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福妃别太甜-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后岂不是谁想欺负就能欺负?
    然在这件事情上,下坡村人却耍起了无赖,声称事情与他们无关,是村子里个人行为。
    冤有头债有主,杏花村想要找人算账,便只管找事主去,他们不会掺和,也不会包庇,但是更加不会为了那两个人承担责任。
    因为事情已经牵涉到了谋财害命、绑架撕票,告到衙门去绝不可能会轻判。
    所以,等于说下坡村放弃了安德和癞子。
    几经商议之后,柳家一纸诉状告到了衙门,要求衙门抓住嫌犯严惩
    接了诉状之后,衙门派了衙役前往杏花村跟下坡村调查取证,之后还下了通缉令。
    只是被通缉的那两个人再没有出现过。
    很多人说,他们已经去逃亡了,成了山匪,也有说他们成了乞丐。
    随着时间流逝,这两个人渐渐消失在人们记忆长河之中,甚至很少有人会再想起他们来。
    柳玉笙又恢复了往常的生活,只是家人们看她看得更严。
    入夜之后如果没有大人陪着,再不许她跟一群小娃儿出门。
    酒坊的建造依旧在继续,钱万金也依旧一直都没有出现。
    转眼就到了中秋,喜庆团圆的日子。
    中秋在乡间也是一个很大的节日,跟过年一样,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会备上一些糖果,做一些手工糍粑,让家里小娃儿们有个零嘴可以吃。
    这一天可以说是小孩子们除了过年之外,最喜欢的一个节日。因为有小零嘴,还有一顿丰盛的饭菜。
    农家贫苦,想吃点好吃的,只有等到过大年大节的时候才有。
    所以一大早上的,村子里各处就已经充满了孩童们的欢笑声,显得欢喜热闹。
    柳知夏柳知秋这天沐修,不需要去上学。俩小子早早就爬起来洗漱,准备出去跟小伙伴们疯玩一天。
    “奶奶,今年我们还做糍粑吗?”柳玉笙也起来了,跟小尾巴似的跟在柳老婆子身后,叽叽喳喳的问。
    “当然做啦,我们囡囡喜不喜欢吃糍粑呀?”柳老婆子笑问。
    ”喜欢!奶奶做的糍粑最好吃了!”
    “囡囡喜欢呀?奶奶就多做一些,给你包上糖馅儿,咬一口,满嘴都甜滋滋的。”
    “好!”柳玉笙脆生生的答,眼珠子转了转,抱上柳老婆子小腿,“奶奶,糍粑我们下午再做好不好?”
    “为什么呀?”柳老婆子奇怪的问。
    下午还得给家里弄一桌子饭菜,再要做糍粑的话,时间可能会来不及。
    但是她并没有一口回绝,囡囡人小鬼大,怕是不知道那小脑袋瓜子又要钻出什么主意来了。
    果然,只见小娃儿笑眯眯的道,“今天是中秋节,镇子上肯定很热闹,囡囡想跟爷爷奶奶,还有爹娘,二叔二婶,还有哥哥们,一起去镇上逛街买东西去。
    奶奶平时管着一大家子,又是做饭,又是操持家务,又累又辛苦,都没能得好好休息过。囡囡几乎都没有看到奶奶去逛过街。奶奶,囡囡想带您到街上去,给您买好多好多的好东西,吃的穿的用的,只要是奶奶喜欢的,囡囡都给您买!”
    柳老婆子低头,看着抱着自己小腿,不及自己腿高的小人儿,眼睛控制不住的发热。
    为这个家操劳一辈子,她从不觉得累,也没有抱怨过。
    因为这是女子的本分。家家户户的哪个妇人不如此?
    可是她不觉得累,并不代表她真的不累。
第六十七章 少了阿修
    家里虽然和乐,但是男人也粗心,很少意识到这些东西。
    柳老婆子想不到第一个对她说出这种贴心话的人,会是她的小孙女。
    她的囡囡,心疼她啊,她的囡囡,想孝敬她。
    心,被小娃儿稚嫩的言语,涨得满满的。
    全是暖意。
    见她久久不出声,小娃儿以为她不同意,还在软软的磨着她。
    小身板扭的像个麻花一样,又娇又软又可爱,她说,“奶奶去吧,去嘛,我们今年赚到钱钱啦,不要怕钱不够花,奶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囡囡以后还会赚更多更多的银子,给奶奶用!”
