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魍魉暴君(西楼)-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惊才朝天翻个白眼:“就你们这反应速度,若那真的是敌人来袭,你们早就不知道投胎几遍了。”——跟毒舌的人待的时间长了,这个人也不会是善茬。当年的小盆友,如今的大元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刘云到底是跟诸葛惊才一起打仗了一段时间的,对这少年元帅的秉性还是略知一二的,因此对惊才这时不时的冷嘲热讽,并没有放在心上,仍旧紧张的四处侦查起来。
    倒是惊才,随便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细细观察起手中那把被利箭穿凿而过的大刀来——即使中间多了那个小孔,这还是把能砍敌杀人的好刀。
    这射箭人身上的功力,绝对不比血无衣跟他师父差。
    可是放眼这江湖上,还有谁有这等好功夫?
    惊才敛眉沉思,脑中疾闪诸葛家以前收集的各种情报——身怀绝技、面色如无常的男人,到底是谁?
    无常?
    无常!
    诸葛惊才猛的抬头——大舆四皇子元魍!
    惊才震惊不已,如果是那位皇子,那么现下发生的一切都能说得通。只是,那位皇子不是去了北边平乱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而且,那位大舆四皇子原先就是有这么高深内力的吗?怎么以前一点风声都没有?
    惊才正百思不得其解,刘云已经查探好情况了,回身向他禀报:“元帅,看来敌人已经撤退了。”
    惊才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意识得点了点头。
    刘云又看了看元瑾尸首,更加苦恼:“元帅,大舆太子就这么死了,咱们怎么跟陛下交代?”
    惊才没回话。
    刘云想了想,又建议:“属下想那凶手肯定还未走远。元帅,咱们现在去追,大约还能追得上!”
    惊才终于从恍惚中恢复过来。他没好气看一眼刘云:“追什么追?反正他元瑾左右逃不过一死,咱们干嘛还替他追凶。况且,对方是敌是友,我们根本一点都不清楚,完全处于被动,你怎么知道追上去,不会掉入别人的圈套呢?”
    虽然惊才平常说话损了点,但是做出的各项决策,都是很有说服力的。
    刘云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个理,便叫人把钉在树上的元瑾尸体搬下来。虽然人死了,但到底是敌国太子,尸体还是要带回去的。
    然后便是鸣号收兵回关。
    值得一提的是,那铁箭箭头深深插入老树中央,费了二十几人人力合作才把那支箭给拔了下来。
    惊才再一次感慨,这射箭之人的功力当真不是一般!
    大军临走的时候,惊才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那人站过的山顶。虽然他清楚那位四皇子的面色跟他小四师父完全不一样,可是,为什么他瞧着那人的身影会是那么亲切呢?
    而且,金蓝在他出征前吩咐的原话是什么来着?
    “在四皇子元魍挂帅出征之前,不能让太子入关一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更要围剿他,并且,趁乱杀了他!”
    金蓝当时也提到了四皇子元魍!
    那时候惊才并未注意,只把重点放在杀元瑾上了。可是现在,他再想起金蓝当日那话,却突然觉得其中处处是深意了。
    毕竟他那蓝姐姐平日那般与世无争的仙人儿,到底是怎么跟这大舆权位上的太子爷结上仇的?
    而且,她又是怎么认识大舆四皇子元魍的?
    惊才突然想起,原来他对金蓝跟小四师父遇到他以前的生活当真是一无所知,因为金蓝从来不提,偶尔谈起来,她也是一笑而过,只道还是现在在临州的逍遥日子好过。
    金蓝不愿说,他也不敢问,只怕触及她的伤心事。
    可是联系到今日情况,再仔细想想,金蓝跟小四师父的身份确实是疑点重重并且迷雾重重。
    而且,金蓝最后还说过一句话!
    她说:“我等着你……还有你师父归来。”
    他当时没想明白这话的意思,他不知道这场战争跟他师父回来到底有什么联系。
    但,如果那大舆四皇子元魍就是他师父小四的话,那么,他就能理解了。
    只是,这所有一切,难道真的如他所猜么?
