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门长媳-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坐下来道:“今天这事儿; 难办了!”接着就把整个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他听,我说道:“这事儿也太奇怪了; 方才我在路上细细想了觉得不太对劲啊!论说他们冲着我来,也不对,他们怎么知道是我的行程,毕竟我临时改到晚上吃饭的。”
他拍了拍小丫头道:“宝贝儿; 跟妹妹一起去找杏花姑姑。阿爹和阿娘商量事儿!”
两个丫头走出去; 他拉着我道:“走,沐浴去!边沐浴边说事情。”
我想对他说出了这等事情还有心情?指不定立马就有人上门了。他到好拉着我进了内室,还破天荒地帮我拿好了衣服,自己搬了张小板凳坐下。这是个什么节奏?好吧!我洗,又不是没看过,脸皮这东西可有可无; 就这么着,我进了浴池。
“我这个二舅啊; 是能力太差,心气太大。被人一挑唆就能上人当。其实他一直认为我是借了孟家的力打下的江山。甚至他觉得是外祖将他们孟家的衣钵传给了我这个外姓人; 而没有给孟家的子孙,这个天下应该是孟家的。”常远边说,边坐在浴池边上,把腿伸进浴池里,挑起水溅到我这里,还顺带踩一下我的肚子,我骂道:“干嘛呢?神经病!”
“他肯定没有少在下属面前发牢骚,你以为他那些下属不认识你啊?刚好看见,所以就借题发挥,想要让你,顺便让我明白,这天下是谁打下来的。”说就说,他这身体就滑了下来,到我身边来,都洗好澡了,还来动手动脚。
“正经点,先说事情!”我提醒他,他那舅父就是说地我跟个祸国妖姬似的,偏生他还这个时候用这等行径来证明,我对他确实有妖姬的吸引力。
“挺正经的,没什么好说的,他要这么觉得,跟他说一百遍也是没用。”他这么说,让我觉得确实如此,比如我让他正经点,他能正经吗?
“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弄不好军中就有想法了。到时候就麻烦了!毕竟西南还没有完全安定,这个时候如果军中哗变,如何控制。这种事情可大可小。”我跟他说道,希望他别糊涂了才好。
他咬着我的脖子,热气喷我脸上道:“看来今天的枪决还是没有让他们有一点点的警醒。没关系,这件事情好解决。”
门外急促的敲门声,我看看他,他看看我,他想了一下,从浴池里爬起来,用浴巾裹了出去开门。我趁着他不在快速地洗了洗,今夜可能会有幺蛾子,不能任由着他胡闹。常远已经把门给关了,他过来将我一把抱起,哎呦,明明我是以历代贤后为榜样,勤俭持家爱国,这会儿感觉自己就是苏妲己再世了,都这么些年了,有那么饥渴吗?
“没什么比好好睡一觉更为重要的事情!”他说的睡觉就是睡觉的意思?嗯,该干地都干完了,就呼啦啦地睡着了。心真特么大!
我半宿没睡,等醒来已经天大亮,他已经起床出去了。我听杏花儿说道:“爷让我跟您说,今天就在家里,别出去了。有些事情要等,等他溃烂出来才行!”
“我能叫人进来吗?”我问,这人也真是,我什么时候瞒着他,他倒好,一幅胸有成竹,却什么都不跟我说。
“您尽快叫,没事儿!”
“帮我把寄槐给叫过来!”我说道,无论什么时候寄槐还是我最合适的打探处理棘手事情的人选。如今他领着常远的禁卫军,手里掌握着三万的兵马。
寄槐索性把听雨也带了过来,听雨说道:“奶奶,我才把孩子们放进学里,您就来传?是怎么了?”
我把事情说了,寄槐坐下道:“既然爷让您安心睡觉,您就安心睡,让您在家休息,您就在家休着。放心,这么点事情翻不起浪来!”
“那你告诉我,如今是怎么样了?”
“北军里面昨晚闹了一宿,说连陛下的面都没见,说要为死去的兄弟讨个说法。爷说,就是要让他们闹腾,闹地越厉害越好!”寄槐跟我说道:“奶奶,这次他们闹到您身上,是自己撞到了刀口上。咱们爷为什么要昨天杀那么多贪官,原本就是想给他们一些警告。但是这群人没眼力见啊!真真是作死!”
