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倾城-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爹是这样,他又怎么知道。大户人家规矩也多,我怕静姝嫁过去不合群,被欺负了去。”高门大户被欺负了也无处说去。

    “女子成亲是二次投胎,那户人家是怎么样,总是日久才能见人心的,而在这之前咱们也就只能选择最好的。”刘氏也不敢说黎哲伟以后不会有妾的话,未来的事谁能保证。

    谭氏觉得其实结两性之好,最好还是门当户对,太过高攀,女儿在婆家总会低人一等的。

    很多时候处于优秀的一方往往会无意中释放一种优越感,他们或许不自觉,但也会让人受伤便是。

    “至于受欺负,嫂子多虑了,黎夫人性子还是不错的,而且她也见过静姝,一见面便给了一个很是贵重的玉镯做为见面礼,还有她亲自上门找我来探口风,这都表示出她是真心乐意结这门亲的。我这小姑也不会眼看着静姝被欺负了而不管的。”

    “还有黎老夫人你和静姝也认识,想来静姝嫁过去,她也会护着她一二的。”

    “再说,这事我可是探过静姝的意思了,那孩子红着脸说让我们做主,这不是也有那意思吗!”

    谭氏想了想便点了点头,真心地说,黎公子那样的人,也算是万里挑一的好女婿了。

    家世,才学,相貌都出色,她有什么好犹豫的。

    而且女儿也有那意思,那便只能同意了。

    “那这事就这么定了,我去回了黎夫人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来了

    麦田里的麦子渐渐地开始由绿转黄,说好的微服私访终于来了。

    这日春雨绵绵,雨刚停不久,几匹骏马,一架外面低调内里奢华的马车,下了官道,驶入连溪村,来到晓儿家的家门前。

    御前四品带刀待卫黄卫跳下马,上前敲了敲门。

    “请问贵客是?”门房谢老爷子打开了门上的一个小门洞有礼地问道。

    “我们是从帝都来此处找升平侯的。”黄卫回道,却没有说是谁。

    “请稍等,小的这便去通报。”谢老爹听了这话,赶紧去上报。

    皇帝这时候也从马车上下来了,上官玄逸,上官玄昊,狄绍维,提督府大公子和二公子,黄卫等自然都下了马,站在皇帝身后等待。

    晓儿种刘氏听到门房来报,赶紧出去迎接了。

    沈承耀今天又下地了,这几天雨水有点多,麦子正是成熟期,他不放心地里的麦子,天没亮就和家里的长工一起下田给麦田排水了。

    这几天每下一场雨,沈承耀额头便多一条皱纹,他担心雨再继续下下去,麦子未收上来,便在地里发芽了。

    尽管晓儿总是说,雨下了这么多天了,明天定会天晴,不用担心。

    但沈承耀怎么能放心。

    有个村民看见沈承耀在地里,便说:“承耀兄,你家门前来了好几些人,都骑着马,还有一辆马车呢!”

    沈承耀听了连鞋也顾不上着,裤脚也忘了放下来,满脚是泥的跑回家去了。

    这时,刘氏正好带着三个女儿出来迎接,几人刚想行大礼便被皇帝阻止了:

    “沈夫人不必多礼,出门在外,这些繁琐的礼节便免了,只当我是来你家做客的朋友便成。”皇上伸出阻止道。

    听了这话,刘氏便只带着三个女儿屈了屈身,然后将这一行人迎进屋里。

    皇上这样说也是不想泄露身份,只是不说不必行大礼,她们也不敢不行,所以一开始总得有个样子在。

    这是晓儿提前便和刘氏她们说好了的。

    晓儿亲自泡好茶水,给每人送上。

    沈承耀这时跑了进来,刚想行大礼,皇帝同样阻止了,然后看见沈承耀这副狼狈样便问:“不必如此多礼,不过,升平侯,你这是掉进泥坑里去了?”

    沈承耀这才想起自己满脚泥巴,裤脚都卷到小腿肚子上了。这可是御前失仪!

    “皇……”沈承耀弯腰行礼,请罪。

    “叫我上官老爷便行。”皇帝伸出手阻止了。

    上官这个复姓,在闵泽皇朝是大姓,很多百姓也复姓上官,皇上也放心地用本姓。

    “是,上官老爷,下官刚才正在麦田里给田排水,听说家中来客,匆匆赶回来,便忘了整理仪容了,还望上官老爷恕罪!”

