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帝师[全五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忙下亭等候于小径边。远远见两行宫灯逶迤而来,为首的少女身着赤色曳地长衣,以金丝银线绣着繁复的玫瑰图案。走得近了,只见她肌肤光洁,其白若雪,其质如玉。乌发堆云叠鬓,两支红珊瑚步摇玲玲轻晃,有柔和的光晕在雪腮边点点跳跃。双目湛湛,顾盼神飞,意态闲闲,宛如神女。
  待她走近,我行礼如仪:“长宁宫女巡朱氏参见长公主殿下,长公主万福金安,长乐未央。”
  升平长公主一怔,她身边的宫女轻声道:“殿下,这是才入宫的侍读,长宁宫的女巡朱氏。”
  升平道了免礼,又笑道:“原来你便是新入宫的女巡。恭喜了。”
  我忙道:“谢长公主殿下。”
  升平向身边的宫女道:“别忘了备一份贺礼给各宫的女巡女史送去。”那宫女恭声答应。
  升平又道:“选女官这样的盛事,本宫竟错过了,真是可惜。”
  那宫女笑道:“女官以后还会再选的,殿下不必放在心上。”只见这宫女只二十来岁的年纪,一张圆脸,身材微丰。
  芳馨悄悄道:“这是长公主身边的执事沅芷,自小服侍公主的。”
  升平笑问:“未知朱大人芳龄几何?”
  我恭谨道:“回殿下,臣女今春刚满十二。”
  升平赞叹道:“怨不得母后总让本宫多读书,原来十二岁的女孩子就能入宫为官了。朱大人想必很能干。”
  我微笑道:“谬承殿下玉赞,臣女愧不敢当。”
  升平笑道:“难得在园中遇到大人,便一同走走如何?”
  我本欲自在独处,但长公主相邀,不得不遵,只得跟在她身后半步,复又东行。
  升平问道:“朱大人府上是哪里?”
  我答道:“家父是熙平长公主府上的总管。”
  升平笑道:“怪道朱大人言谈举止不输大家之女,原来是熙平皇姐调教出来的。”说罢不断问起殿选的情形,我一一作答。
  一路走到紫藤花下,升平忽道:“这紫藤架是奉了皇嫂的旨意做的,白天看来,自是娇娆,可是一到天黑,遮天蔽月,黑沉沉的常吓人一跳。”
  我听她论断皇后的旨意,便不敢接口。抬眼一望,已到了东亭下。东亭名为梦溪,左右联曰:“洞隐千峰月,城浮万树烟。”
  沅芷上前笑道:“殿下,天色已晚,风又凉,还请回去吧。明天再来逛也是一样的。”
  升平颔首道:“也罢,该回去了。”说罢拉起我的手,将一串红珊瑚梅花香珠笼在我的腕上,“今日巧遇,相谈甚欢。仓促不曾备礼,这串香珠就赠与大人。大人无事可常到漱玉斋中来谈讲,本宫谨侯。”我忙躬身道谢,恭送长公主西去。
  四月初五,我寅时二刻便起身,芳馨为我梳了朝天髻,以玫瑰金环束发。我身着象牙色暗藻纹长衫,腰间玉带上系着皇后前两日赏下的喜上眉梢碧玉佩,手执一方象牙短笏,带着芳馨与红叶,往守坤宫拜谒裘皇后。
  但见百鸟朝凤的照壁后,是两溜青花云凤纹大瓷缸子,各植一株石榴树,深翠之间殷红点点,似泼了一树火星子。北面阶下两盏铜铸白鹤衔梅宫灯,两道石阶之间浮雕龙凤呈祥的图样。宫苑东西各一个汉白玉栏杆的大池子,养了几百尾金鱼,池底伏着碗大的龟,水上漂着浮萍新荷。
  主殿为椒房殿,殿宇高大深阔,建筑在十来级石阶之上。上首一张雕花凤椅,椅后是紫檀雕花镂空七扇屏风。下首摆着红檀木芍药雕花凤座,是两宫贵妃的座次。下面挨着两溜榆木交椅,一共四张,铺着簇新的锦垫。殿中有七根木柱,垂下轻纱万重。
  我来得最早,桂旗引我坐在左首第一张座椅上,又奉茶上来:“朱大人来得早,皇后娘娘还在梳妆呢。”
  我不敢坐,亦不敢饮茶,只站在门首恭候。殿中沉香细细,如缕不绝,混着袅袅茶香,不觉沉醉。
  忽听外面脚步阵阵,我向外望去,但见宫人们捧着盥盆沐具,衣衫鞋袜,鱼贯走入东配殿。芳馨道:“这是在服侍皇子起身。皇子公主起身后,都要去皇后寝殿请安,方去前面定乾宫书房上学。”
  不多时,只见一众奶母宫人,簇拥着一个小小孩童摇摇走出东配殿。那孩子只有四五岁,目若点漆,沉如碧水。一身赤地彩云金螭外袍,玉冠玳簪,犀带华履。正是二皇子高曜。
  乳母拉着高曜的手走入椒房殿,见了我,不觉一怔。高曜问道:“嬷嬷,这位姐姐是谁?”
