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定良缘(凤亦)-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臣妾记下了”
    正喁喁交谈着,忽听外边有贴身近侍缓声道:“启禀皇上”
    若非事出紧急,纵然是最得宠信的内侍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打扰皇帝。
    “何事,说”
    “淑妃娘娘遣来宫女,禀报皇上:小公主半夜发热,忽然惊厥,静妃娘娘惊慌失措,淑妃娘娘带领太医前往看顾,小公主仍未见醒来,淑妃娘娘怕有意外,特让禀过皇上”
    皇上怔了一下,两岁多的青阳公主,一个月让人带来见他一面,小小的人儿很乖巧,娇憨可爱,笑起来脸上有一点点荥阳的影子,最小的孩子,他不是不心疼。
    “太医不是去了吗?平日又说医术如何了得,不过小儿发热,竟是治不好?”
    “回皇上:说是咳喘得厉害,没有个十天半月好不了,又忽然被痰堵住了,若是救治不及……”
    “废话救治不及,朕要他们在宫里做什么?”
    皇上气恼地掀开锦被,上个月就听说青阳咳嗽,直到现在都没好,这些人是干什么吃的?还有那个年轻的静妃,她到底懂不懂照顾小孩?忽想起那日在金福大酒楼,姓韦的小妞妞不是年纪更小?一本正经交待许鸣风,咳嗽的病人该忌口,贪嘴乱吃东西会发作得很快,这样不能吃那样不能吃,但她后来却给他们上了一桌子好看又好吃的点心和粥品,说明能吃的食物还是很多的,只看身边有没有真心诚意服侍病者的人青阳,是不是因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病情发作了?
    德妃立即先下床服侍皇上穿鞋,套上外袍,皇上对她说道:“你歇着,朕去看看那小丫头。”
    德妃犹豫了一下,轻声道:“臣妾随皇上一起去看看公主?”
    皇上想了想,摇头:“不去了吧,你今天累了,歇着。朕得了空闲再来看你”
    德妃便垂首蹲跪下去:“臣妾恭送皇上”
    紫霞宫内,迎接圣驾的妃嫔、宫女内侍跪了一地,当头跪着的淑妃垂着头,没人能看到她脸上胜利的微笑。
    “平身,都起来吧。”
    “谢皇上”
    皇上在淑妃和静妃面前停步,宫女们将二妃扶了起来,淑妃脸上泪痕尤在,却比身后神情紧张,还在轻声抽泣的静妃镇定得多。
    “怎么回事?青阳可好些了?”
    静妃哽咽着说不出话,淑妃柔声道:“启禀皇上:青阳公主刚刚缓过一口气,太医给做了针炙”
    “带路,朕看看她”
    房内太医、宫女、内侍们陆续走出来,淑妃扶着皇上往里边去,一边轻声道:“臣妾也吓坏了,今夜又正好不是最擅小儿病症的太医当值,急急忙忙地把医正也召了来,刚才就是洪医正替青阳公主做的针炙”
    床榻上青阳紧闭双眼,脸儿苍白,小嘴微微张开,像条不小心离了水蹦上岸的鱼儿,正用尽全力呼吸,皇上不禁心疼,皱眉道:“怎么这样?她吸不进气息么?”
    洪医正躬身道:“回禀皇上:小公主方才已闭气,如今已是好多了”
    皇上盯着洪医正:“闭气?闭气久一些岂不是救不回来了?青阳上个月就发热咳喘,当时你们太医院的人说只是不慎着凉,是时症,不日即可治愈,为何到如今反而加重了?”
    “皇上容禀”
    洪医正轻咳一声,很快看一眼淑妃和静妃,说道:“小公主之病症,原已好得差不多,仅剩一些清痰在胸肺,不时地咳几声,过个十天半月就会痊愈,但几天前小公主吃了些生发热气的食物,又发作了些,今夜……才致于此”
    淑妃着急地打断他,问道:“到底是吃了什么?今夜会不会也是吃了那样食物的原因?”
