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门权冠:绝色乱世悍女-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朗白了妹妹一眼,信心十足地对沈幼香说道:“你骄傲个啥?你不要总是从门缝里看人,哥哥俺也早有准备,你就等着瞧好了!”

    于是,接下来沈朗一改以往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一口气便把自己早已在腹中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合盘都背诵了出来。

    沈朗“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诗句全文如下:

    黄厨娘巧手为炊,菜熟时撒盐在内;

    不咸不淡味道好,抛撒咸盐在锅中!

    沈朗的诗刚一念毕,吴宇娜就急不可耐的评论道:“憨种!你这也叫诗?你可真要叫三婶子笑掉大牙了!不好!不好!毫无诗意,三婶不喜欢!”

    袁枚对沈幼香说道:“香儿,你是咱沈家唯一的才女,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大娘婶婶们可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为大家争口气呀!”

    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时的沈幼香,倒学会谦虚了起来。她对大家说道:“娘,大娘婶子们,香儿到底能不能为你们争气,我现在说了还不算数,待我把我的诗念出来后,你们再来评判好了!”

    于是,沈幼香昂起脑袋,挺起胸脯,学着大学究的模样,用她那特有的童稚声音,把她早已酝酿好的一首七律,朗声背诵了出来。诗的题目就叫“咏雪”,诗文如下:

    咏雪:皑雪飞舞映眼帘,银装素裹铺满园;

    白纱素妆何所似?杨柳飘絮因风展!

    沈幼香的诗刚一念完,在袁枚的带领下,竟然为她的诗鼓起掌来。

    袁枚对沈铁与沈朗说道:“六弟,朗儿,你们听见没有?人家香儿所念的诗,寓意深厚,美无瑕疵,这才称得上是诗呢!你们刚才所念的,与俺香儿的诗比起来,那可是小巫见大巫,有着天壤之别了!”

    梅梨花也说道:“我的文化底子薄,从小肚子里没灌多少墨水,不要说是写诗,你就是把诗经里的诗句读给我听,我也是一个耳朵进去,一个耳朵出去,根本听不懂里面都说了些什么!不过,听了香儿朗读的诗后,俺就觉得眼前一亮,认为她的诗既好听,又押韵,那雪中美景,好像实实在在的摆在了你的面前,犹如亲历其景一般,我要给香儿打满分!”

    吴宇娜对众人说道:“可惜的是,她三叔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幕,不然的话,我敢断定,他也会对咱香儿夸赞不止的!”

    一直在旁边作壁上观的女侠杨芷,这时也插嘴说道:“自我来到沈府,开始与香儿打交道的那一天起,我所注重的是如何教会她武功;却万万没有料到,她竟然还有如此之高的文学天赋,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对她的期盼,从今往后,她不如弃武改文好了!”

    这时的众人皆把注意力放在了沈幼香诗句的评判上,谁也没仔细去揣摩杨芷话中的含义;人们更没有注意到,从那时以后,杨芷就不再象从前那样竭尽全力的去教授沈幼香的武功了。

    对于沈铁沈朗和沈幼香三人的诗作,究竟谁人更胜一筹,因为当时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出面来下定论,所以三人就各持己见,再无定评。

    今日,三个人又当着沈安的面,重又将各自的诗作重述了一遍,沈安听过之后,即下了一锤定音的定论。

    沈安说道:“古人作诗,最早的诗歌莫过于‘诗经’,它句句宝典,字字金贵,诗文无华,诗句朴实,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咏传颂,是被人们所公认的诗歌经典。纵观你们三个人的诗句,六弟的诗稍次,朗儿的诗最次,而香儿的诗虽然还算不上是经典,但与前二人的诗比起来,也算是出类拔萃了!”

    沈幼香听见三叔如此夸赞自己,喜得她施展刚刚学到手的腾跳窜越之术,一下子蹦到沈安身边,伸出双手,紧紧抓住沈安的胳膊,一边不住的摇晃,一边喜不自胜的说道:“真乃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三叔是也!沈沈三叔对香儿的公正评判!”