  这乳母只二十五六岁,牙白布衫外,穿着秋香地葡萄藤福字纹背心,发间一枚珠钗,颇有几分姿色。她俯身笑道:“殿下,这是昨日新封的女巡朱大人。过两天离了这里去长宁宫住,便是由这位朱大人照拂殿下。”
  高曜双目清澈如水,在我脸上一转,行礼道:“朱大人安好。”
  我忙还礼:“殿下安好。”那乳母亦向我行了一礼,又道:“殿下还要向皇后娘娘请安,恕奴婢不能奉陪。”说罢深深看我一眼,牵起高曜的手往后面去了。
  忽见桂旗引了一个三十二三岁的女子进来,她右手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左手拉着一个与高曜年纪相仿的男孩,身后跟着史易珠与十几个奶母丫头。只见她身着浅碧色桃花纹长衣,只以青玉簪挽发,道骨清寒,从容飘逸。然而容色清艳,可谓清到极处,又艳到极处。虽说升平长公主的青春容颜足以耀人眼目,但她的美貌却是追魂摄魄的。我呼吸一滞,不觉呆了。
  芳馨忙在我耳边道:“这是西宫的周贵妃,姑娘该去请安。”
  我这才走上前去,行了大礼。周贵妃笑道:“免礼。坐吧。”说罢自在右首凤座上落座。两个乳母引了皇子与公主往寝殿去了。
  我与史易珠见了平礼,方坐在下首。周贵妃笑道:“朱大人初进宫,住的还惯么?”
  我答道:“多谢娘娘记挂,臣女一切都好,只是有些想家。”
  周贵妃道:“初入宫的人,都想家。”眼见我甚是拘谨,便不再说话,只端起茶盏,缓缓吹着。须臾放下,向史易珠道:“珠儿,巳时后你去定乾宫的书房看看义阳。有人问你,只说是本宫让你去的。”史易珠应了。
  我听她叫“珠儿”,倒似在叫“朱儿”,忽一怔忡,这才想起此“珠”非彼“朱”,彼“朱”本当是“卞”。毕竟我的生父与继父,都是骁王党。周贵妃再美貌,再聪明,再和气,终不与我相干。
  不多时陆贵妃带着徐嘉秬与平阳公主来了。两位贵妃寒暄几句,便相对默然。锦素最后才到,但见她发间簪着一枚红玛瑙黑檀木簪子,正是我赠与她的。心下一软,顿时把昨天的不快忘记了大半。
  周贵妃微笑道:“锦素,永和宫住得还好么?”
  锦素忙起身回道:“皇后赐臣女居于永和宫悠然殿,臣女感念天恩,自是无事不满意。哪还有一丝不好?”
