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弃妇扶摇录-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清月问他:“您来是有事儿吗?”
沈世兴讪讪一笑,欲言又止。
沈清月皱眉道:“您要说就说罢。”
沈世兴内疚道:“……上次嘛,爹也是无奈。”
沈清月越发不高兴,本来顾淮都把她哄好了,沈世兴又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她摆着脸问:“您到底说不说?”
沈世兴连忙道:“说说说。你别着急。我就是……不是下月就要外放嘛?你弟弟妹妹们太小,我本来不想带过去,但是家里没人照顾他们,我又很担心。”
沈清月道:“孩子太小,当然不能带!家里有两个姨娘,我时常也去看他们,您就放心吧。”
沈世兴点着头道:“我当然放心。但我想着外放也没有多远,等我安顿下来了,还是把你两个姨娘和弟弟妹妹们带过去。有两个姨娘帮我打理内宅,我外放也轻省些。”
这话倒是不错,沈清月道:“那便等今年夏天过了,您再安排姨娘们过去的事儿。”
沈世兴又道:“是这样……爹这些年都没出过京,陡然出去,人生地不熟的,总觉得没有个依仗,正好你周表哥也要外放,我想着能不能把我和他放一个地方去,便是隔着一个县城也好,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沈清月冷笑,难怪沈世兴不跟上次一样玩威胁她的把戏了,原是这话不敢在顾淮面前提,她道:“是您不敢自己外放?还是周家姑姑求您了?”
沈世兴脸一红,他就是被周夫人给说动的。
沈清月道:“您要是怕,那就干脆不外放了,主事的位置,您不坐有的是人坐。”
沈世兴一着急,便道:“我做!我怎么不做!你别恼,你要是不同意就罢了……”
沈清月还没说什么,顾淮就回来了,他穿着常服回家,打帘子进屋的时候,身上看着有些灰暗,眉宇之间很有些疲倦。
顾淮脸色寡淡地跟沈世兴请了安,沈世兴记挂着家里的事,又见同沈清月说不通,略跟顾淮说了几句闲话就走了。
沈世兴走后,沈清月便起身问疲惫的顾淮:“今儿怎么了?”
顾淮往屋子里走,却并不坐下,离沈清月有点远,他道:“跑了几个地方,有些累。”
沈清月莫名心虚,倒了茶递给顾淮,道:“哦……”
顾淮端着茶问沈清月:“我刚在门外怎么听你父亲说周家的事?”
沈清月绞着帕子,道:“他糊涂你是知道的,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跟周家表哥一起外放,我没答应他。”
顾淮喝茶不语。
沈清月觑着顾淮,生怕他又吃醋,他太能折腾人了。
顾淮喜怒不明,放下茶杯问道:“今日顾家人没来吧?我跟他们说我今日不得闲,让他们都不来的。”
沈清月指了指屋子里还没入库的礼物,道:“人是没来,情儿却来了,还有陈兴荣、薛知县,我哥嫂他们送来的东西。”
顾淮随便瞧了一眼,看到桌上沈清月准备的东西,一扫倦容。
沈清月的手放在炕桌的长盒上,笑着示意顾淮,道:“还有我准备的,你肯定喜欢。”
毕竟方氏和胡掌柜都说好的画,肯定差不了。
且但愿今日她父亲来说的事,顾淮可别往心里去。
顾淮勾了勾唇角,眸光熠熠地问道:“哦?”
沈清月见顾淮还站着,去拉他的袖子,道:“你来看看。”
顾淮站在炕桌前,打开檀木盒子,看着卷轴忽觉眼熟,他瞧了沈清月一眼,见她捏着帕子期盼地看着他,便又继续展开画卷,看着看着,他眉毛就挑起来了,嘴边浮着笑容。
是不是太巧合了点。
沈清月不解顾淮的笑,不像是满意,又不像是不满意,她第一次送他生辰礼物,也不知道合不合他心意……或许他本来满意,又因为周学谦的事,所以没那么满意了?
