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虐恋]妃子策-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禄不禁抬眼瞧着莫九黎严肃地神情,他一改之前低眉顺眼的姿态,蓦然跪地,坚定地道,“奴才跟在皇上身边多时,皇上对太皇太妃的心思,奴才皆瞧在眼里,若是太皇太妃当真落难,想来也不是皇上的本意。奴才愿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辞不辞,请大人吩咐。”
莫九黎垂眸瞧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林禄,他一时分辨不出林禄究竟真如话中所说,还是借此来掩盖什么,不过这些对于此时的莫九黎来说并不重要,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消息传给孟月,顺利躲避明日的危机,林禄既是应下了,便是一个转机,至于其他,皆是容后之事。
莫九黎俯身扶起林禄,“你去天牢替我给太皇太妃带封信,切记这件事一定不能让皇上知晓,否则你我受罚事小,到时承受皇上雷霆之怒的,可是太皇太妃。”
林禄敛眸掩下眼底的情绪,后退两步,俯身礼了一礼,“奴才遵命。”
黑夜里的天牢,在灯火的掩映下,一改白日里的庄严肃穆,远远看去,有几分阴森可怖,如同张着血盆大口的野兽,正在目不转睛地盯着猎物。
刘瑜抬头瞧了瞧一丈高的门上那块“天牢”匾额,抬脚走了进去,转了好几个弯儿,他方才来到孟月所居的牢房,他抬手止住了宫人的唱诺,瞧见未上锁的牢门,便兀自推开门走了进去。
此时,孟月正坐在桌儿边品茗、看书,神情安然,好不悠哉。
刘瑜见此,本是焦急的情绪,此时却有些哭笑不得。都到这个时候了,还能有这份闲情逸致的,除了眼前这女子,刘瑜再没见过第二人。刘瑜不禁忆起他们初见那日,他率兵夺宫,到微雨宫寻找先帝,她面对诸将从容不迫,先帝逝世,她竟可以镇静到在先帝的尸身旁悠然品茗。这样的女子,刘瑜不得不承认,是朵奇葩,不然,决心走帝王之路的他,怎会发了疯一般瞧上她这么个注定不能在一起的女子。
“太皇太妃真是好气魄啊!身陷牢狱,仍旧怡然自得,叫朕好生钦佩。”
孟月放下手中的书卷,转过身来,“既来之则安之,焦急只会自乱阵脚。皇上怎么到这里来了?”
刘瑜盯着孟月那张漠然地面孔瞧了许久,一时思绪万千,这几日时不时自天牢中传出她与莫九黎的消息,听到下面的人来报,刘瑜简直是难以置信,他想象不到,一个如此冷漠之人,同人嬉笑怒骂,究竟是何模样。
“朕今个儿来此是有一事想问问太皇太妃,还请太皇太妃直言不讳。”
迎上刘瑜复杂的目光,孟月不禁怔了怔,而后道,“皇上但问无妨,哀家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太皇太妃,为何要认下那莫须有的罪名?”
孟月并不作答,而是道,“皇上,坐吧。”
刘瑜捡了个孟月身旁的位置坐了,孟月自火炉上取下铜壶,为刘瑜泡了杯茶递过去,“皇上来尝尝哀家今个儿的手艺如何吧。”
刘瑜接下茶盏,只是浅浅抿了一口,便将茶盏放下了,孟月见了,笑道,“看来皇上今个儿是没心思皇上了,不过也无妨,哀家将皇上想知道的事告知便是了。”
孟月起身走到牢房中那狭小地窗子边站定,敛眸道,“皇上,赵修仪是被哀家害死的。”
听得孟月的话,刘瑜不禁怒火丛生,他冒着被人诟病的危险来见她,就是为了来听她扯这些无稽之谈吗?