    见自己的女儿受到沈安的肯定与赞许,最感到欣慰与高兴的,就属张瑞云莫属了。

    张瑞云叮嘱沈幼香:“俗话说,胜不要骄傲,败不要气馁,你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千万要记住,不要因为受到三叔的夸奖,从此就翘起尾巴来!人么,还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好。不是有一句话说,抬起头来做事,低下头去做人,这为人做事之道,千万要牢记在心!”

    沈安转换话题,对大嫂张瑞云说道:“俗语说得好,父亲不在,长兄为父;长兄不在,长嫂为母。现在,咱沈家就属嫂子你的辈分高了,这迁居建康城的事情,还望嫂子速做决定才是!”

    张瑞云说道:“三弟说的极是。想我张瑞云,自十八岁起嫁入沈家,与丈夫风雨同舟,同舟共济几十载,不想孩子他爹每日与酒为伴,嗜酒如命,人在英年,就被这毒水水断送了性命!若是我继续再在这沈家大院呆下去,也是孀居孤独,无靠可依了,思来想去,还不如远远地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到那江南鱼米之乡,去度过自己的残年!”

    接下来,张瑞云随即安排家中丁壮,去安排前往江南的准备工作。

正文 第六十三章

    沈安回到沈家堂村省亲,转眼之间就过去了十余日。这天晚间,夫妻二人又上炕安歇,情意缠绵之余,夫妻二人又说起了悄悄话。

    沈安对刘玉娜说道:“爱妻,你自打十六岁起,就与我沈安结为终身伴侣,一晃之间,时光飞逝,你我皆已成为年近半百之人。回想起这些年来,我在外为官的时间,比你我在一起团聚的时间不知要长出多少,使你苦等苦熬,也实在是难为你了!”

    吴宇娜听完丈夫这番推心置腹掏心挖肺的话后,感动的她一把搂住沈安的脖子,轻轻抽噎着说道:“从古以来,男人就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又是一家之主,也是女人们的靠山,虽然你常年在外,不在俺的身边,可是只要俺一想到还有你这么一位丈夫活在世上,俺的心中就充满了希望。天天得不到你的温存抚爱,这对一个女人来说,的确是一种煎熬,可是只要你人在,俺的希望就在,痛苦和煎熬总会有到头的那一天。这不,俺的苦日子不就熬到头了嘛?”

    听完妻子这番话后,沈安用力将吴宇娜搂抱进自己的怀里,在她的嘴巴上久久亲吻,不肯放弃。待激情过后,沈安这才将双臂放松。

    吴宇娜说道:“人都说,姜还是老的辣,这话可是在你这个老东西身上体现出来了!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如此激情澎湃,你刚才用的力气太大,都快把俺给搂得喘不过气来了!”

    沈安又在吴宇娜的嘴唇上亲了一口,说道:“人家几年都未见到你的面,好不容易回到家里,这许多年积攒下来的干柴烈火,还不让它燃烧殆尽啊?宝贝,我用力过猛,把你给弄痛了,实在是对不住你,沈安在此向爱妻你道歉了!”

    吴宇娜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在沈安的腮帮子上拧了一把,说道:“猫哭耗子,假慈悲!谁让俺吴宇娜是你的妻子来呢!”

    二人卿卿我我,搂抱亲吻,打趣说笑,不知不觉之间,半个时辰就过去了。两个人谁都不知道,他们是何时进入梦乡,又是何时醒转了过来,直到第二天天光大亮的时候,侍女瑞香来轻轻叩响房门的时候,他们这才从梦中被惊醒过来。

    这时,六弟沈铁也从后院走了过来,他一见沈安与吴宇娜的面,就说起了俏皮话:“三哥,三嫂,俗话说,久别如新婚。昨儿个晚上,你们只顾翻江倒海,腾云驾雾了,身子折腾累了,天亮起不来了吧?”

