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宫门权冠:绝色乱世悍女-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爬上了大臣的高位。朝廷派这样一个人来支援祖逖,结果会是什么,那就可想而知了!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戴渊一到祖逖军营,一开口便对祖逖说道:“祖将军,皇帝怕你不忠,会产生不二之心,因此,特意委派本帅来监督监视与你,望祖将军你莫要异动,否则君命无情,杀无赦!”
听完戴渊的话后,祖逖非常气愤,他质问戴渊:“想我祖逖,自侍奉我朝以来,侠肝衷心,心无旁骛,且又在朝廷危难之际,主动挺身而出,誓死北伐,又何来不忠之说?”
戴渊奸笑一声,说道:“时事变化,人心难测,谁敢保证你祖逖除去对抗外侮之外,还在想些什么?常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皇上对你多留个心眼,难道也有过错不成!”
听完戴渊这番话后,祖逖仰面朝天,大笑一声,苦涩的热泪便夺眶而出,他悲愤且无奈的说道:“实在没有想到哇,我祖逖一片赤诚之心,换来的竟是如此的结果!看来,大晋朝的气数已尽,先祖开创的基业,就要毁在你们这些小肚鸡肠的人的手中了!”
说完,即拂袖而去。最后的结果就是,祖逖北伐失败,他所做的所有努力也都化作东流。祖逖一生聪明好学,对晋朝忠心不二,第一次北伐也是他主动向朝廷提出,虽然得不到朝廷支持,但还是殚精竭虑,勉强支撑,最后没有战死沙场,而是遭人嫉妒陷害,郁郁而终。晋元帝司马睿太兴四年,亦即是公元321年,祖逖含泪走完了他的全部人生道路,享年56岁。
我们回顾历史,是觉得历史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历史好比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污垢,也可以正衣冠,借而鉴之,仿而用之,知史而知耻,知史而知爱,知史而知奋进。我们怀念古人,是为了更好的吸取历史教训,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故人已已矣,我辈更应该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才不会使自己的一生,留下些许的遗憾!
我们的视角随时变换,又到了沈家大院内的主人公们饕餮进餐的时候,这次从大嫂张瑞云的卧房内走出来,沈铁为了表示对小侄女沈幼香的关爱之情,他主动向大嫂提出来一个请求。
沈铁顽皮的对张瑞云说道:“嫂子,小侄女自出生以来,我这当叔叔的,还从未抱过她一次呢,我自知自己笨手笨脚,抱时间久了我怕折了她的嫩腰;从嫂子的闺房到饭厅这段路并不算长,在嫂子你的监护与指点下,这段路程,就让我这个做叔叔的来抱她一程好了!”
张瑞云见沈铁如此珍爱自己的小侄女,也感到心里热乎乎的。孩子他爹为国操劳,家中唯一的男人就是沈铁了,虽说孩子骨软肉嫩,就让他抱这一小段路程,量也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想到这里,张瑞云便慷慨的对沈铁说道:“好吧,不过,孩子筋骨尚软,皮肉娇嫩,你抱她时,可不要力过大,免得伤了她!”
沈铁答应:“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我现在是磨道里的驴,一切听由嫂夫人你来招呼便是!”
于是,在诸位嫂子的睽睽注视下,在两位侍女安香黛香的亲手指点下,教沈铁如何伸出左臂,将肘部当作一个软枕头,让小道香的脖子枕在上面,然后再伸出右臂,轻轻的搂抱住她的小身子,再使孩子的头微微翘起。一切安排停当,在张瑞云与众嫂子都感到满意了之后,众人这才前簇后拥,朝饭厅走去。
众人方到饭厅门口,一阵阵菜香就扑鼻而来,吴宇娜兴奋的说道:“这真是香不过闺房与饭堂,不过,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香味,一种是为了装点,而另一种则是为了诱发食欲。黄凡宇大妹子,你今天又使出了什么功夫,怎么把一桌饭菜炮制的这么香啊?”
