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虞家小姐(楚秋)-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丫头腿脚利落,没一会拿了一包银子过来。小陶氏对押着大陶氏婆子道:“放开她吧。”
  婆子们这才放开大陶氏,却仍然提防着她再像刚才那样冲上来,小陶氏也没上前,只是把银子交给婆子,又看向大陶氏道:“你与老爷已经和离,与虞家再无关系,我与你总是姐妹一场,看你过成这样……这些银子拿上吧。”
  婆子把银包递给大陶氏,大陶氏立时抢了去,打开看看是白白花花的银子,不禁双手抱住。却是看向小陶氏道:“这些本来就是我的。”
  小陶氏只是淡然听着,也不并去反驳大陶氏,只是对管事挥挥手。管事会意立时劝大陶氏出门去,小陶氏则转身回屋里,又对身边婆子道:“以后她若是再上门来,给她几两银子打发她走就是了。”

☆、202

  罗欣的亲事在罗老太太;罗大太太,罗二太太的挑挑拣拣之后终于订下来了。新科举子姓朱;京城人士;刚二十岁;父母己亡故,家中有千田良田,虽然不能说是大富,但也是小康之家。据罗慕清所说;这位朱公子人品样貌都不错。又是京城人士,上头没有婆婆,嫁过去日子倒也舒服。
  朱罗两家定亲事宜倒不用虞秋荻操劳;罗二太太身为嫡母自然该她张罗;朱大爷的大伯母帮着张罗的;朱家上下高兴坏了,先是中举,又娶到侯府的小姐,那真是喜上加喜,只是聘礼嫁妆方面只怕要委屈姑娘了。
  朱家已经分家,大伯母可以帮着操办婚事,但不太好拿钱出来给侄子下聘,毕竟自家还有几个儿子。两方协商之后,朱家下了三千银子聘礼,就这样朱家还是几厢凑了的,朱家大房借了钱与朱大爷才拿出来的。
  罗二太太也觉得面子上能过去了,罗欣的出身在这里摆着,嫁的也不是高门大户,罗家公中出六千银子嫁妆也就差不多了,自己添点,罗老太太可能再添点,七八千银子嫁妆也就差不多了。
  罗二太太与罗老太太商议,也觉得可以了,来年朱大爷还要春闱。再者姑娘出阁总要十五成人礼之后,朱大爷才二十岁,还能再等上一两年,若是罗欣有造化,朱大爷能中了进士,她的日子也就更好过了。
  家中张罗定亲事宜,罗欣也不再跟着女眷们出外行走,只在家里准备嫁妆事宜。这门亲事可谓是上下都满意,本来都是欢欢喜喜的。偏偏罗欣的生母张姨娘,听说女儿要嫁给个举子就开始哭哭泣泣。
  女儿本来是跟着她的,后来被罗老太太抱去养,本来也是好事,但她只有一女,如何舍得。本以为跟着罗老太太几年,怎么也得寻个高门大户的公子哥,风风光光的嫁过去。谁想到就是小地主家的举子,前程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张姨娘先是跟罗二太太哭,这些年来罗二太太也算是抬举她,主要是罗二老爷子嗣单薄,膝下只有一子一女,罗欣又是罗老太太抱去养的,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罗二太太从来没有苛待过她生母。结果张姨娘过来说姑娘嫁的不好,罗二太太当时就不爱听,把张姨娘说了一通,要不是罗老太太用心给罗欣挑,罗欣根本就寻不到这样的好亲事。
  旁人家的嫡母是如何拿捏庶子庶女的,遇上罗老太太这样的真该烧高香了。就是罗二太太自己这个嫡母,也自觉得对得起罗欣和张姨娘了。
  张姨娘在罗二太太这里都碰了钉子,更不敢去找罗二老爷说,她年龄大了,早就不得罗二老爷宠爱,要不是因为有罗欣在,只怕罗二老爷边她是谁都记不得了。张姨娘无奈之余只能去找罗欣说,让罗欣去求求罗老太太,看看能不能换门更好的亲事。
