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上花-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很确定自己不认识这位洪太医。
可是洪太医的师父金太医却是曾经手把手教过她医术的人,大家都说,继承了某一脉的东西就算外人看起来杂乱无章,可是自己人一看就能看出门道。
难道是自己的手法,不经意之间被这位同门师兄看出了什么马脚?
所以,他一个太医,居然敢在东安王妃的面前,向她这么一位名门贵女咄咄逼人地发出追问?
☆、第116章 散场
东安王世子赵翊见状,不由地将穆嫣拦在身后,他笑着对洪太医说,“钧兄,对小孩子说话,不要这么大声,你会吓坏她的。”
他微微一笑,“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安国公府的穆五小姐,她是我的世侄女。你是我的好友,说起来,她也得叫你一声洪叔。”
言语之间,就将穆嫣与洪钧的关系拉近了一些。
洪钧闻言,眼神微妙地看了赵翊几眼。
似乎也是察觉到了此地非说话之处,他收回了刚才咄咄逼人的气势,也缓和了神情,“穆五小姐刚才说,你有法子令杨夫人少受痛楚?”
穆嫣对这位洪师兄的执著总算是有了点了解。
她有些无奈地指着还歪在孙女怀里的杨夫人说,“洪太医,你问我的这些问题,我觉得没有让杨夫人醒来这件事紧迫。你是太医,你看。。。。。。”
洪钧一愣,“杨夫人只是一时受不了打击昏睡过去,我刚才已经把过脉了,她无碍的。”
他顿了顿,“我这里有一味醒神汤,还烦请王妃请人煎了喂杨夫人喝下去,稍事休息,杨夫人必定会醒。至于下一步的治疗,那就看杨夫人府上怎么安排了。”
东安王妃立刻吩咐下去,不多久,醒神汤喂上,杨夫人也终于悠悠转醒。
杨夫人此刻心神俱伤,沉浸在自己的重疾中,已经没有心思再说什么了。
东安王妃便派人将人送回了宁远大将军府,还特地派了个伶俐的丫头陪同前去说明情况。
穆嫣内心并不愿意与这位洪太医多纠缠,她心里很清楚,如果对方非要追究到底,她恐怕是隐瞒不过去的。
她从前在东宫时,便酷爱医术。
当时的想法很是单纯简单,只是为了要给皇爷爷治病,减轻皇爷爷的痛苦。
也正是这份孝心,陛下令整个太医院的名医都成为她的老师,太医院的首座金太医便是她名义上的师父,但除了金太医,各科各门的名医也都曾给予过她指点。
虽然当时她没有表现出什么突出的才能,太医们也只当这位郡主是一时心血来潮,可却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后来在西北有了奇遇之后,她的医术才能突飞猛进。
她能有今日的一切,确实是因为在西北所用的功夫,可追根究底,却离不开当初太医院的所学。
这位洪太医是金太医的弟子,又在太医院供职,想来对众位太医的行医风格都有所了解,看他性子也很执著,还是不要正面应对为上,能躲还是得躲啊!