  陆贵妃笑道:“于大人就是会说话,怨不得姐姐疼她。”
  周贵妃一笑:“锦素是妹妹挑选上来的,还望妹妹时常提点。”
  陆贵妃淡淡道:“本宫待诸位大人,自当一视同仁。”周贵妃笑而不语。
  忽见屏风后紫影一闪,内官唱道:“皇后驾到。”众人连忙起身恭候。
  我悄悄向上望去,但见皇后身着紫云金凤曳地广袖长衣,戴着赤金璎珞项圈,脂粉浓重,珠翠满头。容貌只算得中人之姿,比之周贵妃固是远远不及,连陆贵妃也比她多了许多从容平和之气。
  礼毕,皇后笑道:“两位妹妹来得早。”
  陆贵妃道:“这是臣妾应尽之礼。”
  皇后的双手略显粗大,染了鲜红蔻丹,又戴了四枚鎏金点翠护甲,金赤华光更增肌肤的焦枯之色。皇后道:“宫中多年都没有新人进来了,这一次陆妹妹做主选进来的这四位姑娘,果然都很好。”
  陆贵妃道:“臣妾仰赖圣恩,不敢居功。”
  皇后道:“宫里虽说人少,可上上下下也有千八百人,每日琐事不少,咱们姐妹恐不得空亲自教养孩儿,四位大人正解了燃眉之急。况且宫里添了新人,我们姐妹也不怕长日漫漫,无人做伴了。”我听了不觉好笑,既说“琐事不少”“不得空亲自教养孩儿”,又如何“长日漫漫,无人作伴”?真真前言不对后语。众人一笑作罢。
  向来晨省在早膳之前,因此众人只略坐一坐便回去了。送过皇后,正要与锦素一道出去,却见桂旗自偏殿出来,向我行礼道:“朱大人请留步,皇后娘娘有请。”
  我不敢耽误,忙随桂旗进了东偏殿。但见南窗下一张宽阔的长榻,堆塑百花釉里红三足香炉散出丝丝沉香。皇后正坐在四扇苏绣美人大屏风后理妆,几个宫女静悄悄侍立一旁。屏后影影绰绰,赤金的微光一闪,是南窗下的灿烂春光。
  桂旗指了屏风旁一张椅子请我坐了,又到屏后向皇后道:“娘娘,这会儿传早膳么?”
  皇后道:“传膳,把朱大人的早饭也端进来。”
  不一时,宫人们悄无声息地将我和皇后的早膳端了进来,摆了两副青瓷碗碟。又有一列宫人捧着漱盂巾帕等物,候在一旁。
  忽闻环佩叮咚,皇后扶了惠仙的手缓步而出。但见她只簪着一朵浅金色珠花,上着淡粉短袄,下着杏白长裙,一缕浅藤宫绦下,系着龙凤双环赤玉佩。脂粉薄施,眉眼顿时清晰起来。
  礼毕,桂旗引我在皇后对面坐定。皇后微笑道:“先用膳吧。”
  宫人们这才揭开盖子。皇后的早膳,不过是御田粳米粥、白面饼与八样小菜。我这边是粥与面饼,小菜减半。静静用完早膳,皇后便斜倚在榻上,我背靠苏绣屏风,坐在下首。
  皇后细细打量我数回,方才笑道:“先时熙平长公主荐你入宫,本宫心里还有些不放心。听陆贵妃说,你在殿上对答如流,可见长公主的眼光不错。不枉本宫与陆贵妃说了,要你进来。”
  我心中似打翻了一盏滚茶,一颗心躲在胸腔一隅抽搐不已,痛煞闷绝。我不动声色地抚去额发间的冷汗,小心回道:“长公主待臣女恩重如山。臣女不敢不恪尽职守、尽心竭力。”
  皇后满意道:“听说你读书很好。过去都是谁教你?”
  我垂目凝视手上的象牙短笏,沉沉牙白冰冷黏滞,一如我此刻的心境:“臣女由家父启蒙,也曾请夫子指点过功课。”
  皇后道:“日后在二皇子身边,日常琐事一概不用理会,你只管代本宫看住他的功课便好。二皇子的年纪小些,倘或力有不逮,你要替本宫多多留心才是。”我忙站起,郑重答应。
  皇后又道:“过几天二皇子便搬去长宁宫了,本宫就将这孩子托付于你了。”说罢将高曜素日的喜好细细说给我听,中间好些幼时的趣事。她絮絮说了许多,我只陪笑听着,偶尔应一两句。我并不能理解她身为人母的感受,听着颇有些不耐烦。然而听久了,又觉得她的神情越来越像母亲。一时勾起思母情怀,不觉落下泪来。
  忽听皇后道:“你哭了?”