孟月蓦然转眸,定定地瞧着刘瑜,“皇上,赵修仪真的是被哀家害死的。”
对上孟月明亮的眸子,瞧着她似落寞又似感伤的神情,刘瑜不断上涌的怒火,霎时便不见了踪影,“太皇太妃,还请你对朕实话实说,只有这样朕才能帮到你。”
如果追根究底的话,孟月并不算是说了谎,赵修仪的死,是有些人为她设下的局,如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赵修仪确实是受她所累,方才被人害死的。
“皇上将此案全权交由刑部审理之事,哀家已经晓得了。皇上不要再为哀家的事费心思了,同江山社稷与民心所向相比,哀家一人的性命,轻若鸿毛。皇上莫要为了哀家一人,而让景国子民心生不平。”
刘瑜不禁暗暗焦急,她若如此下去,即便他想帮她,只怕也是有心无力,“太皇太妃,你可知今日朝堂之上,崔常……”
孟月闭了闭眼睛,截断了刘瑜后面的话,“皇上!时辰不早了,天牢这样的地方,皇上不宜久待,还是早些回去吧。”
刘瑜瞧着孟月一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模样,不禁暗叹一声,恨恨地瞧了她几眼,方才起身离去了。
刘瑜出得天牢,竟瞧见林禄正立于天牢前,不知与狱卒说些什么,刘瑜不禁眉头紧颦,这个时候林禄不是应该守在莫九黎身旁吗?来天牢,究竟所为何事?莫非是莫九黎那里出了什么事儿?
刘瑜上前几步,道,“小禄子,你在这里做什么?莫九黎呢?”
林禄未曾防备,心中一惊。慌乱间,袖中的书信竟是随着身子的颤抖落了下来,林禄慌忙弯腰去拾,却被刘瑜抢先一步捡了起来,瞧着他问道,“这是什么?”
林禄支支吾吾地半晌说不出话来,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请皇上治罪。”
刘瑜一言不发,只横了他一眼,便径自伸手去拆信封。
☆、第五章 天下美人(五)
刘瑜正待拆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只见面前闪过一道黑影,待他回过神儿来,手中已然是空空如也。他抬头看着几步开外,那抹挺拔的黑色身影,不禁颦了颦眉,“莫九黎!你想造反不成?”
莫九黎从怀中取出个火折子,将信封点燃,刘瑜瞧着转眼间便化为灰烬的书信,恼怒地瞪着那个罪魁祸首,“莫九黎,你究竟瞒着朕什么?”
向来嬉皮笑脸的莫九黎,难得一脸严肃地瞧着刘瑜,“皇上,我莫九黎这一辈子,最不会害的人便是皇上。无论,我做什么,都是为皇上好。”
刘瑜瞧瞧莫九黎,又瞧瞧林禄,冷笑道,“为朕?你们若是真的为朕好,便不该瞒着朕。”
莫九黎一言不发,只直挺挺的站着,林禄欲言又止,却终是什么都没说。
“来人呐!将这两人拿下,没朕的命令,谁也不得去探望。”
莫九黎听得刘瑜的命令,不禁有些急了,若是他们二人皆被关了起来,谁去给孟月传信儿,“皇上,一人做事一人当,此事皆是我的主意,与林公公无关。”
无关?若是林禄当真与此事无关,这么晚了,来天牢做什么?刘瑜当真没想到,在这样的事儿头上,莫九黎与林禄竟一同背着他行事,他不禁怒极反笑,“莫九黎啊莫九黎!这么些年来,朕待你如何?”
见莫九黎沉默不语,刘瑜心中更怒,“你们都傻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将他们拿下!”
待莫九黎与林禄一同被关进地牢的时候,莫九黎才发觉自己真的是急糊涂了,即便林禄不被一同关进来,他也没法给孟月传信儿。林禄根本不晓得他们二人的谋划,为了此事不外泄,莫九黎只是让林禄代为传信,谁知一时的多心竟造就了眼下的局面。
刘瑜气冲冲地回到御书房,冷静了会儿,他不禁有些后悔,从前莫九黎也曾隐瞒过他一些事儿,他从未如此气恼过,而今这般,皆源自于这几日来从天牢中传出的关于莫九黎与孟月的种种,那些事儿如同一块又一块石头压在他的心上。今夜,孟月的冷漠,莫九黎同林禄的隐瞒,无疑成为导火索,引发了他隐忍已久的怒气。
最让刘瑜揪心的是,为何会是莫九黎,那个可以同孟月嬉笑怒骂之人为何要是莫九黎?若是旁人,他可以不择手段,也可以安慰自己不在意,可他是莫九黎,那个数次以命相护,他视若亲兄之人。叫他怎么办?他又能怎么办?
