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帝师[全五册]-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视一柄真正的利箭。”人也和剑一般,要做就要做那把最锋利的。是不是?”
  最锋利的剑,最有用的棋子。那么,我是谁的剑,又是谁的棋子?
  启春放下火钳,轻轻一拂衣裙:“妹妹可想通了?”
  我站起身来,端端正正行了一礼:“妹妹无用,总是为了这些无谓的事情烦恼,每一次都仰赖姐姐开解。姐姐的胸襟见识,胜我百倍。”
  启春扶起我:“我不过是不读书,直心直肚肠罢了。”
  不一时绿萼进来换了炭盆,又奉上茶来。我问道:“启姐姐从外面进宫,可知如今战事如何?”
  启春道:“我正要与你说此事。圣朝要在腊月里结束战事,火器厂铸好的最后十五门炮已入武库,明天就要送往前线。”
  我沉吟道:“战事已近尾声,陛下还会即刻回宫么?”
  启春摇头道:“皇太子暂且无事,想来陛下不会回宫,贵妃也不一定能回来。”
  忽想起芳馨曾道:“虽然公主是金枝玉叶,但说到底怎能与皇子相比。”皇太子既然无恙,前方战事又紧,的确没有立刻回宫的必要。公主比不得皇子,夭折的公主就更是无关紧要了。
  沉默片刻,我才忽然想起,忙又问道:“启姐姐今日来,究竟有什么要紧事要说?”
  启春垂头道:“也不是大事,只是我过了年就十六岁了,家里就要给我议亲事了。”我一怔,在陂泽殿相识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原来数年之间,便将各自嫁为人妇了。“令尊大人可看准了么?不知是谁家公子?”
  启春微微一笑:“爹爹说,让我自己放开眼光挑。”
  我又惊又喜:“当真?果然还是姐姐有福气。”
  启春摇头道:“哪里是我有福,爹爹拗不过我罢了。这就是自幼练过剑术的好处了,爹爹要是不肯,我便离了那个家,再也不回去了!”
  我笑道:“姐姐习武,便是为了逃婚么?”说着细细打量她,但见她眉梢唇角隐有娇羞之意,不禁好奇,“莫不是姐姐已挑准了。”
  启春也不否认:“有些眉目了。只是人家未必瞧得上我。”
  婚姻于锦素是绕颈的锁链,一边系着无爱之人,一边系着血色皇城,于启春却是通向海阔天空的金钥。前者软弱而执拗,后者坦然而欢喜。同是富贵,锦素仅此一途,启春却是在万千径中从容选定。不选女官如是,自选夫婿亦如是。我笑道:“能得姐姐青眼,该烧高香才是。不知此人究竟是谁?”
  启春摇头道:“我虽有心,只怕爹爹不大喜欢。这会儿还是不说,待事情定下了再告诉你。”
  我羡慕道:“只要有心,便大有希望。”
  启春笑道:“妹妹身处高位,希望远大于我。妹妹要么不嫁,要嫁就要嫁这天下最英伟的男儿。”
  我一笑。果然心中有情,便处处是情。
  与启春谈说片刻,不觉已到亥正。启春正待起身告辞,忽听东南方向连番巨响,如惊雷滚滚,山崩地陷。我忙开了门,奇道:“腊月里竟然打雷了?”
  但见漆黑天际被火光映得通红,烟尘如巨龙翻滚。又有两声大响袭来,紫菡惊叫一声捂住了双耳,芳馨连忙将她抱在怀中。
  启春的面色在绢红宫灯下仍是无限苍白,她倒吸一口凉气,猛地抓住我的手。凃了药的右手经她手心一烫,顿时焦痛起来。我问道:“那是什么地方?”