所以,她便求助地望向小皇叔,虽然赵翊的态度还不明朗,可是直觉告诉她,小皇叔是不会害她的。
赵翊心思细腻,立刻就接收到了,他笑着将洪钧揽到一边,低声说了些是什么。
洪钧犹豫地看了穆嫣一眼,迟疑了几分,到底还是点了点头。
他拎起药箱对着东安王妃道别,“宫里头还忙成一团,下官便不在此地久留了,王妃留步。”
宫里的盛王身体有恙,东安王妃已经知道了。
能让整个太医院忙成一团,恐怕还不是小事。
王妃也是有大局观的人,她知道以如今陛下的身体,朝中夺嫡的战争一触即发,盛王出事恐怕是一种信号,恐怕以后就要乱起来了。
她沉沉地点点头,“盛王要紧,洪太医请回吧。”
转身,王妃又对着赵翊说,“翊儿,你去送送洪太医。”
赵翊领着洪钧离开了,大花厅里一下子清静下来。
东安王妃神情疲乏地抚了抚太阳穴,“原本是一片好意,结果却弄成这样。。。。。。”
最近这段时间,皇城的顶级贵族圈内发生了许多事,仿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乱。
除了杨家和张家险些出了人命官司,还有其他的家族,从前隐藏在暗地里的汹涌波涛,不知道为什么,一夜之间就都浮出了水面,打嘴仗的打嘴仗,打架的打架,现在倒好,直接见了血。
王妃心里突突的,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长宁侯夫人与王妃多少年的交情,自然知道此刻王妃甚是沮丧,她低声对唐氏说,“雅芬,你先带着孩子们回去吧,我留在这儿多陪王妃一会。”
她顿了顿,“等张夫人醒了,我自然会派人送她回张府的。”
唐氏心情也不好,是她自作主张非要让李氏来的,而今日的事,归根到底也是因为李氏的到来才生出的变化。
她很愧疚,想要对王妃说些什么,又觉得言语是苍白的,而王妃什么都懂,这些话不必说出口。
穆嫣想是知道唐氏想些什么,她挽着唐氏的手臂,低声安慰道,“母亲,这里就留给外祖母处理吧,你今日也累了,我们先回府去。”
她上前对着王妃盈盈一拜,“王妃好生歇着,等改日我再来看您。”
东安王妃很喜欢穆嫣,虽然今日突生许多变故,可幸亏有这孩子在场,否则她还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她想着杨夫人那病,也是这孩子一眼看穿的,连洪太医对她的医术都十分惊讶,可见这是个有真本事的,心里就更加爱重了。
王妃点点头,“我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诺大的王府,甚是冷清。从前你母亲倒是常来看我,如今有了你,那就更好了。”
她顿了顿,“下回将重琪也带过来,我也好久都不曾见过他了。”
唐氏答应下来,便领着穆嫣和穆念蓉告辞。
回安国公府的马车里,唐氏目光柔软地望着穆念蓉,“原本是想带你出来给众家的太夫人夫人们瞧瞧的,没想到今日却出了这种事。”
她低声叹口气,“倒是有负你母亲的重托。”
穆念蓉笑笑,“三婶当我是自己孩子,我是明白的。”
原本,在发生争端时,唐氏就可以派人先将她送走,或者让她回避,可唐氏却还是留她在现场直到离开。
可见,唐氏原本就没有将她当成什么外人。
她就算性子再冷清,可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穆念蓉忽然话锋一转,“也是三婶当我是自己孩子,我也有一句心里话想对您说。”
她顿了顿,“我母亲急着想要给我找个好人家,她的心意我能懂,可是我却并不愿意嫁人。”
唐氏一愣,“什么?”
☆、第117章 出家
穆念蓉微笑着说,“三伯母,其实,我已经吃素两三年了。”
唐氏很是不解,“你个年轻轻的小姑娘,为何。。。。。。”
她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便长大了嘴巴,“莫不成?”
穆念蓉向来平静无波的眸光终于动了,她点了点头,“我这辈子,最好的归宿,就是青灯古佛。”
她叹口气,“我母亲整日里为我的亲事操心奔波,我也是知道的,我曾劝阻过几次,可她不肯听。但我对于嫁人生子,真的没有任何想法,我只希望可以得偿所愿,佛前修行。”
这幽幽一叹,仿佛经历了百年般的历练,居然满是沧桑。
穆嫣也没有想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这位四姐,居然早生出了与佛结缘的念头。
她还是有些想不通,穆念蓉今年也才不过十五岁,身在高门大家,她外出的机会是不多的。
一年到头,也不过就是跟着祖母去佛寺请愿的时机才能接触到这些,信奉神佛倒是可能的,但生出青灯古佛陪伴的心思,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
而且,穆念蓉虽然是生在庶出的四房,但她父母感情颇好,膝下只有她一个女儿。
她到底是从哪个契机开始,生出这些想法的?