    柳老婆子装作风沙吹进了眼睛,扭头抹去眼角的湿润,笑开来,“好,囡囡想奶奶去呀,那奶奶就带着囡囡一块去,咱们全家都一起去好不好?今天咱也开心一回,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都听囡囡的!”
    小娃儿小脸顿时灿烂如骄阳,拍着小手掌蹦跳欢呼,“好哦好哦,我们可以上街喽,哥哥,快点准备准备,我们今天一起到镇上好好玩儿去!”
    这一幕,家里其他大人都看在眼里,齐齐笑开来。
    寻了周边没人的机会,柳老爷子悄悄摸摸凑到老婆子的身边。
    看着她眼角掩不住的细细皱纹,柳老爷子轻咳,“老婆子,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我、谢谢你。”
    男人嘴拙。
    明明有满肚子感性的话想要说,却吭呲吭呲憋红了脸,憋出的只有一句谢谢。
    柳老婆子白了他一眼,把他推开,“行了行了,你那张嘴啊,我还能不知道!笨的要死,还不如咱囡囡嘴甜。”
    柳老爷子咧嘴笑,老夫老妻几十年,有些话,就是嘴上不说,老婆子也明白。
    懂他呢。
    “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把你娶进门,让你成了我媳妇儿。老婆子,以后我下工回来,家里的活我跟你一起干,再不让你跟以前一样操劳。”
    背对老头子收拾东西,柳老婆子嘴角凝出忍不住的笑意,嘴里却不饶人,“你呀,顾好地里的活就行了,家里的事情用不着你操心。又不是铁人,累坏了还得我伺候你,那我不是更累。”
    柳老爷子背着双手,站在后面,呵呵傻笑。
    空中弥漫着一股沁暖人心的温情。
    岁月静好。
    另边厢,陈秀兰也佯装抱怨,“咱家囡囡呐,眼里只有爷爷奶奶,都没有我这个做娘的了。”
    柳大傻笑两声,凑近自家媳妇,“咱囡囡对家里长辈孝顺你又不是不知道,再说你不有我呢吗?你看看我眼睛,里面是不是有你?哪里用得着跟爹娘吃醋是不?”
    妇人白了他一眼,“得了吧你,我是爹娘亲女儿,你呀,嫁进来的,可别跟我面前油嘴滑舌,小心我让娘削你。”
    抿笑走开,脸颊晕出浅浅绯色。
    嫁进来的柳大,“……”身中一万点暴击。
    柳知夏,柳知秋听到一家人都能上街去玩,快要乐疯了,回到房间就扒拉自己的小背包背在身上,急吼吼的催促爹娘准备出门,将一帮约好的小伙伴抛在了脑后。
    一家人整装待发,然后去了村口等车。
    因为整个村子只有李大家有牛车,遇到节日的时候,到镇上去的人多,遇上车子不赶趟,就要等。
    平日里,李大家也借着用牛车拉人,赚一些辛苦钱。
    到了村口古槐树下,一眼就能看到站着好多人,都是等车来,准备到镇上去采买东西的。
    大家伙见了柳家一家子,纷纷热情的打招呼,闲聊八卦的,甚是热闹。
    “柳老哥,柳嫂子,你们也到镇上去啊?哟呵,一家子全部出动,齐活了,这下可热闹。”
    柳老爷子哈哈朗笑,“是啊,我家囡囡心疼我们老家伙平日辛苦,说这都赶上过节了,非要拉着一家子都到街上去逛逛,买些东西,轻松轻松,乐呵乐呵。”
    “你们家小囡囡就是孝顺,多大点人啊,就这么贴心。”
    “哈哈哈,”柳老爷子大笑,“小娃儿嘛,就是图个热闹开心!”嘴上这么说,老脸却笑出花来。
    得意的模样特招人恨。
    周围也有别人家带着小娃儿一起到镇上去的,看到柳知夏柳知秋跟柳玉笙三个人,都兴奋的围将上来,叽叽喳喳的说着街上的事情。
    兴高采烈,激动又期待。
    柳玉笙站在他们中间,小嘴抿着微笑,认真听着每一个人说话,只是明明很热闹的场景,心里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够圆满。
    视线环视一圈,看着一颗颗的小萝卜头。最后发现,少了阿修。
    这么热闹的日子,独独少了他。
    他性情比较孤僻,便是跟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也不会全然融入进去。
    本该是人团圆的日子,此时,他在干什么呢?一个人呆在小木屋里,蹲在沙地上练字?还是一个人坐在大石块上,孤独的发呆?
