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妾[金推]-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招你们来不就是为这个?”谨淑翁主回了一笑,又道,“其实不跟我打商量也可,这地方我本来就是开来消遣的,你们要尝试什么,尽管试就是,只要不违例律便好。”
。
于是,竹韵馆就开始歇业了。
谨淑翁主感觉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想说不答应都不成。
碍着席临川的面子又不好朝红衣绿袖发火,在府中生了许久的闷气,终于忍不住跑去席府撒气了。
席临川心不在焉地听着,写着奏章的手没停。待得她苦水倒完,奏章正好也写完,他书好落款,把笔一搁,问她:“歇业多久了?”
“大半个月了!”谨淑翁主秀眉一拧,气鼓鼓道,“我赔本是我乐意,她们两个直接给我关了算怎么回事!”
“嗯……”他双手垫在脑后,倚到靠背上,循循笑问,“这大半个月,你光生闷气来着吧?”
谨淑翁主一愣,应说:“是!怎的?”
席临川短促一笑,回想着近日所闻,悠哉哉道:“我也不知怎的。不过,近几天,对你竹韵馆感兴趣的富家公子……似乎不少呢。”
。
红衣到底想干什么,席临川也不清楚,便不好随意跟谨淑翁主说。不过事情也并不难打听,长阳城里随口一打听便能听说,无论是达官显贵聚集的地方还是较为贫穷的几个坊。
各茶肆的说书先生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同一个故事,大致就是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小狐仙之后的恩怨情仇。席临川听说了这“人人都讲同一个故事”的怪事之后,也特意去听了一次,还没听完就明白这是有人在背后花钱了。
故事平平无奇,虽然笔者算得文采斐然,细节之处栩栩如生,但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属于听个开头就知道结尾的那一种。
过 程之中某些格外引人入胜的描写倒是值得思考。比如,提起男女主的初见,故事中提到了平康坊东南角的竹韵馆,接下来洋洋洒洒足有千余字,皆在说这竹韵馆装修 多么精致、服务多么到位、艺术价值多么高……加上作者近乎炫技的极力渲染,说得好像没去过这竹韵馆就枉为长阳人一样,在场听众中不少都浮现了向往之意。
恰到此处惊木一拍,说书先生带了点笑意,似是随口地续道:“这地方可是真有,不信,各位客官您到平康坊瞧瞧去!”
场中一片带着了然的惊喜应声。
从茶肆出来的时候,席临川并未觉得什么,走神想了想别的事情,然后觉得无聊了,才开始回思刚才听的故事。
思着思着,嘴角一搐。
因为那故事太平平无奇,几乎全靠笔力撑着,他连主角叫什么都没记住。但因为笔力到位,其中对竹韵馆的描写倒是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要不是因为他和谨淑翁主太熟、太清楚竹韵馆的情况,现下估计也会被吸引住。
又想了想,不禁有点暗惊——不论这故事有多不起眼,也耐不住全城的说书先生都在说,想去听书解闷的怎么也得听上一回。如同战场上杀敌一般,过只一个弓箭手放箭,那边可以躲得过去;十来个的命中率便高多了,可还是有的避;但若万箭齐发……
就是这感觉。
。
竹韵馆的一处雅间里,红衣一边列竖式算着账,一边听着后院传来的歌声乐声。
绿袖侧坐一旁支着脑袋,目光呆滞地看着她,几度欲言又止之后,终于问了出来:“红衣啊……”
“嗯?”
“你到底想怎么着啊……”
红衣把那一长串算出结果,收了个尾,搁下笔一叹:“谨淑翁主真是……有钱,人性!”
侧过头看看,绿袖还是一脸呆滞。
“竹韵馆每个月净亏损三百两银子!三百两银子啊!”红衣看着计算结果痛心疾首,“这真是烧钱啊!”