    洪医正对上淑妃娘娘的眼睛,那清冷的目光,跟满脸的焦虑根本不相符,他心里一机伶,微微打了个突,答道:“今夜……倒不能说是因食物所致,天气变化而不注意添减衣裳,也会致使病症急变”
    淑妃转脸看着榻上的青阳公主,怜惜地叹了口气:“就是说身边服侍的人不够细心,瞧把小娇娇折腾成这样”
    皇上大为气恼:“将紫霞宫上下人等一一追责,公主的食物是谁给,衣物是谁打理,统统责罚所有宫女内侍都换掉,静妃,禁足”
    淑妃垂首道:“是臣妾记下了”
    一旁的静妃变了脸:这是怎么说的?女儿是她生的,淑妃拿了太后的名来压她,说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把皇上拉回来,皇上不回到她们这边,后宫权柄旁落,就没有她们的好日子过硬生生将睡得好好的女儿摇醒,喂了不该吃的东西,发起病来,她本已担惊受怕,心疼得要命,到最后还要她来受罚难不成母女俩受苦,换得的好处都是淑妃拿?不甘心啊一定要申辩几句静妃冲上前,拦跪在皇上面前,拉住龙袍泪流满面地哭诉:“皇上皇上可怜可怜我们母女皇上看看青阳……淑妃娘娘……”
    淑妃赶紧俯下身去拉她:“静妃,你这是做什么?莫惹得皇上生气”
    皇上的脸已经沉下来,左右宫女忙上前拉开静妃,皇上龙袍一甩,一言不发走出房门,又在廊下站定,冷声道:“将青阳送交紫云宫,暂由淑妃抚养”
    静妃惊呆,淑妃也楞在当场,旋即一喜,忙跪下道:“臣妾遵旨”
    皇上很快出了紫霞宫,紫霞宫里哭声撕心裂肺、尖利吓人,静妃拦不住抱走青阳的内侍宫女,便紧紧抓住淑妃不放:“姐姐不能这样姐姐骗了我,如今又夺我女儿……”
    淑妃将静妃用力推开,拂了拂衣袖,冷哼:“我夺你女儿?你可是听清楚了,是皇上亲口将青阳给我他其实也疼女儿,却不喜欢你,所以连女儿都不来看。若不是我今晚用这苦肉计,你能见着圣颜?青阳在你手里没多大用处,她到了我那里就不同,皇上会更加离不开我的紫云宫你自去问问太后,如此行事,可合她心思?你与我,总要有一人能抓住皇上的心,你不能,我可以,你就得为我做配衬你生了青阳,做得足够了,安心在紫霞宫里静养吧,这后宫是我在掌管,自己人,不会亏待了你”
    淑妃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房间,静妃追上前,被两名内侍拖了回来,推倒在床榻上,然后快速离开,将房门关上。
    淑妃赶回紫云宫,立即指挥宫女嬷嬷们安置好青阳,太医们也相随而来,淑妃又是询问太医,又要亲手绞帕子给青阳擦拭手、脸,小心冀冀地探手进棉被,嘴里说着:“得瞧瞧小公主身上衣裳可有汗湿……哎呀有些儿潮润呢,快,另拿一套中衣来,要干净柔软又干燥的”
    宫女们把带回来的包袱打开,翻找衣裳,淑妃急催着,又让人腾出橱柜盛装青阳的各样衣裳,屋里乱成一团,皇上坐在外间听着看着,却是安心不少。
    淑妃带小孩很有一套,皇孙赵烨进宫多是她跟随服侍,从未出错,青阳交给她就可以了。
    直乱到四更天,才静得下来,淑妃服侍皇上脱衣,温柔地说道:“皇上累坏了吧?白天已经是忙了一天,夜里还不能睡个安稳觉,臣妾心疼皇上来,快躺下歇会”
    皇上微笑道:“你还不是一样?明日以后你还有得累,青阳又要你费心,若是照看不来,便说一声,不必勉强,我将她给德妃去养也行,德妃那里挺好,她闲着也是闲着”
    淑妃心里一惊,面上却笑靥如花,脱了衣裳钻进缎绣锦被,撒娇地偎进皇上怀里:“皇上臣妾不会累坏的,臣妾喜欢小孩儿,青阳公主如此可爱,臣妾一定好好疼爱她”
    “那便将她当成你亲生的女儿养着,长大了,她也会将你当成亲生母亲,敬你爱你,宫里传下话去,谁敢乱说什么?朕给你这份大礼,可好?”
