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帝师[全五册]-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芳馨道:“这……奴婢恭送老夫人,恭送娘娘。”
母亲的脚步声萦绕着沉重的叹息,如击筑的凯歌,带着燕地的苍凉与坚守。我凝神听了许久,待耳畔恢复寂静,心也陡然痛了起来。芳馨转身回来,见我翻着眼睛看门,便道:“老夫人还未走远,若姑娘要改变主意,奴婢这就去请。”
我以袖遮面,长舒一口气:“现在什么时辰了?”
芳馨道:“酉时了,天快黑了。”
窗纸上暗弱的天光宛如生命行将走到尽头。我恍惚道:“都这样晚了,是该回府了。”
芳馨道:“姑娘午膳都没用,想必饿了。奴婢炖了粥,姑娘是要加咸鸡丝呢?还是加蜜?”
我想了想,嘶声道:“嘴里都是苦的,想吃些鲜的。”
芳馨微笑道:“那便放鸡丝吧。”说罢命小丫头去拿粥,又拿靠枕垫高了我的头和肩,“恕奴婢多口,姑娘不出宫是对的,宫里毕竟还是太平些。”
“太平?”双唇相碰,又冷又麻,“还记得咸平十年我刚入宫的时候,夷思陆皇后在思乔宫遇刺的事情么?还记得女史徐嘉秬是怎么死的么?”
芳馨一怔,又道:“那……难道真的要回青州才安全么?”
我的笑意冷若秋露,薄如寒霜:“姑姑难道忘记了,当年陆大将军府是如何派家甲头目张武锲而不舍地捉拿奚桧的么?难道不记得陆大将军府怎样勾结河盗杀了我父亲么?”
芳馨语塞,叹息道:“刺客——确是防不胜防。”忽然睁大了眼睛望着我,“姑娘是说,那女人是陆府的刺客?”我无声一笑,懒懒地闭上眼睛。芳馨沉默片刻,终是忍不住道:“那姑娘是如何说服老夫人的?奴婢看老夫人又生气又伤心,又心疼又无奈。”
我淡淡一笑:“我先说:母亲,玉机身子不好,太医说不能生育。”芳馨大惊,不待她答话,我又道,“我还说:母亲,您就当女儿已经被刺杀了吧。”
芳馨大惊:“姑娘怎能这样和老夫人说话?难怪夫人要伤心生气了。”顿了一顿,又道,“姑娘如此自绝,难道就真的不在乎母女之情了?”
“母女之情……”我呵出一口凉气,“自我父亲死的那一日,母亲的心中已经深恨我了。既恨,便恨到底吧。”
芳馨叹道:“母女天性,怎能割舍?姑娘多心了。”
芳馨如何知道我和母亲的心结?我淡淡一笑:“母亲没有弃绝我,这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芳馨默然。我又问道:“是了,宫中现下如何了?”
芳馨道:“宫里人都知道姑娘在景灵宫遇刺了,陛下已在派人彻查了。”
我又问:“弘阳郡王呢?”
芳馨道:“殿下正病着,还不知道。”
我微微松一口气道:“那就好,既然无事,也不必去说了。”
芳馨道:“姑娘一遇事,头一个便想着弘阳郡王殿下。”正说着,宫人将鸡丝粥端了进来,于是打起精神勉强用了一些。一个不留神,洒了一点在衣襟上,芳馨忙用帕子擦去,留下白而脆的印记。我猛然想起一事,道:“我换下来的衣裳呢?我今天带出去的荷包呢?”
芳馨道:“衣裳都抱出去洗了。姑娘说的是那只乳白色绣青丝线的荷包么?绿萼已经收在妆台的屉子里了,姑娘要看么?”我点了点头。芳馨忙取了来,我抢过,松了丝带,将荷包颠倒过来,落下几朵干枯的梨花和在景灵宫寻到的三棱梭,顿时松一口气。
芳馨不解,好奇地看着那枚黄铜梭,道:“这是什么?”
