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卿本贤妻-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子夫人给冷家母女安排了个幽静的小跨院,适合冷母养病,请了太医,开了方子,说这病以后要静养,不能大喜大悲受刺激,平平和和才能延续生命。
冷娘子进屋看见躺着的母亲脸色还好,松了口气,坐在床边,给母亲掖好被褥。
冷母没睡着,感觉到动静,睁开眼,见是女儿,微微一笑,道:“从庵里回来了?”
冷娘子回道:“是,母亲。”见母亲要坐起,忙拿了靠枕放床头,帮着母亲靠好,又往上拉了拉被褥。
冷母靠在床头,看着自己唯一的骨肉,想起夫君,不仅眼睛湿润,冷娘子拿出帕子,冷母接过按了按眼角。
“月儿,娘一直没给你说过,娘老早就后悔,生了你后,因为娘的身子不好,不曾给你父亲纳个妾生个子嗣,让你爹断了后不说,如今咱娘儿俩还落到如今地步。如果当初能像乡下人典个妾也好,生个儿子一手扶养长大的,将来你姐弟也是个照应,可娘那时满心眼里都是你父亲,无法接受那样的事,总以为娘会给你生个弟弟,你祖母本来就你爹一个亲骨肉,可我就是因为苛求夫妻白头到老,容不得参假,才无视你祖母期盼的眼神,最后眼睁睁的看着宗族把你庶叔家的白眼狼过继到你父亲名下,霸占我们的家业,我们母女反而像寄人篱下的可怜人。”
冷母说完捂着胸口,泪水涟涟,冷娘子给母亲擦了眼泪,低声安慰。
冷母缓了一阵,拉着女儿的手说道:“娘想想就后悔,觉得对不住你父亲,可娘更后悔的是,自小教你饱读诗书,想你将来会遇见个像你父亲一样品格的夫君,夫妻谈诗论道,中秋月下一个画画一个弹琴,可现在想想,是不是母亲害了你?让你养成这副不食烟火的模样,一味的沉迷在书本里。”
说着冷母更是轻捶自己胸口,冷娘子拉过母亲的手,说道:“这怎么是母亲的错?是女儿自幼爱读书,再说女儿的性子也不是读书读的,母亲不是说女儿像父亲吗?”
冷母爱怜的望着总是一副清冷模样的女儿,心里发愁,不知这个清高的女儿是否能看上宋府那个看着纨绔似得儿郎。
冷母道:“娘现在明白了这过日子光是读书多了,没多大用处,娘没让人教你女红针线,打理家务,还总为你饱读诗书而自豪,是你亲姨母,那个你小时就格外喜欢你,总是要说把你娶回去当媳妇的姨母给我了当头一棒,去年我上门去试探,可你姨母说,娶媳妇要开枝散叶,打理内宅,光会看几本书又有何用?又不是找女先生。母亲回去后,对着你父亲的灵位,更无言面对,耳边就想起你姨母的嘲笑声,说娘觉得自己拿诗情画意的霸着你父亲,让你父亲断了后,还一模一样的毁了你父亲唯一的骨肉,你说,娘是不是该死?不是还有个你,娘就追了你父亲而去,免得在这世间受苦!”
