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玲珑(忆冷香)-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湘江道往年遇到比这个小许多的洪水早就洪灾泛滥,今年却是平安无事,两岸居住无论富贵贫穷的人们都无比关注着水位,直到九月初秋来临雨期过去,几百万人悬挂的心才终于彻底放下,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欢喜和感恩。
  湘江两岸百姓签名万民书,各县官员、举子联名向朝廷上折子,感激护国寺、潭州玉女谢玲珑、湘江道都水监丞谢奇阳、湖南道都督吕方正、湘江水兵统领上昭武校尉董刚治理湘江。
  李自原三个月之内将吕方正官职连升三级至正三品中都督,去掉“代任”二字,成为名副其实湖南道都督府都督。将谢奇阳官升三级为正六品下的承议郎。将董刚升为五品下的上州司马,协助吕方正管理湖南道各州军队。
  九月十九湘枫寺菩萨生日,谢玲珑首次拿出空间新出现这里没有的蔬菜苦瓜,称之为菩萨瓜,以菩萨的名义免费赐给香客们吃,道:“人生酸甜苦辣,就好似菩萨果西红柿酸酸甜甜,菩萨瓜苦瓜苦味,菩萨菜辣椒辣味。日子有酸、甜、苦、辣。吃下菩萨瓜,体内清热去火,日子苦尽甘来。”
  九月底名气已传至长安的九湘斋各分店售卖苦瓜,生意兴隆,卖势很好。谢玲珑准备明年让外公在地里试种苦瓜。
  进入冬季,潭州雨水渐少。腊月中旬毛毛雨不断,往往下半天的雨才把地面打湿。湘江的水位越来越低,桔子州头小岛露于江面的面积已达到三百余顷。
  谢奇阳采纳谢玲珑的建议,在湘江工程收尾时把潭州城府三里江道挖出的江泥堆在桔子州头,将小岛筑高十丈,由谢玲珑出资在上面建一个集花园、观赏性树木、假山石为一体的小园林,成为潭州府新的一景免费开放。
  从腊月二十日起,谢奇阳让负责管帐的六位大舅子、九位侄子陆续给挖江泥的近七万名短工结算银钱,工期达到三十日的赠送五斤菩萨菜灵辣椒、一斤灵枣,放他们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
  冬天江边风大泥里无比阴冷,挖江泥是最苦最累还很伤身体的差事,谢奇阳少年时曾在底层打拼过体恤打短工的贫苦百姓,又有谢玲珑的护国寺几十万两银子香油钱赞助,他给短工开的条件很优厚,包住包吃,工钱按日算,一天一百五十个铜板。
  短工住的地方就是在江边搭简易茅草棚睡大通铺,天冷人多挤着暖和,何况夜里棚里还奢侈的烧着两个大炭盆呢。
  茅草棚旁边搭着简易灶,五百名短工为一组吃大锅饭菜,派四个麻利厨艺不错的厨子。
  短工一日三餐吃的主食都是晚稻谷做的米饭。潭州府各地去年推广种植两季水稻,加上挖江泥筑堤未发洪水,每亩田一年能多出二百多斤谷,早稻谷打出来的米没有晚稻谷香就用来缴官粮,晚稻谷又香又糯自家留着吃。早稻米口感不如晚稻谷,却胜在放水煮出来出米饭量大,潭州城府一斤只卖两个铜板,富贵人家雇用长工、短工都给这种米吃。谢奇阳大方的给短工吃晚稻谷。
  每顿吃一荤一素两个菜,荤菜以解馋的五花猪肉为主,每隔五天吃一次剁辣椒炖江鱼头,素菜豆制品、青菜换口味做油水放得很足,管吃饱但不能浪费。谢奇阳特意嘱咐,让厨子每日给短工熬姜汤驱寒,每隔五日煮药汤防病。
  工程每年十月十日开工至腊月二十日,再从正月十六开工至二月二十六,来打短工的百姓若能四年全程坚持干下来,四百多天能得六十两银子,足以在农村盖三间房买两亩田娶个堂客了。
  有许多短工是父子、兄弟,甚至一家的成年男丁全部出动,这年前结一次银钱就能有十几两、几十两的银子,一下子有钱了。
  腊月二十五日前所有的短工都欢欢喜喜回到家中,银钱存着有大用处,灵辣椒自家正月过年做菜吃,灵枣切成薄片盛于盘子一半孝敬爹娘一半给儿女吃。
