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妾身由己不由天-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连忙大呼,“我说的是真的!半句谎话都没有,别杀我,别杀我!”
  “你说的是真的,却不是全部的真相。我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说的让我,或是让他不满意,那就……”
  沈风斓指的他,就是持刀的陈墨。
  那楼兰商人犹豫了片刻,最终咬了咬牙,和盘托出。
  在性命面前,什么国家大义,都算不上什么。
  更何况他这并非通敌卖过,说出来的这些事,并不会影响楼兰的安危。
  “我说!除了采办公主的嫁妆以外,还有玉面城领兵的将领同我说的话!我在过关的时候,他跟我说,这场战打不了多久的,我很快就可以风风光光地回国!”
  他指的风风光光,就是不必再混在犬戎商队里面,可以以楼兰人的身份平安回去。
  屏风里头,沈风斓摆了摆手,宽大的广袖在灯影下,变得虚幻。
  陈墨会意地收起了刀鞘。
  “大周与楼兰从未通婚,你怎么就肯定,采买楼兰公主的嫁妆,就是让她嫁到大周的?”
  那楼兰商人哼哼唧唧,在地上挪动了一下,让自己的伤口舒服一些。
  “是谁说大周与楼兰从未通婚的?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二十多年前,大周就和楼兰通过婚,不过娶的不是楼兰皇家的公主罢了!”
  二十多年前?
  沈风斓眉头一蹙,“胡说八道!大周史料从无记载,我看你是嫌命太长,想吃刀子了?”
  陈墨身形一动,那楼兰商人哭爹喊娘地叫嚷起来。
  “没胡说,我真没胡说!当年那个嫁给大周圣上的楼兰女子,他们家如今在楼兰,还是极其显赫的一族呐!那位小姐听说是早早就没命了,但却留下了一个皇子!”
  大周有个楼兰女子生的皇子吗?
  她如何从未听过……
  电光火石之间,她的脑中,忽然转出一个惊人的想法。
  “你说的那个皇子,排行第几?”
  “第三!这事在楼兰知道的人不少,就是大周的三皇子,好像封号是宁……”
  那个商人说的笃定,沈风斓震惊到说不出话来。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宁才人那么得宠,却没有晋封高位。
  为什么圣上轻易就相信她与人私通,事后甚至没有好好调查,还把她独自葬在荒山。
  为什么人人都说,宁王出身低贱……
  原来宁才人竟是个楼兰女子,是大周人最看不起的——胡姬。
  她朝陈墨做了个手势,那个楼兰商人迅速被他打晕。
  “陈墨,宁才人是楼兰女子,这件事你们可曾听闻过?”
  陈墨摇了摇头。
  “只知道是个母家没有背景的,连真实姓名也没听说过,就一个宁字封号。”
  看来,这件在楼兰不少官宦人家都知道的事,在大周知道的人并不多。
  就连陈墨这等,从宫中侍卫所调教出来的精锐,都没听闻过此事。
  那宁王呢?
  他总不会,连自己的生母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吧……
  “他怎么处理?”
  沈风斓从屏风后走出来,看了一眼昏倒在地的楼兰商人。
  “丢到京兆尹府外头去吧,等天一亮衙门开堂,自然就能看到他。他是楼兰人,到时候朝廷要如何处置他,就看他的造化了。”
  她抬脚便往外走,忽然想起了一桩事来。
  “老詹去了北疆,那现在京兆尹府,是何人掌事?”