  “姨娘!!”罗欣不等张姨娘说完就一脸生气的打断她,这些年她跟着罗老太太,罗老太太肯定不会教她不认亲娘,但是大道理也教了她。高门大户的媳妇没那么好当,她跟着虞秋荻管家这么久,当家奶奶的辛苦她再清楚不过。舞阳郡主那是身份高贵,唐氏和箫云灵把娘家因素抛开,自己也不是一般人物。
  其实在说亲事之前,罗老太太问过她的意思,她自己也不想在寻个高门大户里的庶出,上头两层婆婆,中间无数娌娌小姑,凭着她的出身,实在辛苦的很。与其这样,还不如嫁个潜力股,只要罗家不倒,她在婆家的生活就会不错,何必去高门大户吃那个苦。
  “我也是为姑娘好。”张姨娘说着,道:“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难道不会你着想吗。”
  “但姨娘想为我好,未必是真能为我好。”罗欣说着,上一辈的刘姨娘也是这样,说是为罗氏好,这样那样教养女儿,结果罗氏二嫁。要不是罗老太太撑着,任由刘姨娘闹,只怕罗氏现在还是过不好。道:“我是姨娘生的,我誓死都不会忘,只是我的婚事自有老太太和太太做主,姨娘就别操心了,更别再拿此事出来说,不然惹怒了老太太,姨娘吃不了兜着走。”
  张姨娘听亲生女儿如此说,顿时眼泪汪汪,满心的委屈。要是她一直带着罗欣,罗欣肯定不会这么跟她亲娘说话。跟着祖母好像是好的,但女儿却不是她的了。
  罗欣看亲娘如此,心中也是十分不忍,把语气放软了,劝着张姨娘道:“姨娘你想想前头的刘姨娘,因为二姑姑的婚事被发配到庄子上受了多少苦,你若是敢插手我的亲事,只怕是……姨娘放心,我是姨娘生的,我一次会记得,朱家本就是京城人士,我也能时常回来,定会常来看看姨娘。”
  张姨娘父母兄弟皆无,又没有夫婿的疼爱,一个人在府里,只有自己一个女儿。虽然她承欢在罗老太太膝下是她的大造化,但想到张姨娘一个人也是凄凉,不过女儿家总是要嫁出去的。
  论婚事的时候罗欣就想过,若是她嫁到高门大户去了,规矩太多,她想对张姨娘好些,只怕也有闲话说。低门低户里,倒是不用讲究这些,以后她在朱家时候长了,生儿育女了,也能把张姨娘接过去小住几天,尽尽她女儿的孝心。
  “姑娘只要还记得我,我也就知足了。”张姨娘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秋去冬来,新一季的冬衣换上来,贺家二姑娘的十五及笄之期也要到了。这是姑娘家的大日子,罗大太太备上厚礼,带上虞秋荻,唐氏,箫云灵给贺二姑娘过生日。现在贺府是贺大奶奶管家,贺子章一直没再娶,也再无儿女,只有前妻的二子二女,府里一直是平平顺顺。
  罗慕白一直在海宁,归期不定,仗没打完,主帅如何能回来。罗大太太就是心里急的冒火,也不敢说其他的。再加上订的又是贺侯爷的女儿,就是人家不成年,罗家也不能说,你家女儿还太小,不如先弄个小妾送过去生儿子。
  现在终于贺二姑娘成年了,罗大太太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明年就把婚事办了。现在沿海的局势没有那么严重了,许多武官都接了家倦再或者家里送了妾室过去。当然不能安置在军营里,却是海宁旁边的城市里住着,这样对于外出的武官也有个照样。
  罗大太太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尤其是听说这位贺二姑娘颇有罗素的风采,只怕不是位娇娇小姐,能受得了沿海的苦,若是贺家愿意把姑娘送过去。那就在京城把婚事办了,然后把新媳妇送过去就好。
  “这个……我实在不能做主,我与大爷商议之后再给亲家太太回话吧。”贺大奶奶犹豫着说着,当儿媳妇的不能说要跟公公商议事,她先跟贺大爷说,然后贺大爷转述,小姑的婚事只有贺子章点头。