  一家老小团聚有了钱说笑时底气都足,说起明年田里要种两季稻,菜地里种菩萨果西红柿、菩萨菜辣椒,不用担心水灾,定跟今年一样是个丰收年,除去交官粮纳田税,一日三顿都能吃上大米,富余的米还能卖些银钱,西红市和辣椒一半吃,一半可以卖掉,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日子真是越来越好过,不禁对谢奇阳、谢玲珑和何屠夫一家感恩戴德。
  湖南道的农民们口口相传,几乎家家都知道承议郎谢奇阳是个大大的好官清官,他家的玉女谢玲珑冰雪聪明菩萨心肠,他的岳父何坤一家都是地里高手天上下凡的农神。
  何家、谢家在潭州成为新贵家族,潭州城府方圆几百里的大家族了解到何家有九个孙子、谢家三个儿女未定亲,纷纷派官媒来求亲,坐小轿的官媒婆一位接着一位,快要将福乐居的门槛踏破。
  腊月三十。早晨雾蒙蒙的天空落下零星的雪花。
  花园里夏天植的三十几株梅树枝头黄色腊梅花含苞欲放,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
  十八岁的荷花一字眉皮肤微黑却隐透晶莹的光泽,穿着青袄蓝裤,梳着垂髻,发上扎着喜庆的红绳,背影苗条,手拿剪刀听着旁边廖小松的指导认真剪着梅枝。
  十九岁的廖小松个子比荷花高半个头,长期在江边吹江风肤色呈古铜色,五观已经长开褪去青涩,目光深邃,戴着四角灰色小帽,穿深蓝色中长袄黑色长裤,左手提着一个大竹篮,里面放着剪好的十几根梅枝。
  谢奇阳在请功名册上写了廖小松的名字,几日前,廖小松、何家六个宝、谢尚武、谢爱武被吕方正封为湖南道都督府官员,从正八品到从九品不等。
  廖小松被封为从九品上的录事,虽是不入流的小吏,却是有了官职,而且跟着得到圣眷的谢奇阳,前途不可估量。
  若不是五年前他很有远见提出要做谢奇阳的书童,拒绝刘淑芳百两银票收买,在浏阳县怒打谢族奴仆,在小酒馆舍命保护谢奇阳,一直忠心耿耿,哪会有今天的风光。
  如今他比在野桔村的儿时玩伴身份、地位强了许多,潭州城府的中等富商和小吏争着要把嫡女或庶女嫁给他做妻子。
  廖小燕的大弟廖小虎一直帮着谢奇阳做事,他堂客进了绣坊当绣娘,去年两口子把家搬到福乐居旁边的村子。廖老爹能下地走动,廖老娘的腰病彻底好了,将野桔村的房子卖掉,跟儿子、儿媳住一起,平时看家带小孙子。
  廖小燕待产,何阳正要复习功课,何三宝忙得不可开交,一家人商量给何七雪说过后,就将廖家老爹、老娘和小侄儿一直接到五号院住。
  廖小松得以在福乐居过年,在二号院里仍跟老柄叔一个房间,一闲下来就帮着荷花做活。他偶尔暗示几句打比喻,荷花竟是听不懂,急的在心里直叹气。
  荷花剪了一大篮子,道:“小姐不喜欢红梅,只喜黄色腊梅,说现在剪下梅枝放在屋里用灵水浸泡,明日正月初一大早就能绽放,到时满室花香,吉祥如意。老老太太和老老夫人都爱花,一定喜欢。”
  廖小松想起将要九岁的谢玲珑,赞叹道:“小姐向来心思巧妙。走。我们送花去。”
  两人说笑着步行至第十五号院。看守院门的是两名气度不凡腰身板直的中年奴婢,见是谢玲珑身边的贴身大奴婢立刻放行。
  偏厅里生着三个火盆,开着半扇窗户。家具清一色的紫檀木,东边靠墙置着一张桌腿雕兽图的几案,上面摆着一个小兽红铜香炉,里面点着极为名贵的沉香,好闻的香味弥漫整厅,光这一样就能看出住在这个院子的主人身份尊贵。
  一个梳着云髻戴着镶红宝石和钻石金钗穿着高领宽松紫袄银灰色长裤的贵妇人跟一个梳着简单发髻戴着玉钗穿绛红色中长袄深蓝色裤的老妇人分坐在一个小方桌两侧吃灵果谈笑风生。
  贵妇人是玄灯大师和和泉两年前亲自送来的,当时她的右眼瞎了,还带着不满一岁体质很弱的双胞胎男婴孩。玄灯大师说她叫静夫人,是他俗家的妹子、明公子的姑姑,双胞胎是她的曾孙子。
  老妇人是谢奇阳的奶奶江芳,比静夫人晚一个月从洞庭湖庄子搬到福乐居十六号院。
  管家王福为区别老主子和老贵客,让府里奴仆称江芳做“老老夫人”,称静夫人做“老老太太”。
  ------题外话------
  感谢亲们的一切支持!每人抱抱哈!