冷冰冰的暗器在灯下泛起柔和的光弧,我握紧了贴在胸前,感激道:“今天多亏这枚暗器杀死了刺客,否则我便见不到姑姑了。”
芳馨更奇:“暗器?奴婢莫不是在听书么?”
我瞟了她一眼,疲倦道:“我要睡一会儿,婉妃娘娘来了,替我挡驾。”说罢将黄铜小梭放在她的手心里,“姑姑亲自拿着这暗器,去永和宫问一问昱妃,是否识得此物。”芳馨应了,叫了两个小丫头进来服侍我睡下,方往永和宫去了。
然而不过片刻,芳馨便回来复命了。我支起身子问道:“姑姑怎的回来得这样快?”
芳馨道:“奴婢才出了漱玉斋的门,就看见昱妃娘娘带着华阳公主来了,听闻姑娘睡下了,问候了两句便回去了。奴婢就将这件暗器给昱妃娘娘看了。昱妃娘娘说她小时候随周贵妃习武的时候,在贵妃的旧物中见过此物。这是贵妃年少时用过的暗器,后来年长,飞花片叶,皆能伤人,便再不用借助暗器之势了。”
我将小梭攥在手心,喃喃道:“周贵妃……”
芳馨有些惊疑不定:“莫不是贵妃又回来了么?”
我想了想,摇头道:“既然是飞花片叶,皆能伤人,又何须新铸暗器?也许是……”我忽而想起多年前昱妃说的一句话:“师尊其实很想收一个男徒,只是因为当年孀居不便,才收我为徒。如今她人在江湖,一定可以收几个资质比我好许多的男徒,了却她多年的心愿。”
我侧头道:“也许是周贵妃的徒儿,一个男徒?”
芳馨道:“周贵妃出宫不过数年,新收的徒儿用这新打的暗器,倒也说得过去。只是这徒儿又与姑娘什么相干?他为何要来救姑娘呢?”
我将小梭放在枕边,叹道:“我也猜不到了。姑姑把灯留下,先出去吧。”芳馨剪了焦黑的烛芯,这才出去。小梭反射着烛光,眼前一亮。我只觉得莫名地安心,加之神思倦怠,很快便睡了过去。
醒来时,苍莽原野布满沟壑,灰云低垂,伸手就能掐出水来。我在齐胸深的土堑中踮起脚茫然四顾,天地蒙蒙一色,如鸡卵密不透风。有一个声音在耳边道:“你该走了。”于是我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出了那片原野。前方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条小溪。我欣喜若狂,掬起清甜的溪水却舍不得饮。最教人觉得幸福喜悦的,不是得到,而在即将得到的瞬间,何不让这庆幸与欢喜多逗留片刻?于是我忍住口渴,坐在树下歇息。打了个盹,又觉焦渴难耐。于是满怀希望地走到溪边,水中却映出一头萧萧银发。没有一生安稳的齐整与光泽,更没有壮志得酬的刚硬与苍凉,唯见东倒西歪、风尘仆仆。我蓦然一惊,不忍心再看自己的额头与眉眼,转身仓皇而逃。
灰云汤汤,黄原漠漠,原来我至死也没有走出这片荒原。巨大的孤独和无望锥心刺骨,胸口一震,我嘤地哭出声来。睁眼一摸索,黄铜梭还在,枕头早已湿了一小片。原来是一个梦。我已懒得翻身,也不想唤人。就让我长睡不醒。
双眼半开半合之间,忽觉床帐上人影一晃,我警觉地坐起身来。但见一抹橘色的灯光轻快均匀地染着银色的日月水云纹,如天水之间,明辉双照,说不出地温柔旖旎。皇帝坐在床边,默默地看着我,目光沉静,充满了爱惜、怜悯、渴望、探幽等诸般意味。
我胡乱拭了泪,就要下地行礼,他伸左臂拦住我道:“病了就躺着,不用行礼。”
我木然点了点头,直挺挺地坐着,也不敢向后靠。我披散着头发,只穿着一件白色中衣,锦被滑了下来,背后凉飕飕的一片。我低着头,什么也不想说,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皇帝道:“你做恶梦了,睡着还在哭。”
我大窘,抚了抚毛糙的长发,挽在耳后:“陛下看见微臣做恶梦,也不叫醒微臣。”
皇帝微笑道:“你在朕面前,要么板着脸,要么拒人千里,要么宁死不屈。朕就想看看你会不会哭,哭起来是什么模样。”
我不觉苦笑:“请陛下移驾玉茗堂,容微臣更衣。”
皇帝笑道:“你在朕面前也不是头一回这样衣冠不整了,还用更衣么?”
