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帝师[全五册]-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叹道:“有一句话,‘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247',还有一句话,‘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248',说的都是自欺欺人罢了。死是凡人必经之路,有何不能说?”
  皇帝道:“你甚少说话这样辛辣无情,一句话便骂死儒道的沽名钓誉之徒。”
  我叹道:“实是微臣口不择言,陛下恕罪。”
  皇帝道:“无妨。”他忽然张开眼睛,迟疑了好一会儿,才问我道,“那枚三才梭,你还带在身边么?”
  我答道:“自从微臣因那枚三才梭得救,便日日戴在项间。”
  皇帝从被中伸出一只黑黄骨瘦的手。我慢慢侧过身去,自项间摸出了那枚三才梭,费力地解下,用帕子擦拭干净了,双手放入他的掌心。小小的三才梭压得他手掌一沉,五指虚握着,小心翼翼地捧到胸前打量:“别的姑娘都喜欢戴项圈珠链,偏偏你把暗器戴在身上。”
  石头磨成的三才梭是周贵妃早年所用的暗器,铜制的三才梭是周贵妃如今授徒所用的暗器。可惜皇帝都没有留存。“微臣感念那位侠士的救命之恩,就把它当作护身符,日日戴着了。”
  “不忘恩,不忘本,都是好的。”说罢将三才梭还给了我,“这些年,你找到那位侠士了么?”
  我垂头道:“微臣惭愧,一直没有寻到。那位侠士再也没有露面。”
  皇帝嗯了一声,目光驰远:“罢了。耐心等一等,他会回来的。”他口中的“他”,仿佛是“她”,又仿佛是“他”。我低头把三才梭上的丝带绕整齐了,小心翼翼地放入荷包。
  才说了一会儿话,皇帝便累得有些神思不属了。他依旧合上双目,缓缓道:“听说你前些日子去见太子了。”
  我一怔,背心芒刺顿起:“是。十月初六休沐那日,因太子殿下有几件政事拿不准,所以唤微臣前去参详一二。”
  他的口吻依旧无力:“是什么样的政事?”
  我微微一笑:“是铜铁专榷之事,陛下曾命微臣去政事堂听群臣堂议,微臣也曾写了奏报。后立东宫,这件事便交托到太子殿下手中了。”
  皇帝缓缓道:“你是如何回答太子的?”
  我从容道:“太子殿下曾在三司任职,陛下历年来对民生的关怀和筹措军饷的艰难,殿下怎能不知?因此微臣并没有多说,只说些后汉的旧事。”
  “何事?”
  “光武帝刘秀乃是豪强出身,所以历代后汉皇帝都优待豪门大族,中兴后毫无革新气象,以至于后汉不过维持而已,再无前汉的磅礴大气。但我大昭不同,太祖与光武出身相近,却能超脱己身,向一众豪族挥刀。土地归于庶民,财货归于朝廷。如此赋税不加,民怨不起,国用却还充足。”见他唇边微有笑意,我愈加镇定,“人说,‘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249'。可是微臣以为,能失己,方能越己,能越己,方能越众。否则,那‘众’也只是‘小众’,并非‘大众’。吾皇‘失己越众’,实是不世出的明君。”
  皇帝眉心一松,忍不住笑了起来:“他都这样大了,你还给他说故事听。”
  我淡淡一笑:“微臣哪里懂得教皇太子殿下政事,只能说些陈年旧事,供太子参详罢了。还有两件……”
  皇帝道:“罢了!不必再说。”说罢微微侧过头去,似有多此一问的教条愚蠢之感,“朝政之事,不提也罢。”说罢长长吁了一口气,不再言语。暖阳在身,清风沉密如诉。好一会儿,他睡着了,只是鼻息一深一浅,似是透不过气。
  我不敢走开,依旧在他身边端坐着。他的眼珠转了两转,搭在龙头扶手上的左臂从被中滑了出来。我正犹豫间,忽然风大了。我拢一拢斗篷,晾在外面的指尖转而冰凉。我只得轻轻抬起他的腕,将他的手送入被中。
  皇帝猛地睁开双眼,左手一缩,五指箕张,如笼扣下,紧紧抓我的手背。我不明所以,不知他病重之际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挣脱了两下,骨节生疼起来。我唤道:“陛下……”
  他瞪着我,辨认了好一会儿,神色方慢慢松弛,只是指间力道不松。我忙问道:“陛下要喝水么?”
