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绣归-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正如靳嬷嬷和她讲过的,对于女孩儿们来说,学会人情往来交际应酬远比读书认字重要得多。虽然她从未觉得自己是什么高门闺秀,也没有打算将来做什么勋贵之家的当家主母,但既然做了元家的女儿,该做的事情她一定会尽力做好,绝不给别人小看她和置喙元家的机会。
  郑欣然年纪还小,此时又是大周权力更迭的微妙时刻,如郑知府这样的官场老油子肯定不会为了给小女儿办一场豪华生辰宴会而让人抓住把柄。所以这次郑欣然也只是请了几位平日相处不错的小姐妹,大家在一起玩乐一天,吃两顿饭也就罢了。
  豆豆到达郑府的时候,其他的小姑娘们都已经到齐了,有郑欣然的表姐于甄,钱参将家的嫡次女钱如意和她的表姐蒋姝岚,她们几个年纪相仿,在一起相处也好几年,见面丝毫不拘束,很快就说说笑笑的十分热闹。
  几名小姑娘大概是在家中被父母反复叮嘱过,虽然元大人被贬官了,那也是正四品的知府,同样也是得罪不起的。
  何况元府本就是京城靖南侯府嫡枝,元二姑娘的外祖父是当朝内阁辅,更别提她嫡亲小姨的小姑子,那可是马上就要成为一国之母的太子妃娘娘,简直是一门显贵!就算是元大人从此不做官,元家也是他们府里必须巴结的对象。所以她们对豆豆的态度一如从前,依旧唯她马是瞻。
  正说笑间,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穿着一身浅碧色衣裙的女孩子扶着丫鬟婷婷袅袅走了进来。她长相很是甜美,脸上笑意盈盈,但微微上挑的眼角带着十足的傲气,让人一看就喜欢不起来。
  “欣然表妹,请好朋友们聚会怎的把表姐落下了。”不等主人介绍,那女孩子自己先开口了,话是对着郑欣然说的,一双眼睛却是在几位来做客的小姑娘身上来回打转,等她看清楚了豆豆那张绝美的小脸,表情顿时一僵,连方才的笑意都几乎看不见了。
  郑欣然的性格单纯直爽,因为不喜欢这位表姐,索性今日的聚会就没有去请她,如今人家这样大喇喇地来了,她这个做主人的觉得自己有些理亏,只好强忍住心头的不快走上前去。
  “琬表姐,我正打算让丫鬟们去请你……”郑欣然红着小脸言不由衷地说了两句,再多的好听话她实在憋不出来了。
  那位琬表姐瞥了郑欣然一眼,微哼一声道:“还不替我介绍一下你的朋友们?”
  嘴里说着让郑欣然介绍,她自己却放开丫鬟的手径直走到几位小姑娘面前,带着一丝傲然道:“妹妹们好,我是欣然的表姐,当今的皇太后是我曾姑祖母,顾阁老的夫人是我姑祖母,我祖父是忠勇侯苏老侯爷……”
  小姑娘们虽然都是官家嫡女,但父亲的品级都不算高,杭州府又不比京里,勋贵的亲戚满地跑,一听她这张嘴就是皇太后、内阁辅夫人、侯爷的,都被唬得愣住了。
  唯有豆豆差点儿没笑出声来,这位琬表姐可真有意思,这么长的一串全说的是别人,仿佛那些人身份越高她自己就越矜贵似的,可说了半天大家连她叫什么都不知道,典型的拉大旗作虎皮嘛!
  终于,琬表姐给自己身份做的前缀结束了,原来她不过是苏老侯爷其中一名庶子的嫡女,母亲是郑知府的嫡亲妹妹。她单名一个琬字,父亲蒙恩荫得了个正六品工部主事的位置,无论是品级还是实权,都远远及不上郑知府。
  几个小姑娘家教都很好性格也温婉,即使心里不喜欢面上也不会真的和琬表姐计较,反而觉得她们这样的京中贵女,别的方面不说,对大周各大勋贵世家的情况简直是门儿清,她们将来要是有机会也是想嫁入高门的,对这些小道消息实在是感兴趣得很。
  豆豆也很感兴趣,原因不是她想嫁入什么高门,而是这位琬表姐嘴里用来唬人的那些人物,仔细想起来也全是元家的“亲戚”,说来这位琬表姐勉强也能算她的表姐,不过这一点大概连郑欣然都没有想起来,那她就好好坐在一旁听听这些亲戚们的掌故吧!