    被六弟沈铁如此一说,到底妇女的脸皮薄,刘宇那被臊的脸皮马上就红了起来,虽然她与丈夫是偷偷摸摸做的那件事,却倒好像被沈铁偷窥了一般,羞得她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

    倒是沈安老道趁着,他故意把话岔开,问沈铁道:“我回到家中,时日太过久长,也到了该回军营的时候了,我打算吃罢早饭以后,立即就启程上路,也不知道昨日吩咐的事情,家丁们准备好了没有?”

    忽然,就见沈幼香风急火燎的跑了过来,她来到沈安面前,一把将他的双手手拽住,连摇带晃,嘴里说道:“人家黄厨娘早就把早饭做好了,就等你和三婶去吃了,可是等来等去,始终见不到你们的人影,你们睡得也太死了!”

    沈安找借口说道:“昨天,三叔只顾应付乱七八糟的事情了,因此身体十分劳累,晚上多睡了一会,不想醒来时已是天光大亮了!”

    沈安吴宇娜随在沈铁与沈幼香身后,从中院径直来到前院,当四个人步入餐厅的时候,见沈家的几位夫人早已坐在桌旁等候了。

    张瑞云主动向沈安打招呼,说道:“他三叔,你是和我们坐一张桌子,还是与她三婶另开一张呢?”

    沈安说道:“无论怎么说,我沈安在众嫂子面前,也是个少辈人,另开桌子就免了吧,大家挤在一处,不是显得更加亲热吗?”

    张瑞云说道:“如此也好,只是难为你这位大将军了!”

    在古人的家教里,从来就有食不言饭不语的规矩,再加上吃罢早饭后,沈安等众人还要马上赶路出行,因此各人怀揣私事,没有人再言语。

    吃过饭后,沈安问张瑞云:“大嫂,一路上的应用之物,和马车行李,你都准备收拾好了没有?”

    张瑞云把握十足地回答沈安:“自从定下来要去建康的事情后,我就专门安排家丁们去做要走的准备了。一共准备了四辆马车,我与香儿乘坐一辆,她三婶与朗儿乘坐一辆,杨芷师傅与其她家人乘坐一辆,剩下的一辆,就用来盛装家中一切应用之物。吃过早饭后,咱们就立即登程赶路!”

    沈家本就是个和睦的大家庭,现在有人要离家远行了,禁不住就引起来一阵离别时的伤心悲苦之声。尤其是爱动感情的几位夫人们,大家相拥而泣,失声痛哭,使在场的人无不唏嘘掉泪!

    袁枚对张瑞云说道:“你我妯娌一场,在一个锅里摸勺子,不知不觉间,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你们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相会?想起相会无期,再见亦难,你我此次一别,是否便成为永别了呢?呜呜!”

    梅梨花也说道:“大嫂哇,回想你我相处的日月,虽然也有小的摩擦与龃龉,但是大嫂总是大仁大量,忍让在先,不怕吃亏,凡事都谦让我们三分,像你这等贤妻良母似的嫂子,就是打着灯笼,恐怕再也找出第二个了!你这一走,可是把妹子我的三魂六魄也给带走了哇。呜呜!”

    接下来,该轮到沈安妻子吴宇娜倾诉衷肠了。她将袁枚与梅梨花紧紧搂在怀里,眼泪巴叉,泣不成声,痛苦竟使她说不出一句话来!三个人相拥哭泣,就是有千言万语,也无法道出她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倒是杨芷岁数稍大,又经历颇多,早已把那人间疾苦视若罔闻,她劝慰吴宇娜等人说道:“从古以来,就有送君十里,总有一别的说法:大家这次只是暂时别离而已,又不是永别,何苦如此伤心背痛?待张瑞云一家人到了建康以后,你们若是想他们了,赶上专车,去那里看望他们,不就把各人的心愿,都了却殆尽了吗?”

