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帝师[全五册]-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忙问道:“听说两宫随信王出征了,可有此事?”
玉枢一怔,道:“前些日子銮驾出宫,好大的阵仗,济宁宫都去送了。难道你竟没有听说?”
我追问道:“你亲眼见到两宫出了皇城?”
玉枢想了想道:“人倒没有见到,只是见到车马轿辇罢了。”玉枢见我神情凝重,便左右一望,拉着我的手道,“咱们去花园说话。”
雪白的栀子花密布于重重深翠之间,清冽的香气侵袭不止。我的脑中一片空白,走了十数步方才问道:“两宫既已经出宫,为何宫中的侍卫不减反增?”
玉枢道:“这些日子我没有出过宫,你说侍卫增加了,我竟没有留意。”
忽见前方数丈之地,沈太妃与淳太妃正带着溧阳长公主赏花。溧阳长公主与真阳年纪相仿,一身鹅黄襦裙,甚是娇俏。她依偎着生母齐太妃,捧起一朵栀子花轻轻嗅着,不一时摘了下来,别在沈太妃的衣襟上,二人神色甚是亲昵。
玉枢笑道:“自高晖继嗣睿王,沈太妃身边便没了孩子,对溧阳长公主比淳太妃这个生母还要娇宠。齐太妃有时还向我抱怨呢。”
宫女们见了玉枢,都纷纷上前行礼。沈太妃与齐太妃转过身,四人围作一团行礼。沈太妃依旧喜着蓝绿,如意高髻上一枚拇指大的蓝宝石熠熠生光。
沈太妃好奇道:“天都黑了,君侯怎么这会儿来了?”
我笑道:“玉机进宫来看望姐姐。”
淳太妃笑道:“这便是亲姐妹能入宫的好处,常来常往的热闹。不似我们,整日孤孤单单的。”
沈太妃默默打量我片刻,附和道:“孤单倒也罢了,近日宫中的侍卫无故多了好些,咱们姐妹想去益园赏天鹅,都被拦了回来。”说罢抚着襟前的栀子花,眸光愈加沉静,“济宁宫的花都赏过一千遍了,溧阳这孩子直喊闷呢。”
终于赶在玄武门下钥之前出了宫。银杏提着风灯,沿着宫墙默默向西行。灯影散乱,一如我茫然无措的心绪。许多年不曾尝过这样的滋味了,哪怕在乍闻高曜驾崩的那一天,也不曾有过。心头刺痛,我停下脚步,扶着宫墙喘息不止。银杏连忙扶起我的右臂,关切道:“姑娘的心病又犯了么?”
今夜睿王府与杜府或有灭顶之灾,还将连累濮阳郡王高晔,而我却知道得太迟了。我焦急得几乎哭了出来:“如此要紧的谋划,他们为何不早说!”
银杏只顾扶着我,一面扬起风灯。候在远处的车马连忙驶了过来。银杏这才道:“这固是他们糊涂,可事到如今,姑娘还是得想个法子。”
想起那一日师广日轻蔑的一唾,我心中酸楚难言:“他们不信我,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不一时车马到了跟前,银杏问道:“是回府,还是去别的地方,还请姑娘示下。”马儿四肢健壮,车轮是新的,裹着车轮的蒲草触手生硬。连车马都显得那么新鲜和不安分,仿佛一扬鞭,便逸辙如飞,任我驱驰。然而此刻,我却是哪里也不能去。
我扶着银杏的手登车,声音疲惫不堪:“回府。”
银杏跟着上车,递了丸药与温水:“姑娘不去打探一下消息么?”
我推了药,苦笑道:“两宫还在宫中,信王已张好了天罗地网,单等着睿王与杜大人撞进去。我在街上乱逛,只怕要被乱兵踩死。”
银杏吓了一跳:“或许是姑娘多虑了,也许两宫真的出征了呢?”
我叹道:“济宁宫在东面,章华宫在西面。侍卫连益园也不许沈太妃他们逛,是什么道理?”
