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卿本贤妻-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着儿子的面,苏氏强忍住没敢哭出来,就是三老爷也眼睛红红的,满眼的担忧。
夫妻俩谁也没说话,就这么静静的呆坐着,旻山一会又哼哼的哭了,小小声的,那个平时根本没有的乖样,让苏氏满脸是泪,她宁肯看儿子不满意就大声哭嚎,哪怕他不高兴就把爹娘抓个满脸花,也不愿看他现在柔软的像个面团似得窝在自己怀里。
三老爷拿了个帕子给太太把脸擦了擦,苏氏吸了鼻子几下,亲吻这旻山的额头。
春草悄声进来,小声说道:“太太,郑嬷嬷在屋外跪着哪,来请罪,说没看好小主子。”
苏氏使劲吸了吸鼻子,说道:“你让她起来,这事不怪她,让她把宋家儿郎看好,你给今儿来接宋家儿郎的人说下,最近就不要过府来了,等年后吧。”
春草应了声又悄声退下,不一会又端了饭食进来,说道:“太太,十一郎还没吃午食,奴婢把太太老爷的一起端进来。”
苏氏嗯了声,又交代春草:“让秋桃熬碗浓粥,把粥油熬出来。”
三老爷把饭桌的椅子拉开,苏氏抱着旻山坐下,想哄着他吃点东西,可平时都不爱吃的,这会更是不吃了,喂哪个都是扭头,一口都不吃。
苏氏放下汤勺,自己也不吃了,回了里屋,三老爷跟进去,看太太走向床铺,忙把被褥铺好,苏氏就抱着旻山躺下,三老爷给母子盖了被,就出去了。
窝在苏氏怀里的旻山,时不时还抽搭两声,手还摸着苏氏衣服上的盘扣,慢慢的入睡了,苏氏是一点睡意都没,默默的流着泪看着怀里的儿子。
旻山是一睡就几个时辰,苏氏也不敢乱动,半个身子都麻木了,三老爷进来看了几回,又悄声出去。
旻山睡醒了,也是让尿给憋醒的,小声哼唧着,外间的三老爷听到动静就进来,拿了个木盆,苏氏抱着旻山把尿,旻山尿完继续要迷着眼睡,苏氏让三老爷把米粥端进来。
俩人一个抱着一个喂,旻山小口的吃了点,就又扭脸不吃了。三老爷把碗放在桌上,回身走过来说道:“锦娘,我抱会,儿子要睡我就抱着让他睡。”
苏氏胳膊也麻的不行,点头把儿子递给老爷,可是旻山抓着苏氏的前襟不松手,无法,苏氏只好下床,三老爷蹲下给太太穿了鞋,苏氏就抱着在屋里来回的走。
一动不动的在床上躺了几个时辰,苏氏不仅胳膊麻,腿脚也木,只好来回走走,活动活动。
三老爷也不坐着,就旁边的跟着苏氏慢慢走,旻山要睡不睡的歪在母亲怀里,一手还揪着母亲衣衫前襟的盘扣。
苏氏对三老爷说道:“最近我就啥也不管了,老爷看着点外面的事,母亲那老爷也去看看,今天也把母亲吓坏了,给母亲说,以后没啥事别带乱七八糟的人来三房,有什么老爷招呼点吧。”
三老爷点点头,看儿子迷瞪着要睡了,就转身出去了。
缘草堂里,太夫人又给吓住了,午睡都没睡,一个劲的叨叨吓死了,刘婆子旁边就安抚她,也边安慰边借机黑大姑奶奶,刘婆子说道:“不是老奴说嘴,大姑奶奶都是当祖母的人了,十一郎还是个走都走不稳的小儿郎,咋那狠心的?那可是她亲侄子,嫡亲的侄子,老祖宗经常就说,这女儿家嫁出去了,以后就指望娘家的,哪有不靠着亲兄弟亲侄子,还得罪一大片?老祖宗可得眼睛雪亮点,哪个好哪个歹的要分得清,大姑奶奶再糊涂下去,这宋家子孙都得让她教歪了,好好的儿郎,老祖宗看看如今都像什么样子?哪回来不在地上打滚的?看看咱侯爷三老爷,老祖宗就教的好,从没给侯府惹过事,老祖宗,舅爷还在寺里保命哪,这宋家可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孙给毁了。”
一般府里,哪会有下人和主子说这些的?但太夫人不一样,她是没啥心思,经常对着刘婆子啥都说,她自己说了还不行,还非得让刘婆子开口讨论,慢慢的,刘婆子这些年就敢在太夫人面前随意说话了。
但刘婆子也人精,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她明的很,帮着三房说话,屋里有三房的人,三太太必不会亏了她,帮着宋家说话,太夫人爱听,当着太夫人面使劲糟践二房,太夫人就会给她打赏,大房的事,她从来不张口乱说,侯府将来都是大房的,这会把大房给得罪了,以后就没好日子过的。
太夫人听了刘婆子的话,一拍大腿说道:“可不是吗?大妮子是要毁了我宋家子孙,我之前也给她说了多遍,这孩子是要从小好好教,你看德儿,虽然脾气犟糊,那处事结交人也不一般,我堂哥家的宋八不就是和他好了一辈子?”