  见小姑娘们被自己唬住了,苏琬心里十分满意,她这辈子还没有这么痛快过呢!京城里高门贵女多如牛毛,她的家世听起来是不错,但根本经不起人家推敲。
  京中最顶级的宴会轮从来不到她,她嘴里的皇太后其实她根本没有福气见过,剩下的那些贵夫人们偶尔见上一面她也没敢抬头,人家长什么模样都不清楚。
  好容易参加几个普通的花会宴会,女孩儿们也只会围着大伯父家的嫡女们转,她只有在边上立着当风景的份儿,今日初尝众星捧月的滋味,原来是这般妙不可言。
  苏琬摆出这么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郑欣然心里膈应极了,但出于礼貌还是不得不请她上座,再一一把朋友们介绍给她。郑欣然知道豆豆不喜欢把家世挂在嘴上,介绍她的时候并没有提及京中的元家、顾家,和其他小姐妹们一样,随便说了个闺名也就罢了。
  “想必几位妹妹也知道陛下即将禅位于太子殿下的事儿了。”苏琬很知道怎么样说话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皇家的事情总是带有一丝神秘的诱惑,先提一提这个,显得自己在天子脚下长大与众不同。
  果然小姑娘们更加热切了,禅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可也就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儿,中间的热闹多了去了,于是一个个脸上的意思特别明显,那就是——你快说,我们特别想知道!
  “那你们该知道如今的京中第一高门是谁家吧?”苏琬接着摆谱,好像那第一高门是她在当家一样。


第七十五章 第一高门
  第一高门?这话一出小姑娘们还真有些迷糊,在她们眼里京中的高门勋贵之家简直数不胜数,各种各样名号的王府侯府伯府,她们连说都说不上来,哪儿会知道谁家排第一。
  “不知道了吧。”苏琬眼中的得意更盛了,“自从定国公霍大将军被敕封定北王之后,我大周就再也没有了国公这一爵位。定北王握有西北五十万铁骑的兵权,他的嫡长子又尚了福王的独女永福公主,这十多年来定北王府一直是我大周当仁不让的第一高门,不过……”
  钱如意忍不住打断苏琬的话问道:“琬姐姐,福王只是位亲王,他的女儿应该是郡主才对,怎么会是公主呢?“
  苏琬见有人打断她的挥倒是没有生气,微笑着对钱如意解释道:“福王是当今陛下一母同胞的兄弟,身份尊贵之极,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十分专情,除了福王妃之外他从不多看别的女子一眼。”
  这话一出,包括豆豆在内的小姑娘们都赞叹不已,专情的男子不是没有见过,但这可是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亲王,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可惜天妒红颜,小郡主三岁的时候,福王妃难产,连同刚出世的小世子都没能留下。福王从此把女儿带在身边亲自教养,从未动过续弦的心思,连皇太后和陛下都拿他没办法,又心疼小郡主早早没了亲娘,就册封她为公主,并在封号中加了‘福’字,也就是把她视为福王府继承人的意思。”苏琬说到这里长叹了一声,也不知道是难过还是艳羡。
  小姑娘们全听得唏嘘不已,这位永福公主也是挺可怜的,打小儿没了亲娘,身上还承担着福王府的兴衰,也真是不容易。
  苏琬的目的是想要显摆自己见多识广,她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替大权在握的永福公主操的哪门子的心,这不成了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见气氛有些压抑她又回到了之前的话题:“从前定北王府是大周第一高门,如今可大不一样了,太子妃娘娘的母家威远候府风光无限,等新帝登基便是一门三侯,大周开国百余年来独此一家。”
  小姑娘们又一次迷糊了,封侯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一个家族三个侯爵,这可能吗?