1;第二卷 窈窕玉女 1 和泉封勇战伯 福乐居添贵客





☆、2 主客其乐融融 二老议明王亲事

2;第二卷 窈窕玉女 2 主客其乐融融 二老议明王亲事
  静夫人生在大贵之家,年青时有倾城之貌,却是个极命苦的人,夫君、儿子、孙子、儿媳都去世了,膝下只有两个的重孙子李青和李城。三个儿子先后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她悲痛欲绝,为此右眼哭瞎了,来到福乐居吃了两年的灵物,视线渐渐恢复。
  江芳生在江家是潭州巨富,为了家族发展嫁给无能的丈夫,中年丈夫和二儿子相继去世,大儿子因酗酒过度中年瘫痪在床,嫡孙、嫡重孙没有一个争气,几大家子全靠她用嫁妆养活。她到老了还被婆家家族族长休出门去,为避不孝子孙不得不躲到洞庭湖偏远的庄子里。如今唯一给她长脸争光的就是庶孙谢奇阳一家人,其余子孙对她来说有等于无。
  两位老妇人身份地位天壤之别,却因命运悲惨,老来孤苦伶仃,聊天时产生了共鸣,在福乐居共同生活两年,时常见面处出感情,如今竟是以姐妹相称。
  江芳过了年就要七十岁,比静夫人大六岁,被称为“老姐姐”。
  荷花和廖小松进来磕头禀报。两老望着梅枝笑眯眯。
  静夫人令奴婢将梅枝取了放在卧房和大厅,丹凤眼上挑,赞道:“小珑珑真是有心,自从我去年正月去贺府花园游玩赞了一句冬日赏梅雅,她夏天就在花园植了梅树,现今梅枝结了花苞,第一个给我送来。”
  江芳笑道:“我也是喜爱梅花的清雅不畏严寒性子顽强。嗯,等明个梅花都开了,屋子里清香扑鼻,那才美好。”
  静夫人问荷花道:“小珑珑一早把青儿和城儿领走,是要干什么?”
  荷花低头小声道:“回老老太太话,奴婢去剪梅枝时,小姐正安排平安少爷给平康少爷和两位小小少爷沐浴。”
  静夫人先是“啊?”一声,又和江芳同时扑哧笑出声,就连厅里的四位奴婢都捂嘴轻乐。
  静夫人想起那个前年初见时还穿着开裆裤的年画娃娃,道:“乖乖,平安过了今个才五岁,他能给三个娃娃沐浴?”
  江芳直接笑出眼泪,道:“安伢子自己都是个细伢子,这个浴怎么沐法,莫是四个细伢子光着小屁股在浴室打水仗。”
  荷花大胆抬起头,见静夫人笑起来可真美,一双眼睛像她发上戴的宝石闪闪发光,从未见过如此美貌的老妇人,谢玲珑时常想法子让静夫人多笑,便接着道:“浴室不会乱的,有明公子在一旁监督。”
  静夫人恍然大悟道:“哦,小珑珑还派了一个监军。可惜我那侄子是个最爱胡闹的主,说不定他跟四个小娃娃在浴室里一起闹水玩。”
  荷花笑道:“小姐悄悄给我说,让干爹常跟细伢子在一起,看得多了,他就会找一个干娘成亲生自已的细伢子。”担着半篮子梅枝与廖小松行礼退下。
  江芳拉着静夫人的手,真挚道:“珑妹子真是用心良苦。老妹妹,过了今天就是你侄儿的本命年,他都三十六岁了,我都为你替他着急。咱们老姐妹是不是想个办法,让他把平安干娘娶了。你觉得呢?”
