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凰珏,三嫁成后-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说以前杀许家蔡炳那些人都是赵皓出面,贤王多少还是留了体面,那么这一次,贤王是完全不管不顾了。
不管是方相陈相的人,还是傅家和纪大学士的人,但凡跟岐山事件扯上一点关系,都是不经过审判便直接杀头。
傅大先生是死在了岐山上面的,不过傅家的女眷和亲家,那个光禄寺少卿叶大人却是留在了小镇之上,威远侯便是以叶少卿在皇帝早膳里下毒为名,围攻小镇的。
当时京城里的人还以为贤王既然胜利了,那自然首功是傅家,为此,那两日傅家那两位小公子可没少到处蹦跶。
可贤王回来后,第一个命令,便是将傅家满门(除了傅家三房是革职之外)连同叶家满门王家满门给绑上了法场,全部斩首示众。
罪名便是,傅大学士纪大学士连同叶少卿王知府给皇帝下毒,意图谋害皇帝。
只不过皇帝仁慈,没有杀傅家纪家满门,而只是抄斩了相关人士。
但是,那相关人士里面,却是有好些个以贤王派系自居,岐山书院出身的新晋进士。
虽然不是像以前那般一灭就是三族五族的,但是也杀了几十个官员满门。
而且不光如此,听闻贤王还将几个妄图污蔑皇帝是祸国灾星的假和尚给烧了。
这下,京城里是一片噤若寒蝉。
再无人敢说一句贤王的闲话。
正当大伙以为,贤王会就着这片血腥,直接登基称帝。
贤王不见了。
而三日后赵皓回到了京城,代替贤王和高相凌绝峰一起,将京城没有处理完的那些人给处理掉了后,便带着亲卫和五千禁卫军南下,同时杀向了湖北路和扬州的方向。
几日后,便有消息回来,扬州和荆州城亦砍了上百的贪官人头。
这下,本是气温炎热的京城,反而带了一种诡异的凉意出来。
皇帝不再提出去避暑之事,每日照常上朝,只不过是说了一句,按照贤王交代的处理,便又直接退朝。
就这么大家提心吊胆了大半个月,贤王坐在了轮椅上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然后跟皇帝说,他要请假三个月。
养伤。
随后,便又消失不见。
只是容老太君私下说,太后说的,皇帝每日都会派人将奏折送给贤王,自己看都不看的,便送给贤王。
太后说这话的时候很是有些小怨言。
容老太君当时还叹息道,太后真是不明白事理,如今的事情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皇帝还是皇帝那是因为贤王仁义,让皇帝还坐在这个位置上。
否则,就贤王出动五城兵马司和禁卫军,还有淮宁侯那四营的速度,再加上赵皓从边关回来的速度。
还有那不过几日,便将朝堂稳定的能力和势力。
你皇帝就是死在岐山之上,说不定还要被那些和尚冠上一个亡国之君的骂名。
虽是贤王没有在京城出现,不过京城人慢慢的都知道了,朝政其实已经是贤王在主持。
而这三个月,朝堂上的变化也很大,云尚书在贤王回京之后便递交了辞呈,说是能力不足要回家继续读书上进,贤王一点挽留都没有的便替皇帝接了这辞呈,也没有任命新的吏部尚书,而是自己暂时代替了这个职位,然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换人。
贤王用人压根不管你以前是谁的派系,而是以能力考核。
也不知道贤王是怎么做到的,居然对这京城成千上万的官员都好似心有成竹。
那些混吃混喝一心钻营的就算没有查出什么大案也被免了职位。
而一些扎扎实实在基层做了多年一直升官无望的官员却是提拔上来很多。
这番种种,容蓉却都不是太放在心上,偶尔听秦世子说说便如同过耳之风。
她担心的是苏月。
苏月一直都没有出现。
秦世子见到康王和贤王妃之事,除了让那个最心腹的亲卫带信回来只跟她和容老太君说过之外,便是自己跟贤王说了。
再无任何人知道跟着皇帝一起上岐山的贤王妃,怎么她就突然不见了。
这让八月中秋之后,那些腥风血雨都好似已经淡漠了的京城里,又有一些念想冒了出来。
只这个时候,牛家却是赶紧的将牛二姑娘配了人,凌绝峰亦是给自己妹子定了亲。
于是,京城人又看不懂了。
直到两日前,贤王府有人送信给她,说是苏月就在京郊的庄子里,邀请她和安七姑娘过去玩。
然后,那人还带笑说道,王妃只所以一直住在山庄里,除了是陪王爷养伤之外,再就是养胎。
贤王妃,已经有了四个多月的身孕。
怀孕!