    惊才不敢妄下评断,只得快马加鞭赶回临州,想向金蓝问个明白。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在临州等着他的,会是那样一场灾难。
    。
    大舆二十二年冬末,元瑾与南周元帅诸葛惊才对阵数日,被困蜀地,终不敌,身死沙场。
    不知道传言是怎么流出去的,完全不提元瑾的直接死因是由于中途突然杀出的那支不明铁箭所致,只模棱两可得说是在战争中身亡的。
    元瑾死的那天,流言就出来了。
    惊才听到这传言的时候,自然也是惊讶了的,不过若是这流言是由那位四皇子放出来的话,倒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他必须要撇清自己与这件事的关系。
    消息传回大舆皇宫的时候,帝王元真一下子跌坐到龙椅上,半晌没有说话。
    胡安偷偷抬头觑眼帝王,他觉得这位戎马一生的英雄皇帝在这一刻,似乎瞬间就苍老了。
    好半天,元真帝才疲惫得开口:“让人把消息给皇后带过去,叫她……节哀。”
    胡安低头答喏。
    帝王又道:“派人传命给连成玉,让他暂领帅衔,继续攻取临州。告诉他没有护住太子,他已经是大罪,这次务必不能让三皇子再出事!”
    胡安不经意得蹙了蹙眉,喏声就要下去。
    却听帝王喊住了他:“等等!你让江云波把朕要他训练的水师精兵全都调出来,去蜀地,协助连成玉。”
    到底是做大事的帝王,不过片刻工夫,就克服了丧子之痛,恢复往日气势,杀伐决断。
    胡安不禁再看一眼帝王,才往外退去。
    作为奴才,他恪守本分,将帝王吩咐一字不漏得传达了下去。
    只是,为了自己以后日子着想,他还把这些事情不经意得透露给了太傅文思衍。
    其中,着重强调了帝王让连成玉护住三皇子一事。
    他心说,他能想到的事情,聪明如文思衍跟元魍,怎么会猜不到?
    文思衍跟元魍确实猜到了。
    只不过很久之后,胡安才知道,那位四皇子对于这件事上,想得远比他深刻得多……下载本书请登录





     255 蓄势篇(V84)
     更新时间:2012…11…28 8:15:57 本章字数:5893

    255元魍挂帅
    大舆主帅身亡,士气自然一落千丈,将士全都惶惶然,更是败退得狠了。。请记住本站
    一时间,南周军队气势如虹,把北厥人赶回草原、夺回京都的呼声愈喊愈烈。
    就在这时,本在北方平乱的四皇子元魍迅速摆平了绥彝族暴动,以雷霆之势赶到蜀地,单枪匹马杀进重围,解救被诸葛惊才施计困住的三万大舆士兵。
    根据当时士兵回忆,史官后来记载,这位皇子一反往日妖娆的黑面,洗尽面皮,露出那张黑白无常般的本来面目,如神鬼降临般,突然落到了敌军里,一柄长枪,在他手中就像是被施与了妖术一般,人枪合一,只见银光闪动,不见人影枪影。
    等到那个黑衣披风的男人停住了手中动作时,身边已经没有了一个活人,残骸遍地。
    寒风凛凛,吹动了他染满腥血的长发,男人那深邃不见底的幽暗眸子慢慢抬了起来,如同天神一般,俯瞰众人。
    他峻颜冷面,一言不发,此时,却是胜过千言万语。
    大舆将士们怔愣几秒,不知是谁领的头,激动得大喊:“四皇子!四皇子!”
    顿时,欢呼声如惊雷一般,响彻在天地间。
    元魍缓缓举枪。
    无需发话,众人立刻停住了声音。
    元魍环视众人一周,吐出两个字:“大舆!”
    众将士的眼神更加亮了,呼声如浪潮再次涨了上来,一发再也不可收拾:“四皇子!大舆!四皇子!”