    想着这些,愉快的情绪慢慢沉了下来。
    抿了抿小嘴,柳玉笙走到柳老婆子身边,拉了下她的袖子,“奶奶,今天这么热闹,不如我们叫上阿修哥哥一起去街上玩好不好?除了婶婶,都没有别人陪着他。”
    柳老婆子哎呦一声,“哎呀,看我这记性,忘了叫上婉容。这大过节的,他们母子俩就在小木屋里,也不知道怎么过。”
    边说边抬头往路上看了一眼,牛车还没个影呢,这点时间,应该也够跑小木屋一个来回的了。
    想着就牵起柳玉笙往小木屋走,“老头子,我去小木屋一趟,叫上婉容跟阿修一起,要是牛车回来了,你让等我们一下。”
    老爷子点头,“行,去吧。”
    有了爷爷奶奶的支持,柳玉笙走路的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这是她说话利索以后,过得第一个中秋。开始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的参与到这个节日当中来。而且,有特别的人陪伴着,感觉很不一样。
    更加开心。
    因为这天是中秋,头天晚上,柳玉笙就跟阿修说过,今天不去小木屋,在家跟家里人一起过节。
    所以大石头旁边没有看到阿修的身影。
    小娃儿吧嗒吧嗒往小木屋跑,还没跑近,远远的就把嗓门扯开了,“阿修哥哥,阿修哥哥快点出来,我是囡囡。我来找你玩啦!”
第六十八章 嗯,不反悔
    很快,小木屋院门就被人打开,一个小小身影站在门后,微笑的看着她,乱发下,黑眸发亮。
    柳玉笙高兴的跑过去,一把扑进他怀里,仰头,“阿修哥哥,我们家今天要到镇子上玩去,你跟我们一起去好不好?我们可以去吃好吃的,街上还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阿修哥哥跟我一起玩,好不好?”
    小小奶娃儿频频发问,阿修有些犹豫。回头往小木屋里看了一眼,他不想拒绝囡囡,可是娘亲会允许他出去吗?
    门口的对话,阿修娘一早就听到了,此时走了出来,本想着找个借口拒绝的。
    可是两个娃儿,几乎一样期待的眼神,让她那些话顿觉难以启齿。
    “婉容,收拾收拾东西,走,跟我们一块上街去!待会牛车就来了,赶紧着啊。”柳老婆子的声音,出现在小娃儿身后。
    “大娘,我,我这、我不……”阿修娘想着怎么样开口回绝。
    柳老婆子只当她为难的样子是因为不想麻烦人,笑呵呵的上前拉上她,“走吧,别多想其他的,今儿个中秋,就该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小木屋就你们娘俩,今天也别开火了,上我家吃去,人多才热闹,我可是把阿修当成自己孙子一样看待了,你别拒绝啊,老婆子会伤心的。”
    中秋,团团圆圆的日子。
    阿修娘眼底飞快闪过一抹黯然,随后沉吟片刻,慢慢点头,“好。那今天我们就跟着大娘一起上街,凑一回热闹。”
    “这就对了嘛!你要是不去呀,小娃儿该多失望,是不是?你也别带什么东西,咱就随意逛逛,这一年忙到头的,难得能轻松一回。”
    看着奶奶三言两语就说动了婉蓉婶婶,柳玉笙抿嘴笑的像只小狐狸一样,拉起阿修的手,就往外走,“阿修哥哥,你有没有坐过牛车?等一下我们就坐牛车去镇上哦。也不知道镇上都有什么东西卖,有什么好吃的。除了糖果点心之外,有没有月饼啊?”
