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念娇宠-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又想自己现在才十二岁,虽然古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但是这习练箭术又不是孤男寡女独处,只要内心坦荡,也无关他人如何。

    于是便对钱沁馨笑着说道:“瞧你说的,征大哥和我们小时候还在一起玩过的,我只是没想到他有时间罢了,待我回了我娘亲,过两日让人备礼去请他。”

    “你和我们还那么客套,”钱沁馨哈哈笑道:“不必备什么里啊外的,只要夫人同意了,你就派个人知会他一声就行了。”她自然知道这事最后还得温夫人点头,说着冲张暄和张晴摆手,“我真得走了啊。”这才带着人离去。

    张暄回到张晴身边,见她望着钱沁馨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回头,低下头竟似个小老头般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张暄不由觉得好笑,遂问她:“妹妹怎么了,这是愁什么呢?”

    张晴撅了嘴,低声道:“三哥答应是答应我了,却不知道是哪一年的生日。”

    张暄未想到妹妹竟也猜出三哥那话中暗藏的玄机,愣怔过后被她低落的情绪感染,牵起妹妹的手却不知道要说什么话来安慰她,自己心里也感叹人生聚散无常、别离有苦来。

    ******

    钱沁馨出府后,张暄便瞅了机会请示温夫人要向钱沁馨的弟弟钱泌征学射箭一事,温夫人听罢慨然应允。

    她的想法是两个女儿都有些娇弱,不期望她们学有所成,只不过是通过接触这些来历练历练罢了。

    长女年纪还小,又一向极为稳妥;钱泌征那孩子是她看着长大的,她只拿他当自家子侄待,因此也无需注意男女之大防。

    侯府二进院子原就有个小练武场,是以前张冒没成亲时给他们爷们儿几个早起晨练的,后来伯府封侯府,府邸扩建,外院又建了个大一些的,张晾等兄弟几个都挪到了外院,这个小练武场也就荒废了。

    温夫人便命人将那小练武场又修整了一番,在西南角靠树林子的地方搭了个大大的凉亭,以免她们姐妹晒着热着。

    这件事忙完,定北侯府的长子嫡孙张朗便眼瞅着要满月了,温夫人又操办起满月宴来。

    张朗这个名字还是以前温夫人和张唤夫妻二人商议过的,孩子出生后又请普济寺的智空大师看过,后给张唤以及张冒去了信,这才定下这个名字。

    张朗刚出生没几天,就有和定北侯府交好的几家陆续或亲自来人或派有脸面的下人送来贺礼,这二十多天消息传开来,辽阳城内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世家贵胄都纷纷前来示好,两年前张唤获封侯爵并没有大肆宣扬庆贺,这是定北侯府的首件喜事,自然是奉承的最佳时机。

    满月又和别的喜事不同,其他喜事,诸如成婚、过寿,都是主家先给要宴请的客人发请帖,办喜事那天有不请自来的客人,也在极少数。而小儿满月却是客家听说主家添丁进口了,先给主家送礼示好,主家再派请帖邀请客人参加满月宴,有的路途远得到消息晚的,满月宴当天才到,或者送了礼满月宴已过,主家只能另行设宴或者待小儿百日时再请。

    这样的规矩,使主家格外忙乱。

    一时间定北侯府上下马仰人翻,迎来送往、安放礼品、记帐入册、收拾院落,不一而足。

 第十五章 最亲

    幸亏温夫人的身体已恢复如初,她又是个能干人,将下面人手分配得宜,不至于忙中出错;张暄又能独当一面,将后院之事分担大半不说,还能偶尔抽空招待需要温夫人出面招待的客人;而张旭、张阳小哥俩因为书院放了伏假,也被支使到外院去帮忙,虽然他们年纪尚小,但府里的年纪大些的男主子都不在,他二人由彭师爷和魏师爷以及张唤的几个异姓兄弟带着,倒也应对得体,颇受夸赞。