第464章 称呼
六娘子在一旁一直听着没说话,今天贾兰芝去了宫里,后来大姑母来了,算是她夫家的人,六娘子就退出去了,后面发生什么事她都不清楚。
到祖母被刘婆子搀扶回来,看那神情就知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等听了祖母和刘婆子的对话,六娘子也明白了,是大姑母在三婶娘那闹了事。
对这个嫁到宋家的大姑母,六娘子之前并不熟悉,这次定了宋家的婚事后,六娘子就私下里把宋家人都了解了下,别人没见着,大姑母来看太夫人,六娘子见了后,就心底有数了,是个脑子糊涂的,也就心里不喜,还想以后嫁过去后远离大姑母,将来也是大伯母。
对于嫁到宋家,六娘子明白,是她最好的出路,说不羡慕别人,那是假,但刘妈妈说过,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地位,要是和那好好命的去比,你只是会害了自己,你得和嫁入方家守着个废人去比,那样想,你就觉得你是个幸运的人。
刘妈妈说,脑子不清灵的人只会先害了自己,像你嫡母,脑子清楚的,只会越过越好,看看你三婶娘,如今谁不巴着她?就是你三叔都围着她转,刘妈妈说六娘子嫁到宋家也好,和娘家近,你以后就照着你三婶娘学,你三婶娘嫁进来这二十年咋做的,你也学着做。
六娘子没事就和夏青聊天,想打听三婶婶的从前,但夏青嘴紧的的很,话里话外的让她少打听三房的事,六娘子也发现三婶娘看着随意,可是三房就像个铁桶,任何缝都没,她又找刘婆子问问,刘婆子更是个人精,三婶娘的事啥也不说,尽扯其他的。
没法,六娘子又偷着见了刘妈妈问了,刘妈妈就笑了,说那是御下之道,一个主妇想在内宅如鱼得水,不仅仅是公婆妯娌隔房大伯叔婶的之间相处,最主要的是把你院子里的人管好,怎么管好,就得有各种方法了,你三婶娘首先就是赏,然后才是罚,要是出点事就全家轰走,为了银子,为了不连累家人,下人自然都听话。刘妈妈还让她多观察下太夫人院里的下人们,自己去悟。
看今天的情景,六娘子就知道糊涂人办了糊涂事,大姑母把娘家兄弟兄弟媳妇全得罪了,以后连亲戚都做不成,六娘子心想要用这个例子来提醒自己,将来自己娘家不仅是自己的亲兄弟姐妹,隔房的处的好了也是亲兄弟。
刘妈妈曾说过,二太太就是个傻的,如果她嫁进来,用自己的特长刺绣,又用不了多少银子,就是花点功夫,用这个把大房三房笼络好,相公靠不住,但有妯娌们相帮,这日子总比现在要好过,可是她自己弄的一团糟,相公也没笼络住,和婆家的人关系都不好,有啥事连个相帮的人都没,再看看三太太,不仅和娘家大嫂亲近,和侯夫人也一直和睦,就是做点点心也都是大房那送一份,其实算起来还都是大房贴补三房的银子多,可侯夫人给人就说这个妯娌时刻都记得大房。刘妈妈让六娘子时刻用二太太和三太太来做对比,千万别走了和她嫡母一样的老路。
六娘子的姨娘是个软弱的人,只会让她忍,说等嫁了人就好了,见六娘子受了委屈就会哭,啥也没教导过她,幸好后面有了个刘妈妈,因为以前在太夫人院里的一点情份上,就教导了她。
