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冠路-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姨娘貌美如花,极具韵味,是付家的姨娘,按说是不该被卖去做暗|娼的,因为卖去了那等烟花之地,付家的名声必定也会受损。
    可是想来付家大小姐付雅雅恨极了云姨娘,在付秀才去世之后第一个月,就将人卖了。
    听到这些消息,华恬深觉得,她自诩自己是个狠心的人,但是比起付雅雅,似乎还差得远。
    探望了许多故人一面,已经到了百花绚烂的春天中期,也该着手回帝都了。
    华恬让丫鬟们收拾东西,准备动身进京。
    在丫鬟们忙碌中,华恬带着蓝妈妈、丁香、洛云三人,打算去看一看住在云泥庵里的华楚枝。
    就她所知,华楚雅几姐妹时不时都会去云泥庵见华楚枝,劝她下山嫁人。可惜的是,华楚枝却不愿意。
    到了云泥庵,华恬安置毕,又上了香,这才跟着小尼姑去看华楚枝。
    华楚枝住在一个云泥庵西北角的一个小房间内,华恬去到,见华楚枝正站在窗边,看着外头明媚的春景发呆。
    华恬走进去,顺着华楚枝的视线看出去,见到窗外远山如黛,间或又有粉的红的,说不出的好看。窗边似是长了一株桃树,开满桃花的枝桠伸到了窗旁。华楚枝看的,正是伸到窗旁的桃枝。
    华恬走进来的时候,没有刻意收敛脚步声,故而华楚枝听到了脚步声。
    她没有转头过来,而是继续望着窗外,口中道,“你来了。”
    “嗯。”华恬应了一声,打量着华楚枝。
    华楚枝身高虽然不及华恬,但是从背后看,身姿窈窕,虽然穿着普通的尼姑服饰,但从背影看,还是看得出是一个美人。
    听到华恬回话如此简单,如此不急不躁,华楚枝顿了顿,慢慢回过身来。
    华恬看去,见她气质更加沉静了,甚至有了一两分出尘的味道,似乎万事都与她无关了。她长得和华楚丹有些像,只是没有华楚丹美丽。
    “自从知道你回来,我就知道,你必定回来见我一回的。”华楚枝目光注视着华恬,说道。
    华恬点点头,“嗯,你猜对了。怎么,不请我坐下么?”
    华楚枝伸出手,示意华恬随意坐下,紧接着她也盘膝坐下,抬眸,无悲无喜地看向华恬,
    “当年,一切都是你设计的罢?”
    华恬冷不防她会这般问,愣了一下,摇摇头,“我又不是神,哪里能够事事设计得到?”
    她设计的是大多数,但称不上是“一切”。沈金玉的那个奸|夫楚先生,他的夫人,便也曾出手。
    听到华恬否认,华楚枝垂下眼睑,眼睫毛的阴影打在她脸上,有几分诡异。
    半晌,她复抬眸看向华恬,“只怕我与华楚丹,与华家并无半点血脉关系罢。”
    华恬一惊,听华楚枝笃定的语气,她已经肯定了,而不是疑问。
    只是她一惊,脸上却没什么表情,华楚枝无法看得出她的情绪。
    “这是哪里传来的胡话?”华恬微微一笑,反问道,“难道竟连你也相信了么?”
    华楚枝抿嘴露出一个无悲无喜的笑,“你我都知道,这不是什么胡话……想这世俗红尘,儿女悲喜、情痴情缠,最后又剩下了什么?”
    这话听着悲凉,可是华楚枝的声音却没有任何情感起伏,仿佛只是在说着无关紧要的事,令人觉得毛骨悚然。
    可是不等华恬说话,她又道,
    “三日后,我将剃度。”(未完待续)

  ☆、496 落发剃度

华恬这回的吃惊终于兜不住表露在脸上了,她霍然起立,惊愕看向华楚枝,“你说什么?”