  “京兆少尹代为掌事,是汪家的人。”
  ——
  次日,晋王府飞马急报,赶赴北疆。
  报信的士兵身后所背的信筒,装着沈风斓亲笔手书,给轩辕玦的信件。
  这个楼兰商人说的话,看起来不像假话。
  把这个消息告诉轩辕玦,对他们的战术布置,想来会有作用。
  同时,沈风斓心中还隐隐担忧。
  总觉得楼兰大动干戈,只是想把公主嫁进大周,这个举动实在古怪。
  更何况,此事还和宁王扯得上关系……
  还是小心为妙。
  沈风斓站在高楼的窗边,眺望着北面。
  关山重重,遥不可及。
  她拢紧了身上的狐裘,只觉得朔风如刀,冷得令人生畏。
  也不知道北疆那处,如今是何等寒冷。
  她慢慢地伸出手来,合上了窗子。
  不多时,莫管事冒着雪气赶来,亲自禀告沈风斓。
  “前日下了拜帖的、福王府的南侧妃,带着皇长孙来了。”
  “这样冷的天气,青青怎么这个时候来了?快请进来。”
  沈风斓话音刚落,只听院中传来笑声。
  “不妨事,我多走动走动,对身子有好处。更何况,你也知道皇长孙,他可想龙婉和云旗呢!”
  只见一个头戴风帽的华服女子走了进来,她身旁带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少年。
  女子小腹高高隆起,身形日渐丰腴。
  少年却改了模样,消瘦清减了许多。
  正是南青青和轩辕福昀。
  “快进来暖暖身子吧。”
  天斓居的暖阁里头,烧得暖融融的地龙,难得的是没有烟炭的呛人味道。
  浣纱等人伺候他二人把披风脱了,轩辕福昀走上前来,朝着沈风斓拱手行礼。
  “见过沈娘娘。”
  沈风斓微微讶异,南青青放下披风,走过来笑了笑。
  “皇长孙近来开朗些了,对王妃偶尔也肯说一句话了。方才在路上,还对我道谢呢,说是我怀着身孕,还要带他来晋王府辛苦了。”
  沈风斓眉梢一挑,似笑非笑。
  她并不觉得,轩辕福昀是真的肯同人说话了。
  只怕他是想借此,让福王妃更加支持他,来晋王府找龙婉玩。
  毕竟南青青的肚子一日大似一日,这天儿也一日冷似一日,出门越来越不方便了。
  这轩辕福昀,是个聪明有眼色的。
  “皇长孙几日未见,怎么消瘦了这么多?”
  沈风斓再问一句,轩辕福昀果然就不答话了。
  他的眼睛只朝着云旗和龙婉的屋子,那个方向看去。
  南青青也不由笑了起来。
  沈风斓慷慨道:“浣葛,把皇长孙带过去吧。小心伺候着,别叫他们打闹起来。”
  浣葛深明此意。
  “娘娘放心,奴婢一定不让大小姐,再打伤皇长孙!”
  说着引着轩辕福昀,走了出去。
  南青青看着浣葛活泼的模样,她一转身,头上的步摇熠熠发光。
  再看沈风斓这屋子里伺候的丫鬟,个个打扮光鲜,头上戴的首饰价值不凡。
  她揶揄地看了浣纱一眼。
  “前几日听外头传,说姐姐要给屋子里的姑娘寻婆家。我今日一见,才敢相信。若不是要寻婆家了,一个个怎么打扮得这么好看?”
  浣纱面色微红,低下了头去。
  沈风斓笑道:“她们脸皮薄,哪里禁得起你打趣?你这样说话,莫非是要给我举荐人选?”
  南青青神秘地看她一眼。
  “不是我,是福王。”
  福王?
  给浣纱等人选婆家的事,连福王都知道了不成?