  罗大太太当然也不指望贺大太太此时就答应她,她也是想跟贺家商议商议,只是这个事她不好跟贺子章直接对话。她倒是催过罗大老爷让他跟贺子章说说,罗大老爷却不太愿意,亲事早早就订下来了,早晚要成亲,何必如何着急,大丈夫只要有功业了,不怕没老婆。
  笑着道:“这是自然的,姑娘已经成年了,我这个当婆婆的怎么要问问亲家的意思。”从来都只有男家追着女家,女家上门来问倒显得不好了。
  贺大奶奶听着笑着道:“罗大太太是心疼我家小姑,想她早点过去承欢膝下。”
  她能理解罗家的着急,罗家是不缺儿子了,但罗慕白还没有儿子。要是罗慕白是文官着急一点也无所谓,问题是罗慕白还是武官,这万一有个好歹来,就是罗家孩子多能过继,总不是罗慕白亲生的,罗大太太想的就是赶快把这一房人立起来。
  “每每看到二姑娘,我就觉得怜爱无比,尤其是我那儿子此时还不在京城,我也不知道他那边怎么样,若是早日成了亲,媳妇代我去好好照顾她,我这颗也就放下了。”罗大太太说着,想到罗慕白前一段的婚事,她也是各种揪心,现在她只希望贺二姑娘是罗慕白的菜,他们小两口过的热热乎乎的,她也就能放心了。
  贺大奶奶听得点点头,听出罗大太太的意思,只希望成亲之后贺二姑娘去沿边照顾罗慕白。虽然辛苦些,不过以贺子章对女儿的偏爱,若是嫁过去就要独守空闺,他会更情愿留姑娘几年。而且此事只怕更合贺二姑娘的心意,离开闺阁之中到外头的世界去看看,这样的机会对与她们这样门第的小姐并不多。
  “亲家太太心疼儿子媳妇不忍心他们小两口分离,果然是极疼他们。”贺大奶奶笑着说,只说罗大太太好,对此事却不发表意见,总要贺子章发了话她才能对外放话。
  贺大奶奶答应代话了,罗大太太却更是心急了,她把家务交给虞秋荻了,自己只是带带孙女,日子闲了,担忧也就多了。转眼半个月过去,贺家仍然没有任何动静,其实这倒不是因为贺大奶奶有意推托,而是朝廷事忙,贺子章天天忙与公务。
  沿海打了几场大胜仗,以天熙皇帝的意思,要论功行赏。还指望着这批人能收复琉球呢,现在肯定得赏。受赏官员名单是前线传过来的,罗慕白自然是上上份,他现在已经接下谢衡的班,正式的海军统帅。
  官员名单中,箫殇之名赫然在列,箫清和的大侄子,得考虑一下这官职如何分派好。
  贺子章看到了即将升迁官员名单,其他人家自然看到了,罗慕远怕虞秋荻担忧别的,压根不提此事。对于虞秋荻来说倒是有件喜事,因为名单中宁寒飞在列,当然这功劳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就像罗慕白占了谢衡,谢潜,罗素,卫策的功劳一样。卫连舟的功劳自然全部归与他身上,这位三代贫民,大字不识几个的连襟,这回只怕要得大大的封赏了。
  虞秋荻听得是无比欢喜,不等她去虞家跟虞秋元,小陶氏分享这个好消息,顾家突然传来卜文,镇远侯顾大老爷去世了。

☆、203

  各家各户收到顾家卜文时都愣住了;顾大老爷虽然闹过一阵子身体不好,但总体来说顾大老爷的身体还不错;他又不像罗老太爷那样;年龄大了。顾大老爷和罗大老爷是差不多的岁数;罗大老爷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还衙门里行走办事呢,顾大老爷也传出来有啥大病,怎么突然就殁了呢。
  罗顾两家是姻亲;顾大老爷去世,从罗老太太起,罗大老爷;罗大太太;罗慕远;虞秋荻,全部过去吊唁。顾老太爷乍然去世,顾家和公主府都是乱成一团,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根本就没有准备,准备的是顾老太太的,没想到顾老太太身体硬朗,顾大老爷先去了。