    “我意已决,贤慈师太也同意了。”华楚枝看着华恬脸上的惊愕,静静地说道。
    如此外露的表情,即便是当年华恬还小,她也是很少看见的。那个时候,她七岁,华恬五岁,都早早地没了童真。
    如今想想,一切都恍如隔世。
    华恬脸上惘然若失,她看向华楚枝,看着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脸庞,怔怔道,“你不必如此。”
    那一辈子,二房的人中,华楚枝对自己三兄妹是伤害最少的,几乎不怎么动手。
    小时候,华恬是下定了决心让二房的人都不得好死。可是如今长大了,眼界变了,所图的也不再单纯的报仇。她需要的是成长,是发展,是让华家光宗耀祖。
    这么多年过去,二房的人也被折腾得够呛,她已经不执著于一定要让她们死了。如今最好的,是维持下去,不让二房的人丢大房的脸,然后大房走得更远。
    华楚雅四姐妹,嫁给了比那一辈子差了不止一倍的夫婿,沈金玉仍旧在大牢里苟延残喘,足够了。这最无辜的华楚枝,其实不必去出家的。
    往另外一方面说,就连华楚雅四姐妹都能嫁到夫婿,生儿育女,华楚枝这个最无辜的,也该得到这些。
    华楚枝摇摇头,“这便是我心中所想所求,并不为难。……她做下的一切,我无法接受,若是想不开。我一辈子会郁郁而终。如今想开了,什么都不值得介意了。”
    听到华楚枝这些话,华恬颓然坐在地上。
    她断断想不到,华楚枝竟然和华安云姑姑一般,竟然有那么强烈的道德感。
    “你能来这里,看着我剃度么?”华楚枝又语气平静地问道。
    华恬抬眸,看向华楚枝的目光。正好撞进她望过来的双眸。
    瞬间。前尘旧事一一在彼此眼中浮现,又都好似春末的落花,悄无声息地凋零。
    再也会不过去了。彼此的命运已定。
    “我会来。但我想,几位姐姐也该知道你这个决定。”华恬说着,站起身来。
    华楚枝垂下眼睑,叹息一声。“知道了又如何?”
    “起码她们得知道,并非我来了。你才会剃度。”
    华恬一边下山,一边使人去通知华楚雅、华楚丹、华楚宜和华楚芳四姐妹,说华楚枝准备剃度出家。
    之后两日内,华楚雅四姐妹纷纷上云泥庵。不知和华楚枝说什么。
    华恬再次来到大牢里,见了沈金玉一面。
    这个时候,沈金玉的满头青丝。已经彻底变白了。脸上的皱纹仿佛老树皮,到处纵横交错。
    不过十年。沈金玉也不过三十多岁,还不到四十。可是她已经老了,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
    华恬知道,这么多年来,华楚雅几姐妹每年只会来看一次沈金玉,每次都是匆匆离开。
    听到声音,沈金玉抬起已经浑浊不堪的目光,看了过来。
    华恬俏生生地立在牢前,看向这个狼狈不堪的老婆子,没有说话。
    这个人,和过去没有一点儿相似的地方了,更不要说还有那一辈子逼死华恒时那种高高在上。如今的她,已经低到了尘埃里。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人的命足够硬,竟然撑过了这么多年。
    “丹儿?”沈金玉没有听到声音,便踉踉跄跄地爬到栅栏前,双手握着栅栏,率先嘶哑地叫道。
    “五姐姐要出家,二姐姐并其余几位姐姐,都去劝了。”华恬静静地道。
    栅栏前的沈金玉双目瞪圆了,惊叫道,“什么?五娘要出家?我不信,你骗我的,你骗我的,你是……你是……你是华六娘,你是华六娘那个小贱人,故意来骗我的!”