  “我不说,想必沈姐姐也看得出来。因着福昀这孩子的关系,两府走得越来越近,福王心中是有意讨好晋王殿下和姐姐的。”
  “只是姐姐每次都不给他好脸色,晋王殿下又去了北疆,他也不好腆着脸主动上门。这不,一听说你给浣纱她们择婿的事,他便请我带了几份名单来。”
  沈风斓一向是个爱恨分明的性子,福王和卫皇后从前对她的所作所为,让她无法给福王好脸色看。
  不过这名单嘛……
  “既然你特意带过来了,我瞧瞧便是。不待见福王是一回事,浣纱的终身大事,可不能随便耽搁。说不准她的真命天子,就在这份名单里头。”
  南青青笑着点点头,“不是我夸口,这几个人的确不错。都是福王府里忠心能干的,年纪尚轻,又都有一身好武艺。大富大贵是没有,安稳度日还是可以的。”
  南青青都夸好,想来的确是好的。
  浣纱的脸红得能滴出血来,踌躇了好一会儿,蚊子哼哼似的开了口。
  “奴婢去皇长孙那边看看,只怕浣葛照看不周。”
  知道她是害臊,沈风斓痛快地把让她去了,又让屋里其他的丫鬟们都退了下去。
  暖阁里只剩下她们二人,南青青举杯饮茶,欲言又止。
  沈风斓只看一眼,便知了她的心事。
  “你是在担心老詹吗?放心吧,这些日子天气不好,两军对峙,暂时还没有正面交战。”
  轩辕玦时不时会写信给她,告诉她战况。
  而南青青只能从沈风斓的口中,知道些许詹世城的情况。
  “那就好,那就好。”
  南青青不自觉用手抚着小腹,不知道是在安抚孩子,还是安抚自己不定的心绪。
  “你这一胎也有五、六个月了吧?一向可还安稳吗?”
  南青青笑得有些苦涩,终归趋于平静。
  “孩子很好,太医说是很健壮,一定能平安生下来。福王和福王妃,待我也很好。”
  她主动提出,带轩辕福昀去晋王府,让福王妃对她心生感激。
  而福王……
  “这些日子以来,你每每提及福王,神态似乎平和了许多。”
  沈风斓试探地一问,果见南青青暖在手炉上的手指,忽然蜷缩了一下。
  她从前提起福王,不亚于对汪若霏的痛恨。
  现如今……
  “他变了许多……福王妃自从上次听了姐姐的话,对福王彻底改了态度。福王一向没把王妃放在眼里,现在却不敢了,反倒对王妃尊重了起来,大小事都要问问她的意见。”
  “王妃算是个正派人,彻底把他那些好色好酒的臭毛病改了,让福王府上下刮目相看。现在的福王,最多也就和程公公斗斗牌玩,其他时候不是陪着王妃,就是陪着我。”
  福王这种改变,让南青青心里五味杂陈。
  她厌恨福王的好色,厌恨他酒后乱性,被汪若霏利用夺了自己的清白。
  若不是他,她现在或许已经嫁给了詹世城,在府中安心养胎,等他凯旋而归……
  她对福王是憎恨的,哪怕她进了东宫之后,福王对她好到了极点——
  那也不能改变,她发自内心的厌恶。
  现如今他彻底变了个人,反倒叫南青青,不知道该憎恶谁了。
  “我决定嫁进东宫那一刻,就做好了,这一生活在阴森地狱中的准备。而现在的日子太好,太安稳,我怎么配过这种生活……”
  反而叫她无所适从。
  沈风斓握紧了她的手,指尖带着微微凉意。
  “你这样好的姑娘不配,那谁还配?别胡思乱想,也不怕将来生个爱沉思的小老头出来!”
  南青青一下被她逗乐了,露出了笑容来。
  沈风斓道:“福王能改自然好,他若是敢欺负你,我必定为你撑腰。”
  两人正说着瞧瞧话,忽听得孩子稚嫩的脚步声,伴着嬉笑之声而来。
  “娘亲,鹦鹉是不是会说话?你告诉大哥哥,爹爹是不是会带鹦鹉回来?”
  龙婉一马当先地跑在前头,稳稳当当地站在沈风斓面前。
  南青青看得目瞪口呆。
  还没满一岁的孩子,就能走得这么稳当,说话这么流利了?
