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卿本贤妻-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见母亲进来,旻山飞快跑来,还伸开胳膊说:“抱抱。”
又拍拍胸脯:“累了,娘,抱抱。”
苏氏看三老爷还知道给他们脱了马甲,不然在屋里一顿瞎跑,出了汗再受风,肯定生病。
苏氏抱起旻山,给他擦擦额头的汗,又伸进脖领里擦擦,宋子旦也跑来,仰头学旻山:“娘抱抱,累了。”也还拍拍胸脯。
宋子昼跑上去拽住他,小声说:“错了,叫伯娘。”
宋子旦这才伯娘伯娘的叫着,苏氏把旻山递给老爷,抱起他,旻山在父亲怀里挣扎,恼怒道:“这是我娘,不抱他,不抱他!”
侯爷赶紧招手,“侄子,来伯父这里。”
被放来的宋子旦,一溜跑过去,爬上侯爷大腿上,和坐在三老爷怀里的旻山对笑。
苏氏给侯爷说道:“大哥,这件是给大哥的,老爷说你们哥俩穿一样,才显得是亲哥俩哪。”
侯爷也注意到今天的女眷怎么都穿着毛烘烘的马甲,跟要去放羊似得,三弟也穿了一件,刚三弟还说就是准备卖这个,是岳家供的货,侯爷羡慕,看着如今的浑弟也不出去犯浑了,心里嫉妒兄弟越来越好的夫妻感情,可自从分家后,老妻就不怎么搭理他,人生好寂寞呀。
宋子昼上前拉了弟弟下来,侯爷意外又激动的起身,秋藤上前服侍侯爷穿上,也有个和老爷一样的耳套,侯爷自己戴上,又取下来笑道:“这个好,出门不冻耳朵了,就是戴上听不清人说话。”
三老爷没说踹话,还笑道:“又不是让说话戴着,大哥中意,兄弟再给大哥一件,换着穿,还有这个哪。”
说完,拎起下摆,露出雪地靴来,三老爷左右歪着脚好给侯爷看清楚。
三老爷得意的对侯爷说道:“这个才叫好哪,里面羊毛的,暖和,给大哥的今儿没带来,回府后,让人送去。铺子里也卖这个,穿着这靴子,大哥出门,脚也不怕冻着了,雪地里走也没事,舒服的很,呵呵。”
侯爷低头看兄弟伸出的脚,听到也有他的,还给三老爷拱拱手,道:“哥谢你,有啥都想着哥,回去让你大嫂给你银子,不让你白忙乎。”
三老爷大手一挥,“亲兄弟提什么银子,大哥要是过意不去,就赶紧的出去应酬应酬,穿着亮亮相,好告诉别人哪里买去,大哥,我那铺子是在……”
吧啦吧啦一顿,侯爷闷声无语,心道我宁愿给你银子,也不愿为了推销自己兄弟铺子去亮相呀。
苏氏看到侯爷的便秘脸,忙拽了拽三老爷,三老爷回头,苏氏堆笑道:“给宋大郎他们几个的,老爷交给他们了,我就不送去了,记得要给他们说的话。”
提前苏氏就交代老爷,要给宋鹏飞他们说,这是三房的买卖,铺子在哪,就指望他们给帮个忙,宣传宣传。
侯爷认为丢脸的事,三老爷没这个意识,他就想我不偷不抢的,赚银子养儿子天经地义,有啥可丢人的?没本事留给儿子银子才是丢人哪。原来看不起商贾之事是我傻,如今知道银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可得给我儿子多赚点银子,啥也不干坐在府里赚屁呀,我媳妇辛辛苦苦的不在内宅享福,还费神琢磨怎么赚银子,我个大老爷们再不帮忙还是人吗。
所以,三老爷很是痛快的答应了,要不刚才还给侯爷安利铺在在哪,让大哥也帮忙宣传宣传。
把这交给老爷,苏氏绝对放心,如今的三老爷比她还热衷于赚银子,只要苏氏发愁说养旻山要花多少银子,三老爷立马不再有以前那种:提银子多俗气的神情,苏氏呵呵乐,变化的好,好歹知道吃肉吃粮必须的离不开银子了。
三老爷应了,和大哥告辞去外面批发衣鞋,苏氏就带着三个小家伙去春华厅,出了厅,忙给穿上马甲,一是刚在屋里疯跑出来怕受风,二是还要靠小家伙亮相那雪地靴哪,大人穿上了有长衫长裙当着看不见,可小家伙的是把棉裤放在靴子里的,长袄过膝,刚好露着有毛边的靴子,都是挑的羊羔毛做的,柔软舒适。
等苏氏牵着旻山,旻山再牵着宋早晚兄弟进了春华厅,一直注意观察着周围的李太太就笑着迎上来,还故作惊奇道:“这谁家的小儿郎呀,真俊!”
