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名将-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上之余,戚儿便把时间用在弹奏这些曲谱上面,直到时间差不多不能打扰别人,该熄灯的时候,戚儿才停了下来。
对于戚儿晚上弹奏琵琶,府里的人并没有怨言,本身大部分人对戚儿就怀有关爱迁就的心理,而且戚儿弹奏的调子很好听,可作为枯燥一天之后的消遣,久而久之,易府里的人用过晚饭之后,就习惯了耳畔必然会想起琵琶音,这成了戚儿的习惯,也成了易府所有人的习惯。
当然府里的人在第一次知道了这琵琶曲是戚儿弹奏的,对戚儿是不吝赞美。
在这一段时间,戚儿也到过乔梦真的住处几次,询问了诗词方面的知识,乔梦真教导戚儿入门,师傅带入门,修行靠自己,往后诗词方面的修养就靠戚儿自己学习提高了。
光阴似箭,从戚儿进入书库不知不觉已经半年了,半年的时间也许不长,但对于戚儿来说,却是充实自己的半年,她每日沉浸于书库之中,心无杂念,加上本身她的天赋聪慧,进步惊人,或许可以用天才来形容她,古今也不是没有五岁便能吟诗作对的天才少年,对于在书中淫浸半年的戚儿来说,她也差不了多少,虽然还无法做到吟诗作对的层次上,但已经能欣赏诗词了,而易中天的诗词是戚儿最喜爱的,当中有很多一部分是描写童真趣味的诗词,通俗易懂,而戚儿这个年纪也能感受到那种情感,大概因为这样,才让戚儿对易中天的作品存有偏好吧,相反一些大家的诗词因为阅历不够未能领会,却让戚儿忽略,或许那些诗词经典流传千古,可对于戚儿来说,她并无法真正了解,她的心性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人生的喜乐悲苦,人生的大彻大悟,通过诗词流露出来的那份内心的情感,戚儿要有深刻的感受也许要十年二十年之后。
戚儿的蜕变,易府的人有目共睹,府里的下人给戚儿起了个小才女的外号,乔梦真与易夫人也感欣慰,这可真是无心插柳啊,十年之后,也许戚儿会成为下一个李玄观。
夜晚,玄观与易夫人坐在大厅闲聊起来,至上一次,玄观已经半年没有来了,而这一次到来还是夜晚拜访,可以想象她是忙到何种地步,因为久不相见,易夫人思念深刻,显得热情非常,她还吩咐小乔去请乔梦真前来相聚呢。
三女共坐一堂,说些闲语家常,就在这时琵琶曲又如约而至。
乔梦真与易夫人已经习惯了,玄观倒是有些惊讶,这府里又谁会弹奏琵琶呢,梦真倒算一个,可是她此刻却在自己的面前,突然调子几个急变之后,玄观却静心聆听起来,她在乐曲上面的修养却远远不是府里其他人人可比的,或许别人只是感觉很好听,她却能听出一些细微的变化,一些列平淡的平音,就似一条永不变化静静流淌的小溪,让玄观能感觉作曲之人的柔情款款,而突然曲调大变,抑扬顿挫,上一个调子高入云霄,下一个调子八转低入谷底,让玄观感觉作曲之人狂妄不羁,性情复杂多变,听起来这不是同样一首曲子,倒好像几首不同曲风的曲子糅合混杂在一起,但是玄观高深的曲乐修养,让她认为这是一首完整的曲子,当中几处细腻的处理,让这首曲子变成一首空灵,没有任何环境意境限制的曲子,便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随心所欲!
一曲完,易夫人与乔梦真安坐微笑,玄观却久久回味,只听乔梦真道:“这首曲子我第一次听也感觉突兀,也不知道是那个狂人所作,明瑶你会好奇也是正常。”
玄观笑道;“可惜弹奏之人只弹奏出三分味道来,此曲可不好下手,听此曲弹来娴熟,怕是有了一些时日的练习了”,玄观说弹来娴熟,又说只弹奏出三分味道来,让乔梦真感觉怪异,问道:“我还以为戚儿将此曲演绎的娴熟无比了呢?”