银杏思忖片刻,道:“是为了不让济宁宫的太妃们去章华宫附近么?论理,若两宫已不在章华宫,实在不必把守如此严密。如此说来,姑娘应当去告诉杜大人与睿王才是。”
我冷笑道:“在街上乱闯尚且不行,去杜大人府上,不是送死么?杜大人和睿王都不知我与施大人的事,杜大人的门生南子睿又因我而死,他们不会相信我说的话。”
银杏更是惊诧:“送死!?难道姑娘以为,信王会杀了姑娘么?”我懒怠回答,只闭目养神。高旸纵然不杀我,这世上也还有远比死亡更无望、更残酷的手段。
车向北过了护城河,转过皇城的西北角,一路向南。皇城西面是十王宅,住着许多皇亲显贵,睿王府便在这里。从前,十王宅的夜晚总是香车宝马,莺歌燕舞,推杯换盏,呼奴唤婢。自从斩了邢陆两家,便冷清了许多。待高旸斩了韩廖二族,更是灯消火灭,渺无声息。掀开窗帘,我看见门墙后、花园中的峥嵘山势与巍峨楼宇,鬼影一般矗立着,一路寂然无语。
驶过了十王宅,银杏方道:“不知这件事,施大人知不知道。”
我摇头道:“多半不知,或者与我一样,也是刚刚才知道。否则,施大人无论如何也会派人告诉我的。”
银杏道:“姑娘何不与施大人商议?”说着一砸手心,甚是懊恼,“偏偏这会儿钜哥哥不在!”
我叹道:“来不及了。信王是有备而来,我今日进宫,已是鲁莽。若再去施府……”信王张罗捉雀,整个汴城都是他的罗网,只怕连仁和屯也不能逃脱他的监视,“连采薇也要遭殃了。”
车向南过了汴河,回到兴隆里。我严令门户紧闭,没有我的准许,谁也不能擅自出府。服过药本当安睡,但我如何睡得着?于是搬了躺椅,坐在二楼的露台上,望着汴河发呆。绿萼和银杏困倦不已,没过多久,都伏着栏杆睡着了。
漆黑的河上,偶有灯火飘过,船头的三角幡被晚风吹得忽明忽暗。我一下一下地数着,河上一共过了十四艘船。信王府在皇城东面,其实我根本看不见。然而我仍牢牢盯住东北方,生怕错过一丝声响。夜真静,静得能听见绿萼与银杏轻浅呼吸的声音,静得仿佛潜伏在网心的捕猎者都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远方忽然响起连声巨响,却不是从信王府的方向传来的。银杏和绿萼都被惊醒了,银杏指着东面道:“那里有火光!”
我站起身,只见东面火光冲天,夜风扬起烟尘,把火势包裹成大片大片的云团,镶嵌在深黝的天幕中,蔚为壮观。银杏微微诧异:“那似乎并不是信王府?”
哭喊声、惨叫声,随爆裂声一道传来,越来越凄厉,越来越绝望。我痛心疾首:“那是武库。武库中的火药燃爆了。”
银杏与绿萼相视一眼,恍然道:“奴婢明白了!神机营造反,必在深夜悄悄往武库取火器与火药,谁知中了信王的埋伏!神机营重创,连信王府的门也摸不到了。”
杜娇和睿王谋划不周,死固应当,然而城中的武库爆燃,周遭的民宅夷为平地,骨肉化为焦炭。信王的不仁,天地难容!东风送来浓烈的火药气息,热浪明一阵暗一阵,扑面而来。我重重地一拍栏杆,恨恨不语。绿萼掩口惊呼,泪水夺眶而出。
银杏在我身后叹道:“真可惜。不过就算杀了信王全家,便真的能成事么?”
我冷冷道:“屠灭信王府,矫皇太后命,扶立新君,胁迫百官,坚守宫门,闭城穷索信王党羽,未必不能成事。然而这终究是一步险棋——实是险之又险。”
银杏的语气充满无尽的感佩之意:“这样凶险,杜大人和睿王他们就不怕死么?”