  苏琬抿了一口茶接着道:“威远候府也是大周的开国勋贵,世袭罔替的一等侯爵,不过太子妃娘娘的父亲只是侯府的嫡次子,将来威远候的爵位会由她的大伯父继承。不过,十几年前二房的嫡长子裴廷琰随陛下出征,阵前救驾立了大功,还朝后陛下又赐了他一个武宁侯的爵位,也因此他的嫡亲妹妹才被指给了当时的三皇子为皇子妃。
  威远侯府老侯爷和老侯夫人均是高寿,裴家几房尚未分家,武宁侯一家也一直住在威远候府中。所以人们提起裴家一律都称做威远侯府。大周的惯例,皇后娘娘的父亲都会被赐予一个承恩侯的爵位,等新帝登基,可不就是一门三侯了么。”
  豆豆简直服了,这位琬表姐看似并不怎么起眼,甚至那副傲慢的样子还挺讨人厌的,但这口才比起自己来不遑多让呀!关键是人家的记性和说话的条理性,纷繁复杂的关系和事情也能说得一丝不乱。
  “如今威远侯府算是第一高门了,他们府中有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公子小姐?”蒋姝岚年纪是豆豆她们一群小姑娘中最大的,过一两年家里就要开始给她相看人家了,对这些事情最是感兴趣。
  “那是自然,别的不说,武宁侯裴廷琰的夫人是顾阁老的嫡次女,算来她也是我的表姑。”苏琬说罢眼睛不经意地朝豆豆看了一眼,“表姑最有福气,给武宁侯生了两子一女,两位表哥少年英俊自不必说,唯有我那位表妹最得太子妃娘娘喜爱,就在陛下册封晋王为太子不久后,太子妃向太后曾姑祖母请旨,封她做了郡主。”
  蒋姝岚艳羡不已,“既然太子妃娘娘这么喜欢她,将来说不定来个亲上加亲,这位郡主岂不是会有更大的福气?”大周朝表妹嫁表哥的事情也多了,太子妃是有儿子的,自然希望将来大周的皇后依旧出自裴氏。
  “太子殿下如今一共五个儿子,唯有二公子是嫡出,不过他过几年就要和我堂妹定亲了。”苏琬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愤恨,“至于郡主,自有更好的姻缘等着她,据说她尚未出世的时候,表姑就和永福公主有过约定,要是生了女儿就嫁与公主的儿子,那可是我大周唯一的小王爷。”
  “小王爷?”豆豆冷不丁冒出一句话,这是什么爵位,或者说根本算不上爵位。
  苏琬睨了豆豆一眼,“这可不是大家胡乱叫着玩儿的,他洗三的那一日陛下亲临,亲口唤他作‘小王爷’。金口玉言谁敢不遵?”
  这下除了豆豆之外的所有小姑娘都开始羡慕了,郡主这是什么命呀,自个儿家世一流不说,尚未出世就得到了最尊贵的夫婿,换成她们也不想当什么一国之母了,深宫大院各种勾心斗角,哪儿有小王妃当得舒服?
  小姑娘们还待接着问,郑府的下人来回宴席已经备好,请各位姑娘入席,她们这才止住话题,纷纷站起身来朝一侧的偏厅走去。
  苏琬早就想和豆豆单独说几句了,无奈刚才两人座位隔得有些远,她又忙得不可开交。此时好容易有了机会,她刻意紧走几步走到了豆豆身边,低声问道:“元妹妹和武宁侯夫人是什么关系?”