绿袖的表情半点没变,目光毫无焦距地转向她,不咸不淡道:“你更厉害,竹韵馆曲谱那么多,你非请乐工另铺花的那三十几两就不提了。请个秀才写个故事五十两银子砸出去,二百多个说书先生一人给一两五钱……你这是嫌谨淑翁主烧钱不够快啊!”
红衣摇摇头,一哂:“我是希望竹韵馆能有该有的名气——你看,论背景人脉,大概哪家青楼也比不过竹韵馆;可论名气,这有翁主撑腰的还比不上三流妓院呢。”
王婆卖瓜都自卖自夸,这谨淑翁主开舞坊半点宣传都不做,不亏才是奇怪。
竹韵馆里都是清妓,一般青楼能用的招揽客人、用头牌叫价一类的宣传手段搁这儿不好使,红衣只好另辟蹊径。
想来想去,末了用了“写软文”的法子——这炒作手段,在二十一世纪有微博营销号,放在大夏朝,说书先生也勉强能用用!
“对了。”红衣突然想起来个正事,起身到书架前望了望,抽了两本书出来,“我挑了几首词用来和舞,你看看,夹着签子的就是。”
绿袖把书接过去,依她所言去翻夹着签的书页,连扫了三四首就皱了眉头,抬起头看向她,不能理解的神色盈了满面:“为什么是这些……红衣你……没拿错书?”
☆、第53章 准备
“不好么?”红衣眨眼看看她,凑过去看了一眼她正翻到的那页,是《诗经·国风》中的《无衣》。
“……这是战歌啊!”绿袖认真道,“舞坊里哪有唱这个的?客人心情舒畅地进来,品着美酒吃的好菜,你给人家唱战歌?仗着他们在竹韵馆必定不敢动手打人么?!”
红衣笑而一喟,脚下蹭了个垫子过来坐下,花了些时间跟绿袖解释自己的想法。
“大夏现在的情况比较……纠结。单说歌舞,各府都有歌舞姬、青楼里的歌舞也不差,整体一片兴盛是不假,但我若问你哪一处的最有名,你说的上来么?”红衣问道。
绿袖想了一想,一点头:“有啊,锦红阁的花魁霓曲,看她一舞须掷千金,举国闻名。”
红衣没有否认,又问:“那她哪支舞最有名?”
绿袖浅怔,垂眸苦思一番,却是不知道从何作答。
红衣遂一哂:“她出名,并非因为她的舞有多出彩,而是因为她是锦红阁的花魁,除了歌舞不错,诗词歌赋也皆精通,除此之外,‘那方面’的功夫必定也……很好。”
绿袖点点头,赞同她这说法,红衣又道:“如她这般,以花魁之名红极一时的,舞兴许只是平平无奇的舞,练得精些好些便是,又或添些媚人的技巧,不比其他本事差、撑得住她这花魁之名就是了。但竹韵馆不一样。”
竹韵馆都是清妓,旁的青楼花魁能在榻上打广告,这里不能。就必须把歌舞发挥成特长,这便不是把流传已广的歌舞练精练好就足矣的了,还需自成一派,让人一提起这地方就想起某些典型事例或是路数才行,“特色”一词便显得极为重要。
“歌舞存在的价值不止是取悦宾客。”红衣神色诚恳,话语缓缓道出,“反应时代特点的作品才更能流传开来,因为可以引起人们共鸣。引起了共鸣,看过的人才会时时想起、才会记得跟友人提一提。”
而大夏朝眼下的“时代特点”如此明显。
与赫契的战争不断,纵使身在长阳都能嗅得到那烽烟。从边关到长阳每个人都在议论着,就算是出门时看见小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都偶尔能见到有孩子扮成赫契人来捣乱、其他孩子一同抗敌的戏码。
歌舞里却很少见到。
如同绿袖所言,客人们来平康坊是图享乐的,此处的歌舞便都是歌颂太平盛世,或者道尽风花雪月——诚然保守安全,但红衣思量再三,还是认为走一走另一条道,未必就是错的。