她不确定地问道:“怎么了?不喜欢吗?道山真人的画备受推崇,我二伯母说很好。我眼光没有她好,但她说不错,那肯定是不错了。铺子里好几副他的画,我瞧着这一副最好看……”
顾淮拿着画卷不住地笑,道:“喜欢。”他笑意渐淡,眉头轻皱,问道:“你花多少钱买的?”
沈清月一分钱没花,这原是没什么,但是现在说给顾淮听,岂不是显得她太抠门儿了?本来吧,这画是她拿顾绣跟胡掌柜换的,这幅画的价格,就是她绣顾绣的价格,她一副顾绣要是卖给胡掌柜肯定只收五百两足以,但这是熟人价格,要是市价,开到六百两也是有人买的。
那就六百两吧!
沈清月脸不红心不跳地道:“六百两,找熟人买的,打了折。”
顾淮挑起眼尾瞧着沈清月,似笑非笑道:“六百两啊……”
也太贵了点吧。
沈清月点头道:“是啊,我二伯母说,另一家铺子要一千两,也不知道是不是比这一幅好,可惜了我没买上……不过这一幅我觉着也很好。”
顾淮摇着头笑说:“幸好你没买另一幅。否则亏得更大。”
沈清月狐疑道:“为什么?”她心中一紧张,便起身拿着画问:“难道是赝品?”
不可能!胡掌柜不会有走眼的时候吧!
顾淮放下画,似笑非笑地告诉沈清月:“因为这是我的画啊,夫人。”
沈清月瞪大了眼睛,檀口微张,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
顾淮拽住沈清月的手,将她带进怀里,抱着她轻声问道:“你难道就没觉得这画眼熟吗?”
沈清月闻着顾淮身上淡淡的男人味,靠在他身上,右手握着他的手臂,左手拎着画细细地看,一本正经道:“……没觉得啊。”
她看过顾淮画的牡丹花、兰花,就是没看过梅花。
顾淮也不说话,就是笑。
沈清月想起胡掌柜的反应,恍然大悟……原来胡掌柜早就知道了!
怎么也不提醒她!
顾淮下巴搁在沈清月的肩膀上,环着她的腰,道:“你知道我这幅画卖出去的时候才多少两银子吗?”
沈清月幽幽地问:“……多少两?”
“六两。”
“……”
不过几年时间,价格翻了百倍!
顾淮收紧了手臂,跟沈清月说:“是在胡掌柜手上买的吧?胡掌柜不厚道,怎么这样坑你?我明天找他算账去。”
“……”
沈清月脸颊红透了,只好声细如蚊地道:“你别找他算账。实话告诉你吧,我没花钱。”
顾淮松开沈清月,靠在罗汉床上哈哈大笑,也不甚在意沈清月花没花钱,就是觉得这件事很有趣。
沈清月想起从前在沈家吴氏联合她侄子坑害她的事,便问顾淮:“那你在我父亲生辰的时候,送给他的《山居闲眺图》也是你自己画的?”
顾淮懒散地坐在罗汉床上,脸上笑意没有褪尽,便道:“是啊。”
沈清月蹙眉问道:“……你是有意帮我的?”
顾淮笑望着沈清月,道:“是啊。无意间看到罗妈妈去胡掌柜那里拿我的画,你父亲正好生日邀请我,我便猜到了几分,连夜赶了画出来。”
沈清月回忆着当时,那还是前年深秋时候,顾淮就开始帮她了,比她想象中的时间早多了,难道顾淮那个时候就知道她的身份了?
顾淮拉着沈清月坐在他身边,说:“饿了。”
沈清月按下心思,传了饭,带着淡淡的笑意陪顾淮用膳。
第175章
顾淮生辰当天,吃的是沈清月亲手做的晚饭,他甚是满意。
饭后,顾淮还将沈清月送的那副《寒梅图》,悬挂在两个人的卧室里。
沈清月看着磬口梅笑问顾淮:“京中少见这种梅花,你这幅梅花是在哪里画的?”