    至于姜老夫人以及姜青青二人,自是尽其所能的帮忙。

    府里上上下下,此时最闲的人,就剩下张晴一个了。

    这日张晴上午看了会儿那本琴谱,又逗弄一阵雪团子,午睡后应付了几张大字,以防姐姐晚上要来检查,写完了正歪在临窗的大炕上闷极无聊时,忽然听见妙香在外面叽叽呱呱的说话,紧接着帘子一挑,妙香蹦蹦跳跳的跑了进来。

    “小姐,小姐,二少爷回来了!”温夫人虽然命下人们都改称呼,但妙香至今也未改全乎,没准儿哪天就冒出一句原来的称呼。

    张晴闻言“腾”的一声坐起身,边急匆匆的命莺语等人帮她穿鞋子,边问妙香:“二哥到哪儿了?是去祖母那里了还是去娘亲那里?”

    妙香飞快的回道:“二爷已经去过秋云院给老夫人请过安了,夫人正在绿汀院招待赵知府的夫人,想是没空见二爷,二爷现在有空,只怕是已经往咱们这儿来了呢。”

    张晴小时候温夫人身体不好,又有这么大一家子需要打理,除了一日三餐和歇息时,少有闲暇时间抱张晴,而张晴又是个挑人的主,吃奶挑人倒罢了,连抱她的人她都挑,侍候她的丫鬟婆子连碰都不敢碰她一下,专门粘着温夫人,闹了一段日子,温夫人疲累至极,最后还是张晾试了一试,不想此后十五岁的张晾的怀抱竟成了几个月大的张晴的专属摇篮。

    因此,几个兄姐中张晴和张晾最亲,而张晾对张晴的感情却近乎舐犊之情了。

    待在侯府里有几个年头的老人儿都知道这兄妹俩感情深厚,更别说张晴身边的丫鬟了,所以,小丫鬟妙香刚一听说二爷回来这件“大喜事”便急急忙忙回来报信儿。

    妙香边说着边把放在橱上的油纸伞拿下来,这时张晴已经由莺语等人穿好了鞋抱下了炕,妙香又麻溜的打帘子。

    一行人还没出晓露阁的院门儿,就见一个身穿月白色直缀的男子走进门来。这男子二十岁左右,头发束以玉冠,剑眉朗目,气质温雅。

    张晴见到来人便欢喜的叫了一声:“二哥!”随即她身后侍候的丫鬟婆子们只觉得眼前一花,她人已扑进张晾怀中。

    张晴今日穿着一条间色石榴裙,两个丫髻上绑着红色的流苏,映趁得小脸儿红扑扑的,张晾只觉得她像是一只小小的花蝴蝶似的飞到了自己身前,他不禁开怀大笑,连日来赶路的疲累以及心里的诸多烦恼尽皆消弥。

    习惯般的,他将她抱起与自己平视,笑问道:“想二哥了没有?”

    张晴闻言点头如捣蒜,连声道:“我都好久好久没几到二哥了,当然想啦。”说着又给张晾看她松动的门牙,“二哥你看,我要掉牙了。”

    “妹妹要长大喽!”张晾笑得更加畅快,“二哥将两只小鹿给你带回来了,我们去看看?”

    上次张晾回来时便说过要给张晴带两只小鹿她玩,张晴听到期待已久的小鹿终于到手,挣扎着从张晾怀里滑到地上,扯起张晾的手就往外面去,嘴里不停的道:“快去快去,在哪里了?”

    张晾此次回来一是为了张朗的满月宴,二是生意上有些事要处理,距离上次回来已有半年之久,因此带给家人的礼物以及他的行李还有他这段时间买的各种物什,足足装了十余车,现在他轻装简从的进了府,那十余马车箱笼大概还没进城呢。