想了想,穆嫣还是问道,“为什么?”
穆念蓉淡淡地摇头,“哪里有那么多为什么?”
她顿了顿,忽然冲穆嫣一笑,“就像五妹妹因何来到皇城,不都是因为世间万物皆有缘法吗?”
穆嫣心中“咯噔”一下,一时揣摩不清穆念蓉话中的意思。
她有些疑心这位四姐话中有话,可再看对方的表情时,却是半点也看不出来什么。
于是只能安慰自己说,四姐姐从小长在府里,很少出门,也从来都没有见过六年前的自己,这句话一定就是表面上的含义,没有什么其他的暗示。
她被噎了一下,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唐氏见穆念蓉十分坚决,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想了半天,只能说道,“自古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父母膝下只有你一个孩子,想来是容不得你胡闹的。”
她顿了顿,“但你若是执意要顺自己的心意,还是得好好和你父母说说,没有什么是不能商量的,你可不要做什么傻事才好。”
穆念蓉知道三伯母的一片好心,点点头说,“嗯。”
一路无语,不多时便就回了安国公府。
晴好院里,唐氏还在感怀穆念蓉的想法,她实在不能理解,一个年轻轻的小姑娘,生活得顺风顺水,也没有什么不称心如意的地方,为什么要去出家。
其实,在盛朝,也不是没有名门贵女皈依佛门的。
但多不是自愿。
若说有哪位小姐是自愿出家,倒也是有的。
早年时,荆国公府的大小姐,就在十五岁的时候落了发,进了家庙修行。
但她是有说得出来的缘由的:她的母亲早逝,父亲荆国公不曾再娶,含辛茹苦带大了她和两个兄弟,却不幸得了重病,为了给父亲祈福,向菩萨表明她的心意,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强势地落了发出了家。
后来,荆国公还是因病去世了,大小姐也没有蓄发还俗。
大约是因为诚心感动了上苍,后来荆国公的几个孩子都出将入相,一门繁荣。
可穆念蓉的情况不一样,她是清清白白的公府小姐,父母健康,府中也是安稳平泰。
若是这样的一位小姐贸贸然地出了家,可没有人会感念她的孝心和虔诚,反而会生出许多不好的幻想来。
这岂不是平白无故地污了名声?
唐氏已经算开明的了,但却也很不赞同穆念蓉这么做。
穆嫣不知道穆念蓉小小年纪经历过了什么,她这样生死里走过几遭的人,也不曾如此厌世。
可她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
存了这样心思的四姐,就算在家族的强迫之下,嫁了人,这一生恐怕也不会幸福的。
她还很担心,四姐会做出什么极端的举动来,这就不好了。
然而。。。。。。
穆嫣忽然说道,“祖母近日身子不好,我怕四姐姐会借着这个缘故。。。。。。”
唐氏这下坐不住了,她立刻说道,“不行,这事我不能坐视不管。不论如何,总要知会你四婶一声,不然以后她怪我是一回事,我自己也要怪自己。”
遇到这种事,真的是十分人间困境。
她内心里也不希望出卖侄女的依赖,可理智告诉她,绝不能听之任之。
这一夜,唐氏直到夜很深了才从四房的院子里回来,回来时,眼眶都红了。
穆嫣连忙问道,“怎么样?”
唐氏摇了摇头,“我早该想到的,你四姐既然肯跟我说,就已经没有打算要隐瞒下去了。她态度很坚决。”
她顿了顿,“你四婶从前是多么优雅端庄的一位淑女,刚才却在自己的屋子里一哭二闹三上吊,都要抹脖子了,也没有能让你四姐心软。连我看着都心疼。”
穆嫣叹口气,“我觉得,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看破红尘,总归会有一个契机。”
她问道,“母亲,四姐的契机到底是什么?”