顾淮道:“从前陈兴荣带进京的梅花,他们叫檀香梅,送了我一些,我瞧着不错,随手画下了。你也喜欢梅花?”
沈清月点点头,道:“冬天里只有梅花,冬天我就只喜欢梅花,夏天我就喜欢别的花。”
顾淮问她:“喜欢檀香梅?”
沈清月说:“还有绿萼梅,我也喜欢。”
顾淮问她为什么喜欢这两种,檀香梅和绿萼梅在京中都不常见,算是珍稀的梅花。
沈清月道:“这两种梅花的味道我最喜欢。”
顾淮笑了一下,倒是很实在的理由。
其实他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喜欢檀香梅。
沈清月是没有什么高雅情操的人,但还是挽尊一下,她就跟顾淮说:“世间喜欢纵有百种,但凡是真心的,也无可挑剔。”
顾淮刮了沈清月的鼻子一下,拉着她笑道:“你还一语双关起来了,我什么时候挑剔你了?”
沈清月道:“你书画造诣颇深,我几乎一窍不通,至多只会照葫芦画瓢,不谈及便罢了,聊起来的时候,你难道不会觉得我无趣?”
顾淮也很实在,他道:“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再说了,我瞧你也不是一窍不通,你的墨兰描画极好,我倒是好奇,你别的不通,怎么墨兰神韵抓得极准?师从何人?”
沈清月眼神定住,这才想起来在忠勇侯府上画过道山真人的墨兰,也就是顾淮画的墨兰……顾淮不可能认不出来吧!
她与顾淮一起坐在床边,淡声道:“也不记得是哪里见过的花样子,觉得好看,仿画了一段日子,谈不上什么气韵,只是极为神似,兴许沾了一点精髓而已。”
顾淮垂眸把玩着沈清月的手,那副墨兰图,还在他书房里压箱底,不曾拿出去过。
他眼下也没再问什么,与沈清月就寝的时候,还和在庄子上一样,再不像从前在家里那般规矩。
沈清月还是羞于此事,扯了被子盖住,又被顾淮拿走,他还说:“习惯就好。”
虽然沈清月不想苟同顾淮的话,但是他没说错……有些事本来觉得不大好,习惯之后却觉得也没有不好了。
次日,顾淮醒得早,沈清月昨儿夜里睡得早,醒得也早。
大清早,顾淮正是精神的时候,他见沈清月似乎没了睡意,又拉着她折腾了一道。
沈清月见天色不早了,起了床伺候顾淮穿衣裳,她又想起他昨儿回家的倦容,就道:“不要太伤神,饭也要记得吃,晚上尽量回来,我叫厨房给你做一些好入口的饭菜。”
顾淮“嗯”了一声,便带着福临走了。
沈清月听管事禀了几件铺子里的事,跟罗妈妈一起料理了宅子修缮和提拔丫鬟等事,方得空闲。
晚上,她本来想等着顾淮一起回来吃饭,天黑的时候,福临回来跑腿,说他回不来了。
沈清月正要准备自己吃饭,沈世兴又来了,慌慌张张,神色不安。
正好碰上吃饭的时候,沈清月便留了沈世兴一道用饭。
沈世兴没心思吃饭,挥退了丫鬟,皱着眉同沈清月道:“沈家出事了!”
沈清月筷子一顿,随即照常夹菜,问沈世兴:“出什么事了?”
说起来,沈家不知道是不是祖坟冒青烟,一直不曾大富大贵,但也未曾破落过,除开二房沈世文一个清高的翰林,另外三房的老爷才学能力都不怎么样,在京中却还有一席之地,包括两年后朝廷出现大动荡的时候,沈家虽受牵连,沈世昌和沈世文都受贬,却未损根基,不像有的家族,被连根拔起。
沈世兴这次慌神的恰好就是这件事,他忧心忡忡地跟沈清月道:“你大伯父被降职了,连降两级,怕是要贬去做知县。”
沈清月终于抬了头,她放下碗筷,细嚼慢咽着,喝了口茶水方自言自语道:“降职了?”