  启春道:“那是火器厂和武库。陛下该回宫了。”
  听闻武库贮藏的炮弹被北燕的奸细点燃,明火层层叠叠扩散开去,引爆了所有的弹药。武库和火器厂被炸出一个方圆十丈的大坑来,四周全变焦土,看守武库的人自是无一生还。最要紧的是,武库中刚铸好的十五门炮也被炸得七零八落,炮弹全部化为乌有。皇后听闻此事,亲自出宫查看。她无暇顾及丧女之痛,临行前将易芳亭交给了我。
  启春的父亲启爵新近升任神机营副都督,主管火器打造之事。武库出事,他当夜便被皇后免官。启春也无心在景园陪伴太后,第二天一早便离开景园。我起了个大早去送她,待赶到时,她却骑着马早已去远了。汴河边焦黄的枯草承受不住马蹄的践踏,灰黄的泥水点点滴滴溅落在洁白的冰面上。启春似有所感,忽然勒马回首。枣色骅骝在日光下泛起淡淡一层紫光,风鬃雾鬣,神骏异常。那马似乎只是原地打了个转,便又撒开四蹄狂奔而去。
  送过启春,我去易芳亭关照了一番,便寻了两个擅长溜冰的内监,带我去湖面上查看三位公主的落水之处。回来查问一遍,转眼天色已暗。晚膳还要再去一趟易芳亭。
  绿萼和紫菡一人挽一盏琉璃风灯,左右护持着我。虽然还没有到晚膳时分,天色却已墨蓝。走两步,天色便黑几分。远远只见易芳亭灯火通明,一抹颀长的雪白背影站在三位公主的灵床前,显得格外冷寂孤清。心跳得急了些,气也短了。也不知是如何进了易芳亭的门,那人听见我的声音,缓缓转过身。
  乍见高旸,如在梦中一般。我双眼一热,流下泪来。
  高旸默默凝视我,从袖中抽出一抹锦帕,抬手为我拭泪。我退了一步,避开锦帕,颤声道:“世子是几时来的?”
  高旸的脸上看不出悲喜:“父王病了,母亲脱不开身,故此先遣我来吊唁。”说罢瞥了一眼我身后的绿萼和紫菡,两人默默退下,掩上了门。
  我低着头,不知该说什么。视野中只有他银色的袍角和灰白的棉靴。相对而立,良久不语。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悲悯、哀痛和愤怒,却并不似为了三位公主。我叹道:“这是飞来横祸,殿下请节哀。”
  高旸忽然疾步上前,将我紧紧拥在怀中。他的怀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息,又温暖又清凉。我合目叹道:“殿下怎么了?”
  高旸的下颌抵在我的肩头,一字一顿道:“我杀了乔致。”
  我猛地推开他。但见他目光坚定,神色肃然,并不似作伪。“为何?”
  高旸道:“因为他对你不敬。”
  我蹙眉道:“虽然如此,终究也不曾怎样。”
  高旸道:“此人辞去掖庭右丞之后,便去黄门狱做了狱吏。恰逢徐嘉芑的父亲徐鲁关在里面,险些被他折磨死。我知道你疼爱徐嘉芑,所以我杀了他。”
  我颤声道:“杀人干犯王法,殿下就不怕刑司追究么?”
  高旸道:“我将他引到郊外一刀了结,谁也不知道。”
  从前他接我出宫时,总是在马车里笑吟吟地看着我,谈笑间也会问我几时出宫嫁人。我虽从未应允什么,心中却多少存着几分温柔与甜蜜。想不到他也会杀人。我摇头道:“殿下从来不是这样的人,事情究竟如何?”
  高旸道:“你错了,我就是这样的人。我要你知道,你不喜欢的,我都不喜欢。吴省德如此,乔致也是。”
  我垂头道:“知道了。”
  高旸道:“还有——我说过要娶你,就一定会做到。你信我。”
  我没有应声,他也不再言语。三位公主已然小殓,我俩默默转身,对灵三拜。易芳亭外朔风如刀,室内融融如春。似这样并肩而立,只怕以后不会再有。
  他没有向我告别,便独自离开了易芳亭。朔风卷起雪白的裙裾,我在他身后双泪长流。我知道,他是不会娶我的了。
  晚间,芳馨为我掖好被角,放下帷幔,持灯自去外间歇息。微弱的烛光从轻薄的纱帐上扫过,轻飘飘地搜刮去仅有的光明。如同我所有的希望,都熄灭了。眼前是黑漆漆的一团,我睁眼瞪着帐顶,脑中一片茫然。泪水从眼角滑落,沁入鬓发。
  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也不知过了多久,忽听有人在玉梨苑外叫门,芳馨从床上跳了起来,不满道:“大冷天深更半夜的,什么事!”说着披了衣裳趿着鞋子出门去了。接着听见门外有人轻声说话,芳馨显然是受了惊,忽然拔高声音道:“怎会如此!?”