我深吸一口气,任火药的香气充塞我的胸臆:“‘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115'。信王无德,自是人人得而诛之。今日不亡,必待明日!睿王是太宗的同母弟,嗣子又是太宗的亲子,即便什么都不做,信王也未必容得下他。与其坐以待毙,不若奋戈一击。”
银杏幽幽一叹,缓缓道:“不过是等死与找死的分别罢了。”
我命银杏和绿萼将府中的人都唤起来,穿戴好了在房中待命。自己则回到妆台前,绾起螺髻,贯以金簪,缀以宝珠,悬以明珰。除下素服,特意换了一件烟紫色窄袖长衣。淡扫蛾眉,薄匀脂粉,立显眉目清冷,肌肤明净。
新平侯府灯火通明。再向北望,整座汴城都已被炮声惊醒。
丑时刚过,便听见脚步声震耳欲聋。不一时,小钱来报,新平侯府已被人团团包围。我命人开了大门,亲自举着一盏玻璃风灯,带领阖府众人在檐下迎接。
火光和喧嚣惊动了整个兴隆里,周遭的人家都派仆役开了门打探消息。然而见我府周围满了披甲挎刀的军士,又将头缩了进去,各自关上大门。刀光剑光漫如浊浪,人群鸦雀无声。众人略向两边一让,但见高旸华衣玉冠,缓辔而出。他的脸上看不出悲喜,眸底却暗藏惊澜。
好一会儿,他不下马,我亦不前,他在门外,我在门内。依稀记得十几年前,我出宫,他入宫。即使隔着修德门深深的门洞,也不敢肆意相望。如今他在万人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再不必掩饰爱憎之情。
我坦然一笑,款款上前:“殿下不是出征了么?如何还在城中?”
高旸跳下马,笑道:“你既知道迎接,怎不知我为何在此?”说罢折起马鞭,将我拂在一边,带领百来兵士走进府中。
绿萼早已搬了一张太师椅出来,恭恭敬敬地请高旸坐下,一面奉了茶。高旸大喇喇地坐在庭院正中,挥一挥手,众军士往各房散开。不一时,便听得桌椅乱撞,翻箱倒柜的声音。
高旸只作听不见,笑问道:“不是说要在仁和屯常住么?如何又回城了?”
“既听说了这么要紧的事,如何能不回城?”
“你进宫做什么?”
“玉机担心姐姐。”
“刘钜去了哪里?”
“刘钜前些日子回山探望恩师了。”
高旸颇为意外,不禁一怔:“刘钜的师傅究竟是谁?”
我笑道:“玉机不知。左不过是个江湖剑客吧。”
高旸深深看我一眼,不再发问,只端坐闭目养神。不一时众军士将各房箱笼都搬到了院子里,连女人的衣箱妆奁也没有放过,呼啦啦抖开一地,飘起两件亵衣亵裤,一条裹脚布。绿萼与几个女人又羞又怒,满脸通红地转过脸。银杏则神色淡然,只作不见。
高旸命人将所有的箱子都翻查一遍,尤其是书画与信件,每一页纸都细细看过。我站累了,便也搬个杌子坐在檐下,冷眼旁观,直到天亮。
当初与施哲联络时,全靠刘钜传话,并无一纸一字留下。高旸看了半晌,也只有积年攒下的书画和普通家书。高旸见搜不出什么,神色渐渐缓和。忽见李威疾驰而来,在门外下马,一路小跑入府,躬身道:“启禀殿下,仁和屯中也搜检过了,并无可疑物事。”
我这才知道,高旸趁我入城,竟将仁和屯也搜检了一遍。
高旸的眼中这才有了些许笑意:“许印山问你借人,为何不答应他?你若应了,可报春儿的一剑之仇。”
我冷笑道:“我既不曾遣刘钜来杀你,就更不会让他去杀启姐姐了。殿下如此英武,怎会愚蠢到将妻儿留给城中宿敌?即便我真的想杀人,也不会选在当下。”
高旸不怒反笑:“也罢。本也极难瞒过你,怪只怪杜娇和高思诚自己太蠢。”
忽见一军士捧着一只上了锁的花鸟鎏金盝顶小铜盒过来:“启禀王爷,在正房妆台的隔层中,找到这件东西。”
高旸拿过小铜盒,一面把玩一面笑道:“在妆台的隔层之中,藏得倒有些隐蔽。是什么?”