想起数年前的旧事,心头稍稍释然。就这样与他相对而坐,虽是默默不语,却觉平和安宁。好像又回到了仁和屯,我坐在青郁郁的草地上,沐着和风,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读书,不觉老之将至。
坐得久了,忽然打了一个冷战。他拉起厚厚的锦被,紧紧裹住我的肩头,长长的叹息如溪流潺湲,婉转之间,野英悄然绽放。他隔着被子缓缓抱住我,我浑身颤抖,泪顿时沁湿了他的肩头。
“你受惊了,”他柔声道,“从今以后,你永远在朕的身边,朕绝不让你再受苦。你若愿意,朕就封你为贵妃。你若不肯,就还做你的女录也无妨。”
我无言,只是哭。在梦中未尽的悲伤,都化作了恣情肆意的泪水。他拍了拍我的背,带着几分期盼与忐忑道:“朕不会再立后了,贵妃便是后宫之主。如何?”
不是不感动,但我早已没有嫁给他的资格。我害怕夜半梦见三位公主的时候会面对他疑惑的目光,我害怕我们对父亲的死都心知肚明却相敬如宾的伪善生活,我更怕自己有朝一日会恋慕他稀薄的恩宠而背弃熙平长公主和父亲,终至死无葬身之地。
不错,我就是这样一个冷心冷意的人,我不敢,也绝不会“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104'。
霎时间心头冰寒如铁,我含泪淡淡一笑,“告诉陛下一个好消息,周贵妃也许回来了。”
第二十九章 得之失之
似有珍藏而久远的震动从他内心深处逸散,肩头的绣纹擦过我的眼帘,有些刺痛。他扳住我的双肩,将信将疑道:“你说什么?”
我从枕边摸到那枚小梭,双手托上:“陛下可认得这枚暗器么?”
他拿起小梭,起身到灯下细细看了好一会儿。和暖的灯光如轻纱笼罩,小梭色如黄金。他珍视的目光充满了对旧日盛事的怀念和向往,也洗去了他身上如蛆附骨的猜乖冷漠的气息。我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这一瞬有若八年——不,是十八年——他又变得英气勃发、清俊挺秀,深情而眷恋的眸光亦有专注之处。果断平叛的高思谚和殚精竭虑匡扶他登上皇位的周渊,随着陆皇后的崩逝,终于成为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美好记忆。不论是我、玉枢、颖妃或是昱妃,因着十几年的隔阂,都只能远远观望。
他眉目之间清朗和煦,有若南风:“朕认得这东西,这叫三才梭,是她二十岁以前所用的暗器。咸平十四年冬天,朕在红玉山庄住着,还找到过她小时候用小石子打磨的三才梭。”他微微一笑道,“你知道‘三才梭’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么?”
我摇了摇头,却见他的神色微见酸楚。他重新坐在我身边道:“她本来只专注于拳掌和剑术,暗器并非她所长。那时候……大约有二十六七年了吧,朕才只有七八岁。有一次,朕和她……还有已故的辅国公莫璐,一起去狩猎。当时箭矢用尽,她就用一枚石子打倒了一头鹿。石子太软,碎成齑粉,那鹿也只是被打中了头昏了片刻。莫璐从囊中掏出一枚黄铜暗器补上一下,那鹿才死了。那枚暗器是照着她小时候用石头打磨的样子铸造的,莫璐送了她一袋。她说:‘此暗器有天、地、人三道弧棱,可以叫作三才梭。’从此以后,她才开始苦练暗器。除了三才梭,朕再没见她用过别的暗器。后来,她功夫大进,便极少用三才梭了。”他笑叹,“朕当时就在一旁看着,你知道朕在想什么?”