苏氏听的出她夸张的语气,但也笑着让三个给李太太见礼,旻山松开母亲手,还招呼两个宋,站好了,一起躬身童言童语说道:“给夫人请安。”
李太太见了爱的不行,随身拿出三个小玉佩塞给小儿郎手中,苏氏见那玉虽小,但不会是普通凡品,忙客气说给小儿这么贵重的礼,李太太巧舌莲花般,把旻山跨成一朵花。
屋里听到声音才都注意看过来,姜太妃是见了同样穿着的三个小儿,拍手大乐,也喜的起身,旻山带着两个宋,按照事先教的,见人就排成一排行礼,都是给夫人请安,没法,这么小,没法区分人的身份和辈分,别说外人,就自己府里都还分不清的。
通常这么小的孩子,外人见了都会抱抱显示亲热,但对于旻山,是从来没人表示这个亲热的,只是满口的夸赞。姜太妃还好奇的问了问那雪地靴,再场的对那鞋子都心动,不说自己,就是家里的小儿郎们有了这个,也不怕在外疯跑玩耍了。
这也是苏氏想今年拿下皮子来的主要原因,就算别的商家知道了这个路子,可是这大冬天也不可能去西昌府或辽东现去进货。
宋子旦爱吃,吃的圆滚滚的,穿着那毛马甲更是讨喜,他还翘起脚想让大伙看他的新靴子,可又站不稳,摇晃的要倒,他哥宋子昼的慌着去抱,旻山也笑咯咯的去抱,两个小儿抱着一个胖小儿,宋子旦还大笑,以为是平时那样玩,众人更是被这情景逗得笑个不停。
第668章 宋家的福气
苏氏看见宋子昼还是偷着看了好几眼宋江氏,而宋江氏皮笑肉不笑的跟着呵呵。陶氏和旻山熟,上前抱起旻山,旻山亲了大舅母一下,响亮的说:“舅母,我想你了。”
陶氏喜得抱着直喊乖乖,见小外甥只和自己亲,那个心里爽呀,还看了看太夫人,心道:还当祖母的哪,不如我这个当舅母的。
旻山亲完陶氏就挣脱着要下来,苏氏接过来放他下来,旻山就走走的,招呼着两宋出去玩,苏氏就和各位打招呼带儿子出去,大伙都理解的说道去吧去吧,二奶奶更殷勤的是送出门。
苏氏是宁愿带着小儿在外面透风,也不想在里面应酬,反正都交给老大媳妇了,又有旻山,也没人计较她失礼。
刚走到秋实厅门口,见周六和宋鹏飞几个过来,个个穿着羊毛皮马甲,都换了雪地靴,那周六还走着跺着脚,哈哈直乐,苏氏看到还有个不认识的儿郎跟在他后面。
周六见了苏氏,高声喊道:“嫂子,多谢了,还想着兄弟,就是咋没我儿子的?”
苏氏心道:你谁呀,何时这么熟的叫开嫂子了?再一个我都没见你几回,鬼知道你儿子是谁,幸好事先就想了万一有带人来的,苏氏就多备了几双。
宋鹏飞接话道:“周叔,哪能落下玉泉弟的?我伯娘不知兄弟穿什么号的,早让我准备了几双,一会试下。”
周六忙给苏氏拱手道谢,还拍了身边的儿子一下,让他也道谢,周六说道:“嫂子,我也把儿子带到庄子里,跟着宋侄子学点做事,我这儿子在屋里呆得有点傻,那可不成,得出来见见世面,哪有儿郎跟个小娘子似得老呆在府里?我又不是养闺女?”