“来人呐!急召刑部尚书崔常觐见。”
崔常接到口谕,急巴巴地赶到皇宫时,已经是亥时初刻了。刘瑜坐于御案后,瞧着下方见礼的崔常,道,“爱卿平身。”
“来人,赐座。”
崔常谢恩后落了座,方道,“不知皇上急召臣入宫,所为何事?”
刘瑜盯着崔常瞧了许久,直到崔常开始觉得不大自在而左右顾盼之时,他方才作罢,“爱卿以为朕急召爱卿入宫所为何事啊?”
崔常抱拳礼了一礼,“臣驽钝,不敢妄自揣测圣意,还请皇上示下。”
“今个儿爱卿所上的折子,朕看了之后,有诸多心里话,相同爱卿说说,只是无奈早朝之时自凉国送来了八百里加急文书。此事,朕正好无事,便将爱卿急召入宫,说说此事。朕没有扰了爱卿的清梦吧?”
“皇上折煞臣了。皇上有事急召,臣岂敢有怨言。”
刘瑜猛然起身,一掌拍在御案之上,只听得“啪”地一声,惊得崔常的心也随之颤了颤,“你究竟是不敢,还是本无怨言,朕心中有数。崔大人,朕以为上次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没想到崔大人这么快便重蹈覆辙。崔大人若是大公无私,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朕自是没什么好说的,可是朕听说,前几日,崔大人与数位大臣一同吃酒,崔大人的酒后真言,朕可是如雷贯耳啊!”
崔常“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低着头,眼珠急转,却是什么都没回忆起来,前两日他实在是喝得太醉了,根本不记得自己当时究竟说过些什么,“皇上,臣冤枉啊!臣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且尽职尽责,丝毫不敢懈怠。”
刘瑜盯着崔常瞧了许久,方才道,“好。爱卿既说对朕忠心耿耿且尽职尽责,那么朕来问你,你究竟是怎样逼迫太皇太妃认罪画押的?”
崔常连连磕头,“皇上,臣冤枉!借臣十个胆子,臣也不敢逼迫太皇太妃啊。赵修仪的案子,真的是太皇太妃主动认罪的,臣未曾有半点逼迫,还请皇上明鉴。”
刘瑜回想起孟月在天牢中的态度,觉着崔常说的也不无可能,或许真的是孟月主动招认的,不过此时,这些并不是当务所要追究之事。
“朕自然是要明鉴的。如果当真如你所说,为何今个儿朕去探望太皇太妃,她却同朕说她是冤枉的?崔常你好大的狗胆!你说说你究竟是怎么查案的?嫌犯分明没有认罪,你便将审判折子递上来,究竟是何居心?若是日后此案真相大白,岂非让天下人耻笑朕黑白不分?刑部又将被置于何地?”
崔常不禁惊出了一头汗,道,“皇上,臣不敢,当时太皇太妃确是认罪了,臣才递了折子。臣怎敢胆大到冤枉太皇太妃?请皇上明察。”
就在崔常以为会有一场狂风暴雨的时候,刘瑜却沉默了,而后来了个态度大转变,俯身将他扶了起来,道,“爱卿不必如此惊慌,古语有云: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既是案情仍存在疑点,爱卿重新审理此案便是,到案子彻底侦破,再上折子吧。”
崔常悄悄抹了抹额上的冷汗,应道,“臣遵旨。”
崔常回到府中的时候,仍是惊魂未定,两度涉及太皇太妃的案子皆是如此惊心动魄,亏得他识时务,否则,指不定皇上要如何处置于他。崔常想到今个儿重新写好的折子,便一阵心悸,吩咐前面引路的下人,“去书房。”
崔常到得书房,抽开放折子的抽屉,只见里面空空如也,莫说是折子了,就连赵修仪一案的证据文书,也不见了踪影,他惊得瘫坐在了椅子上,喃喃道,“莫非是天要亡我?”