她几乎是不假思索的便让人套车想马上跟那人前往山庄来看。
那人却笑道,还是等两日,秦夫人约好安七姑娘一起吧。
可,她们快马加鞭的,一大早便坐车过来。
到了这里却被挡在了这中院。
“王爷……”白露刚道了一声,就听得后院那传来了谢珏的声音:“月儿,你慢点走慢点走!”
容蓉一下便从石凳上站了起来,和安七姑娘往院门那走去,身子都有些前倾的,从院门看过去。
就见后院的长廊上,一身嫩黄衫子,小腹已经耸了出来,头发只是松松挽起,什么首饰都没有带,脸上长了一脸的小痘痘,还脸色很臭,脾气很大的苏月,在小心翼翼弯着腰哈着背一脸紧张和宠溺的谢珏搀扶下走过来。
边走还边道:“是你身子不好,又不是我身子不好,为何我就不能出去玩!”
“是是,是为夫的不是。”谢珏连声陪着小心道:“往这边走。”
“哎,王妃怀的是三胞胎,这脾气便变得暴躁古怪了些,王爷也是不容易啊。”听得旁边有人用幸灾乐祸的语气说着这话,容蓉不觉回头看去。
孔邈对她挑了下眉道:“秦夫人放心,若是你也有这症状,尽管找老夫,如今老夫可是很有心得啊。”
容蓉眼角抽了一下,站直了身子,往后院走去。
苏月正对谢珏怒目,转头一看到容蓉顿时欢喜起来,大声道:“容蓉!啊!安七!你们怎么来了?快来快来!我们去摘后面的桂花!”
谢珏赶紧的半抱住她,对着容蓉挤眼色,口中柔声道:“桂花为夫去摘,月儿来了客人,可先去陪她们说说话。”
容蓉脚步一顿,忙笑道:“是啊,月姐姐,我们说说话。”
瞅着苏月满脸笑容的和容蓉安七一起往后院的花厅走去,谢珏停住了脚,轻吁了一口气。
“王爷放心,王妃虽是脾气古怪了些,可还是不失活泼之意。”孔邈站在了谢珏旁边呵呵笑道:“比起早先那般心情郁结,噩梦不断,可是要好了许多,放心吧,等孩子生下来后,她便再无心他顾了。”
无心它顾嘛……
谢珏苦笑了一下。
她那种性子,如何会忘记……
不过,比起最初,现在已经是好多了。
孔邈说的对,他还有时间。
就算那时间是靠着君九翊用自己命换来的,可是要让这时间变得欢乐充裕的,还是他。
日后,一日,一时,一刻,一分。
他都绝对不会再离开月儿!
同生共死!
***
岐山事件次年二月,贤王妃产下三子。
五月,皇帝禅位与贤王。
贤王登基为帝,是为昭德帝。
同日,封苏月为后。
此后在位三十五年,农商并茂,百工盛兴,百家争鸣,国富民强,同时大宋国将北戎赶入了极寒之地,将北戎半数国土合并入版图,还让西夏自动投降,归入大宋国境,四海臣服,八方来朝,是为昭德盛世!