那周玉泉被父亲说的脸臊红,行完礼后退后一步,苏氏含笑点头,看就是个腼腆的少年郎,不知周六怎么有个像个大闺女似得儿子。
宋鹏飞领着几个进了秋实厅,周六还招呼苏氏先进屋,苏氏推辞,说要带小儿郎在外玩会,也刚好旻山抱着苏氏腿一个劲的催促走走的,周六见状就拱手带着儿子进去了。
秋藤稻芽都跟着,还有郑婆子带着三个奶娘,也算的上一帮人,苏氏就带着去了烧烤地,哪里准备的差不多,但苏氏估计今天没人会出来自己动手,之前是好奇,今儿肯定要在春华厅里趁着聚餐好说说话,也该过年了,都交换下新的各种消息。
果然,匆匆来了个下人,说二奶奶说的,各位夫人们不出来了,就在厅里吃,让烧烤的烤点食物送过去就好了。
春华厅今儿就对外开放,秋实厅也陆续来了些客人,都是男客,旻庄女客几乎没有,大冬天更没有了,所以整个春华厅里也是热闹非凡。
苏氏是带着小家伙们去了山水涧最大的房间,里面早就放好了小儿桌椅,都玩的差不多,宋子旦进去就嚷嚷着饿。宋子昼直拽他,旻山就是快点吃,吃了去玩。
奶娘给三个小家伙脱了马甲洗了手,擦了脸,三个很熟练的各自做好,奶娘把围裙给系好,饭菜端上来,他们各自吃起来,不方便的由奶娘给夹了,苏氏平时要求奶娘不能事事都帮着做,他们就张嘴等着吃,奶娘开始是一脸的不解,苏氏说了句不愿意就辞了这份工,之后就是太太怎么吩咐怎么做。
苏氏是陪着随便吃了点,吃了些烤肉串也就饱了,然后就哄着旻山多吃点。宋子昼小人精每次吃饭都会哄旻山多吃,还故意让宋子旦和旻山比赛吃饭,旻山是个憨的,也就会多吃点,还有个更比他憨的,宋子旦就越吃越胖了。
苏氏赖在这陪孩子们吃完饭,然后让奶娘带着出去消下食,但不能疯跑,她也就回到春华厅,总不露面也不好。
进去后,李太太最先看到,起身走到苏氏跟前,亲切的问小儿郎吃的如何,问苏氏有没有吃饭,二奶奶也起身给婆婆让座,苏氏摆摆手,来到姜太妃跟前,一个婆子迅速搬了个板凳,苏氏坐下,笑着问姜太妃吃的如何。
姜太妃叹口气,指着太夫人说道:“宋太夫人,我就羡慕你有俩好媳妇,大儿媳把侯府料理的井井有条,一点不用你操心,三媳妇把你照顾的,看越活越年轻,我还就不服气,你哪来的这等好福气?”
太夫人再憨也听得出那是夸赞她,呵呵的笑道:“这就是我宋家的福气,不然我能嫁到谢府来?把这福气带给了谢家,老侯爷都得感谢我。”
全体无语,只有姜太妃指了指太夫人,摇头直乐。
苏氏陪着老年妇女说笑阵,问了娘家大嫂吃好了没,要不要再添点啥,陶氏忙说不用,来的人都不是奔着吃的来的,多少也吃些,饿不着,苏氏又同样问了几个亲家母,她们都各各给予赞美和说苏氏辛苦,苏氏就说今儿是大儿媳妇辛苦,趁着这次机会,把二奶奶推出来,二奶奶满脸红光,周旋于众人间。
展览会圆满结束,妇人们也都交谈甚欢,太夫人是从心里发出洋溢的泡泡,陶氏是心疼又高兴,几个亲家母是满意,李太太是激动,五奶奶有点羞涩,但好歹敢出声说话了,六奶奶也露出了微笑,九奶奶规矩的让陶杨氏暗恨。
秋实厅,侯爷三老爷二爷和周六带着几个儿郎一桌吃了饭,周六一句一个侯爷三哥的,把个侯爷郁闷的,这个家伙怎么和三弟这么熟了?听那话好像周六如今在庄子里忙活,这自家的买卖怎么总是外人忙乎,自己兄弟在内宅带孩子?说出去也不怕丢人。
三老爷耳濡目染的跟着太太学会了张嘴就说好听话,把个周六夸的昂着头,张嘴大嘴,笑的嘎嘎的,让他身边的儿子周玉泉直皱眉。
三老爷还拍着周六的肩膀说铺子的那些皮货就靠周六了,周六拍着胸脯保证,包在他身上了,绝对不让小侄子的养身子的钱给打水漂了。