    “没想到升平侯还亲自下田,当真让我刮目相看啊!好了,这又不是什么罪,哪需要恕,你还是赶紧去洗洗吧!”皇帝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说真的,皇帝觉得见到这样真实的画面,令人倍感亲切。

    “上官老爷赶了这么些天的路,定是累了,要不稍作休息,我们准备点吃食给您送去?”晓儿见他们一行人都是熊猫眼,便说道。

    皇上的确很久没这样动过了,累得不行,便点了点头。

    晓儿将他们带去了山顶那栋别墅。

    山顶别墅一共三层,每层都是四房两厅两阳台的设计。

    为了迎接皇上的到来,晓儿更是花了不少心思来布置的。

    这别墅的阳台巧妙地种了不少各色鲜花,

    远远看去,就像一座花房子,温馨美丽却不凌乱。

    春末夏初之际,山上的药材也有不少开花的。另外晓儿还在各处添了点不同颜色的迎春花点缀点缀,整座山看上去美不胜收。

    再加上隔壁那座种满果树的山,此时桃花,梨花,樱花,杏花未尽,星星绿叶间,点点粉粉,白白,红红,花香远远相送,让人心旷神怡。

    皇上第一次见这样的房子,甚是喜爱,觉得充满诗情画意。

    皇帝心里想,这些都不是什么名贵花卉,却硬是布置得让人移不开视线!

    这大概就像升平侯一家,出身不高贵,却不输满朝文武。

    去年上官玄逸来时,这里还是刚整理出来的样子。

    一年过去,这里便成了仙景般的存在。

    “晓儿丫头,你这双手真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狄绍一路看过来终于忍不住赞道。

    “哦?此话怎么说?”皇帝听了好奇地问道。

    “回老爷,以前这些都是荒地,这两座山也是荒山,石头多,杂草,灌木横生。就是去年升平侯他们才整理出来,种上这些东西的。现在看这些作物的生长势头,哪里像荒地种出来的,估计良田也不过如此,或者良田也种不出这种情况出来。”狄绍维忙回道。

    “升平候果真是种田好手。”皇上又赞了一句。

    “不敢当,这都是凑巧罢了。”沈承耀也有点心虚,这都是有原因的,但不能说。

    皇上一路上山一路问这些是什么。

    沈承耀都一一作答。

    最惊讶的是上官玄昊了,看见晓儿种在荒地和山上的药材,简直眼都直了。

    原来这丫头上次不是说笑的,那些药材她家真的都有种。

    “丫头这些药材,究竟你从哪里找来种的?”

    “有些山里,有些买的,有些是别人送的。”

    “丫头,以后我缺药材找你便好了,不用再苦巴巴的往深山野林跑!”

    “好!”晓儿笑着应道。

    “我都还没多谢升平侯给了我这么好的药,让我重新站了起来,与正常人无异。”提督府大公子忙道。

    “那是应该的。”

    当时为了不用嫁过去,也为了感谢他们愿意不追究,只能救回他的腿了。

    一行人终于登上山顶别墅,望着远处五神山的雾气腾腾,如梦似幻的瀑布,湖光山色,溪水潺潺,秀丽多娇。

    如果说刚才人工打造的美,美不胜收!那么这浑然天成的美,美得妙不可言!

    “升平侯你这房子建得好!我都想长住不走了”皇上开玩笑道。

    “上官老爷谬赞,下官欢迎至极!”沈承耀回道。

 第二百章 皇上视察回迁房

    无论一间屋子外面的风景再美,人们也只会欣赏第一次,然后偶然有空再看上那么一眼,所以房子里的东西实用方便才是最重要的。

    皇上真正用过套房里的设备,才觉得这样的房屋设计给生活带来不少便利。

    屋里的设计其实很现代简约风,厅里也就摆放了电视柜(虽然没有电视,但也画了一幅花开富贵的壁画做背景场),沙发,茶几,屏风,餐桌,酒柜。并在这些东西上面适当的位置摆放了一些陶瓷,盆景,插花等摆件装饰,整体看上去温馨,雅致而又整洁舒适。

    晓儿给皇上一行人准备的吃食,贵精不贵多,此时正是午饭时间,皇上是来体验民生的,一路都是君臣同桌而食,此时也不例外,只是多了沈承耀和罗太医两人。

    一桌十几个菜,碟碟吃得精光。

    皇上吃得虽饱却意犹未尽,他有点后悔同大家一起吃了。有好几样菜,他才吃两口,想再吃一些时,转眼便没了。

    “吃过美味的东西不少,还是觉得升平侯家的饭菜最合我胃口。”狄绍维感觉终于回复满血状态。

    “我终于明白你们两人去年怎么总爱往这升平县跑了,就为这一顿饭,多跑几回也值了!”上官玄昊后悔光初升平侯在帝都时,他没有天天往升平侯府蹭饭了。

    “也就托了上官老爷的福,才能一饱口福!平常好些菜我也吃不上呢!”