  龙婉的眼睛只盯着沈风斓,倒是跟在后头的云旗,朝着南青青拱手做礼。
  “见过南姨娘。”
  那小手举得似模似样的,一副正经的大人样子。
  南青青看得心都萌化了,连忙伸手抱住了他。
  “好孩子,快叫南姨娘抱抱。姨娘也蹭蹭你们的机灵劲,好生一个乖巧聪明的小弟弟。”
  龙婉这才注意到南青青在这,亲热地上去抱住了她。
  两个孩子一左一右,南青青一脸的疼惜。
  “南姨娘会生一个乖弟弟的,会很聪明,将来能做大将军!”
  龙婉歪着脑袋,奶声奶气地说着。
  反倒把南青青说愣了。
  她是如何想到,大将军?
  圣上如今正有意将詹世城朝武职培养,龙婉巧合说出的大将军三个字,竟惹出了南青青的眼泪来。
  沈风斓忙道:“怎么好端端的伤心起来了?应该高兴才是。好了好了,你们两快松开你南姨娘,她怀着宝宝不舒服呢。”
  南青青破涕为笑道:“没事,沈姐姐。我就是高兴的……”
  龙婉又想起了之前的问题,缠着沈风斓不放手。
  “是啊,鹦鹉会学人说话。等你们爹爹回来带给你们玩,你们就知道了。”
  龙婉高兴地转身,得意地瞧着轩辕福昀。
  “你看吧,我就告诉你了,鸟都会说话。到时候大伯母就不要你了,要养鸟去了!”
  “噗!”
  沈风斓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南青青先是一怔,而后回过味来,掩着口忍不住狂笑。
  起先犹可,后来越笑越受不了,笑得肚子疼,忙用手捂着肚子。
  跟着孩子们过来的浣纱和浣葛,笑得直不起腰来,头都快埋到了地上。
  一屋子奶娘和丫鬟们都笑得不得了,前俯后仰,东倒西歪。
  “龙婉,你这是跟谁学的,怎么能这样说话……”
  沈风斓仍是笑得不能自已。
  龙婉一脸好奇,指着轩辕福昀。
  “是大哥哥先说的,他说女孩子家家不能太凶,不然娘亲就不要我了。”
  轩辕福昀一下子脸红了起来。
  他只是逗龙婉玩的,被她说到沈风斓面前,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云旗慢悠悠地补了一句,“大哥哥的意思是,娘亲不要你了,他就可以把你抱回家去了。”
  一针见血,一击致命。
  轩辕福昀的脸红得滴血,差点让沈风斓以为,是刚才的浣纱。
  南青青连连点头赞叹,“我生出的孩子,若是有云旗和龙婉一半聪明,真是死了也愿意。”
  她现在活着的动力,就是腹中的孩儿。
  “说什么不吉利的话,眼看就要到腊月了。快过年了,这种话可说不得。”
  南青青抱歉地掩了掩口,“这个年,想必晋王殿下是不能回来过了。你和两个孩子在府若是觉得寂寞,我便常来看你们。”
  沈风斓还没说什么,轩辕福昀头一个赞同。
  “好,我们就常来,最好是天天来。”
  南青青当他是童言童语,笑着朝他点了点头。
  沈风斓道:“正月初一是他们两的周岁礼,到时候要抓周的。晋王殿下不在,也不好大办,到时候你和福王妃可是要来的。”
  再请上定国公府那边的陶氏,还有太师府的小陈氏等,并恒王妃她们,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自然是要来的,不但要来,还要精心给哥儿和姐儿挑选抓周之物。保佑他们一生顺遂平安,前程似锦。”
  朔风凛冽,黄沙漫天。
  此刻的玉陵城,在一片风沙之中,叫人瞧不真切。
  城中西北面的高山之上,一个四面通透的凉亭里头,有人身披战袍,俯瞰城池。
  依稀能看见城墙的边缘,四四方方的形态,看起来固若金汤。
  若是亲身沿着城墙走一圈,便能看到城墙表面,被风沙侵蚀的痕迹。
  比将士们常年握着兵器的手,还要粗糙上许多。
  凉亭之上,风吹动厚厚的战袍,令人睁不开眼睛。
  那人拂起披风挡在面前,面容一偏,竟是精致如玉。
  那一双微微闭上的桃花眼,似塞上春色,风景独好。
  身后一众士兵迎风侍立,不一会儿,另一个身着战甲的人走了上来。
  “殿下,近日天气实在不好,若是出战谁也看不清,两眼一抹黑。”
  来人正是詹世城,他才领着士兵去后山探过地形。
  轩辕玦转身看他,“你不觉得奇怪吗?这种风沙,楼兰人一年中有半年都在承受,他们比我们可适应得多。这个时候不发起进攻,他们占着玉面城还有什么用?”