  我坐起身,掀开帷帐,扬声道:“谁在外面,进来回话!”
  芳馨连忙秉烛进屋,烛光随她的手摇晃不止,她的影子亦在窗上瑟瑟发抖。我问道:“谁来了?”
  芳馨道:“是桂园的人。回姑娘,皇太子薨了。”
  我大惊,“怎么回事?现在是谁在桂园?太后和皇后知道了么?”
  芳馨道:“太医说皇太子殿下寒气侵体,高热不止。在冰水里救人时,又亲眼目睹三位公主的惊恐之状,致使惊惧过度。半夜里发了癔症,只当自己还在湖边,从二楼翻身跳下去了。皇太子一头栽在楼下的水缸里,甩得头破血流,叫了半夜的娘。幸而皇后从武库回来,总算是送了最后一程。”
  我不待她说完,便掀开被子道:“更衣!去桂园!”
  芳馨连忙将绿萼唤了进来。更衣已毕,却见芳馨和绿萼还穿着寝衣,散着头发。我一时顾不得她们,抄起一盏风灯独自出了玉梨苑。路上遇见提灯夜行的宫人,各个行色匆匆,垂头不敢多言。偶尔几个宫女见我孤身一人,方抬头一瞥。
  三位公主无辜枉死,如今又去了一个。我心中大恸,走几步便得停下来喘口气。从玉梨苑到桂园的路并不长,我却走了许久。回头望去,风中的宫灯逶迤如珠,渺渺无踪,似一缕亡魂迷失在茫茫六界之中。
  桂园中灯火通明,宫人们衣冠不整地跪在地上。我几乎插不下脚,只得先站在门外观望。锦素只穿着一件薄袄,秀发随意绑在脑后,漠然站在一边。我连忙踮着脚走上前去,拉过她的手唤道:“锦素妹妹。”
  锦素的手冰冷僵硬,鼻子被冻得通红,面色却是青白如玉。只见若兰在一旁哀哀哭泣,我轻声喝道:“你们姑娘冻成这样,还不取件厚衣裳来!”
  若兰泣道:“皇太子都这样了,咱们还能活么?!还取什么衣裳?”
  我大怒,不禁瞪了她一眼。她终究不敢违拗,回去取了一件大毛斗篷披在锦素身上。我叹道:“妹妹先进屋去吧。”锦素神色木然,由若兰扶了回去。
  皇后正坐在床边抱着高显哭泣。她一身牙色长袍,衣角如被浓墨染过,现出一线灰黑之色。脚上一双素色绣鞋,鞋底沾满了污泥。泪珠一颗颗落在锦被上,渐次开出一片幽暗的花。高显湿漉漉的头发已经烤到半干,俊秀的面孔了无生气。然而眉间略蹙,仍有淡淡忧色。高显的乳母刘氏带着宫人跪伏在地,跪在门口的人已经耐不住室外的寒冷,浑身颤抖不已。
  我缓缓走了进去,跪在皇后膝下:“娘娘……”
  皇后深深叹一口气,慢慢放下高显:“你今日劳累了一天,何必这会儿过来?”
  我垂头道:“听闻噩耗,臣女还能安睡?”
  皇后苦笑,拭泪道:“显儿是个好孩子,太子之位他很当得,将来也必是一个好皇帝。这是天不垂怜,降罪于本宫啊。”
  我无言以对,只得说道:“天意不可妄断,请娘娘节哀。”
  皇后冷笑:“不可妄断么?太庙起火、武库爆燃、公主暴毙、太子夭折,都在本宫治下。”说着仰面泣道,“陛下啊陛下,您为何要让臣妾监国!”
  地下跪着的宫人顿时放声大哭起来。只见穆仙走了进来道:“娘娘,水已烧热,该给殿下换衣裳了。”
  皇后止了泪,重新抱起高显:“贵妃随军出征,本宫便是他的亲娘,本宫要亲自动手,把水抬进来吧。”几个内监抬出一个浴盆,又提了许多热水。乳母刘氏和素日服侍高显的几个宫人都站起身来帮忙。我连忙告退。
  皇后道:“你先去瞧瞧于大人吧。”
  下了楼,只见苏燕燕、封若水和刘离离都到了。三人都是一身素衣,钗环全无。苏燕燕见了我长舒一口气,也顾不得行礼,忙问道:“玉机姐姐,皇后娘娘可在上面?”