“来 平康坊的不全是纨绔子弟。”红衣道,“朝中重臣会来、忧国忧民的文人也会来,各人有各人的压力,来这醉纸迷金的地方偷得半日闲很是正常。也许他们本就是冲 着温香软玉来着,但此时若有反应战事的歌舞出现,易容易叩住他们的心思——这是不一样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和致力于道尽风花雪月的法子不一样,我们可以让他 们觉得,竹韵馆忧他们之忧。”
所谓定位不同,产品便要有所不同。来平康坊享乐能暂时避开心头压力是不假,可踏出平康坊去,那些压力终究是避不开的。如此还不如顺着那些压力走,不给客人逃避的机会,但帮他们抒发出来。
这样同时也能“淘汰”一部分客人,避免某些仗势欺人的来惹麻烦——素质低些的不会这么忧国忧民,去别处找合心意的青楼就是了,根本不会来看这些歌舞。
“我不确信这样能成,但我们试试看。”红衣凝望着绿袖,言辞诚恳,“招良籍的舞坊太鲜见,咱们可不能让谨淑翁主觉得用不用咱们都可以。”
……并不会的!能进竹韵馆本来就是安排好的!
绿袖忍住了这大实话没说,再度思量一番红衣的打算,觉得虽然太罕见,但她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终于点了头:“试试看也好。”
。
长阳城里关于竹韵馆的宣传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级。
席临川为此还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茶盏。
原是闲来无事开始没事找事,寻了几个军中旧友打算择日小聚,众人苦思冥想不知道能干点什么。
设宴太客套,饮酒下棋太单调,出城打猎忒没悬念……
总不能跟皇帝请旨再跟赫契人打一仗以便战友叙旧,一片兴味索然间,副将余衡道:“要不去平康坊吧……”
话音未落,数道目光就一并横了过去,带着点吃惊,有人一语问了出来:“什么?!”
他们和文官不一样,据说有些文官时常到平康坊里聚一聚,叙叙旧甚至议议政事皆可。
可在这些一腔热血的将士看来,这事怎么想怎么别扭,怎么想怎么觉得七尺男儿就该做些男子气足够的事情,不能沉溺温柔乡。
再加上军纪严明,军营中夹带女人是绝对不行的,官衔高些的将领更是以身作则,就算是没有战事、身在长阳时,也绝对不会去和青楼女子缠绵。
是以余衡如此直白地当众提了这么个建议,众人都吓了一跳,余衡却面不改色,从容地又道:“我家在宣阳坊东北角,和平康坊里的竹韵馆一墙之隔。这几天日日听得竹韵馆里战歌大作,鼓声齐鸣能震得墙都打颤……咳。”
他说着轻一咳,顿了顿,又续道,“昨天拦了个馆中婢子打听这是要干什么,她说谨淑翁主新招了两个舞姬,正编排新舞,一口气把坊中二百多号人都用上了,以战为题,气势磅礴。”
“啪。”
一声脆响,还没回过味的众人又忙扭头去看另一边。
便见端坐正位的席临川神色讶异地怔了半天,又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略显窘迫地扫了眼从手中滑落下去的瓷盏,忙叫人进来收拾。
余衡说得这么明白,那“两个舞姬”只能是说红衣绿袖。
一个舞把竹韵馆二百多号人都用上?还是以战为题?!