    “月饼?”阿修皱了皱眉,然后道,“笙笙说的可是月团。”
    月团?柳玉笙一脸懵,“月团是什么东西啊?”
    “是一种小饼。中秋的时候,用作祭月。饼里面裹着芝麻、胡桃等馅儿,是一种味道不错的甜食。”
    柳玉笙这才恍然,月团应该就是月饼吧,她一直以为古代没有月饼呢。
    “月团好吃吗?”她又问。
    阿修道,“味道尚可。”他并不是很喜欢那种甜腻的口味。不过,笙笙似乎很喜欢。
    “那除了月团,中秋的时候大家还吃什么呀?”
    “除了月团,还吃西瓜,饮桂花酒。除此之外,有些地方中秋会去观潮、放花灯。到了晚上。很多城镇都有花灯会,供人游览、竞猜灯谜。极是热闹。”
    听着这些描述,柳玉笙不自觉就产生了向往。
    前世忙碌,一心扑在家族上,节日对她来说,也只是一个日子罢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就算是家族的聚会,有时候她也无暇参与。
    那些由别人口中说来的热闹,离她很遥远。
    久而久之的,她也就不向往了。
    不知为何,听着那些描述的话语,从阿修口中淡淡道出来,她竟然再次升起期待,期待能跟自己爱的人,喜欢的人,在乎的人,过每一个节日。
    能在日后想起来的时候,脑子里满满的,都是最珍贵的回忆。
    “阿修哥哥,你以前去过花灯会吗?”
    阿修点头。
    “我也好想去呀,我都不知道花灯会是什么样的,听阿修哥哥说的,一定非常热闹!可惜花灯会都是在晚上,爷爷奶奶肯定不会让我出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亲眼看到你说的那些盛景。”
    小娃儿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阿修的心,便像是被一只手拧了一下,闷闷的有点疼。
    “笙笙,以后我带你去。”话便这般脱口而出。
    “好呀!”小娃儿立即笑脸灿烂,仰起头来,两眼亮晶晶的看着他,“阿修哥哥答应的,可不能反悔哦!”
    “嗯,不反悔。”
    “那你也不能忘记哦!”
    “不会忘。”答应她的事情,他一辈子都不会忘。
    几人重新走回古槐树下的时候,牛车正好来了。
    一家子兴奋的挤上牛车,把牛车坐了个满满当当。反倒是最早等在树下的人没有挤上来。弄得柳家大人们都有些不好意思。
    村民们笑呵呵的,“难得你们一大家子一起到镇子上,就让你们先坐吧,我们要是再挤上去了,不就把你们一家子给分开了吗?行了,走吧走吧,我们最多也就是再等一趟。让囡囡今儿个玩得高兴些!”
    “好,老头子就谢谢大家伙啦。回头啊,我给你们送点酒过去,让你们今个晚上,中秋佳节的也品一回好酒!”柳老爷子笑开。
    “得咧!那我们可等着了啊!”
    说说笑笑,牛车起行,慢慢悠悠驶向了古道。
    是李平赶的车,带着一大家子,满车的欢声笑语,往镇上出发。
    “平小子,家里现在怎么样啊?瓷窑没封吧?”柳老爷子搭话。
    “没呢,柳伯。我爹我娘说,咱家也沾沾囡囡的福气,把瓷窑继续开下去。好好干,以后说不定能有转机。”
    “说来你们家烧瓷的手艺是真好。与镇子上后来开起来的那几家比,好太多了。就你家烧出来的瓷碗,用上十来年,只要不摔都不会坏。你爹你娘说的对,好好干,以后肯定会有转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不是这个理!”
    李萍点头笑道,“说得对,就是这个理。咱也不是怕辛苦的人。卖力干活还养不了家,糊不了口不成?”