  静夫人感激道:“老姐姐的话说到我心坎去了。我看白丽这小姑娘是个好的,配明儿合适。这两年白丽常来福乐居,明儿跟她每年能见十几次面,性格也都了解,又互有情意,处也处够了。我准备明年喝他俩的喜酒。”
  两老正说着,厅外传来几个童子纯真的笑声和欢喜的叫声,“曾奶奶,我们回来了。”
  “曾奶奶,今个两个小叔叔在咱们院吃午饭。”
  奴婢连忙去拉开布帘,只见明王穿着紫袍后背着一个,左右手各抱一个,脖子上还挂一个,一人带着四个洗得白白净净均着红衣红裤的漂亮娃娃乐呵呵大步流星走进来,身后还跟着四只一模一样如人般站立行走的黄毛小狐狸。
  两老瞧着明王带着四娃四狐,又是一阵大笑。
  静夫人指着明王道:“正说着你呢,今儿你就在这里吃午饭。”又指着他左右手搂着的两个娃娃,笑道:“两只小猴子这么早就换上新衣,等会吃午饭就会弄得都是油。谁给你们换的新衣?”
  李青和李城长得一模一样,今年两岁多,正是顽皮可爱的时候,抱着明王胳膊不放手。
  李青比李城早出生一盏茶时间是哥哥,小脑袋左右摇晃道:“曾奶奶,我们这么大了不是小孩子了吃饭不会把衣服弄脏的。瞧见没,这新衣是我们自已穿上的。”
  李城望着静夫人吃惊的模样,得意道:“曾奶奶,今个我们还是自己洗的澡呢。平安叔叔说他一岁多就会穿衣洗澡,平康也是,我们想着绝对不能丢您的脸,今儿就自己动手了。我们厉害吧。”
  双胞胎管明王叫叔爷爷,管谢玲珑叫姑姑,管谢平安、谢平康叫叔叔。
  静夫人欣慰的点点头笑道:“你们向两个小叔叔学,好。快过来让我瞧瞧,洗干净没有?”
  江芳小跑上前将挂在明王脖子上的将要三岁的小儿谢平康抱过来,又朝在明王背上乱扭将要五岁的谢平安道:“快下来,把你们明叔叔累坏了。”
  小胖子谢平安生得浓眉大眼,皮肤粉嫩,小嘴朱红,身高个子看上像十岁孩童,一脸的雅气,笑道:“这算什么,干爹刚才还带着我们四个飞上屋顶呢!”
  四只小狐狸是四个孩子的贴身灵兽,分别是三黄、四黄、五黄和六黄。李青和李诚是静夫人的心肝,容不得两个嫡重孙有半点闪失,谢玲珑就把他们当成亲弟弟来照顾,每人配一只灵狐守护。
  三黄和四黄走到江芳跟前做揖讨好。
  五黄和六黄蹦跳至静夫人跟前跪下磕头,站起后分别立在她两腿旁边,用毛茸茸的小脑袋蹭她的小腿肚子撒娇,把她乐得直笑。
  静夫人高兴,一室的奴婢也跟着欢喜,均感慨道:以前主子在青城府总是悲痛的以泪洗脸,自从到了福乐居,一天到晚开心事不断总是笑着,就这么常笑脸上的皱纹不添反而少了。
  明王向江芳行礼后,走到静夫人跟前,笑道:“姑姑,那您和老老夫人得陪侄儿喝两杯灵酒。”
  静夫人道:“酒留着晚上吃年夜饭喝。今个吃过午饭我和老姐姐有话给你讲!”招过两个曾孙子搂着,目光检查他们的耳朵、脖颈,又拿起他们的手细看指甲,惊赞道:“我的乖乖,洗得可很干净。”心说:小玲珑真是个能干的,将两个弟弟教育的如此好,我的青儿和城儿在这里住养得白白胖胖身体健壮,还能跟着学好习惯。
  明王一看两老这架势估计又是说他和白丽的亲事,耸耸肩坐在一旁,操起一根灵香蕉吃,赞叹道:“嗯。味道真好,百吃不厌。”