席临川缓息平复着情绪,敛去面上讶色,声音沉沉的,说得似乎毫无私心:“竹韵馆都是清妓这事倒是众人皆知,诸位如有兴趣去看看这舞也无妨。”
他说得明明很公正,完全就是询问他们的意思。但不知怎的,在座将领还是隐约觉得骠骑将军他好像自己有心一观究竟。
于是在有人先行点了头之后,众人便都接连附和地表示乐得一去。如此就顺理成章地定了下来,席临川当即着人去谨淑翁主府上询问竹韵馆什么时候开张,以便另定日子。
。
竹韵馆里擂鼓震天,红衣在旁边看众人排练边做指导,默默觉得战歌的附加属性真棒。
——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不仅是对边关将士,对眼前的舞姬们也一样。刚开始还有点人心涣散,后来练得投入了连个喊累的都没有,极其齐整。
这其实已不全是汉唐舞的范畴,她适当运用了点现代元素。比如后面一整排身着轻甲反串兵士的在一齐击缶,那是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学的思路。
这种安排只要能做到整齐划一,就很有气势,即便她没有两千零八个人。
从曲到舞,红衣都在“气势”上费了不少心思。
曲子上尽量减少了偏柔和的丝竹笙箫,适当增加了各样鼓声,但也偶有一声箫音瑟瑟传过,好像关外沙尘拂过。
筝与琵琶也皆不走婉转婀娜的风格,新谱出的曲子旋律或大气或悲壮或威风凛凛,听音似能看到大军踏过沙场。
舞蹈亦减婉约添英气,服饰选用红、黑、金三色为主色调,一派庄重沉肃。
总览下来,红衣真心实意地觉得,可观性还是很强的!
。
“红衣!”
一声喊从震耳的乐声中传来,听得并不真切。红衣回头看去,便见谨淑翁主在外面叫得费力,又因屋中满满的全是舞姬而进不来。
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红衣左避右让地闪身出去,在她面前屈膝一福:“翁主。”
谨淑翁主伸手拉着她走远些,待得这乐声小了,指了指方才那屋:“分了五个地方练,但到时可是同台?”
“是。”红衣点头,遂睇了点院子,“我测过距离,湖心水榭外加三侧回廊当成舞台刚好,宾客在这侧看得清楚。”
听她想得周到,谨淑翁主眉眼一弯,笑吟吟道:“你想好了便是。我再问一句,这么大的阵仗,何时能全准备好?”
红衣心中大概数算一番各项用时,斟酌着回说:“应是不会太久了……最多年末,怎么也够了。”
“好,那我就先把信放出去了!”谨淑翁主说着就要走,红衣一听,连忙拉她:“放什么信?!”
“竹韵馆再开张的信啊!”谨淑翁主看着她道,“你先前的铺垫做得好,我着人打听一圈,已是满城都想来看看。自然要先放出风声去让旁人知道,总不能现在说得这么热闹,待得再开时门可罗雀。”
“翁主说得是,但风声不能直接放。”红衣悠悠一笑,将谨淑翁主拽到了更偏些的地方,附耳轻言了几句,谨淑翁主一声:“啊?!”
“准管用!”红衣一脸笃然。谨淑翁主的神色有点僵,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她席临川已然决定要来了,又想想席临川的叮嘱,到底没敢说
☆、第54章 请柬
随着深冬的来袭,刮过长阳的风愈发地凉了。
年味也随着寒风的到来慢慢积攒起来,从开始的各家买颜色喜庆的布制过年新衣,慢慢地演变成了集市摊位皆在卖年货。
更有人尚未过除夕便已开始期待上元,有心要从灯市上拎一只精巧的花灯回家,不为有什么大用处,就为增添几分喜意。