    说到最后,声音里充满了怨毒。
    面对沈金玉的辱骂,华恬无悲无喜,“她说,她接受不了自己的身份,永远无法原谅你。”
    “不——”沈金玉赤红着眼睛,眼泪流了下来,对着华恬大声嘶吼。
    “不管你信不信,我这是带话来了。”华恬理了理衣袖,道,“剩下四位姐姐的幸福,就看婶婶的了。婶婶继续在牢里,好好呆着罢。”
    华恬说完,转身出去了。
    沈金玉有多惨,她就有多痛快。只是如今,这种痛快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她要追求的,不再是这个,这个,只能成为调剂。
    “不,别走,你回来,六娘你回来……婶婶求你了,求你,叫大娘她们来看一看我……”沈金玉在牢里,拼命撞着栅栏,尖叫道。
    华恬不为所动,加快脚步,很快离开了大牢。
    到了第三日,华恬再度带着蓝妈妈和洛云一起上了云泥庵。
    华楚雅、华楚丹、华楚宜和华楚芳四人都在,仍在企图说服华楚枝,让她不要出家。
    可是华楚枝已经下定了决定,根本不为所动,四人说了半天,她一句话都没有回答。
    等华恬来了,贤慈师太已经准备好,要帮华楚枝剃度了。
    这么多年,华楚枝一直是带发修行的。如今又浓又密的青丝已经很长了,是一头漂亮的头发。可是它的主人不需要这些发丝了。
    在华恬和华楚雅四姐妹的见证下,华楚枝的青丝纷纷跌落在地下。
    沙沙的剃度声一直响着,等到声音停下来,这世上少了一个叫华楚枝的人,多了一个尼姑。
    这个尼姑,被赐法号皆空。
    皆空小尼姑对着华恬和华楚雅、华楚丹、华楚宜和华楚芳施了个礼,便跟着贤慈师太离开了。
    五人看着那渐行渐远,与普通尼姑没有任何区别的小尼姑,心中百感交杂。
    “五娘——”华楚丹突然泪流满面,失声痛哭起来。
    方才眼睁睁地看着华楚枝变成皆空,她还不觉得什么,此刻再看到那个尼姑身影渐渐远去,她终于意识到了,有些什么,彻底改变了。
    她再也回不去过去那个无忧的少年时代了,她再也不能仗着沈金玉的宠爱而在府中横行无忌了,她再也不能因为身份高出门去做客,在众多闺阁小姐中受到优待了。
    那个代表了她快乐、无忧的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以前她总认为,只要她努力追求,总有一天,还能够因为地位再度横行无忌,因为地位受到优待。可是华楚枝变成皆空,一个平平常常的尼姑背影,让她意识到,一切都破碎了。
    即便她站得再高,也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与姐姐妹妹嬉闹,无忧无虑的华二小姐了。
    华楚丹哭得很伤心,即便被丫鬟搀扶着,也软倒在了地上。
    华楚雅几姐妹忍了许久,没有忍住,也跟着无声地流泪。
    她们的母亲被关在大牢里,已经不能如同常人一般见面了,如今一个妹妹,又剃度出家,再也不复过去。
    仿佛一场梦幻美好的梦,一朝尽散。
    华恬听着华楚丹悲怆的哭声,想起前尘旧事,也觉得宛如浮梦。回想起那一辈子眼睁睁看着两个兄长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也湿了眼眶。
    云泥庵毕竟是修行之地,五人没有在山上逗留太久,便都下山去。
    华恬和华楚丹都在山阳镇,便回山阳镇去。华楚雅、华楚宜和华楚芳三人不在镇子上,到了山下和华恬、华楚丹告别,便都坐着马车归家去了。
    回到华府内,华恬收到了两个叫人震惊的消息。
    第一个消息,程丞相一派,上折子弹劾华府每年都有一笔款项支出,而一个叫狼牙的组织每年都有暗中款项收入,他们认为,华府的支出,正是暗中给了狼牙。
    狼牙是大周朝臭名昭著的大盗组织,甚至有传言他们与西北的异族暗中交好。一旦确定华府当真暗中资助狼牙,只怕华府顷刻间就要覆灭。
    华府生意遍布天下,收入也是富甲天下,只是一向没有显山露水,不为人知罢了。而华府暗地里要用到银子的地方不少,每年的账都是不经过华府,直接从收入那里支出到用钱之处的。
    去年因为特殊原因,的确有一笔银子走了华府明面上的账。因为用不到银子,华恬手一划,又将银子悄悄地转出去了。
    程丞相一派能够查得到这么一笔银子的支出,也算了得。就不知,提供这个消息的是哪个了。
    第二个消息,简府逼婚镇国将军钟离彻,指出钟离彻生死不明时,女儿简流朱北上寻找于他,一片深情。同时以镇国将军当日骑马回城时,简流朱在后策马跟随为证。
    对于第一个消息,华恬一阵烦恼,但是知道华恒、华恪肯定会很快解决的,倒不是有多担忧。她更希望,能够尽快查出暗地里传递消息给程丞相的人。
    第二个消息,华恬感到好奇,她很早之前就收到了简流朱抵达帝都的消息。如此一来,简流朱怎么会又和钟离彻同时回京呢?