我拧了拧眉心道:“不管怎么说,那是他的外祖家,是舅舅!怎么说也是他外祖和舅舅们流汗流血才有的今天。要是寒了老人家的心,别说其他,怎么对得起死去的母亲。”
“奶奶既然这么怕事儿,为什么昨天还要那样强硬的回舅老爷?”寄槐问我。
我对着他看道:“不是怕事儿,是这件事情关系到他最亲的亲人。他自幼丧母是外祖一家护着他长大的。如果因此两家生分自然不好。昨日我那样是为了维护他的权威,自然不能退让。按照我的想法,他昨晚应该找他二舅好好聊聊,防止事态的发展。”
“奶奶,您放心!爷这是想要让大家伙儿彻底放心。”
这一个两个的神神叨叨,偏偏大营里传过来声浪越来越大,常远劝我说道:“这么大的动静就是没什么事,真正有威胁的那肯定是风平浪静的,咱们在南方的时候天天装孙子,你不记得了?三日后让你明分晓。”好吧,我只能信他,认为他是在憋大招。
三日之后,一大清早,常远和我一起骑马出城,直接去了西山大营。舅父的军队回来之后也是驻扎在那里。我和他直接去了舅父的那里,二舅他黑着脸出来,看见常远皱着眉头说道:“如今已经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大位,你也用不着把我这个舅父放在眼里了,几日请见都不见,既然不见,就不要见了。”
“我登基虽然草了些!但终究是登基了!你说这些话?”常远冷着脸看着他的舅父:“你眼里还有君臣之别吗?今日我面前,你这样嚣张,难怪那日燕娘要给你下跪,他是我的皇后,是御妻。”
“原来她的目无尊长是你给惯的。常远,很好!你如今是不把我放眼里了是吧?怎么想要学前朝,飞鸟尽良弓藏了?我告诉你,你还没这个能耐!”二舅越说越不像话。
常远走到他面前,贴着他的耳朵说道:“二舅,今日要是明白了君臣之分,还好说,如果不明白!有些事情,就不好说了!”他脸色骤冷。
“你待怎样?”他二舅说道,这句话出来气势就弱了。我从来不知道常远有这么肃杀的一面。常远把手按在他二舅的肩上,不知道是使劲了呢?还是没使劲儿。
他二舅就这么跪了下去,他看着在地上的二舅道:“这就对了!有时候要多用用脑子多想想!带上你的人,跟我过去!”一直对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不在意的我,突然才发现这东西居然如此有用。
“什么人?”
“你那些闹事的人,想带多少,带多少!”常远说道,“我今天给他们机会闹。”
常远带着我们进了山,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人等着,我跟着他下马,他带着我去了一个凉棚里,里面有几十来个人,在大声说话,他对二舅说:“其他人留在这里,过来十几个人,到那里去!”他指了指前面的人群。
“那是谁?”他二舅问道。
“是老百姓!”他回答。
我和他一起往前,他二舅在后面嘱咐一番之后,跟着过来。
“陛下来了!”寄松没有说驾到,而是简单地说了一声,人群分开。我突然发现最近老是在做群众工作吗?
常远拉着我到了中间,里面是几个书生打扮的人,说道:“都起来吧!”
“这里面有读书人,也有城里的父老,今日我请大家来听件事儿,分辨个道理。”常远说道:“我媳妇一直说做人要讲道理,这次她这里跟我舅父闹出了点事情。如今闹大发了,让她来跟大家说说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常远说道。
众人奇怪了你们的家务事,让他们过来做什么,不过到底常远是新鲜出炉的皇帝,也不敢说,他这个群众舆论工作,还真得了我的真传,我开口将发生的事情不偏不倚地叙述出来,最后还转头问二舅道:“舅父,您那里的人可有补充?”
他那里的人东拉西扯地说了几句,都不在主题上,无非是他们有什么天大的功劳。常远问道:“你为什么要当兵?”
“老家遭了灾,所以出来当兵,混口饭吃。”
“饭吃饱了吗?”
他一愣,道:“吃饱了!”
“那你知道你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吗?”
他看向常远。
“是百姓们种出来的。”常远说道这里道:“各位,今日来我就让大家想想,百姓和当兵的之间应该是个什么关系。这位老兄说他当兵了,打下江山有一份功劳,所以要享受了,百姓们都该让他。我媳妇的意思是当兵的天职是保家卫国,如果当兵的可以不讲道理随意惊扰百姓和土匪没有两样。我的意思,当兵的就是百姓,你保家卫国,他种地缴租,咱们为了大家伙儿的好日子做好自己的事儿。大家想想,咱们理一理。”
我让寄槐去拿纸笔过来,我说:“咱们把人混在一起分组,讨论。然后把自己想的写在纸上。最后一起总结一下,那几条该留下。多为对方考虑考虑,多想想自己需要什么!”