我示意绿萼打开,内中却是小小一只光溜溜的紫檀盒。揭开盒盖,却是高旸重新赠予我的白玉珠串。高旸本以为是什么机密物事,待见是自己熟识的旧物,甚是意外。高旸提起玉珠,微微一笑道:“你将它藏得这么深,莫非是不愿意见到它么?”
这串白玉珠我交给绿萼收起来后,便再没过问。若不是今日大肆抄检,我大约永远也不会问起它的下落。我笑道:“玉机是怕碰坏了它。”
高旸拉起我的手,左手五指将珠串支成一个圆,套在我的指尖上,右手将玉珠推到我的腕间,微笑道:“你若一直戴着,碰坏了又有何妨。”好一会儿,他才放脱了我的手,转头向李威道,“近来多事,刘公子既然不在京中,你就留下来保护朱君侯。”李威躬身领命。高旸甚是满意,转身带着军士们扬长而去,留下一地狼藉。
我目送高旸出门,待军士都走尽了,这才关上大门,一面命人收拾箱笼。李威上前行礼,恭恭敬敬道:“小人去外面候着,君侯有事但请吩咐。”
不等我说话,银杏冷笑道:“我们姑娘一宿没合眼,这会儿要歇息了。”李威愈加恭敬,银杏却看也不看他,与绿萼一起,径直扶着我往后面去了。
但见房中凳倒桌翻,屉子丢了一地。柜门敞开着,露出一肚子的花花绿绿。我头痛欲裂,憎恶地将白玉珠脱下,随手丢在榻上。绿萼依旧用紫檀盒子与鎏金铜盒装好,挂了一只小铜钥,往别处收藏去了。又唤了两个丫头进来,七手八脚地收拾卧房。
银杏重新燃了香,笑道:“姑娘睡一会儿吧。”
这床榻上,也不知道被军士踩了多少回,偏偏干净的帐褥全被翻了出来堆在院中。我愈加头痛:“我哪里睡得着。”
银杏笑道:“幸而姑娘早有准备,咱们又小心,不曾留下半点字据,姑娘也没有应承那许印山。”银杏与绿萼虽都含着笑,眼中却有劫后余生的后怕。倘若真的被高旸搜检出什么,小钱、绿萼与银杏,必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了。
绿萼道:“信王也是奇怪,从前的事情都放了过去,这一次为什么不依不饶的?”
银杏不屑道:“怎么放了过去?这般搜检难道只是为了当前的事?现在看来,从前说得好听,怕是为了让姑娘不加防备而已。”
绿萼怔怔地说不出话来。我笑道:“我即便想应承许印山,也是无能为力。”
银杏笑道:“有没有力量是一回事,赞不赞成是另一回事。信王便是得知姑娘不赞成此事,加上又没搜出什么来,这才离去。不然,怕是要暴跳如雷了。”
我叹道:“只可惜了华阳长公主和祁阳长公主,好容易活下来,这会儿却要跟着睿王一道赴死了。我救不得华阳,钜兄弟回京来,怕是要怨我。”
银杏不悦道:“刘钜若为这件事怨姑娘,就白白跟了姑娘五年了。”
我心烦意乱,也顾不得被褥上的灰,一头倒了下去:“都下去歇会儿吧。”
第三十七章 骑虎难下
辗转反侧之间,只觉得肩头被吹得又凉又痛。高台罡风如剑,下面密密麻麻地竖着刀斧。高旸亦是一身紫色纱衣,坦怀披发,色若癫狂。他向下一指,许印山被架住双臂提了上来。未待高旸说话,许印山便张口怒骂。风太猛烈,我听不见他的骂声。忽然刀光一闪,许印山的舌头从口中飞出。他满口是血,驱使半条舌根,双唇犹在一张一合。高旸又一指,许印山被斩下四肢,仍是不肯住口。最后一指,许印山的头颅掉落在地,面朝黄土,瞠目无言。血雾弥漫,如同妖氛,刀光剑影,似若魔兵。
我被呛得猛烈咳嗽起来,一睁眼,鼻端一股淡淡的尘土气息,想是晨间军士搜检卧房时留下的。我满心厌恶,坐起身道:“绿萼,我睡了多久?”