跟着进了书房的管家见着崔常如此模样,关切道:“老爷,发生什么事儿了?”
崔常沉默了片刻,道,“富乐,你下去打听打听,看看今个儿究竟有谁进了书房。”
“是,老爷。”
富乐离开后,崔常的正室崔赵氏身旁的丫鬟采莲端着一盅燕窝走了进来,“老爷,这是夫人亲手炖的燕窝,让奴婢给老爷送来。”
崔常正心烦意乱,哪里吃得下?
于是,便不耐烦地道,“先搁着吧。”
“是,老爷。”
采莲将燕窝放下,礼了一礼便退了出去。
崔常前前后后思索了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方法,明个儿他便上奏尚书府失窃的事儿,将文书被盗一事上报给皇上,如此一来,即便明个儿皇上会怪罪他几句,若日后出了什么事儿,却是找不到他头上来。
将其中的利害关系斟酌清楚,崔常不禁心情大好,瞧着桌儿上燕窝也顺眼了许久,于是便端起来,津津有味地吃了。吃罢之后,他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眼皮似是黏在了一起,怎么都睁不开。
待富乐调查好崔常吩咐的事儿,回到书房的时候,只见崔常已趴在桌儿上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富乐便命人将崔常扶回了房间。
对于有些人来说,又是一个注定了的无眠夜,在黑暗的掩藏下,酝酿着蓄势待发的雷霆之势。黑夜终将过去,黎明转眼即至,一切山雨欲来,都将变作狂风暴雨,胜败荣辱,不过是转瞬间的事儿。
刘瑜几乎整夜没有合眼,只待天色蒙蒙亮的时候闭了闭眼,便起了身,少了林禄在侧,刘瑜着实不习惯的很,他任由宫女伺候着梳洗更衣后,摘下腰间的令牌递了过去,道,“拿着朕的令牌去地牢传话,让他们放了林禄和莫九黎。”
那宫女接下令牌,礼了一礼,“奴婢遵命。”
进得承乾殿,刘瑜于鎏金宝座上坐下,瞧着下方跪拜的百官,抬了抬手道,“众卿平身。”
刘瑜身后的宫人走上前去,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位于左侧武官之列的云锋走了出来,“臣有本启奏”
“爱卿请讲。”
云锋将折子递了过去,“皇上,刑部尚书崔大人染了风寒卧病在床,他请臣代为呈上奏折一封。”
刘瑜在大殿上瞧了一圈,确实不见崔常的身影,他不禁颦了颦眉,心中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来。可现下这局面,朝臣呈递奏折,他岂有不接的道理?
“呈上来吧。”
宫人下了台阶,接下折子呈了上去,刘瑜展开来看,不禁眉头紧颦,这折子上的内容,与之前崔常在朝堂上所呈的折子一般无二,且确是出自崔常之手。
☆、第五章 天下美人(六)
昨夜不是说的好好的吗?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让那唯唯诺诺的崔常改了主意?
云锋见刘瑜久久不言,便又道,“还请皇上尽早决断此案,太皇太妃三度涉案,虽是两度得以脱罪,却疑点重重,如今坊间流传皇上偏私,暗中协助太皇太妃脱罪之言,长此下去只怕会损害朝廷的名声。太皇太妃既是主动认了罪,且证据确凿,还请皇上极早决断,以定民心。”
云锋话音刚落,便有一名文官走出来附议,“皇上坊间的传闻,臣等也曾听闻,此案既已证据确凿,还请皇上早下决断,以定民心。”
“请皇上早下决断,以定民心。”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刘瑜瞧着转瞬间便走出十来个附议的官员,不禁头疼地抚了抚额,“关于坊间的传闻,朕也曾听说了,民心固然是要重视,可太皇太妃乃先帝在时的第一宠妃,且朕能够名正言顺的登基,皆是依仗了太皇太妃。于情于礼,朕都不能冤枉了太皇太妃。”
“皇上,崔大人已经此案审理得极为明细透彻,且太皇太妃也自个儿认了罪,此案既已毫无疑点,以臣愚见,案子审理至此,应当可以定案了。”
“皇上,云将军所言极是啊!此案已经再清楚不过了,还请皇上速速定案,以安民心。”
“请皇上速速定案,以安民心。”
“请皇上速速定案,以安民心。”
“请皇上速速定案,以安民心。”
附议之声不绝于耳,刘瑜顿觉无力,可他知道他必须要撑下去,若是一旦迫于群臣压力,下了圣旨,再想救孟月便真的是无力回天了。刘瑜深吸了一口气,一掌拍在桌案上,“肃静!”