    。
    人在生死关头,总是想找一根救命稻草,才能有活下去的信念。
    推及军队,也是如此。
    元魍突然到来,于危难之中解救大军困境,已然在将士心目中成了一个神一般的人物。
    天时地利人和,元魍顺其自然得就成了众人的信仰。
    见识过元魍的厉害,这些人自发拥护四皇子为主帅,带领他们杀出重围、大展拳脚。
    元魍临危受命,也不推拒,领着这三万人与自己带来的队伍汇合,重整士气,改太子旗帜为四皇子之帜。
    一直失踪的连成玉一部此时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对四皇子坐帅位心服口服,没有任何意见。
    即使元真帝的命令传了过来,连成玉也以阵前换帅,恐影响士气为由,拒不接旨不说,更是将传旨之人扣了下来,反而向将士们传达了假旨,只道帝王亲封四皇子元魍接替太子大元帅之位。
    有了帝王的旨意,众将士于是更加安心了。
    而元魍也没让大舆众人失望,用计以一小部分人为诱饵,牵制住南周的力量,再利用当年来临州时对蜀地地形的考察之利,找了条连蜀地人都不一定熟识的山道,直直杀到卧龙关关门口。
    元瑾身亡后,诸葛惊才就已回宫复命,只剩刘云一人在外面指挥军队,打击大舆残余部队。
    因此,卧龙关守关处反而最是薄弱。
    毕竟谁能想到这大舆四皇子元魍能让这么多人越过南周大军在通往卧龙关大道上设置的关卡,如同空降般降临在卧龙关门外?
    一时间,大舆这边意气风发,而南周却变成了惊慌失措。
    。
    时间往前推,只说诸葛惊才回临州复命。
    却不想,一进城门,就被官兵拿枪指着、团团围住。
    诸葛惊才皱眉喝问:“你们干什么?”
    惊才虽是少年,但他从小受过变态熏陶,又是做过元帅的人,那气势,当然不是普通少年能比。
    就这么横眉冷目一句话,还真把那些个大男人给唬住了。
    半晌,才有人鼓起勇气喏喏答话:“回……回元帅,端木大人说……说您违抗皇命,擅自杀了大舆太子,着……着属下们抓你去陛下跟前……跟前问罪……”
    在惊才的逼视下,这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连头都不敢抬,最后都成了蚊嘤声。
    官兵额角冒汗,这位诸葛少年元帅当真不是常人,光这眼神的威吓力,估计就能吓退敌人了,难怪能败了他大舆强兵,打了胜仗!
    惊才慧黠过人,只听这句话,便能分析出临州出了什么样的大事。
    只是,不知有没有牵扯到金蓝?
    惊才下马,脱下铠甲,扬起他那惯常的笑容,道:“不就是进宫么,监国大人居然还那么客气,叫你们那么大阵势来接我这个征战英雄。”
    一句话,又让在场官兵汗如雨下。
    虽然这少年言笑晏晏,说话声音甚至比开始要柔和许多,偏偏叫他们心里如扎针刺。
    因为这话,实在是讽刺得紧哪!
    。
    皇城里,宝殿上。
    朱佑帝支着脑袋,听下头几个臣子一如既往你来我往的唇舌之战,帝王深深觉得这些人当官实在太浪费才能,就凭他们这滔滔不绝如同江河泛滥的口才与义正言辞的演技,他们该去唱大戏。
    这次的主题是论诸葛惊才退敌有功还是抗命有罪。
    虽然之前诸葛惊才传回来的战报里已经将事情前后如实上报,更是重点提及有神秘人士趁乱杀了大舆太子元瑾,但是端木正跟赵传哪里会放过这么一个打击诸葛家的机会,自然是攀援而上,大做文章。
    只可惜,殿上大臣们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此间的主角却是根本全没听进耳朵里去。
    只见惊才少年直勾勾得低头盯着大殿金光灿灿、一尘不染的地面,那小眼神一眨不眨,仿佛要从这大雄宝殿的地上抠出几块金砖来才罢休。
    耳旁争执,如同烟云,轻飘飘而过。
    惊才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刚刚走到殿下身旁奉茶的那个眉目清秀的“小太监”是他蓝姐姐没错吧?