    “谢皇上臣妾好喜欢”
    “嗯,要爱惜”
    “臣妾会的臣妾还想……”
    “想怎样?”
    “臣妾也想给皇上生一个……”
    “唔——这个嘛……”
    “皇上……”
    “淑妃……淑妃……”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入宫

    皇上终究敌不过淑妃的温柔,一场欢爱过后,便拥着淑妃渐入梦乡,淑妃却贴在他耳边腻声道:“皇上,明天臣妾去探望德妃姐姐,看看姐姐宫里可有什么需要添置更换的”
    “你看着办吧……”
    “姐姐若是有要紧的事,臣妾也可帮忙一二”
    “好……”
    皇上睡意浓浓,淑妃满意地替他掖了掖被角,笑着说:“皇上睡吧”
    德妃万般不想让淑妃和自己一起召见端王的未婚妻,淑妃打理后宫,按理说位阶不如自己,但她贵在得皇上专宠,掌管中宫,明里不敢说,暗地里内侍宫女们看她,那目光就如同仰望皇后一样,端王却不肯要淑妃作为长辈召见黄小姐,宁可找受皇上冷落的自己,可见端王不喜淑妃。
    德妃曾私下使人出去探问原由,回来说:“淑妃曾奉皇命为端王选妃侍,为端王拒绝,二人在皇上面前有争执,许是因此而生隙”
    但是德妃无论如何摆脱不了淑妃,同在后宫,淑妃又耳目众多,德妃的一举一动,都逃不掉她的视线,德妃要做什么,淑妃都要参与。
    淑妃的理由冠冕堂皇:“皇上说了,姐姐向来待在深宅,从前也只是跟随皇后,未曾独自操办大事,端王婚事不同寻常,让我与姐姐一同来料理”
    这么一说,德妃能怎么办?答应了是违背端王意愿,不答应便是不遵皇命。
    一同去慈宁宫给太后请安,皇子、公主都来了,大家坐着闲话,说到这桩,淑妃就顺口道:“皇上说,端王婚事要大办,婚仪礼制可高于诸王大婚,与太子大婚时相差无几”
    太后靠在榻上闭目养神,面无表情,众位王爷、公主皆动容,太子妃眸光一闪,很快垂下头。
    德妃见状,笑着说道:“这个我却未曾听到,想是妹妹听错了?”
    淑妃挑眉道:“我会听错么?我在皇前侍奉这么多年,若是连皇上说过的话也听错,皇上能容得下我?姐姐就算多日没见过皇上,皇上的话总该相信”
    德妃默然,过一会才幽幽道:“我也不是多日没见皇上,大前天皇上在我宫里用晚膳,昨日午间,我们一起用午膳,皇上在润德宫歇的午觉”
    太后猛然睁开眼睛,锐利的目光直射向德妃——这是那个懦弱少言的林氏吗?她竟然变得如此大胆起来淑妃故意那样说,本是算好德妃不会轻易搭腔的,没想到她不但搭了腔,还直接拆了淑妃的台,说德妃没见过皇上,德妃直接告诉大家三天内皇上临幸润德宫两次有谁会不相信老实巴交的德妃亲口说出的话?