  我点了点头:“皇后正在给皇太子换衣裳,等一会儿再上去吧。”
  封若水道:“既然娘娘不得闲,咱们先去看看于大人。”说罢向我行了一礼,与苏燕燕一道往锦素房里去了。
  我看了一眼刘离离,刘离离会意,故意留在最后。见封苏二人进了屋,方上前一步道:“姐姐有何吩咐?”
  我忙道:“不敢当。只是想问妹妹一句,弘阳郡王殿下这两日在做什么?”
  刘离离道:“殿下说他不便在桂园侍疾,当日午后从桂园出来,就往清凉寺祈福去了。”说着掰着指头:“从那会儿到现在,也有十七八个时辰了,一直没有回砻砥轩。”
  我点点头:“殿下就交给你了,千万看顾着他。别熬坏了身子。”
  刘离离眼中满是感慨和谢意:“姐姐放心,我知道。我一得了桂园的消息,立刻就派人去清凉寺请殿下过来了。”说罢转头望一眼锦素的屋子,轻声道,“其实我要多谢姐姐,我不会教导殿下,殿下也——”
  不待她说下去,我忙打断道:“皇后选你进来,自然是看重你。殿下如今安然无恙,都是你的功劳。记着我的话便好,别的不必多说。”
  刘离离含泪颔首:“我都听姐姐的。”


第三章 去之不易
  锦素不肯说话,只是坐在角落里哭。封若水和苏燕燕感同身受,亦默坐垂泪。我心中酸楚,不禁想象起若是高曜去了当会如何。只是这样一想,便心头战栗。刘离离亦陪着落泪。如此枯坐了好一会儿,只觉口干舌燥。开门一望,东方的深青色被冲洗殆尽,慢慢透出一抹橘色来。
  穆仙扶了皇后下楼,恭敬道:“娘娘一宿没有合眼,回宫去吧。”
  皇后道:“更衣,本宫还要去仁寿殿。”说罢侧头揉一揉太阳穴,“太后是最疼皇太子的,本宫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说。”
  穆仙道:“娘娘还请保重凤体,一切还等娘娘主持大局。”
  皇后脚步一滞,深吸一口气,始终没有让泪水落下。刺骨的晨风很快风干她满眼的泪,堆塑着她的端庄威严。衣裳上的银丝翟凤在晨曦中如蛰伏已久、郁郁勃发的鲜活生命,正待振翅高飞。她的软弱一瞬而逝,从不停留。
  我长叹。在命运的洪流之中,谁不是一颗棋子。
  天亮了才回到玉梨苑,芳馨和绿萼服侍我更衣用膳。我正要睡下补眠,只见若葵气急败坏地闯了进来,跪在榻下道:“朱大人快去瞧瞧我们姑娘吧。”
  我忙问:“锦素妹妹怎么了?”
  若葵泣道:“我们姑娘哭了一夜,也不说话。本来要睡一会儿的,谁知刚脱了衣裳就往湖上去了。若兰已经跟去了,怎么也劝不回来,求朱大人去看一眼,将姑娘劝回来。若冻坏了可怎么好?!”
  我的头发已然散了下来,闻言也顾不得再梳上去,下榻随手拿过两件大毛斗篷奔了出去。
  琉璃世界中,连阳光亦是冷的。锦素只穿一件素色薄袄,一身都融在冰雪之中。我也顾不得冰上滑,抬脚便上了湖面,一面走一面呼唤锦素。走出数十步,终于还是跌了一跤。锦素闻声,忙过来相扶。我也不站起来,只随手将斗篷披在她身上,心痛责备道:“你这是做什么?自己的性命不要了么?”说罢拉过她的手握在手心。
  锦素的手并不很冷,她手心的热度反而胜过我,带着些许汗水的冷腻:“我的性命迟早已不在了,才这么一会儿,冻不死的。”
  我叹道:“还未到最后一刻,千万别放弃。”
  锦素凄然一笑:“自从母亲去了,这世上只有贵妃和姐姐真心疼我。你是我的亲姐姐,对不对?”