冷娘子静静的听着母亲的诉说,自从父亲去世,母亲就很少提起过父亲,但她知,母亲深深怀念着父亲,常常跪在父亲灵位前默默流泪,就是她自己也十分想念那个在她小时,抱着她坐在腿上教她念诗的温文尔雅的父亲。
但逝者已逝,像母亲这样总沉沁在回忆里,才慢慢熬坏了身子,可惜自己不是男子,不能继承祖业,让母亲越来越自责,而她却只是茫然的望着远处,母女俩都是没有处理庶务能力的人,冷娘子用冷淡清高来掩饰,母亲却沉沦在回忆里躲避,不是姨祖母让她们母女上京,还不知会被冷家家族怎么打发了她们母女。今年就有人提出把她许给哪个当填房,不是母亲以死相逼,她们也等不到国公府派人来接。
冷家知道京城的随国公府打发人来接,才个个露出笑脸,殷勤上门,就是那过继来的哥嫂都变得热情,还要跟着来京,美名不放心母女二人,不是国公府的人强硬阻拦,冷家就会跟来一帮要和随国公府攀亲的族人。
冷娘子听着母亲的絮叨,想起一句诗词:多为势利朋,少有岁寒操。自古都是,世态炎凉,能像姨祖母还记挂着自己妹妹子孙的人不多,就是自己亲姨母,不是看父亲去世后,也远离了自家,到头来还给了母亲一个羞辱。
冷母说完了前缀,才慢慢说出,世子夫人想把冷娘子聘给孙子,那个长房为二的宋昆驰,说完还忐忑的望着女儿。
冷娘子听后一愣,想起那宋昆驰几次在自己面前殷勤的笑,不是关五娘子训斥,他还想跟前跟后的,冷娘子苦笑一声,难怪会接了她们母女进京,不过,姨祖母没有乘人之危,就凭宋府,一个国公府的长房子弟,娶个家世强的不是问题,冷家算什么?不是因为冷娘子的祖母和世子夫人是亲姐妹,姨祖母怜悯她们母女才能如此打算。
冷娘子虽然读书多,但还没成书呆子,人情冷暖,世间酸甜苦辣她还是知道的,她不屑,并不等于她不懂。
对着母亲不安又难过的眼神,冷娘子微微笑了下,说道:“婚姻大事,女儿听母亲的。”
冷母松了口气,但又拉着女儿的手说道:“娘知是委屈了月儿,娘当初也期盼月儿能嫁个读书人家出来的,夫妻两人恩爱一生,可这不是没办法了吗?宋府也不错,国公府,富贵不用愁,有你姨祖母在,你也不会有委屈受,女婿要是给你委屈,自有你姨祖母护着你,娘也能放心。”
冷娘子真的是为母亲难过,就这样,母亲还认为自己女儿嫁宋家委屈了,该嫁个更好的,可哪家不看家世不看小娘子方方面面?嫁到宋家,母亲还可以留在宋家休养,嫁到别家,难道还能带着个多病的岳母当陪嫁?
第544章 明白
来之前,冷娘子多少有点感觉,还以为会被姨祖母嫁给别家或者是宋家旁支,那时就想只要宋府能留下母亲,给母亲看病养身子,提出嫁哪个她都嫁,没想到提的是宋府长房,还是姨祖母的亲孙子,不呆不傻,真的是姨祖母的善心,对她们母女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打算了。
冷娘子安慰母亲,说嫁到宋府挺好,她诚心愿意,她很羡慕国公府,能嫁进来是她有福,冷母看着女儿微笑的脸,眼神有丝亮光,还当女儿真的对着姻缘满心欢喜,还以为女儿在冷家受了多年委屈,见了国公府的富贵移了性子,心里也不知该是高兴还是难过。
安慰完母亲,服侍母亲躺下睡着,冷娘子没再去关五娘子院里,回到自己屋子,坐在桌旁,铺开纸墨,草草写下:
一辞魏阙就商宾,散地闲居八九春。
初时被目为迂叟,近日蒙呼做隐人。
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
应须绳墨机关外,安置疏愚钝滞身。
写完,冷娘子默看了几遍,撕碎了放入水盆中,看墨化开,黑色从纸张渗出,慢慢染透了整盆水,冷娘子心道:洁白的宣纸,离了这笔墨毫无用处,只有笔墨才能成就它是美名还是破落。
世间皆如此,难不成她还能弃了母亲去庵里孤芳自赏?就算是能,她也不愿受那苦处。冷娘子静坐了会,叫了小丫鬟把这弄脏的水端了出去。
宣平候府,苏氏却和三老爷叨叨,原本六月初一要给老大长子办百日的事情,当初为了哄老二两口,说了孙辈不办满月酒,都改成办百日,再说,保武出生满月都是在国丧期间和三姑太太的丧期,自然是没法办,那就推到办抓阄宴吧。
苏氏叨叨请谁,怎么安排等等,突然不说话了,三老爷洗漱好了,正要进被窝,见太太不说话,好奇的转过身,看太太发呆,问道:“锦娘这是想什么?”