  忠勇侯府是顾朝顾夕两姐妹的外祖家,不过苏琬出世的时候顾朝早已离开京城,自是没有见过。但这些年顾夕也去过苏府几次,虽然苏琬在府里微不足道,甚至连话都没轮上和顾夕说,但顾夕的长相实在出色,还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日见到豆豆也长了同样的一张脸,她实在感到疑惑忍不住问了出来。
  “武宁侯夫人?我不认识。”豆豆可不想和这位琬“表姐”说这些,拉大旗作虎皮这样的事儿苏琬喜欢,却不是她豆豆姑娘的风格,何况她也没说谎,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她只是元徵的养女而已,顾家再有权势,亲戚们再显赫,和她又有什么关系。


第七十六章 初提拜师
  苏琬本以为自己提起武宁侯夫人会在眼前的小姑娘那里得到强烈的回应,然而事实上豆豆的态度却十分冷淡,她略微有些不快,但也没有对豆豆的话多做怀疑,毕竟这世上长得相似的人也不一定就有血缘关系。
  何况在她的观念里,家里若是有几门穷亲戚,那肯定是要对外人加以隐瞒的,反之有权有势的人就是和自己随便沾点亲带点故也得使劲儿巴着,往外推那不成有病了么!
  不过这样更好,没有强大背景的小姑娘,美貌一些又能如何,她在杭州府依旧可以继续享受众星捧月的滋味,这么一来豆豆在她看来也顺眼多了,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她一把轻轻握住了豆豆的小手。
  郑欣然几个年纪都不大,所谓的宴席其实就是吃饭,因为苏琬在场的缘故大家都是格外矜持斯文,生怕被京中贵女小看了去,宴席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还不到酉时豆豆就已经坐上了回府的马车。
  吏部出的任命书上,元徵到青州府正式上任的日期是四月十五日,也就是说他必须在四月上旬之前抵达青州。此时还未出正月,看似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但仔细一盘算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从杭州府赶到青州府就是元徵单独带着侍卫幕僚们骑马也得半个月,如果是整个元府的人都要一同前往,怎么也得按一个月的时间计算。何况到了青州之后还要安排家事、交接公务等等,要想安顿下来能够正常生活至少也要花上半个月。
  元徵和幕僚们商量后,定下来二月二十日出前往山东,留给众人打点行李安排琐事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大管家谢福充分展示了他的组织能力,元府中一切进展的还算顺利,但这个“顺利”其实也是有水分的。
  公务交接完毕后,元徵看似少了很多操心的事情,其实真正的头痛才刚刚开始。顾朝最近脾气十分不好,朝云院内的下人们甚至包括靳嬷嬷都不敢在她面前提“山东”或者“青州”这两个地名,当然就更没有人敢替她收拾行装了。
  元徵现在每晚都回朝云院休息,自然也现了顾朝半点都没有想要搬离此地的迹象,但他实在没有那个精神再和她争吵,也就随她去了。
  老夫人那边就更不用提了,她虽然从小生于京城长于京城,但浙江毕是她的祖籍,各州府都有谢氏的族人,随元徵赴任没多久便适应了杭州的气候、风土人情,尤其是经过了近十年在这里的生活,她甚至连京城都很少提及。
  如今的情况却大为不同,老夫人也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个四十出头的侯夫人了,一方面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千里奔波实在劳累;另一方面青州府人生地不熟,他怎么忍心让她重新去习惯新的环境。
  元徵最近两年因为子嗣的事情本来就不招母亲待见,如今他怎敢去和老夫人提及想让她一起去山东的事情?何况他心里清楚自己这次青州任职时间不会太长,他就打算在当地配置的官宅里将就住几年,甚至连宅子都懒得另觅。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个道理用在谁身上都是一样的,别说他们这些主子,就是下人们肯定一时半会儿都适应不了。
  其实从现实情况来说,既然顾朝不愿意去青州府,还不如让她和老夫人留在杭州,等元徵进京时再过来接她们。但谁都知道她们绝不会同意,元徵也同样不放心。
  他在书房胡思乱想了一下午,直到豆豆都已经回到府里,他连晚饭都还没有用。
  豆豆同样很不爽,今日在郑府虽然用了两顿饭,小姑娘们却个个吃相斯文食量极小,饶是她脸皮够厚也没好意思放开享用美食,加上又被马车颠簸了这一路,小肚皮里简直要唱大戏了。
  她知道父亲最近事务繁忙,每日忙到戌时才回内院休息,此时外院厨房肯定还剩下不少好吃的,吃货二姑娘跳下马车直接就往厨房跑去。
  这两年豆豆在外院用饭的次数实在太多,甚至元徵每顿饭的菜单基本都是她拟定的,所以她和外院厨房的几名大师傅十分熟稔,在厨房里也是来去自如。
  今日她一进厨房就知道父亲肯定还没有用饭,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美食整整齐齐放在案桌上,父亲婉拒了那些所谓的“践行宴”自然不可能出去应酬,难道今日陪母亲用晚饭去了?但要真是回内院就不该吩咐人做这么多菜,豆豆明白了,父亲根本还没吃饭呢!