辅国公莫璐是周渊的前夫。我听得入神,已分不清他口中给三才梭命名的人,究竟是“她”还是“他”。我又摇了摇头。他将三才梭放在我的掌心,小心翼翼地合上我的四指,“朕当时在想,她那一石子打不死那头鹿,如果是朕补了一箭,如果是朕把三才梭送到她手中该有多好。可是朕那个时候太小太弱。待得朕会造火器的时候,她早已嫁入莫府。后来她入宫,朕不知道送了她多少火器弹子、名剑神兵,她却从来不用。”
我鼻子一酸。皇帝稍稍侧转身子,叹息道:“她离宫出走有好些年了,所用的暗器还是三才梭,样子大小都一无改变。朕知道,当年她肯进宫,不过是一时昏了头。但朕还总想着,只要待她好,她就能回心转意。原来都是白费心。她从前为父母报仇雪耻是何等坚定,然而显儿和义阳、青阳被人谋害,她却毅然离宫。若她还在,朕何至于如此为难?”
当年周渊命锦素和李演一道篡改内史,逼慎妃退位。后仅凭一封奏折,便知道是我在指点李瑞查小虾儿之事。其暗藏不露和见微知著早已令我心生惧意。若她一心一意来查儿女遇害之事,我和熙平也许就不能扳倒皇后。她的逃离,是我的幸事。然而,身为母亲,竟能撇下亲生子女遇害之事,也着实令我好奇。只听皇帝叹道:“宫里有太多身不由己的事,她大约是厌烦了。”
周渊的“身不由己”,当是和皇帝一道,废黜慎妃之事吧。原来她竟如此自责么?我握紧了三才梭,道:“其实贵妃娘娘并不是全然不理会,那奚桧不是贵妃亲自捉拿到汴城府的么?”
皇帝道:“这于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现在她应是回辅国公府了,在位的辅国公莫槿是她的儿子——也是朕的儿子。所以朕不怪她。”说着欣慰一笑,“她在宫外可收徒,总算可以将她的一身绝学传下去,这是她毕生的心愿。这枚三才梭大约是她新收的徒儿所用的。你认得此人么?”
我叹息道:“微臣惭愧,连救命恩人的样子都没看清楚,也实在不知道他是何人。”
皇帝宽慰道:“无妨,朕已经命汴城府尹刘缵、御史中丞施哲、司刑郑新和掖庭令李瑞联手暗查此事,想来不日便有结果。”
我感激道:“谢陛下。陛下会命人在汴城中找寻贵妃么?”
皇帝微笑道:“自然要找。朕倒不是盼着她回来为嫔为妃,朕只是想,她老了,该回来安养天年了。朕也老了,也想多见一见故人。”
当年周渊不告而别,皇帝暴跳如雷。张女御言行失准被杖毙,慎妃借此自尽。后宫缄口莫言,再不敢提起她。想不到数年之间,竟云淡风轻了。不,其实是眷恋更深。只因这眷恋深入骨髓,所有的生死离合才显得不值一哂。
见我茫然无语,他又道:“朕已过半生,而玉机正当盛年,恐不能明白朕的心思。”
我淡淡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105'”
皇帝眼睛一红:“好一个‘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只是朕何曾‘得之’?”
他不曾“得之”,我又何曾得到过谁?胸中悲怆而怜悯,是对他,也是对自己。我含泪道:“人生苦短,既曾相伴,已是不易。若得相知,更是罕有。‘用心于内,不求于外。’”
他别过头去,悄悄擦去眼角的泪痕。虽已释怀,竟还不免软弱。良久,他拉住我的手,微笑道:“你还没有回答朕,你愿意做朕的贵妃么?”