  分明是最好的时机,玉面城那边,却毫无动静。
  “殿下的意思是,楼兰人还另有目的?”
  轩辕玦沉吟了片刻,目光远眺黄沙重重,那掩映在荒芜之中的小小城池。
  玉面城,玉陵城的门面,也是攻打玉陵城的第一道关卡。
  楼兰人占了天时地利,迟迟不肯开战,实在奇怪。
  “本王总觉得,他们好像并不想攻打玉陵城……罢了,为今之计,只能加强守卫,以防敌军出其不意袭城。”
  “报——”
  迎着北风,士兵的高呼声传来。
  “晋王殿下,京中晋王府传来的加急信,请殿下亲自过目!”
  他唯恐是沈风斓和孩儿出了什么事,忙接过信来拆开看。
  竟是沈风斓亲笔所书。
  她的字迹与一般女子不同,龙飞凤舞,充满了男儿豪气。
  半点闺阁行迹都不露。
  旁人乍一看,根本想不到是沈风斓所书,只会以为是他府中的幕僚。
  “殿下,可是京中出了什么急事?”
  詹世城见他久不开口,眉头还蹙了起来,以为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
  “不,没出什么事。”
  那眉头始终未曾展开。
  詹世城急道:“殿下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同我老詹说的吗?我自是不肯结党营私,可宁王一党行事不仁,若非是他们,青青也不会……”
  “幸得殿下和沈侧妃相助,我是站在殿下这一边的,殿下难道不肯信我吗?”
  轩辕玦看他一眼,知道詹世城此人言出必践,不会轻易站队。
  他说得出这话,便值得自己相信。
  “此事干系重大,你若执意要看,便给你看吧。”
  他将信递给了詹世城,“看过之后必得焚毁,以免此事传扬出去。”
  宁王是楼兰女子所生,而楼兰此时正跟大周在对峙,战火一触即发。
  他在脑海中细细搜寻,关于那个宁才人的记忆。
  印象中,宁才人生得美貌,和萧贵妃在宫中的花开并蒂,不相上下的恩宠。
  而萧贵妃的位分,却一直比宁才人高上许多。
  那个女子抚育着宁王,身得盛宠却不见骄纵之态,是个温和之人。
  如今想来,和宁王真是大相径庭。
  那是一个楼兰女子吗?
  又为何,宫中从未流传过这话。
  仔细想想,宁才人姓甚名谁,母家何处,竟无人知晓。
  都以为是个出身卑贱的宫女,却无人知道,她是楼兰女子。
  “什么?!沈侧妃说,宁王是胡姬所生?这宁才人不仅是胡姬,还是楼兰贵族的女儿?我的天,这么大的事朝中竟没人知道!”
  “未必。”
  轩辕玦勾起唇角,“未必是无人知道,只是无人说出来罢了。至少父皇是一定知道的,要不然,如何解释宁才人育有皇子十年,还只是区区才人位分?”
  知道她是胡姬,所以可以宠爱,可以优待。
  唯独不能,给她高位。
  “圣上也实在是……楼兰对大周一直有不臣之心,宁王身体中流着一半的楼兰血脉。圣上却任由他与殿下在朝中相争,这……”
  若是大位归属了宁王,一个血统不纯的大周人,那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将士,岂非死不瞑目?