玄观笑道:“听此曲,倒让我有弹奏的兴趣,可我只能演绎七分味道,就不献丑了”。
此话一出,乔梦真大惊,她可是知道,玄观琴艺的造诣,连她都这么说,如何能不惊讶,她所说的三分、七分,已经不是技巧的问题上了,却所指意境,心曲如一,浑然天成,那是不是代表说,戚儿在曲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诣。
玄观笑道:“这戚儿可否招来一见”。
乔梦真想不到素来对诸事冷漠的玄观居然有了兴趣,当初她认为玄观可算是戚儿的一大名师,后来想到玄观的性子,觉得此事不太可能,若是戚儿能得到这大东国第一才女指点一二,对戚儿来说可是受益匪浅,想到这里,应道:“我让小乔去把戚儿叫来”。
在戚儿到来的这段时间,易夫人便简单说起戚儿来,说戚儿身世凄惨,被收留入易府时,玄观表情未变,一直保持淡淡微笑,直到易夫人说到戚儿一个人将书库管理的条条有序时,玄观才出口赞道:“小小年纪有此心性,实在难能可贵”,有些话不必说的太透,寥寥几语,玄观就能敏锐的捕获到整个过程,管理书库岂是一件易事,更何况要分类归档,对于一个初学文字的小女孩来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而她能做好,已经展现了她的耐心、认真专注、毅力但凭其中一点,都是难求,戚儿却皆有,玄观何能不赞,而天赋这东西,玄观从来不看好,少了认真努力,再好的天赋也是荡然无存,而玄观本身就是个心无杂念,执着一物的人,也正因为这个心性,当她想做好某一件事情,必定能做的比别人要好。
戚儿抱着琵琶走进大厅,小乔让她带上琵琶的,戚儿的身子小,这一把琵琶几乎把她整个人给掩罩个七七八八,让人觉得很不协调。
进入大厅,戚儿垂下头,并没有四处张望,依然给人乖巧守礼的印象。
待易夫人问话,“戚儿,你的曲子打动了一位贵客,这是李小姐,过去拜见一番吧”,戚儿才抬起头顺着易夫人手所指方向望去,在看见那人相貌时,戚儿整个人顿时惊呆了,美若天仙的容颜,安静优雅的气质,一身白衣永远是那么的脱俗,还有她嘴边永远不变的淡淡微笑,让人感觉那么和蔼可亲,她永远都不会忘记这张脸,这个人,那天夜晚相撞,戚儿已经把玄观当做仙女看待,而她也把自己的位置摆放在人间卑微的人儿,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就是差距。
戚儿呆呆的看着李玄观,久久不语,她的内心震撼而无法缓过心神来。
无论戚儿的表情多么惊讶,玄观还是一副淡淡的微笑,她美丽的眸子却已经在打量起戚儿来,戚儿的容貌,戚儿的姿态,戚儿的衣着,玄观很少这么认真打量一个人,因为她很少对别人留有太多的印象,而此刻却想通过这第一眼来对戚儿有个大概的了解。
对于戚儿的呆滞,易夫人和乔梦真还讶异,在印象中戚儿很懂礼貌的,而此刻她却愣愣的看着明瑶,什么话也没说,若说被明瑶的美色所摄却没有可能,一个小女孩这方面的感觉一般都不是很强烈的。
戚儿没先拜见,玄观却先问话了:“你叫戚儿?”
戚儿脸蛋顿时红了起来,以为这仙女姐姐认出自己来了,而实际上玄观对于戚儿已经没有印象了,就如前面所说,玄观对别人很少留下太多的印象。
戚儿点了点头,心中莫名的兴奋期待起来,不知道仙女姐姐会跟自己说什么呢?以后自己是不是能经常看到她,而此刻她的双腿已经有种控制不住想迈出朝玄观靠近,那像母亲的感觉多么让人留恋啊。
玄观笑道:“戚儿,你的琵琶弹的很好,是谁教你的呢?”