  我嗯了一声,伸手为她戴上风帽:“你既将我当作亲姐姐,就要相信我,我一定会想到法子救你。”
  锦素反握住我的手,郑重道:“多谢姐姐这些年的真心相待。姐姐虽救过我一次,但人力有时而穷。况且这次的事情非比寻常,我是没什么指望了。”不待我回答,她又道,“这些年,亏得做了这个女巡,我也攒了些好东西。姐姐都拿去,随意处置好了。”
  我心中大恸,流泪不止。锦素举袖擦干我的泪水,又道:“我死后,请姐姐务必将我葬在母亲身边。我要好好向母亲谢罪,我没有照料好皇太子。倘若我有姐姐半分能干,皇太子殿下便不会——是我对不住殿下。”她的目光越过苍茫冰面,越过嵯峨佛殿,越过大河远山,越过杳霭青冥,到达西北之某人某处,“这样也好,这样我便不用嫁给那个从未见过的庐州刺史之子了。”
  我顺着她的目光北望,高旸所住的与鹤馆在清凉寺的东面,高楼耸峙如鹤立之势。金顶流光耀目,如亘古不变的悲悯目光。北岸还曾经住过睿平郡王高思诚和昌平公高思谊,他们早在入秋时节便离开了景园。
  良久,锦素拭了泪:“姐姐又何必陪我哭。我这一辈子是没指望了,姐姐还等着做世子正妃呢。”
  心早已凉透,早已觉不出苦乐。我叹道:“这会儿还说这个做什么?咱们回去吧。”说罢各自站起身。谁知脚下一滑,我又重重摔倒。锦素忙伸手扶我,一个趔趄倒在我身边。
  摔得周身骨痛,我和锦素相视一笑,索性裹紧了斗篷仰卧在冰面上。天青无尘,金色阳光贴着冰面掠过我的眼,仿佛伸手便能挽一缕在掌心。我和锦素各自向天探手,洁白的掌心空无一物。
  如此呆了片刻,我问道:“妹妹适才站在冰上想什么?”
  锦素道:“我在想一件要紧的事情,于我和姐姐都大有好处。”
  我奇道:“什么事?”
  锦素微微一笑:“不能说。此事成了,只当是妹妹报答姐姐的恩情。若办不成,只好来生再报。”
  我听她说得坚定,也不好再追问。待绿萼追上金沙池,我方才起身上岸。临别前,锦素深深望着我道:“这一世,只怕没有办法报答贵妃的深恩,便下去陪着皇太子殿下也好。若有幸活命,我也会好好活下去。所以姐姐不必再为我费心了,否则我毕生不安。”说罢行了个大礼,扶着若葵的手去了。
  我呆立良久,直到她过了桥,方回转身子。绿萼轻声道:“于大人已经瞧不见了,咱们也回去吧。”
  我扶着绿萼,蹒跚向东。天虽晴了,风却更冷。我又想起我入宫前的那个冬天,长公主府中那条冷风回旋的甬道。当时,尚有一只温暖有力的右手托住我摇摇欲坠的身子。如今,真的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有了。
  我只有我自己。而已。
  午间起身,听芳馨说太后已去桂园哭过。抚着长发的手顿时垂落在锦被上,我呆坐在帐中良久不语。芳馨取过棉袄披在我肩上,神色凄然。她的脸上亦有泪痕,“奴婢刚才去桂园瞧过了,太后悲愤交加。口口声声说,倘若皇太子殿下与义阳公主都没有习过武,或许便没有这样胆大。她老人家当场折断了佩剑,向天起誓,从此再不练剑。吓得邢姑娘脸都青了。”
  我披衣下床,坐在妆台前。一夜没有合眼,眼帘黄肿,眼中血丝蔓延。眼前一只玫瑰缠丝金环暗光朦胧,愈发照得我面如焦土。一转眼只见头顶银光一闪,一根半寸长的白发如戟竖立,又如一支白旗在风中虚弱地展开。我伸手到头顶摸索,芳馨却已瞧见:“姑娘要拔去么?”