    沈幼香到底还是个孩子,与大人们比较起来,她的心情可就没有那么沉重了,她把此次远行,当做了与去年去泰山游玩一样的对待,认为在沈家大院呆久了,只不过是出去散散心而已。

    沈幼香催促母亲,说道:“娘啊,你也不看看,天都到什么时候了,再不赶紧起程,就只有等到明日再行动了!”

    沈安也去安慰众夫人道:“大嫂一家此次跟我前去建康,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大哥不幸早夭,我总不能眼看她们孤儿寡母的在家遭受孤独吧?我把她们接出去,为的就是给她们一个治疗心病的机会。来日方长,日后必然还有再见的机会,大家就不必再为此悲伤了!”

    沈幼香大方端庄,行为得体,即使在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面前,也毫无胆怯忸怩之态。她大方地对王羲之说道:“既然王伯伯愿听幼香诵诗,那我就不揣冒昧,胡诌出来给王伯伯你听听,只是希望王伯父你不要见笑才是!”

    王羲之含笑回答:“我的个好侄女,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来?一个人学问的高低,绝不是以他的年龄来区分的,必须有真才实学,方能叫人折服。你就把你写的泰山吟和那首咏雪诗,都背诵出来给伯伯听听吧!”

    于是,沈幼香清了一下嗓子,在屋宇内站直了身子,毫无怯意的又把她以前写的两首诗,在王羲之与三叔沈安面前重又背诵了一遍。

    王羲之听完沈幼香背诵的诗句后,若有所思又话不应心的说道:“不错!不错!真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了!就是你了,就是你了!”

    沈安不明白王羲之后两句话的含义,因而问道:“什么就是你了?王兄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羲之知道自己方才差一点说漏了嘴,只好模棱两可的回答沈安:“此乃我王沈两家的天机妙事,现在还不到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时候,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明白的!”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待几个人倾尽肚腹,将该说的话都说的差不多的时候,这才想起肚子有些饿了。沈安伸手抓起一张油饼,刚想往嘴里填,沈幼香突然走向前来,将油饼从沈安手中夺过来,说道:“三叔,王伯伯,这油饼已经凉了,不能再吃了,吃了会使肚子不舒服的!”

    她马上吩咐黛香:“香姐,你还要辛苦一趟,到后面厨房去,再将油饼重新热一下,端来再让王伯父与三叔吃!”黛香领命而去。

    沈幼香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使王羲之大受感动,他近乎调侃的说道:“我现在就可断定,我们的小香儿,将来无论嫁到哪家,都会是个贤惠妻子和好儿媳妇!要是我王家能有这个福分,那可真是天大的造化了!”

    沈幼香听完王羲之这番话后,羞得她满脸绯红,无言以对!好在这时黛香又将重新热过的油饼端了回来,另外侍女安香也随后跟了进来,这才为窘迫的沈幼香解了围。就见安香手中端着一个木盘子,里面盛的是几盘小菜,还有一只酒壶,肯定是为王羲之与沈安下酒吃饭而特意准备的。

    安香将酒菜摆放好后,这才说道:“三老爷,王老爷,这都是遵照夫人的吩咐而特意准备的。夫人听说王大人特意来访,又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不能慢待了他,有酒有菜,两位老爷吃起来才舒心!”安香说的夫人,指的是沈安大嫂张瑞云。

    王羲之是个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之人,他虽然身为东晋著名书法家,但却邋里邋遢,不修边幅,是出了名的邋遢大王。能够使王羲之名垂千古的原因,一是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书法作品,二就是那个“坦腹东床”的典故了。现在词典里“东床快婿”与“坦腹东床”两个词语,就都与这位王羲之先生有关。

    在东晋时期,王沈两家都是名门望族,两家祖辈都有人在朝廷担任过重要职务,因此两家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说到这“坦腹东床”的典故,它还成就了王羲之一段幸福姻缘呢,说起来也十分有趣。

    当时,东晋有个太尉,名叫郗鉴,郗鉴膝下有一个女儿,名叫郗璇,字子房,正值二八岁月,貌美如花的年龄,郗鉴要为女儿择婿,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王家。