戚儿转身朝乔梦真看去,应道:“是乔小姐教我的”。
乔梦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其实她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在戚儿身上,若是说自己教的好,还不如说戚儿学的好。
“哦”,玄观有些讶异,说实话梦真的琴艺已经不如戚儿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不是没有的事,只不过这才短短半年时间,这女孩身上果然有一种寻常人没有的心性专一,刚才玄观大胆的猜测,这女孩的琴艺是易寒所教,而刚才她所弹奏的曲子定是易寒所作,世间也只有易寒那样的怪才能做出这样的曲子来,她之所以想见戚儿,也是想从戚儿身上获得有关于易寒的线索,玄观问道:“戚儿,在乔小姐教你琴艺之前,可有人教导过你?”
戚儿摇了摇头,“没有”,易夫人和乔梦真却不明白玄观为什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来。
玄观继续问道:“那这首曲子你从那里学来的?”她当然不会认为是戚儿自己作的,她还没有到这个程度。
戚儿弱弱道:“我在整理书库的时候,发现一些曲谱,所以我便另外抄录了一份”,她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合乎规矩,所以的有些担心,但是就算要受惩罚,她也不会说谎。
易夫人顿时恍悟,说道:“莫非这些曲谱是寒儿所作”。
玄观微笑点头:“应该是如此”,这些曲谱若不是戚儿喜爱,特别整理出来,恐怕就难见天日了,倒也机缘巧合。
玄观朝戚儿道:“你的琵琶可否借我一用?”
戚儿毫不犹豫的点头,抱着琵琶递到玄观的手中,乔梦真感觉到玄观有想弹奏一曲的意思,有些激动,玄观所奏乃是天籁之音,以前就算她在李府,也难得一闻。
玄观垂下眼皮,静谧的酝酿了一会之后,自然而然的拨动琴弦,轻轻的曲调响起。
府里的人在听到琵琶音的一瞬间,立即被石化了一样,变得一动不动,整个易府的一切似静止了起来,她的琴音浑然天成,让所有人感染,心神为之所摄。
一曲完毕,大厅里的所有人久久回味其中,过了好一会儿,才从这种静谧的气氛中回过神来,而此刻在戚儿心中,眼前的玄观就是仙女在弹奏仙曲,同样的一首曲子,经不同人之手演绎,却是天差地别,对于仙女姐姐,戚儿是仰慕到了极点。
乔梦真赞道:“明瑶,你这一曲真可谓天籁之音,人生难得一闻啊”。
玄观笑道:“我也只是弹奏出个七八分来,此曲本应石破天惊,就算千军万马也顿时鸦雀无声”。
戚儿痴痴的看着玄观,目光充满仰慕,玄观笑道:“戚儿,你可愿意做我的学生?”玄观虽才高八斗,被称为天下第一才女,却从来没有起过收徒的念头,因为她所学别人学不了,而戚儿这份心性专一,心无旁笃与她有些相近。
戚儿内心激动的就要立即跪下来拜师,可是她还是转过身,目光充满期待的看了乔梦真和易夫人,她必须征求夫人和乔小姐的同意。
乔梦真笑道:“明瑶,你有收徒之心,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朝戚儿点了点头,却什么也没说。
易夫人笑道:“戚儿,还不快点拜见先生”。
戚儿征的两人同意,立即朝玄观跪下,“戚儿拜见先生”,她从来没有拜过先生,不懂拜师之礼,却诚恳的额头贴地,叩了几个响头。
这几下可真是确确实实的清脆的响头,玄观忙上前将戚儿扶起,见戚儿额头叩的都红了,心生怜爱,手指轻轻的揉了起来,轻声道:“你若认真,我必倾囊相授”。
戚儿又感觉到当初的那股温柔,内心暖暖的,又矛盾的激动非常,不知怎地,眼眶红润就流出泪水来。