    既然都说了钟离彻回京那日,简流朱策马跟在后,那就表示肯定有许多人可以作证,事情是真的。
    但是,怎会如此?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未完待续)

  ☆、497 风起回京

华恬将事情在心中从头到尾分析了一遍,得出一个最不是可能的可能。
    简流朱从护送她回京的人身上,猜出了这些人是钟离彻的人。然后回到帝都之后,她不动声色,也不让人传她回来的消息。等到钟离彻回京之日,她骑马守在城外,跟着钟离彻入城。
    以简流朱七窍玲珑的心,想到那些是钟离彻的人并不难。至于打探钟离彻回京的消息,以简府的实力,也不是难事。
    做出这个猜测,华恬有些不知心里是什么滋味。
    尽管不喜,她还是不能怪责简流朱。毕竟如今她和钟离彻,算不上有关系,她没有立场阻止简流朱对钟离彻做什么。
    而简流朱,一片真心,并没有伤害到人,她真正做错的是,使了手段,算计了钟离彻。从她猜到护送她回来之人是钟离彻的人,就该知道,钟离彻是她的恩人。
    没有报恩,反而马上算计了恩人,这种行为很不恰当。可是,除了钟离彻和她,还有谁知道?
    华恬半躺在榻子里,揉着眉心,头疼不已。
    即便天下人都认为简流朱情深一片,为了钟离彻出走帝都,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找寻钟离彻,钟离彻也不会因此而让步的。
    相反,只怕钟离彻因为被算计,再不会留情面了。
    也不知简流朱和简府是怎么想的,钟离彻受了陷害,怒斩大将出走,这一回来,圣人肯定捧着的。简府逼婚这一步棋,走得太美妙。她有些不敢看。
    可惜无论她想做什么,如今远离帝都,什么都做不了。
    不过,最让人烦恼的,还是程丞相弹劾华府一事。
    此刻外头没有消息,而她率先收到了,也不过是快了一日半日而已。只怕不消一日。这些消息传到天下皆知。就不好收拾了。
    华府是没落的二流世家,如今是靠着新出的科举考试成为翰林学士,快速获封高位的。这一早就让许多世家在背地里恨得咬碎了牙齿。如今见着机会,会怕会往死里下黑手,将华府拉下马。
    青州大地对华府推崇备至,能够帮华府支撑数日。在没有大世家的地区,也有许多个华家书院。这也是华府的资本。但是天下之大,青州大地并其余几个地方,并不能代表天下。
    如果华恒、华恪应对不当,过去的种种赞誉。可能都会成为泡影。
    想来,这就是程丞相一派的目的了。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华府有一个开遍了天下的一善堂,世人闻名的一善堂。
    华恬想。她能够想得到一善堂,华恒、华恪肯定也能够想得到的。只要能够善用一善堂,华府就能反败为胜,名声比过去更甚。
    这么坐着想通了这些东西,华恬原本急躁的心情不复存在了。
    不过,怎么着,还是得去和展博先生通通气,说说话,也去见一见医术师父姚大夫才是。
    想到这里,华恬起身,叫上八婢一起,打算出门去。
    蓝妈妈见华恬从榻子上起来,脸上神色平静,半点不着急,有点吃惊,问道,“你难道就不担心?”