  他溘然长叹,露出两分幽冷怆然之意。一张脸像在冰水中窒闷了许久,手上愈加用力,恍惚而急切:“朕……刚才梦见李演了。”
  我一惊:“李公公?”
  皇帝道:“他对朕说,瑜卿是冤枉的,瑜卿……”说罢慢慢转过脸,奋力睁大空茫混浊的双目,死死地盯住我,“是冤枉的。”
  我本不信幽冥之事,此刻竟不觉悚然,仿佛李演的魂魄就在不远处冷眼看着这一幕。若不是皇帝抓得太紧,我内心深处的惶怖与虚冷定会被他感知无疑。近午的日光饱含暖意,风小了,恰到好处地驱散些许恐惧。我定一定神,索性将另一只手也覆在他凸起的指节,手心触到山石一样的粗粝和坚定。我淡然一笑:“冤枉?难道陛下责怪过皇后娘娘么?”
  他一怔。是呢,在舞阳君之事上,他从未公然责备过陆皇后,更没有定罪。他只是一味地疑心和冷落。既无定罪,何谈冤枉?他所问非人,李演的梦更是所托非人了。我的回话,相对他愧疚而疑惑的心,实是空洞而准确。他的手慢慢松了下来,一如他的思维已经远远跟不上他此问的初衷。他讷讷道:“是么?”
  这一问彻底驱散了我心中仅余的伤感和柔情,我端坐如仪,笑意平和:“陛下累了,才会胡乱做梦。还是再睡一会儿的好。”说罢将他的左手送入被中。
  皇帝有些心烦意乱:“朕睡不着……”
  我笑道:“那微臣给陛下念书听。”
  皇帝叹道:“也好。就念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吧。”
  我顿时怔住,不觉一笑。他问道:“笑什么?”
  我笑道:“好些年前在景园的时候,夷思皇后政事繁忙之余,也曾命微臣念过《大人赋》。”
  皇帝有些意外,仿佛对陆皇后的喜好知之甚少:“原来皇后也喜欢《大人赋》。”
  我一面招手命小简拿书来,一面悠然向往:“那时候皇后娘娘正监国,娘娘还问微臣,究竟是做仙人好,还是代陛下牧守天下好。”
  皇帝定定地看着我。我只低头翻着司马相如的文集,翻书声似流水,缓缓倾落最后的试探与失望。良久,他力不从心地叹道:“即便是帝王至尊,亦不过是凡人。哪有做仙人快乐逍遥。”说罢转过头,目光向天,坦然无愧,“哪怕朕死了,魂魄也要在天上,好好看着这天下。朕要看太子能不能做一个好皇帝,看着这江山流转,将往何处去?!”