    但他却知道只要他把话儿说出口,这个小家伙就会急不可耐的要看,所以早早的命人将那两头鹿分装,跟着他同时进的侯府。

    此时长保应该已经将那两只安置妥当了。

    因为府上这时人多繁忙,妹妹又素来胆小,忽然叫她碰见怕受了惊,所以他便命他的随从长保将那两只鹿暂时安置在他住的九隅院里。

    九隅院不像侯府其他院落各有其特色,没有秋云院的农稼之风、也没有蝉鸣院的富贵之气、更不像晓露阁那般有玲珑之韵,能形容它的字也只有一个:空。

    张晴很少来外院,一进九隅院这个字就冒进她脑海里,大概是久不住人的关系吧,但是三哥比二哥回来得还少,他的隐客院却并不给人这样的感觉。

    虽然满脑子疑问,但小孩子心性忘得也快,不一会儿的功夫,张晴的注意力便被院子里那两只小鹿吸引过去。

    这是两只幼鹿,光滑的像锦缎似的栗红色的皮毛,斑斑点点的白色的梅花般的纹路,细长的腿,高昂的头,像是大将军点兵似的气势昂扬,两只耳朵却像受惊的兔子似的,直直的立着,时不时的抖抖颤颤。特别是那一双眼睛,大大的黑黑的,灵动的仿佛能汪出水来。

    张晴小心翼翼的慢慢地的凑过去,生怕惊动了它们,待挪到离最近的那只鹿十几步远的时候,便停了脚,弯下腰细细的看。

    若是她再往前一点儿,这小东西会不会咬人,或者踢她一脚?

    她静静地看着两只小鹿,她身旁的张晾则静静地看着她的一举一动,看她好奇又胆怯、不敢靠得太近只能远远的悄悄窥视的样子,觉得有趣儿极了。

    跟过来的莺语、妙香等人也都十分好奇,但是又不敢越过她去,又怕惊动了鹿又怕惊了她,只敢在她和张晾二人身后远远的抻着脖子看。

    与两只小鹿一同带回来的还有一个负责养鹿的十来岁的小丫头,这时便立在一旁,因没有得到吩咐,不敢凑到跟前。

 第十六章 名字

    但张晴始终弯着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张晾也静静地不发一言,那小丫头就耐不住性子,壮着胆子慢慢走到张晴身边,小声道:“小姐,您还可以摸摸它们。”

    张晴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过两只小鹿,听到小丫头说话也没有回头,只是瞪大眼睛盯着前边,稍偏了偏头儿问道:“它们的脾气好不好?”

    小丫头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问鹿的脾气,眨眨眼睛想了想才道:“我没有见过它们发脾气,”又想这位小姐大概是想知道要怎么和小鹿相处,便继续道:“我喂它们的时候,它们会舔我的手,吃饱了后还会发出叫声,就像这样,”说着从嗓子眼里打嗝似的发出一阵声音“呃”。

    这声音顿时吸引了张晴的注意力,她猛的转头看到站在自己身边的是一个胖胖的圆脸小姑娘,此时小姑娘学小鹿叫的嗝还没打完,嘴巴半张着露出一脸憨态。

    与此同时后边的妙香匆匆跑过来训斥那小丫头:“住嘴!吓着我们小姐。”

    妙香的呵斥小丫头没在意,张晴的一转头儿倒是把小丫头吓了一跳,之前教她规矩的嬷嬷就耳提面命的告诉过她,这两只小鹿的主人是一个娇娇气气的小姐,千万不能粗陋不能莽撞吓着小姐,于是小丫头的手迅速的捂上了自己的嘴巴,接着才想起来她还可以将嘴巴先闭上。

    张晴被小丫头逗得咯咯直笑,把小丫头一张脸笑得通红,笑了一阵儿才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丫头这才记起之前嬷嬷教得规矩,一板一眼的给张晴施礼,“我叫翠姑。”

    妙香又在一旁插嘴,“你应该自称奴婢!”

    这小丫头乡野出身,张晾挑中她无非是因为她擅于饲养动物,因此对礼仪规矩这件事并没有严苛要求于她。

    张晴点点头,又轻轻摇头道:“翠姑这个名字不好听,”说着瞥了一眼身边的妙香道:“她叫妙香,你以后就叫妙芳吧。”

    名字是爹娘起的,被这小不点儿的小姐一句话就给改了,翠姑有点不情愿,但她却也知道现在不是在爹娘跟前儿的时候了,于是不言不语的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待张晴转头又去看小鹿的时候,她就用脚狠狠的搓着地面,借以发泄心中的情绪。

    旁人没在意她的这一举动,妙香却全都看在眼里,她愤愤的拿手指头照着妙芳的胳膊连捅了几下,低声骂道:“你还不高兴?得了这样的好名字你还不高兴?我从末等小丫鬟四、五年才到小姐跟前儿,你刚来就得了这个名字!还‘妙芳’?你也不看看你配不配!”