    郗鉴听人传说,当时的丞相王导一家,男丁众多,个个相貌堂堂,才华横溢,品行端庄,皆是乘龙快婿的最佳人选。

    一天,郗鉴特意来到丞相王导家中,公开喧嚷,自己此番来到王家,非为别的事情,是专门为自己的爱女郗璇挑选佳婿而来。

    王家兄弟几个,子嗣众多,而且皆已到成婚年龄。众人听说郗鉴要在王家挑选佳婿,每个人无不欢喜异常。他们有的穿上新装,有的专门梳洗打扮,为的是给未来的老丈人留下一个好印象,都渴望能成为郗璇姑娘的乘龙快婿。

    郗鉴一来到王家,就对王羲之父亲王导说道:“我郗鉴是当朝宰相,我的女儿又生得一表人才,容貌端庄,才华出众,我一定为她选配一个匹配相当的佳婿,来做她的终身伴侣,不知你王丞相家中,哪个犬子能配得上我的女儿呀?”

    王导听完郗鉴的话后,也诙谐的回答说:“我王导家中,犬男众多,个个皆长得一表人才,人人皆气度不凡,随便挑一个,都可成为你郗鉴大人的不二人选,你就随便挑,随便选好咧!”

    郗鉴虽然择婿心切,但也十分认真。这一天,在早朝过后,郗鉴就命家人带上重礼,浩浩荡荡,一路又朝王导家中走来。

    郗鉴一进王家大门,早已听到信息的王导,即带领儿子们排队恭候,热诚相迎。但见王家众子弟新衣革履,冠服整齐,彬彬有礼,诚挚有加。

    郗鉴一边往院内走,一边观察那些希望做他女婿的王氏子弟,但都认为,他们皆华而不实,浮夸做作,看过来,选过去,总觉得心中不甚满意。

    郗鉴态度矜持,边走边捋冉沉思,沉闷不语;王家子弟们见此情形,就越是觉得心中无底,人人不免唏嘘慌张。

    郗鉴走来晃去,就信步来到东跨院的一间房门口,他用眼往屋内望去,望见在靠墙的一张床铺上,有一个年轻人赤裸着上身,袒胸露腹的正在那里呼呼大睡呢,此人正是王羲之!当时正值炎夏,王羲之因酷热难耐,便无拘无束的脱去长衣,袒露胸膛,为的是凉爽好受,不想这一幕,竟被未来的老丈人郗鉴给撞上了!

    第十八:小杨芷到底还是个孩子,当她看到这一切的时候,竟然高兴得活蹦乱跳,手舞足蹈起来。她一会跑到北房,一会又跑到东房,最后又跑到西房,东看看,西瞅瞅,这从未见过的景致,简直把她给迷住了!

    道姑王艳看到小杨芷天真烂漫,心地善良,心无邪念的样子,止不住摇头叹息道:“都说虎毒不食子,这皇家的人怎么就如此心毒,竟然连自己的亲生骨肉也不放过,罪孽!罪孽!”

    孙二牛只在道观内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赶上他的驴车,下山回自己的家去了,众人依依不舍,洒泪告别,顾盼留恋,不忍分离;孙二牛临走时,将两床棉被也留给了李梦娇与小杨芷,这些都不必多说。

    从皇宫来到这个名不见史册的无名山头,住进了一座挂在半山腰里的道观中,这种极大的反差,还真有些使李梦娇感到不适应;与李梦娇比起来,小杨芷就不一样了,看着这起伏的山岭,潺潺的流溪,翠绿的山峦,数不尽的野花飞鸟,都给小杨芷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新鲜感。那个即使她向往,又使她畏惧的皇宫大院,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被她遗忘的一干二净,离她远去。

    尤其是道观中的吃食,与皇宫中比起来,可就有天壤之别了,每天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甚至连油星也很难见到。最初的时候,李梦娇认为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她甚至一度产生过离开道观,另寻他处的念头。但是静下心来一想,尤其是当她看到小杨芷那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样子时,认为最安全的去处,还是莫过于这处道观;时间一久,也就慢慢打消了一切不切实际的念头。