这一次玄观只是微笑的看着戚儿,却没有伸手擦拭她的泪水,突然瞥到戚儿头发上的木簪子,露出神秘的微笑:“戚儿,你与我也算有缘”。
戚儿猛点了点头,看着玄观,心里多么希望她就是自己的母亲,或者玄观给她独一无二的感觉,让戚儿已经当做母亲看开。
玄观说道:“夫人,明瑶想到书库看一看”。
易夫人应道:“好,小乔掌灯,领明瑶前去书库”。
玄观对着戚儿道:“戚儿,你是书库管事,也一起过去吧”。
“是,小姐”,乔梦真提醒道:“戚儿,以后你应该叫先生了”。
戚儿立即改口道:“是,先生!”言语之中充满兴奋喜悦。
玄观和戚儿离开大厅之后,易夫人笑道:“收了戚儿这个学生,明瑶以后应该会经常过来吧”。
乔梦真道:“明瑶会收戚儿为学生,实在超出我的意料,这明瑶这个名师,戚儿他日必成大儒”。
再说玄观这边,进入了书库之后,正静静的看着易寒所作的诗书字画,她看得入神,一旁的戚儿虽然有话要问,却不敢打扰。
突然玄观却吟起这些诗来,一首之后又是一首,有一些戚儿已经熟记在心了,只感觉先生念头,更有味道。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小乔提醒道:“李小姐,天已经黑了,该休息了”。
玄观应道:“小乔,你带戚儿回去,今夜我就在这书库待下了”。
戚儿道:“先生,我留下来给你掌灯吧”。
玄观轻轻摇头:“你先回去吧”,口气却是那种不容拒绝的轻柔。
戚儿走后,整个书库只剩下玄观一人,她继续念着诗,一首接着一首,似乎永远不知疲倦,一整夜,她就呆在书库念着诗。
第一百零四节 光阴流逝
玄观在书库里呆了一夜,观阅了易寒的作品,本身少女的玄观与少年的易寒是没有交集的,但是看着易寒的那些发自内心情感流露的作品,玄观就好似走进少年时候易寒的内心,通过他的眼睛看着那个时候的景物事人,填补了两个人那些岁月的空白,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而又无法言传的。
虽然收了戚儿为徒,玄观却早早就离开了易府,对戚儿却没有言传身教,但其实她已经教过戚儿了,在昨夜她弹奏一曲的时候。
戚儿早早起身,也顾不得用餐就望书库赶来,书库的门掩着,戚儿推门进去,喊道:“先生”,却没有人回应,书库空无一人,玄观已经离开了。
戚儿有些失落,先生不告而别,过了一会之后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突然看见桌子上放有两本书,一本是《道德经》,一本是《九州周游厉记》,旁边有玄观的亲笔留言,希望戚儿好好看着两本书。
这两本书是玄观特意为戚儿挑选的,《道德经》是用来雕塑戚儿的品格德操,这是一个文人最重要的修养,德品为先,才为其次,从这一点来看,玄观还是有其传统的一面,并不似易寒那样放诞不羁,世俗伦理不放在眼中。
而《九州周游厉记》讲述的是人文地理,各地的风俗差异,还有作者的一些亲身经历。玄观挑选这本书也是有她的想法,戚儿年纪善幼,最缺少的就是人生经验,阅历,对世间人和事的认知了解,而一个人要做到处事有道,须心中有天地,而《九州周游厉记》一书可以无形之中让戚儿这个世界有粗浅的认知,人的意识概念是后天培养灌输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对待事情有不同的态度。
因为是玄观挑选的,戚儿阅读的更认真,道德经告诉她什么是立世之本,而九州周游厉记却让戚儿对其中的人文趣事充满兴趣,心随着作者似走遍了九州。
又过了几天,戚儿一直期待先生到来教导她,可是玄观并没有来,这显然让她很是失落。