    妙香这个名字,是小姐翻了许多书取的,当时小姐说这两个字来自一首诗还是词的,反正是小姐很喜欢的,所以她一向自认为自己在小姐跟前儿与别个不同,谁知道小姐转头就给这么一个养鹿的小胖子取了个和她差不多的名字,她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她语无伦次、道三不着两的指责着妙芳,妙芳初来乍到,又是个憨厚的性子,她的手指头捅在身上又没觉得怎么疼,于是妙芳便低着头,只当她是一只小鹿在耳边打嗝。

    “你还不满意?”妙香仍旧没有停的意思,“小姐给你取这个名字,就是说你和我一样是二等,二等!你知不知道?一个月一吊钱呐!我四、五年才到二等,你一来就是二等,还得了这么一个好名……”

    妙芳将妙香的话听进左耳朵送出右耳朵,但有一句话却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转头抓住妙香那只不老实的手惊讶的问:“一吊钱?”

    自从进了府,妙香就没做过什么粗活儿,即便是最初那两年做最末等的洒扫丫头也只是每天挥挥扫把端端灰,不像妙芳乡野里长大,人又生得壮实,嘴皮子不算怎么利索,所有的,只是一把子力气。

    “哎呦!”被妙芳将手一抓,妙香顿时疼得大叫起来,“疼!快放手!”

    那边一直在观察小鹿的张晴这才发现这边闹了起来,莺语已急急的赶过来呵斥妙香和妙芳,妙芳在妙香喊疼时便撒开手,只是愣愣的问:“你刚才说‘一吊钱’,是真的吗?”

    妙香疼得边跺脚边揉手边连连后退,生怕妙芳再对自己下手。

    莺语转头对妙香厉声道:“她是新来的你也是新来的不成?你跟她胡吣什么?”

    手腕疼的像要断了似的,妙香的眼泪哗啦啦的流,却不敢大声哭出来,“我没胡说,我是二等丫鬟,我名字里有个‘妙’,她也有个‘妙’,小姐这是把她提成和我一样的了,可不是一吊钱么?”

    张晴站在旁边也不开口,只是笑呵呵的看热闹似的看着她们几个掰扯。

    张晾见她们几个闹起来便转身到廊下榻上坐了,只远远的看着张晴别被那两只鹿冲撞了。

    莺语听完妙香的话,将事情猜出个大概,却又弄不明白妙芳的想法,转而对妙芳道:“那你是怎么回事?嫌我们给你的月例太少不成?”

    小姐身边两个大丫鬟,红鹃和她,都是一两银子的月例,二等丫鬟算上妙香一共四个,每人每个月一吊钱,这都是府里的定例,可是既然小姐开了口,看样子是对这个养鹿的小丫头极为喜爱的,夫人断不会为了这一吊钱驳了小姐的脸面,这小丫头当个二等不会有何犯难。

    但看这小丫头的情形,似乎对这话有些不满,否则怎么会对妙香动手?

    她能当上二等丫鬟已经属于破例提拔,一个养鹿的,拿三等丫头的份例还差不多,那个侍弄雪团子的小丫头就是三等,难道她还想当一等大丫鬟不成?

    莺语毕竟大上几岁,又在温夫人身边做过几年二等丫鬟,说话行事自有一种威慑力,妙芳被她居高临下这么一问,不禁吓得缩了缩脖子,退后两步才抬头,先是给莺语施了一礼,才小声嚅嚅的问:“这位姐姐,我想问我在这里养小鹿,你们真给我一吊钱一个月么?”