这还不到沈世昌降职的时间,但这一世许多事早就变了,虽然事情提前了两年,沈清月也就只是有一点点诧异而已,并不十分惊愕。
沈世兴垂头丧气道:“我还没回家就听说了,听说折子还是怀先写的。”
所以现在吓得不敢回家。
沈清月明白了,她道:“您觉得是怀先在对付大伯父?”
沈世兴抬眼,无奈道:“不是我觉得,我觉得也没有用。”
是老夫人和沈世昌会这么想。
沈清月道:“折子的内阁阁老们拟定的,怀先不过是润色的人,若大伯父要迁怒,是他自己的问题。”
沈世兴当然知道怪不得顾淮,但沈世昌生气是难免,他今日回去,少不得要受一顿气,而且日后还要时常吃大哥和母亲的冷脸。
他催着沈清月道:“你帮我问问怀先,外放的事,什么时候能成?”
沈清月笑问沈世兴:“您这就急着要走了?这会子可没有人陪着您。”
沈世兴还要个屁的人陪,他只想快点走。
沈清月道:“待怀先回来我再问问,您先回去罢,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便是。”
反正他也擅长这个。
沈世兴也别无他法,只好暂时先这样。
他回了沈家,果然如他所料,老夫人和沈世昌叫了他过去问话,两人本来就因为沈清月出嫁的事耿耿于怀,现在理所当然认为沈清月是在报复他们,便是理智了几分后,还是认为顾淮明明得了消息,却不提前通知他们一声,也是有心为之。
沈世兴少不得替顾淮辩解两句,他道:“这次贬了好几个人的职,谁都觉得突然,怀先未必知道。他只是个帮忙抄写折子的,哪里就到了能左右天子心意的地步,母亲和大哥未免太苛刻了。再说了,这事儿我也是知道的。吏部给出来考核结果明明白白……”
说到底,还是沈世昌留了把柄给别人抓。
沈世昌贬职已是定数,他也虽然不满,但也有些底气不足,眼下更着急以后怎么办,想来想去,族亲里无可依靠,一些昔日同僚好友,今天下午他就去求过,全部避而不见,将来能指望的也只有自家人,他还指着借一借沈世兴的光,当下也不好再说什么。
老夫人恨归恨,到底忌惮沈清月给顾淮吹枕边风,万一再给沈世昌穿小鞋,沈家顶梁柱断了,沈家也算是完了!
沈世兴安抚下老夫人和沈世昌,脚底抹油溜了。
老夫人同沈世昌道:“我就说会有这么一天,叫我给说中了!当初你们一个个心慈手软,肯了这门亲事,作茧自缚!”
沈世昌一肚子的火,顶了句嘴道:“母亲,早知道亲事非成不可,您何必阻拦,翻到得罪清月……”
老夫人幽幽转头,盯着沈世昌问:“老大,你怪我?”
沈世昌是那个意思,嘴上却道:“儿子不是那个意思,您安歇,儿子告退。”
屋子里,只剩下老夫人猛烈的咳嗽声。
临近三月,春雨绵绵打梨花,十里微风不寒面。
沈清月身上的衣裳换单薄了一些,顾淮连着好几日没有回家,她也问不上话,只好安心料理家里的事,嫁了几个大丫鬟,外面的事则全部放心地交给顾淮。
一场连绵细雨后,沈清月坐马车去了沈家,见方氏。
沈世昌被贬之后,沈世文也会遭一次难,若能避免最好,若不能避免,沈清月也算尽力了。
沈清月去见了方氏,两人这次话头都是从朝廷里的事说起的,沈世文也是留在翰林院里好长时间没回来了。
方氏道:“你二伯父派人传信回来,说恐怕这几个月都不得闲的。”
沈清月问方氏:“二伯父可还说别的了?”
方氏摇摇头,道:“他没说,你二哥跟我说了一些事——顾淮没跟你说?”
沈清月听出方氏意有所指,就道:“什么事?”