    因为金蓝曾经教过他避人耳目的化妆技巧,即使一个人脸面再如何变化,但是那眼神,是绝对变不了的。
    所以即使金蓝现在的面目仿佛变了一个人般,但那灵动里带笑的眼神,惊才一下子就认了出来——这世上,只有金蓝才会那么无欲而笑。
    只是,现在是什么状况?
    明明他在去打仗之前,金蓝还是老皇帝的座上之宾,现在怎么变成“太监”了?
    难道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他家蓝姐姐多了个换装的癖好?
    惊才默默想了会儿,以金蓝那种时不时犯抽的性子,还真说不定能培养出这种爱好来!
    对了,刘全呢?
    自从小四师父离开后,刘全跟金蓝那是秤不离砣、砣不离秤啊。
    既然金蓝变成了“小太监”,刘全不会变成“小宫女”吧?
    此时惊才不过苦中作乐,自己娱乐自己而已,毕竟既然金蓝进宫都需要乔装打扮了,那用脚趾头想也能知道定然金蓝跟刘全都出事了。
    但是,当他之后真正见到刘全的时候,还是深深囧了一把的。
    惊才深刻觉得自己的想象能力跟金蓝、刘全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看到刘全splay的刹那,惊才同志完全有戳瞎自己那双钛合金狗眼的冲动,这是后话,暂且放下。
    只说此时,小兵小卒们争辩到最后,终于把皮球踢到了一如往常镇定得站在一旁的诸葛文才身上。
    “诸葛大人,这大元帅是你们家的人,你倒是给评评,他到底是功是罪?”
    这话问得妙,矛头直指诸葛家,如果你诸葛文才敢说诸葛惊才此战是功,那么你就是徇私舞弊,正好能把你一起问罪——一箭双雕,当真是阴险狠毒。
    排头的端木正跟赵传对视一眼,嘴角斜翘,眉里带笑,很是得意。
    只等诸葛文才自己钻进他们的套子里。
    可惜,他们忘记了,这世界上不是人人都会按照他们的剧本进行下去的。
    譬如,诸葛文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对金蓝一事上如是,此事上亦如是。
    只见诸葛文才大步跨出了列,弯腰朝帝王坚定表态:“启禀陛下,微臣认为诸葛元帅违逆帝命,擅杀敌俘,确实有罪。”
    一句话下来,大殿里静了。
    本来已经拟好草稿准备参上诸葛文才一本的端木正跟赵传也瞪着眼睛傻了:这个诸葛文才,当真是为了自己自己的性命,连自己的家主,都肯出卖?
    诸葛惊才终于抬起了头,亦是一脸惊讶——不过他惊讶的不是文才的话,他讶异的是一向随心所欲、惫懒成性的三叔居然也会这般正经得探讨朝政?
    而且,他家三叔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么一副苦大仇深的德行?看着实在是别扭得紧。
    原来那个一开口便是满身风流的诸葛文才到哪里去了?
    能逼他三叔做这么大的改变,看来事情出乎他想象的大了……
    惊才慢慢眯起了眼。
    赵传首先沉不住气,站了出来,略带三分怒气、三分讽刺,道:“诸葛大人还真是大公无私,让人钦佩。既然连诸葛大人都这么说了,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也无需讨论了。违逆皇命是大罪,罪当论斩。微臣恳请陛下,把这罪臣诸葛惊才拿下,午门斩首,以儆效尤!”