苏氏把笔放下,烦恼的对老爷说道:“我怎么觉得我就活在这不停的办宴席,又不停的参加宴席当中,老爷看,一年到头要去赴宴多少次?还要请回请多少次?老爷,我咋就觉得成天为了别人忙乎,我还算出门少的,要是像别的当家妇人,不成天的出门应酬?真想甩开这些,就带着儿子,去哪静静的过过日子去。”
三老爷笑道:“为了这就发呆?要不那会我说搬去旻庄住段时间。”
苏氏叹气,“这不是二姐去住了吗?再说,要真的到了旻庄,离京里近,不一样要应酬这些,还得赶来赶去的。”
三老爷进了被窝,把枕头放在床头,斜靠在床上,说道:“儿子现在太小,等大个几岁,我就带锦娘和儿子去周边转转,那回不是还说了去怀山府的吗?到时就去那。”
苏氏回头望着老爷乐了,“正好看望你亲家刘知府去,还说年前来拜访老爷的,也没见人影。”
三老爷说道:“国丧期间,他哪敢回京?上次也是借着办公事才打算回京来,不然,擅自离岗那可是要被罢职的。”
苏氏接着絮叨,三老爷也不催,时不时插两句话,有时也是歪话,引得苏氏咯咯笑。
等苏氏说困了,才洗了手,换了寝衣,刚进被窝,就被老爷一把搂住,苏氏使劲推他,说乏了不想动弹,三老爷说只摸摸,搂着太太俩人入睡。
第二日苏氏就去了明德堂,把这意思给二奶奶说了,关于这个二奶奶也没有多想,就是对于三姑母之死的事觉得怪怪的,府里没感觉有至亲过世的悲伤气氛,然后又听了婆母说了三姑母假死去了岭南的事。
听完婆母学了三姑母的那些怪异又不可思议的话,二奶奶只会目瞪口呆。她无法想象还能有如此胆大又无知的人。
苏氏叹气,“不管怎么说都是你父亲亲妹子,娘家能不管她?但你姑母算好命的,摊了夫家是曹家,换个人家试试?所以,这小娘子可得从小教好了,性子活泛不怕,顽皮点不怕,但要懂事懂规矩,违背世情违背环境,终究会四处碰壁。本来这些不该给你说,府里小辈都不知,可我觉得这个是个例子,咱三房可别出来个如此活泛的小娘子,到时累着她自己不说,最累的还是爹娘。”
二奶奶随着婆母的说话是直点头,太认同了,听到后面,就顿住了,秒懂婆母为何对自己说长辈的丑闻。二奶奶心里是下定决心要盯紧栏姐儿,可别真随了她三姑了。
苏氏见二奶奶神情也知她明白自己话里的意思,也就告辞。
孟府孟薛氏的嫡长孙的百日宴和孟二奶奶嫡长子的满月是同一天,六月初六,是旻山过了完两岁生日没几天。
旻山生日苏氏就不打算请客,就是一帮小孩子在一起吃了松糕,再给旻山一碗长寿面完活。
有些送礼的,苏氏照收,只是婉转解释侄子给姑母服孝,就不请客,以后不会给小儿办生日宴了,各府也都明白,就跟小儿起贱名为了好养活一个道理,大张旗鼓的生怕阎王不惦记?是有这么个说法,所以低调是王道。
孟府也是因为嫡长孙的满月在国丧期,而办了百日宴,又是嫡次孙的满月,孟薛氏是觉得好兆头,归功于苏氏带给的福气,提早就给谢府下了帖子。还请了太夫人和候夫人。
如今太夫人对出门很是热衷,老早准备穿戴饰物,还给刘婆子啰嗦早年也曾和孟府太夫人有过联系什么的。
到了孟府,二房那热闹非凡,宋江氏和关宋氏一早就来了,苏氏没想到的是二姑姐也来了,薛孟氏还惊喜的迎上去,拉着谢二姑太太的手不放,说着话间眼睛还湿润了。
苏氏看这情景估计俩人闺前是相熟的,不过这怪脾气二姑姐相熟的人还都是不一般,常宁公主比她大那么多不说,这孟薛氏就不是普通妇人。看来能人和能人才相知,像咱这脑子不好使的,别人也看不上深交,苏氏这么的自嘲的想。