方氏说:“顾淮好像被礼部侍郎当众斥责了几句……我也不大清楚是怎么回事,只是听说有这么一回事。”
沈清月心神一跳,有些担忧起来,本来应该是明年和大后年分别发生的事,全部挤在今年一起爆发,也不知道顾淮这一世会不会顺利。
她眉头不展,还是同方氏道:“二伯父身在翰林院,又近天子之身,可千万要二伯父谨言慎行,即便心怀天下,轻易不要在这个时候得罪人,省得受人排挤。”
方氏笑了笑,道:“你放心,你二伯父是极有分寸的人。”
她俩正说着话,二太太来了,过来请方氏去一趟四房那边。
方氏问:“怎么了?”
二太太很有些遗憾地道:“弟妹要和离,娘家的人已经上门来了,老夫人是不管这事儿的,四婶子和四叔两个人招架不住,虽先请了大嫂过去,到底不是长辈,又让我过来请您去瞧一瞧。”
沈清月微愣,怎么连沈正越和五太太太和离的事也提前了!
方氏不敢耽搁,起身同沈清月道:“你也已经嫁做人妇了,一道去吧。”
沈清月点了点头,一边走一边问二太太:“二嫂,怎么五嫂突然就请了娘家人来?五哥不是在照磨所当官当得好好儿的吗?”
二太太眼神闪烁着道:“说了你别往心里去,老五近日跟你的姨父走得颇近,当然也不只是你姨父,还有旁的人,他经常跟着人出去厮混,有一次喝醉了,半夜院子落锁了才回来,闹得不少丫鬟仆妇都知道了。弟妹虽没动肝火,但是回娘家了一趟,这次再回来,就说要和离。”
沈清月还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沈正越和五太太的婚姻早就如一潭死水,早些和离,五太太若早些想开,以她娘家的势力,再找一门舒心的亲事不难。
三人一道去了四房,四房的人跟五太太娘家的人早就上座了,恰好留了几个位置给沈清月她们。
沈清月不是第一次经历和离的场面了,但沈正越跟五太太和离比她跟张轩德和离的时候平和多了,五太太娘家人也没说什么废话,但也没说什么体面话,五太太的父亲只将和离书拿出来念了一遍,心平气和的问沈家人:“可有不妥?”
赵氏打霜的茄子一样,说不出话来——没有任何不妥,儿媳妇一家子连嫁妆都不要求全部归还,只求立刻马上现在就签字画押和离!
沈正越半怒半难过地笼着袖子坐在椅子上,直勾勾地盯着妻子,却等不到半点回应。
方氏便只好开口问沈正祥和赵氏夫妻俩:“你们是怎么想的?”
沈正祥无所谓,和离娶妇,又不是什么稀罕事,赵氏急吼吼地问沈正越道:“你自己说!”
沈正越难得沉默了,黑沉沉的脸上一片肃然,几乎从牙缝里朝五太太挤出一句话:“秀宜,你想好了?”
秀宜是五太太的表字,没出阁的时候,她父母给取的。
五太太面颊消瘦,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压根就没看沈正越,只道:“我已经摁手印了,就差你的了。”
沈正越也不知是赌气还是心怀怒气,起身就去把手印给按了,末了还冷嘲热讽道:“你满意了,从今以后你可以去嫁高官厚禄的如意郎君了!”
两家人当面写签了和离书,再去礼部走一趟,便算是正儿八经地和离了。
五太太娘家人拿着和离书,满意地离开了。
沈世祥和赵氏两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大感触,等五太太娘家人走了,他们也先后走了。
沈清月转头去看了看失魂落魄的沈正越,只见他攥着拳头,眼眶都是红的。
她看得出来,沈正越还是有些舍不得的。
沈清月跟方氏她们一起离开四房后,大太太便惋惜着道:“好好儿的婚姻,怎么闹成这样了。老五明明还是爱重五弟妹的。”
夫妻两个吵闹至今,沈正越在外面再怎么胡来,也没纳一个妾,也从不染指房里的丫头,在大太太看来,夫妻二人感情还是不错的。
沈清月并没有说什么,她回家中的时候,下人说顾淮回来了,她便快步赶往屋里去。
第176章 (修)
顾淮终于回家了。
夫妻二人几日不见,小别胜新婚。
沈清月赶回家去的时候,脚步都是轻盈欢快的。
顾淮也才进房里坐下,常服都没换下,坐在罗汉床上喝着茶。
沈清月一边打着帘子进去,一边微微歪头笑吟吟地看着顾淮:“回来了?”