我叹息道:“微臣貌陋德薄,如何敢与周贵妃比肩?况且,微臣也不愿教姐姐伤心。陛下厚爱,恕微臣无福领受。”
他黯然叹道:“罢了。你在御书房,日子还长。朕记住你这句话,‘用心于内,不求于外’。”
我垂首,死命咬牙才忍住了泪意。他又道:“扰了半日,你也累了,早些歇息吧。朕还要去永和宫看看华阳,不必送了。”
隔着帐子,只见他雪白的身影在门口站了片刻,一抹深重悠长的叹息扰散了一室安宁。他一出去,我便再也忍不住,握着脸痛哭失声。
芳馨进来唤了一声,我匆忙拭泪,哽咽道:“什么事?”
芳馨关切道:“姑娘……还好么?”
我扯起锦被蒙住口鼻,倒在枕上,瓮声瓮气道:“姑姑出去吧,我要睡了。”
仿佛听得芳馨的鼻息一动,好一会儿才听她的脚步声和关门的声音。我哭了一会儿,渐觉无趣,于是掀开被子,望着灰沉沉的帐顶深深吸了一口气。我一字一字对自己说:“朱玉机,不准哭。”
如此休养了两日,也无人相扰。连二月初二本该向太后请安的日子,也只是躺在漱玉斋养病。芳馨和绿萼都不敢问我皇帝那一夜说了什么,我也不想向任何人提起。
二月初四一早,我正用早膳时,芳馨走了进来。她使个眼色,我身后的两个小丫头便退了下去。芳馨盛了一碗红豆粥,垂眸道:“奴婢奉姑娘的旨意,去章华宫问了颖妃娘娘。颖妃娘娘说,她只是奉旨将秋兰和银杏打入狱中,具体什么罪名,也不甚清楚。”
我奇道:“有这等事?”
芳馨道:“这件事情,恐怕姑娘要亲自问陛下了。还有一事,王、邓二位女御昨夜被赶回监舍居住,看来是陛下不要她们了。”
“王女御和邓女御?”我一时竟想不起来,“是哪两个?”
芳馨笑道:“向来姑娘的记性是最好的,怎么连王女御和邓女御都不记得了?姑娘进宫的头一天,在重华门撞到的二位便是。”
我恍然道:“原来是她二人!我记得姑姑说过,这其中一人是慧媛平氏举荐的。”
芳馨微微冷笑:“可不是?慧媛竟荐了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放浪女子,也不知会不会被迁怒。”
我瞟了她一眼,道:“姑姑好像很不喜欢慧媛?”
芳馨道:“历来妃嫔谁不想多占恩宠,偏偏慧媛还在做女御的时候,就将王氏也推上了龙床。如此惺惺作态,奴婢有些瞧不上。”
我笑道:“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屡见不鲜,连皇后也曾将颖妃献给陛下。”
芳馨不屑道:“慧媛是慧媛,皇后是皇后,天高地远,如何相提并论?况且颖妃娘娘貌美聪慧,性情又好,王氏和邓氏如何比得?”
我翻搅着红豆粥,失笑道:“这都是我不好,多问了一句,引得姑姑说了这么些话。”
芳馨笑道:“那天晚上陛下带着简公公悄悄地来漱玉斋,不知为何竟教王、邓二人打听到了。这两人仗着得宠,便向简公公打听,还去婉妃娘娘面前说了好些不三不四的话。陛下听说此事,便将这两人赶回了监舍。”
我冷笑道:“这两人胆子很大,私下打听不足,还敢去粲英宫?别说只是赶回监舍,赶出内宫也不为过。”
芳馨道:“奴婢只是担心婉妃娘娘又要不自在了。”
我漫不经心地挑起一根酸菜,叹道:“随她吧。”
正说着,小简过来请安,我放下碗箸道:“未知陛下有何旨意?”
小简道:“陛下问大人的身子好些了没有,还说,施大人和李大人想进宫来问一问当日大人在景灵宫遇刺之事,不知大人可方便待客么?”
我忙道:“请公公代为回禀,玉机已经好多了,谢圣上关怀。不知施大人和李大人几时进宫?”
小简道:“自是越快越好。不知今日午后申正时分如何?”