正处于躁动中的官员不禁皆安静下来,向刘瑜看去,等着他下最终的决断,“朕知道众爱卿的顾虑,也晓得众爱卿是为了景国江山与朕好,只是,朕不仅仅是景国的君王,更是刘氏子孙。身为帝王,朕知道朕应当早下决断,以定民心,只是身为刘氏子孙,朕不能忘怀太皇太妃当日的扶持之恩,昨个儿太皇太妃亲口同朕说她是被冤枉的,对于昔日有恩于朕的太皇太妃,朕做不到对此视若无睹。今儿这个决断,交给众爱卿来下,朕以刘氏子孙的身份,希望众爱卿能成全朕一片拳拳孝心,给太皇太妃一个澄清的机会。”
刘瑜这招以退为进,可谓是用得极妙,他如此放低姿态,即便是那些迫切的想要处置孟月的人,想来也不会在这承乾殿上明着博了他的面子。事实也正如刘瑜所预料的那般,众臣同意了再给孟月一次澄清的机会,只是案子不宜再拖下去了,便当即将孟月请上殿来。
那名拿了刘瑜的令牌去传口谕的宫女,到得地牢,将莫九黎与林禄放了出来。莫九黎出得地牢,便发了疯一般往天牢赶,林禄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儿,但回想起莫九黎昨夜的话,他便一言不发的紧随在莫九黎身后。两人到得天牢的时候,却听闻孟月已经被人带走了,待莫九黎晓得是刘瑜派人将孟月带走,且是往承乾殿的方向去了,莫九黎几乎都要抓狂了,来来回回在原地绕了好几圈,却没有想到什么应对之法。
林禄见莫九黎如此焦急地模样,知晓事态定是不一般,于是再顾不得掩盖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急切地问道,“莫大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莫九黎叹息一声,带着林禄走到一旁无人的地方,道,“你可晓得为何太皇太妃分明没罪,却这般这么轻易便认了罪?”
“为何?”
莫九黎顿了顿,终是决定说出来,一个愿意为了替她保密而甘愿被皇上责罚的人,他没有道理不相信他会替她保守秘密。
“她是想借着这个案子金蝉脱壳,离开皇宫,远走高飞。可是没想到皇上会从中插手,皇上对她的心思,你应当也是晓得的,若是皇上晓得了这件事儿,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此时,只怕太皇太妃还不晓得这一切并不仅仅是宫廷内斗,也有外臣的参与。若是到时太皇太妃当真被叛了罪,只怕是要真的受刑了,轻则……”
轻则发配边疆,永受刑役之苦,重则性命不保。
这些,莫九黎曾说过的。林禄没想到事情竟然严重到了这个地步,若是孟月当真不晓得其中内幕,在大殿上亲口担下罪名的话,到时即便是皇上也救不了她。
林禄颦眉思索了片刻,见着莫九黎仍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便道,“莫大人,我们快去承乾殿吧。若是能赶在太皇太妃进殿之前见她一面的话,或许这一切尚有转机。”
莫九黎与林禄急匆匆赶到承乾殿外的时候,正巧听见自殿内传来的三遍通传之声,莫九黎大急,瞧着即将走入殿中的孟月,自地上拾起一枚小石子丢了过去。孟月扭头瞧去,见着是莫九黎与林禄,便笑着点了点头,莫九黎手舞足蹈的向孟月示意,却见她仍是满面笑容,似是并未明白他的意思,莫九黎不禁急得满头大汗。
林禄颦了颦眉,在孟月转身的霎那举了两下右手,然后转过身去跑了几步,待林禄扭头看去,孟月已经进了大殿,林禄不晓得她究竟有没有看到他的动作,便走到莫九黎身旁,问道,“莫大人,太皇太妃可看到奴才的动作了?”