  我忙收敛神思:“娘娘一片慈母之心,令臣女落泪。”
  皇后叹道:“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只盼着孩子们好。你看二皇子,那么小就要去上学。他清晨一走,本宫便坐立不安,一天要遣人去看好几次才放心。又怕学里的吃食不好,天天在宫里做好了送去。”我垂头不语。她忽而转了温柔亲切的口气道,“如今你来了,本宫也就有了臂膀。今后你便替本宫看着皇子念书,有什么事,及时来回本宫。”
  对儿女的关爱之情,并不因身份地位而有所分别。“娘娘放心——”
  皇后笑道:“你是长公主向本宫引荐的得力之人,本宫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心中感愧,举帕拭泪。皇后看着我的手帕,对惠仙道:“去将昨天送来的新帕拿来。”
  不一时,惠仙捧了几方绣花锦帕过来。皇后笑道:“这些是文绣坊的新鲜花样,昨天才送进来,就赏给你用。”芳馨接过锦帕,我忙谢恩。
  从守坤宫出来,红叶捧着帕子跟在我身后。只见最上一方胭脂色锦帕上绣着几朵银色六棱雪花,以缠枝环绕,甚是清新可爱。下面几方帕子,俱以五色丝线滚边。芳馨笑道:“皇后很喜欢姑娘,姑娘可以放心了。”
  我不禁松了一口气:“皇后娘娘和善可亲。”
  芳馨笑道:“皇后对谁都好,唯有对周贵妃,从不和善可亲。”
  我忽然省起:“适才皇后与周贵妃似乎一句话也没说过。”
  芳馨道:“周贵妃专宠多年,后妃早已不睦。”
  我不禁怅然。身处高位的,得不到真情,淡然高远的,撇不清纠葛。
  “无欲实难”,若“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17',固然是好,然而人生却并非如此顺遂。我苦读数年,一朝入宫,所渴望的“锦绣前程”,终究也只是个囫囵画影。所求既不明,所得亦似是而非。后妃们尚有求不得的苦,何况是我?似皇后这般,切切渴望夫君的宠爱,亦不算太坏。
  芳馨见我叹气,不禁笑道:“姑娘有心事?”
  我摇了摇头,抛去胡思乱想:“二皇子的两个乳母是什么人?”


第八章 併尔嘉秬
  芳馨道:“奴婢过去并不在各宫服侍,二皇子的乳母是什么身份倒不清楚。”
  红叶在后插口道:“这个奴婢知道。去年穆仙姑姑命奴婢给守坤宫送东西去,无意中听到两个小宫女在抱怨二皇子的乳母王氏。只说她是八品将作什么的正房老婆,因此有些轻狂,很不得人心。”
  我沉吟道:“八品将作少监的夫人……”
  红叶笑道:“是了,就是将作少监!将作少监是做什么的?”
  我笑道:“那是营造坊下不知哪库的主管,专管内廷各项修缮事宜。”
  芳馨道:“原来有些来历,怨不得骄傲。”
  我又问道:“如今二皇子也不用吃奶了,还留着乳母做什么?”
  芳馨笑道:“姑娘不知道,皇子公主一出生便请了八位奶母喂养。如今虽吃不着奶了,但乳母们照料孩子比宫人们妥当,因此只遣发了六个,每位皇子公主仍留两位服侍。”见我沉默不语,遂问道,“才刚听周贵妃命史大人去大书房看望大皇子,姑娘可要去看看二殿下?”
  脑中浮现出乳母王氏的精明眉眼,顿时有些泄气,“不必了。我不去,自然也有人服侍得好好的。”
  芳馨会意,宽慰道:“娘娘说了,姑娘只理会二殿下的学业,别的一概不理。那王氏再张狂,也不与姑娘相干,姑娘不必烦恼。”说着扶我进了长宁宫西侧门。
  绿萼见我回来,忙服侍我更衣,一面捧了一盏碧螺春放在书桌上:“这是今春贡的新茶,姑娘尝尝。”我饮了一口,果然满口清香。只听她又道,“有一件事情,要讨姑娘的示下。”
  我放下手上的月梅青瓷盏:“何事?”