屋里刘婆子是边劝慰太夫人,边黑大姑奶奶,绕着绕着就绕到称呼上了,原本侯爷继承爵位后,姑奶奶的称呼就得改为姑太太了,小一辈的谢家女也有出嫁,就得是姑奶奶,可太夫人不知为啥,犯了牛脾气,说等她见了老侯爷再改吧。
苏氏回娘家都是六姑太太的,宋谢氏都近五十的人了,还姑奶奶的,害的侯夫人总是嘀咕,侯夫人的亲女嫁了人,原本回来是大姑奶奶,可这大姑奶奶还在,无法并排呀,下人们之间都是大姑奶奶、大房的大姑奶奶,这样来区分,反正很少都一起回娘家,于是称呼上侯府一向乱套。
刘婆子好八卦,对于太夫人为何不让改称呼,问了她,太夫人叹气说,姑奶奶是要娘家来照顾的,姑太太就要照顾娘家了,她是担心三姑奶奶,就让她多当几年姑奶奶吧。
苏氏当时听了刘婆子的传话时,真是无语望苍天呀,这照顾不照顾的和称呼有什么关系吗?她回娘家是六姑太太,不一样是娘家多照顾的?
苏氏心想太夫人的脑回路咱不懂,刘婆子也一脸的不解,她自己觉得她够吃透太夫人了,但对着个问题,她想不明白。
刘婆子就说有次在别人家教磕长头时,说咱府里这称呼乱套,让人看不起,像没规矩的人家,反正,刘婆子总能说中太夫人的心里,太夫人一拍椅子扶手,就让人叫侯爷过来,说今儿就把称呼改了。
侯爷和侯夫人来后,听了太夫人所说的,也都无语望苍天,都乱了这么多年了,这会抽啥风了要改称呼了。
还没等侯爷开口问,三老爷就急火火的冲进来了,太夫人看见三儿子就一哆嗦,不等儿子开口,自己就紧忙说道:“德儿,你别气,回头我就教训你大姐。”
三老爷眼睛珠子都是血丝,睁老大,牛眼更突兀了,别说太夫人,就是侯爷看了都吓一跳,三房今天的事他还不知道。
三老爷瞪着牛眼说道:“教训她就算完事?娘,那是我儿子,嫡亲的儿子,也是你嫡亲的孙子,你咋就不心疼心疼的?就看着大姐对个两岁的孩子下手?”
太夫人心虚的说道:“我不知孙子有这毛病,再说我也没拦住。”
太夫人对这小孙子一直不喜,那次旻山犯病,瞒着太夫人没说,但后来多少她也知道些,侯爷也给她说过,但她就装傻,当不知道,这会见儿子问起,就有些心虚。
三老爷吼道:“那这会娘看到了吧?以后再别带那些没教养的家伙去我院里祸害我儿子。”
太夫人下意识的想嚎,但看着对面儿子那双通红的眼,吓缩回去了,只是说道:“以后不会了,不让你大姐去你院里。”
三老爷吼完就掉头走了,都没和侯爷打招呼,侯爷和侯夫人一头雾水,不知咋回事,但见母亲没耍赖哭闹,就知是母亲这边做了糊涂事。
第465章 燕皮
侯爷就问了出了啥事,太夫人支吾的说不明白,侯爷就指了刘婆子,让她说,刘婆子就又把现场学了一遍。
侯爷听了直看他娘,看的太夫人心虚,侯爷叹了口气,说道:“母亲,我给你说过,三弟的小儿得了病,受不得气,大姐的孙子是不像样,母亲就不该带他们过去。”
太夫人说道:“是你大姐说去看看,要是她孙子喜欢,也送过来一起玩。”
侯爷也气了,头一回对太夫人大声说道:“母亲就拿我谢家子孙给宋家子孙玩?”