  三年前谢玲珑派谢习武、谢志武去南疆军队给白霄送灵蟒,特意嘱咐将当地水果种子带回来。他们在南疆呆了半个月,搜集到椰子、芒果、香蕉、榴莲、莲雾、荔枝、龙眼、波萝、枇杷、葡萄、木瓜、杨桃十二种水果种籽。
  如今谢玲珑的空间水果种类已达二十一种。
  福乐居的主子一年四季每天都能品尝到如此多品种的灵水果,比长安皇宫的李自原待遇还高。
  明王是大胃王,原先为了排毒每天要吃十几斤灵果,自从有了新品种灵果,每日份量增加到二十几斤,然后每顿灵果酒、灵鱼、灵兽肉、灵米、灵菜能吃三个何屠夫的量。
  明王这么个猛吃法,体内的毒素终于排泄出去九成,病怏怏的苍白肤色转变成白玉色,头发成了深褐,一年四季不用再穿着黑色裘衣,整个人更加英俊挺拔,看上去比刚到福乐居时年青了几岁。
  今个是年三十,潭州地区的风俗,明年家里日子是否红火就看年夜饭这顿饭菜是否丰盛精致、人到的齐不齐。
  福乐居住着几位贵客,谢玲珑亲自订得年夜饭菜谱,又特意嘱咐各院厨房午饭不能与年夜饭菜式同了。
  十三号院的午饭主食是灵羊棒骨汤烩面蒸灵米饭,菜有南瓜焖仔排、剁椒蒸灵鱼头、鱼香豆腐、滑炒灵菇、爆炒青蒜叶笋尖和小油菜肉沫汤,五菜一汤,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
  众人入了桌,奴婢给静夫人和明王添了一中碗灵羊棒骨汤烩灵面,往上面夹了一小搓灵葱沫,其余人添一小碗灵米饭。
  静夫人轻嗅一下,笑道:“灵羊汤香气扑鼻,灵面洁白,天天吃这口都不觉得腻。”
  她在青城府居住了三十年,那边草原广阔盛产牛羊,人们四季都吃牛羊肉很少吃猪肉,她入乡随俗跟着吃牛羊肉。
  明王和她出生地在长安,那里不种水稻,农村都种着麦子,家家户户吃面食,姑侄俩吃惯了面食,若是吃米饭,总觉得肚子吃不饱。
  前年明王无意中跟何屠夫提过一次,立刻引起共鸣。
  何屠夫把谢玲珑叫来,让她试试向菩萨求些灵面。
  谢玲珑从空间里专门弄出半块田种植麦子,小白将收获的灵麦用法术去壳弄成精细的极品灵麦粉,蒸出来的馒头、包子雪白,烙出来的饼一丝丝,擀出来的面条精抖在锅里煮多久都不烂。
  明王和何屠夫顿顿换着花样的吃面食,有了大口福。其余人跟着沾点光,不爱吃面条和馒头,喜欢在早上吃带馅的馅饼、包子、蒸饺和馄饨。
  静夫人来到福乐居,吃面食的人增加到三个。后来她的贴身奴婢和忠诚的奴仆来了,吃面食的队伍一下子扩大到二十人。第十三号院的厨房一日三顿都有面食,杂房里堆着十几袋灵面粉。有时晚上包灵鱼肉馅、香葱尖椒猪肉馅饺子,静夫人还会派奴仆给何屠夫端一大碗过去。
  明王和静夫人先吃了半碗热烩面喝了几口,感觉身子微微发汗,十分的舒畅,再去夹菜吃。
  江芳小口吃着灵米饭,笑道:“你们吃面一辈子不腻,我吃这米也是永远都吃不烦。”
  静夫人瞟着桌那边还有半盆烩面,道:“老姐姐,今个的烩面多,你也来尝尝吧。”
  “不,不,不!我可不吃。”江芳敏感的推辞连说三个不字,觉得失态拂了静夫人的好意,不过如此熟识不担心她会生气,笑问她和明王道:“这烩面好像是河南有名的吃食吧?”