    “这些又不是多名贵难寻的菜,升平侯想吃便叫厨子天天做啊!”皇上不明就里,据他所知,升平侯家可是有个揽财小福星在,怎么样也不缺银子买菜吧!

    “这些菜都是我闺女和娘子做的。我家闺女说在厨房呆得久会变黄脸婆,她可不太爱下厨,整日这爱想着怎么样赚银子,顺便拉着我娘子不让她下厨,说她变黄脸婆后,我该嫌弃她了,还说男人有银子便容易变坏,让我娘子整天要是没事的话看紧我就行了。”沈承耀老实回道,而且对此他也是满腹委屈啊,闺女都不相信他。

    “哈哈……”听了这话,大家都笑了。

    “睿安县主果真是奇女子,这种思想估计就她才会有。”皇上乐得哈哈笑,笑完后评价了一句。

    “升平侯,我看这房子里的东西,可都构思巧妙,方便实用,这也是传闻中才高八斗的睿安县主所想的吧。”提督府大公子赵佑威想起刚才看到的小姑娘,那便是与他差点订亲的姑娘,想来长大了定是倾国倾城,可惜……

    “正是小女想的,我家也就她最多奇思妙想。”沈承耀内心自毫着。

    “升平侯生了个好女儿。”

    听了这话上官玄逸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然后低头继续喝茶。

    第二天,沈承耀便陪同皇上一行人去府城了。

    皇上想看看征地建房的情况。

    回迁房都已经建好了,知府大人在集市上僻出了一块地来建的。

    这地在河边,平常城里的人最爱往这地里倾倒生活垃圾,知府大人早就想整治一下了。这次回迁房正好利用了。

    这次一共征收了二十六户人家,其中有六户人家选择了六十两银子的赔偿,没有要房子。

    这六户人家早就不想在城里呆了,回老家,花十两八两银子盖座新房子,再买上几亩田地,日子不知比城里好过多少!

    只是他们那房子又小又破,都快倒了,又是贫民区,才一直卖不出去。现在有人征了去,还不赶紧拿了银子走人。

    晓儿为这余下的二十户设计了五栋房子每栋四层。东南西北各一栋,中间再一栋,都是坐北朝南的设计,采光极好。

    连着四栋楼房,晓儿同样盖了一排一层楼的屋子,每排分了五间,一共四排,用作每户人家的灶房。

    灶房的空间足够大,除了灶台,流理台,碗柜,还可以放下餐桌,让一家人在这里吃饭。

    楼层还飘出了一米出来建了一个走廊,即便下雨天从厨房走回自家的屋子里也不怕淋湿。

    本来晓儿还担心他们嫌麻烦,谁知拿着效果图去问时,大家都没有意见,谁家的灶房不是在屋外另盖的,怎么会嫌多走几步就麻烦。

    许多人还表示以前的屋子太小了,家里人多,灶房也照样睡人。

    现在赔给他们的房子,每户实用面积便一百五十方,四房两厅,一厨一卫。另外还有二两银子赔偿,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

    虽然他们从没住过这样的房子,但是他们本就是城里生活最困难的人家,多是一大家人挤在一个坑上的,想多盖一间屋子又没银子,现在可以分开房间住谁不愿意。

    而且还在大院四角里挖了四口深水井,都安上了水泵,比起以前走上一大段路去挑水用方便太多了。

    最大的缺点是离集市近,而且是共用一个院子,集日会吵,但大家都表示这不算什么事,以前有个大院子又怎么样,又没粮食晒!