黄凡宇听见吴宇娜这样夸奖她,心中就甭提有多美了。她对众人说道:“泰山不是垒的,牛皮不是吹的,俺这做菜的手艺,可是靠苦学苦练锻炼出来的。只要众位奶奶愿意吃,俺的花样可多了去了!”
众人在方桌旁坐定之后,举目望去,但见十余道菜肴摆满一大桌子,各具形状,也各有特色,浓香扑鼻,菜香四溢,勾人食欲!
沈铁手中抱着侄女沈幼香,无法用筷子去夹菜,只得把头低下,翘起鼻子,收紧嗅腺,拼命的去闻每一道菜的不同香味。待他围着餐桌转了一圈后,每道菜的气味都被他闻了个遍,他这才心满意足的返回到原先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沈铁伏下脸去,用沈幼香还无法听懂的话问她道:“小公主,你这位手艺非凡的黄凡宇大婶婶,巧手炮制,做出了这满桌子的好菜,不要说吃,就是用鼻子这么一闻,也足以叫人闻个半饱了,你是不是也想吃点啊?”
未成想他怀抱中的沈幼香,竟然睁开两只乌黑明亮的大眼睛,裂开小嘴巴,“哦哦”的对他笑了起来!
沈铁腾出右手,抓起餐桌上的竹筷,在一道菜的菜汤中蘸了一蘸,然后将蘸有汤汁的筷子,轻轻的送进了沈幼香的小嘴中。
就见沈幼香用无牙的小嘴咬住筷子,使劲的吮吸着,仔细的品评着,这是她自出生以来,从未尝到过的不同于奶水味道的味道!她感到神奇,感到高兴,怎么妈妈的奶水变了味道了哇?可能是与奶水迥然不同的味道刺激了她,她竟然高兴的在沈铁怀抱中跳蹦了起来,使从未抱过婴孩的沈铁毫无思想准备,怀抱中的孩子,几乎没从他的怀抱中挣脱出来!这突然发生的一幕,可把旁边的吴宇娜梅梨花袁枚张瑞云以及安香黛香惠香瑞香芸香荷香等人都给吓出了一身冷汗!特别是张瑞云,都快四十岁的人了,好不容易才生出这样一位天资聪慧的宝贝女儿,要是一不留神把她摔出个好歹来,那还不要了她的命啊!
张瑞云是个极为贤惠又极会做人的女人,她虽然疼在心中,但是表面上并未有任何不高兴的流露,她婉转的对沈铁说道:“她六叔,你们男人啊,除了耍笔杆子,就是拿枪杆子,这犹如绣花般侍弄婴儿的事情,可不是你们的专长。来,把香儿交给我,让我再喂她一遍奶水吧!”
袁枚可不像张瑞云那样委婉,她放开喉咙,对沈铁谴责道:“嫂子说你笨,你还不承认,这抱孩子事情,学问可大着哩,你闲暇无事的时候,也要多看看,多学学,免得以后找了媳妇,生了孩子,还连抱孩子的本事都不会呢!”
吴宇娜出面制止道:“俺肚子饿了,没闲功夫再听你们打嘴皮子仗了!凡宇大姐,你今天端上餐桌的这些菜,俺还是第一次见到呢,真没想到,你还有如此好的手艺!你快来给我们讲解讲解,这都是些什么名堂的菜呀?”
梅梨花也说道:“别看不少厨师天天围着灶台转,能转出像你黄师傅这么好吃的菜品来的,在咱们阳夏老冢镇沈家堂村,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了!”
黄凡宇谦逊的说道:“梨花妹子,你净说大实话。在沈家堂村,除了咱们沈家,还能有哪家能吃得起这山珍海味呢?”
沈铁说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置办家业,后人来享受,自古如此!我现在看着这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到先生出了无限怜悯之心!”
张瑞云说道:“你这个小文人,就会故弄玄虚!烧出来的菜,不就是供人消费的嘛,从未听说吃东西还会感到怜悯的道理!”