    一天早饭过后,王艳道姑把全道观的人都召集在一起,开始了她与李梦娇与小杨芷进入道观以来的第一次正面接触。

    王艳盘腿打坐,面目严肃,开门见山的对众人说道:“咱这柏云山道观,自西汉文帝刘恒年间建立以来,已逾460余年,此间更换道长36位,到我这一代已是第37位矣。本人没有什么本事,只是在前任道长病故之后,填了一个空缺而已。现在,既然二位惨遭横祸,又是慕名而来,我也就不得不收留你们了。不过事先我可要说清楚,道观虽然是依山而建,远离城镇与尘世,可是道观总有道观的章法育规矩,望二位逐渐适应,不要违反!”

    王道长说话时虽然语调很平和,但是在平和中却透露出不得违拗的气势,而且她的句句话语都切实执着,令人无法反对。李梦娇心中暗想:“看起来,这道姑也不是好当的!今后的生活怎么样,现在才刚刚开始,一切都无从得知,那就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好了。俗话说得好,骑驴看唱本,走到哪里看到哪里,也不失是一种快乐。既来之,则安之,权且把这里当作一处避风港,看来也未尝不可!”

    小杨芷的想法却没有那么复杂,小孩子思想单纯,适应性也比较强,现在离开了那个繁杂的皇宫大院,只有四五个人共住一处,从此自己的安全也有了保证,而且王道长等人又十分的和蔼可亲,她们就像自己的生母一样,睹景生情,相互对比,她很快就适应了道观中的一切。

    接下来,道长王艳又把道观中所有的人,作了介绍。

    王艳首先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诙谐的对众人说道:“本人名叫王艳,是李杨二位施主的推荐人王芳的姐姐;由于家中突遭不幸,丈夫突然病故,在绝望之中,出外游荡,转来转去,不知怎么就来到了这柏云道观,要不是当时的道长李凯大姐将我收留,又多方开导,不然,我王艳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说到这里,细心的小杨芷看见,王艳竟然唏嘘抽泣了两声,然后才又强忍悲痛,继续说道:“世间罪恶多,皇宫无自由,倘若皇帝昏庸,奸臣当道,那就是国人的悲哀!你们看,生就一副蛇蝎心肠的贾南风皇后,她为了一己私利,竟然连自己的后继婆母,和尚在童稚期间的同父异母小妹妹也不放过,其毒妇心肠,何其毒也!”

    稍停片刻之后,王艳又说道:“往事如云如烟,该过去的,就让它们都过去好了!李施主与小杨施主,你们不远千里而来,投靠在了我柏云道观,这也是本道观三生有幸!从今以后,道观内既没有侍女,更没有公主,有的只是道徒!”

    说到此处,王艳指了指身旁一位四十岁开外的中年道姑,对李梦娇说道:“李施主,这位是金华道姑,从今以后,你的饮食起居,观内规矩,一切经文学习诵读,都由她来教你,望李道徒谨遵师教,不得违抗!”

    李梦娇站起身来,毕恭毕敬的回答:“是!”

    王艳接下来又手指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道姑,说道:“这一位,名叫周晔飞腾,她是一位武术行家,她五岁开始跟着自己的父亲练武习功,十余年下来,学得一身蹿越腾飞,飞檐走壁,穿云踏雾的好本领。不想在她二十岁那一年,被当地县令看上了她,硬要娶她为四房妻子。周家人不是那种攀龙附凤的人家,这门亲事遭到了周家严词拒绝。县令因此翻脸,调动了百余名喽罗兵,把周家围了个水泄不通,硬逼着周家答应这门婚事。周家宁死不从,于是县令就大开杀戒,意欲将周家斩尽杀绝。周晔飞腾的父亲伙同自己的女儿,以一当十,拼死对抗,但是终因众寡难敌,力竭被杀。周晔飞腾的父亲在临死之前,极力叮嘱自己的女儿,让她不要恋战,赶紧逃命。周晔飞腾含悲忍痛,离开死去的父亲,施展腾云驾雾之术,一举逃离虎口,经过千回百转,这才好不容易来到柏云道观,从此在道观中定居隐匿下来。我看这小杨芷,日后必定是个练武的好苗子,现在我就把你交给周晔飞腾,你就赶快磕头拜她为师吧!”

