚书令必不会让我杨家的书流落在外。况且,七百竹简,若是真让尚书令往杨家去看的话,绝不止这七百竹简。”
  杨修是个心里有数的人,曹盼听到这里愉悦的笑了,“杨公子真是个聪明人呐。”
  这一回见面,曹盼已经赞了杨修三回,三回都是聪明人!
  “待六部事毕,修便将七百竹简送到尚书令府上。”杨修收下了曹盼的夸奖,与曹盼作一揖。
  “那就多谢杨公子了。”无论杨修究竟为什么而改了这个主意,曹盼还是收下了,七百竹简啊,看来她是又要有得忙了。
  不过,就是不知道杨修会给她挑些什么样的书?曹盼目光闪闪,聪明如杨修,既然已经答应了借书给她,那就绝对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五日后,曹盼第一个到了就是吏部,陈群所领得吏部。她这回不是自己一个人来,后头浩浩荡荡跟着一群人,皆是些郎君,岁数有大有小,虽然奇怪曹盼怎么会带了那么多人来,吏部上下以皆与曹盼见礼。
  “吏部的所有相关文书是否已经归档?”曹盼开门见山地直问,陈群并不在,不过一部之人,周不疑那是曹盼的人,出列道:“未曾。”
  别人说的话曹盼未必信,周不疑既然说了不曾,那就必然是不曾。
  曹盼冷冷一笑,“诸位,可是?”
  一群人面面相觑了半响,最终都齐声应道:“是又如何?”
  一句是又如何,果真是有恃无恐啊,曹盼道:“来人,将吏部上下所有的官吏全都押到魏公之前,那就看看,是又如何。”
  应着曹盼的话,守在吏部的所有部曲都动了,直接将吏部的人都扣住,他们自然是不肯的,挣扎叫嚷着,曹盼充耳不闻,与周不疑道:“你带着他们迅速将文书归档。”
  指着后头她带来的那些个郎君,周不疑作一揖道:“是。”
  曹盼再道:“若是各司各部有不从者,许你便宜行事之权,送入到魏公之前。”
  不忘给周不疑这样的权利,周不疑应声道:“是!”
  如此,曹盼带着她的人,连带吏部的所有官吏,浩浩荡荡的往曹操的宫殿去。
  曹操正在与荀攸、崔琰、程昱、钟繇这四位左右相议事,听到来报曹盼押着整个吏部的官员来了,曹操的嘴角抽抽,不过也不算意外。
  “都让他们进来吧。”既然事情曹盼要闹大,曹操这个当爹的除了给曹盼撑腰还能如何?
  尚书令是他让曹盼做的,改官制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曹操心里比谁都清楚了,如今是他们父女同仇敌忾的时候,曹操是必要偏袒到底的。
  曹盼就那么一马当先地走了进来,与曹操作一揖,“阿爹。”
  曹操点了点头,指了她身后的人问道:“你这是?”
  “五日前,儿与六部提醒让他们尽快将各部的文书归档,兵部早在儿提醒之前已经将事情都办好了,余下五部,儿多给了他们五日的时间,五日至,儿往吏部去,只见吏部诸位大人都在说话,而文书归档之事并未完成。儿奉阿爹之令掌管六部,如此玩忽懈怠之官吏,儿请将他们尽数革职。”曹盼最后直接把她想达到的目的道来,如此大的口气,一旁的人都倒抽了一口气。
  荀攸在旁边提醒了一句道:“若是将他们尽数革职,谁人来掌吏部?”
  “当然是办实事的人来掌。”曹盼这般回答,“阿爹曾几次三番下令求贤,论才而不论德。身为一部官吏,连区区的文书归档都不能做好,如何为国为民办事?如此官吏,留之何用?”
  事实摆在面前,曹盼的指谪无人能够反驳,而曹操亦道:“我曾经说过,朝廷没那么多的俸禄养闲人,没想到啊,小小的文书归档一事竟然都办不好,革职。”
  听到曹盼说了一句让办实事的人来掌,曹操思及曹盼这几日的动静,想必她一定早就想好应对之法,如此,曹操当然要把这些拦着他改制的人都收拾老实。
  “魏公。”程昱在一旁出声唤了,曹盼道:“程公以为不妥?”