  我淡淡道:“太子殿下会是一位明君的。”
  皇帝含糊地应了一声。我终于翻到了《大人赋》,再抬头时,他眼角忽然多了一道银丝般的泪痕。他再没有说话,只合目听我念着,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念罢,我竟无力合起书,双手一颤,泪滴洇湿了字迹,书与泪一同跌落在地。风贴地吹过,书页自左至右极快地翻过,眼帘中只剩了一页清冷单调的封底。虽然他的泪痕已干,不知为何,我仍是忍不住用帕子擦拭他眼角的皱纹,不为别的,只是抚平他这二十年来的辛劳、疑惑和不平。入宫十年有余,这是我唯一能给他,也给自己的平和与温存。
  午后,皇帝陷入昏迷,半夜,已至弥留。所有的妃嫔女官和皇子、公主都坐在寝殿外的暖阁中候旨。小皇子和小公主熬不住困,都在母亲怀中睡了过去。为了避免遇见华阳公主,我独自在小书房中等候。寝殿中龙榻前只有尚太后、太子高曜、宰相白子琪、御史大夫施哲和小简等一班宫人守候。
  北窗大开着,风灌了进来,冰冷刺骨,像那一夜我潜入守坤宫看望慎妃时益园中掠过枯树梢的风。天快亮时,我忽然听见高曜和群臣放声痛哭。小简退入暖阁,嘶声长哭,哀戚道:“陛下驾崩了……”接着暖阁里传出女人的啜泣,夹杂着几个小儿被吵醒后懵懂不悦的啼哭。
  我在窗前呆站着,并没有流泪。听说人死后,灵魂无所不知。他应该已经知道当年的真相了,恐怕我将要迎接更深的噩梦。倘若真是如此,我宁愿在梦中,永不醒来。因为只有在梦中,我才能披露一切的虚伪和恶行,向他痛哭忏悔我的罪。然而我知道,就算我在梦中忏悔千万次,醒来之后,我仍旧是一个罪人。永世不得安宁。
  景德元年腊月十八,皇帝高思谚驾崩,终年三十六岁。
  注释:
  '1'《孟子·离娄下》:“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2'《道德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魏书·列传第五十二·郭祚传》:“祚表曰:‘萧衍狂悖,擅断川渎,役苦民劳,危亡已兆。然古谚有之,“敌不可纵”。夫以一酌之水,或为不测之渊﹔如不时灭,恐同原草。’”
  '5'《春秋左传·桓公元年至十八年》:“于是齐人侵鲁疆,疆吏来告,公曰:‘疆场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姑尽所备焉。事至而战,又何谒焉?’”
  '6'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7'王符《潜夫论》:“人天情通,气感相和,善恶相徵,异端变化。圣人运之,若御舟车,作民精神,莫能含嘉。”
  '8'《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今置将不良,有似于此。故语曰:‘患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为也。’”
  '9'《周易·艮卦》:“《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10'《诗经·大雅·荡之什·抑》:“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11'《周易·震卦》:“《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12'《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巧言》:“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13'《晋书·列传第六十八·王敦传》:“虽功大宜报,亦宜有以裁之,当杜渐防萌,慎之在始。”
  '14'《孔雀东南飞》
  '15'杜牧《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16'《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17'《史记·晋世家》:“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18'《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高堂隆传》:“故臣以为使先代之君知其所行必将至于败,则弗为之矣。是以亡国之主自谓不亡,然后至于亡﹔贤圣之君自谓将亡,然后至于不亡。”
  '19'《春秋左传·隐公元年至十一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20'《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
  '21'《史记·周本纪》:“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纣许之。”
  '22'刘长卿《长门怨》
  '23'《慎子·逸文》:“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
  '24'《后汉书·张衡列传第四十九》:“是何观同而见异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25'《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26'《易经·丰卦》:“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27'《春秋左传·桓公元年至十八年》:“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28'《周易·大畜卦》:“《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9'《后汉书·列女传·班昭传》:“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30'《汉书·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广川王刘去传》
  '31'《道德经》:“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32'亭户:宋代煎盐的有亭户,有锅户。《宋史·食货志》载:“鬻海为盐,其鬻盐之地曰亭场,民曰亭户,或谓之灶户。”亭户煎出的盐叫正盐,一律归公,锅户煎出的叫浮盐,准许卖给商贩。
  '33'《春秋左传·桓公元年至十八年》:“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
  '34'《北史·列传第五十五·段勇传》:“时有贼魁元伯生,西自崤、潼,东至巩、洛,屠陷城壁,所在为患。孝武遣京畿大都督疋娄昭讨之,昭请以五千人行。永进曰:‘此贼既无城栅,唯以寇抄为资,取之在速,不在众也。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足矣。’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倍道兼进,遂破平之。”
  '35'《春秋左传·隐公元年至十一年》:“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
  '36'《孙子兵法·军争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37'柳永《鬻海歌》
  '38'《管子·宙合》:“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
  '39'《史记·楚世家》:“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
  '40'《春秋左传·僖公元年至三十三年》:“王使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天子无出,书曰:‘天王出居于郑。’辟母弟之难也。”
  '41'《春秋左传·文公元年至十八年》:“晋人以公不朝来讨,公如晋。夏四月己巳,晋人使阳处父盟公以耻之。书曰:‘及晋处父盟。’以厌之也。适晋不书,讳之也。”
  '42'《北齐书·列传第三文襄六王·高长恭传》:“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43'《慎子·逸文》:“君臣之间,犹权衡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轻重迭相橛,天地之理也。”