  顾老太太哭的死去活来,长平大长公主也缓不过气来,年氏里外张罗,亏得顾家也是大族,家里婶娘妯娌多,大家帮衬着也先把场面撑起来了。一般的亲友宾客就算了,因为事发突然大家也能理解,麻烦的是顾大老爷还是驸马,还是皇家一直很喜欢的驸马,皇家贵胄肯定都会过来,要准备的接待事宜也就多了。
  罗家女眷们吊唁完之后,皆过去劝慰顾老太太,老来丧子生一大悲事。似乎只是一夜之间,顾老太太的白发全部冒出来了,整个都显得苍老了许多。
  “这个老太婆活这么久做什么,为什么不能替儿去死。”顾老太太哭的嗓子都哑了,顾大老爷昨天晚上咽的气,她一直哭到现,滴水未尽。
  罗老太太看顾老太太这样也满是伤心,她自己也老了,最晓的老的心事。旁边孙媳妇也跟着劝慰顾老太太,顾老太太这样伤心下去只怕身体也要垮了。
  看过顾老太太,罗家女眷们也是满眼泪光,要走的时候虞秋荻给罗慕远送了个消息。罗大老爷和罗慕远只怕一时半会走不了,就是虞秋荻过几天也要单独过来,今天要先跟着罗老太太和罗大太太回去。
  罗大老爷和罗慕远自然去顾家爷们那里,尤其是罗慕远与顾惜风自小交情就不错,这种时候他肯定要劝慰帮忙。让他有些意外的是,他过去寻顾惜风的时候,顾惜风除了伤心之外,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难受,委屈,更隐隐带着几分愤怒。这些情绪混和一起,让他这个孝子显得没那么多的悲伤。
  “家里事情还要料理,要小心保重才是。”罗慕远也很想真心劝慰顾惜风一番,只是看着顾惜风的神情,许多话他也是说不出来。顾大老爷死的确实奇怪,既没有受伤也没有大病,更让他觉得巧合的是沿边的升迁名单刚刚传过来,箫殇的名字正其中,然后顾大老爷挂了。他看到名单的时候,本来还有几分担心,没想到顾家马上有大丧事。
  顾惜风似乎不状态中,对于罗慕远的话也没有几分没听清,只是道:“与自小一起长大,若是有事定然会给说。”
  “嗯。”罗慕远答应着,心里却是明白顾家这回的丧事他一定要远着了。
  罗慕远跟着罗大老爷回家去,顾二老爷立即来寻顾惜风,一直以来顾家大房都是住公主府的。顾大老爷也是公主府里断的气,发丧却是侯府,两府之间奔波行走,要处理的事务更是多,虽然还有顾二老爷,顾三老爷帮衬着,但重要的事务还是要顾惜风点头。
  再就是侯府继承事宜,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侯府也是一样,顾惜风是世子,顾大老爷去世,他继承爵位理所当然,不过再理所当然,也得上折子皇帝下旨才算数。顾二老爷想写折子,大哥不了,他这个叔叔可以往上递折子,等顾大老爷出了殡,只怕就要下旨,孝中一切从简,但要准备的事情却是多着呢。
  “二叔看着办就好了。”顾惜风说着,有些心不焉。
  顾二老爷不禁拍拍顾惜风的肩,道:“大侄子要保重,这个家还要撑着呢。”虽然也有兄长去世,弟弟们袭爵的,但顾家不存这样的情况,长平大长公主那里站着,谁敢有这个想法。再者顾大老爷对下头的弟弟们都不错,以后顾惜风承爵,日子照样过也很不错。
  “晓的,家中事务还要劳烦二叔。”顾惜风说着,又道:“这府里事务先劳烦二叔看着,回府看看母亲,接母亲过来。”事发突然,长平大长公主当场昏倒了,一直公主府里养着,还未过来。
  “嗯,快些回去看看吧。”顾二老爷说着叹了口气,又道:“公主与兄长那么好的感情,大侄子要好好劝慰才是。”
  顾惜风心中有无尽的烦恼,也不想与顾二老爷多说,只是道:“劳烦二叔了。”
  顾惜风说话间就要往外走,只是不等他出门,管事就过来寻他。主要是棺材的事,顾大老爷突然去世,现找棺材肯定找不到好的。倒是给顾老太太准备了一块好板,管事们商议不如先用这一块,然后再给顾老太太找,当然这事要顾惜风点头了才好。
  “也只能这样了,要先回公主府,这边府里的事先与二老爷商议。”顾惜风一边往外走一边吩咐着管事,心情再烦燥,顾大老爷总是他爹,大丧眼前,他要忙活的事情太多,此时旁的事情也只能放到一边了。