 第十七章 表亲

    “是!”莺语语气中透出不耐烦,想是这小丫头果真是嫌给的银子太少,认为这养鹿的差事非她不可,想要坐起起价,遂声色俱厉的道:“我们二小姐虽然年纪小不掌家、不理事,但说出去的话却是板上钉钉儿,任谁都更改不了!”

    哪知她话还未说完,妙芳就喜上眉梢,紧接着跑到张晴面前跪下来就给张晴磕头,“多谢小姐,多谢小姐。”

    一吊钱啊,够她家几个月的嚼用了。

    张晴见她笑得见牙不见眼,觉得有趣儿,歪着头儿问她:“你谢我什么?”

    这一问倒把妙芳问住了,谢什么?谢小姐给我那么多钱?好说不好听啊!她转了转眼珠,再次拜下去,大声道:“谢小姐赏我名字!”

    这一吊钱,就是因为小姐给她起了这个名字,那就谢这个吧。

    张晴笑着命她起身,远处的妙香却恨恨的白了她一眼,嘴里暗暗嘀咕道:“没见识、小村妇!”看见她胖胖的身体,又加了一句:“小胖子!”

    张晴玩得尽兴,回晓露阁的路上和张晾商量要把两只小鹿挪到她的院子里去,但是晓露阁院子小,又正是夏日暑热的时候,张晾担心这两只离晓露阁太近不干净,便哄着张晴,等温夫人忙完了请示温夫人看看她的安排。

    兄妹二人走了一段路,还没走到垂花门张晴就扯起张晾的衣袖拽啊拽,抬头看着张晾可怜兮兮的说:“二哥,我累了。”

    这是张晴的惯用伎俩,张晾不由得被她的娇态逗笑,将她抱起来道:“这样是不是就不累了?”见妹妹笑眯眯的点头如捣蒜,他边漫步向内院走边道:“不过你要答应二哥,等你再大一些,就不能缠着二哥要二哥抱了哦。”

    唉!这话他好像早就跟她说过了,还说过许多次,但是每次她大大的水汪汪的眼睛看向他时,他都根本想不到要拒绝她;每次都是将她抱起来才想起这个茬儿来。

    他忽然想起那两只小鹿,妹妹的眼睛像极了小鹿的眼睛,比小鹿的眼睛还要清澈还要灵动,恐怕任谁见了她哀哀戚戚的样子都会狠不下心来拒绝她。

    张晴心里却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二哥的手臂结实有力,稳稳的托着她,让她觉得很安全;二哥的身材高大挺拔,透过他的肩膀,她能看好远好远;二哥的腿也长,迈出一步抵得上她走三步……

    “二哥!”张晴正享受着最高档的人肉轿子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喊了一声,紧接着看见张阳远远的跑过来,“我听竹萧说你回来了,正想你呢。”

    跑到近前,张阳抬头对张晴谄媚地说道:“妹妹累了么,五哥背你吧?”

    张晴在张晾怀里蹬了蹬腿,居高临下的看着张阳说:“不要,等二哥走了我再给五哥背。”

    这话逗得张晾和张阳一齐大笑,远处就有人扬声问:“你们两个,何事如此高兴?”

    那人边说边走到近前,张晴扭头见是一个年纪和二哥差不多大的男子,穿一身雪白的直裰,长发高束,浓眉入鬓,眼角上挑,高鼻薄唇,手拿一把象牙折扇轻轻扇动。

    他身后跟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厮,小厮背上驮着一个男孩儿,男孩儿似乎睡着了,小狗似的趴在小厮背上一动不动。

    张晾见张晴窝在他怀里没有要下来的意思,便不去勉强,也并没有因为自己一个大男人抱着妹妹而感到尴尬,坦然笑着对那男子颌首道:“子通,你几时过来的?”