府里的人知道了戚儿成为李玄观的先生之后,无不惊讶,他们可都清楚,李玄观许久以前可是大东国第一才女,而现在的李玄观可不仅仅有才女之名,她还是一介大儒,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她的真才实学,重修韩江堤防,解决了一到谷雨时节,洪水泛滥的顽疾,同时让韩江两岸的大片沦为泥塘的平原又重新变成肥沃土地,弊变极利,原本为非作歹的洪水经疏导变成可供灌溉之需的来源,短短数年,荒寂的韩江两岸又恢复许久以前的富饶景象,单此一功,李玄观已经足矣被称为造福民生社稷的第一人。
过程的艰辛,许多人并不得知,但是所有人看到了结果,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李玄观做到了,这就足够了。
随着戚儿成为李玄观的学生,戚儿的身份地位也水涨船高,府里的人不再把戚儿当成府里的一个小丫鬟看待,而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小文人。
这一天戚儿终于向易夫人请了一天的假期,半年多来,她没有去看大哥,心里很是内疚,也是她一心扑在整理书库上面,却没有闲暇下来。
易夫人听了戚儿请一天假期的理由,觉得这孩子知恩图报,难能可贵,特意赏了她十两银子,同时不放心她一个人外出,让小乔随行前往。
就算易夫人不这么说,戚儿也想让小乔随行,因为她在京城人生地不熟。
两女走在大街之上,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戚儿感触很深,半年多前,当她来到京城时,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心里念着有一口饭吃就可以了,而如今她有了一个家,还有一帮关心她的人,她觉得自己的幸运,对目前的生活也很满足,突然对着小乔深情道:“小乔姐姐,谢谢你,若是没有你,戚儿就不会有今天”。
小乔有些讶异,一瞬之后却笑道:“戚儿,我们现在的感情还用的着说这些吗?”,一语之后道:“你不是要给你大哥买一套衣衫吗?走吧,我们到成衣铺挑选一下”。
走了没一会,戚儿便看见一家成衣铺,门面光鲜,一看就档次不低,也是当然在京城这种地方,又是在大街上的门面,一般都不简单。
小乔看了一下牌匾,“苏家衣铺”,这苏家衣铺是杭州苏家的产业之一,在大东国各地都开有分店,杭州苏家前几代人就是靠纺织起家的,而纺织也是杭州苏家最大的产业,乔小姐缝制衣衫的布料大部分就是小乔在这苏家衣铺购买的,小乔对这家店也算熟悉。
戚儿道:“小乔姐姐,我们进去看看吧”。
小乔点头,戚儿跟在后面,她从来没有进过这种地方,陌生而又怯怯,从小身份卑微的她暂时还无法转变这种心理。
铺子里的掌柜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两个伙计,一男一女在整理打扫铺子,这会还早,铺子里面并还没有客人,显得清冷。
小乔一踏入铺子,那掌柜立即迎了上来,“小姐,你来的正是时候,我们铺里刚刚来了一批新的布料”,从掌柜的口吻,显然,小乔已经是这里的熟客,掌柜一眼就认出小乔来。
小乔应道:“掌柜,今日我不要布料,我是来买成衣的”。
掌柜点头道:“有有有,成衣多的是,随便挑”。
小乔低头问道:“戚儿,你要买什么样子”。
戚儿应道:“我也不知道”,她从来没有购买经验,刚才瞥了几眼,有些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掌柜这会才注意到小乔的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姑娘,笑道:“原来是小姑娘要买衣衫啊。”
戚儿问道:“老板,我想给我大哥买一套衣衫”。
掌柜观察起戚儿来,看她一身衣着朴素,心中已经基本有底了,这小姑娘定是大户人家的佣人,她的大哥也就是普通人了,问道:“小姑娘,你大哥多大了?”