  骑马到公主府里,顾惜风直奔长平大长公主的卧房,从昨天到今天,长平大长公主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恍恍忽忽的,觉得非常的不真实。好几天前天,顾大老爷向她坦承了一个错误,这事要是说起来也不是多大的事,也说不上大错。
  顾大老爷跟她坦承说,他未跟她成亲前,有过一段风流史,风流完也就给钱打发了。其实这种事情也是挺平常的,长平大长公主虽然是公主,但想到这些年来与顾大老爷夫妻恩爱,又是几十年前的往事,她都没打算计较。结果顾大老爷告诉她,没曾想那个打发走的女子竟然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虽然没有找过来,但听确实是生下来了。
  长平大长公主听说有孩子有就比较郁闷了,婚前风流过也就算了,毕竟婚事顾大老爷一直老老实实,对她对这个家都是好到不能好。突然间说有个孩子,这就这让长平大长公主郁闷想到吐。
  长平大长公主这一生除了孙子这事上为难外,可谓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家庭生活上。公主家里没好过的也不是没有,不然顾大老爷也不会被皇家喜欢,如此诚心侍奉公主,这才是好臣子的表现,也是对皇室的敬重。结果到这个时候了,顾大老爷弄出个私生子了。
  这些天长平大长公主都不愿意理顾大老爷,但事情要怎么处理她也觉得很烦恼。认是不可能的,顾大老爷自己都说了,这孩子绝对不能认祖归宗,但有这个孩子,长平大长公主就觉得很郁闷。
  前天的时候顾大老爷来与她道歉,又与她说了好些话。说到最后的时候,都不像是道歉了,而是说这些年的夫妻生活,把长平大长公主说的也眼泪汪汪的。她晓的最初成亲之时,顾大老爷是因为她的身份,但几十年夫妻,生儿育女生活下来,要说一点感情都没有那就未免太冷血了,她相信这些年顾大老爷的感情是真的。
  顾大老爷说完那些话之后,她本来就打算把这事揭过去不再提,他们才是夫妻,以后还要白头谐老的。顾大老爷会此时坦承此事,只怕那孩子己经晓得自己的身事,就是晓的又能怎么样,私生子不说,还是驸马的私生子,顾家根本就没有胆子认下来。
  她怎么都想不到的事,顾大老爷说完这些就去了。悲伤还其次,她的第一感觉是不可能,顾大老爷也没啥大病,还如此年轻,他们还有十年二十年甚至于三十年的日子,怎么可能会这么去了。
  “母亲……”顾惜风走到榻前,看旁边摆着动都没动过的饭食,就知道长平大长公主根本就没动筷。侯府的时候,他都没哭过,此时看到长平大长公主顿时泪如雨下,他知道远比长平长大公主多,有事情不能对妻子坦白,却不会瞒着儿子。
  他晓的箫殇是他亲兄长,他也晓的当年顾大老爷对箫殇做了什么。男风流没什么,父亲外头弄了个私生子也不是特别难以接受的事。关健的问题是,顾大老爷的行为他看来也实太狠毒了些。
  所有都以为顾大老爷是宜家宜室的好男,对长平长大公主的好是有目共赌,这些年来身边连个丫头都没有。对兄长子嫂女更是不必说,至少顾惜风眼里这个父亲对家是无话可说的,这样一个好男,当年怎么能做出这么恶毒的事情来。
  那位箫表妹,从顾大老爷决定尚公主那时起,他就有让她死的打算。不是担心她会怕影响自己以及顾家的前程,而是因为喜欢她。按顾大老爷说的,那时候的他还很年轻,对于感情也非常的执着。若是她不死,以她的性格以及条件必然会另嫁他,到时候他们夫妻美满,必然不会再记得他。既然注定自己得不到,那何必让别得到。