顾淮放下杯子,望着沈清月道:“嗯,你从沈家来的?”
沈清月捏着帕子点了头,她走过去的时候,瞧见顾淮身后好像有东西,便好奇地问:“你藏了什么?”
顾淮坐在罗汉床上拦着沈清月,一把搂住她,仰头望着她笑,虽然笑着,眉宇之间的疲倦却很明显。
沈清月也没心思去看顾淮带了什么回来,低头捧着他的脸颊,指头从他的眉骨抚下,轻轻地揉在他的眼睑上,他明明在外面遇到了烦心事,回来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不好的情绪,不像张轩德,前世在外面受了气,回来就冲她发脾气。
顾淮放开沈清月,将一束梅花从身后拿出来,递给她。
萼绿花白,花瓣匀净完整,品相十分好。
沈清月接了绿萼梅,欢喜地笑道:“你打哪儿买的?”
顾淮道:“偶遇朋友带了一些进京,便要了一些,你找个瓶子养在房里,应该还能养几天。”
沈清月迫不及待就让顾淮陪她去库房里挑插瓶。
顾淮捉住她的手腕子说:“我身上脏,这般雅事,我去洗漱了再陪你去。”
沈清月道:“那……你去洗漱了再看,我给你找衣服去。”
她才刚转身要去柜子里拿顾淮的干净衣裳,顾淮又拽住她的手,将她带进怀里,地抱着她轻声道:“再抱会儿。”
沈清月笑道:“你先去洗漱了,多长的时间不够你抱的。”
顾淮松开沈清月,故意轻叹道:“既然夫人都嫌我了,那我还是去吧。”
沈清月笑了一下,摇了一下头,去给顾淮找了干净衣裳。
顾淮洗漱完了回来,俩人一起挑了斗彩的小瓷瓶,绿萼梅本身花朵不大,宜用小瓶,小巧精致,摆放在床边的高几上,清淡雅逸。
二人用过膳,沈清月漱了口,顾淮略坐一会子就去了书房。
沈清月着人去熬了消疲的汤,给顾淮送过去。
顾淮见沈清月来了,便将手里的东西合上去。
沈清月放下汤跟顾淮说:“休息一会儿,你这都忙大半个时辰了。”
顾淮接了小盅汤,喝了两口,沈清月走到他身后,替他轻轻揉了揉额头,温声地问他:“怎么了?”
“你今儿下午从沈家来,怕是也听说了吧。”顾淮问她。
沈清月手上不轻不重地替顾淮揉着,“嗯”了一声,道:“我可有能替你分忧的地方?”
顾淮拉着沈清月坐到他怀里,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说:“你现在就是替我分忧了。”
沈清月眉心一蹙,可她现在什么都没做。
顾淮笑了笑,抱着她说:“其实并没什么,礼部薛侍郎明里暗里说了我几句而已。”
沈清月眉头还皱着,前世她外祖父舒阁老提出新法,虽然说动摇了一些大臣的利益,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五年后不仅受朝廷嘉奖,且广受百姓爱戴。
同年的好几位阁老和从翰林院出来的六部大臣,都是爱国有抱负之人,其中以吏部的胡阁老和下一任礼部的薛阁老——也就是顾淮口中的薛侍郎尤甚。
这三位大臣,前一世还在世的时候,民间便多有三人的生祠。
顾淮现下所行之事,一则是为了报复永恩伯府,二则是为了顺应文臣之势,挖掉朝廷里贪婪无度的世袭武将,和靠着祖上庇佑不思进取、脑满肠肥的官吏。
照理说,薛侍郎不该在此事上斥责顾淮。
沈清月好奇道:“这薛侍郎的名声我也听说过一二,也是我二伯父那样的清流,怎么会当众说你的不是?难道与你们顾家有私仇?”