对侯爷太夫人可不怕,立马站起来骂道:“你说啥?你个龟孙子,都是亲戚一起玩玩又咋样?都是我身上流出的血,那是你大姐,不是别人!”
侯爷今儿不知怎么,也硬气起来,说道:“刚母亲咱不把这话当着三弟面说?”
太夫人恼羞成怒,扑上去就给了侯爷一巴掌,看的刘婆子脸都疼,这阵子太夫人每日都笑呵呵,大伙都忘了她之前的所作所为了。
侯夫人见侯爷被打,忙上前拉住太夫人,装着给她抚胸抚背的拉着太夫人坐下。
太夫人坐下了都还在骂:“你个王八羔子,对你娘就这么说话的?你是不是嫌你娘活得太久了碍你事了?我不活了?我要去见你爹!”
边说边嚎啕大哭,侯爷跪下,侯夫人也紧着拽着劝说,不然太夫人就要出溜下去,几个下人悄声退下,刘婆子一出门就一溜烟的跑去三房汇报去了。
苏氏听了刘婆子学舌,气的心里也是鼓鼓的,刚对太夫人有点好感,她就给你来了这么一出,苏氏也能感觉到太夫人对旻山的不喜,自从分家后,太夫人就不愿见旻山,但你不愿见就不见,又为何要把宋家的孙子送我房里来?还真是心里只有宋家。
苏氏让春草给了刘婆子封包,交代她以后有啥就来说一声,刘婆子福了几福,说要赶着回缘草堂忙退下了。
也没见三老爷回来,不知他又上哪去了,不会跑去宋家发火去了吧,苏氏想。
怀里的旻山睡熟了,苏氏把他放到睡床里,他抱着他的小被子,闻着熟悉的味道,蜷着继续睡了。
苏氏悄声去了外间,倒了茶水喝口,这会感觉饿了,午食就没吃,苏氏在门口叫了春草,让她准备点吃的端上来。
这时见侯夫人匆匆走进院子,苏氏开了门让她进来,又把稻芽叫进来去里屋守着旻山。
侯夫人在外间坐下,小声说道:“刚在太夫人那才听说十一郎的事,弟妹也别急,我一会让人送些药材过来”
又简单说了三老爷去了太夫人那的事,苏氏直说不用送什么,三房药材也有,大嫂说道:“你的是你的,我送是我的心意,需要啥也别客气。”
但苏氏憔悴的面色,大嫂说道:“府里的事你也别管了,就看好十一郎就行,谁也别见了,有人来我来接待,我也不打搅你,你可要好好的,自己身体好了,才能看顾儿子。”
苏氏含泪点头,送走了大嫂,她回里屋摆手让稻芽出去后,趴到床上捂着被子呜呜的哭。
刚看着旻山蜷着小身子缩成一团躺着的那一刻,苏氏万念俱灰,如果旻山有什么好歹,她也不活了,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的,其他儿子都大了,离了娘也能活下去,失去旻山,活着不过是行首走肉,比以前还要难过,之前四十年无非是想好死不如赖活着,日子过的还行,没有什么伤痛,但要带着伤痛继续活在这本来就没留恋的世界里,有什么意思?
苏氏压抑着自己的声音,哭了好半天,才从被窝里露头,大口大口的呼吸,随手拿了枕巾把眼睛鼻涕擦了擦。
苏氏满脑子都是旻山好时的活蹦乱跳,斜着身子跑的咯咯的笑,瞪着小眼睛握着拳头要打三老爷那气冲冲的模样。
想了半天,也没注意三老爷怎么回屋,到了天黑,看见三老爷进屋,才觉得他怎么不在屋的。
苏氏随口问了句:“去宋家了?”