不过,除了这些丰功伟绩,民间最津津乐道的,还是昭德帝另外一个盛举,那便是其终身只有苏月一个皇后,后宫再无其他女眷,也从不录用新太监。
而其每两年,便会亲自陪同皇后顺便带着太上皇下福建做茶,当然,在史书里,称此举为巡视民情。
不管是正史还是民间趣谈,多有帝后恩爱和谐各种故事,此后延绵流传,生生不息。
第668章 番外
我叫赵玥,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
母亲生下的是三胞胎,我因为时运不济,被君钧和谢逸两个混蛋挤在了母亲肚子最里面,所以最晚出来,便成了老三!
明明,我比他们两个头都大!
幼年的事情我都不大记得(几个月的娃娃你倒是记得给我看看),我有记忆的第一件事,便是母亲牵着我的手,父亲拖着君钧和谢逸,大伙一起换了衣服,偷偷摸摸的出京城。
在城外五十里之处的一个小山庄里(我后来才知道那个是母亲的陪嫁庄子),迎到了一个人。
那个人是赵皓。
那时候我还小,很多事情我也弄不清楚说不明白,总之呢,我就是一看到赵皓,就惊为天人。
那谁,你别乱想啊!
我是被赵皓那股气势给震惊到的!
我父亲呢,经常被人说其少年之时是芝兰玉树美貌不可言,君钧和谢逸两人都像了父亲的容貌(他们两人一模一样!),打小也是长得极为漂亮,人人见着了都要说一句集天地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
(见到我就来一句:好可爱啊!)
而从气势上来说,我父亲是帝王,那两货,那两货还小,不提也罢,只我父亲那气势,除了在我母亲面前,换做任何一人,他那眼神一瞟,立时就会吓得跪倒一片。
按说我在这样又帅又有威势的人(母亲说的)跟前,应该是什么都适应了的。
可当时,我还是被赵皓给震到了。
他其实长得比我父亲还秀气,啊,应该叫俊美,也没有我父亲那时不时便冒出来的胡子,可是,当时咋一见面,我却好似看到了他满身血光,那气势冷冽得让我膝盖都有些抖。
特别是他和我父亲眼睛对上的时候,我敢拿我母亲发誓,他们两人之间有电闪雷鸣!
可当我母亲出现,他一看到我母亲,便立时变了个模样!
就好似我父亲在我母亲面前就是只撒娇求抚摸的猫一样(谢逸说的),一下就变成了一头大狗的模样,我发誓,我都在他屁股后面看到了一条摇得欢快的大尾巴!
不光摇着尾巴,他还眼眶通红,眼含热泪,看着母亲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若不是父亲丢了君钧将母亲直接抱走,他估计都会冲上去像父亲一样抱母亲大腿了!
那一年,是父亲登基三年,赵皓跟童贯在关外交战三年,终于将童贯以及其所部全歼,伤都没有养,便马不停蹄的赶回京城。
父亲母亲接了他后,并没有让他马上回京,母亲逼着他在山庄里休息养伤,还亲自看护。
呃,带了我一起看护。
正确的说,是父亲实在是要回京,又不好劝母亲回去,便干脆留了我下来。
因为,那时候的我,不光是跟母亲长得像,还特别的喜欢沾着我母亲,不管我母亲去哪,我都一定要跟着。
整整一个月,母亲带着我一起在那山庄里照顾着赵皓。
我从最开始的害怕,变得极为喜爱他。
因为,他不光是会很温柔的跟我说话,还会教我玩木制小长枪。
到得后来,母亲说要回京城之时,我变得抱住了赵皓的大腿不肯放手。
那一次,赵皓跟母亲同车回了京城(我胜利了),在车上,赵皓问母亲,可愿意将我交给他?