在这没有战争、天下太平的新年前夕,席临川感觉像是刚吃了一场败仗一样憋闷。
手里执着书,目光却看着坐在几尺外的谨淑翁主,半天没说出话,感觉胸中有血要呕出。
“……君侯。”谨淑翁主强作平静地挑挑眉头,“这个……我也没辙啊;有意把您添进去,太刻意了吧?不如您就安心等着,我思量着,您战功赫赫风流倜傥,她们应该不会把您筛出去……”
“筛”……
谨淑翁主这精准的用词刺得席临川一阵气短,一时简直觉得自己就是沙筛里的一粒沙子,红衣拿着筛子左晃晃右晃晃,就没他什么事了。
眉心一跳,他长吸口气:“不能通融?你开口都不行?那可是你的地盘。”
谨淑翁主坦诚道:“若不想让她察觉出不对……就很难。”
他切着齿又吸了口气:“好吧……”
谨淑翁主见他松口,当即不多做耽搁,二话不说就起身离开,绝不再给他说话的机会,就跟逃跑似的。
红衣出的这主意……
席临川坐在案前哑然失笑,真是想不到。
她显然很清楚长阳城里对竹韵馆的议论到了怎样的地步,又或者说,这都是她一步步推起来的议论,只是一切都合她的意料而已。
时不时地有风声“走漏”出来,而后有条不紊地在城中传得沸沸扬扬,包括竹韵馆新排的舞有多规模宏大、曲子有多气势雄壮,以及服饰看上去有多精致用心等诸多线索……
消息传得多些的时候,甚至有年轻的公子忍不住跑去馆外想一观究竟,却连半个舞姬的影子都见不到……
——总之,就是吊足了人的胃口,又不让你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又并没有把众人的胃口吊倒了。
三日之前,竹韵馆前放了一串鞭炮。这该是预示着停业结束,然则却并没有就此开门。
那天,街头坊间传得最多的话就是:“听说竹韵馆上元节重开。”
后一句则是:“听说这头一场歌舞谁能有幸一饱眼福……不是钱说了算的。”
是的,不是钱说了算的,甚至不是名望和地位说了算的。
放出要上元开业的消息的同时,馆中新规矩说得明白,这场歌舞因编排得劳心伤神,编舞之人不肯让那些个俗人亵渎了这番努力,是以并不随意迎客,而是由竹韵馆“物色”顺心合意的客人,向各府发请柬。
诚然,受邀的人仍然是客,有权选择不来,但竹韵馆这架子摆得也是够大!
一时间,才学略差又年轻气盛的纨绔子弟就心里发虚了,心里发虚一会儿就恼了。听闻有直接骂出声的,但想想谨淑翁主,又不得不忍下。
长阳城中的青年才俊同时紧悬了一颗心,生怕友人受邀而自己未受邀,从此留下“庸俗人”的笑柄,这种气氛在长阳城里从来没有过。
。
任由这种紧张弥漫了几日之后,又一道消息从平康坊传遍了各处。
——竹韵馆定下具体人数,一共一百二十人,除却二十人由竹韵馆直接发请柬相邀以外,另一百人可自行递帖申请,再由馆中从这些帖子中挑人。
还没听说过商铺反向客人收请柬的呢!!!
各方从世家贵族到文人雅士,但凡称得上一声“公子”的,此时都绷紧了一根心弦,一边觉得自己居然被个舞坊逼成这样,一边又不得不继续纠结下去:递不递帖,这是一个问题。
虽然递了兴许更容易得到这机会,从而避免成为“庸俗人”,但若递了依旧没能有这机会……不是更丢人吗?!
是以这消息散出去的头一日,红衣如料只收到不过十余封帖子,不得不说,勇气可嘉。
一一拆开,读过内容,淘汰一半;剩下一半呈交谨淑翁主,听她详细说过家世背景、处事性格之后,留下三个。
着人大张旗鼓地奔赴这三人的府邸奉上请柬,长阳城的上流阶层登时炸锅了。
这就白白看着三个人得了请柬,按十几个人算,这比例并不小。想想自己犹豫这一天,就这么把这机会放了过去,难免有人痛心疾首。
于是打从翌日晨曦破晓开始,各处帖子纷至沓来!