侯爷在一旁听的,真想开口说他出银子给小侄子养身子,三弟可别把这话到处给人说去,没准三房又接到一大批补品来,太让当大哥当侯爷的没脸了。
第669章 李家
侯府全体回府,太夫人和二奶奶是最欢喜的,俩人脸色都放着红光,特别是二奶奶,眼里露出闪闪。
太夫人高兴是在这几个好友中得意了,二奶奶高兴是因为她独立代表三房交际应酬,还如鱼得水,就是娘家母亲走前一个劲的叮嘱她可得万事把婆婆放在前面,千万别得意过头,把大好的前景自己给作没了。
苏氏回去后交代奶娘赶紧哄几个小家伙午睡,三老爷还意犹未尽的说着饭桌上周六白乎的事,说他大哥搬去新宅子,那里真是好呀,周六羡慕的很,磨缠晋王也给他买个差不多的宅子,将来他好搬进去住。
周六子嗣不多,就一个嫡子一个嫡女,嫡女已经出嫁,嫡子周玉泉如今十四岁,因为周六小时烧坏脑子,变得人有些呆,到不是那种白痴,就是脑子不灵光,晋王怕他有了妾再分不清好赖人,让个妾把他糊弄了,所以就不让他纳妾,给他娶的正室也是诗读人家出来的嫡女,就是想儿子不行,总要娶个媳妇是明理的,才能教好子孙。
周洪氏嫁进来也就生了一子一女,周六再呆,就是一点好,听晋王的,大事上他爹怎么说他从不对着来,他有时会和狐朋狗友的去楼子里喝花酒,但从没说要抬哪个进府,所以他内宅倒也清静。
三老爷听了周六说那宅子好,就很是惋惜,当初要不是带堂舅去看宅子,那宅子就是他的了,苏氏听三老爷可惜了半天,她没啥动心的,看太夫人的身体,这十年内都别想搬离侯府,就是买了也是放着,更何况现在也没多余的银子,不能借钱去买用不上的宅子吧。
二房李氏的娘家母亲是一路的赶回家,一家子都在焦急的等着她,就想知道今天去的情况,就是宋李氏也回了娘家等着。
看见李太太一脸的兴奋,所有人都松了口气,那等贵人们聚会的地方,他们商贾人家是想都不敢想能参加,平时做个买卖,就是见个县太爷都是点头哈腰的,跟孙子似得,有了宋女婿后,虽然好点,但如今那是不同,说的难听点,女儿是宋家媳妇,都不见得能时时和那些贵人见面,如今大孙女嫁到谢府,真正的高门大户,勋贵人家,那可是一步登天,李家人是又惊又喜之外,更怕的是孙女做错事,连累了娘家,这次李太太去旻庄,李家,李太爷和几个儿子一早饭都没吃两口,一直等到现在。
李太太一脸兴奋的进屋顾不上换衣,就赶紧把聚会上的事给学了,听的人也是与荣俱荣的一脸发光,等李太太给他们炫耀身上的羊毛皮马甲时,李太爷就插了话问了当时的具体,听说还有一种带毛的雪地靴子,就让李太太在这方面又具体说了一遍。
听完,李太爷交代儿子:“你赶紧去谢家那个铺子去看下,看货品多不多,不算多就买了一半下来,靴子也买些。”
李太爷捋了捋胡须笑道:“这贤淑夫人是个妙人,她这次请客,肯定是为了那个皮货,有这些贵人给她宣扬下,还犯愁卖?贵人不稀罕这个,可咱们庶民,再有钱,什么貂皮类的皮裘也不敢穿出去,可这羊毛皮不怕,不犯忌讳,往常贵人顶多拿羊毛皮做个褥子之类的,就是做成靴子,也只是保暖,可这贤淑夫人就翻出花样来,可惜了,咱李家要是有个这么个头脑的,还怕没法子赚钱?听着,得交代大孙女一声,侯府三房可得应酬好了,就把贤淑夫人当婆婆般伺候,就像外面说的,就是能沾点福气,就够咱李家好运的了。”
李太太和李家长子,也就是李氏的父亲,宋四的大舅兄李岳都立身应了。李岳就穿了外衣要出去,李太太起身给他收拾,李太爷道:“记着,买回来咱家里人都各自做一件,传出去帮着宣扬下,但这个买卖别插手,以后只要是侯府三房的买卖,咱都避开,听到没?”