    这么一来,淑妃所言反而不可信,成了谎言。
    本来皇上偏宠端王,诸王心里就有点想法,端王的婚礼再越制,他们更会对端王侧目,现在,这个说法因为德妃的分辨站不住脚。
    淑妃大为意外,又尴尬又惶急地看向太后,含有那个意思的言语皇上不是没说过,但那种话可不能随意乱传出去,皇上说给她听,她说给太后听,若让皇上知道未经许可这样乱传话,她是吃不消的太后不给她撑腰的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皇上耳朵里,皇上闭着眼睛都能想到是她在作怪太后收回精光锐盛的目光,垂下眼帘,说道:“又没有外人,咱们祖孙婆媳几个论说消闲,听错或说错,随意说说罢了,都在哀家这里,传不出去端王不也还没办喜事吗?到时大伙儿都去瞧热闹,好好恭贺他一番,终归是大婚了,不容易”
    淑妃暗松口气,看向德妃的目光就深沉了些。
    她怎么就不知道,今天午后皇上去了润德宫?还以为皇上在前殿议政不回后宫呢,往日也有这样的啊,散朝后与大臣在偏殿交谈论事,有时是与人品茶手谈,直到深夜方回宫苑……没想到他白天也去润德宫两天后,德妃娘娘召请黄小姐进宫。
    这是皇上和德妃商议好,又让钦天监仔细推算过的日子。礼部官员和皇家宗室长辈已经去过黄家,拿到黄文娇的八字,与赵瑜的一起交由钦天监一合,结果是相生相宜的佳偶绝配,皇上和太子听了也觉欣慰——赵瑜是个能折腾的,若说两不相宜,他只要不肯放手,还不一定能拆得散他们。
    于是明面上的礼节在两日内都过全了,黄家人松了口气,姚妈妈说:这回好了,生死都是皇帝家的人啦小乔听见,额头垂下黑线,就算她厚脸皮赖着皇家,那也只为赵瑜,可不是为了别的荥阳公主来探望小乔,拉住她的手上上下下看了又看,笑着说道:“你就是小乔男孩长成姑娘了,真好你和四弟确实很般配那天在绣庄前面,我就看出你与我弟弟有点古怪,没见过敢于那样盯着王爷看的姑娘,我那傻弟弟更是离奇,他平日对女孩儿还算通融,那天怎就那般冷冰冰待你?现在弄明白了,他心里原来喜欢你,可听到传言说你许了别人,他生气哈哈竟有这样的人还好你是小乔,原本就是他的,不然,要每天这样在他面前晃来晃去的,若不把他折磨死,总有一天会出事”
    小乔娇羞地低下头:“公主说笑了”
    荥阳嗔怪地故意绷起脸:“叫我什么呢?不叫我姐姐,我可要跟你算帐了——四弟替你讨了饶,那也不算”
    “姐姐我这里再赔个不是”
    荥阳满意地绽开笑颜:“那也不用。不过呢,夏天快到了,你得再送我几套夏天的衣裳我可是最爱你那芳华绣庄的衣裳样式和绣艺,穿了出去,没有人不赞叹喜欢,也想要做和我这般一样的,却总也找不着,为一件衣裳转来找去好几趟,太好笑了”
    小乔内心苦笑:你当然好笑了,我这里为你十几套衣裳花费三万多两银子挥金如土为大姑子,有点那什么了,早知如此……
    面上却还得应承下来:“只要姐姐喜欢,芳华绣庄里只任由姐姐挑选”
    荥阳喜上眉梢:“好啊,就喜欢弟妹这样的爽快人”
    四月初十,殿试之日,也是小乔进宫拜见德妃娘娘的日子,荥阳受赵瑜之托,得知小乔被召进宫,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施施然也进宫来探望太后,随后找了个借口,直接往德妃召见小乔的顺德宫来,只说是给德妃娘娘请安,见淑妃也在,便一同行了礼,叙礼毕,德妃让她坐一旁闲话,等到内侍一一来禀黄小姐已进入内宫门、快到顺德宫了,她仍不告退,德妃看出端倪,也就不说什么,由着她坐在旁,淑妃在诸王、公主们面前向来以贤淑温柔示人,更不会出言赶她,只是觉得有点不方便,荥阳在旁,她想对未来的端王妃说几句稍带点力气的话都不成了。
    结果这一场形式上的婆媳会面进行得很顺利,小乔第一次进宫,这个朝代的宫殿竟是不同故宫那样的,前面那些高大巍峨的大殿自不必说了,内苑宫室也建得气势非凡,相比之下,故宫似乎小了一号,有点模具的感觉。
    宫里的侍卫、太监、宫女,品秩分明,低着头匆匆而过的自然是低等宫人,那些高昂着头,目空一切的,不是皇帝身边人,也是皇妃的内侍公公吧?前世电视里有,这些内侍可以直接进卧室服侍皇妃,有的还会梳头,绣花,反正已经不是男人了……那些侍卫跟端王府的侍卫差不多,但他们可不会对还不是王妃的小乔假以辞色,一个个板着脸,见谁瞪谁,活像谁都有可能是混进宫的刺客。
    她心里多少受震慑,未见人,先被宫墙殿宇和皇家气势镇住,有点不妙。
    经过传报、禀报、候召,小乔才能进入顺德宫殿堂,进宫礼仪荥阳教过一些,够用了,该说什么话,该行什么礼,一样样做下来,只不敢正眼瞧看上边端坐的两位宫装丽人,眼角余光早已见到荥阳公主坐在旁边,小乔心里大定,神色安稳许多。
    给二位贵妃行了跪拜礼,又见过公主,便听淑妃缓声道:“黄小姐请起”
    待小乔起身,徐徐抬眸,未敢直视二位娘娘,目光却在德妃娘娘身后一位年轻内侍脸上停了一下:好眼熟啊,在哪里见过?