  绿萼道:“咱们刚搬来灵修殿,殿中摆设不足,姑娘何不去藏珍阁,挑些好东西来摆着?”我转头一看,果然正殿和北厢房之间的隔断架子上,只稀稀落落摆着几个碗盘瓷雕。
  芳馨笑道:“这又是你们这些小丫头们,没见识过藏珍阁,撺掇着姑娘去,好让你们开眼。姑娘别依她们。”
  我笑道:“东西齐不齐全,我倒不在意。”说着指着右首空荡荡的书架,“书架空着,比格子空着难看百倍。”
  绿萼忙笑道:“宫里有个藏书楼,叫做文澜阁,姑娘这就去选几本好书放在书架上,岂不更好?见识金玉珠宝,远不如见识书籍学问。”
  我笑问:“文澜阁是个什么地方?”
  绿萼道:“文澜阁在皇城西北角,是内廷收藏书画的地方。姑娘这样好的学问,该常去那里看看,也不枉千辛万苦地选进宫来。”
  我微笑道:“你说得那样好,我倒不能不去选几册书回来了。”
  芳馨忙道:“姑娘,午膳后还要去太后宫里呢。太后向来不午歇,恐怕一用完午膳就要过去。姑娘今晨起得又早,不如略歇一歇。文澜阁就在济慈宫的西面,姑娘见过了太后,顺路再去文澜阁便正好。若赶不及,明日去也使得。”
  我点头道:“就依姑姑。”说罢铺开画纸,绿萼忙上前研墨。
  我凝神思想,提笔画了一幅周贵妃的立像。只衣裳钗环相似,有笑容却无意态,点上眉眼,只有一二分像。绿萼赞道:“姑娘的美人画得真好。姑娘在画谁?”
  我心满意足地放下笔:“随手画的,也不知像谁。你收好。”
  绿萼笑道:“姑娘画得这样好,怎不拿去如意馆,找师傅裱褙了,挂在殿中?”
  半湿的墨迹渐渐被晨光掠去本来光泽,周贵妃脸上仿佛有泪痕渐渐干涸。我举画端详,淡淡道:“乐在闻道,不在显达,情在画中,不为娱众。”
  绿萼瞠目不知所对。我笑道:“我是说,这张还不够美,来日画好了,再挂起不迟。”
  用过午膳,芳馨和红叶服侍我起行,还没出长宁宫的门,便见一个绿衣内官走来道:“太后午膳后歇下了,不能见各位大人。”
  我行了一礼,“长宁宫女巡朱氏稽搡叩拜,愿皇太后凤体安康,福寿绵长。”
  那内官笑道:“奴婢一定替大人转辞。”说罢躬身去了。
  芳馨道:“太后素来不午歇的,这可奇了。”
  前有汉高祖在平城为匈奴所围,后有隋炀帝被突厥困于雁门。御驾亲征,岂是儿戏?皇太后自是极力反对,哪里还有兴致召见一群无关紧要的侍读女官?我转身回宫,淡淡道:“太后自有太后的难处。去文澜阁吧。”
  从益园的东南角门进去,向西走到小塘的九曲长桥上,忽见前面一抹青影隐在一丛玉色杜鹃后。我不由问道:“前面是谁?”
  芳馨张望片刻:“奴婢看得不真,倒有些像东宫的徐大人。”
  因益园的西门封闭,只得从西南角门绕行。出门便是西一街,远远只见那青色背影向右一转,往西去了。右首便是永和宫东墙,仰头见墙内两株银杏树高耸入天,银杏叶青翠欲滴,叶底藏着淡绿花穗。我不禁赞叹,“锦素宫里这两株银杏长得倒好,怎么长宁宫就没有这么高大的植株?”
  芳馨笑道:“永和宫里这对银杏,长了两百年了,如今已经没人记得是谁种下的。姑娘果真喜欢,就告诉内阜院,让他们在长宁宫也移植两株。”
  我笑道:“这样古老的银杏,哪里那么容易得,便得了,也不好移植。”
  芳馨笑道:“那就植小树,姑娘亲看着它长大,岂不更好?”
  嫡妻无宠,庶子居长,御驾北征,储位虚悬。高曜身为嫡子,本当生为冢嗣,可是就连御驾亲征这样的好时机,都不能助他登上太子之位。我身为侍读,与他命运相连。待小树合围,又不知是何等情形了。念此不觉伤感:“待长成乔木,也不知我还在不在这宫里了……”
  芳馨原本走在我身后,听了这话,疾行数步,赶在我面前道:“在宫中为人,须知避忌。好好的发此悲音,这是大大的不祥,快啐掉!”