莫九黎点了点头,道,“看见了。不过,你方才那动作是什么意思?”
莫九黎的话,不禁让林禄迷离了双眼,回想到了十年前。那时候,他救下她,把她带到张家庄不久,她身子刚见了好,便提出要同他一起上山砍柴、采草药补贴家用,他见她身子尚未痊愈,且瞧她一副细皮嫩肉的模样,定是没有干过什么活儿,担忧她去了反而添麻烦,便没有同意。
那时候,她不过十二三岁,性子却已经是相当执拗了,任他百般劝说,她却始终坚持己见,最后,是他父亲实在看不过眼儿了,便命他带她去,他无法,只得同意了。
说来,也是他们那日运气不大好,本是晴空万里,谁知刚到了山上便下起雨来。他二人毫无防备之下,被淋了个正着,慌乱之下他们慌不择路,来回跑着寻找可以避雨的地方,好不容易寻到一处山洞可以暂且避雨。谁知,更为倒霉的是,他们寻到的那个山洞竟是野兽的居住地,当一只黑熊自山洞深处走出来的时候,吓得他撒腿就跑,然而待他跑出了十几步了,却见她没有丝毫反应,仍是傻傻地站在原地。
他不禁停下脚步举起右手向她挥了挥,当时她虽是不明就里,但还是跑到了他的身边。事后,他们二人回忆起此事都觉得心惊胆战,亏得那时候他停下来对她挥了挥手,也亏得她相信他,才躲过了一劫。后来她再次提出要跟着他上山,他对她如此说道,“山上有很多危险的事物,你跟我一起上山,一定要万事小心。从今天起,你只要看到我连举两次右手,便是有危险,不管你在做什么吗?一定要逃开。”
他说着,还为她比划了几次,那时,她笑着点点头道,“禄子哥,你放心吧,我都记下了。”
那三年,她始终做得很好,只要他一举右手,无论她在做什么,都会不管不顾的逃开,她也曾用这动作暗示于他,他见了亦是不管在做什么都会逃开,因了这个动作,他们二人屡次脱险。只是如今时隔多年,不知她是否还记得这个动作,若是记得,以她的聪慧,想来定是能明白他所想传达给她的事情。
莫九黎瞧着林禄呆呆的模样,便伸出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喂!想什么呢?”
林禄猛然回过神儿来,敛眸道,“回莫大人的话,方才那动作是在传达‘有危险,快逃’的意思。”
莫九黎点了点头,不再多问,他虽是非常好奇林禄与孟月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不过,此时显然不是深究这些的时候。孟月能不能安然度过这一关,才是目前他最担忧的事儿。
孟月自踏入大殿那刻起,便敛了眸子,一遍又一遍回忆着林禄方才那个动作。十年前的事情,她至今都清清楚楚的记得,他今日做这个动作,究竟想告诉她什么?莫九黎焦急的神情手舞足蹈的动作,以及为何他们两个会一同前来?在她被关进天牢的这些日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行至台阶前,孟月俯身礼了一礼,她不待文武百官与刘瑜发话,便反客为主的开了口,“哀家不知皇上今日究竟为何要将哀家传至大殿之上,但是,哀家今日要在此说一句话。”
刘瑜瞧着立于台阶之下的孟月,问道,“太皇太妃可是要说关于赵修仪案子的事儿?”
孟月点了点头,“正是。”
孟月环顾四周,将文武百官或好奇或紧张或平静的神情尽收眼底,而后方才微启朱唇。
☆、第五章 天下美人(七)
“皇上,若是追根究底的话,赵修仪确是因哀家而丢了性命的。”
孟月此话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坐于鎏金宝座上的刘瑜神色喜忧难辨,只是直直地盯着孟月,问道,“如此说来,太皇太妃是对谋害赵修仪之事供认不讳了?”