我欠身道:“一切全凭圣裁。”
小简正要告退,我忙道:“公公请留步,玉机有一事不明,要请公公赐教。”
小简道:“大人请问。”
我微笑道:“前两日我在景灵宫遇刺,幸得一个叫作银杏的宫女舍身相救。我见她有义气有勇气,想调她进漱玉斋贴身服侍,不知可妥当么?”
小简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大人说的是曾在御药院拣选药材和看守药库的秋兰和银杏么?”
我问道:“这两人新年被关押在掖庭狱,不知所犯何罪?”
小简迟疑不语。我又道:“银杏对我有救命之恩,知恩图报,分所应当。还请公公指点一二。”
小简叹道:“这……那奴婢就说了吧。只是这件事情大人听过,心里有数便好。”
我奇道:“听公公的口气,此事仿佛与玉机有关。”
小简道:“事情是这样的。秋兰和银杏本是沈姝的同乡,两人都在御药院当值。”听他提起沈姝,我不觉与芳馨相视,但见她的眼中亦是茫然。小简又道:“秋兰在御药院无意间看见方太医给大人开过的药方,得知大人有心病。”
我一入狱,银杏就曾提起我有心病,经不得凉,我追问无果,只得作罢。原来如此。小简接着道:“沈姝怂恿秋兰从方太医那里偷了脉案来看,得知大人身子虚弱,不宜……生育。沈姝以为大人回宫,必能重获恩宠,便动念要将自己所生的五皇子送给大人抚养。此事被方太医发觉,方太医不敢隐瞒,就遣一小徒将此事告诉了奴婢。陛下也没说什么,只命颖妃娘娘将秋兰和银杏打入掖庭狱,赶出宫了事。”
我惊诧不已:“沈姝竟有此念?”
小简冷笑道:“说起来,这沈姝的心也是大。若大人真做了贵妃,她的五皇子不就尊贵起来了?”
我叹道:“沈姝为子谋算,也是一片苦心。天下母亲,谁不这样呢?”
小简道:“大人所言甚是,陛下也是这么说的,所以才没有处置沈姝。”
芳馨道:“怨不得姑娘一回宫沈姝娘娘就来拜访了,原来竟存着这个心思。只是……”她掩口一笑,“咱们姑娘怎么会做贵妃呢?”
小简嘿的一声道:“要不要做贵妃,不就是大人一句话的事么?”
不待芳馨说话,我忙道:“依公公看,这银杏我是当要还是不当要?”
小简道:“银杏虽无罪,却和秋兰交好,又连着沈姝之事。大人还是不要理会她的好。”
我叹道:“只是她是我的救命恩人,这可如何是好?”
小简道:“大人想报恩,办法很多,何必一定要将她放在身边?依奴婢说,想办法将两人放出宫去嫁人享福,就是最大的恩典了。”
我心念一动,颔首道:“多谢公公指点。”
才五六日卧床不起,庭院中的两株碧桃树都开花了。花枝绚烂,如云蒸霞蔚。守墓三年,我早已见惯了在空旷山野间的疏落横逸、在萧萧山风中凌空绽放的灼灼盛景,这两株桃花,竟有些邯郸学步的意味了。桃花既开,梨花也当开了吧。宫里最好的梨花在梨园。于是我支开芳馨和绿萼,随手披上一件斗篷,信步走出了漱玉斋。
出了金水门,一路向东,走到梨园门口时,不觉出了一身细汗。和风中荡漾着清香,我欣喜无限,推门而入。但见梨花如雪,整座梨园空无一人,戏台空荡荡的,如在云端之上。往梨花深处走去,在一处小小的院落前停住脚。推了推门,纹丝不动。
斑驳的小门满是裂痕,有粗粝而踏实的触感。脑海中响起我在梨园看《宪英劝弟》时那一缕缥缈的琴声。虽然国丧中不能有丝竹之声,心中却泛起深切而隐秘的渴望。我欲抬手敲门,想了想又放下,随即转念:梨园盛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06'。
门口有一只破木桶,将它颠倒,用帕子拂去枯草木灰,旋身坐下。暖阳在背,竟倚墙睡着了。在梦的深处亦有一扇幽闭的门,一缕轻细如烟的琴音从木隙中逸出,闲闲如碎语。
忽觉有人拍了一下肩膀,顿时从木桶上跳了起来。转身一看,原来是睿平郡王高思诚,身后跟着一个青衣小厮。但见他一身连珠狩猎纹云昆锦素袍,腰悬白玉短笛。几缕碎发拂过眉眼,眸光柔如春风。见我惊起,忙作揖道:“小王鲁莽,大人莫怪。”
我局促还礼:“玉机参见王爷。”
高思诚微笑道:“大人也来听琴么?”