我母亲还没有回答,我便连声说好。
我本以为,父亲知道这事之后会骂我,可是,当我们回京之后,母亲给父亲提起此事,父亲却是没有什么犹豫便答应了。
还找了赵皓来,让我行大礼拜赵皓为义父,连我的名字,都从君玥变成了赵玥。
我行礼之时,其实还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唯一记得的,是当时赵皓一下红透的眼眶,还有那闪耀的泪光。
此后,赵皓每年冬季都会回京一两个月,那时候,母亲便会带着我们一起住到郊外的庄子,赵皓有大半的时间也会住在那,父亲自然也是有大半时间连朝都不上了住过去。
郊外的庄子虽然没有皇宫奢华,但是却比皇宫还舒适,最重要的是,自由。
一旦下雪,或者是梅花开的时候,秦夫人容夫人她们也会来玩,有时候,谢七叔叔带着石婶婶远道从福建回来,也会一起过来,那时候,赵皓便会和秦武侯和荣国公还有父亲容叔叔谢七叔叔他们喝酒论武,说得兴起之时,还会拿起他的银枪,在那大雪之中舞上一舞。
而每当母亲带着我们和容夫人秦夫人石婶婶路过,停驻下来观看之时,父亲便会拎着把长剑下去一起舞剑。
然后母亲便会冲下场,一边念叨着你那身子居然还去受寒一边将父亲给拎回来,再又回头训斥赵皓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将赵皓也喊回来。
弄得我和君钧谢逸想要看,就得趁母亲不注意溜过去看。
其实我父亲的身手也不错,平素也会练练功,不过一到冬天,母亲就会盯着父亲,不让他做任何会受寒之事,据说是因为父亲曾经受过重伤,而且还挺着带伤的身体在暴雨之中淋了一夜的雨,所以身体才会留下后遗症,一到冬日,那浑身筋骨便酸痛难忍,有时候一个疏忽,便会痛到走都走不利索。
我们年纪稍微大些之后,谢逸曾经去找容叔叔问过,到底父亲是为什么会受这般重的伤,容叔叔虽然没有说得太清楚,不过我们也知道了,父亲是为了母亲,为了救母亲所以亏损了身子。
那时候我们都觉得父亲伟大,亦觉得母亲宠一些父亲是应该的,我们便也少吃了一些醋。
只那时候,我却是不知道,其实赵皓的身体比父亲亏损得更厉害。
父亲自从登基之后,便一直由母亲照顾,有孔家两代神医调养,也没有再受过伤。
可是赵皓,却是一直守在边关,一直……
我们兄弟三个七岁那一年,父亲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君钧喜欢谋略,选择跟父亲一起学习国事政务,谢逸喜欢新鲜事物,选择跟着汪椿谢七他们出海。
而我选择了去边关,跟随赵皓学习兵法学习领军。
我七岁那年,第一次目睹了战争,第一次目睹了战神赵皓真正的风姿。
那一年,耶律鸿基终于将整个北戎国给统一,东南西北中五个北戎王国成了一个地域极其庞大,骑兵多达百万的大国。
那一年的春季,我刚到达边城,北戎人便开始进攻,由此,北戎和大宋展开了长达六年的战争。
那是一场立时久跨越疆域宽达万里的战争。
第一年,我们坚守,赵皓带着我在关城之间奔袭,带着他那七年时间训练出来的三十万铁骑纵横边关,将北戎人阻挡在了长城之外。
那一年,我急速的成长,从一个天真活波被母亲教得纯真无比的孩子(赵皓说的)一下成了一个只要听到不同的鼓声便能拿剑或者长枪给赵皓的沉稳少年。
而那时候,我也才发现,赵皓居然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没有家人。
不光是没有妻子,他连一个暖床的丫鬟都没有!
边城他那镇国公府里连只母蚊子都没有!