沈铁反驳说:“不,大嫂!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上好的美味佳肴,不光能诱发人的食欲,说到底它还是一道艺术品呢。对于别人付出的劳动,哪能就一吃了之呢?我今日要盘根究底,非要让黄凡宇大姐给我讲出个子丑寅卯来,否则,这顿饭我就算是白吃了!”
袁枚也说道:“六弟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古人就曾说过,谁知盘中餐,道道皆辛苦嘛。这十余道菜,不知包含了咱凡宇妹子的多少心血在内呢!那就请她给我们说说,这每一道菜的来历吧!”
受到众人夸赞后,厨娘黄凡宇倒显得有些腼腆起来。她说:“既然少爷奶奶们要俺说,那俺就不得不多嘴多舌了!要说咱干厨师的辛苦,只有咱这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岁月,不论春夏秋冬,也不管五黄六月,咱这当厨师的,哪一天不是围着灶台转?遇上通情达理的人家,咱厨师的日子还好过,要是遇上刁蛮人家,不但难伺候,还要动不动的给你脸子看,一道菜不遂他们的意,有可能就会让你卷起铺盖卷滚蛋,从此以后,连吃饭的门路也给断绝了!最使俺黄凡宇感动的,是俺自打被沈安老爷领进沈家大院之后,无论是少爷还是奶奶,都未把俺黄凡宇当做下人来看待,不管饭菜做的合口不合口味,少爷奶奶们从来都未给俺脸子看!俺黄凡宇虽然人生坎坷,但是因为有了你们全家人的一致呵护,也时刻都感到有享受不尽的温暖!沈家无论是少爷还是奶奶,或者是婢女们,都是那样的通情达理,与人为善,我早已将自己与沈家人融合成为一体了,这才能够尽自己所能,做出好饭菜来,来报偿主子们!”
正文 第二十三章
袁枚听完黄凡宇这一番感叹之后,随即也感慨的说道:“自打先祖沈缵那一代开始,咱沈家就建立起与其他门阀家族不一样的家风与世风,即不以权势压人,更不做与传统道德相悖的事情。沈家后人代代传承,直至如今。对于这一点,相信你黄师傅也是有亲身体验的吧!”
吴宇娜也说道:“那还用说吗?要是缺乏这种良好的世俗道德观念,想当初,我的丈夫沈安在大街上遇见她黄凡宇的时候,也就不可能伸出手来,将她带回咱沈家大院来了,她不到咱沈家大院,咱们也就品尝不到她黄师傅的高超厨艺了!”
听到这里,沈铁不耐烦的催促道:“好了!好了!这些个关老爷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情,就没必要再从头讲起了!黄师傅,接下来,你说到那一道菜,我们就吃哪一道菜,请黄师傅快说,我都快饿死了!”
黄凡宇答应:“好,好,我就先从这道菜说起吧!”
她用手指着一道色泽鲜红质地酥脆汤清味鲜的菜,说道:“这道菜是用猪的肘子肉烧制而成,主要功夫全在烹制工艺上。它的主要特点是肥而不腻,食之有味,是一款滋补身体的最佳菜肴!”
黄凡宇的话音刚落,沈铁就迫不及待动了手,他伸出筷子,夹了一块肘子肉,送进了嘴里。他一边咀嚼,一边称赞说:“果真如黄师傅所说,柔嫩香滑,好吃!”
接下来轮到袁枚吴宇娜张瑞云梅梨花等人动手了。她们都斯文的拿起筷子,每人夹了一块肘子肉,微启秀唇,慢嚼细咽,皆莺莺细声的说道:“确实不错,太好吃了!”
于是群起而吃之,众人一起动手,三下五除二,满盘肘子肉,霎时之间,便被众人洗劫一空!
接下来,黄凡宇又指着一盘羊肉,说道:“看见没有?这道菜名叫羊肉垛,是咱陈郡境内一道有名的羊肉名菜。制作时,以烹煮为主,先将羊肉垛切成薄片,再加水加调料炖煮。它的特点是色泽分明,清香可口,肉质紧密,味道鲜美,食后,还有壮腰健肾的作用呢,可是男人们不可不吃的上好菜品啊!”