    朱佑帝摸摸下巴,状似无意得看一眼金蓝“小太监”,然后才挥挥手:“来人,就按宰相大人说的办。”
    惊才垂眉耷眼,看似认命,向帝王叩了响头:“罪臣领罪。”任由宫卫带了下去。
    等到不见了惊才人影,诸葛文才才慢悠悠得道了一句:“启奏陛下,虽然此战暂且告捷,但是大舆军如狼似虎,仍不知退,现下诸葛元帅又犯死罪,已不能用。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帅,微臣提议,由宰相大人领帅印,率军卫国。”下载本书请登录





     256 蓄势篇(V85)
     更新时间:2012…11…28 8:15:57 本章字数:5891

    256传来和书
    赵传一听这话,立刻就惊悚了。。请记住本站
    由他领帅印,率军为国?
    那岂不是要他上前线打仗?
    那可是把头提在裤腰带上的差事啊,那般危险,他是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揽这事上身呢!
    况且,他是文臣,不是武将!
    宰相大人忍着怒气,皮笑三分朝诸葛文才道:“诸葛大人此言差矣。这蜀地防守固若金汤,他大舆更是失了太子,哪里还有气力分身来攻我城池?”
    诸葛文才看他一眼:“宰相大人莫不是忘了前日战报上提到的如同天降的大舆四皇子?”
    赵传十分不屑得哼了一声:“稚齿小儿,不足为俱。诸葛大人实在是大惊小怪、杞人忧天了。”
    这位大舆四皇子的来头底细,作为南周的宰相,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当年昌平跟元贼皇帝的儿子,受到上天的诅咒而生的鬼怪之子,据说特别不受元真待见,能长大成人已经算是奇迹了,还能有什么大作为?
    赵传一直觉得是战报上夸大其词了,大约是那些将士头一次见到那样面目可憎的脸孔,所以被吓到了而已。
    他才不相信那位会真的有什么将帅才能呢。
    就在此时,只听外头由远及近传来士兵呼号:“报!急报!”
    帝王坐直身子,朝底下道:“传他进来。”
    众人回头,就见一灰头土脸的士兵竟顾不得规矩,小跑了进来,直接跪倒地上,高声道:“报陛下,大舆十万大军已杀到卧龙关关门。关门被困,无法与外征军队取得联系,情况危急。”
    朝上大臣立刻有些惊惶起来,各自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朱佑帝还没说话,赵传先惊喊一声:“刘云呢?”
    他刚刚还在说大舆军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现在就告诉他这么个消息,岂不是在打他嘴巴吗?
    那士兵回话:“刘将军在外追击大舆残兵。”
    朱佑帝关心的另有其事:“大舆领兵的是哪个?”
    士兵回答:“回陛下话,那旗帜上是个‘四’字,最前头的男人面如无常,怪异无比,应当就是大舆四皇子。”
    朱佑帝满意了,转头跟金蓝对视一眼。
    金蓝跟刘全被投到狱中时间长了,事情也淡了,端木正那二人也早把他们忘得九霄云外去了。
    帝王便悄悄把金蓝两个放了出来,本意是让他们有多远走多远。
    毕竟现在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谁知道端木正跟赵传会不会突然又记起金蓝来了。
    而且,元魍也来了,万一有谁查出金蓝跟元魍的关系,那么金蓝的性命,那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朱佑的意思是最好金蓝能自己找地方藏起来,等到天下平定,再去跟元魍汇合。
    但是金蓝偏偏不走,更是胆子大得留在了宫里。
    朱佑心思精绝,对于金蓝的思虑,自然是能猜到几分。
    这女娃子,大约是怕他这个老人家一个人待在宫里,被端木正跟赵传害了吧。
    对于金蓝这样的心意,帝王说不感动,那是假的。
    金蓝看上去温和得跟软柿子无异,但是本性却是跟元魍一样,执拗无比。她决定的事情,从不会轻易改变。
    因此,朱佑帝也没法子再劝金蓝。
    此时,用水粉画过简妆、一身太监装扮的金蓝也是忍不住的笑意流露:她的小四,终于来了。
    底下,诸葛文才促狭开口:“宰相大人,看来微臣先前所虑并非杞人忧天哪。宰相大人是忠臣典范,想来一定会带领将士们保家卫国吧。”
    赵传被挤兑得一时间红着脖子说不出话来。
    倒是一直没言语的端木正终于开了腔:“启奏陛下,微臣觉得诸葛小元帅虽然有罪,但实在罪不至死,若他能功过相抵,那就最好不过了,陛下给他机会,亦能显示陛下仁慈胸怀。还望陛下手下留情。”
    金蓝好笑:这态度,转变得也忒快了吧。刚刚还同盟着一心置人家于死地,这才过了多大一会儿啊,知道有求于人家了,立马就翻脸比翻书快了。这端木正,还真是理直气壮,一点都不觉得脸红么?