  我叹道:“不必了。”说着微微侧头,查看眼角和面颊。蓦然一惊,三年前,在空旷的东偏殿中,慎嫔也曾在昏暗的灯光下,侧头查看自己的容颜。原来,我的生命还不曾绽放,就已经枯萎了。
  芳馨小心道:“奴婢梳头的时候小心藏起来,便不会有人瞧见了。”
  我淡然道:“瞧见又如何?随它吧。”
  芳馨道:“这都是姑娘素日用心太过。依奴婢看,于大人能救则救,救不了,也实在怨不着姑娘。”
  我叹道:“我倒是想救,只是束手无策。这件事若让皇后处置,她大约会从轻发落。可是陛下那里,就很难说了。”
  芳馨道:“姑娘自打进宫,与陛下说的话,十个指头就能数过来……”
  镜中的我,令人不忍卒睹。如秋风扫过的树梢,脆生生的叶子霎时转黄。容颜的衰败,原来这样快。我扭过头去:“再难,也要想法子。只怕我这副未老先衰的模样,只会令他厌恶。”
  芳馨忙宽慰道:“姑娘还年轻,好好将养几日也就好了。况且如今这个样子,只是太累了,哪里就谈得上未老先衰?姑娘为于大人憔悴成这般模样,奴婢看着也心疼。”
  她当然不知道我的悲愤失意、伤心绝望,并不是因为锦素,我也不愿再说。说又何益!“是人都会老,又何必为皮囊烦恼。更衣,我要去桂园。这副失魂落魄的模样去,正好。”
  在汴河的桥上,恰好遇见高曜带了芸儿与小东子等人从桂园出来。高曜一身素服,眼睛又红又肿,脸上泪痕阑干。我忙上前行礼,高曜道:“姐姐不必多礼。”
  我问道:“殿下从清凉寺回来,怎么不多歇会儿?”
  高曜道:“皇太子哥哥突然走了,孤怎能安睡?皇太子哥哥仁勇,待孤也好,孤……”说着又低头落泪。高显和高曜自幼一同长大,又在同一日分别被册封为皇太子和弘阳郡王,感情甚笃。高曜的谦逊、感恩与悲痛,正是君臣之义、兄弟之情最适宜的注脚。
  高曜回头对芸儿道:“你们先过桥等孤。”
  芸儿屈膝行礼,带领众人疾步过桥。芳馨也退了下去。高曜待他们都走远了,方指着汴河流淌的方向道:“太子哥哥夜半坠楼,显是夜晚侍疾的奴婢疏忽所致。幸而姐姐提醒了孤,若昨夜是孤在侍疾,恐怕倒转金沙池和汴河的水浇在头上,也洗不净嫌疑。多谢姐姐。”
  瞬息之间,高曜脸上的悲戚消失了大半。我忙道:“殿下不必言谢,清者自清。”
  高曜的面孔被冰雪映得苍白:“现下有坚冰覆盖,纵然自濯,也要等到春天。酷寒之下,万物萧索。孤怕等不得。”
  我微笑道:“殿下不必多想,殿下如今这样,就很好。”
  高曜凝视着我的面孔道:“姐姐的脸色怎么这样不好?”
  我抚一抚面颊道:“这些天接连变故,谁又好了?”
  高曜道:“姐姐要多多保重才是。”
  我忙道:“多谢殿下关怀。殿下才从清凉寺回来,也要多歇息。”
  高曜微微一笑,指着远处的梅林道:“每年花匠是不是都要修整梅林?”
  太多的伤痛已麻木了我的知觉,我一时不解:“不错。”
  高曜道:“倘若有花匠一不小心修去了主枝,那该如何?”
  他的话如一根灼热的钢针轻轻一点,倏忽化去了我心头的寒冰。我于袖中攥紧十指:“主枝和旁枝,也只是相对而言。”
  高曜道:“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几也。”'6'
  我合目道:“相时而动,自是好的。只是情势复杂,殿下也当小心。”
  高曜道:“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7'
  心头一震,如风涛浪涌,如火山迸发。双手在袖中剧烈颤抖,不可自制。不待我回话,高曜接着道:“孤的心,从来不瞒姐姐。”说罢向我一揖到底,扬长而去。
  好一会儿,我才敢转过身来目送他的背影。我是该骄傲,还是该沮丧?我是该庆幸,还是该恐惧?