一时辰之后,大家讨论出来了,军人要的是生活保障,百姓要的是生活安全。
常远说道:“多谢各位父老和兄弟们!看来大家跟我的想法一样,我请大家伙儿一起去看一些东西。
常远带着我们往山上走,通往山上有几条道儿,这山丘不高,大约一炷香的功夫就到顶了,往下看去,山谷里已经站满了人。看到常远来,跪下山呼万岁,我问他:“这里有多少人?”
“旁边是几千个百姓,还有三万官兵。”
跟在旁边的二舅说道:“你这是要做什么?诛杀我吗?”
常远回头道:“您是我的母舅,如果诛杀了您,我有何颜面日后到地下见母亲?再说了,诛杀您,让这么多百姓来看?有这个必要吗?”
“那什么意思?”
常远笑看着他道:“二舅,请!”
他带着我们从高处往下走,走到一个半山的平台上,刚好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山谷里。我惊说:“这么多大炮!”
“没错!”他呵呵一笑道:“让你瞧瞧咱们最新火炮的威力!”
这个时候看见平台前方有人挥舞了红旗,就听见有几个地方的人一起说道:“今日请京城周边的乡亲们过来,是让大家看一看我们大民朝的宝贝。”
在旗手的挥舞之下,弹药装填,一起发射,对过的轰隆隆地被炸地粉尘冒起,火光冲天。那几个人又同时开始喊道:“作为大民的军人,我们能保家卫国,能开疆拓土。”
我看向常远隔壁的二舅,常远刚好也看向他道:“二舅,这些炮的威力如何?”
二舅脸色刷白看向他,常远说:“炮架重量轻,装填比原先的快很多,瞄准起来也准,而且射程更远。”
我笑了笑道:“等你研制出了线膛炮再嘚瑟吧!”作为家学渊源,小时候家里最多的就是这些武器的书籍,只是我知道某些构造,但是用来制造武器,那差了很多。我说了原理,他拿去让人开动脑筋制作,不过有参考比没参考总要简单一些,这不,至少这样的大炮制造出来也算了不起了。
“给点时间一定能行!”他说得信心满满,不打击他的信心了。
等炮火的威力散去,山谷里押了五六个人,跪在地上。又有人喊道:“这些人,在京城里不守军纪……”他们一个一个地点名,说出具体犯了什么错。都是在城里扰民的人。这下子脱光上衣,被拿了鞭子当众抽打。
常远看向他二舅说:“二舅难道不记得咱们孟家军的军纪了?要等外祖回来提醒吗?”
“你以为我是被吓唬大的?”
“我只是让舅舅知道,为什么外祖会全力支持我,而不是扶您上位!想要坐这个位子,是要实力的!”他看向远方道:“你以为孟家军这几年在边关招兵买马靠的是什么?”
“是钱粮无忧!钱粮从哪里来?”他说着,看向我道:“是燕娘筹谋得来的。别以为自己拼了命,就把功劳全占了。”
行刑完毕,又有人喊:“为大民拼命的人,大民不会亏待他。从军五年,平日用的饷银之外,退伍回乡另外发三百两一人安家费。让每一个当兵的娶地上媳妇,过得上好日子。战死沙场的,有五百两抚恤金,为国为民的功劳不会被忘记。”
我在常远耳边说:“回乡之后还可以安置在工坊做工,战死的可以让妻儿进入工坊。你看如何?”
常远招了招手让人过来,他嘱咐了两句,那人让几个喊话的人集中了一下,只听见喊话的人说道:“咱们娘娘说了,当兵的回乡之后,会安置在工坊做工,战死的将士妻儿也会安排,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这时候,自有人领头叩谢圣恩。几万个人一同跪下,一起喊叩谢的场面很震撼,他二舅也跟着跪下。
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说:“我不知道你着急什么?咱们有武器,有钱。那是大爷中的大爷,怕谁来着?”
“那不是你二舅吗?”
“要不是我二舅,之前早就灭了,还给他看今日这一场?”
“大舅和外祖不会怪罪吧?”
“外祖和大舅不剥了他的皮才怪,你放心当初外祖肯交给我,也是我与他推心置腹谈过的。”
“他知道你重生?”