李岳伸着胳膊,让李太太给扣着棉袄的盘扣,听了父亲的交代笑道:“爹,这还用吩咐,儿子还能想不到这层?就是皮子买卖再好,咱也不能和亲家三房抢生意,这点你老就放心吧,可是别的房头,爹要去交代下了。”
李太爷点点头,李岳收拾好了就出去了,李太太也福身告辞,宋李氏给父亲说了声跟着大嫂去了大嫂院子。
宣平候府,俞管家如今从旻庄抽身出来,专门负责三房皮货的店铺,硝皮子的染色的,做靴子的,几处他来回的跑,每天早上把硝好的皮子做好的靴子送到店铺,检查质量什么的都是他一手包办了。
关于俞管家苏氏好奇,他孤身一人,没有家人孩子,问过三老爷,他说是他小时侯爷给他的贴身伺候的小厮,大了娶过亲,可是媳妇一尸两命,那以后他就没在娶,就孤零零的一个人,人能干不爱多话,三老爷就把让他当了三房的管事的,俞管家一直埋头做事,倒是有侯府下人要嫁他的,就是他原来的岳家都想和他再结亲,他都拒接,也是怪人一个,自己在侯府后门出去的下人居住地有个单独小院,也没什么结交的人,三老爷只说了这人可信,苏氏也就把不多问了。
晚上时,俞管家来了趟,三老爷去了书房,回来给太太说了有人买了一半的货源,苏氏好奇,谁这么手快的,三老爷说当时俞管家在,他就跟着看了下,是李家的人。
苏氏笑了,李家买卖人家的人精,自然用这来巴结侯府三房了,对于他们李家来说不过是出点银子,但也不会来卖好,知道的自然会知道,哪个也不傻。
三老爷接着说道:“俞管家去了城里各个皮货店,问了问羊毛皮的价格,他说要是销量好,有利润就可以收了京里的皮子,咱硝好了做了靴子卖,我看这个买卖可以做。光做靴子都划算。”
苏氏挑眉,呵!不用哄着了,老爷自己都会主动去想赚银子的事了。
第670章 俞管家
苏氏道:“先等等看,现在有点早,等个十天左右,就是没有那些皮子,就光咱手头上的,都能卖完了,除了开支也好几千两银子的进账,也算不错,明年肯定有人会做这些,咱就没必用费心费力的一点点的赚一点,也就是就着手头上有这些皮子,一锥子的买卖罢了。”
三老爷早听了太太的分析,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以后做是能细水长流,可还得派人去西昌府收皮子,京里再有别家来做同样的,一个大饼分着吃,就劳心劳力了,三房又不靠这主打,买卖分的太散,也不好。
三房如今旻福是大头,这个喜饰铺子是越来越兴旺,因为年年有成亲的,有生子的,旻福的物件新颖,又有蔡师傅的设计款式,因为他家乡就是以这为主,他见得多,也就比京里的别家出来的货款要实用和好看,加上小儿各种物件,如今算的上是京里专卖陪嫁的第一店了,好在旻福只卖陪嫁物件,其他的都不做,别的木材店家嫉妒但也没法说啥。
加上苏氏的福气是名声在外了,就说这连生四个嫡子,都长成了,都值得那些图个好意头的人家愿意来这挑选,至于最小的嫡子,听说身体不好,但没人会想到长不成,因为法师的弟子,不可能是个早夭的,那王大家,胎里带的病,也活到三十好几才没的。王大家过早去世,人们也都说是天妒英才,和法师没关系,不是当了法师弟子,没准还活不到三十岁哪。
现在总投资的收回来了一部分,不过看这势头,苏氏也放了心,不怕银子会打水漂了,如果不是那次捐出去的,收回来的就更多了,好在宋表弟讹了外人一笔,不然就白忙乎大半年。