沈铁对众人说道:“这桌面上,除了我以外,哪还有第二个男人?黄师傅,你不会是单为我做的这道菜吧?”
黄凡宇矜持的一笑,说道:“少爷不要误解我的说法,这腰与肾,也不光你们男人所独有,俺们女人也有嘛!所以说,这道菜,无论对男人或女人都适用!”
黄凡宇一边挪动身体,一边说道:“这道菜,叫豉香炒肉片。豉,即是干豆豉,再佐以鲜猪肉,大白菜,干辣椒,花椒,葱姜,混合炒制而成。为了适应每个人的不同口味,我只是加了少许辣椒,借以增加口感。不过这道菜对于怕吃辣椒的人来说,可就勉为其难了!”
袁枚说道:“不怕不怕!俺从小就对辣椒情有独钟,而且喜欢得要命,要是再多加些辣椒,吃起来那才叫够味道呢!”
沈铁用手指着一盘用鸡爪做成的菜,问道:“黄师傅,可真没有想到哇,就连这不起眼的鸡爪子,经你的巧手一烹制,便也成为了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你快告诉我,这叫什么菜?”
黄凡宇得意的一笑,回答道:“平日做菜的时候,常常有鸡头鸡爪子什么的被剁下来,丢掉实在可惜,于是我就动脑筋,要是能让这些东西也能物尽其用,那该有多好哇?就这样,经过反复琢磨,我就用这些鸡的下脚料做成了这道菜。由于我的学识浅薄,手艺也不精,我还没想起这道菜到底叫什么名字才好呢!”
沈铁夹起一只鸡爪,放进嘴里咀嚼着,一边品味,一边思考,最后这才突然说道:“有了!鸡者,凤也,凤者,鸡也!我想到一个名称,正与这道菜名副其实也!”
袁枚等人问道:“六弟,我等知道,你喝的墨水多,肚子里的文章也多,请你快快说与我等听听,是个什么好听的菜名?”
沈铁十分得意的回答道:“我看,就以形定名,把它叫做‘清炖凤足’吧,众嫂嫂以为如何?”
袁枚说道:“到底还是六弟的学问高!我看,这名字中!”
吴宇娜也说道:“虽然有了菜名,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还要待俺吃过了再说!”
不由分说,吴宇娜说吃就吃,她干脆丢掉筷子,直接伸手抓起一条鸡腿,送进嘴里,仔细的咀嚼起来。袁枚梅梨花亦照此办理;只有张瑞云面皮薄,她在众人面前,从不敢肆意妄为。她也轻轻夹起一条鸡腿,微启秀口,细嚼慢咽,从她的表情来看,此一道菜也得到了她的默认。
沈铁最后说道:“品也品过了,吃也吃过了,现在该轮到我来为这道菜下定义了吧!”
众人异口同声的说道:“我等愿洗耳恭听,愿听六弟高见!”
黄凡宇用眼睛紧盯着沈铁的双眼,屏住呼吸,等待他到底能说出个什么样的评价来。
众人等了半天,沈铁终于说道:“鸡头,鸡爪,都是鸡的废弃器官,不想黄师傅却用它做出这道美味可口的菜来,真叫人食之有味,回味无穷!菜内又佐以笋片香菇火腿豌豆嫩芽等辅料,这就更增添了这道菜的独特风味。我对它的评价是:香味扑鼻,食之留香,定可登上大雅之堂矣!”
黄凡宇闻听沈铁此言,喜得她一合双掌,对沈铁施以万福,说道:“多沈少爷夸赞!看来,我黄凡宇的一番苦功,没有白费也!”
接下来,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盘金灿灿,黄澄澄的菜肴,大家仔细一看,原来是用冬瓜做成的。
张瑞云说道:“冬瓜,乃是最普通的蔬菜了,不想黄师傅亦能用此物做出菜来,实为罕见!”