唐氏想了想,“我好像听到一句,说是仰慕妙慧依旧,想去清净庵拜妙慧为师。。。。。。”
穆嫣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怪不得,上回祖母带她去清净庵为三姐姐祈福,四姐姐很是不高兴的样子。
初时,她还以为四姐姐是想要在祖母面前伺候,好得些祖母的宠爱。
原来,四姐姐居然是妙慧的仰慕者。
她猛地笑了起来,“母亲,如果三姐姐是中了妙慧的毒,才想要青灯古佛,那你就放心吧,我这里有解药。”
清净山清净庵的妙慧师太,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她当初可不是自愿出家的,出家后也并没有按照清规戒律生活,她庵堂的素斋里,用的可都是荤汤。
若是穆念蓉看清楚了妙慧就是这么一个初心不纯的师太,还会一根筋想要出家吗?
穆嫣目光一沉,对着唐氏说道,“母亲,这件事你就不用担心了,交给我吧。”
若是四姐知道了妙慧的真面目后还能继续想要青灯古佛,那恐怕就是她真心的心意,她虽然无法认同,但也愿意尊重她的信仰。
可若是四姐只是被妙慧的神话蒙蔽了双眼,那她可是无论如何也要摇醒她的!
☆、第118章 祈福
正月十五过后,穆念雪就下了帖子来接几位妹妹去她府上玩。
穆念蓉婉拒了,她说祖母如今正在病中,她无心游玩,打算去清净庵为祖母诵经祈福。
四房那日的争吵实在太过激烈,虽说唐氏已经提前做了保密管理,将院子里的下人仆妇都遣走了,但不知道怎么太夫人却还是知道了。
不过比起柳氏如此激烈的反应,太夫人却沉静许多。
黄太夫人假装自己不知道穆念蓉的心意,居然还笑眯眯地答应了她,“好孩子,你的祖母有这份心,比什么都难得。”
太夫人顿了顿,“不过这个季节山上比较冷,你一个人上山,祖母不大放心。这样吧,我让你三伯母和五妹妹陪着你如何?”
穆念蓉也不傻,她早知道家中不会让她如此轻易的就得偿所愿。
只要陪她同去的人,不是她自己的母亲柳氏,其他人她都无所谓。
穆念雪那边大概也听国公夫人提起过这事,后来倒是将日期改了。
她派来的嬷嬷说,“三姑奶奶说了,姐妹们,都要在一处才好玩。反正两家府上隔得近,等天气再暖和一些也行。”
临出发前,柳氏握着唐氏的手哭了好一会儿,大意就是想请唐氏帮忙再劝说劝说。
穆念蓉也看到了,但她的脸上却仍旧是一副清冷的表情,仿佛真的已经出了世,凡尘俗世中的一切与她再也没有什么关联了。
她先行上了马车,甚至都不曾与柳氏道别。
穆嫣见了,什么都没有说,且先由着她。
马车一路颠簸,花了好些时候才进了山里。
因为安国公府提前下了帖子,所以还未到山门前,就有比丘尼前来迎接。
穆嫣前不久才刚来过,与这些比丘尼都曾经见过,彼此之间寒暄几句,颇见热络。
她笑着问道,“我有好些时日没有见过静乐了,不知她近日可好?”
年长一些的那位比丘尼笑着说,“静乐已经还俗下山了,五小姐,您不知道吗?”
穆嫣一愣,“还俗下山?”