    不容她多想,淑妃赐座,她又得蹲跪谢坐,再起来身后多了个绣杌,内心暗自嘲讽:不过一个绣杌,还比不得我房里的绣艺精巧材质好,犯得着让本小姐跪来跪去的?知道宫廷礼仪麻烦,没想到会这么麻烦小心冀冀坐下,老老实实听贵妃问话、然后恭敬地答话,问答过后,便是贵妃非常温和的教导训话,自然还是淑妃娘娘在说,看她也不像是那种爱说话的,偏偏从头到尾都是她开口在先,德妃娘娘便一直带着慈善的笑容,目光平静地看着小乔,不多作表示,在她看来,变成现在这样的情形,谁说话都一样了,只要按规矩来,不让黄小姐难做就是了。
    小乔认真听淑妃说话,末了表示谨遵娘娘训教,又要谢恩一番,然后得着些赏赐,被提醒跪安,然后带上二位贵妃指派给她的四个教引嬷嬷,在内侍引领下,出宫回家。

    第一百七十四章 状元

    在宫门口与荥阳公主会合,荥阳笑着说道:“太后身体不适,免得你还要去慈宁宫一趟的。怎样,还好吧?二位娘娘对你还算不错,母后以前见敬王妃时,都没让她这么轻松,庄王妃和仁王妃在太后面前更加拘束不安,你倒是一派从容自然”
    小乔看了看缓缓跟在后边的几个教引嬷嬷,对着荥阳灿然一笑:“还不是因为有姐姐在旁?我一见着姐姐,心立刻就定下来二位娘娘也很亲切和气,说话如述家常,便不觉得害怕了。”
    荥阳伸手摸摸她嫩滑如婴儿肌肤的脸庞,叹息道:“瞧这粘人的小模样,怪不得四弟如此疼爱德妃娘娘是个真正和气慈善的,淑妃却罢了本来这次召你进宫由德妃出面,她非要和德妃一同见你,那份心思谁看不懂?你给她应尽的礼数就好,也不必想太多”
    进了一趟宫苑,总算是了了一件事。小乔却对那四个教引嬷嬷发了悚——宫里出来的,说不定论品序她们还算得上是个官儿呢,可不是老外公给她请的乡间教引妈妈,任由她随意糊弄,奉了二位贵妃之命,自是要尽心尽责地教导,看来不能马虎了,得认真学习才行。
    仁和殿上,参加殿试的贡生们赞拜行礼毕,经皇帝随机点了几个人上前提问,然后便颁发策题,贡生们题卷在手,即紧张地埋头答题,皇帝离开龙座,下殿亲自巡看一番,展目四顾,发现今科尽是年轻才俊居多,不禁展颜,为不致打扰到考生思绪,影响答题,皇帝悄然转身,负手离去。
    共四道时务题,限时答题,日暮交卷,由才子们尽情挥洒才华,展示智慧。
    秦澄跟在身后禀报:文华书院院长许鸣风等着觐见。
    皇上笑道:“你去,带他在仁和殿外巡看一回,身着文华书院蓝衫的贡生,可不是大半,而只是小半”
    秦澄应声下去,却见另一名近侍张童从阶下顺侧边拾级而上,看他走近来行过礼,问道:“你怎么来了?宫里都弄好了?”
    “遵皇上旨意,西域来的这批贡品已交由德妃娘娘和淑妃娘娘共同打理,淑妃娘娘因见奴婢在旁只是闲着,说皇上身边不好缺了体己的人,打发奴婢回来。”
    淑妃是个精巧细致的,这点德妃却不及她。
    皇上点头道:“黄小姐可入宫了?”