  “张师傅,爹爹怎的还没吃饭呀?”豆豆掀起一个小炖盅的盖子,里面是给元徵炖的香喷喷的参鸡汤。
  姓张的大厨师无奈地笑了笑,“二姑娘,老爷的脾气您知道,他不吩咐上菜谁敢……”
  “好啦,你们吩咐人去上菜吧,顺便多准备一副碗筷,我陪爹爹一起用。”豆豆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暗暗咽了咽口水,爹爹真是的,有什么大事也等用了饭再说呀,干嘛和自己过不去。
  她轻轻走进书房,只见元徵歪在椅子上翻看一本书,看似十分入迷,然而屋里一盏灯都没点,明摆着他就根本没看进去,抱着一本书装样子呢!
  “爹爹吃饭啦,您都看了三十年书了,真不在乎多用功这一刻!今日的参鸡汤炖的又香又浓,还有那道大虾,啧啧……配上方大厨的秘制酱汁,简直好吃得没法儿形容!”豆豆一把将元徵手里的书抽走,顺势把他拉了起来。
  元徵此时方才现书房里已经十分昏暗了,揉了揉豆豆的脑袋故意笑道:“沅儿,你不是去赴宴了么,怎的还是一副穷凶极‘饿’的样子,难道是为父被贬官,那些家伙都舍不得不让你吃饱了?”
  “爹爹——”豆豆撅起了小嘴,“人家可是淑女,怎么能在外人面前胡吃海塞的!”两人说笑着走进偏厅,庆儿几个早已把饭菜摆放得妥妥当当。
  父女俩一起用饭自然格外香甜,饭后豆豆一改往日的习惯,并没有强迫元徵去散步,而是亲手泡了一壶好茶,拉着元徵回到了书房。
  “说吧,又打什么坏主意了?”元徵最是了解二闺女,要不是有事求自己,哪儿能免得了饭后半个时辰的散步。
  豆豆嘟着小嘴挠了挠头,“爹爹,我想要拜师。”


第七十七章 暗流涌动
  拜师?元徵眉毛微挑,合着闺女这是先斩后奏,人选都找好了才来和自己商量。
  他把凑到嘴边的茶杯又放回了书案上,看着豆豆道:“你如今已经有了葛先生和朱先生两位老师,你莫伯伯虽说没有正式收你为徒,可也教了你不少的东西,怎么又想起拜师的事儿了?”