第545章 没病在想事
孟府来的客人苏氏大都不熟悉,她就去了孟二奶奶屋子,和宋江氏一起看着小儿郎,小儿郎还小,模样没长开,宋江氏直说长得像外祖父,孟二奶奶就拽母亲衣袖,尴尬的看了看围着看的孟府的几个亲戚女眷。
苏氏暗乐,这宋江氏到哪都不忘宋八呀。
太夫人在老夫人那里高谈阔论,多年不出门的她,如今可是要大显神威了。
苏氏看到一妇人一直在打量谢二姑太太,孟府客人很多是朝廷上任职的官家女眷,她几乎不怎么认识。苏氏私下悄悄问了关宋氏,关宋氏看了下说,是兵部库部主事的儿媳妇,说完,关宋氏想起悄声说道:“白家就是三表妹当初退亲的那家,这个是白老三的太太,估计是因为是因为表妹的缘故才注意看了二表姐。”
苏氏就哦了声,肯定也是知道三姑太太去了岭南,再怎么说也是妯娌,难免打量谢家人。她也看了看白三太太,是个清秀的中年妇人,举止优雅,站那就是身子笔直,看得出受过良好教育的品格。
可能是官家女眷多的缘故,宴会不像谢府保武那次那么喧哗,就是宋江氏都明显的拘谨。孟薛氏是喜笑颜开的满场子应酬,没了她平时的高冷模样。
姜府,姜太妃扶起风尘仆仆赶来的老大姜同达,让他坐下后,询问了家里诸事。
姜同达今年四十九岁,是秦国夫人嫡长子,在生他之前,秦国夫人因为操劳姜家生意掉了胎,就这样,她婆婆都没说什么,更没给安排小妾给儿子,还让人尽心照料她身体,姜卫矛也精心体贴关怀,这才让秦国夫人放下了官家女的架子,完全融入到姜家,也接受了看着没个正型的相公。
姜同达完全不像父亲,倒是像秦国夫人的大哥,稳重,姜家交给他,秦国夫人也放心,这次之事实在是重要,她才让老大赶来京城,好亲自去辽东。姜同达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来了他的嫡长子,快而立之年的姜令成,也是历练了多年的姜家顶梁支柱。
秦国夫人把辽东之事给儿子孙子简单说了,就让他们下去休息去。
看着儿子也四十大几的人了,还得去辽东奔波,秦国夫人掉了眼泪,姜卫矛安慰道:“老大不是还带着孙子吗?这就是要把姜家慢慢交给长孙了,月华,别说是老大,当年你个妇人,都白发了不一样四处奔波,都是嫁了我这无用相公,下辈子,月华定不要嫁我这无用之人。”
秦国夫人本来听着还感觉欣慰,听到后面,是又气又乐,别人相公会说下辈子我定不让你受累,他可好,来个别嫁他,真不知这脑子里都装些啥,有时想事就和别人不一样。
姜卫矛接着说道:“老二也关了这么久了,让他出门转转,本来就脑子不开窍,再给关的不通气,赶紧也放放风。”
秦国夫人横了他一眼,“人是你关的,这会还来怨我了?难道我是后娘?”
姜卫矛赔笑,紧着给秦国夫人倒茶,秦国夫人接过抿了口,道:“我也想了,这段时间,就让老二去京里那个茶叶铺子去忙乎,不能说是姜家直属子弟,给他一年时间,咱回去后把出族事说下,看看那王家什么表现再说。”
姜卫矛点头,还给出了几个主意,老两口商量着姜家事,贾兰芝风一样的进屋了,进来就问道:“姑祖母,表叔来了?”
秦国夫人嗔道:“慢点,还是这么冒冒失失的,你表叔去休息了,晚饭一起吃再见见吧,今儿回来这么早的?”
贾兰芝在秦国夫人旁坐下,说道:“姑祖母,姜太妃过阵子要开个花会,周越康说会给咱府下帖子,还有宋府,姑祖母,我和关姐姐约好了,我们几个小娘子都去。”
秦国夫人咦了声,问道:“没说为啥请客的?”