黄凡宇说道:“冬瓜虽说世上多见,也并非珍奇之物,但它的功效却不容小视。据老中医讲,冬瓜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常吃冬瓜能起到清热解毒消痰利水除烦止渴祛湿除燥等功效。因此,我经过苦心钻研,创出了这道冬瓜菜。由于在烹制的时候又添加了咸蛋黄干红椒淀粉芝麻花椒葱姜蒜等辅料,制作出的菜品,即成金黄颜色,故此我为其定名叫‘金沙冬瓜炒’。制作成菜后,我还未来得及亲口品尝,请少爷奶奶们吃后定评!”
张瑞云因为刚生产不久,对这道冬瓜菜极感兴趣。她用筷子叨了几块冬瓜放进嘴中,待细嚼烂咽之后,第一个对这道冬瓜菜发表评论:“名而副实,名不虚传,色泽金黄,香浓酥鲜,而且还略带一点辣味,食之刺激肠胃,食后回味无穷。确实是一道好菜!”
袁枚吴宇娜梅梨花等人吃过之后,也都夸赞道:“真叫人难以想象,一个不起眼的普通冬瓜,经过你黄师傅如此一炮制,就变化出了这极不寻常的味道来,说你是仙掌神手,并不为过!”
众人再看少爷沈铁,只见他闷不做声,只顾一筷子接一筷子的往嘴里叨菜,待众人再想去吃的时候,偌大一盘金沙冬瓜炒,已被他吃了个精光!
袁枚假装生气的样子,说道:“六弟,你这哪里像大户人家的少爷,简直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饕餮怪兽嘛!”
沈铁没有理睬袁枚,只顾闷头吃他的菜。最后,只见沈铁干脆端起盘子,连剩下的菜汁菜汤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黄凡宇见状,安抚大家说:“没关系的,没关系的,如果奶奶们喜欢吃,我下次多做点就是了!”
张瑞云短叹一声,说道:“也不知是怎么了,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胃口,今天也大开了!不知是黄师傅菜做得好吃呢,还是我的肚子里缺少此种营养了,总之,不论吃到哪一道菜,俺都觉得那样的美味可口!”
袁枚对黄凡宇说道:“黄大妹子,现在看来,想当初,二弟沈安把你请回家中,他这步棋是走对了!如果没有你黄师傅,我们哪能吃到如此合口的美味?生活无忧无虑,每日里不愁吃喝,看样子不增寿延岁,是不可能的了!”
梅梨花说道:“众人先莫要多话,这桌面上还有好几道菜呢,赶快让黄师傅都为我等作个介绍吧!”
黄凡宇说道:“这为厨之道,不光要烹调出适口的菜品来,还要懂得如何调节人们的胃口。油腻的东西吃多了,肯定会有损胃口和食欲。下面这几道汤菜,就是俺专门为消除奶奶们肚子里的油腻而烹制的!”
众人打眼望去,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果然是几道汤菜。
黄凡宇指着面前的三道汤菜,说道:“这一大盅碗,叫糖水莲子汤,它吃起来会感觉质地酥糯,甜淡适口,食后有生津益肺之效;这一道菜,名为糊辣汤,这是咱中原劳动人民所创造出的一道历史悠久的汤菜。之所以把汤也称之为菜,是因为它具有汤菜两种功效,食之微辣,味道可口,关键是它营养丰富,是帮助佐餐或者在餐后调节肠胃的好菜肴;待少爷奶奶们吃饱喝足之后,如果还感到欠食,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道主食,名字叫小葱饼。此饼原本是由南方人所创,我是在饭店中偷偷学来的制作方法。它色黄,酥脆,外松里软,食之味道鲜美。少爷与奶奶们在品尝完鲜汤过后,不妨就以葱饼来填充肚腹吧!”
接下来,由沈铁带头,有的用调羹舀起糊辣汤,有的则舀起糖水莲子汤,汤都吃光了,最后这才用手抓起小葱饼,各自都将肚皮填得满而又满!
待少爷奶奶们吃完之后,他们离开餐桌,坐到一边去歇息去的时候,这才轮到惠香安香黛香瑞香芸香荷香六位婢女来“打破锣”呢!