三老爷说道:“没”
苏氏也就没问什么,春草是赶紧端了食物进来,太太一天没吃东西了,刚太太要吃食,等春草端进来,听见里屋太太的哭声,也红着眼又把吃食端出去,这会见老爷太太都在,赶紧端进来让太太吃点,不然孩子还没好,太太再倒下了。
见了食物,苏氏也没什么胃口,强迫自己吃了点,三老爷紧着给太太夹菜,又把熬好的米粥端给苏氏。
吃完春草来收拾桌子,苏氏交代她晚上厨房留着人,随时好准备吃的。
旻山一直昏睡,三老爷和苏氏就一直守着,后面三老爷让太太去睡,他自己守着,苏氏想也不能俩人都干耗着,等后半夜她起来让老爷去休息,不然俩人都守着,倒下一个都是完蛋。
就这样,又跟上回一样,旻山醒了就粘着母亲,腿软不下地,就让人抱着,大部分时间是昏睡,又不好好吃食,苏氏找了素娘来看,素娘说体质太弱,抵抗力差,还得食补,不然营养不良,以后贫血的什么都跟着来了。
苏氏就发愁,看着这身子又软又不好好吃东西的儿子,那是恨不得你要老虎肉,我都想办法给你割一块去。
旻山睡觉,苏氏就胡思乱想,前世有那些吃食,有什么有肉看着又不是肉,闻着也没肉味的食物,突然想起,曾有个同事老家是福建的,过年回家给办公室人都送了种叫燕皮的,可以当面皮煮着吃,还可以包馄饨包饺子。
当时苏氏还说这不就是面片吗,同事说那是用肉做的,苏氏还查了资料,大概知道是怎么做的,又想起蔡先生不就是福建人吗?没准他家里媳妇都会做。
苏氏就把这告诉了三老爷,让三老爷去旻雕那找下蔡先生,要是他家会做,就让秋桃带人去学,给蔡先生一些银子,就当买方子了。
三老爷听了也紧忙的赶着出去找蔡先生。
第466章 养老
三老爷回来说蔡先生不知道那是什么,在家乡也没听说过,苏氏无法,就叫了秋桃来,根据自己知道的告诉秋桃,让她琢磨去。
燕皮也就是把肉用木槌捣成肉茸,然后和木薯粉加一起做出来的,这里没有木薯,红薯甘薯都没,但能做淀粉的都试下,绿豆蚕豆都可以做出淀粉,就是面粉洗了面筋也可以做出来。
苏氏把这些都告诉了秋桃,让她加紧时间带着厨娘么琢磨出来。
这几天苏氏只管在屋里照看旻山,又想法的喂他吃饭,是能吃几口算几口,随时都有吃的,搞得苏氏都没定时吃饭,也跟着旻山这吃一口那吃一口的。
贾兰芝去了宫里几天,回来后看见府里气氛不对,偷着问了六娘子,六娘子就给她说了这几天发生的事,贾兰芝就去了太夫人哪里,把太夫人一顿好说。
太夫人也很委屈,她说道:“我咋知十一郎说犯就犯的?我是好心,想让小辈们在一起玩耍,大了也亲近,你看你三叔父和随国公府的八叔父不就是从小玩到大的,比亲兄弟还要好。”
贾兰芝说道:“那也是叔父们互相让着,哪有一个欺负另一个还能要好的?再说十一弟身子有病,更该让着他,我小时也是那病,我全家人都让着我,老祖宗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
太夫人是头回听贾兰芝说这事,就忙问具体的,贾兰芝说道:“我先去看看干娘去,回来再给老祖宗说。”
起身就要出去,走到门口就又转回来说道:“老祖宗不让我捎点什么给十一弟?我一犯病,我爹就给我好东西,我姑祖母也给我,老祖宗就没准备给十一弟啥?”
太夫人一噎,她光顾害怕了,哪想到这,贾兰芝一看太夫人那表情,就嘟着嘴,说道:“老祖宗就是偏心,大姑奶奶带孙子来,每回老祖宗都给封包,还拿东西给他,十一弟是老祖宗亲孙子,老祖宗就不舍得给了?”
太夫人急忙说道:“那哪是我给的?都是小家伙打滚闹着要的。”
贾兰芝道:“以后我就教十一弟也来老祖宗这打滚要东西,看老祖宗给不给?”
太夫人忙招呼刘婆子,说道:“快去拿我那大封包,多拿几个。”想了想又狠狠心道:“还把那柜子下面有个小刀,我原本打算给我侄孙子的,是老侯爷从辽东带回来的,德儿小时候我都没舍得给。”
贾兰芝听太夫人还是惦记着好东西留给娘家,气鼓鼓的说道:“老祖宗干脆让侄孙养你老好了,干嘛还住在谢府?”