岭南也捎来了信,胡铁宅子也安置好了,三姑太太还就和他买在了一处,隔壁邻居,不过三姑太太的信苏氏看了也没给她回,也没给三老爷说,以后她好歹也是白老四担着了。她就是有能耐混个一品诰命苏氏也不想沾她的光,三房也不用靠个外嫁的又是死遁的姑太太来谋前途。
没几天,俞管家来说羊毛皮卖的好,那雪地靴更是到货就没了,俞管家每天的催货,三老爷返回来和苏氏商量,要不要再进些羊毛皮,俞管家说他联系了一些皮子铺子,可以要了存货,价格再商量。
苏氏就和老爷那张纸比比划划的写着,算了下,再进货,价格比丁瑜那朋友给的贵,但有些利润,可就是马上就过年,年后肯定是销路不好,值不值得继续投资还要考虑。
三老爷就说去书房再问俞管家,苏氏也跟着去了书房。
听了太太的顾虑,俞管家说道:“老爷太太,小的也算了下,这雪地靴就靠年前,还有一个月,鞋子店家,小的也去问好了,他们再联系几家一同做,可以供的上货,这买卖就可以做,小的也可派几个跟了几个月的府里下人,去周边的县城去卖,就是旻庄里也放了些和蹴鞠鞋一道卖,老爷也说过,就做今年这一回,不如就进了皮子多做些。”
苏氏问道:“那要是别的店家买回去一双,拆了看了不就也做出来了?”
俞管家笑了,说道:“晋王府的周爷说了,这是谢府的买卖,要是有敢跟着做的,他就去砸了铺子,所以没人敢做,就是小的去问皮子还有那有良心的店家给小的说,可别进了皮子做那靴子,到时陪了买卖可别来找他,听小的说是谢府的,就更愿意把货低点价格出手。”
苏氏睁大眼,她只是想做个买卖,但没想做霸王买卖呀。算了,也是周六向着自家,到时送点啥礼给晋王府好了。
苏氏道:“那俞管家好好合计下,只要是销路,能行就去收皮子,等这笔买卖完了,让老爷给你分红,也给跟着你的那些下人说,好好干,到时个个都有。”
俞管家跪下磕头谢了,说到时有事就麻烦太太了,苏氏光顾想算账,没注意听他话里的意思。
起身后,俞管家又说道:“老爷太太,小的看了,有些皮子质地不好,但可以做成坐垫褥子,有些府里上了年纪的怕冷,冬天就会用狗皮褥子羊皮褥子,这样也不会浪费了,这还是周爷说要个皮子给晋王爷做个坐垫,王爷不是爱念经吗?所以周爷就想孝敬他爹的,小的已经吩咐挑了个好皮子给了周爷,但其他质地不好的,到是可以做些垫子褥子的来卖,反正把羊毛反着,皮子那面缝在垫子里,也看不出好歹,羊毛那面剪短点,价格不高就行,有些平民也买的起。”
苏氏听了点头,说都交给他去办,她平时也见过俞管家,但都没注意打量,今天苏氏才细细看了下,年纪和三老爷差不多大,就是黝黑,个子不高,神情也没其他下人的那股阿谀奉承讨好的笑容,说事也是一板一眼。
苏氏心想难怪三老爷如此信任他,俞管家身上具有正气,眼神沉稳。三老爷看人一向颇为有一套,所以苏氏也就一直没对他多想,这次羊皮毛铺子交给他,这才和他接触了几次,听他说话,今儿又听了他说的,苏氏觉得俞管家也算是个能干的。
回屋后,苏氏就好奇问起俞管家,三老爷是哈哈大笑,说:“这俞管家做事表弟都服气,当初把旻庄让俞管家盯着,他倒好,交代账房先生,一定看好了账目,要是表弟乱支银子,账房要是给了,那么就由账房来负担那笔银子,这以后,宋表弟要是支银子,账房就非得问个清楚,气的表弟来我这抱怨,说对他像防贼似得,他是贼吗?他自己要用银子难道国公府还会少了他的?犯得上拿小侄子庄子里的银子?哈哈!我可没交代俞管家,他就是这么做事的,就是我用银子他也会问两句。”
苏氏更好奇了,问:“那俞管家是哪来的胆子?连老爷都敢管的?”