  明王点点头道:“河南烩面相当的有名气。长安人原先不吃这个,后来何氏家族出了四位皇后,每位皇后都爱吃,每次举办宴会招待官妇也总有这道吃食,渐渐就流行起来,如今长安每家面馆的厨子都会做。”
  静夫人见江芳笑意更浓,立刻道:“这里面是不是有趣事,快讲讲。”
  江芳便将当年谢林的媳妇何氏回谢族时,第一顿就用河南烩面招待族人的事说了一遍,又讲何氏几次夸下海口送诸女首饰,结果到现在谢林都没人了,首饰都没瞧见影。
  江芳出身商户成亲前当过后台掌柜做过生意,口才很好,说的绘声绘色,还配合上动作,模仿当时族人吃不惯羊肉烩面直说膻味重的生动表情。
  静夫人听着直乐,最后干脆放下筷子不吃在一旁大笑,道:“我的乖乖,今个这事真有趣。那何氏竟把自己当成了何皇后,来到潭州族里摆烩面宴,她志气不小,是想着让潭州人都爱上吃烩面呢。”她在心里想着,已故的何太后和如今被囚在宫里的何皇后,若是听到有人模仿她们却弄出这样的效果,还能装腔作势虚伪的笑得出来吗。
  明王密卫掌握的讯息,只知道何氏和李子珏在皇宫前演一出春宫戏,何氏回谢族摆谱的事是头一次听到,想到何氏一个人就毁掉洛阳何氏嫡女二百多年积累的好名声,啧舌道:“那可真是个人材。”
  四小童在一旁用饭,听着大人说笑,并不插嘴。
  谢平安和谢平康小大人似的坐着端直用筷子夹菜,遇到够不着的菜,就让奴婢帮着。李青和李城坐在谢家两小曾经坐过的紫檀木儿童椅上吃,学着两小的样,规矩的很。
  谢平安和谢平康早上跟着何屠夫和何家孙子跑步打拳,吃过早饭,去第九号院旁听两位大学士讲了一节课,看到外面下雪就跑到第十三号院找李家兄弟玩,衣上落了雪湿了,被谢玲珑带走沐浴,在暖烘烘的浴室里打水仗玩,把早饭吃得食物都消耗光了。
  四小童胃口很好,每人都比江芳、静夫人吃的多,可是合起来都比不上明王能吃。
  静夫人原以为那半盆灵羊棒骨汤烩灵面会剩下,岂料最后全部进了明王肚子。
  明王还嫌肚子欠点,叫奴仆去厨房盛半盆面汤,美其名曰道:“原汤化原食。”
  偏厅里沉香味令人心神安定,静夫人放下手里的盛着灵蜜茶青白刻有山水墨图风雅的精瓷茶碗,对准备溜掉的明王道:“孩子们都去午休了。你给我们姐俩交个实底,何时向平安干娘提亲吧。”
  明王笑而不答。
  江芳缓缓道:“安伢子都叫了你两年多干爹,安伢子的干娘白丽也从未反对过。我和老妹妹去爬山,跟附近的村民谈天,他们都以为你们是一对夫妻呢。珑妹子说你的病都好了,身体康健,她给白丽在信里也提到这个。白丽回信说,自从她捐银钱被陛下册封为女官,苏州几大世家请官媒向她爹爹白都督提亲。”
  明王听到后面的话,俊脸慵懒的笑容渐收。
  江芳就知明王会在意,低声道:“太子要纳白丽做侧妃。白丽在长安任吏部尚书的叔叔亲生女儿白桂就是太子的侧妃,几年前在东宫不明不白暴亡。白丽爹爹回信婉拒太子。”
  明王怒道:“这蠢货还在给太后守陵就敢起淫心思!”