怪不得父亲送我过来的时候只让我带侍卫,亦是一个丫鬟都没有给我带。
我想着谢逸经常看的那些什么话本子里面说起的故事,怀疑他是个断袖,还偷偷的找刘大叔去打听。
当时刘大叔很是怪异的瞅了我半晌,随后说,我长得跟母亲像,没成想脑袋也跟母亲一个模样。
他居然还怀疑我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
我当时很是愤怒,还跟他打了一架!
(老刘:被揍吧?)
直到四年后,我才明白老刘当年那话的意思。
那一年,在父亲大力支持下,赵皓决定率军出关,不再守着关城防守,而是要杀入北戎人的上京城,彻底灭掉北戎!
第一战,我们就遇上了耶律鸿基的主力。
那一战,是我到边城之后遇到的最是艰难之战,那一战,亦是我首次跟随赵皓出战的初战。
我差点就死了。
若不是赵皓拼命相救,我就被人偷袭死于乱箭之下。
可赵皓却是身受重伤。
那一夜在军营里,我守着他,而他在迷迷糊糊之中,对着我莞尔而笑,柔声道:阿月莫怕,我无事。
我花了两日时间,才明白他一直在昏迷之中叫的阿月,不是我,而是我的母亲。
亦是那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边城也好京城也好,有那么多的姑娘想嫁给他,他都理都不理,也明白了,这四年只要战事稍缓,冬季之时,他就会带我回京城,还有,每次快要到那个庄子之时,他那带了淡淡浅愁却又雀跃不已的神情,是因为什么。
那战之后,赵皓只休息了几日,便带着伤和军队往北戎人境内挺进。
此后两年,我们在北戎大地上纵横厮杀,再没有回过京城。
那两年,我都不记得打了多少仗,也不记得赵皓身上添加了多少伤口。
唯有每次危险之时,他总会出现在身前的背影。
还有,在夜深人静之时,他往南边看去的目光。
他的身影好似青松,好似标枪,好似磐石,那身影蔓延成了威严长墙,将他看往的地方,紧守在了身后。
两年时光,我们夺下了北戎大半的疆土,深秋草枯马肥之时,我们与耶律鸿基最后的余部在距离京城四千里之外的地方,展开了最后一战。
那一战,惊天地,泣鬼神。
漫天雾色如血,泥泞飞溅,人命若轻尘。
耶律鸿基的那些高手,那些大长老们,连耶律鸿基都不护卫了,直接冲着赵皓和我来杀过来。
赵皓杀了那些人,杀了耶律鸿基,杀了那些最后的抵抗力量。
将北戎彻底打散,从此收入大宋版图。
可他自己也跌倒在地,再也起不了身。
我冲过去,我扶起他,我喊着,你若是死了,母亲会伤心的。
他冲着我淡淡而笑,轻唤着阿月。
那一刻,我什么都不管了,我让老刘他们处理残局,让安家阿姨和姜叔叔接手后面的事。
我带了赵皓往京城狂奔。
七日七夜,靠着千年人参提气,我和赵皓进了京城。
我直接将赵皓送进了母亲的宫殿。
我看着母亲抱着他哭,看着母亲让人马上去喊孔神医,看着赵皓在母亲怀里浅浅而笑,淡然道自己无事,修养几日便好。
哪里会好!