  不提莫神医还好,提起他豆豆想拜伊婆婆为师的心思更急切了,她皱了皱小鼻子道:“爹爹,您是不知道,莫伯伯教我的武功根本不顶事儿,连个普通的坏人都打不过,所以我想拜一位高人学武功。”
  元徵忍不住笑了,莫祁远本就不以拳脚功夫见长,但内功底子据说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他后来走的科举的路,小时候也练过几天粗浅的招式,知道内功这种东西没有个十年八年的根本看不到效果,二闺女这是心急了。
  “沅儿,咱们家的那些侍卫武功都很不错,真的想学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何必舍近求远?”元徵并不认为闺女真的需要练成什么高手,就算真的喜欢习武,侍卫们的武功能学到两三成足矣。
  “爹爹,人家如今是大姑娘了,让侍卫大哥们教武功多有不便,我想找的是个女师傅,好不好嘛。”这其实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侍卫们的武功似乎和姑父是一个路子,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习武之人。伊婆婆则完全不同,只要她不想暴露,谁都只会认为她是个普通老婆婆。
  元徵不想和来路不明的江湖人士打交道,那样的人本事肯定是有的,但随之而来的麻烦让人防不胜防,终究是弊大于利。他试着哄豆豆道:“沅儿听话,真想要个女师傅也不难,习武的女子虽然不多,你表姑还认识几位,明日我便让人捎个信给她。”
  “爹爹,您常对我说很多人一辈子就毁在‘将就’这两个字上,我明明可以得到最好的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将就次一等的?”谢敏表姑认识的习武女子无非就是那些镖局走镖的,那些人武功还不如府里的侍卫呢,豆豆怎会愿意。
  “沅儿,你虽然十分聪明但毕竟还不满十岁,尚且不懂得人心险恶,那人是什么路数一次两次你很难看得清楚,万一她是故意做一个陷阱引你上钩呢?”元徵捏捏她的小脸道。
  “那明日您亲自陪我去看一看,替我张张眼?”豆豆最擅长打蛇随棍上,直接把父亲绕了进去。
  元徵:“……”
  “那就说好啦,明日卯时我们在这里一起用早饭,我去吩咐张大厨一声!”豆豆唯恐父亲拒绝,话音未落便头也不回地溜出了书房,只留下元徵一脸的无奈。
  元徵向来是言出必行,虽然这次多少有些被二闺女逼迫的意思,他第二日还是起了个大早,父女俩一起用过早饭后,只带了两个随从便乘马车朝城南驶去。
  自从那日豆豆和小胖子被接走后,伊婆婆料定豆豆不用很长的时间肯定会再次上门,但元徵的到来还是让她小小吃了一惊。
  大周朝重男轻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女孩儿的教育,做父亲的很少插手。
  在她看来如元徵这样的权贵,即使再宠爱女儿,也不至于会因此这么快就亲自登一个平民百姓家的大门。但人家偏偏就这样做了,而且竟然只带了两名不会武功的随从。
  这绝不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而是元大人对女儿的尊重。能做到这一点的父亲,伊婆婆活了几十年从未见过。
  豆豆今日是来拜师的,浑然不见了那一日的厚颜俏皮,规规矩矩给伊婆婆行过礼,又正式替她和元徵做了介绍。
  “伊恩见过元大人。”伊婆婆依旧是一声粗布衣裳,却丝毫没有因为对方的身份变得畏缩不前,形容坦荡、举止得体,虽然满脸皱纹堆叠,一双眼睛却清明纯澈,闪烁着属于智者的光芒。
  “伊先生多礼了。”如果说之前元徵的客气是出于对女儿的疼爱,此时却完全是因为眼前这个老妇人不凡的气度,聪明人之间毋须多言,一句“先生”足以说明一切。
  当然,这并不说明元徵对伊婆婆完全放下了戒心,相反他心里的疑惑更盛了,如此出色的人物,何以会混迹于市井之中,难道又是什么人针对自己的阴谋?
  两双睿智的眼眸彼此交错的瞬间已然交锋好几个回合,伊婆婆微抬下颌朗声笑道:“元大人果然不俗,伊恩佩服,请!”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正屋,甚至都没有招呼一句今日的主角元二姑娘,而从不怯场的豆豆却愣是没敢插半句嘴,只能默默跟了进去。刚才那一瞬,她仿佛感觉到了这间普通民居中有暗流涌动。
  伊婆婆和元徵分宾主落座,豆豆十分自觉地给两人上了茶,自己则老老实实站到了父亲身侧。
  面对这样的人物元徵倒不好先开口了,因为无论他怎么组织语言,说出什么样的话都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伊婆婆十分善解人意,用她那动听的嗓音道:“元大人的顾虑我完全理解。您大可放心,我并非江湖中人,乃是一名身家清白的普通百姓。”
  普通?才怪!元徵的眉头忍不住跳了跳,别说百姓之家,就是高门大户都少见这样的人物。
  伊婆婆对他的反应并不以为然:“我一不欠钱,二没犯法。只不过如此这般的年纪依旧孑然一身,又身怀一些粗浅功夫,看起来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难免让一般人觉得有些特立独行。元大人您该不会也是‘一般人’吧?”