  程昱原本这一唤便是不太同意曹操这样的做法,但是听到曹盼如此直白的道来,世族们的猫腻程昱又不一事无知。
  故而程昱平静地反问了曹盼一句,“不知余下之四部,文书归档一事是否已经办妥?”
  如果只拿一部杀鸡儆猴,程昱绝计不拦着,但是世族都是些什么人呐,他们向来都是抱成团的,吏部文书不曾归档,其余四部呢?
  “几位尚书皆不在,我刚至吏部,已经派了人去问,应该快要回来了吧。”曹盼如此地回答,程昱拿眼看了曹盼。
  曹盼之名,天下皆知,程昱却与曹盼相交不深,勿勿几次会面,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依着曹盼多年办事的风格,她不是鲁莽之辈,但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若是曹盼没有将其余四部的事情办妥,到时候曹盼真要将其余四部的官吏连同吏部的一般撤职?
  一下子撤了那么多的官,魏公国空了那么多的缺来,那是要出大乱的。可若不撤,骑虎难下,曹盼还有何威严,曹操又有何威严?
  程昱想了很多,他那未尽之言同时目光灼灼地想要传递给曹操。
  “回尚书令,奉尚书令之命前往其余四部询问文书归档一事,余下四部皆已将文书归档。”在这个时候,曹盼派去问话的人前来回报。
  所有人都傻了眼,也包括程昱。
  这不是世族的作风啊,要是要弄鬼,不可能只让吏部不干事,应该是其余的四部都一道配合才是?除非……
  几个老谋深算的人都同时地看向了曹盼,曹盼必然是说动了其余四部中的世族,让他们把文书归档一事办好了,而且必是许下了重利,否则就凭他们的性子,无利绝对不会为曹盼所用。
  “请阿爹将吏部官吏尽数革职。”来人上报之事,那是直接将曹操最后的顾忌都打消了。
  曹操道:“革职,若是再有同犯者,不仅革职,而且永不录用。”
  这才是最狠的啊,永不录用,那就都别想在魏公国混了。
  “吏部空缺,你尽快将人补上。”曹操不忘提醒曹盼一句,曹盼道:“儿请父亲破格提用周元直为吏部尚书。”
  顺竿子爬说的就是曹盼这样的人了,瞧瞧她这立刻就让周不疑升官了。
  哪怕是曹操都一顿,拿眼看了曹盼,周不疑,那才多大啊,他之前是郡守,刚升了吏部侍郎,这才几天就当上了吏部尚书,升得未免太快了吧?
  但是,曹盼说的话,曹操一时也不好拂了曹盼之意呐,毕竟这刚革了那么多官,要是他就不许曹盼提议的人掌管吏部,那不是打曹盼的脸吗?
  曹盼那都是为了他们曹家做事,提任周不疑,周不疑必是有这样的能力,就是过于年轻了。
  “任人唯才,只看其有没有能力,儿举荐周元直是因为儿以为周不疑有这样的能力。”曹盼把刚刚说过的话再次丢了出来,曹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有种无法反驳的感觉。
  “准了。”曹操终于还是松口了,毕竟对比起曹盼来,周不疑也还大曹盼几岁。
  而且,提任了周不疑,如果周不疑坐不稳那吏部尚书一位,再捋了就是,到时候也没人能怪到曹盼的头上。
  曹操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响,但是,曹盼既然把人弄了上去,周不疑就不会再让自己从上面下来。
  等曹盼再出去的时候碰到急急赶来的陈群,不过,如今他已经不是吏部尚书了,曹盼只看了他一眼,脚步未停地走了。
  而吏部的所有官吏皆是哭丧着脸,有人与陈群道:“大人,吏部所有人,除了周元直,所有人都被魏公革职了,也包括你。”
  急急赶来的时候陈群就想到了这个可能,真听到了还是气得不轻。
  而曹操的内侍这会儿捧着诏书出来,见到他们吩咐道:“魏公有令,命尔等立刻离开铜雀台。”
  这是连呆都不让呆了,陈群问道:“魏公将我等革职,吏部之事由谁来主持,尚书令?”