太夫人是之前跟贾兰芝混熟了,也啥都给她讲,贾兰芝原本就是不怎么顾忌的,有话张口就说,太夫人又一噎,恼羞道:“我跟你走,你养我老,在我这白吃白住?”
贾兰芝叉腰说道:“好呀,老祖宗也像补贴宋家那样补贴我我,我肯定养你老,绝不拿了老祖宗的东西还欺负你孙子!”
刘婆子拿了东西塞贾兰芝怀里,道:“小娘子哎,赶紧去吧,你可别把老祖宗给气着了。”
贾兰芝抱着东西,福了福身,说道:“老祖宗我去了哦,你收拾收拾东西,回来我就带你走,跟我养老去。”
刘婆子看着贾娘子出去了,转脸看太夫人还气鼓鼓的喘粗气,刘婆子说道:“老奴就喜欢看贾娘子,这性子就和老祖宗一样,有啥说啥,心地是好的,所以老祖宗喜爱她。”
太夫人呸了口,道:“我喜欢她个屁,一会她回来我就轰她走。”
刘婆子看太夫人只是嘴硬,也道:“好好,一会就轰,老祖宗,你说要是贾娘子姑祖母能进京来,肯定能和老祖宗说到一处,老奴听贾娘子说的趣事就想见见她姑祖母。”
太夫人想了想说道:“我咋就记不起来的?姜淑妃的母亲来过京城,好像还闹了一场事,但我就是记不起来了,看来要问问姜太妃。”
太夫人最近三个老友,除了卜太夫人和常老太太,还有个是豫和郡王的姜太妃,和姜淑妃是本家,就是姜太妃是姜家的远房,而姜淑妃是姜家本支出来的。
最近太夫人张口就粗话,那天骂侯爷的王八羔子龟孙子就是和姜太妃学的,这姜太妃原本就是出身商贾,估计还曾出头露面做过事,素养不是很高,年轻时还顾忌点,老了就不想憋着了,周围都是贵妇,都不是她爱打交道的人。
有次姜太妃让孙子带她去看蹴鞠,和太夫人熟络起来,这两人一拍即合,越说越合拍,太夫人没心眼,别人说啥她就听着,也不爱琢磨人,让姜太妃见了太喜欢她了,一辈子都和人精子打交道,累死她了,宋太夫人好,你想说啥就说啥,你骂人,没两天她也跟着学会了,所以姜太妃就爱和太夫人在一起瞎扯。
刚提到姜太妃,外面就有人来报说姜太妃在府门口,等候太夫人,让太夫人赶紧出门。
太夫人吃一惊,这姜太妃从没来过府,有啥都是派人来捎信,太妃要登门,那是府里要准备接待礼仪,可只让她出去不知啥急事。
刘婆子也慌了,手忙脚乱的给太夫人换衣服,刘婆子跟着太夫人出门,也见了好多贵人,多少也了解些规矩礼节。
等太夫人急匆匆的出府,看见姜太妃的马车停在路旁,旁边一个婆子见了太夫人就扶她上马车,说道:“太妃说别见礼了,上来再说。”
那婆子扶了太夫人上了姜太妃的马车,就带着刘婆子坐上后面的马车上,几辆马车掉头往西驶去。
贾兰芝拿着东西去了燕旻堂,见整个院子都静悄悄的,她也收住了呼吸,悄声问门口的丫鬟太太在哪,得了回答,就轻声敲了敲门。
苏氏听到动静,开了门,见是贾兰芝,忙让她进来,也想起好多日没见这丫头了。
贾兰芝进了屋,小声问道:“干娘,十一弟哪?”