贾兰芝道:“我没问,反正是什么赏花会,姑祖母,我要做几件新衣,要京里的新样式,我看关姐姐穿了,好看的很。”
秦国夫人笑道:“好,好,做几身都行,你自己拿银子去华裳纺做,听说那不错。”
贾兰芝点头,“嗯,我都去那做过的。”转头对着姜卫矛说道:“姑祖父今儿没去国公府?”
姜卫矛笑道:“又不是自家亲戚,哪有天天上门的?”
秦国夫人乐,“他是知道你表叔今天到,才没去,不然肯定在宋府,不知道的还以为宋府给你灌了米糊汤了,赖在那不走了,咱这事也办好了,也没必要总去那打搅别人。”
姜卫矛不乐意了,“这哪是打搅?随国公还盼着我去哪,我也问了那老戏子,说愿意回到家乡,我就给国公爷说了,他答应走时就带着老戏子一道走,也算让人叶落归根。”
秦国夫人说了一句随你,就又问了贾兰芝相交的各家小娘子的情况,这时,姜令晏没精神的进来,贾兰芝好奇的问:“表哥是病了吗?最近都是这么无精打采。”
姜令晏没什么精神的回道:“没病,我在想事。”
贾兰芝扑哧乐了,“想啥事把人想成这样?都不跟着我出去玩了,我还想把你介绍给宋府的宋小二和郡王府的周越康哪,你肯定和他们合得来,都是好玩的人。”
姜令晏摇摇头,“没趣。”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贾兰芝起身走过去,伸手摸摸他额头,还奇怪的说道:“没热呀?是不是担心二表叔?我给姑祖母求情了,姑祖母说这几天就让表叔出门,你别担心,姑祖母早就不生气了,就是最近忙,估计是忘了表叔还关着哪。”
秦国夫人和姜卫矛笑眯眯的看着俩小儿一本正经的说话,听那贾兰芝继续关心小孙子,“表哥别想那么多,到时表叔出来,你就跟我玩去,等回了湖广,再想来一趟不容易,要好好在京里转转,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尝个遍,别憋在府里,又不是孵小鸡,要不我都快忘记你啦。”
姜令晏听她说还回去湖广,眼睛一亮,问道:“你不留在京里?”
第546章 熏肉
贾兰芝奇道:“谁给你说我要留在京里?我为何要留在京里?我家人都在湖广,我留在这里干嘛?”
姜令晏差点脱口说你不嫁在京里了,赶紧的又收回去,这才脸色好看了,笑道:“那我明天跟你出去玩,你可别在外人面前叫我傻小子了。”
贾兰芝掩嘴乐,“你是因为这不跟我出去玩吗?我又不是故意的,我给你赔不是,是我不好,表哥别计较我,以后我不会这么叫了。”
秦国夫人出声打发这二人出去,就见贾兰芝高高兴兴的拉着姜令晏一路给他说这几天的趣事,她回头和姜卫矛相视一笑。
第二天,姜同和就被打发去接管京里姜家的一个店铺,是个专卖茶叶的铺子,没什么大的生意,主要是放些姜家的一些茶叶品种,散卖一些,因为京里的茶叶生意总的让那些拿了大货的人去做,不能什么都让姜家一家给吃完。
姜卫矛又悠悠达达的去了宋府,宋府的人都对他格外熟悉,都不用通报,一路领进去,随国公早就在园子里打太极拳,这是他每日的早上活动,必打拳半个时辰,姜卫矛见多了,也照猫画虎的学了点,也跟在随国公后面慢慢的划拉胳膊伸伸腿的。
等跟着随国公打完拳,下人递过帕子,随国公接过擦了擦头上的汗,问道:“昨儿没来?”
姜卫矛笑道:“想我了吧?我就知我没来国公爷定会想我。”
随国公横他一眼道:“我想你?没事想你岂不好笑?就是随口问下。”
姜卫矛哈哈乐,“不管想不想我,我领国公爷随口一问的情,今儿是给你来送一些物件,刚从湖广带来的,好东西,我最爱吃,就是想那个味。”
“哟?啥好东西?”