    “不担心,我一个弱女子,该是他们护着我。他们肯定能自己想得到好法子的。”华恬答道。
    蓝妈妈仿佛看怪人一般,盯着华恬看了又看。
    华恬临出门前,还是问了蓝妈妈一句,“师父,我准备回京了,你要跟我一道回去么?”
    蓝妈妈怔立当场,并没有说话。
    到了华家书院,华恬找到了展博先生和姚大夫,将从帝都收到的消息和盘托出。
    展博先生和姚大夫听了脸上并无异色,显然他们早就知道了。
    “你此刻前来,可是想到了什么法子应对?”展博先生看向华恬,问道。
    华恬摇摇头,还是用回答蓝妈妈那句话回答展博先生。
    姚大夫在旁听了,笑道,“你总算想开了。”
    展博先生满意地点点头,“你年纪也不小了,别总操心这些。等事情解决了再回京罢。”
    华恬见他说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连忙摇头,“如今天气正好适合在外头奔波,再迟些夏天来了,我却是不愿意赶路了。”
    夏天天气炎热,在路上洗漱等事宜都不方便,华恬一点也不想尝试浑身汗味的感觉。
    姚大夫在旁道,“确实该早些回去,大郎的孩子也准备出生了罢,六娘回去,也好帮忙管管家。”
    华恬连忙应是。
    展博先生听了,在旁沉吟半晌,道,“早点回去也好……你的姻缘……定看好了,自己愿意了才嫁,到时若定了,务必写信来给我们。”
    “先生,你怎地无端端说起这些……”华恬脸一红,不好意思起来。
    展博先生摆摆手,“那是人生必经阶段的事,有什么好害羞的。你回去罢,收拾了东西,尽快回去。”
    华恬听展博先生说得突兀,一时摸不准他是不是有事瞒着自己,便偷偷看向姚大夫,却见姚大夫冲自己一笑,什么也没说。
    无奈何,最后华恬告别了两位先生,带着丫鬟在华家园林又玩了半日,这才回到华府中。
    在府中又住了三日,华恬便动身出发回京。
    这个时候天下间都传遍了华家勾结狼牙的消息,除了青州大地,许多人都声讨华府。
    青州是华府的大本营,华家书院也首先在青州落成的,青州的民众都认准了华家绝对是好人,所以青州没有什么人对华府口出恶言,大家都说,必定是有人构陷。
    当年南方洪涝,月河沿岸许多受灾的灾民曾经受到过华家的恩惠,对他们来说,华家自然不是坏人,是绝对不会和那些丧尽天良的狼牙有关系的。
    得知始终有人相信华家,华恬很是开心。她想,远在帝都的两位哥哥,也一定会很开心的。毕竟,他们的付出,全都在老百姓心中了。
    蓝妈妈思量再三,说是有事,暂时不回去了。
    第二日一大早,华恬拉着蓝妈妈的手,站在长亭边上,依依不舍。
    “傻孩子,你将来出嫁了,总得跟我们分开的,如今早些习惯一些也好。”蓝妈妈摸摸华恬的脑袋,说道。
    当时她初见华恬,华恬不过一个五岁孩童,说话奶声奶气的。不想一眨眼,那个小童已经长大成人,亭亭玉立了。很快,她就要离开她,嫁入另一个家庭了。
    华恬捉着蓝妈妈的手,抬头看着蓝妈妈,认真道,“我不知道师父为何要躲着不回京,也不想问起让师父难过。只是,师父,一味躲着,总不是办法的。”
    蓝妈妈冷不防华恬会跟自己直言,一时怔愣了。半晌她神色复杂至极,眸中似怨似恨,长叹一声,“你先回京去,师父总有一日要回去的。”
    见蓝妈妈双眼有些湿润,华恬不敢再说下去了。她双手抱着蓝妈妈的,如同孩提时一般蹭了蹭,这才不舍地离去。
    马车慢慢远去,蓝妈妈怔怔地望着。
    等马车拐了弯,再也看不见了,她低低地叹了一声,想起前尘旧事,心如刀割。浑浊的泪水从老眼滑落,流过皱纹遍布的脸上。
    蓝妈妈伸手擦去眼泪,感受到脸上那刀刻出来的皱纹,心中悲怆得身子晃了晃。