正文 第二十四章
袁枚打了一个饱嗝,突然对众人说道:“咱们在家中,可是过得逍遥自在;谁知道,那些跟随祖逖将军北伐的士兵们,能不能有这种福分呢?”
吴宇娜回答说:“这还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吗?那些个为大晋朝出生入死的士兵们,不但吃不到像我们这样的美餐,甚至连生命都无保证,这便是皇帝与平民的差别所在呀。要不,他们司马家族的人,都还慌着去抢皇帝的宝座干啥呢!”
沈铁说道:“自古以来,这战场上的互相残杀,就是极端残酷的事情。出兵一千,能回来一百就算万幸了,有时还会全军覆没!其实,这些都是司空见惯,也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梅梨花说道:“听说他祖逖将军不但英勇果敢,而且还足智多谋,英明善断,怎么他这次北伐,还会失败了呢?”
袁枚说道:“他们司马家族为争皇权,亲族之间互相大开杀戒,谁还有心思去管前方的战事?皇帝手握大权,他要是不支持你,你就有天大的能耐,也会成为悲惨的败军!”
张瑞云也说道:“皇帝再不济,他还是天子,每日里像众星捧月似的,都有众多大臣在身前身后山呼万岁,殊不知在数不尽的甜言蜜语之中,也有鸠毒暗伏其中,死到临头,还不知自己是被谁的毒酒所害呢!”
梅梨花也说道:“大嫂轻易不言语不表态,一旦说出话来,那可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啊。想想俺那个死去的丈夫,要不是对司马家族抱有一腔愚忠的思想,他怎么会惨死在疆场上呢!”
梅梨花的丈夫,就是沈家六兄弟之中的老二沈据,两个人共生育两男一女,长子曰沈朗,次子曰沈允,女儿名字不详。由于两个儿子都在为朝廷尽忠,女儿已经出嫁,丈夫沈据早夭,因此孤苦伶仃的梅梨花,就只有与同样孀居的袁枚一道,苦守在沈家大院内,过着衣食无忧,但却缺少夫爱的寡居生活!
张瑞云问沈铁:“六弟,我有一事不明,听说祖逖北伐失败后,在朝廷内再次北伐的呼声又一浪高过一浪,不知此次提出北伐的人,又是何人?”
沈铁回答说:“朝廷腐败,皇帝又幼小无能,但是不甘被外族势力统治的大臣们,仍然大有人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庾亮和桓宣!”
沈铁没有说错,这倡导第二次北伐的人,正是庾亮。原来,在祖逖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此时的东晋王朝又方经过王敦与苏峻两次内乱的打击,已是国力大衰,人心荒废,眼睁睁面对北方氏族的入侵,实在无力再进行北伐。寓居于北方襄国地带的十六国之一的后赵国,有个羯族领袖石勒,又乘东晋内部内斗之机,屡次发动对东晋的进攻。当时的襄国,它的故治就在现在河北省邢台市一带,不过后来又几经变迁,又迁至河北省的临漳县境内。后赵国鼎盛时期,它的疆域遍及今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及江苏省与安徽省甘肃省辽宁省的一部,历经七位君主,统治时间长达三十二年之久。
这时,前赵业已衰败,因为后赵的兴起而使他走上了灭亡,石勒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统一了北方大部领土,国力也逐渐强盛起来,兴兵黩武又成了石勒的唯一选择。后赵的兵锋所至,直逼江汉地带。地处长江沿岸的襄阳城,又一度被石勒侵占,几度失守。东晋名将太尉陶侃派其子陶斌与南中郎将桓宣,趁后赵兵马攻打江西的时机,乘机夺回了襄阳和新野地区,因此桓宣才有机会镇守襄阳十余年。
陶侃病死后,东晋皇帝任命庾亮为征西将军,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军事,兼领江豫荆三州刺史,军队驻扎武昌。由于庾亮处理事务不当,这便引发了苏峻叛乱事件的发生。
这东晋王朝的王敦之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诸位看君听我详细道来。这一事件发生在晋元帝司马睿永昌元年,也即是公元322年。东晋权臣江州牧王敦发兵进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市),苏峻收到诏命令其抵抗,但苏峻经过占卜得知,近期时日不吉,不宜出兵,所以他迟迟没有发兵。后来朝廷的军队被王敦打败,王敦随即领兵攻入建康,自封为丞相,朝政大权被其一手控制。苏峻便领兵退至盱眙屯扎。此时,苏峻任淮陵内史时的旧属,请求朝廷能让苏峻再度履任,掌控东晋权利,结果被朝廷允准,接纳并加授苏峻为奋威将军,随后又改任其为临淮内史之职。
晋明帝司马绍太宁二年,即公元324年,在江州遥控东晋政权的王敦,又一次发兵进攻建康,预谋篡夺皇位。