比丘尼点点头,“听妙慧师太说,静乐的老家来了人,把她接走了。”
年轻一些的比丘尼说,“这孩子原本就是妙慧师太收留的孤儿,如今家里来了人自然是要还俗的。听说她的老家远在山西,这一句恐怕这辈子都不得再见了,说起来我还怪挂念她的。”
穆嫣心里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她曾经和静乐深聊过,知道静乐是犯了事的高官之女。
倘若静乐的老家还有人,那么早在五年前这孩子就应该被人接走了。而不是任由其流落到庵堂,剃度成为小沙弥尼。
但这两位比丘尼也没有必要跟她撒谎。
穆嫣心里存了一个疑问,便想着,若是有机会,一定要请穆重临替他好好调查一番。假若静乐的父亲真是父王的旧部,那她一定会将她找回来的。
她心中百转千回,但面上却丝毫不显出来,静静的跟在唐氏身后,与穆念蓉一起进了清静庵。
妙慧师太不在。
至于是真不在,还是假不在,那就不知道了。
原本以妙慧师太如今在皇城的地位,她数日里来往的都是公主,王妃以及各家的太夫人,也的确用不着去应付唐氏和几个小辈。
唐氏丝毫没有在意这一点,但穆念蓉听了这话,却显然有一些失落。
穆嫣笑着拍了拍穆念蓉的肩膀,“我们要在这里住上三四日,四姐姐,你总有机会见到妙慧师太的。”
她顿了顿,“妙慧师太立下了规矩,一次只接待一家人。所以你大可不必担心,会有人扰了你的清静,也趁此机会好好的去想一想,是不是真的要走这条路。”
唐氏也说,“清修是一条苦路,并不是谁都能够忍得的。你偶尔住个三五天,或许还觉得新鲜,但若是长年累月如此,也要细细想一想,是不是能受得了。”
她深深的叹了口气,但却不愿意再继续多说了。
确实,有时候不论说什么,也不如经历过一次来的真切和震撼。
更何况清静庵已经算是皇城中条件最好的庵堂了,若是穆念蓉连着几天都熬不过去,那想来她自己也就不再提这茬了吧。
为了显示祈福的诚心,三人没有带什么仆从,分了两间房住,唐氏自己一间,一对小姐妹住一起。
唐氏早知道穆嫣有计划,推说累了,就早早的歇下。
穆嫣则寸步不离的跟着穆念蓉。
穆念蓉去诵经,她也跟着诵经。
穆念蓉去山上登高眺远,她也陪着。
除此之外,倒也不再做别的什么。
如此三四天很快过去了,唐氏有些着急,“嫣儿,你不是说你心中有了想法的吗?”
穆嫣冲她一笑,“明日离开前,一切都有计较。”
到了夜里,穆念蓉跟着沙弥尼们做完了晚课就要回屋歇息。
穆嫣却捂着肚子道,“四姐姐,我肚子好饿,你饿不饿?”
穆念蓉也觉得有些饿。
午膳的时候,穆嫣讲了一个很是恶心的故事,场面有一点血腥令她胃口不佳。
晚上又吃的少,所以做完晚课之后被穆嫣这么一提醒,倒也觉得腹中很是空乏。
她有些为难的说,“这个点厨房早就没有了人,再说师姐师妹们都很辛苦了一天,咱们怎么好意思叫人家替我们开小灶?忍忍吧,五妹。”
穆嫣却笑着说,“三姐姐能忍,我可忍不了。”
她指了指就在附近的厨房,“先前我问过小沙弥尼啦,她们有时候也会晚上肚子饿,厨房的门是没有锁的,自己动手就可以熬点素粥喝。”
穆念蓉摇摇头,“可我不会熬粥。”
公府出生的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到时会吃,哪里会做?
穆嫣笑笑,“不会做,有什么打紧?咱们先去那看看有没有晚上剩下来的菜,我也不会做饭,但是热一热剩菜剩饭还是会的。”
她忽然十分得意的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我会生火!”
饶是清冷无比的穆念蓉,也忍不住扑哧一笑,“你会生火有什么了不起的?听起来就不是很难好吗?”
穆嫣挑了挑眉,“四姐姐,你居然敢小看生火这件事?可见,实在是不食人间烟火了。来,既然你不服,那咱们就去试一试!”