    她已经老了,再不是过去那个如花少女。
    华恬和八婢,带着三十二个护卫,一路往帝都赶去。
    路上到处都是春景,花红柳绿,景致尚好。
    华恬走在路上,不时让人出去打听消息。在青州范围内,大家讨论的是不知华府得罪了谁,要下狠手陷害。除此之外,他们对镇国将军和简府小姐的消息很感兴趣。
    大家都觉得,简小姐一介弱质女流,独自一人出京往西北而行,千里寻夫,实在是一个至情至圣的小娘子。若是镇国将军不回应这一番情意,就是狼心狗肺!
    华恬第一次听到这种论断,差点喷饭。
    她怎么也想不到,百姓会将事情如此定性。
    不过转念一想,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镇国将军曾经被人陷害,失踪了一段时间,而简小姐千里迢迢去寻人,最后一同回京。回京之后,简府为了简小姐的名誉逼婚——这件事太理所当然了。
    简小姐不要名声,不怕艰险,为了镇国将军做到了这种地步,难道镇国将军不该感动,不该回应吗?
    这是所有老百姓的想法。
    华恬就事论事,觉得老百姓的想法没错。但是作为那个真正去将钟离彻救回来,并且与他两情相悦的人,她心里一百个不满意。
    若是此刻钟离彻在她身边,她说不得会提剑刺人。
    都这么多天了,消息也传遍天下了,他还是什么都没有做,一点措施都没有,实在太过分了!
    因着此事,她心情不好,又在赶路上,不过两三日,她生生瘦出了下巴。
    这日出了青州,进入另外一个州的地界。
    陈方带人赶在前方打听消息,很快脸色有些难看地回来了。
    这里的民众属于不相信华家的,都认定华家必定是和狼牙有关系,华家曾经出过银子支持狼牙为非作歹——他们希望华恒、华恪被打入大牢,华恬被剥夺县主封号。(未完待续)

  ☆、498 天下至善

听到陈方打听回来的消息,八婢脸色异常难看,都担心地看着华恬。
    华恬早知道事情会严重到如此程度,倒不是很吃惊。她沉吟半晌,道,“咱们先进城找个地方住下再说。”
    “小姐,这马车上有华家的标志,如今群情汹涌,若是认出小姐来,只怕会伤了小姐。”陈方担心地说道。
    “是啊,小姐,不如咱们今日野外露宿一晚。”丁香也在旁劝。
    来仪也点点头,道,“即便有咱们华府的人开的店,咱们住进去也不好。”
    华恬想说,自己这里兵强马壮,住店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转念一想,虽然不会被欺负了去,但是受到排挤,影响心情是避免不了的。
    当下道,“既如此,咱们在这野外住上一晚,明日绕道,不入城了罢。”
    陈方等人和八婢仍旧很担心,目光看向华恬,欲言又止。
    “还有事?”华恬讶异问道。
    “小姐,如今除了青州,许多地方都对华府有误解,不如咱们先回山阳镇,等到误会解开了再入京?”来仪提议道。
    华恬当即摇摇头,说道,“不用担心,此事很快会过去。大哥、二哥那边如今尚未做出决断,想来是有所顾忌,但是快了……”
    陈方和八婢都不知道华恬为何如此笃定,眼见苦劝无效,只得分了人前去找寻适合野外住宿的地方。
    就在华恬不急不缓,八婢和陈方等护卫担忧焦虑中,众人向着帝都方向又走了两日。
    这两日众人都极少入城,即便是需要洗漱,也是天黑了才到小镇子去住店。第二日一大早就匆匆离开。
    即便如此,众人还是一路都听到许多人对华家的讨伐之声。
    幸而到了第三日,帝都传来了震惊天下的消息。
    遍布大周朝,人称菩萨行善的一善堂,竟然是华家开设的!