“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我料事如神!”
靠,这是占了重生的便宜啊!
第146章
常家一家老小从老家在节前来了京城; 我在家设宴接风,老太太这几年下来虽然精神不错; 但是又显得老了不少。
她说:“能在世的时候; 还看见咱们一家子团团圆圆,我就心满意足了。”
常远的三婶道:“原来离开京城觉得挺憋屈,如今看来竟是老天护佑; 如今回来看京城的世家还有几家如我们一样完完整整的。”
我过去给老太太倒了一杯佳酿对三婶道:“可不是?”
“娘娘; 如今怎么也不搬进皇宫里去?也能让咱们沾沾光!”三婶又问道。
我将头发掐在耳后道:“阿远和我决定了,等皇宫修缮之后; 就开放给民众,以后普通民众可以进皇宫参观游览。”
“什么?娘娘,这是什么意思?历朝历代哪有皇帝和皇后不进宫的,这样怎么能算名正言顺?”三婶问我。
我笑了笑道:“如今谁能说阿远名不正言不顺?三婶; 家宴; 来尝尝海陵那里的河豚鱼干烧肉。”
我将常迁一家子安排在了一个别院里。这就炸开锅了,常远的父亲问他:“什么时候给常迁封王?”常远告诉他,没想过这个事情。难道就让他们屈居于别院里?
“兄弟之间已经分了家,原本二弟要来京城,那就给他个地方暂时落脚,也是做兄弟的情分。怎么叫屈居于别院; 难道他们不打算自己找房子了?”这是常远的问话。
这句话出来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他爹指责他不孝; 不友爱兄弟。分家的时候,常迁几乎分光了所有的田产; 留给我们的就是一座空宅。
就这样引起了一个很大的话题,当今的帝后是否私德有亏,是否不孝,据说常远在朝会上让户部算了一笔账,前朝宗室占有的田产是多少,每年宗室这些不事生产的人要消耗掉多少钱财?
他让葛筠念了一下全国上下,总的户籍人数,跟二十年前做了对比,近二十年的灾害数有多少,人口减少了多少。
我这两天告诉他,目前咱们处于小冰河时代,从我前世的同样时代推断,欧洲因为饥荒和疾病人口下降了三到四成,而当时记载的明朝末年也是这个数。而我们如今减少了两成,相对而言还算好,但是这样的时间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日子。
所以他说:“为什么人少了?战乱是一个原因,而源头是饥荒。我若是说饥荒还会持续呢?众位还应该记得我给前朝哀帝上书的事情吧?我可以告诉大家,以我看到的情况,这样的多灾多难的日子还会有几十年。不仅是我这一辈不封,我还告诉大家,我的子孙后代也不会封。要钱可以,靠自己挣!我遇到过一位贤者说过这样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一件一件的事情在打破原有的规则,新与旧的撕裂是艰难的,在他们看来我们完全是在讨好底层的民心,但是不顾千百年来的规则。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在山东开始大规模的天花流行。山东这些年受黄河泛滥加上蝗灾,受到了重创,天花又开始流行,病死者十有三四。
大民刚刚开国,这个如果在全国流行,会大伤元气。更何况在这个时代,笃信神佛的人们会对常远皇位的不正表示怀疑。
常远召见了太医院的医正,我在旁边听着,他说:“娘娘和陛下有所不知,对于天花只可防一旦爆发几乎不可治。太医院可以以毒攻毒,陛下和娘娘还有小殿下们,用上鼻苗。”
“什么叫鼻苗!”
“就是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放入棉花中,吸入鼻中,待几日发作痊愈之后,此人便永不会再患天花。”李医正对我说道,我心一紧道:“疫苗法?”脑子里突然想起以前书上所言,牛痘的接种普及之后,天花灭绝。
“不过这个鼻苗,也不是人人都能熬过的!”
“能成功的有多少?”常远问道。
“这些,太医院是能作保的,但是取苗,用苗,能有九成把握就不错了。”对于疫苗来说,这个成功率太低,大爆发的时候可以用,但是普遍接种的话,可能会引起人为的天花流行。
“我去山东,给我先接种!”我对常远说,“李医正带着你的鼻苗去山东。”
“娘娘,鼻苗千金难求,带去山东也是杯水车薪。”李医正对我说道。
“为什么?”