☆、第119章 肉汤
穆念蓉原本不想跟着穆嫣胡闹,但一整日都没有吃过什么东西,这会儿腹中饥饿。
她只好点了点头,“那便去吧。”
清净庵的食堂设在庵舍的后面,离小佛堂不算远。
虽是冬季,但整个庵堂下面都烧了地龙,倒也不觉得太冷。
姐妹两个一前一后进了厨房,果然,门没有上锁,轻轻一推便就开了。
穆嫣动作熟练地将门口的油灯点了着,然后开了橱门,“四姐,这里有些剩下的菜羹,还有点粥,你若是不介意,我们就热一热吃了吧。”
她将菜羹往自己面前闻了闻,“嗯,虽然凉了,可闻起来还是很香。”
穆念蓉上山几日了,也觉得清净庵的素斋不同于其他的地方,特别地好吃,一点都不比家里做的山珍海味差。
她点了点头,“怎么热?”
比起穆念蓉这位真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小姐,穆嫣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
她笑嘻嘻地舀了水倒入了锅里,又找了个蒸架,然后将菜羹和粥一并放了上去,“接下来就只要生火烧开就行啦。”
穆念蓉有些狐疑地望着她,“五妹,你对这里似乎。。。。。。很熟?”
能一进门就知道油灯在哪,点火的火石在哪,水缸在哪,蒸架在哪,这可不是一般的熟悉了。
穆嫣嘿嘿一笑,“四姐你忘记了吗?我陪祖母来过一回。”
她当然不能告诉穆念蓉,为了今晚这一顿加餐,她可是对这个厨房进行了多日的踩点走访。
她也不能告诉穆念蓉,午饭时她是故意说了那么恐怖恶心的故事,晚膳也是她动了手脚不让多吃,为的,不久是要突出这顿夜宵的重要性吗?
当然,她更不能告诉穆念蓉,这里的小厨房平时是会上锁的,也是她耍了点小心眼,让管厨房的沙弥尼给她留了门。
穆念蓉想到,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便点点头,“原来你上回就自己给自己加过餐了。”
她看到穆嫣蹲在地上,“五妹,你这是在生火吗?让我试试。”
穆嫣笑着告诉穆念蓉生火的方法,“你试试看。”
可是穆念蓉折腾了好久,连脸上都被烟给熏黑了,却还是不得其法。
柴火在灶肚里一动不动,一点都不给面子。
穆嫣接过她手中的火石,笑嘻嘻地说,“我早说了生火很难的吧?你还不信。来,看我的。”
只见她动作娴熟地点燃了火,柴火在火焰的沁润下发出“滋滋滋滋”的声音,听起来很是动听。
穆念蓉也不得不服气了,“五妹,你在平城的时候学会的这个?”
她顿了顿,语气里忽然带了几分悲悯,“跟我说说吧,你在平城,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
穆嫣垂下头,低低地说,“我在平城啊,过得挺好的,那里的日子单调,不及皇城有趣,也没什么好说的。”
其实她也根本不知道平城的日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啊!
虽说来皇城前,穆重临已经将假想中的平城生活勾勒一番让她背出,可这种话唬人是可以的,若是面对像穆念蓉这么聪明的姑娘层层追问,那细节越说得多,就越有可能出错。
还是先跳过这题吧!
她抬起头来,笑着说,“四姐,我看你对妙慧师太很是仰慕的样子,是不是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穆念蓉点头,“我以前也跟着祖母去过很多佛寺庵堂,但从来都没有见过像妙慧师太这样优雅高贵的神尼。她讲经的时候,宝相庄严,让人无限神往。”
她目光里露出向往,“假若能拜在她门下学佛,那我就算是夙愿已了。”
正说着,锅里的水沸腾了,菜羹和粥都已经热好了。
姐妹两个往旁边的大桌上一座,分了两份,便吃了起来。
穆念蓉对这座清净庵的喜爱溢于言表,仿佛这里的一切都是她梦寐以求的,若是能在这里出家,她就别无他求。
她满意地说,“不亏是清净庵的素斋,真的是人间美味,不输给任何一间酒楼饭馆。”
穆嫣一边喝着菜羹,一边点点头,“那当然了,因为这些素斋用的高汤可都是梅花猪的大骨熬成,梅花猪可是稀罕物,以肉嫩和香出名,寻常百姓家还吃不上呢。”
她眨巴眨巴嘴,“四姐,你多喝一点哦。”
穆念蓉却如遭雷劈,脸色一下子难看到了极点,“五妹,休要胡言乱语!”