小乔接过话,道:“已经成年”,说着比划起身高体型来,黄狗她是见过的,体型和少爷差不多。
掌柜道:“倒是有不少成年男子的衣衫,就是恐怕款式不太适合”,苏家衣铺所面向的群体都是一些比较富裕的人家,从布料到手工,都属于上等,他说这句话倒不是因为怕对方买不起,而是普通人家并不太适合穿这一类衣服。
戚儿不明白掌柜的意思,小乔问道:“掌柜的,你带我们去瞧一瞧吧”。
掌柜笑道:“好,小姐请”,说着领着两人到摆放男子成衣的地方去。
小乔一眼望去,就知道这些衣服都是公子哥所穿的,所用的料子是绫罗绸缎,只感觉这些衣服穿在黄狗身上实在好笑。
戚儿也蹙起眉头来,她一眼也觉得不合适。
小乔问道:“掌柜的,有没有更普通一点的”。
掌柜应道:“小姐,这些是最普通的,我们店里的成衣可能不太适合这小姑娘的大哥穿”,一语之后道:“前面路口拐弯的巷子里,有一家裁缝铺,或许两位可以去看一看”,掌柜说这番话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一般普通人家都是不购买成衣的,都是到普通的裁缝铺,用棉麻纱织裁缝。
小乔低头看了戚儿一眼,戚儿道:“小乔姐姐,我们到别处看看吧”。
掌柜亲自将两人送到门口,“本店不能满足小姐的需要,实在抱歉”。
两女前脚离开,后脚一个女子便走进了店里,女子一身朴素的衣着,脸容素雅如秋菊披霜,看上去很普通很平常的一个女子,若是用心再看,却耐人寻味。
掌柜见到这个女子,却惊讶道:“小姐,你怎么亲自过来了”,这些年正是因为小姐的功劳,才让苏家衣铺壮大起来,与方家衣铺旗鼓相当,他总觉得小姐的性情不适合做一名商人,可是她非但成为一名商人,而且做得非常的出色,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感觉矛盾而纠结的事情。
苏家衣铺这些年发展迅速,与方家衣铺旗鼓相当,很大一部分永远是因为小姐设计了这些衣服的款式,简约如她的人一般,穿过这些苏家衣铺衣服款式的人,必成回头客,后来他也明白了,这些衣服穿在身上虽然看起来并不华丽,女子却显得优雅端庄,男子显得也文质彬彬,这种感观很符合长辈的喜好。
两人走到街道上,小乔道:“戚儿,我这会才想到要给你大哥买件成衣确实不太方便”,她也意识到了,一般人置衣都是量身裁缝,却极少到衣铺购置绫罗绸缎所制的成衣。
戚儿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时也没了主意,突然看见前面一处人群拥挤,闹哄哄的,问道:“小乔姐姐,那不是一件成衣铺吗?为何人那么多”。
小乔顺着戚儿所指望去,却是方家衣铺所在的位置,这方家衣铺就是金陵方家的产业之一,而这方家也是大东国最富可敌国的家族,经营几乎染指了各大行业,控制了大东国的各大经济命脉,说句不好听的,没有了朝廷,大东国还是大东国,可是没有了方家,这百姓的日子一天也活不过去,油米柴盐,衣食住行一断,可就回到了原始社会。
小乔也是好奇,据她所知,这苏家衣铺和方家衣铺是差不多的,为何苏家衣铺显得冷清,这方家衣铺却如此热闹呢?