    小杨芷听完王艳道长的话后,深知面前这位周晔飞腾师傅,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使她不得不五体投地的佩服。小杨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匍匐在周晔飞腾面前,一连叩了五个响头。

    小杨芷对师傅说道:“我的母亲杨芷,已经被贾南风那个毒妇给杀死了,从今往后,你不但是芷儿的师傅,你也是我的母亲,请接受女儿对你老人家的叩拜!”

    周晔飞腾年近三十,尚未婚嫁,至今仍是处女之身,从未体验过做母亲是个什么滋味。今见小杨芷如此称呼自己,羞得她满脸绯红,心儿也砰砰直跳。她愣了好大一会,这才回过神来。

    周晔飞腾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稳定住情绪,走到小徒弟近前,弯下身子,伸出双手,轻轻把小杨芷扶起,情绪异常激动地说道:“本姑娘早已下定决心,宁愿孤守终生,也绝不婚嫁!不想命中注定,能有你这样一位聪明伶俐的好女儿,我这一生也就心满意足了!孩子,我决定认你这个女儿了!从今日起,你我就以母女相称,我也倾其所能,把我一生所学所练,毫无保留的都传授给你!女儿,快快请起!”

    周晔飞腾是一个性格极其孤僻的侠义女子,自打她来到这柏云道观以后,每日里除去练功,就是练功,很少与其他人交流。今日人们看见,在她那张很少见到笑容的脸面上,竟然绽出了一丝会心的笑容。她笑得是那么的甜美,那样的欣慰,那么的开心,可见她的内心是多么的高兴。这可就由了那句老话:“人逢喜事精神爽嘛!”

    自打小杨芷将周晔飞腾认作母亲之后,二人的关系就甭提有多亲密了。白天,母女二人一同练功,她们形影相随,须臾不离;夜晚睡眠,二人同居一室,而且周晔飞腾总是把小杨芷搂在自己的怀抱中,用自己的体温为小杨芷取暖,二人真就成了形影不离的亲母女了!

    周晔飞腾教小杨芷练功的方法,也与别人不同,她首先带上小杨芷,不停的练跑步,从早晨跑到中午,又从中午跑到黄昏。起初,小杨芷还不觉什么,但日子一久,孩子就有些吃不消了。

    小杨芷恳求周晔飞腾:“娘啊,孩儿实在是累的不行了,咱们是不是不要再天天练跑步了?让孩儿停下来,歇息歇息好吧?”

    周晔飞腾严词拒绝:“咱们练功的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勤学苦练,偷懒耍滑,是成就不了大事的!你可知道,为娘的这一身武功是怎么练出来的吗?告诉你吧,娘现在教你的,都是娘小时候所走过的道路。怕苦不练功,练功不怕苦。你就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跟娘练好了!”

    小杨芷天真地问周晔飞腾:“娘啊,这么天天跑来跑去,难道也叫练功?”

    周晔飞腾没有过多的对小杨芷进行解释,只是简单地回答:“这是不是叫练功,以后你会慢慢明白的!”

    只练这跑步,小杨芷就练了将近四年。这时,小杨芷已是快十岁的人了,与原先相比,小杨芷个头已经涨高了许多,人也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这时的周晔飞腾,又开始教小杨芷练习其他功夫。

    每日早起后,待吃罢了早餐,周晔飞腾便带上小杨芷,漫山遍野的去窜跳。她们跳飞涧,跳悬崖,飞溪沟,跨涧崖,走堪路。把个小杨芷折腾的精疲力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