  江芳见明王发怒更觉此事有谱,道:“山东的勤王给白丽爹爹写信,想娶她做续弦。勤王今年四十二岁,勤王妃前年病逝,留下三个孩子,王府里头还有两个侧妃,十二个妾,十八个孩子。”
  “好个勤王!”明王腾得站起来,胸脯上下起伏,脸色青白,却是没有后话。
  李自勤是太后之子,三十二年前在太后和洛阳何氏的支持下差点夺走李自原的皇位。
  明王猜测,李自勤想娶白丽,除去贪图她的容貌和财富,更重要的想争取到白家。白家没那么痛快答应李自勤,自是有顾忌。这背后是不是洛阳何氏在推动呢?太子和洛阳何氏再联手山东勤王,白家也是要低头的。白家连拒皇室两次,传扬出去将会被皇室宗亲世家群起而攻之。
  静夫人蹙眉道:“老姐姐,今日你到我这里是不是特意要说这事。”
  江芳点点头道:“昨个珑妹子看着信急坏了,说给干爹说了几百遍都没用,请我来找老妹妹一起跟干爹好好谈谈。她说,干爹若今日不给个准信,那她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安伢子干娘嫁到山东当勤王王妃。”
  ------题外话------
  亲们知道静夫人是谁吧。呵呵,明王要有伴侣了。
  喜欢本文的亲,请以各种支持哈。多谢哦。
  ==
  推荐我的六本完结文,风格和本文一对一不同,是NP的,喜欢NP文的亲们可以去看下,分别是《万里芳菲》、《追忆逍遥》、《美厨皇妃》、《弃妃弑君》、《日食妖后》和《恶女神》,点开封面平齐右边:作者其它作品,或是目录下面的:作者其它作品,就能看到。
2;第二卷 窈窕玉女 2 主客其乐融融 二老议明王亲事




☆、3 祖孙憧憬长安 玲珑严惩恶奴

3;第二卷 窈窕玉女 3 祖孙憧憬长安 玲珑严惩恶奴
  静夫人见明王只是愤怒而不表态,气急起身道:“勤王写信我也写。哼,这群人是看不得我有好日子过,非要弄出事来让我闹心!我给大侄儿和白家族长写信,白丽的亲事由我做主。”
  白家族长就是白丽的爷爷,白东升和白东旭的爹爹,多年前曾是静夫人众多仰慕者当中的一个。
  江芳站起双手握着静夫人的手臂,感叹道:“老妹妹,就知道你是侠骨柔肠心最善的人。你这么做,不是让勤王恨上你了吗?勤王可是王爷,你要为青伢子和城伢子想想啊。”她知道静夫人身份极为尊贵,只是毕竟没有丈夫、儿子、孙子,身边的嫡重孙子才两岁多,跟拥有封地和军队权势通天的勤王无法比的。
  静夫人握紧江芳的手,道:“恨我的人多了,我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小玲珑说了,观世音菩萨已准了我的愿,谁要敢动我的青伢子和城伢子,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我不怕。”便要去书房写信。
  明王忙过来拦住,感激道:“姑姑眼睛不好莫动笔,我来写信,今儿就送出去。我心里是有平安干娘,只是玄灯叔叔预测我这些年要经历多场生死劫,第一场生死劫过后才是成亲的好时机。我一直想等这个劫过去,才去向平安干娘求亲。”
  江芳一听乐了,在旁边点头道:“这下好了。我们姐妹和珑妹子都放心了。这两年我看着平安干娘孤身一人一趟趟往潭州跑心疼的很,虽说她是来提货带带平安,但每次都专门看望你。她可算苦尽甘来。”
  静夫人伸手揪明王的耳朵,又气又笑道:“你这混小子,还记得我眼睛不好啊,非逼着我动真格的才说实话。欠拧!”
  明王笑道:“这不侄儿没躲开,任您拧着解气吗。”又对江芳真诚的道:“我和平安干娘谢过老老夫人。”
  江芳笑道:“我等着吃你们的喜酒。我去跟珑妹子回话。”
  静夫人道:“老姐姐,余下的就交给我。年夜饭之前我别的事都不做了,就监督这混小子!”
  明王享受着姑姑的宠爱和干女儿的关怀,心里暖烘烘,摊开双手道:“我这就去书房写,写完念给姑姑听,马上发出去!”
  静夫人拽着明王的胳膊急冲冲奔向书房,江芳带着两个贴身奴婢兴冲冲去了第二号院。她跟静夫人都是性急的,任何事想到就去做,所以投了脾气。
  谢奇阳直到昨日大年二十九还在忙着公务。白天跑了一趟都督府上缴挖江泥修江堤的开销帐本,虽然银钱是亲生女儿谢玲珑出的,但却是吕方正都督大人交付的公事,公事就要公办。下午他陪同吕方正去桔子州头视察。晚上回到家里用过饭就累得睡下,一觉睡到今日巳时末,错过早饭的点,直接沐浴吃午饭。
  何七雪已有三个月的身孕,这次跟前三次怀孕又不同,夜里精神白天特别困,用过早饭就去补觉,现在还在睡着。吴嫂守在屋外侍候着。
  马嫂立刻迎上前禀报道:“老老夫人,小姐陪着老爷用过午饭就带着荷花和廖小哥去了大厨房那边。”她是江家老老太爷送给谢玲珑守家的保镖,自然瞧着江芳亲切。
  “院里落雪。奶奶快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