    “黄小姐得了传,早早便在宫门处候着,已经觐见过二位娘娘,二位娘娘都对黄小姐十分满意,各自都有不少赏赐,淑妃娘娘还给了两块珍贵华丽的紫狐皮毛”
    “是吗?那紫狐皮毛可是极为难得,朕刚给了淑妃,她还未舍得缝制穿用,便给了黄小姐?”
    皇上微微一笑:“今日仁和殿上未决出胜负,状元不知是谁,内苑倒是有人得了好彩头,也算一个状元喽”
    张童抿了抿嘴,秀气的脸上现出笑意,左右看了看,终是忍不住,躬身说道:“皇上,黄小姐她、她……”
    “她怎么啦?”
    “她是那天金福大酒楼女扮男装的韦越云、韦小姐”
    “什么?”
    皇上正要举步走下台阶,猛地顿住脚,险些站立不稳:“怎么回事?那小妞妞不是商家女么?何以又成了三品官之女黄文娇?你你……莫不是眼花了?”
    看到皇上一张脸沉下来,张童也忙端肃起来:“皇上,千真万确奴婢特意去到德妃娘娘身后站着看了看,是她”
    皇上狐疑道:“难道是人有相似?”
    张童说:“禀皇上:实乃一人奴婢与跟随黄小姐的端王府侍卫闲话,侍卫并不隐讳,直说便是韦越云——黄小姐在江南投靠外祖父时,外祖另给起的名和姓此事太子爷、敬王爷都知道”
    “为何朕不知道?”
    “想是觉得些微小事,无关紧要,皇上不知道也无妨”
    “岂有此理都要做朕的儿媳了,怎可以不知道?”
    皇上脸色变幻几下,转头见到殿角走出秦澄,后边跟着一本正经、背着手踱着方步的许鸣风,不由得哼笑两声:“不让朕知道……不让朕知道险些儿就要坏事”
    此时看到许鸣风,皇上心里大为舒畅——许鸣风这老小子眼力够毒的,一眼看上小妞妞,想拉回去给他儿子做媳妇好在小妞妞先与赵瑜订了亲……原来、原来小妞妞就是小乔啊这般乖巧伶俐,怪不得瑜儿念念不忘,非她不可,不错不错那天看着许鸣风替他儿子打算,自己心里还闷闷的,想着这小妞妞为何生在商贾家,若是给了赵瑜岂不挺好?那小子正为不要妾侍与太后打擂台,真给他只怕也会找借口推拒掉,可那小妞妞确实稀罕,让许鸣风求得去做儿媳实在可惜却没想到……哈哈世事奇妙,真真有趣啊许鸣风上前来作势要给皇上下跪请安,皇上呵呵笑道:“免了陪朕去偏殿饮茶,手谈一局如何?迟些时也能略知点风声,看状元是谁你刚才也瞧见了,殿中参考的贡生中并不是你的学生居多。我可有言在先,今科状元若不是文华书院的学子,你这浮夸之风可就坐实了乖乖给书院换个院长,回来上朝,权当陪朕了”
    许鸣风微笑:“皇上,臣下方才细细看了,殿堂中可有一大半人是文华书院的学子”
    “胡说那蓝衫……”
    “皇上,如今又不是入院读书之时,有几个人会穿那蓝衫院服?今日臣下大儿俊卿都未着院服”
    皇上眨了眨眼:“是么?刚才未曾细看,倒是不见许俊卿——你不会又来诓朕罢?”