苏氏也小声说:“里面睡哪,你谢叔父守着。”
第467章 看热闹
贾兰芝进屋也没往里走,就在门口把怀里的东西拿出来,说道:“这是太夫人给十一弟的,都是我问太夫人要出来的,这几个是封包,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银钱,还有个是个小刀,说是老侯爷从辽东带回来的,她一直收着谁都没舍得给,这会给十一弟留着压惊。”
苏氏对太夫人的举动无语,这会送个小刀是干嘛,真是想一出是一出,给个小儿一个小刀,又是这个节骨眼上,让心眼子多的人,还不定脑补出什么来。
苏氏接过东西,因旻山在睡着,三老爷也在屋,苏氏也不好留她,贾兰芝也知趣,给了东西后就要告辞,又想起什么,回头说道:“干娘,我姑祖母年前要来京,到时我让姑祖母来看十一弟,我小时候看病的大夫就是姑祖母给找的。”
苏氏喜出望外,对贾兰芝说道:“好闺女,你姑祖母来了我就去拜见,你可得给我引荐。”
贾兰芝点头嗯,让干娘放心,然后就走了。
苏氏进里屋给三老爷说了,三老爷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我还找过表弟,让他打听下民间的大夫,锦娘,放心,咱儿子定会没事。”
苏氏紧握双手放在胸前,说道:“我宁肯舍了我的命去,也想旻山平安长大。”
三老爷伸手握着太太的手,没有说话,俩人都看着蜷成一团睡着的儿子。
府外,太夫人上了姜太妃的车后,问道:“太妃,这是要去哪里?”
姜太妃满脸都是笑,说道:“我带你去看个好戏,真热闹,去了你就知道了。”
太夫人莫名其妙,还问道:“柳家班的新戏?太妃咋没提前说?叫了常太夫人和卜太夫人了没?”
姜太妃呵呵的摆手道:“不是唱戏的,不过比唱戏的还好看,到了你就知道了,那两个老太婆我没去叫,今儿这出戏是跟你府有关的,我就来找你去看看。”
说完还哈哈乐,抬手点点太夫人,说道:“你个三儿有意思。”
太夫人一头雾水,道:“我三儿在府里哪,没出府。”
姜太妃道:“你甭问,去了就知。”接着说道:“原本我想让我孙子带我去你府里庄子去看蹴鞠的,那次你请我去,我不是要接待客人吗,就没去,想着今天没事,就自己去看看,谁知还没出城,就看见那边有好戏看,我就赶紧来找你了。”
太夫人还笑道:“那一会咱俩好好看看。”
姜太妃直乐,也不明说,就听太夫人又叨叨府里的事情。
马车走了不长时间就停下了,刘婆子搀了太夫人下了车,太夫人一看,不知是哪个府门口,好多人,哄笑声不时响起。
姜太妃在后面道:“往前走两步,别挡着我下车。”
太夫人哦哦的往前走,左右看看,不认识呀,这是哪里?姜太妃拉着太夫人往跟前走,太夫人听见自己堂侄宋八的声音。
周围人看是俩老太太,也就让开道,太夫人进去就看见宋八在那跳脚骂哪,大门口两个神婆摆了神龛,在那跳大神,太夫人看了更糊涂,这不是有的人家家里人病了,会请神婆来去病除灾的吗?
太夫人见宋八在,还以为这家人是堂哥家熟悉的,但也不对呀,要是认识堂侄跳脚骂是怎么回事。
姜太妃笑眯眯的一旁看着那神婆来回的转圈,一个拿着鼓扯着嗓子在唱些听不懂的词。
不一会,外面就有人嚷嚷着快散开快散开,京兆府来抓人了。
围着的人一哄而散,神婆也停下了,宋八对着她们喊道:“唱你们的,甭停下!”
神婆们就又继续开唱了,围看的剩下一小半,大多数人都跑远了,在远处张望着。
几个衙役冲进来,宋八迎上去,嚷嚷道:“怎么的?怎么的?是我让来的,还要抓我吗?”
那衙役头上前作个揖,说道:“宋爷,这不好吧,这可是贾府尹府邸,宋爷要是找神婆也不该在这唱。”
宋八大手一挥,说道:“我不在这唱,去哪唱?你给贾府尹说,为何来他府门口唱,他心知肚明!”
衙役头疼,想了半天说道:“宋爷,您老小的不敢动,可这神婆小的总要抓回去吧。”
宋八一瞪眼,道:”你敢,我看看今儿谁敢动一个试试?”
宋八一回头看见太夫人,忙走过来,给太夫人见了礼说道:“堂姑,就这贾府尹,当初在大堂逼着表嫂说出侄子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