    朱佑帝捧着下巴在那儿装为难:“可是,君无戏言哪。”
    赵传赶紧帮口:“陛下为国民着想,谁敢置喙?”
    诸葛文才接着道:“是啊,陛下只需再下一道以功代罪旨即可,比起那些喜欢把拉出来的屎再坐回去的人,陛下实在是高风亮节极了。”
    金蓝忍了半天,才忍住不破功当场喷出来。
    把拉出来的屎再坐回去?
    诸葛三公子说话什么时候那么犀利,并且那么……低俗了?
    他平常不是最鄙视她那一口没水平的市井之语么?
    哎,这个世界发展变化的太快啊。
    连诸葛三公子这样自诩风流的雅人也被逼成了这副神经病模样了啊。
    果然,赵传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诸葛公子破口大骂:“诸葛文才,你敢嘲讽朝廷大员?好大的狗胆!”
    诸葛文才很无辜:“宰相大人息怒。微臣刚刚话里哪一句刺激到大人了,微臣去掉还不成吗?”
    赵传被堵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了,他要是说出来了,不就是自己承认自己把“屎”给坐回去了吗?
    连自己都承认的事情,还不让别人说,那岂不是更加此地无银了?
    这个诸葛文才,句句话里都是陷阱啊!
    赵传咬得牙齿嘎嘣嘎嘣响,心说等大舆退军,他一定要狠狠治理这个诸葛文才,绝对要让他生不如死,悔不当初。
    不!他要治理的岂止是这一人。
    他要让他诸葛家的人一个都跑不掉!
    他要让诸葛家从此在世上绝迹!
    他要让世人瞧瞧违逆他赵传的下场!
    想是这么想,但现在赵传还是要倚仗人家诸葛惊才的,自然只能窝囊着把怨气怒火往肚子里头吞。
    朱佑帝见底下闹腾得差不多了,这才勉为其难道:“既然众卿意见一致,那就按众卿的意思办吧。”
    正说着话,外头又有“急报”呼喊声响起。
    一士兵匆匆奔进了大殿里来:“启禀陛下,大舆四皇子令人送来和书。”
    和书?金蓝不禁蹙了眉头。
    不仅金蓝惊讶,整个大殿的人都是讶然不已的。
    现在是大舆军围关,分明正处优势,却没有一鼓作气攻取卧龙关不说,反而来求和?