    温达,字子通,是温夫人长兄温训的幼子,他不必继承家业,也不精于读书,二十岁还只是个秀才,前两年温夫人的二哥温让擢升礼部侍郎,将妻子儿女接到京城,他也一并跟着去了京城,打理温氏在京中的产业,也帮其叔处理人情杂务。

    他此次便是来送金华府温氏以及温让的满月礼的。

    温达这才对张晾拱了拱手,笑道:“逸寒表哥,小弟刚到,正烦请阳表弟引路去拜见老夫人和姑母。”说着指了指张阳。

    逸寒是张晾的字。

    张晾见温达说话时目光时不时的落在张晴身上,便笑着介绍道:“子通怕是不认得她了吧,她是二表妹。”

    三年前张冒夫妇成亲时,张晴曾经见过温达,但那时她只有四岁,所记得只不过是个影子罢了,但她印象里是知道有这么一个表哥的。

    听到二哥向对方介绍自己,张晴扭了一下身子,张晾极有默契的将她放下站到地面上,张晴规规矩矩的给温达行了一个福礼,“见过三表哥。”

    三年前温达见过的张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奶娃娃,但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正是姑母一家人对这个小奶娃娃的极尽宠溺,几乎把这孩子娇惯上天了。

    那时的他就认为张家人会把这个孩子宠成祸害。刚才他身为远客千里迢迢而来,张晾仍将他抱在怀里没有将她放下来就是个例证。

    但是现下这小丫头如此行事,倒又像懂得一些道理的样子,不禁令他刮目相看。

    于是他还了半礼,笑道:“二表妹。”

    开口还要再寒暄几句,身后小厮背上的男孩儿忽然大声说:“晴姐姐?”说着就抬手拍那小厮的肩膀,命令道:“快放我下来,快,快。”

    温达见状连忙呵斥他,“别闹!”说罢转而向张晾和张晴解释:“逸寒表哥、二表妹,温远他有伤在身,不能下地走动,还望二位海涵。”

    “他怎么了?”张晴抬头看去,见那小男孩儿一张脸红成了虾子。

    见她问,他更加窘迫,照着那小厮的头肩狠拍,嘴里却对温达道:“三哥,我没事了,”又命令那小厮:“还不放我下来!”

    他虽然人小力气弱,但那小厮也被他拍得撑持不住,又惧温达威慑,不敢将他放下来。

    温达见状十分无奈,只得松了口,让那小厮将之放了下来。

    张家有个小丫头被宠上了天,温家这个小子也是个被惯得不知天高地厚的主,可这孩子却极为聪敏,如今虽然只有六岁,却能诗会赋,外边人都将他称作“金华小神童”。

    二叔父那么一个谦虚克已的人,却有两次不经意的说出“过两年让温远下场一试”的话,可见对他的聪慧极为肯定。

 第十八章 温远

    温远是温达的堂弟,也就是温夫人娘家二哥的儿子,与张晾、张晴也是表兄妹。

    双脚落地,温远的嘴角明显抽动了一下,但他马上控制好表情,笑嘻嘻的看着张晴问道:“晴姐姐,你不认得我了么?”

    眼前的男孩看样子和张晴年纪差不多,浓眉大眼娃娃脸,笑起来腮边两个深深的酒窝,很喜庆的一张小脸,但偏偏缺了两颗门牙,反而添了几分滑稽。

    单看长相,张晴已经不认得这个男孩儿了,但是他对自己的称呼,以及是跟着温达来的,张晴便想到他就是那个围着自己喊“晴姐姐”的二舅舅家的表弟。

    于是对他点头道:“你是七表弟。”

    温远听了顿时喜笑颜开,走到近前想要抓张晴的手,不想刚走出两步就痛得呲牙咧嘴,大概又不想让人看见他失态,扯起嘴角要笑,却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张晾见状便对之前背着温远的小厮道:“快将表弟背起来。”

    那小厮听了弯腰要背,温远却只是拗着不肯,张阳的劝说以及温达的低声呵斥他都不听。

    “二哥,”张晴似乎没看见温远几个的纠结,转身拉了拉张晾的衣袖,央道:“抱我。”

    随时将张晴抱起来早就成了张晾的习惯,不待张晴把话说完,张晾已经将张晴抱了起来,随后他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有外客在,但他已然做了出来,便不再想着去转圜。

    不想张氏兄妹的这一举动倒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温远见张晾抱起了张晴,便主动趴在了那小厮的背上。