苏峻,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山东掖县)人,他生于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家庭。永嘉之乱时,他于本县结垒成军,之后率所部数百家人渡海南行,到达广陵(今扬州)后驻足。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所统带流民的统帅。西晋末年,天下大乱,苏峻又乘机纠集流民数千家,兴修堡垒,结垒自保。后被晋元帝司马睿册封为鹰扬将军。苏峻因为战败王敦有功,继而又被皇帝擢升为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统率精锐部众万余人。
庾亮当权执政后,突然解除了苏峻的兵权,改其为大司农职务,苏峻从此便与庾亮结下怨仇,也为他自己树下了一个政敌。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三年,即公元328年,苏峻以讨伐庾亮为借口,与祖约(祖逖胞弟)联合起兵反晋,叛军攻入建康,大肆掳掠奸杀,擅专朝政,这种违反民愿民意倒行逆施的杀戮行为,自然要遭受到广大民众的反对,为了挽回败局,陶侃不得不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一场由苏峻发起的叛乱行动又宣告结束。
庾亮一开始北伐,就选了一个对朝廷怀有二心的人苏峻作为助手,使第二次北伐行动伊始,就受到苏峻的破坏,毁于半途,庾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因此而受到皇帝的责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是深埋在每个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永久期盼,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前两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晋朝的仁人志士心目中,击败异族分裂,期盼晋朝统一的欲望之火,始终都在燃烧,于是这就又引出了一段桓温再次进行北伐的故事。
桓温,字元子,出生于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六年,即公元312年,谯国龙亢(即今之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他是东晋时期的重要将领与权臣,军事家,谯国桓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曾经三次领导与指挥北伐,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桓温一生都在做帝王梦,但由于来自多方面的阻挠,再加之自己时运不佳,不得不抱憾终生,最终都未能实现。这位雄心勃勃的晋朝大臣,在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元年时,便以61岁的年龄而与世长辞。纵观桓温一生,他生于晋而死于晋,可谓终生侍晋,死而有憾了。
第八笔:娶亲(下)
如果说祖逖庾亮北伐都少不了桓温的谋划与支持的话,桓温的这一次北伐,可就由他亲自指挥与参加了。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在两晋时期,桓氏家族可谓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桓温与桓宣虽然同是桓姓,但他们却不是同一个族系,二人的出生和居住地也不一样。桓温的父亲名曰桓彝,字茂伦,东汉大臣桓荣的第九世孙,晋文帝司马衷当政时担任州主簿之职,出生地在谯国的龙亢地方,也就是现在安徽省怀远县的龙亢集镇。
而桓温宣则不然,他的祖父是东晋将领义阳太守桓诩,其父是冠军长史桓弻,他的出生地均在谯国铚县,也就是现今的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若追根溯源,传说桓氏一族均是上古时期黄帝时期一个名叫桓常的大臣的后裔,此种说法到底对也不对,几千年前的事情,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呢?此事无关本书宗旨,不去管它也罢。
世人共知,桓温的父亲桓弼是东晋的忠臣,死于苏峻之乱,桓温少年丧父,他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由于后来娶了南康公主为妻,终于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当上了琅琊内史。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