    百姓现在已经住进去了,皇上问了问几个百姓,都说比以前的房子好多了,起码冬天不漏风,夏天不漏雨。

    皇上听了高兴不已。

    晓儿也是看上了他们原来住的的那一带的房屋小,但院子很大,房屋盖得不规律,东一家,西一家,有许多夹角的三角带就这样用来丢垃圾,有些勤快的人家倒是开出来种菜了,不过因为离水源远,菜也种不好,还有好几处土坡,都荒着太可惜了。

    现在这一带房子都拆了,土坡也挖平了,现在正处于挖地基阶段。

    沈承耀给皇上看了看效果图。

    “这一排,这一排都是面向路边的,都是用作铺子,有二十多间,有些铺子带有独立的小院。”沈承耀指着图纸解释。

    “里面这些都是像我家里那样的三层花园小别墅。每户既有独立的小院子,又有共用的大花园。”

    “这五栋则是像回迁房一样格式的楼房。只是都是六层高的。”

    “这种房子卖多少银子一栋,这种又卖多少银子一间?这有银子的人不缺房子住,没银子的也买不起房子啊!”赵佑威不像皇上听说过晓儿的计划,觉得未必有人会买,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铺子是不用说的,那是可以生财的,不愁没人买。

 第二百零一章 又震惊了

    “其实有许多人在城里谋生都是租一个小院住的。一个小院每个月都需要几百文,或一至两两银子的租金不等。而买一套带小院的房子即便是破旧的,最少也要五十两。”

    “我们这些别墅卖二百两一套,但是你可以分期付款,别墅只要你交了首期四十两,剩下的一百六十两,你可以先择分十年,十五年或者二十年还清。”

    “十年分期付款每个月交一两七百文,十五年的则每个月一两二百文,二十年的每个月只需一两。只要你交够了,房子便永远属于你了。”

    “套房就更便宜了,六十两一套,也是可以分期付款,首期只需要十二两,……”

    “这可是许多城里租房子住的人承担得起的,更何况住的环境又干净又舒适,对吧?”

    多少人一辈子拼搏就是为了这么一间屋子。

    事实是,广告打出去,已经有很多人打听消息了。

    赵佑威计算了一下,分期付款虽然听上去每个月拿出的银子不多,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却又是比原来要多赚好几十两。

    这府城的铺子,没有五百两以上拿不下一间,越大更是越贵,再加上好些铺子可不仅仅是一层而已。

    单是铺子就有好几万两了,再加上二十栋花园小别墅,还有三十套套房。

    也就是单是这三十套套房就足够赚回赔偿出去的银子,而且有余。

    这还真是不可小看这买卖……

    如果房子建好了,真的是图纸上的样子,那么这一带区域可以说是府城最美住宅区了。

    “等这些铺子成功开张后,将又为城里的居民提供至少几十个就业机会。”沈承耀最后说道。

    反正单是他们家的茶楼,超市,旅馆开张,便最少需要请五十人来做工,这还是保守估计。

    现在冯主管已经开始着手招工和员工培训的事情了。

    皇上听了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他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

    天气晴好了三两天,麦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成熟。

    皇帝一行人站在麦田边上看着沈承耀家的长工收割麦子。

    “这麦子收完了赶得上再种一季水稻吗?”皇上用手拿着一串沉甸甸的麦穗问道。

    “来得及的,因为已经育好秧苗了,所以插秧后到收获时只需三个多月左右,正常来说九月就能将水稻收完,然后再整理田地,改种小麦了。”

    “这季小麦便是去年收割完水稻种下的,谁曾想这小麦居然不怕冰天雪地。”

    “还是怕的,只是咱们这里还不是极寒地区,小麦过冬还是可以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日麦田的雪被子盖得越厚,越能给土壤起到保温作用,春天来了,冰雪融化,这时候需要从土壤里吸收很多热量,土壤变得很冻,又能冻死土壤里的害虫,雪水融化到土壤中又给麦子进行了一次灌溉,瑞雪兆丰年嘛!”

    “好!好一个瑞雪兆丰年,升平侯,这次你又立大功了!”哪怕只有这个县能多种一季,那也是好的,更何况全国,和升平县气侯相似的地方还多了去了。

    “听说南方某些地区一年四季都不见雪的,那些地区倒是可以考虑一年种两季水稻,那样便能顿顿白米干饭了!我还曾在书上看到过,椰子生长在一个长年无冬,四季花开的岛屿上,想来那样温暖的地方水稻种植三季也不是没可能的。”晓儿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

    这一世,受落后的交通限制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那些地区,不知道闵泽皇朝有没有这样的领土存在,反正她将自己知道的暗示出来,让皇帝自己想办法去吧。

    反正天下的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

    皇上听了这话,心思果然活动起来。

    作为一个全国最高统治者,他未必会全国各地都去过,但是全国各地的环境气侯他还是了解的,这是帝王必修课。

    睿安县主说的地方还真存在。一年两季,一年三季,不管是否真的能成,总得要试过才知道。

    一年两季,一年三季,尽管不是每一季都高产,但是怎么说只要不是颗粒无收,那便是收获!