    据说当日华大翰林曾在朝堂上,对圣人言明成立一善堂的初衷:华家为没落的世家,只能靠读书为出路。在读书明志中。华大、华二听到圣人倡导的“民为贵”思想。深受启发,故而以微薄之力成立了一善堂。
    一善堂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帮助受洪涝旱灾雪灾所害的人。帮助鳏寡孤独残废者,以及孤苦无依的乞丐。但受资金所限,一善堂做得其实还不到位。
    但是即便华家谦虚,说什么做得不到位。天下人听到这个消息,却是个个满心感激!
    华家至善。成立了华家书院,为许多贫寒学子提供了进学的去处!华家至善,成立了一善堂,为劳苦大众服务!
    华家还说。只想为圣人做好事,为百姓造福,而不想得到这个做善事的名声。所以华府的一些收入都是不走账面,直接划到一善堂去的。
    先前那一笔账。走了华家账面,但是华家三兄妹都认为家里用不了这许多钱,又都划到一善堂里去了。
    这些消息一传出来,在整个大周朝都炸开了锅。
    华府为了做好事,省吃俭用,即便多了一笔钱也没有放家里吃喝,而是给了一善堂去帮助贫困的人。可是,却被人诬蔑与狼牙有关系,这还有天理吗?
    做了好事,因为不想被人知道,却被政敌认为勾结大盗,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得到过一善堂帮助的人、敬佩华家做善事的人、出自华家书院的人,全都愤怒起来,请求圣人一定要为华家讨回公道,严惩造谣者。
    当然,也不乏怀疑的声音。一善堂遍布大周朝,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少数,华家底子薄,如何能够支撑得住一善堂的运转?肯定是华家不要脸,将一善堂的功绩拿到自己头上来。
    对此,华大翰林和华小翰林很快公布了一善堂成立的艰辛并之后的运作方式。
    因为华家已经没落,底子薄,所以一善堂成立之初,很不顺利。华府的钱除了要建设华家书院,还要投入一善堂,根本杯水车薪。
    然而虽然苦,但是得知那么多人通过一善堂得到了帮助,华家三兄妹都觉得值得,所以咬着牙,苦苦撑了两年。
    第三年,展博先生知道了一善堂的事,修书一封回陈郡谢氏。陈郡谢氏得知此等为国为民的大事,便出重金鼎力支持。
    除此之外,陈郡谢氏还遣人来到青州山阳镇,和展博先生、悟道大师、华大、华二等人商量一善堂的运作方式。集中了所有人智慧的运转方式,使一善堂慢慢走上正轨,并开遍大周朝。
    一善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不假。
    但是一善堂的人,许多都是原先无法养活自己的老弱病残和乞丐。一善堂提供了工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力更生,更多地去造福于民。
    这些人能够做一些手工或者种地,赚取报酬,如此一来,就大大减轻了华家和谢家的压力。所以,华家和谢家需要支付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大大减少了。
    认真说来,其实一善堂最初是华家设立的,紧接着是华家并谢家联合开设的,但是到得最后,其实是天下人共同开设的。
    一善堂的运转方式一出,就堵上了许多人的嘴。
    展博先生传书,昭告天下名士,证明华大、华二所说属实。
    陈郡谢氏在帝都的说话人,也在朝堂上证明华大翰林和华小翰林所言属实。并大力推崇华家,说陈郡谢氏不过是后来加入,最初提出方案并努力支撑两年的华家,才是真正的大善人!
    另外一个名气传遍天下的名士子期先生听到这些消息,在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