两人怀着好奇心走近人群,看着究竟,小乔询问了一个妇女这才知道原因,原来只是能答上三个问题就能在方家衣铺里面随意挑选一件衣衫,而不必给钱,这种便宜当然是不占白不占了,这些人都是来排队答题的。
说起来京城的这件方家衣铺早已经不是曾经的方家衣铺,不知道什么时候品味高档的方家衣服开始卖一些稀奇古怪的衣衫,进过铺子里的人就会知道,怪到何种程度,正正经经的衣衫几乎没有,里面有戏服,道士穿的道袍,和尚穿的僧服,各地方蛮夷民族怪异的服饰,最让人惊讶的,里面居然有乞丐穿的破破烂烂的衣服,这简直令人感觉不可思议。
结果当然可以预见了,用上等布料制作的这些衣衫,价格不菲自然难以销售出去,估计就算便宜也没有人会去买这些衣服,这家方家衣铺生意一落千丈,衣衫堆积如山。
而能干出这种鬼怪精灵的事情大概只有方家的千金小姐,据说方家的千金小姐出落的美艳动人,有着一副仙女般的面孔,由于她干出许多出格而又怪异的事情,加上其特殊的身份,京城之人闻方家千金方绕柔之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方绕柔小名柔儿,十五笄而字,取字“正立”二字,取自典故“柔而立,柔而正”,此时正当碧玉年华。
小乔和戚儿听完有些兴趣,可一看这人群,却只能望而兴叹,她们可没有闲暇功夫浪费在这里。
离开这里往小巷所在的裁缝铺走去。
第一百零五节 腐朽
人与人之间又岂能做到感同身受,你不了解他的经历,你也不曾体会到他内心的感触,所以当他做出一些特殊的行为来,你会感觉不可思议,甚至要问为什么?或许某一天你也有相同的遭遇时,你可能会恍然大悟,惺惺相惜。
在一处深山,层层叠叠的林木之中隐藏有一座岁月久远的寺庙,发黄破裂的院墙,青灰色的殿屋,穿插其中苍绿色的参天古木,这一座笼罩在朝霞寺庙,似山林自然的一抹剪影,显得清幽而静谧。
清晨,寺庙里面的僧人各司其职开始着日复一日的一天,打扫寺院、挑水砍柴、敲钟念经,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平静,喜乐自足。
他们远离那道德伦理约束的尘俗,过着如动物一样本能而生的生活,到底这有什么意义,或许旁人根本无法体会,一颗已经染了烟迹的心又如何能感受到那一颗原本纯净的心,对这里的僧人来说,尘俗的一切,不知便是空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
一处禅房内,一个男子正禅坐默念经文,他的一头长发与禅房内的一景一物显得格格不入,他的身体虽然一动不动,可是眉头却是皱起来的,他的身静而心却不静。
这时门外走进来一个小僧尼,“无法师弟,师傅叫你过去一趟”。
男子起身,灰色的僧袍扬起一股尘埃,干裂的嘴唇嚅了嚅,却什么话也没说,朝小僧尼施了一礼,便走出房外去。
来到一处禅房,炕上盘坐着一个老僧,胖胖的脸,笑呵呵的模样,目光看起来有些呆滞。
老僧笑道:“无法啊,喝茶吗?”
男子摇了摇头,“师傅,找我什么事情?”。
老僧问道:“无法,你不喜欢喝茶吗?”说着却自己饮用了一杯,山水冲泡的茶水滋润甘喉。
男子没有回答:“忘记了”。
老僧又笑呵呵的问道:“你来这里多少年了?”
男子应道:“有些时日了,却也没去数”。
老僧道:“你来这里三年多了,一日便是一梭,在心里留下印痕,你怎么可以忘记呢?”
男子应道:“师傅教训的是”。
老僧问道:“你的锐气与不羁那里去了?”
男子一讶,却立即恢复了平静道:“岁月淡化了”。
老僧笑道:“你是不是好奇,我为什么会知道,因为我看到了你的内心,就像每一次你进入我的屋子,你的目光都会落在茶杯上,而且你在嗅着茶香,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我要问你喝茶吗,可是你为什么不想喝呢?你刚才又说忘记了,其实你没忘”。
男子没有回答,只听老僧笑道:“执意又如何自然呢?喝一杯吧”手掌朝旁边的茶杯比去。
男子犹豫了一会,上前拿起茶杯饮了一杯,熟悉的干涩味。
老僧笑道:“三年多来你从来不喝,为什么今天又喝了呢?”
男子应道:“听师傅教诲顿悟,执意如何自然”。
老僧笑呵呵道:“即是自然,你的心又在何处?是在这寺庙里吗?”
男子一惊,已经察觉到什么了。
老僧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男子应道:“诸相本来就是虚妄,执念与不执念,都是一种执念,执意亦是自然”。
老僧问道:“知道当初我为什么要收留你吗?”未等男子回答,老僧继续道:“因为你那句,“世间有为法,如梦幻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从看你第一眼时候,就知道你心中有执念要忘记,归于平静空无,可你注定做不到,不是吗?三年多来,你无时无刻不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