“那可是我那的特产,不是贵贱的问题,是京里它就没,熏肉!国公爷吃过没?那叫好吃,蒸着吃炒着吃,都是美味,多放蒜,满屋子香呀。”
随国公笑着摇头,说道:“吃过,可我不爱那股子烟熏味。”
姜卫矛遗憾的说道:“那可真是少了份乐趣,反正拿都拿来了,你府里谁爱吃就给谁,都不爱吃我就拿走,那可是我大儿子大老远的背来的,孝敬他老子的。”
俩人一路走一路说,进了待客厅,下人上前服侍随国公换了衫,洗了脸手,上了茶退下。
随国公喝着茶听着姜卫矛白乎,从各地吃食上又说到各地风景,姜卫矛跟着秦国夫人,年轻时也去过不少地方,说起风景风俗,跟说戏本子似得,还有一路遇见听过的奇事,虽然这些最近姜卫矛来宋府也都说起过,但今天姜卫矛不知怎么说到江南了,说是只听过江南风景最美,可惜没有亲见,也是个遗憾,说着还唏嘘的,让随国公看他那模样直好笑。
姜卫矛白乎完了,也没留下,说家里还有事,就告辞了。
随国公回到正屋,还笑着和美姨娘学那姜卫矛说的好笑事,说到江南,见美姨娘流露出向往神情,随国公是知道美姨娘说她小时是在江南长大,知她是想起家乡。
是呀,谁不渴望能回乡,随国公也知自己霸着美姨娘十几年,美姨娘无怨无悔的陪着自己这个老朽之人,从没提过这事,如果换个别人是她夫君,没准就能带她回家乡寻根,但朝廷规定有爵位的不能随意离京,他这么多年也没想过要带美姨娘回乡,这会看到美姨娘的神色,就沉思起来。
苏氏被太夫人叫到缘草堂,听太夫人得意的说,姜太妃给自己下了帖子,参加什么赏花会,问苏氏她要穿什么新衫,这几次出门都是苏氏帮她选的衣衫,受到了老年妇人们的称赞,都说她看着比病前还精神,衣衫好首饰好,气色好,夸得太夫人成天惦记哪个会给她下帖子,她好再出去美美。
天已热,苏氏就给太夫人挑了浅色些的布料,绣花就用艳色搭配,交给绣娘,赶紧赶工做两身出来。
刘婆子羡慕的在一旁啧啧嘴,太夫人笑她,“你也别啧啧,你不是也做了新衣?”
刘婆子虽说跟着太夫人出门多次,算的上见了世面,可让她自己掏银子做新衫她舍不得,咬咬牙才做了两件,但不能回回去都穿那两件,虽然没人注意看一个老婆子穿什么,但刘婆子自认为她是个体面婆子,太夫人跟前第一人,那个面子还是要有的,太夫人好多不穿的衣服,给她她一个下人哪能穿出去?