    “哈哈不敢不敢”
    秦澄、张童引路,两人往偏殿走去,一路谈笑风生,气氛轻快愉悦,光华灿烂的龙袍和暗纹葛布衫走在一起,并不和谐,但内侍们司空见惯,并不觉突兀,就连皇上笑得高兴,伸手拍在许院长肩头,然后就那样揽了许院长往前走,也觉得十分自然。
    当年的楚王与晋王同在许鸣风的父亲教导下读书,许鸣风本是公卿世家公子,却被指作皇子伴读,好不郁闷,偏偏二位皇子一同看上他,都要他随侍,争执不下便一人陪两个。那时的楚王心气盛,总觉得老师和小伴读都对晋王好,晋王有天赋,读书厉害那是一定的,老师对晋王偷偷偏心喜爱也罢了,小伴读也多倾向于晋王,楚王肯定不服气,即使是皇子,也奈何不了老师,就抓了许鸣风到偏僻处,大加指责,许鸣风却说: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禀持一颗公平心,绝没有随意偏向谁晋王行书快,背书也快,占尽先机,自然可以为所欲为,我只是伴读,皇子们要我做什么,我唯有听命……晋王殿下半个时辰看完一本书,我得遵命为他去另选一本,他能腾得出那个空闲指使我做这样那样,楚王殿下却不能一个时辰看不完一本,我如何能替您多做事?为您效劳楚王经常被他一番振振有词驳倒,三人就在那样的情形下一同长大,许鸣风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才学与晋王并齐,因而与晋王多有话说,三人辩论中他和晋王往往持相同观点,但他就是有本事让楚王恨不起他来。缘由在于他了解楚王,年轻时候的楚王注重练武,不爱读书不擅思考,思想、头脑极其简单,一是一二是二,许鸣风总是在过后找楚王谈心,将楚王思想上认识不到的地方指出来,细致地分析解说……如果说许父在那时候就坚定地成为晋王派,那么许鸣风则是有意无意地做了两面派,他认同晋王的治国之才,但少年楚王爱憎分明、率直端正的性格又吸引着他,明面上他与晋王走得近,私底下他对楚王的帮助却是非常之大,楚王府只重武将,经许鸣风点提,楚王才开始让人招募有才干的幕僚,便是在晋王登基夺位,楚王沦落西北之时,许鸣风守孝致仕在家,仍暗地里为楚王出谋划策,因而楚王重回京城,登上帝位,对曾辅佐晋王的许家分毫未动,不明真相的人颇为不解。
    而皇帝近侍和许家人只知道,这两人私底下相处可以不论君臣之礼,你我相称,通宵达旦下棋或谈话,困了可以同在一张榻上,你一头我一头,各自打盹。
    君臣相对而坐,中间隔着棋盘,皇上举手落下一子,微笑着对许鸣风说道:“那天在金福大酒楼遇上的小妞妞,哪里去啦?”
    许鸣风看了皇上一眼,陪着小心:“这是要我跪下谢罪?”
    皇上哈哈大笑:“你倒是灵通,我刚刚才得知:韦越云居然是我瑜儿未过门的王妃这小妞妞耍了我们一道,用个假名糊弄公公,这还了得”
    许鸣风摇头苦笑:“聪明精灵的小妞妞,恐怕也只有一个,天下再找不到第二个来不过是端王赵瑜得了去,我也高兴,总归还是我的学生”
    皇上笑着:“你是如何知道的?真的寻迹去问人家啦?告诉你,问也是白问,小妞妞早就与赵瑜订了亲”
    许鸣风一怔:“端王可一直都说是未曾订亲的”
    “在你见到她之前,这算不算早?”
    许鸣风不满:“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门,你们翁媳两个做的事竟都差不离我许家这亏是吃定了”
    皇上挑眉:“我和小妞妞怎么你啦?”
    许鸣风唉声叹气,道出原由:原来科考前一天,许真卿和哥哥许俊卿出门逛了一圈回来,许俊卿就一直黑着个脸,见过父母便回房关起门,不声不响也不吃饭,晚上居然也不睡觉,房间的灯亮到半夜,许鸣风百思不解,去找二儿子追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在街上见着了韦越云,许俊卿果然喜欢小妞妞,谁知又发现小妞妞身边有端王府的侍卫,一打听才知道,那是未来的端王妃“皇上,你们翁媳这不是存心害人吗?你不知儿媳别名,看着我在那里瞎着急,如今又来取笑我也就罢了,那小妞妞订了亲即将出嫁,明知自己生得花容月貌,还要跑出来,惹得人见了动心……俊卿会试原本应该得着会元的,那一夜未睡,伤心难过,第二天能考得好吗?自然是失利,会元让江南一位举子得了去这次要是状元也得不着,那也无可奈何”
    皇上指着他说道:“你这老小子,明显栽赃嫁祸考不上会元你不自责教子不力,俊卿学问不济,反来怪我家小妞妞我可没颁下律法,禁止订了亲的姑娘上街游玩对了,你那日自己也说:十六岁的姑娘,只怕已经订了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