  北风吹起轩辕玦的发带,那抹月白之色略显陈旧,旧得很好看。
  上头的仙鹤纹绣,是沈风斓一针一线,亲手绣上去的。
  他终日不离身。
  他慢慢偏过脸去,目光眺望着远处的玉面城。
  “父皇并不糊涂。我想,他心中早有决断。只是父皇心计用得太多,一旦事情超过他的控制,只怕一发不可收拾……”
  福王与户部贪污国库银两,事发之后,圣上找他一起看的那盘棋局,他现在才看明白。
  原来圣上真正属意的储君,一直是他——轩辕玦。
  太子,不过是树在那个位置上,替轩辕玦挡刀。
  宁王,则是费尽心机在朝中谋权,最后沦为众矢之的的人。
  他从一个八面玲珑的贤王,变成现在四面树敌之人。
  无论是福王、恒王,还是他晋王府。
  就连贤妃和平西侯,都对他起了怀疑,生了戒备……
  这才是圣上,真正的目的。
  轩辕玦忽然觉得,他竟然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父皇。
  总觉得他疑心重,将君权视为心中最重要的存在。
  实际上,他一直在为自己铺路。
  而宁王,他是否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詹世城一下子会意了过来。
  如果圣上心中本就属意晋王,那这场党争,就会简单许多。
  “唉,都是一家子父子,圣上为什么要搞这么多弯弯绕绕出来?宁王心机深沉,若是脱离了圣上的控制,到时如何是好?”
  照他看来,想立谁为太子,就光明正大立谁为太子。
  勾心斗角的弄那些,以詹世城的直肠子,是万万理解不了的。
  轩辕玦笑了笑,“哪有那么简单?自古以来,皇权就是至高无上,人人都想得到的东西。为了大周江山社稷,父皇也算费尽心机了。”
  两人的交谈之声,被北风吹乱,再无踪迹……
  回到城中之时,天色已经擦黑。
  见他二人从山上回来,早有等候在外的士兵,迎了上来。
  “二位副将,将军请入前厅说话。”
  军队驻扎在玉陵城中,定国公和晋王等人,便征用了原先的将军府来议事。
  他们自己也住在将军府的后院里,以便于互相沟通有无,议事布兵。
  轩辕玦和詹世城进去的时候,只见一众参将都已经到了,正分列两边而坐。
  定国公坐在上首,沉声不语。
  见两人进来,一众参将都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发生什么事了?”
  为何定国公的面色,看起来十分不豫。
  “楼兰人派了小队来偷袭,竟然趁着黄沙漫天,将士们看不清的时候,偷偷摸到了我们城墙底下。最可气的是,是……”
  一个天雄军的参将说着,底下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定国公抬起脸来,沉声开口。
  “他们偷走了我们的一面军旗,插在了玉陵城外的壕沟里头。”
  岂有此理!
  偷偷派兵摸过来,只是偷了一面旗帜,还插在壕沟里头?
  这不是挑衅是什么?!
  楼兰人无非是想告诉他们,要偷袭玉陵城简单得很,只是他们没这么做罢了。
  这让轩辕玦更加相信,沈风斓信中所言,的确是真相。
  楼兰人占城而不攻,是想以此为筹码,来谈和亲之事。
  他道:“如今楼兰人是否撤退?”
  “正是这个叫人生气,他们都已经退回玉面城了,我们的士兵才后知后觉!”
  詹世城道:“负责岗哨的士兵是卫家军吧,他们常年镇守在玉陵城,对风沙天气应该也很熟悉了才是。这件事分明是岗哨失职!”
  詹世城一向心直口快,没料到他此言一出,一下子得罪了卫家军的将领。
  那几个面孔被晒得黧黑的汉子,当即不服气地站了出来,目露挑衅之意。
  ------题外话------
  写到今天,宁王的身世算是完全揭开了,小可爱们应该看懂了哟。
  有没有小可爱一开始就觉得,圣上就是属意晋王殿下哒?