绿萼掀开帐子道:“还不到半个时辰,姑娘再睡一会儿,早膳备好了奴婢再唤姑娘。”
绿萼一夜没睡,熬得眼圈乌黑,双眼发红。我怜惜道:“我也不睡了,这里也不用你伺候,回房去吧。把李威唤来,我有话问他。”
不一时,李威已在堂下候着了。李威亦是一夜未眠,却见他双目精光四射,神色间毫无倦怠之意。赤裸着双臂,晨光下宛如铁塔一般。他甚是知趣,只立在院中等候,并不近前,更不擅自进入正房。于是我在檐下立定,微笑道:“你忙了一夜,竟还不得休息,实在是我照料不周了。”
李威躬身道:“小人奉命护君侯周全,君侯有所差遣,小人定当竭力。”
我笑道:“也没什么,就是想问一问你,昨夜我听到东面有一声大响,可是武库爆燃?”
李威笑道:“神机营造反,去武库偷火器,被王爷引火炸死。”
我不动声色:“这法子倒干净利落。”
李威笑道:“本来王爷与王妃商议着,要在王府围歼神机营。后来王妃偶然说起当年启将军因武库爆燃而丢官的事,王爷一听,便将围歼之处改在了城中的武库。”
咸平十三年腊月,高思谚还在北燕盛京城下。城外的武库被奸细以明火点燃,烧成焦土。启春的父亲当时刚刚升任神机营副都督,因此被陆皇后免官。那夜的烟尘与大火,与昨夜何其相似。偶然说起?却未见得。我微微冷笑:“那四周住着好些百姓。”
李威从容道:“是,这都是叛军罪大恶极。王爷自会厚恤遭难的百姓,请君侯放心。”
晨光照进檐下,落在素裙上有淡淡的血色。我于袖中攥紧五指,深深吸了一口气:“睿王与杜大人现下如何了?”
李威道:“睿王府和杜府已被查抄,睿王和杜大人都被拿下了,先锁在府中。杜大人现在必是下大狱了。”
我轻哼一声:“不是说军情紧急么?信王全不在意了?”
李威笑道:“军情再紧急,总得料理了城中的反贼,才能安心出征。王爷说过,城中是心腹之患,昌王虽然来势汹汹,却是手足疥癣之疾。”
心中越恨,笑意越盛。“‘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116'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117',你们王爷真好计谋。也亏得你,很会领会你们王爷的心意。”
李威笑道:“不敢当,这都是王爷与王妃的谋划,况且再好的计谋,也要大鱼肯上钩才行。”
整整一天,府里和城里一片混乱。尸体抬出城去,伤者杀的杀,关的关。听闻来不及进入武库取兵器的,都被启春埋伏的弓弩手射杀了大半,剩下十数人负伤突围,被刀斧手绞杀得干干净净。神机营左营八百壮士,一夜烧杀。焦土之外,尽是修罗场。启扉便听号哭惨呼,出门便见枯血残骸。
晚上,高旸命人送来四大箱子绫罗绸缎、珠宝首饰并两箱银子,说是补偿今早众军士撕烂摔坏的那些。李威开了箱子,院中一片珠光宝气。府中众人见了好东西,惊恐的神气褪去了大半。当着李威的面,我命绿萼分了半箱银子下去,余下的锁了,抬到后面去收了起来。
李威带着两个从人住在值房旁边的小屋子里,三人睡一张通铺。平时不禁我做什么,也不往后面来,只是我若想出府,就必定要跟着。有两次我想入宫看望玉枢,一看见李威跟在身后,顿时便没了兴致。于是也懒怠出门,整日在露台上坐着,也不往前面去。
数日后,杜娇在狱中搒掠至死,全家在东市问斩。睿王谋逆,皇太后下诏于府中赐死,十岁的嗣子高晖,四岁的亲子高昀并两个幼子均盛以布囊,自高处掼杀。睿王妃邢茜倩自尽。华阳、祁阳两位长公主与松阳郡主不知所踪。杜娇的几个门生被拔舌斩首。神机营左营的两个中尉,俱被族诛。所有女眷没为奴婢,于西市官卖。