“要找接了人痘的发地最轻的人,然后……”我听他说道,他说的都是减毒疫苗的做法。但是这种方法在大周的时候,仅仅限于宫廷,连皇亲国戚也没有地用。
“你去山东做什么?”常远问我。
“组织防疫!”
“你有不懂这些东西,你去有什么用?”
“我恰恰就是懂,才要去。”我对他说道:“天花流行,刚好让医生一起进入疫区,寻找毒性弱的毒株。为以后积累经验,另外带着疫苗去,给当地没有得天花的接种……”我要带去的是一个系统的思维,而不是让医术与巫术纠缠不清,而且我记得还有几种疫苗就是靠这样认为的筛选最后将毒性减低,但是抗原性保存的。
说完,我对李医正说道:“我方才想到一件事情!以前在乡间种田,记得有一个农人家的牛得了病,他们家的一个小娃娃手上长了水疱,不过很快就好了。后来咱们那里得天花,他们一家子都没得。”
“娘娘得过天花?”
“没有!不过李医正,你看有没有可能,牛身上的天花和人身上的天花类似,但是因为牛的天花传给人,对人却伤害不大,你也知道天花得过一次就不会在得了,如果用这种天花苗会不会比你的鼻苗更为轻些!”
“娘娘说的让老朽想起了一篇医书上说的,有个土方子,说得了天花吃四十九的牛虱,就能治愈,兴许真有这一说。”他说道。
等李医正退出,常远满脸不愉说道:“燕娘,我知道你脑中有千千万万的学识,但是这个太危险。我不能让你去!”
“阿远,在我前世的时代,那里已经消灭了天花,但是还是有陆续不同的超级细菌和超级病毒出现,防疫这一块是非常大的挑战,我没有他们专业,但是我有他们没有的系统性的思维。上天既然让我来这里,定然是要我给这个时代带来一些改变,这一点你一直支持的对吧?更何况李医正的疫苗是有效的,如果我接种了,不会有事,你要相信我,方才我说的牛的那个事情,是前世里的牛痘法,是欧洲一个医生发现的,所以你在家里,组织人力去寻找这样的东西。”在我的谆谆善诱之下,常远同意了我的要求。
紧急安排了延寿堂调用的药物,和从工坊里调用的一些清洁用品,太医院里几十个太医加上我一起出发,并向各地发出征集令,请熟悉天花治疗的大夫进入疫区,刚上路,我单独一人坐一辆马车,李医正带着他的鼻苗到我的车里。我看着他从瓷瓶里取出的鼻苗。
我塞进了鼻子里,对他说道:“李太医,你说如果蘸了水痘的浆液,刺入人的手上,是不是比你这种鼻苗会更快?当然这根针要进行高温蒸,然后再给下一个人使用,防止有些人的身体里的其他毒会传给他人……”
刚开始还无所知觉,到第五天,就开始浑身寒战,发热,浑身难受,到第七天身上出了些水痘。李太医跟我说:“娘娘,这水痘已经是极轻了,下官当初可是熬了足足三日。”他撩起自己的袖子,上面还有两个疤痕。
“娘娘果真要扎破手上的这些水痘?”
“扎吧,能取了用也好,至少这些水痘,比那些天花要轻地多,也许还能救几人的命。”
“娘娘说的扎针,下官已经在车队的护卫里试过了,那两个人比您出痘更早些,果然比用鼻塞法要快!”
“是吧?”我笑着说道。
他说:“下官在他们那里也收了些浆水。现在打算进山东前,咱们整个车队里大约有百来人没有接种过,全接一遍,多收些,进去兴许能多救些人。”
等进入疫区的时候,我身上已经没事了,手臂上的几个也结了痂,跟医正们探讨下来,我得出的是我们的身上的天花病毒毒性比正常的天花病毒要弱地多,所以即便给传染,对于某些人来说也就是接种的意思。
本地知府是已经出过痘的,脸颊上有一颗麻子,他带着我们往各家巡查情况,香火缭绕,细问之下,乃是在供奉痘神娘娘。
我们走进一户人家,经得主人同意,去探视那家得了天花的孩子,那女子在那里摸着孩子的脸,我上前看那孩子面部潮红,牙关紧锁。
李太医上前去搭脉,对我说道:“娘娘,此子体弱,乃至于闭痘不出。”
“可有办法?”
“我这里有稀痘汤,不过也得看命。”他说道。
走了一圈之后,我跟林知府和李太医道:“我的想法是找一处空旷的地方,咱们把得了病的人全部集中起来,你们这些大夫用药也可以集中些,另外可以仔细观察病症。另外一部分的大夫去种痘。你们看呢?”