父亲和孔神医几乎是同时到的宫殿。
孔神医留了母亲在内殿,自己出来,对我和父亲说,还是早做准备吧,赵大将军已经油尽灯枯,神仙都无法救得回。
孔神医说,以赵皓的伤势,便是动一下都痛苦万分,活着对他来说只是折磨。
孔神医说,他的命不过一日了。
那是孔神医唯一说错的一次。
赵皓不止活过了那一日,在母亲的担忧和哭泣之中,他还多活了十八日。
再是痛苦,也一点神色都不露的,只是对母亲浅笑的活过了十八日。
然后,那一日……
姜叔叔和安阿姨的正式军报送回来,满京城,满天下都在欢腾喜舞,都在庆祝北戎国彻底并入咱们大宋国,都在歌咏父亲英明,赵皓神武。
那一日,初冬的阳光灿烂,暖暖的照入人心。
那一日,母亲扶了赵皓走到殿前,想让他晒晒太阳。
那时候,父亲带了我们兄弟三人正走到宫殿门口。
父亲挡住了我们,也挥退了所有人,带着我们三人,站在了殿门口的阴影里,看着那缓缓走出殿门的两人。
那一日,母亲穿了一件火狐裘衣,赵皓亦穿了一件火狐长袍,他的脸颊带了憔悴之色,眼眸里却依然光亮闪耀,灼灼的看着母亲。
只他力气到底不足,便让母亲扶着他在殿前的台阶上坐了下来。
坐下之后,母亲让他靠在了自己肩头,两人就那么坐着,晒着太阳说着话。
就算身子忍不住的颤抖,就算手连抬起的力气也没有,赵皓依然带着浅笑,回应着母亲的话语。
说了几句之后,母亲的眼泪终是流了下来,微微昂着头的对赵皓道:阿皓,辛苦你了,可以了,你放心吧,我会很好!
赵皓侧头,在母亲脸颊之上轻印了一吻,轻轻的说了一句。
他的声音很轻,很缥,但也许是心有感应,父亲和我们都似乎听到了他的声音。
他说:好,那皓先走一步,皓,在下面等你,下一世再见。
他说着,脸色安详温柔,就那么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身体还靠在了母亲身上,头依在了母亲的肩头,就那么,闭上了眼睛,垂下了手。
阳光从天而照,如同金色的轻纱一般笼罩在了他们两人身上,在那台阶上照耀成了一道不灭的剪影。
父亲封了赵皓为镇北王,许他棺木入皇陵,陪葬帝陵。
而且,还在问过我后,正是宣布我为赵皓义子,从宗谱上改了赵姓,承继镇北王封号,封地为北戎原地。
率领赵皓留下的三十万铁骑,守卫大宋。
四年之后,我如愿娶了安家阿姨和姜将军之女为妻。
我在边城安了家,只每年年底,如同赵皓当年一般,带着妻儿回去看父母。
北戎人被攻下之后,我陈兵在西夏边境,西夏王吓个半死,主动上了臣服折子,将国土并入了大宋疆土,而吐蕃那,也自愿成了属国。
父亲封了谢逸做东海王,以谢为姓,娶了谢七的女儿为妻,和谢七汪椿他们一起,率领着强大的战船舰队,商武并用,将势力一直扩张到了万里之外,令四海来朝,奉我大宋为上朝。
君钧除了跟着父亲学习政务之外,十五岁之后便开始周游大宋各地,三十岁,被封为太子,同时,父亲任命了当时的一些新晋官员和几个一直跟着君钧的得力助手为东宫属官,并让君钧开始接任朝堂之事。
赵皓死后,父亲的身体也开始不好,年近五十之时,冬天之时更是经常犯病,当时,孔小神医还让我们三兄弟做好准备,特别是要安慰好母亲。
可君钧当时却是说,不用担心母亲。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君钧这句话。
被孔小神医判了死刑的父亲,便是身体再不好,再痛苦,也一直挺着的,每逢春夏阳光艳好之日,还会带母亲出去游玩。
一直到那日,昭德三十五年,那一天是十一月三十日,我带了妻儿们回京,谢逸也带了他那一大家子人从东海回来,那日晚间,父母和我们兄弟三人的三大家子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晚饭。
席间,母亲一个个的唤了孙子孙女们上前,送了好些她收藏多年的珠宝等物,父亲则是和我们三兄弟还有我们的儿子们闲谈,当夜,父亲还留了我们都在宫里,说是次日再一起吃饭。
可天还没亮,君钧便派人急唤我们过去。
母亲一睡不醒,眼看着气息便要没了!