    这样利国利民的事,自然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这一季小麦,村里很多人跟着种了,都是去晓儿家买的种子,晓儿出发去帝都前交待过,村里有想种的人找过来问,便都卖种子给他们,并教他们种。

    所以这一次收获小麦,村里甚是热闹,甚至将其它村的村民都吸引过来了。

    甚至他们比本村的村民心里还着急。

    一亩地的小麦很快收割出来了,邻村的村民便催着他们称重。

    各家的产量,不尽相同,但相差也就一百几十斤。

    可是,

    既便是亩产最少的那一家,也是以前产量的三倍!

    虽然是湿重,但干重也相差无己了,绝对又是三倍!

    村民又震惊了。

    “三倍,又是三倍!”村长失声道。

    “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啦!”有村民听了大声呼喊。

    “可以敞开肚皮来吃饭喽!”又有人叫了起来。

    “我要用馒头做枕头!”

    “我以后天天白米白面换着吃!”

    ……

    “三倍,三倍,三倍……”有个村民一边喊一边围着田梗跑了起来。

    皇上何曾见过百姓这样激动喜悦的画面!

    他硬生生被感动了!

    有个老村民站在皇帝不远处,激动地掰着手指自言自语:

    “水稻三倍,麦子三倍,以前是一年要么种水稻,要么种麦子,现在一年可以既收小麦又收稻谷,这是一年收了往年两年的粮。然后每样产量又是以前的三倍,……这究竟是一年种了多少年的粮出来?我都算糊涂了……”

    “老人家,这是相当于一年种了六年的粮出来。”皇帝和霭地向他解释。

    “六年?”老村民激动得柺杖都几乎握不稳。

    “对,六年!”皇上不厌其烦的重复一次。

    “天,这是,这是以后连续遇上两三年的灾年都不怕了,这是想饿肚子都难了……”老人高兴又伤心得眼泪都滴到田梗上。他的女儿便是活活饿死的,以后不会了,不会有人饿死了。

 第二百零二章 怎样赏

    “灾年还是怕的,只是不会死那么多人就是真的。以后许多百姓都能吃饱饭。”皇帝感叹。

    “一亩地一年下来便亩产差不多两千斤,我家有三亩地,就是一年下来最少有五千斤粮,我家一共十口人,呃,谁帮我算算,我家一天能吃多少粮食?这数大复杂我算不出来。”

    “每天最少能吃十三斤六两的粮。”晓儿笑容满脸道,这还是往少里算。

    皇上听了这话看了晓儿一眼,这睿安县主是怎么算出来的,这都不带想的?

    不仅仅皇上,提督府两位公子和黄卫都惊讶地看着晓儿,然后忙在心里算起来,看她有没有算错。

    “十三斤六两,这,这都够一大家子吃上十几天了!”

    “下一年不用这么省了,叔公敞开肚皮,慢慢吃。”晓儿笑道。

    “要的,要的……”

    这次村里大部分人都跟着种冬小麦,只有几户人家觉得不可能不被冻死,再加上人懒,便没有种,现在这几户人都围上沈承耀,让他记得给他们家留些麦种。

    大家见状都纷纷围上来订麦种了。

    “沈老三,我要两斤麦种。你可得记得给我留下啊!”

    “我要五斤,我得帮我娘家多买两斤!”

    “我咋忘了我岳父大人家呢,我也得多买三斤,承耀兄,你帮我记记。”

    “对,我娘家也要,也要,你也记记……”

    “去,去,去……村里的人都还没买完,你就帮娘家买!赶紧一边去!承耀兄,我要……”

    “我已经多佃了五亩田,我家的麦种给我多留点啊!”

    “对,我咋没想到呢,哪里还有田佃,我也得去佃,我也多要两斤麦种!”

    ……

    村民涌上来,场面有些混乱,黄卫,提督府两位公子将皇上和两位皇子护了起来。

    “上官老爷,要不咱们先回去?”