听了我这话,几人分头行动,效率奇高,我带着颈上的结的痂子,进了当地的城隍庙,这个城隍庙原本是大户人家的私宅邸,后来捐给了本地城隍,所以里面面积很大,可以收容不少人。
组织得过天花的人对病人进行照顾。一桶一桶的药熬好了送进来,十来个人一起分发,最小的孩子不过三岁多,她的母亲在身边照顾。
我拍了拍这个年轻的女子道:“你先去歇会儿,我来抱她!”
“娘娘,这如何使得?”那妇人跪下道。
“没什么使不得的,我有三个孩子,都比她大些!她看着真可爱!”小姑娘满脸的水痘,等退下去,这脸就……
我把孩子接过,小姑娘迷迷糊糊中嘤咛了一声。寺庙的后院,我看着小口常开的弥勒佛,抱着孩子,让那妇人在旁边蜷一会儿。
一个女人的嚎啕大哭,惊醒了我手里的小姑娘,又有一个人去了。熬过去得满脸麻子还是好的。我身旁那个妇人醒了,她从我手里接过孩子,眼睛里有水光。
第147章
我过于乐观了; 我们队伍中的都是成人,而且以常年锻炼的人为主; 然而在疫区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身体素质差的很多; 即便是在接种了上百人之后,我们无法确认其中的十几个病例是因为传染的问题,还是说因为接种的疫苗导致的。
其实很多的民间医生是因为听见有太医院主导的队伍进入疫区; 他们才过来的; 但是李医正十分排斥这些民间医生。
我把李医正找过来对他说:“李太医!”
“娘娘!”
“以后不会有御医这个角色了!”我对他说道:“确实日后会有专属的医生,但是我更希望的是太医院的医术能为百姓服务。”
“我有个工坊; 工坊里做工的那些女工除了要干活之外,她们还会每天有一个时辰的识字的课程,我还给她们专门开了一个阅读房,她们中午的时候可以去借阅一些书籍。在这些年里; 她们当中走出了好几个姑娘; 有人改进了纺织机,你知道我们现在的纺车上可以装多少个纱锭吗?四十八个,一天可以纺的纱是六年前的二十多倍。你有没有感觉如今的棉布又好又便宜?”我问他。
他抬头看我,可能很郁闷我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个,我继续说道:“只有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才能教学相长; 作为一个医生,你最大的荣幸是可以救活很多很多人。另外我找一个医家泰斗来创办一座学府; 招收各地的年轻医生,一起研究病情; 一起写成著作。这个人以后必然名垂青史。并且通过与延寿堂的合作,开发新的药。如果药品切实有效,可以得到分成。”无非为名为利,我给出的是名利双收的一个方案。
“娘娘,每一张秘方后面是一家几代人的心血,怎么可能?我李家的血解方,是我祖父用命换来的。你让我怎么能?”
“李太医,明年我愿意每年投入十万两来支持你们对于一些病情的研究,我知道药这个东西,需要太多的投入,要面对太多的失败,所以让大家抱团起来一起来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惠泽世人。从你做起,从天花做起。能做表率吗?”我问他。
“臣愿意一试!”他说道。
后来我看他再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对于病人的病情,有了各种各样的探讨,对于他们的脉像,舌态我没有任何的概念,但是看到几个外来的医生,一直听得微笑,然后他们张口请教,我就觉得有戏了。
两个多月过去,我跟着他们走了十几个县,看着他们一本一本的笔记做下来,每天讨论整理精要,整个疫情也控制了下来。
从之前的痘种内,进行筛选,挑出的几百份的痘种,李太医对于这些痘种十分有信心,他打算给没有出过天花的百姓接种。
不过这个时候,常远派人找的牛痘也有了消息,除了弄来了牛痘患者的结痂和脓液,连牛带人全部送到了我们那里。找到这个东西的,正是我的好朋友,小白大夫,据说他为了这个东西,哪里有牛有痘,就跑哪里,把扬州一圈的牛都摸了个遍。
李太医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另外找了几头牛,给牛接种了牛痘,几天之后果然那些牛,有了反应,李太医亲自收集了牛身上的浆水。
他们下午讨论,如果接种了这种牛浆水的人还是被传染了,该怎么办?一个小大夫说道:“咱们这么试试,其实咱们手里的这些痘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