各种文风齐全,内容也让人眼花缭乱。大力阐述自家背景的有、说自己有何本事的也有,十分清高、只寥寥数字说清名字与住处的亦有……
感觉好像在收简历,也好像在挑相亲对象,总之红衣绿袖与谨淑翁主一同挑了一天。
到了傍晚,又是二十封请柬从平康坊中送出。比昨日多了十七封,但若算比例,已是小多了。
拿到请柬的人还让旁人摸不出什么规律——虽都是年少有为的,但数算下来,家世却是天差地别,譬如威望在外的大世家芈家长子接了请柬,贱籍出身的大将军郑启的长子也接了请柬;再譬如……叶家两个公子同时递上帖子,结果却是庶子受邀,嫡子反倒没有。
不止摸不清门道,有些情况甚至有违众人眼里的常理。一众仍在观望的公子就更紧张了,有的虽已将帖子写好,却还是不敢送出,搁在案上兀自矛盾到半夜。
。
席临川则是没写帖子还矛盾到半夜。
他心里强拧着一口气,自己都不知哪来的荒唐自信,竟想熬着就不递请帖,倒看看最后那由她们自己挑选的二十人,能不能有他一个!
虽是知道红衣巴不得躲他远些,可是……
他自认在长阳城里名声还是可以的,乃至在整个大夏,名声也是可以的。
排不进头一百二十号?不能够吧!
同时却又很没自信……
即便红衣是在做生意,连他都瞧得出这些不过是生意上的手段、请他这年轻将军去多少能帮她造造势,但是……
他毕竟曾经差点要了她的命,最后弄得她对席府那般厌恶,宁可自己咬牙谋生都要离开,谁知她会不会请他。
人都是有私心的,单要为竹韵馆造势……其实没有他,她也可以做到。那么多贵族名士齐聚一堂,能引得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多了去了。
席临川心下踟蹰着,感觉心里好像有两只杯子,一只是“自信”,一只是“不自信”。却只有一杯水,在两只杯子间倒过来、倒过去,再倒过来、又倒过去,为难到了极点。
终于怅然一叹,他提笔蘸了墨,琢磨起如何落笔才好。
良久之后,微有一笑,平心静气地写了下去。
。
连日来工作量太大,神经太紧张,虽是累得不行,但睡眠质量反倒持续走低。
腊月廿八,红衣、绿袖、谨淑翁主再坐在一起时,都有点萎靡不振。
三人先饮着清茶提了提神,而后绿袖“抱”过数只信封来,打了个哈欠:“昨晚数过了,今天要看二百四十七封。”
“……”谨淑翁主伏在案上,眼巴巴地问红衣,“咱还有多少封请柬?”
“算上那二十个,还有二十一个。”红衣答道。
就是说,除了她们主动想请的人,只剩一个了。
三人打起精神来拆信封看帖子,好在虽然人数众多,但因只剩了一个名额,要求被无限拔高,筛选的也就快了。
“啧啧,这个文笔,若搁前几日,一准儿给他个请柬。”谨淑翁主感叹道。
绿袖咧了咧嘴:“我的天……这是游历过周围各国的那位游侠,唉,怎的今天才送来!”
“这个……贺家人!前朝皇族!”
三人一边看着一边感慨,偶尔真有觉得不来可惜的就搁在一旁,看能否努力从那二十封里匀出一封来给他。
转瞬之间已到了下午,案上的一摞信件越来越薄,谨淑翁主忽而一声惊叫:“啊!!!”
正专心看信的红衣和绿袖一嚇,差点把手里的信撕了。
“这这这……”谨淑翁主轻掩着嘴,满目震惊,愕了好一会儿之后,把手里的信拿给红衣看。
红衣的目光直接落在落款上,也一声惊呼:“聿郸?!”
“这是……”谨淑翁主吓得神情都僵了,“赫契巨贾……”
“我知道。”红衣深吸口气,蓦地一拍案,“就他了!”