    日头渐猛,皇上每天要处理的奏折也多,总不能一直看下去,便点了点头。

    走回沈承耀家的路上,皇上的内心是激动的,久久不能平静。

    水稻的高产,他高兴,他也激动,但是也不及这次。

    这次,他亲临其境,亲眼看见百姓的欢呼,百姓的又蹦又跳,百姓的喜极而泣。

    这种与民同乐的感觉,真的太震撼了!

    回到屋里,皇上坐在沙发上,笑着招呼几人坐下。

    “哈哈……这次升平侯又立了大功,你们觉得应该给他什么赏赐?”

    几人一时没有说话,功高者,一般都是加官进爵。

    升平侯现在已经贵为侯爷了,按规矩爵位上的赏赐已经是极限了。

    “要不赏赐良田,府第,银子等”黄卫也是农民出身,觉得还是这些实用,要是赏些只能看不能用的,光摆在那里,有什么用,谁有时间天天去看它。

    “儿臣认为,既然稻种,麦种每年都要配种而升平侯在农事上又如此出色,儿臣觉得可专设农正卿一职,让他管国家仓廪,粮种发放,劝课农桑和研究农耕之事。”上官玄逸开口道。

    “农正卿?”皇上听了这话,开始考虑可行性。

    升平侯虽有读过书,但是连童生也不是,要封他这一官,朝中……

    “朝中大臣恐怕有异议啊!”皇帝也不是不想,只是得想个法子堵住朝中悠悠众口。

    “儿臣认为在其位,谋其职,成其事!这什么官职都应该是能者居之,无能者在其位亦坏其事!”上官玄逸直言道。

    “儿臣亦认为可行,农事乃国之根本,国仓无粮,国将不固,当然得能者居之。”上官玄昊也开口道。

    数日相处下来,也可从沈承耀的谈吐中知道他并非胸无并点墨之人。

    再说我朝为官者无数,靠关系上位者也是数不胜数。

    更何况现在大司农处的官毫无建树,国家仓廪就不说了,各地有灾,张口都是向国仓要粮的,往无灾地区的粮仓调粮,十有七八说没有或存粮不多的!

    “微臣也认为可行,就拿行兵打仗来说,这读得兵书多的人去打仗未必会赢,这还是得靠练得多,打得多,有经验!纸上谈兵可不行。”提督府二公子赵佑赫说道。

    “这种地,光靠纸上的知识,地都没种过的人,我也觉得做不好劝课农桑之事!”赵佑威附议。

    “国家仓廪何等重要,正值外忧内患之际,这掌管之人更须是忠厚老实之人,我觉得升平侯当之无愧!”

    “这事你们写一份奏折,待回朝再议……”皇上想起早上送来的一堆奏折,便站起来回书房处理起来了。

    这几人常伴君侧,皇上这样说,就是有戏了!

    待沈承耀回来后,几人都恭喜他,弄得他一头雾水。

    还是罗太医好心提醒他,皇上将会有赏。

    这事沈承耀也没放心上,他以为又会是良田,金银之类的。

    如果他知道是个官的话,他肯定想办法拒绝的。

    本来皇上说好了待看过麦子收割后便离开。他还有事,得继续南下。

    但是他批完奏折,出来散步之际。

    小希儿拿着两张喜帖折成的纸飞机,一下子便飞到了皇帝的脚下。

    皇上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两张请帖。

    他打开看了看居然是明治杰和黎哲伟两人成亲的请帖。而且两人同时娶亲,时间就在后天。

    黎哲伟和明治杰一个榜眼,一个探花,还是他亲笔御点的,这两个均是准备培养出来,以后大用的。

    这是赶在上任前先将亲成了?

    话说回来他都很久没参加过别人的成亲宴了。

    “上官老爷,给我,新娘子!”小希儿走到皇帝身边拉了拉他的长袍指着他手中的帖子道。

    “新娘子?你知道什么是新娘子吗?”

    “知道,新娘子,最漂亮。”

    新娘子最漂亮?也对!一个女子最漂亮不就在做新娘那天吗。

    “希儿是吗?”皇帝蹲下身子将她抱在怀里。

    “嗯。”希儿也不怕生,顺势挽住了皇帝的脖子,点了点头。

    “我也想去喝喜酒,你带我去好吗?”

    “好,一起看新娘子。”希儿拍着小手高兴地道。

    皇帝笑了笑,“新娘子都是盖着头盖的,看不见,我们看新郎官!”

    “新郎官,男的?”

    “对。”

    “帅吗?”不帅她可不看。

    “帅?”什么形容?

    “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