苏氏见状也一乐,又让秋藤去她库房拿了两匹去年别人送的,给旻山当尿片的,朴质点的布料,给了刘婆子,让她自己去做衣衫去。
刘婆子大喜,磕完头就咧嘴笑个不停,那布料,够她做几身的了,她做两身,剩下的给几个媳妇,也是她当婆婆在主家面前的体面。
苏氏想库房布料还多,干脆又让秋藤多抱几匹来,给董表妹送去,放在库房里,时间久就忘记。
回去后苏氏亲自去了库房,挑了些给二奶奶五奶奶六奶奶,特别是六奶奶,没有娘家人给,大伯娘对她好,也不可能时时记着她。她顺便也挑了两匹给云娘,都让秋藤一股脑的给各院送去。
秋藤回来又带回一堆感谢词,苏氏那个心里爽呀,大手一挥,也给几个春几个夏几个秋各分了两匹,这时想起预备的冬不知培训的如何,叫来春草一问,说还行,等段日子就可以上岗了。
常宁公主找了个理由去宫里给皇后请安,常宁公主性子温和,嫁人后就相夫教子的,从没因为公主身份就在婆家跋扈,倒是个皇家公主贤淑典范,皇后也时常叫来宫中相陪。
闲话一阵子,常宁公主就说起孙女宋慧娘年底将嫁入晋王府,皇后还以为公主想来宫中讨个体面,为自己孙女讨要个封号什么的,在皇上跟前得脸的公主,或者是公主驸马对朝廷有贡献的,皇家可以加封公主之女一个县主封号,可是公主孙女,就是有些为难,皇后不敢一人做这个决定。
第547章 惦记
常宁公主自然知道俗成的规矩,婉转说道:“娘娘也知我就一个闺女还早早没了,所以对孙女就格外疼惜,惠娘又是嫁入王府,我就想问娘娘讨个如意添妆,也是惠娘的体面,将来到了婆家也不会被看轻。”
皇后放下心来,满口答应,“常宁放心,到时我送添妆过去,别说有没有如意,惠娘也是周家的血脉,哪个能看轻?我看是常宁多虑了。”
常宁公主笑笑,她哪里只为了讨要添妆在这时开这个口,只是想找个婚嫁的话题好问她想知道的信息。
皇后见公主没要封号的意图,也就高兴的问起嫁妆准备的如何?什么何时带惠娘进宫,她给惠娘头面什么的。
常宁公主就装随意的问道:“娘娘,小七媳妇快生了吧?但愿这胎是个儿郎。”
皇后道:“也就是这个月,小七现在见天的守在宫里,哪都不去,就是他外祖来京,他就出去见了一面,又匆匆赶回来。”
常宁公主笑道:“小七倒是忠厚的,我看这宫里,也就姜淑妃母子还算是个实心人,也能帮着娘娘和太子。”
皇后付之一笑,端起茶喝了口,没有接公主的话,也招呼公主尝尝是小八给的新方子泡的茶,常宁见状也就不谈七皇子,就着这个话题问起了八皇子,“娘娘,这小七都要两个孩子了,小八该着急了吧?上回给娘娘说过,惠娘经常往来的有些小娘子就不错,我也帮着打听别府里的,不如我给惠娘办个花会,多请些各府小娘子来,让小八暗地里看下,中意哪个,也好给他定下,小八都过了十九了吧,不说是皇家,就是百姓家,有的十九都当爹了。”
皇后放下茶盅,歉意的说道:“这事一直想告诉你,最近也没见你入宫,就是小八我问了他,他说有中意的,要等阵子再说,上回还托你打听来,听皇上的意思也说不着急,总要给他定个他满意的。常宁,还麻烦你惦记这事,可如今就不好相看别府小娘子了。”
常宁公主内心有些不自在,但面上欣慰又好奇的问道:“是哪家闺秀?”
皇后无奈的说道:“小八没说,还让给他保密,说什么等半年再说,弄的皇上都哭笑不得,哪府上的小娘子?让小八这么惦记着?”
常宁公主联系到八皇子爱出宫看戏,就提醒道:“别不是正经人家的,咱皇家,就是侧室,也都是几品官之女,要是来个外面乱七八糟的进宫,那就要乱套了。”
皇后乐了,就把自己猜的,估计是上架府上小娘子去进香,让在盘云寺的八皇子给惦记上了,或许年纪还小,所以他才说再等等。
常宁公主也跟着笑,心里遗憾,这个八侄子是皇子中最安全的一个,嫁了他,一生的荣华富贵都有了,可惜了。
皇后也和公主闲谈些宫外各府女眷之事,公主留意皇后问起的几家,也尽量说些自己知道的,等出了宫,常宁公主头疼,因为之前皇后一句拜托话,她急匆匆的让谢二姑太太来京,如今看样是不好再提,可要把这话怎么给谢二姑太太说哪,要是相见了,不成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提都没提成,也让公主为难。
在常宁公主走后,八皇子来给皇后请安,进去看见母后一人坐着沉思,八皇子近前问道:“母后,莫不是不舒服?”
皇后见是八皇子,展开笑容道:“小八来了,母后没不舒服,你常宁姑母刚走,母后在想件事。”
八皇子见不是母后身子不适,就哦了声,坐下,拿出个佛经递给皇后,说道:“母后,这是儿子在寺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