  “吏部尚书一职由周元直周大人接任,至于别的人,尚书令自然会安排,这就不劳诸位操心了。”话虽然还是客气的说,但那不善也不是假的。
  陈群听到周不疑继任吏部尚书一职,侧过头问道:“其他四部呢?”
  一片死寂,半天没有人回答,陈群问道:“难道魏公将其他四部的所有官吏也一道革了职?”
  内侍虽跟了曹操那么久,对于他们那点心思也算是懂一点的,听到这句问话,冷冷笑道:“除了吏部,余下各部皆已将文书归档,魏公为何要将他们革职?”
  陈群睁大了眼睛,他这是被坑了,被坑了?
  吏官尚书啊,那可是主掌天下选士之权的官位啊,他竟然丢了,丢了?气冲于顶,陈群晕了过去。
  这自然又成了一桩笑谈,但是曹操至此也算是看明白了。
  别看平日里世族们说是抱成一团,然而一但能够利己,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他们的所谓姻亲。
  从前他只想着靠自己的一拳脚去跟世族们斗,怎么就没想到让世族跟世族们斗呢?
  对于曹盼这般的行径,曹操连连点头表示十分的赞赏,曹盼这脑子着实转得快。
  而吏部那头,周不疑已经带着人将所属于吏部的文书一一归档。
  待曹操的任命书下达时,那一群刚认识的人纷纷与周不疑道贺。
  要知道如今的六部里头,哪一个不是五六十岁的老人,独独只有一个周不疑是正值当年,未至而立之年,却已为六部尚书之一,那可是除了丞相之下的大员呐。
  当然,这也让这些由郭夫人举荐入曹盼的人看到了希望。
  曹盼虽为女儿身,手段不输男儿,看看周不疑,先时周不疑为曹盼之宾者时,谁人不暗骂周不疑选了个女人,半分男人的骨气都没有。
  但是,如今周不疑如何?他一出仕便是上庸郡之郡守,才不过三年,魏公国改制,他被调入吏部出任侍郎一职,结果顶头上司要坑曹盼,却把自己给坑了,周不疑这便顶上了吏部尚书一职,这等升官的速度,哪个能不服?
  服是要服。
  周不疑听着升官一事却表现淡淡,好像升官的不是他一般,除了能够参与魏公国之大事议政,他是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娘子打算何时推行科举取才之制?”周不疑凭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坐稳了吏部尚书一职。
  底下的人都是新来的,恰恰也正因为他们是新来的,对于周不疑的命令那是执行得百分之百。
  如此一来,周不疑在一回与曹盼小聚时,提出了这个问题。
  “还不是时候。”曹盼这般地说。
  “咱们的底子还不够稳,刚改了官制就想改取才之制,上次咱们让他们窝里斗赢了一回,再有下次,他们就会学乖了,这一招也不是百试百灵的。”
  周不疑道:“魏公之意,秋收要再征孙权?娘子一道去吗?”
  “阿爹之意是让我留守。”从前曹操能大大方方的去征战是因为有荀彧坐镇后方,如今曹操要再出征,曹盼也得给他留守。
  察觉到周不疑的目光闪露出着光芒,“元直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若丞相出征孙权,太平了两年的荆州刘备必会动。”周不疑指出,曹盼道:“汉中?”
  周不疑点点头,“汉中自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休养多年,此时丞相若出征孙权,刘备必然兴兵汉中。”
  “元直知道我在想什么?”曹盼突然冒出这句话来,周不疑看向曹盼,不解曹盼何意。
  “无知之前说过刘备有些运道,他若来汉中,我想让汉中成为他的葬身之地。”曹盼的目光闪烁着前所未有的亮光,她是真的这么想。
  “我等了两年,我两年不动,就是想让刘备动。于我们如今的局势,谁先动就是谁先坐不住,我啊,就是想要看看诸葛能明白这样的局势谁动谁就输了先机,刘备能不能忍,又能忍几时。”
  各方的诸侯皆已平定,曹操的北方已经太平,除非他们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