迎着四面袭来地各异目光,孟月镇静如初,礼了一礼,不紧不慢地道,“皇上,赵修仪并非是哀家所杀,何来供认不讳之说?”
听得孟月如此说道,文武百官蓦然一静,而后是一阵比之前更胜的躁动。刘瑜瞧着立于台阶之下的孟月,他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疑问又浮上心头,“太皇太妃既说赵修仪是因你而丢了性命,又说赵修仪并非你所杀,这岂非自相矛盾?”
孟月环顾四周,见文武百官静了下来,皆是盯着她等待下文,孟月敛了眸,方才道,“自皇上登基以来,哀家自问谨守本分,偏安一隅,哀家虽不知究竟得罪了何人,但如今既有人将赵修仪的死栽赃在哀家头上,如是追根究底的话,若不是那些奸人欲加害哀家,赵修仪岂会成为那嫁祸的利器,被人迫害致死?从此出来说的话,赵修仪的死确是与哀家有些关联,即便说是哀家害死的也不为过。赵修仪逝世,哀家也悲痛万分,正因为如此,哀家不能担下这罪名,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令赵修仪九泉之下含冤受屈。”
孟月一席话,可谓头头是道,在情在理,即便是刘瑜听了,也不禁在心中赞上几分,“太皇太妃所言极是,绝不能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
“皇上,哀家请求皇上准许再次为赵修仪验尸。”
云锋上前俯身礼了一礼,“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啊!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之前仵作已然验过尸了,而验尸结果再明确不过,何须再次验尸?”
“皇上,云将军所言甚是,赵修仪已然入土为安,且验尸结果明确,实在不宜开棺验尸,惊扰逝者。”
孟月转身瞧着云锋,“云将军,比起惊扰逝者,让逝者含冤受屈,才是对逝者最大的辱没吧?”
“太皇太妃,此言差矣。查清此案,还赵修仪一个公道与开棺验尸,根本是两回事儿。如今已经有验尸结果了,何须开棺再验?”
孟月听得此话,却蓦地笑了,转过头去瞧着刘瑜,“皇上,据哀家推测,之前仵作呈上的验尸结果遗漏了极为重要的一点,根本不能作为佐证。哀家请求皇上恩准开棺验尸,彻查赵修仪之案。”
刘瑜尚未开口说话,云锋便道,“验尸结果如此清楚明晰,不知太皇太妃坚持要求开棺验尸,究竟有何图谋?”
孟月扬了扬眉,“如果哀家说,哀家认为之前验尸,仵作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外在条件呢?”
“太皇太妃如此以为,有何证据?”
孟月笑而不答,她深知此时什么都不能说,否则定会被云锋这边的人抢先一步毁掉证据,到时候,只怕她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孟月向刘瑜礼了一礼,道,“皇上,哀家愿以向上人头担保,定当寻出那随着赵修仪的尸身而被埋葬的证据。请皇上恩准哀家开棺验尸。”
刘瑜瞧着孟月自信满满的模样,敛眸思索了片刻,道,“准。今日午时,朕同太皇太妃一同前往,开棺验尸。”
大殿之上,一片哗然之声,刘瑜充耳不闻,宣布退朝。
由于孟月还未摆脱嫌犯之名,因此她还要被押回天牢之中,她出得承乾殿,见着候在外面的莫九黎与林禄,她走过去,道,“易之,我的身家性命尽数压在今日午时这开棺验尸之上了,劳烦你去替我盯着点儿,莫要让那些奸诈小人动了手脚。”
莫九黎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耳朵,道,“这里还没聋呢,你方才在大殿上的言语,我都听得清清楚楚,即便你不说,我也要去盯着。说来,此事我也有些责任,你若当真出了事,我岂不是又要欠你了。你晓得的,我莫九黎最不喜欢亏欠别人。”
孟月笑着颔了颔首,不再多说什么,跟着狱卒向天牢方向走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