  怀孕是意外,但两XO却是顾大老爷所为的,他最爱的女一定要得到。到后来处置的时候,他不管大孩子都没打算留下,为什么箫殇还活着,这是个意外,他不晓中间出了什么岔子,或者是箫殇的命太硬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大老爷从少年走向青年,然后从青年走向中年,随着日渐老去,顾惜风一直无嗣,他觉得这是他的报应。对与当年的狠绝想法他也渐渐的开始后悔,或许是因为过了少年的冲动劲,他也开始反思自己。
  就这个时候箫殇找到了他,箫殇的容貌与祖父相似,应该是错不了的。箫殇的名字也是他母亲起的,殇字,意早夭,其意再明白不过。面对箫殇的时候,他才真正晓的自己当年错下了什么样的错。生世不止有爱情,还有血缘亲情,他不该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就是箫表妹,无法得到,但也可以祝福过的幸福美满。
  “父亲呢,父亲……”长平大长公主看向顾惜风,她还是无法相信顾大老爷真的没了。
  顾惜风泪如雨下道:“父亲殁了,他己经殁了。”
  顾大老爷不是病死的,他是服毒自杀,箫殇己经立下军功,眼看着就要封官。顾大老爷倒不担心箫殇能怎么样顾家,他担心的是箫殇的容貌与顾家相似,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这事揭出来,皇家肯定要顾全长平长大公主的脸面,牺牲的必然是箫殇。
  当年是他要害死他们母子的,箫殇这些年来恨怨,还有箫殇和顾家的安危,他死了是最妥当的。当事己死,就是有拿住把柄想做文章也不容易。他死了恩怨才能一了百了,箫殇不可能会改姓,他们兄弟也不会有相认之日,他现只想用一死保住他们两的平安。
  尤其是到最后,顾大老爷留给他一句话,再大的事也大不过家族爵位。虽然这些年来午夜梦回时,他也时无限后悔,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娶长平大长公主。
  长平大长公主听得大哭不己,顾惜风哭的更为痛心,道:“母亲要保重自己才好,父亲殁了,殁了……”

☆、204

  又一年春闱放榜时;虞秋元没参加考试;虞秋荻相对来说没那么挂心。倒是罗老太太紧盯着放榜;结果消息传过来,朱大爷落榜了,想想也是情理之中;二十岁就能金题榜名的实在太少了;今年不行还有三年后。定亲之后朱大爷来过罗家,罗家上下都很满意,其实功名也要看个人造化,若是罗欣有进士娘子命,那朱大爷总会考上的。
  不过虞秋荻也没闲着;放榜之后;哪家公子得了功名,例行送礼过去道喜,再有摆酒宴的人家,亲厚的就亲自过去,一般般的也就打发人过去。与其同时,上一界恩科的举子们也在翰林院里呆够了时间,正式走入仕途。
  官职分派上,名次和人际关系一样重要,要是考到最后一名,家里就是再手眼通天,也不可能跟第一名的状元同待遇。这几年罗家与齐家长二房关系不错,齐瞬武也是个很会处事的,他很果断的投到贺子章门下。
  按理说他是清流新贵,去找林老太爷那种同样的是科举出来的比较靠谱,结果他却是剑走偏锋,果断投向勋贵的怀抱。就是长二房的女眷们,对外交际应酬时,也以威远侯府嫡派分支自居。
  如此以来最尴尬的就是现任威远侯府的齐家一房,他们一房本来就是旁支,还是相当远的旁枝。当然他们一房人承爵有先皇的圣旨,最是有底气的。可惜的是先皇帝已经早就驾鹤西游了,齐二老爷又没有勋贵的姻亲故旧。倒是齐瞬武这一房,论起来与勋贵人家的亲友不少,他祖父是侯府正经嫡子,不出五服的亲友成群结队。
  “今天齐二老爷上折子了,说自己年龄老迈,要把爵位传给齐大爷。”罗慕远说着,知道虞秋荻家务繁忙,朝中的事务他一般不说,不过齐家的事还是有必要让虞秋荻知道。
  虞秋荻端茶递给罗慕远,笑着道:“齐二老爷竟然舍得了?”