顾淮眨了一下眼,语气微顿,随即垂下眼眸,眼神有些许晦暗不明,他摇首道:“此事怪不得他。”
“怎么说?”
顾淮道:“我年前不是就跟你说过,我想去吏部吗?眼下数人遭贬,空缺总要有人来填,除了像侍郎这些正四品以上的大员,是皇上和内阁拟定,其余皆为吏部考核所定。你大伯父刚从文选司主事退下,我若去了吏部,很快便能接任。将来在朝廷里安插你们自己的人,多有便宜。”
沈清月道:“虽说此事因文武之争而起,但这样好的机会,几位阁老也不肯放过给你和我外祖父吧。”
顾淮已经在内阁待了足足一年了,他在皇上面前露脸的机会,比几个新去的庶吉士加起来还要多,旁人不知道他的背后有谁,几位阁老却是心里清楚的,他们可以一致对外,但吏部安插棋子的机会,却不可白白拱手送人。
顾淮道:“我本来想着是慢慢熬,靠实绩升迁,没想到赶上了皇上肃清朝廷的好时候。若真进了吏部,升迁只怕比我预料之中的还要快,薛侍郎这么一闹,我怕是出不了翰林院了。”
吏部文选司主事的位置现在空悬,顾淮本来想出翰林院正好捡个便宜,但有顾淮因折子的事得罪人在前,受人攻讦,永恩伯府一干人等也顺便煽风点火,薛侍郎紧随其后,此事便只得作罢。
沈清月脑子里百转千回,沉默了一会子才道:“在翰林院也好。”
本来他前世就是在翰林院待了三年才去吏部。
她又道:“外祖父若是迁怒,我替你说情去。”
顾淮抓着沈清月的手直笑,眼睫半垂道:“放心罢,你外祖父比咱们看得清,不至于为了这点事责怪我。”
沈清月心安了些许,她又问顾淮:“永恩伯府最近如何?都没听到什么风声了。”
顾淮笑意微冷,道:“他们敢有什么风声?平南伯受罚之后,也算是杀鸡儆猴,胆子小的安分了,胆子大的蠢蠢欲动,又怕自己把柄叫人捏住受到牵连,都观望着呢。”
沈清月挑了挑眉毛,现在情形很乐观。
顾淮继续道:“吃空饷的事朝廷还在查,皇上派了督查御史出省。贪污军饷的事,你外祖父已经命人在户部里细查。还悄悄放出话来说,若自己招认的,则贪一千两为死罪,若不招认,依皇上发脾气的时候说的话,贪十两银子的便该杀头。”
也就是说,坦白从宽。
沈清月高兴得笑了笑,随即担忧道:“逼到这份上了,我怕他们狗急跳墙……”
顾淮搂紧了沈清月安抚道:“赵建安的事,我已经与你外祖父说了,舒家说,叫你我放心,赵家拿不到什么证据,除非你父亲亲自站出来承认,不过我想你父亲也没有这么糊涂。这事最多就是让流言乱传一阵子,随他们传去,当耳旁风就是了。”
沈清月当然知道沈世兴再怎么蠢,也不会做出这种事,而且他颇为虚伪,怕是宁死也不肯将陈年旧事公之于众。
但她还是很难过嫡母蔡氏去世了还要被人这般污蔑,可恨她只是个内宅女子,插手不了朝堂里的事,无法管住赵家人的嘴!
顾淮看出沈清月的失落,温声道:“怎么了?”
沈清月扯着嘴角勉强一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有些愧对嫡母。她给了我堂堂正正的嫡女身份,我……”
她哽咽一声,眼泪掉了下来,哭着道:“我却连她的名声都护不住,还要因我的缘故,害她死了都不得安宁,受人耻笑。”
顾淮轻轻地抚着沈清月的背,眸光暗了些许。
沈清月过了一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