  我一笑,忙往地上啐了两口:“我不过说句玩话,姑姑何必当真?”
  芳馨正色道:“宫里人多,是非也多。姑娘服侍皇子,万不可有一丝懈怠。这般灰心丧意的话,不可再说。”
  芳馨的神情口气,像极了平日母亲教训我的模样。我心中一暖:“姑姑放心,我再也不说了。”
  芳馨这才松了一口气,又问道:“于姑娘就住在永和宫里,姑娘要去看看她么?”
  我迟疑道:“这样去可唐突么?”
  芳馨笑道:“那有什么?不过顺道看望,在不在,说句话便出来了。这会儿刚用过午膳,想必没什么事。”
  我点点头:“那便去瞧瞧。”说罢吩咐红叶等候在宫外,只带芳馨走进永和宫。
  日光幢幢,宫苑寂寂,树影移窗,杳无人声。我走到西配殿的门口,正要扬声,忽听里面有人低声道:“才刚听济慈宫的宜修说,早膳后陛下去太后宫里请安,太后劝他暂放亲征之念。恰巧皇后也去了,便一道劝着。陛下不好恼太后,便将皇后申斥了两句。皇后自觉委屈,在太后宫里哭到午膳时分才走。”
  只听锦素道:“这等秘事母亲从哪里打听来的?若被拿住可是大罪。母亲虽然与宜修姑姑交好,但也不能犯险越矩。”
  杜衡道:“我与宜修不过闲话两句,旁人怎会知道?且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只是下次你不可再一五一十地告诉那位朱大人了。只怕她已有所疑心也说不定。”
  锦素笑道:“玉机姐姐待我很好,母亲放心吧。”
  杜衡道:“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位朱大人殿上应对出格,连孔夫子都敢诽议。且私下瞧着却有些阴沉,小小年纪,敛情若此,绝非等闲。她若是服侍公主倒也罢了。可她服侍的是嫡子,咱们却不能不多留心了。”
  锦素却不以为然:“二殿下是嫡子,理当做太子。我与玉机姐姐,有什么可争?又有什么可留心的?”
  杜衡冷笑道:“周贵妃和皇长子,可是皇后的肉中之刺、喉中之鲠。若二皇子做了太子,将来又做了皇帝。焉知不会再有人彘之祸?”
  锦素倒吸一口凉气:“母亲所虑也不无道理,只是咱们在这里胡乱猜度,却不知贵妃的心思如何。”
  杜衡道:“眼下陛下虽偏爱贵妃与皇长子,但天长日久,情势殊难预料。你既然做了女巡,就不能不想这些。”
  锦素黯然道:“女儿本来只想报答贵妃的恩德,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如今看来,倒不如不来选这个女官。”
  杜衡道:“你不做官,难道愿意一辈子做罪官之女,到老还在操持贱役么?你死去的父亲又指望谁?”
  只听衣衫窸窣之声,锦素道:“是,女儿失言。”
  听到这里,我不觉痴了。芳馨在我耳边道:“姑娘要么进去,要么走吧,在这站着被人看见了不好。”见我恍然不闻,又轻轻晃了我一下。我这才醒过神来,本想趁无人退出永和宫,不料东配殿忽然钻出一个宫女,已远远望见了我。我只得故意放重脚步,扬声道:“锦素妹妹在么?”
  内殿脚步细碎,锦素与杜衡一道迎了出来。锦素绿衣青裙,仍戴着我赠与她的黑檀长簪。杜衡见了我,神色微变。
  我笑道:“我准备去那文澜阁看看,正巧路过永和宫,就进来看看妹妹。这宫里一个人影也没有,妹妹这样省事,竟不要丫头们服侍?”
  锦素笑道:“丫头们都还年幼,中午熬不住困,我让她们回去午歇了。”
  只见悠然殿上首是一张长阔的海南黄檀书案,五只笔筒中竖着各样软硬长短不同的笔,密林一般。又有四方各样纹路的砚台一溜摆开,旁边摆着几支供墨。案上摊着一张宣纸,用青瓷镇尺压住。书案后一整面墙都是前朝书法名家以草书抄写的名章,左右书架上摆满了书与名人法帖。
  我笑道:“妹妹的屋子果然是阔朗大气,比我的屋子强多了。”
  锦素笑道:“姐姐说笑。姐姐的长宁宫和我的永和宫规制相同,陈设用度也是一般。”
  我与锦素并肩坐下,杜衡亲自奉茶。我想起她们母女之间的密语,不由多看了杜衡几眼。杜衡似有察觉:“朱大人还有何吩咐?”