  '44'《周易·晋卦》:“《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45'《周易·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
  '46'《汉书·张汤传》:“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47'《贞观政要·诚信第十七》:“且君子小人,貌同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
  '48'《墨子·卷一·修身第二》:“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49'《诗经·国风·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50'《管子·形势》:“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踰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51'《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52'《汉书·天文志》:“左角,理﹔右角,将。大角者,天王帝坐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53'《后汉书·天文志第十》:“故《秦史》书始皇之时,彗孛大角,大角以亡,有大星与小星斗于宫中,是其废亡之征。”星孛、彗孛都是指彗星。
  '54'《宋史·天文志三》:“大角一星,在摄提间,天王坐也。又为天栋,正经纪也。光明润泽,为吉﹔青,为忧﹔赤,为兵﹔白,为丧﹔黑,为疾﹔色黄而静,民安﹔动,则人主好游。月犯之,大臣忧,王者恶之。月晕,其分人主有服。五星犯之,臣谋主,有兵。太白守之,为兵。彗星出,其分主更改,或为兵。天子失仁则守之。孛星犯,为兵﹔守之,主忧。客星犯、守,臣谋上﹔出,则人主受制。流星入,王者恶之﹔犯之,边兵起。云气青,主忧﹔白,为丧﹔黄气出,有喜。”
  '55'《汉书·五行志第七下之上》:“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丙戌,犍为柏江山崩,捐江山崩,皆廱江水,江水逆流坏城,杀十三人,地震积二十一日,百二十四动。元延三年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廱江,江水逆流,三日乃通。刘向以为,周时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岐山者,周所兴也。汉家本起于蜀、汉,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摄提、大角,从参至辰,殆必亡矣。其后,三世之嗣,王莽篡位。”
  '56'《晋书·天文志第三下》
  '57'《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58'《裴注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注:傅子曰:先云:‘既欲为虎而恶食人肉,失所以为虎矣。今不杀,必为后患。’”
  '59'白居易《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60'《国语·周语下》:“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
  '61'《论语·里仁》:“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2'《周易·系辞上》:“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63'《开元占经·云气杂占》
  '64'《汉书·宣帝纪第八》:“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系者,轻、重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
  '65'《北齐书·孝昭帝纪第六》:“初,帝与济南约不相害。及舆驾在晋阳,武成镇邺,望气者云邺城有天子气。帝常恐济南复兴,乃密行鸠毒,济南不从,乃扼而杀之。”
  '66'《北史·列传第二十三·王劭传》:“周武帝时,望气者云‘亳州有天子气’,于是杀亳州刺史纥豆陵恭。至尊(杨坚)代为之。”
  '67'《史记·高祖本纪第八》:“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68'《北齐书·神武帝纪第一》:“初,魏真君中内学者奏言上党有天子气,云在壶关大王山。太武帝于是南巡以厌当之,累石为三封,斩其北凤凰山,以毁其形。后上党人居晋阳者,号上党坊,神武实居之。”
  '69'《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王郎传》:“王昌一名郎,赵国邯郸人也。素为卜相工,明星历,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时赵缪王子林好奇数,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猾,而郎与之亲善。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郎缘是诈称真子舆……林等愈动疑惑,乃与赵国大豪李育、张参等通谋,规共立郎。会人间传赤眉将度河,林等因此宣言赤眉当至,立刘子舆以观众心,百姓多信之。更始元年十二月,林等遂率车骑数百,晨入邯郸城,止于王宫,立郎为天子。”
  '70'《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第一》:“(刘)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
  '71'《汉书·张冯汲郑传第二十·冯唐传》:“当是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言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遣将也,跪而推毂,曰:“以内寡人制之,以外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空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之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知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匹,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时,赵几伯。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用郭开谗,而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为秦所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军市租尽以给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杀牛,以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尝一入,尚帅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吏奉法必用。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繇此言之,陛下虽得李牧,不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72'《战国策·齐楚卷十一》:“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裝,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73'《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74'《论语·子张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