经他一说,我这才发觉小院中有《梅花三弄》的琴声,不禁又惊又喜:“这是师师傅在奏琴么?”
高思诚道:“正是。他的孤拐性子又犯了,明知道你我在门外,却不肯开门。”
我抿嘴一笑:“大约只是在校琴弦时,偶尔试试琴音罢了。”
高思诚一怔:“不错。国丧之中,宫里是不准宴乐歌舞的。但试试琴音,想必无妨。”琴音清澈,时而喁喁如诉,时而絮絮如吟。高思诚曼声吟道:“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107'
我亦吟道:“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108'
琴声顿了一顿,有人在门里尖声怪气道:“谁要听这些怨妇诗!”
我和高思诚相视而笑。高思诚想了想,又吟道:“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109'
琴音铮铮,换作了《关山月》。我吟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110'
高思诚微微一笑,长声道:“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111'
我和高思诚相视一笑,默默无语地听了半晌琴。《关山月》之后是《高山流水》。高思诚笑道:“这是在下逐客令了,可听完再走。”
我依依行礼,道:“上一次在夜宴上匆匆一见,尚未向王爷请安问好。玉机拜上王妃、松阳县主,愿王妃与县主福寿安康。”
高思诚还礼道:“听闻大人抱恙,如今可好些了?”
我答道:“已好了许多,谢王爷关怀。”
高思诚凝眸片刻,道:“松阳在家不是读书,便是习武。偶尔闲了,也会作画。她至今还记得她在济慈宫居住的时候,大人教她画美人的事。”我一怔,不明白他说这话的用意。只听他又道:“大人如今还画美人么?”
回宫一个多月,诸事纷杂,何曾有心思画美人?我摇了摇头。高思诚道:“在宫里,皇兄恩宠愈重,便愈艰辛。大人要懂得排遣才好。”
如此泛泛的叮嘱,如穿林而过的和润清风,带着不疏不狎的合宜气味,坦然如梨花的洁白。我心中感激,深深一拜。直到琴声已住,但闻门后有细碎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掩门的吟哦带着心满意足的腔调。高思诚向我拱手一揖,飘然而去。
日已高升,我也有些累了,于是缓缓踱回漱玉斋。只见四处静悄悄的,芳馨独自一人在庭院中急得团团转,见我回来了,满脸通红地拉着我道:“姑娘这是去哪儿了?让奴婢们好找。再寻不到,就要惊动陛下和弘阳郡王殿下了!”
我歉然道:“忽然想看梨花,便去了梨园。”
芳馨愕然道:“姑娘要去看梨花,怎的不叫奴婢们跟着去?姑娘身子还没好,若一时有个好歹,奴婢们如何交代呢?”
经此任性一回,心情舒畅。我笑道:“我怕你们都不准我出门。下次去看梨花,一定叫上姑姑。”说罢轻快地往玉茗堂走去。
只听芳馨在我身后道:“姑娘从前从不会这样没有交代,叫奴婢们悬心。”
我蓦然驻足,暖如春阳的心境猝然扫过一阵秋风。我叹道:“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只这一次。叫他们回来吧。”
第三十章 邻哉其朋
午后申时正,施哲和李瑞来了。三年未见,施哲比从前略胖,清俊儒雅的容貌亦多了几许沉稳神色。宦海沉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