  这样不知是褒是贬的话把元徵弄得一噎,他本就是个‘一般人’好不好!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斜睨了自家二闺女一眼。
  豆豆吐了吐小舌头,走到伊婆婆身边笑道:“婆婆您千万别生气呀,我就是一大俗人,等我和您学上个十年八年的,一定会有长进的。”
  一席话把伊婆婆和元徵弄得哭笑不得,这还什么都不是呢,人家小丫头就把十年八年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元徵的疑虑倒是基本打消了,这伊婆婆傲气得很,不是什么人都支使得动的,二闺女又是铁了心非拜她为师不可,他这个做父亲的岂能不支持。
  他站起身来把豆豆拉到身旁,父女俩一起给伊婆婆行了个礼:“承蒙伊先生不弃,请收下小女为徒!”


第七十八章 美食之论
  拜师如此顺利让豆豆心情好极了,之前在伊婆婆面前还有所收敛,和父亲坐上回府的马车后她忍不住又傲娇起来,甚至还笑出了声儿。
  “我家的二闺女怎么就突然变笨了呢,多一个师傅多一份辛苦,从今以后每日三更睡五更起,为父真看不出有什么值得你乐的?”元徵其实也为豆豆拜得合意的老师而开心,嘴上却依旧忍不住逗了女儿几句。
  “爹爹不知道了吧,师傅除了武功高强之外,还有一手绝佳的厨艺,她做的菜简直太美味了。”豆豆丝毫不减吃货本色,仿佛伊婆婆做的美味佳肴就摆在她面前,甚至还咽了咽口水。
  “咱们府里这么多大厨,不是为父夸口,他们虽然不敢说和御厨相比,但个个都有拿手绝活,难道还不够你吃的?”这点自信元徵还是有的,府里的大厨俱是他亲自挑选的,几乎囊括了各大菜系,他就不相信会不如一个伊婆婆。
  “关于美食的问题我想让爹爹听听我的看法。”豆豆一本正经地坐直了身子,元徵也十分配合地做出一副仔细聆听的模样,让伺候在旁边的两名随从暗自腹诽,谁见过做女儿的敢这样和父亲讲话的,自家二老爷简直把二姑娘宠上天了。
  “爹爹出身高门,从小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拿最简单的一碗面来说,面粉选择最精的,和面的水要最合适的,再经由大师傅不管抻也好,切也罢,总之无论卖相和口感都是最好的,至于汤和浇头配菜,更是费尽心思。可是这样的吃食未免太过于匠气,失了食物的本味。”豆豆讲得实在有道理,让元徵不由得正视起不足十岁的二闺女,点点头示意她接着说。
  只见她翘了翘小嘴又道:“您在教女儿弹琴作画的时候讲过,‘于简单处见真章’,其实吃食也是一样的,最见功力的菜肴正是那些家常菜,最让人流连忘返的一定是那些特色小吃。就好像当初我在大西北自己动手烤的红薯,不需要多高明的手艺,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调料,照样是顶尖的美味。
  师傅做的菜就是这种感觉,初初尝来味道似乎很清淡,但仔细咀嚼之后食物本来的味道才会完全释放出来,让人回味无穷,终身难忘。”
  “嗯,沅儿似乎又进益了,学问和生活本就是相通的,你这一套美食之论在读书做人方面同样适用。只是……”元徵忍不住用手指敲了敲身旁的小案几打趣道:“你也别光说不练呐,习武倒是其次,向你师傅好好学几道拿手菜才是最重要的,等将来有了婆家也能有点拿得出手的本事。”
  大周的女孩子**岁的时候就会开始学习持家,即使是高门贵胄之家,除了持家理财,诸如女红烹饪还是要学习一下的。所谓‘吃过不如见过’,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开拓眼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