父亲给了我们兄弟三人一人一个卷轴,便让我们退了出去,一刻钟后,我们三人冲进了屋子。
父亲已经抱着母亲,面容带笑的,两人一起,都没了气息。
君钧说,父亲说过,母亲那人虽然性子活波坚强其实是个最心软的,所以,他一定不会死在母亲前面让母亲伤心。
可,他也不会落母亲一秒。
他们同生,他们共死……
第669章 唐冰番外1
轻软的气息仿似还吹拂在脸颊之上,那唇伴随着温暖的泪落下之时,苦涩之中又透着甜蜜。
可更让我难舍的,是她那痛得哭声都没有的凄泣。
我很想,很想再睁开眼睛,再对她说,不要哭,不要伤心,我的姑娘啊,我可爱的姑娘……
我,唐冰,无悔!
所以,你不要伤心,不要伤心……
可再是不舍,我也无法再睁开眼睛,无法再出声,无法再留下来保护她,无法再陪着她一起……
陪着她,看她和主子琴瑟相合,看着她和主子一起,登上那至高之位,看着她生子……
陪着她,一起慢慢变老。
我唐冰这一生,若是说还有什么遗憾,便是在此了。
我这一生……
我是孤儿,无父无母,连出生地都不知道,从我有记忆开始,便是在古公公那里。
在东宫最偏僻的角落之中,有一个阴暗不见天日的地下暗室。
那便是古公公训练我们的地方。
那里面,一共有七个和我差不多年岁的孩子。
我们见不到日光,也不知道时日,练武练到疲累至极,古公公同意了,便去睡上一觉,到时间醒来便又是练武。
就这样,大约六岁的时候,有一日,我们正在练剑,古公公带了一个比画上的人还美丽的孩子进来。
古公公说,他便是我们以后要伺候的主子。
当时,其他人都跑上去给那孩童磕头,我没有,我在继续挥舞着我的木剑。
当时我心里只想着,若是不能赶快学会这招,我便吃不到饭了。
至于主子,也不会要一个饿死的手下。
可那孩童却是看中了我,指着我,跟古公公要了我,当时正是雪后结冰之时,那孩童便随口给我取了一个名字。
我跟着他走出了那个院子,成了太子第三子君珏的贴身书童唐冰。
出院子之前,古公公跟我说,本来跟着主子的应该是小内侍,只是我有练武天赋,如果太早净身对练武并没有好处,所以先以书童名义做着,待日后我武功有成,主子也成了太子之时,再行净身。
那时候,我并没有觉得书童和小内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都是跟着主子,保护主子,然后主子给我吃给我穿给我地方住。
我跟着主子五年,那期间,主子身边来来去去的书童有十几个,只每一个在主子身边都待不过三个月。
说实话,这实在是怪不得那些书童,也怪不得古公公教导得不好。
实是因为,我这个主子是个很难伺候之人!
主子长得极好,粉雕玉凿的,只怕便是天上的金童都比不上他,而且极聪明,那些大儒老师们,都说他是天才,有过目不忘之能。
可就是因为他太厉害,眼中便一点儿的灰尘都不能有,看不得一点别人的愚蠢,只要你回错一句话,就会赶人走。
而且,他还有很让人头痛的洁癖!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书童,年纪大约九岁的样子,是古公公特意训练的,容貌长得很是秀美,写得一手好字,还读了好些书,人也很是聪明,主子说的事,他总能接上那么几句,可那一日,就因为他中午吃了大蒜没有漱口,离了几步之外让主子闻到那味了,便赶了他出去。
至于其他人,我都记不得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总之主子身边应该有两个书童,除了我,另外那个连谢七都不记得换了多少个了。
只是,在那一回,在那个聪明人被赶走没有多久,便被大公子买通,诓骗了主子去往那种烟花之地,让主子差点被人糟蹋之后。
谢七摸着我的头说,主子还是会看人,就你这闷葫芦问一句只会拿眼白回人,吃饭都只吃馒头的,果然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