她重重地将碗筷放下,“这里是忌荤腥的佛堂,只吃得素斋,你说什么梅花猪,这是玷污了佛祖知道吗?”
穆嫣冲穆念蓉笑笑,“可我说的都是事实呀!”
她站了起来,取下了橱柜里的一个坛子,里面装的是凝固了的高汤,“四姐你来看看,这是什么?”
清净庵的素斋是用荤汤做的,这一点,她早在上次跟祖母来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可当时她也找了好多地方,想了很多办法,想要找到剩下的肉骨头啊之类的东西。
毕竟,雁过留声,只要这里曾经杀过猪,或者买过肉,肯定是都可以找到痕迹的。
然而,并没有。
可是她的舌头可是皇爷爷御封的皇帝舌,寻常的滋味只要一尝就知道有无,她分明尝出来了肉滋味。
所以,穆嫣这次来,就更加留心了。
终于在前天,被她发现了清净庵的一个秘密。
原来,他们这里的菜每天都是有山下的人送进来的,但送来的不仅有菜,还有一些油盐酱醋这些调味料,其中,就有一罐冻起来的汤。
她找小沙弥尼套过话,她们都说,这是蔬菜熬成的高汤,为了提鲜的。
这件事,好像也没有瞒着庵堂里的人。
可是,穆嫣却知道,蔬菜熬成的高汤,是不会结冻的!
只有充满了油脂的肉汤,才会在这么寒冷的冬天结冻!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上次死活都找不到动物骨架的原因了,原来这里确实不曾出现过活物或者鲜肉,而是山下有人将肉汤提炼好了之后送过来,直接用高汤入菜的!
换言之说,这整座清净庵的尼姑们,修的或许是真佛,可吃的却不都是纯素!
穆念蓉脸色沉重地从汤罐子里取了一点,尝了一下,脸色颓然灰败。
她软软地坐了下来,“居然真的是肉汤!”
☆、第120章 救人
穆嫣拍了拍穆念蓉的肩膀,“四姐,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想要皈依佛门,那我是会支持你的。毕竟,人生那么短,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选择的路,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当你垂垂老矣,回顾这一生,你会觉得自己很幸福。我支持你。”
她顿了顿,“但若你是因为对妙慧师太的仰慕,才决定要出家,那我劝你还是算了。”
穆念蓉呆呆地坐在那里,脸色发沉,她的目光是混乱的,整个人都有点懵掉了。
好半晌,她才说道,“妙慧师太,不一定知道这件事。也许,只是厨房上的沙弥尼们挨不住清修的苦,才这么做的。。。。。。”
穆嫣见穆念蓉仍然在为妙慧开脱,便叹口气说,“四姐,你有所不知了,我来之前请二哥帮忙调查过这里。所以,恰好知道一点妙慧师太的往事。”
二哥当然没有调查过啦,但是二哥这个挡箭牌实在太好用了不是吗?
而且不管怎么用,都没有人会怀疑。
因为,穆重临就是这么地牛掰,就是这么地无所不能,所有人都认为穆重临就是应该这么厉害!
穆嫣问道,“四姐,你想不想听?”
穆念蓉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她很想捂住耳朵,但既然穆嫣是调查清楚了再陪她来清净庵的,可想而知,这个残酷的事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