李威向我禀告时,我正用晚膳。不动声色地听过,亦不置可否。李威退下好一会儿,我方才觉出所食的白粥,一匙一匙,都是咸苦。那一夜,我梦见杜娇坐在柳树下饮酒,翻来覆去只是说:“藏器俟时者,百无一遇”。那是咸平十八年他被免弘阳郡王府主簿时,我们在仁和屯饮酒时的交谈之语。夜半哭醒,我真后悔当年对他说过这句“藏器俟时”。
城中诸事处置完毕,高旸终于要亲征了。出征之前,他命人传话,说晚上要亲自过来辞行。信王府的女人在寝室外与绿萼说话时,我正坐在露台上吹风。
绿萼领了一个厨娘上来,问道:“信王晚膳时要来,酒菜该预备些什么,还请姑娘示下。”
我歪在躺椅上读书,眼也不抬道:“信王要来辞行,我就得备下酒菜,我如今倒像个外室了。”绿萼无言以对。我又道,“我不饿,也没有酒菜给他,你们随便从厨下拿些东西给他吃也就是了。”
绿萼垂头不敢再说,与厨娘一道退了出去。忽听厨娘低低笑道:“咱们君侯和信王倒像是两口子拌嘴使气——”不待她说完,绿萼急忙嘘了一声。
我闻言大怒,呼啦一下掀翻了茶几,盘盏落在地上,又滚下楼去。猫儿本在美人靠上打盹,被我吓得跳了下来,溜进屋去。银杏与小钱在楼下围着石桌拿竹筹子和算珠复查府里的账目,盘盏在小钱脚下摔得粉碎,两人都跳了起来,诧异地向楼上瞧。绿萼和厨娘连忙回转,一齐跪在地上。那厨娘伏地颤抖,不敢说话。
我吩咐绿萼:“拖下去,杖二十。”
厨娘磕头不绝,连喊“君侯饶命”。绿萼牵着我的裙子求告:“姑娘息怒,她也是一时糊涂说错了话。奴婢以后教着她,管教她再不敢了。”
银杏与小钱都赶了过来,虽不明其意,但见绿萼都跪下了,也都一齐跪了下来。我向小钱道:“杖二十,一杖也不能少。”说罢挥挥手,令众人都退了下去。
不一会儿,银杏上来重新摆桌放茶,猫儿也爬到了我的膝上,侧身酣眠。偶一抬眼,只见小钱提着斧子走到树下。我坐起身,指着楼下问道:“小钱做什么?”
银杏笑道:“钱管家照姑娘的吩咐,要砍枣树呢。”
我愕然,“我几时吩咐他砍树了?”
银杏笑道:“咱们府里从来不打下人。姑娘命施杖刑,可咱们家哪里有杖?不但没有杖,鞭子藤条也没有半根。难不成现去买么?不如砍自己家院子的枣树来得快。奴婢已嘱咐钱管家,枣木杖要裁成三尺五寸长,一寸三分宽的,再练两个时辰的手劲。管教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婆娘爬着进来给姑娘请罪!”
两句话说得我笑了出来,挥一挥手中的书道:“罢了罢了。不必砍树,也不必去买藤杖了。人就随你摆布。让她有个教训就好,以后别胡乱说话。”
银杏嘻嘻一笑:“就知道姑娘是最宽厚的。”说罢扬起胳膊,楼下的小钱虽提着斧子,却早眼巴巴望着楼上了,见银杏扬臂,扛起斧子一溜烟往前面去了。
高旸入府时,我仍在露台上坐着。一轮红日孤零零悬在汴城的琼楼玉宇之间,把灰蒙蒙的天空映成一片赭红。城墙上的旗杆影影绰绰,旗帜飘飞如烟。河水暗沉,舳舻偃帆。群鸟飞过落日,像飘起黑色的雪。风中还有淡淡的焦冷气息。
高旸脚步虽轻浅无声,我却闻到他新皮甲的刺鼻气息。
夕阳终于隐没,西方已是一片深青。高旸叹道:“能与你好好看一次日落,是我多年来所梦想的。不想能在出征前看上一回,死而无憾。”
高旸本是暴戾嗜杀之人,说起情话偏生如此柔婉动听,怨不得智妃那样一个美貌刚烈的风尘女子竟为他白白误了性命。我不想回答,亦不知该如何回答。
高旸笑道:“你还在恼我?”