  一般侯府里的侯爷与老侯爷差别并不大,儿子肯定得听老子的,又不是争夺皇位,小臣子肯定得父慈子孝。不过齐家的情况特别,齐瞬庭是去世齐大老爷的嗣子,齐二老爷本来就是过度一下的,一旦让位了,他这个老侯爷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
  尤其是齐大奶奶成了正经侯府夫人之后,那气焰只怕要更盛,齐瞬庭虽然能说是纨绔,但要说本事见识他还不如齐二老爷。再加上齐二老爷一直想着能起复,能发达,现在连爵位都要给儿子了,只怕再无前程了。
  “只怕他也是没办法,林大爷从翰林院出来就进了吏部,现在齐家需要姻亲来支援。”罗慕远说着,像这种世袭罔替的侯府,要是太激进卷入皇位之争,占错队必然是一个死。要是完全不做为,皇帝也未必乐意养着。
  看看现在四家侯府,贺家自是不必说,人家是在皇位争抢中占对队了;顾家有大长公主,就是顾惜风本人也有差事,不能说是庸才;罗家更是不必说,儿子在前线打着仗。其他三家与皇帝都有用处,皇帝养着还会觉得乐意。
  像齐家现在这样,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偏偏与皇帝又没有用处。得利姻亲也只剩下这么一门,前头齐林两家还有些不痛快。齐二老爷只怕丢了爵位,不如干脆传给齐瞬庭,一则是让齐瞬庭名正言顺,二则是与林家拉近关系。
  虞秋荻想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却不禁道:“齐大奶奶前头生了两个女儿,便再没动静了,齐大奶奶虽然抱了妾室的儿子养,但毕竟不是嫡出……”
  有爵位的人家,儿子很重要,嫡子更重要。庶子承爵的虽然也不少,但毕竟没有嫡子名正言顺,若是齐二老爷怕爵位不保,该让齐瞬庭和齐大奶奶生儿子才是。齐大奶奶还如此年轻,又不是不能生。感情是一回事,现在是事关爵位,而且齐大奶奶的亲生儿子,林家更会大力支持。
  “子嗣之事谁能说的准。”罗慕远说着,就比如顾惜风,努力了这么久依然无子。
  “你不晓得齐大奶奶与齐大爷十分不和……”虞秋荻说着,齐家私底下的许多八卦她都晓的,吴婆子喜欢打听,主要是得知这一家白眼狼惨了,会心情舒爽。
  齐大奶奶两个女儿之后再无所出,根本原因是齐瞬庭不与她亲近。齐大奶奶似乎也是真厌恶了齐瞬庭,也不愿意与他亲近,尤其是把妾生子去母留子之后,自觉得有了儿子,再者齐瞬庭还有妾室,都是婢妾,她们生了儿子抱过来养也是一样的。
  “竟然是这样?”罗慕远显得十分意外,若是这样那就是齐瞬庭不对了,身为世子却不让嫡妻生孩子,万一因此丢了爵位,那岂不是家族罪人。这都是丈夫对妻子的责任了,而是对家族的责任。
  虞秋荻不禁道:“也不能全怪齐大爷,齐二太太也是功不可没。”
  齐二太太现在齐家就是小媳妇,齐二老爷不搭理他,天天抱妾室。齐大奶奶进门之初就把这个婆婆放在眼在眼里,后来几回事情,婆媳之间就成了死敌。后来齐大奶奶管家,把她的娘家亲戚打走,把齐二太太气得不轻。齐二老爷不准齐二太太插手媳妇房里事,齐二太太就开始挑唆着齐瞬庭不与齐大奶奶亲近,他们夫妻虽然本就没有感情,这样一挑唆,越发的生疏,据婆子们说,他们夫妻见面都不说话的。
  总之,一笔烂账,根本就算不清了。
  罗慕远听得十分无语,自家的事都忙不完,别人家的事情他也是懒得去理会。只是笑着道:“也别老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