    柳老爷子朗笑,“有志气,就该这样。”
    柳玉笙在旁听了会,奶声奶气的插嘴,“平叔叔,瓷窑不要封哦。等酒坊开起来了,是需要好多好多酒坛子的,要是你们封了瓷窑,囡囡可就找不到那么合心意的酒坛子了。”
    闻言李平一个激动,扭头过来兴奋的看着柳玉笙,“囡囡,酒坊以后要用的酒坛子,你意思是要在我家订?”
第六十九章 处处,是人间烟火
    话音刚落,柳大柳二咋呼开了,“诶诶诶!阿平!看路看路啊,别把牛车赶歪了,待会直接拐进沟里去!”
    放手一会的功夫,牛车就走歪了!
    李平忙回头,重新驱车走上正轨。
    而柳大柳二被吓得叽哇乱叫的画面,引来哄笑一片。
    轻咳了声,李平脸有些红,尴尬道,“我我刚才就是太高兴了,不太敢相信。你们放心,我家这都是老牛了,肯定不能把你们带沟里去。”
    这话一出,笑声又起,几个妇人给笑得东倒西歪的。
    等大伙笑声停了,柳玉笙才道,“平叔,我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回头等你回去了,跟叔公叔婆说一声,现在就可以开始制造酒坛子,还是跟以前一样,上面印下杏字。先打造半斤装的,如果以后需要别的规格,我会再跟你说。”
    “好、好!”李平高兴得满脸通红,声音都有些结巴了,“柳伯,伯娘,说来也不怕你们笑话,当初听到杏花村要建酒坊的时候,我也想过要不要上门找你们说说,让我们家给酒坊烧酒坛子的事情。可是后来又一想,那小东家家里的酒坊不算少,他们肯定有自己专门烧酒坛子的瓷窑。我们这里要是在上您们家一说,那不是让您们为难吗?所以这事就在心里搁下了。
    现在听囡囡说要我们的酒坛子,我真是高兴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不过囡囡,你还是得先跟小东家问上一声,如果行,那我们保证,烧出来的酒坛子,不会有半点瑕疵,肯定不给你丢脸!如果不行,那也没事,你不要为了我们惹小东家不高兴,也别为难。
    道理我们心里都明白,肯定不能怪你。”
    李平唠唠叨叨说了一大通,柳玉笙只抿嘴轻笑,“平叔你就放心吧,咱村里这个酒坊的事情我还能做得了主。再说这酒坊是新建的,就算这批酒坛子的单子不给那边的老客户,也不会影响他们原来的生意,是不是?而且咱一个村子里,离的近,省事方便许多,要是舍近求远,不是加大成本吗?我这么说不只是为了帮叔家一把,也是为酒坊着想。”
    “看我们家小囡囡,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跟个小大人似的。”
    一家子人看着柳玉笙故作老气横秋的模样,着实好笑得紧,忍不住揶揄,换来柳玉笙一个鬼脸。
    阿修挨着柳玉笙坐,全程都把她稳稳半抱在怀里,凝着她脸上慧黠灵动,眼底浮着淡淡的宠溺与温柔。
    他的笙笙,总是让他意外。
    他喜欢她的善良,喜欢她的善解人意,喜欢她周身萦绕的温暖。
    抱着她,像抱着金色的阳光。
    这是他的笙笙。世间最美好的存在。
    中秋佳节,镇上的街道,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街头巷尾的萦满孩童们的欢笑声,咋呼声,热闹非常。
    柳家人就在街头的位置下了车。
    付车钱的时候,李平推拒不肯拿,柳老爷子就把铜板硬往他身上塞,“平小子,一码归一码,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这次你必须得收下,不然回头我都不好意思坐你家的车。至于酒坛子的事情,你要是心里感谢,回头柳伯去你家的时候,你给柳伯添双筷子就行。”
    话说到这份上,李平才将那些铜板收下,“柳伯,那回头我就整一桌饭菜,到时候您可要上我家来,跟我爹喝上两盅!说好了啊!”