    这位四皇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没人能想明白。
    宫监把和书呈上给帝王御览。
    朱佑帝打开折子,上头是用黑墨刻画的有力大字,字体龙飞凤舞,笔锋却是刚劲有力。
    由字及人,能写下这字的定是胸怀宽阔并且意志坚定之人。
    朱佑帝看得不住点头。
    金蓝在帝王身旁,偷偷瞄了眼帖子,确实是小四的字没错。
    帖子里内容官方而又简单,大意是不愿看百姓受苦,所以愿意放弃争战,两方派代表坐下协商谈判。
    帝王看完信件,把帖子给众臣传看。
    虽然不明白这位四皇子心思,但是是和非战,对此时的南周还是有利的。尤其对于一向主张议和的宰相赵传来说,简直是对了他的胃口。
    于是,宰相大人首先进言,老调重弹:“微臣认为为天下百姓、为大周基业,应当以和为上。”
    朱佑帝对此表现很是忧心忡忡:“只怕这里头有诈啊。”
    端木正眸子一转,心里打上了别的主意,但是结果却是与赵传站在了同一战线:“微臣也认为既然他大舆来了和书,我们接下也好。不管他大舆到底有什么目的,此时对战确实对我们不利。不说其他,只说我军大部还在关外,根本不及回防。我们可以利用和谈,拖延时间,制订策略,等到关外大军回还,还能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朱佑帝缓缓点头:“爱卿说得有理。”
    诸葛文才也发表意见:“不过,这和谈人选可是大问题。这个人,在朝中必须有一定地位,能够有权代陛下做决定。微臣觉得只有两个人合适,端木大人和赵大人。”
    端木正跟赵传瞟了一眼诸葛文才,这位的心思,他二人自然是明白的。
    明面上是推崇他二人,实际上是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不说这前去和谈是羊入虎穴、极其危险的事情,只说这万一没谈下来,那他们就是丧权辱国的罪人了,那就更给了诸葛文才重击他们的机会了。
    所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才不会去干呢。
    不过,虽然赵传冲动没脑,但是端木正向来是深思慎言的,他就等着诸葛文才把这个话头抛出来呢。
    他正义凛然道:“我与宰相大人不过是一介臣子,哪里能替陛下做决定?诸葛大人这话若传出去,岂不是要让世人误以为我与宰相大人是奸臣贼子么?这个罪名,我可担当不起。我想,宰相大人也是承受不了的。”
    金蓝默默腹诽:你们本来就是奸臣贼子好吗?
    就听端木正躬身朝帝王道:“所以,微臣以为,和谈之事,微臣与赵大人都不合适,非太子殿下亲去不可。”
    金蓝眯了眼:他果然说的是小太子!下载本书请登录





     257 蓄势篇(V86)
     更新时间:2012…11…28 8:15:58 本章字数:5316

    257只为保护
    一纸和书,搅乱的不止是南周朝廷,就连元魍的身边的那群人,也是难以理解。。请记住本站
    卧龙关门外数里,大舆将士们依山而建营帐,将卧龙关形成合围之势,已然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
    卧龙关守门官兵心里自是上下忐忑得紧,虽然说对方没有恋战、送来了和书,但是谁知道那位鬼怪似的四皇子是不是在耍什么花样呢?
    毕竟任谁打到这个地步都会乘胜追击才对,哪里会有人于胜利在望的时候突然停却了脚步呢?
    再进一步就是功成名就,偏偏这位四皇子一下子转了性子似的,绅士谦让分度一览无余,光是每天摇摇旗、呐呐喊,要么就是这位大舆皇四子脑袋突然被雷劈了,要么就是他有后招。
    南周官兵一个个心里都比较倾向于后一种猜测,于是大舆这边越是没动静,他们就愈发得神经紧张,只盼临州城里那皇帝老爷赶紧做下一步指示,或者在外的刘云将军赶紧回还过来支援他们。
    只可惜,在外方领人牵制住刘云的是连成玉。
    之前连成玉随元瑾出征,不要说他自己是不情不愿,就连他手下那群将士,都是懒懒散散的——也亏得卫鸿秦武等人这几年的努力,连家军中早就是人心所向,只愿对四皇子效忠,对那位死去的元瑾太子,实在是不能信服的,因此此前连家军连三分力都没有使出来。
    此时,这支队伍却是卯足了劲儿,在元魍的统筹下、连成玉的指挥下,虽然一举败了南周不是容易事;但刘云想甩开他们回卧龙关,也很困难。
    刘云还不知回朝复命的诸葛惊才已经卷入了朝廷中的风起云涌中了,一会儿抓心挠肺得猜想这位屡出怪招的大舆四皇子肚子里到底灌着怎么样的坏水,一会儿又欣慰得想还好诸葛元帅回朝了,只要他驻守卧龙关,那位大舆四皇子即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