第671章 看望
听太太如此问,三老爷不笑了,一脸的怀念:“那是我爹,小时我和表弟老在外一起玩,会乱花银子,人小,哪懂的那么多,表弟又是个爱张扬的,我爹怕我学坏了,拦是拦不住我出门,就让俞管家跟着我,要是我乱花银子,回去就打他,说他没看住我,有次真当着我面打了俞管家,屁股都打出血了,我跪下求了情才饶了他,那以后我就不乱花银子了,那俞管家也养成了要用银子就会多问几次,我要是恼了,他就捂屁股,我就想算了,不就是不让花银子吗,免得这小子再挨打,那时他也就十二三吧,比我大一两岁,是我爹从辽东带回来的,说是路上捡的,我爹好心,救了他们母子,但他娘没救活,葬了他娘就带他回了府,那年他四五岁,说是父亲死后,被叔父把他们母子赶出来的,就为了家里的几亩地,也是可怜,回府后就让他跟了我,等他大了,我爹问他要不要回辽东去寻亲,就是家产也可以帮他要回来,可他不去,就自卖自身的留在府里了。”
苏氏又接着问道:“那他后来怎么不再娶亲?”
三老爷道:“我以前也问他要是看上哪个,让太太去说下,可他说不连累别人了,就自己过,多的话也没说,我想他愿意咋过就咋过,没准将来想通了,谁知多年过去了,他也没提出要结亲,又没个家人在,不然过继个子侄也可以呀,孤单一人,老了怎么办?唉,哪天再问问他,要是愿意,现在也可以娶亲,再生孩子都来得及。实在不想娶,就认个府里的当儿子,老了也好有个照顾的人。”
三老爷边说边摇头,还叹气,又说道:“随他吧,将来要是老了,就交代老大要找人伺候好俞管家,一辈子对咱三房兢兢业业,养老肯定是要三房来管。”
三老爷其实就是脾气犟糊,人一根筋,但心底柔善,只要不惹了他的逆鳞,通常他还算是个良善之人,就是犯了犟糊,那就是个倔糊头了。
苏氏也点头附和,说等咱老了就交代老大,老大也是良善的定会安排好俞管家,这会的苏氏不知道,俞管家瞄好了个人,要找机会求太太同意哪。
交给俞管家后,苏氏三老爷俩夫妻又当甩手掌柜了,就是俞管家有时来禀告事项,也是三老爷去书房,俩人合计后,回来再给苏氏学一遍,苏氏听着也没啥大问题,也就不多管。
太夫人又去和好友出去了几回,几个马甲轮换着穿,也问苏氏要了卧兔和手护,出去显摆了下,苏氏就又得了孝敬的好名声,搞得苏氏不好意思抢了侯夫人的风头,专门出去赴宴时,大力夸赞侯夫人为侯府的付出,对二房三房的照应,说侯夫人是孝顺在里面,不像她做了些表面工作,因为都是背着侯夫人说的,别人更是感觉侯府妯娌的和睦,话传到侯夫人耳里,原本心里不舒服的她,来了三房,拉着苏氏的手说了些感谢的话。
侯夫人也知这不怪弟妹,是太夫人在外所说,但对弟妹还是有些抱怨的,如今苏氏这么一说,她反而不好意思,又不是弟妹做错,自己反而埋怨上了弟妹,但对于太夫人不会说话,谁也没办法。
自听了俞管家说周六给晋王爷做个打坐用的羊皮毛坐垫,苏氏就想到八痴法师和觉能法师,也挑了两个羊羔皮让针线房做了两个,吩咐俞管家把一些做好的坐垫挑了些,盘云寺就让三老爷送过去,天慈庵她亲自送,也好见下七娘子。
三老爷带着旻山同去,说是给法师拜个早年,苏氏无语,这个年也太早了吧,还有大半个月哪,但她没说,只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