    柳老爷子笑呵呵挥手,“行,我肯定去,你赶紧回走吧,村子里好多人等着坐车呢,别耽搁了。”
    目送李平调转车头,一家人往镇子里走去。
    有阿修在,囡囡也不要家里人抱了,小手被阿修牵着稳稳的,绝对走散不了。
    柳知夏柳知秋俩小子,一到镇子就放飞了,看到什么新鲜事都咋呼一番,又笑又闹。
    孩子们的笑声最容易感染人,柳家人跟阿修娘走在稍后几步,听着那些童言稚语与欢笑声,全程脸上的笑容就没收过。
    融入人群之中,更能感受中秋节喜悦的气氛。
    随便一个转眼就能看到一张挂满笑意的脸。走几步,便能听到一个小贩的吆喝。处处都有讨价还价的声音。
    在这里,见不到一掷千金的豪气,看不到一呼百应的排场,有的只是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生活。
    简单质朴,处处,是人间烟火。
    街道两边的小摊,货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有卖小饰品的,有摆着小玩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工小吃。
    孩子们一路看下去,兴奋不已。
    阿修的视线,不经意被小摊上一对红头绳吸引住了。
    鲜红的颜色,如同一簇火焰,热烈蓬勃,跟笙笙一样。
    绑在她的小辫子上,一定很好看。
    牵着小娃儿走过去,阿修指着那对红头绳,“笙笙,你喜欢吗?”
    柳玉笙点头,“喜欢,颜色好漂亮呀!”
    小贩见状,又看了一眼跟在后头笑意盈盈的大人们,即刻热情招呼。
    “这位小哥眼光好,这种红头绳,是我这里卖的最好的一种头饰,尤其是小姑娘们最喜欢。看这小女娃长得跟画里的小仙童似的,带上红头绳,肯定又漂亮又可爱,买一对吧?”
    “多少钱?”
    “不贵不贵,一对十文钱。”
    阿修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手下意识抚上衣襟,那里只有六文钱。
    不够。
    现在的他,连送一对头绳给笙笙的能力,都没有。
    “十文钱都能买20斤葡萄了!这么贵的头绳我不要,戴在头上我都心疼呢!”阿修还没出声,手里的小女娃儿就瞪圆了眼睛咋呼开了。
    拉着阿修的手,便往外走。
    小摊贩见状,有些急了,忙道,“哎,别走啊。不是我把东西卖得贵,是红头绳,他就是这个价呀。小姑娘再看看,要是真的喜欢,我给你便宜一点,如何?”
    柳玉笙扭头,“五文一对!”
    “五文……”小摊贩脸部抽搐,“五文钱卖出去,我自己还得倒贴呢,最少八文,买就买不买就算了。你们就是走遍整条街去问,也绝对没有五文钱的红头绳。”
    “不买。”柳玉笙小脸一扭,继续拉着阿修往前走。
    拉不动。
第七十章 小胖子回来了
    阿修看着小摊贩,嘴角微抿,“六文,我只有这么多,卖不卖?”
    细察,能看到他耳根泛起的羞红,他买东西从未跟人讨过价。
    十文钱他不是拿不出来,可以跟娘亲要一些,可是买给笙笙的东西,他只想用自己的钱。
    而六文,是他攒了近一年的全部。
    小摊贩上下看了阿修一眼,再看看后面笑而不语的大人们,最后是为难的点头,“算啦,我看你们也合眼缘,六文就卖你们一对吧,也不赚你们钱。小丫头长得这么好看,戴上我这红头绳保管让小伙伴们羡慕。”
    说着取下摊位上的红头绳,仔细卷好了,递给阿修。
    阿修则从衣襟掏出了仅有的六文钱,放到小摊贩手中。
    崭新艳丽的红头绳摊在柳玉笙眼前,小男孩眼神羞涩而明亮,“笙笙,送给你。”
    凝着男孩手心里耀目的红色,柳玉笙接了过来,然后珍而重之的放进自己的小兜里,漂亮眼睛弯成月牙儿,“谢谢阿修哥哥!我很喜欢!”