    这时温达和张晾不约而同的想:小孩子知道小孩子的心性,温远大概是因为有张晴在强要颜面才不愿意叫小厮背他,而张晴大约是猜到温远的心思,才叫张晾抱,温远见张晴被抱起来,两个孩子都被人背着抱着,自然不会觉得扫了脸面。

    因为张晴的这一举动,温达对她的看法大为改观。

    而最初温远不愿叫小厮背他,确实是因为害羞。张晴被抱起来他才同意小厮背他,却仅仅是因为这样两人高度相同,可以说话。

    张晾和温达并行在前,张阳和小厮在后面跟着,几人一同去内院。

    “七表弟怎么受伤了?”张晾这时才腾出空闲来关心温远。

    “嗨!还不是他自己偏偏要跟了我来,”温达无奈的道:“非说想念晴表妹。偏巧学里放了伏假,二叔父和二叔母拗不过他,只得放行。又不愿坐车,又刚学会骑马,犟着拗着,把自己折腾成这么一副德性。”

    在家里他硬说想念“晴姐姐”的时候,他和长辈们都以为是这孩子在家里待得烦了故意找的借口,上次见到晴表妹的时候他才几岁,怎么可能到现在还记得这个人?恐怕是二叔母准备侯府的满月礼时被他听到了一句半句的,他便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拿来做了借口。

    但是看他刚才那样子,似乎真的对晴表妹印象深刻,不然,那么怕疼的一个人,从受了伤那眼泪就没怎么断过,怎么会见到晴表妹后能强撑着下地还能笑得出来。

    后边小厮背上的温远并没有听见温达的话,倘若他听见了,肯定会叫着喊着不许他堂兄将这件事说出来。

    此刻他的心思全在张晴身上,盯着张晴丫髻上一晃一晃的红色流苏看,搜肠刮肚的终于想到一个话题,也不管前面两位哥哥有没有在说话,便扬声唤道:“晴姐姐,晴姐姐。”

    张晴转过头,见他兴冲冲的看着自己问:“我掉了两颗牙,”说着呲牙给她看,又问:“你掉了几颗。”

    前边温达的话还没有说完,并没有因为他的话而停顿下来,张晴听他说完,不愿出声搅扰到二哥,便冲他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这一摇头又一点头把温远弄糊涂了,到底是掉牙了还是没掉牙呢?刚才她又没冲自己笑,好像是没掉牙?

    可是他又不能再追问,这么点子事儿都弄不明白,平白的叫她笑话。

    小男孩儿纠结着、忖度着,将下巴抵在小厮头上想着,终于安静下来。

    张晴见温远再不说话,转回头听见温达和张晾说起什么生意、经济,她顿时觉得无趣,待他二人说话停顿的当儿口小声道:“二哥,我要回晓露阁。”

    张晾答应了一声,继续和温达说话,待走到蝉鸣院和晓露阁的叉路口,才将张晴放下来,交待莺语等人好生侍候。

    温远眼巴巴的看着张晴,有心要跟着张晴一起去玩儿,可是话却说不出口,他知道自己远道而来,首先应该去拜见姑母和老夫人的。

    张晴同温达二人道了罪,回去时张暄的一个名叫荷花的二等丫头正等在晓露阁的廊檐下,和晓露阁的几个小丫头一起玩闹。

    见张晴主仆走进来,荷花忙上前请安道:“二小姐,齐家六小姐过来了,现在正在宝瑟阁,我们小姐请您过去玩。”

    齐家六小姐是齐敏华的嫡亲妹妹,行六,闺名齐敏依,今年十三岁。

    如果将刚获封侯爵没多久的张家算在内,齐敏华的娘家齐氏、外家胡氏,加上张家,可以算得上这辽阳城中的顶尖的三大家族了。

    自从十几年前张家搬到辽阳城,就一直和齐氏、胡氏有来往,前几年张冒娶了齐敏华,齐氏和胡氏又是姻亲,这三家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

    因此齐氏与胡氏的几个和张暄姐妹俩年纪相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