我这才起身行了一礼:“不敢。”
高旸扶着栏杆,目光驰远:“已到这一步,实是骑虎难下了。”
我想起启春“偶然提起”武库爆燃、父亲免官的往事,不禁讥讽道:“‘骑虎难下’?玉机险些忘了,殿下的府中,也有一位独孤氏'118'。”
高旸一怔,转身笑道:“你在说春儿,还是说你自己?”
我哼了一声:“殿下会如何处置濮阳郡王?”
高旸笑道:“你刚刚替他求情,他就随高思诚谋逆。这般不成器,又何必多问?”
我追问道:“殿下会处死他么?”高旸在我的躺椅上坐下,双手抚膝,仰面看着我,目中闪烁着野兽的杀意。我心中一痛,“濮阳郡王才只有十一岁,他哪里懂得——”
高旸笑道:“十一岁?我十一岁的时候,姑母已问我想不想做皇帝了,你十一岁的时候已预备着进宫选女巡了。濮阳郡王是太宗的儿子,难道还不如你我么?”
我回过身去,倚柱跌坐在美人靠上,一言不发。自古在皇位更替中惨死的皇族多不胜数,濮阳郡王高晔既被逆党拥戴,自是死不足惜。天已全黑,我与高旸相背而坐,沉默不语。忽见屋中亮起一盏灯,却是银杏拿了灯进屋,却又不敢往露台上来。
高旸也不勉强,笑道:“既已道别,也该走了。”
银杏听了,这才隔窗道:“启禀王爷,启禀君侯,有一个黄脸老汉,自称梨园琴师,叫作师广日,在门外跪着求见。”
高旸一愕,想了好一会儿道:“梨园琴师师广日,略有耳闻。何事?”
银杏道:“师广日想请回庶人高思诚一家的尸首,好生安葬。”
高旸哈哈一笑:“本朝竟也有栾布、李纲'119'之流,小小一个乐伶,也来搏后世清名么?好吧,倘若他自断一手,本王就允准此事。”
师广日善抚琴,故与喜好音律的睿王成为至交。自断一手,这于爱琴如命的师广日来说,无异自尽。我忙道:“且慢!殿下既说师广日是栾布、李纲之流,那便是义人,玉机门首,不流义人的血。亦不闻屠戮义人之令。”
高旸笑道:“这师广日也是乖觉,竟到你的府上来寻我,想必就是吃准了你会为他求情。也罢,那就赏他三五百鞭子三五百板子。他要做义人,总得吃点苦头才是。”
我正色道:“春秋之义,‘王诛加于上,私义行于下’'120',殿下既说他是义人,便当以仁心示天下,准他收了高思诚的尸身,好好安葬才是。”顿一顿,又道,“再说,玉机这里没有藤鞭木杖,也从未赏过人板子。”
高旸一怔:“哪有一大家子的主母,从未打过家里人的?”我不理他,当先进了屋,一径下楼去了。
师广日伏在地上,不敢抬头。我看不见他的脸,只看见他瘦弱的腰背和斑白的两鬓。不一时,高旸也跟了出来。李威道:“信王殿下与朱君侯出来了。”
师广日道:“小人庐州师广日,叩见信王殿下,叩见君侯。”
高旸示意李威扶起来,师广日却怎么都不肯:“殿下恩准小人所求之事,小人才敢起来。”
高旸道:“本王本是不答应的,好在朱君侯为你求情。你若准备好了棺木,就去王府将他一家葬了吧。”
师广日伏地谢恩,躬身退了下去。自始至终,他没有抬头看我一眼。
想起在梨园,他的琴声曾伴我倚墙一梦。想起陆后崩逝,我被罚去梨园劳作,他特意拿出两把名琴命我保养,我才不致太过劳累。更想起睿王高思诚曾在他的琴室中恳求我为昌王求情,他的叹息犹在耳边:“还记得小王曾与舍弟一道,也是在这方小小的琴室中,为于姑娘的事情请教大人。想不到数年后,竟只剩小王一人独坐无言。只怕再过数年,小王也不得在此了。”
一语成谶。或许师广日并不在意斩去抚琴的手,所谓“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121'。得知己若此,夫复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