  应该是可以猜出来才对,毕竟他们才像父子,而宁王一点都不得宠~
  顺便说一下,又有小可爱问伊人qq群的事,注意看哦,群号571307626
  群名在水一方,因为所谓伊人……敲门砖为文中任一角色名字。


第144章 这座城,有她的名字
  “詹将军,我们卫家军在玉陵城镇守了十来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是文官出身,不懂就不要乱说话!”
  俗话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这些参将长期雄踞边关,天高皇帝远,性子都十分野气。
  又仗着卫大将军战死沙场,躺在死人的功劳簿上痛快了十来年,哪里受得了批评?
  詹世城却毫不退让。
  “本将军就事论事,岗哨未能探查敌军踪迹,不是失职是什么?卫家军的苦劳没有人去否认,难道因为辛劳就可以连本职都做不好了?”
  他说的句句在理,叫人无从反驳。
  这些参将只能拿他的出身说事。
  “詹将军原是靠嘴皮子出名的,弹劾太子,当初连晋王殿下也弹劾过。我看你是不挑人毛病就不痛快!这么大的风沙,换你你能看见?”
  “我看得见!”
  詹世城睁大了眼睛,直勾勾盯着那几个参将,盯到他们脊背发寒。
  那种眼神,似曾相识。
  分明此番是初次见詹世城此人,却觉得十分熟悉……
  “当年卫大将军训练士兵,为了在风沙之中能更好地监测敌情,是怎样训练的?你们难道都忘了吗?!”
  “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众将皆惊,这才意识到,詹世城的眼神,和经过特殊训练的士兵一样。
  这样的眼睛,是能在风沙之中看得更清楚的。
  轩辕玦看了看那几个参将,垂下眸子,淡淡一笑。
  “老詹的兄长,就是当年卫大将军身边的,詹世勋将军。”
  一时之间,方才闹哄哄挤兑詹世城的人,全都闭口不言。
  詹世勋将军,随卫大将军战死之后,圣上亲自封了侯爵之位。
  只是将军身后无人,连个继承爵位的子嗣都没有。
  故而这些将领,完全没有想到,詹世城竟然会是他的幼弟……
  众人面面相觑,随后不约而同地抱拳请罪。
  “詹将军见谅,我等不知你的身份,还以为……”
  以为是个只会动嘴皮子的文官,对他们这些武将有意刁难。
  也不能怪他们轻狂,这些年来朝中忙于党争,边关平静,谁还记得他们这些浴血奋战过的将领?
  他们被轻视、冷落了太久,一腔抑郁和愤懑待发。
  “好了,都别说了。”
  定国公一开口,立时鸦雀无闻。
  “世城说的没错,此番的事件,的确是岗哨失职。今日站岗的是哪一支队伍?”
  一个参将咬了咬牙,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回国公爷,是末将手下的一队和二队,共一百士兵。”
  都说法不责众,城楼上站岗的士兵那么多,该如何处置呢?
  众人的目光都盯着陈徐行,看这个外表儒雅的世家公爵,会如何裁度。
  陈徐行捻须,略想了想。
  “将这两队士兵的队长,各杖责二十大板。管束下属无方,是他们的失职。若是再有下一回——”
  他看了那个参将一眼。
  “老夫要杖责的,可就不是小队长了。”
  法不责众,则责其首也。
  军中武将好面子,为了自己不当众挨杖刑,他会比谁都积极管束下属。
  陈执轼站在一旁默默看着,他是世家公子,在武将聚集的地方只能少说话,多学习。
  见那参将脸色黑得发红,还要主动去为自己的下属执行杖刑,不免有些好笑。
  自然不能把笑意表露在面上。
  待众将散去,轩辕玦取出沈风斓的信,奉给了定国公。
  “国公大人,这是斓儿的信。信中之事与此番战局有关,请您过目。”
  一听是沈风斓的信,定国公和陈执轼都来了精神。
  詹世城站在一旁毫无反应,看起来是早就看过此信了。
  定国公拆信来看,看完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