    阿修嘴角悄然翘了起来,漆黑眼睛里氤氲出轻风浅柔,她一句喜欢,胜过所有。
    小娃儿之间,两小无猜的情谊,让跟在后面的大人们,相视而笑。
    柳知夏,柳知秋此时也回过头来,分别拽着两个小娃儿往前走,“前面有好多小吃,咱们去吃馄饨,然后吃牛肉面,然后再吃大馅饼!”
    兴高采烈的童声,穿插在喧闹之中,依旧响亮。
    孩童小小身板挤在熙攘人群之中,几乎被淹没看不见。
    正对着一群人的酒楼三楼雅间,靠窗的位置,有人往下看了一眼,随即收回视线,“查得怎么样了?”
    “回主子,小的去衙门查探过,近两年来都没有生人上户。这地方离京城已经很远了,地处偏僻,他们会不会根本就没有来到这个地方?”男子身后,站着个全身黑衣的人影,躬身谨答。
    坐着的男子,不置可否,“既是逃出来的,躲在某个地方不上户也有可能,需得查仔细了,免得有所遗漏,现在那拨人也追赶得紧,很快就会查到这边来,我们必须赶在他们之前把事情处理干净。”
    沉吟片刻,又道,“最近周边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不太一样的事情?”
    “小镇子上的事情,无非就是一些偷鸡摸狗,小打小闹。不过要说不太一样的事情,倒也有那么一两件。最近两个月,镇子周边有一个村庄,接连三个人出事。一个人死了,还有两个人据说是失踪,一直没有找到人,依小的推测,死亡的可能很大。”
    “另一个怎么死的?”
    “夜半上茅厕,摔进茅坑里淹死的。不过此人死亡之前,好像被人打过一顿,手都被打断了。”
    “哪个村子?”
    “下坡村。”
    男子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须臾,“去查。”
    街上,几个娃儿吃了个肚儿溜圆。
    每一个小摊面前,都有他们的足迹。从街头到街尾走了一圈,每个人手里都拿了满满当当的东西。玩具、小吃、糖葫芦、编制的小草帽,等等等等。
    大人们则跟在身后,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欢乐。
    路过首饰店的时候,柳玉笙还非要拉着柳老婆子等进店,为家里女眷们每人挑了一款金饰,结账的时候差点没把柳老婆子心疼死。
    待得准备回城的时候,大人们手上也抱满了东西。
    猪肉、点心,糖果,还有给孩子练字用的草纸,以及一些书籍。
    一家子人,又把李大家的牛车挤得满满的,回程的路上,笑声洒满一地。
    因着晚饭在柳家一起吃,所以阿修娘带着阿修,直接去了柳家,中途没有再下车回小木屋。
    到家的时候,也不过是晌午刚过。
    放好了东西,家里女眷们就开始准备做糍粑,准备晚餐。
    孩子们则是扒拉出点心,糖果之类的,坐在一块,开开心心的分享。各自说着身边发生的趣事。不亦乐乎。
    做糍粑的时候,娃儿们也参与了进去。
    最为好奇的是柳玉笙。
    前世小时候,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过节的时候他们也做糍粑。
    但是做的是白糍。
    直接用糯米蒸熟之后捣烂,捻出一个个匀称圆形饼状来就算做成了,吃的时候可以蒸一下,也可以煮或者煎,然后裹上糖,或者醺上盐、酱之类的一起吃。
    而柳奶奶做的糍粑,是艾糍。
    摘取鲜嫩的艾叶煮成汁,和进糯米粉里,揉搓后捻成一个个剂子,当中包上芝麻糖馅儿,下面用柚子叶垫上,放进蒸屉里蒸熟,就成了一个个青翠墨绿的艾糍。
    咬一口又甜又糯,满嘴都是艾叶跟柚叶以及芝麻混杂的香气,分外好吃。
    不一样的味道,柳玉笙很喜欢。
    期间还有大宝跟狗娃一帮小伙伴跑过来,拿了自家的糍粑大伙相互交换着吃,院子里全是娃儿们的欢呼打闹声,又是一轮热闹。
    直到晚膳时间,各家大人来领人了才散去。
    柳家晚饭也摆上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