  我叹道:“我好生羡慕锦素妹妹,妹妹与姑姑能日日相守。我却不知多早晚才能见母亲一次。”
  锦素宽慰道:“姐姐不必伤心,女眷进宫本就不难。况且长公主时常进宫,还怕老夫人不能跟着进来么?”
  我轻轻啜着茶,会心一笑。
  跨出永和宫的门槛,我不觉呆了片刻。芳馨轻声问道:“姑娘,还去文澜阁么?”
  盛饰笑意,周旋良久,早已没了读书的兴致。“以后再去吧。我困了,回宫。”红叶一脸不解,只得带着两个内监捧着原本预备装书的空布袋默默跟着。
  忽听身后有人唤道:“朱大人请留步。”
  回首望去,原来是徐嘉秬携宫人缓缓走近。只见她单以银环束发,不饰珠玉。青衣青裙,玉容恬淡。彼此见过礼,我笑道:“大人从哪里来?”
  徐嘉秬笑道:“才刚从文澜阁过来。”
  我见她和丫头两手空空,不觉奇道:“大人从文澜阁过来,竟没挑几本书?”
  徐嘉秬道:“原本专程去借书,谁知才到门口,便听宫人说文澜阁清点,不放人进去。”
  芳馨道:“文澜阁与藏珍阁都是朔日清点,今天是初五,按理不当清点。”
  徐嘉秬笑道:“听说是丢了几册要紧的藏书,因此重新清点书目。我在外面看着,里面已乱成一团。依我看,得选个明白人去文澜阁校书才是,没读过书的,如何能打理好书呢?”
  我笑道:“姐姐是爱书之人。幸而我在永和宫耽搁了,不然也得扑个空。”
  徐嘉秬笑道:“朱大人可是回宫么?”
  我笑道:“正是。”
  徐嘉秬道:“我也正要回宫,此去同路,不知能否赏光同行?也可彼此解闷。”
  我忙道:“妹妹求之不得。”遂与她并肩而行。
  自与徐嘉秬在陂泽殿中辩过,彼此未交一语。连封官那日,都不曾道喜。我不知她与我同行有何用意,因此一言不发,只等她先说。
  徐嘉秬道:“那日殿上论辩,妹妹典辞气度,不如大人远矣。想与大人一样读《论语》,见识却远远不如,当真惭愧。”
  我忙道:“玉机在殿上狂言造次,些微见识,抛砖引玉。赖贵妃宽宥,不加责怪。各位大人雅量,幸蒙指点。徐大人的见识自是胜我十倍。”
  徐嘉秬笑道:“大人过谦。我回去仔细思想,觉得大人的话并非全无道理,只是对孔夫子未免苛刻偏颇了些。”
  不想她追上来是要与我讨论孔夫子,我甚是诧异。想起启春说她好与人理论,果不其然。只听她接着说道:“冉有为鲁季氏将兵,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问冉有道:‘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道:‘学之于孔子。’'18'可见孔夫子于兵法并非不通,不然怎能教导出冉有这样的将才?夫子并非不知治国也要刑法和兵事,只是他心中的大同之邦,是民皆贤德,讲信修睦,于刑法军事,期待或可不用,或可少用。大人说是么?”
  我略略思量,只得道:“徐大人所言甚是。只是春秋乃是乱世,百姓于困顿之中,挣扎苟活。衣食不继,子女难顾,戍守四方,疲于转输,又如何让他们领会仁义礼乐为何物?李广难封,孔子不王,或命当如此,或时势使然。然而不侯不王,又当如何?一为名将,一为至圣,远胜无名之侯,堪称千古帝师。又何须后人唏嘘叹惋,为之辩解?”
  徐嘉秬一怔,不禁叹服:“大人心胸广阔,我自愧不如。”
  我笑道:“我辈本是女子,读书只为明理。区区见识,不足挂齿。”
  徐嘉秬笑道:“恭聆惠训,受益匪浅。是了,我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