  也罢。他不可能永远都是那个在乳母王氏的宠溺下无知无识的孩子,他既是皇子,自然越早懂得“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8'的道理,越能相时而动。如今,“时”不是来了么?他的泪与笑,都恰到好处,倒是我迟钝了。
  我自嘲地一笑,扶着芳馨的手下了桥,往桂园而去。
  傍晚在易芳亭中,竟然遇见慎嫔。夏日来行宫时,慎嫔自请留在皇城。因想着皇城中确实也需要一个看家主事的人,太后和皇后便没有勉强她。如今大丧,慎嫔当即赶了过来。
  我到的时候,她正在灵堂中看着一群内监布置随葬器物,内阜院副总管商公公侍立一旁。慎嫔一身素服,头上只有零星银饰。她一面拿帕子点着眼角,一面唉声叹气。我赶忙上前行礼。
  慎嫔叹道:“本来好好地在宫里坐着,忽然听到三位公主出事了,赶忙做了几副杉木板子过来,谁知到了这里,才又知道板子不够用。这几个孩子当真是……命苦。”
  我叹道:“请娘娘节哀。娘娘见过弘阳郡王殿下了么?”
  慎嫔点头道:“才刚见过。这孩子当真心实,足足在佛前跪了两天两夜。眼睛都熬眍了。”说着拉着我走开两步,轻声道,“服侍皇太子的乳母宫人都拘在桂园,只待皇后亲自审问。我都听曜儿说了,若不是玉机……”
  我忙道:“这是殿下洪福齐天,玉机只是顺势而为。”
  慎嫔感慨道:“我娘儿两个这些年,若没有你,可谓寸步难行。”
  我摇头道:“这都是长公主的决断。”
  慎嫔转头看着内监将诸多贵重的陪葬品一件件放入棺中,一面垂泪,“好好的四个孩子,说没就没了。虽然都不是我生的,可是想想心都疼。我的曜儿若是这样,我活着还有什么趣儿,情愿是我替他死了罢了。”慎嫔虽然一向与周贵妃不睦,但她毕竟尚有恻隐之心。稚子无辜,她悲痛亦是真心实意的。
  正说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内监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向慎嫔磕了头,起身说道:“有位姑姑叫奴婢给慎嫔娘娘送封信。”说罢双手将信封呈上。
  慎嫔见他脸生,便问道:“这封信是谁叫你送来的。”
  那小内监道:“奴婢不知。奴婢只是在路上被一位姑姑叫住送信的,想来信中有说,请娘娘阅览。”说罢告退了。
  慎嫔将信封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并不见署名,便掂一掂道:“似乎有些分量。”正要吩咐惠仙寻一把小银刀来拆信,忽听哐啷一声巨响,原来是一只玉盘在地上跌得粉碎。慎嫔随手将信交给惠仙藏在袖中,焦急道,“这玉盘是平阳公主生前的心爱之物,怎么这样毛手毛脚的!”
  几个宫人跪在地上颤颤巍巍地磕头谢罪。商公公走上前来正要开发这几个宫人,慎嫔一摆手止住他道:“罢了。都仔细点儿,别再打碎物件了。”
  众人连声称谢,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我淡淡一笑:“娘娘的性子几时变得这样软和了?从前便是茶浓了些,都要罚俸的。”
  慎嫔双颊一红:“还提过去的事情做什么?若不是我又鲁莽又苛刻,也不能落到这步田地。况且我柔和些,也是为我儿积福。”
  一语说中我的心病,我不知该如何作答。慎嫔端详片刻,心疼道:“你连日辛苦,还是早些回去歇息。这里有我。”
  我也的确疲惫,于是便向慎嫔告退。刚刚走出易芳亭,忽听慎嫔叫住我:“玉机,我……还有几句话要和你说。”
  我见她欲言又止,心中也猜着了两分:“请娘娘赐教。”
  慎嫔叹道:“我是个最没有福气,也最没用的母亲。弘阳郡王……”
  我见周遭人多,忙止住她道:“娘娘不必再说,玉机知道了。”
  慎嫔跨出易芳亭,拉起我的手道:“若有什么事需要我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