“……啊?!”这回轮到余下二人被她吓一跳。
“咱这场舞多用战歌,表达的是什么事、针对的是什么人,不用想都知道。”红衣不禁露出笑容,“他这赫契巨贾敢来,比头一天递信的更有勇气。他若最后真能来,必定引得各方议论不断,没看过这舞的人会愈发好奇这舞到底有多好,竟把敌人都招来了……于竹韵馆没有坏处。”
谨淑翁主怔然听了一会儿,遂轻一点头赞同了她的说法。然则在她准备落笔写请柬之前,绿袖忽地一唤:“翁主等等……”
谨淑翁主的手顿住,红衣也看过去,绿袖犹犹豫豫地将拆开的信放到了案桌中间:“这个……是席公子。”
来的真不是时候。谨淑翁主的心一悬,看向红衣,当即便拿出翁主的身份来做这决定,让席临川来,管那什么赫契巨贾呢!
☆、第55章
红衣心里一滞。
近来忙得太焦头烂额,醒着的每一秒钟都在料理竹韵馆的事,一封接一封信看得头疼,晚上回家除了想睡觉以外什么都没心思想,还真一时没顾上席临川……
眼下信在面前了,红衣的心情复杂了起来。虽然她们在评判上有个大概的标准,可这标准里个人感情的成分也不少,而对席临川,这“感情”太复杂。
心里的某一部分,她一直是恨他的,原因相当的简单——因为这人差点让她魂归西天。
可割开这一部分,其他方面,就不是这么简单的感觉了。
放在明面上的战功不必多提,往日的相处间,红衣对他不是没有钦佩。
不论是他义愤填膺地找何庆算账的时候,还是耐心的陪孩子们玩的时候,或者不管不顾地抱着她冲出席府找郎中的时候……
不可否认这个人身上的优点太多,就算是她这心里有道坎始终过不去的,都能随手数出一溜他的好处。
所谓“男神”大概就是这么回事,闪光点来得太明显太亮眼,让你想选择性失明都做不到。
深吸一口气,红衣把那张纸笺拿了起来,纸上算上落款只有三行字,笔触劲力十足,读起来又不难想到他温和的样子。
“愿能一观究竟,说与众将来听。知民心所向,军心必振。”
“顺致商祺。”
“席临川,敬呈。”
红衣读得不觉间乱了心绪,好像有微风不断拂过湖面,吹出一阵又一阵褶皱,怎么都平静不下来。
“就别请那胡商了。”谨淑翁主凑过来扫了眼信上内容,一笑,口中添了点施压的意思,“自家将领都未能得见,你要便宜了外人,我可不答应。”
红衣的视线从信上挪到她面上,静了一静,口吻却前所未有的坚定:“不,请聿郸。”
竟是不肯妥协。
谨淑翁主眉心皱蹙,未及一表不满,便见红衣拿了案桌一边的红纸来。
那叠红纸和谨淑翁主正要写的那张一样大小,但是洒金的,一共二十张,是为那二十个她们要主动邀来的人备的。
“请骠骑将军,用这个吧……”红衣将纸放在谨淑翁主面前,打商量的口吻,“我觉得……那二十人里必须有他,还有大将军和何将军——他们若不肯来无妨,若我们不请,当真不合适。”
谨淑翁主和绿袖听罢,同时在心里大松口气,自然答应得毫不犹豫:“该是如此!我这就写来,立刻着人送去!”
红衣斟酌片刻,却颔首道:“嗯……不急。”
。
那一百份请柬里的最后一张,在除夕夜送出了平康坊。纵使各家都团圆着欢腾着,也没能掩过这张请柬带来的风头。
——竟是给那赫契巨贾的?!
——他竟也敢发帖子去?!
——不是针对赫契而编排的舞吗?他怎么想的!
正在宫中参宴的席临川听得手下来禀,蓦得被一口酒呛了:“……你说什么?”
那手下大气都不敢出,又不得不答,小心翼翼地重复了一遍:“最后一张请柬……刚送去给聿郸了。”
他突然感觉酒气冲得很厉害,直冲得脑中发懵。他下意识地拿了搁在一旁的茶盏,抿了一口,借着茶香才略缓过劲,哑声一笑:“知道了。”
那人一揖退下,他兀自滞了一会儿,摇了摇头,又夹菜来吃。
纵使文武百官都知道骠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