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治皇后休夫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克善见了,略一思量,这才命随从收下。所谓投桃报李,趁人不备,悄声告诉何洛会:“明日皇上奉姑奶奶来。”说完,指挥随从,到城里王府去接王妃,顺道带上几个小戏子、小丫鬟,还有家里几位格格。吴克善大嗓门说话惯了,直接吆喝:“叫王妃跟他们说,都把最好的衣服穿上,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叫人一看就喜欢才成啊。”

随从听了,当即分出几个人回府传话。其余的带着庄户佃户,一起打扫收拾庭院、戏台不提。

何洛会伸长耳朵仔细琢磨琢磨,“皇上要来?打扮漂漂亮亮的?嗬,明白了。”上前跟吴克善打个招呼,说自家公务在身,这就回去。

吴克善也不拦着,满脸含笑让何洛会自便。依旧转身收拾院子。

何洛会又陪着看两眼,慢慢退出去,骑上马出了庄子,停在村口,叫来随从兵勇,小声交待:“都听明白了?明日皇上陪皇太后要来,蒙古格格们打扮漂漂亮亮,就是想趁机让皇上看上。要知道,皇上后宫可是一个人都没有。一旦看上,那可就是一步登天了。就是不能捞个宫位主,将来也是资历老,得人看重。”

兵勇都是何洛会亲信,急忙搓手笑道:“怎么着,爷,咱回家请姑娘去?”

“啊呸!”何洛会一口啐过去,“咱家姑娘才三岁,话还说不全呢!”转转眼珠子,嘿嘿笑了,“那西山温泉一事,多亏了鄂硕闺女。你,小强,去鄂硕家里,把这事儿跟他家姑娘的奶妈子说了。咱也算还个人情,明白了?”

小强急忙点头,“那没问题。鄂硕家奶妈子,上回就是小的去联络的。您等着,小的去去就回。”说着,骑马就跑。

马蹄踏踏,踢起几尺尘沙。何洛会吐一嘴沙土,对着小强背影骂道:“这荒郊野岭的,爷可不在这儿等。回京直接去步兵统领衙门。”

小强隐隐约约听明白,急忙扭头应一声,径自往正白旗住地奔。

鄂硕家后门,小强也算熟门熟路。交待完奶妈子,牵着马出了胡同,站着等大车过去,小强心里就琢磨开了,咱自己家里也有妹妹,虽说没人家董鄂姑娘文才高,好歹也是正白旗正经人家闺女,没道理跟外人通信儿,不告诉自家姑娘的。想了想,绕个弯儿,回到家里,找来母亲,细细说一番。

小强他娘听了,摆手犹豫:“这——不大好吧。咱们家姑娘初选就被退回来了。”

门帘一响,自家姑娘从屋里走出来,扶着母亲对小强说,“哥哥你放心,都是八旗闺女,乌云珠能做的,妹妹为何做不成?若不是父亲早年死在战场,咱们家过的不比乌云珠差。”

转脸劝慰母亲,“额娘您放心,这两日女儿也学了几个对子,几首诗经,这一回,纵然不能博得贵人的眼,定然不给额娘丢人就是。”

小强他娘还在犹豫,小强早拍手叫好,“正是,妹妹这番言语,方是八旗贵女风范。”

小强妹妹微微笑了,“哥哥且去当差,明日就看妹妹的。”

小强乐呵呵出门,径自回步兵统领衙门复命。也是凑巧,这家门外有个老太太,素日跟小强他娘要好,今天路过串门子,听见他母子屋里说话,转身想走。冷不丁地听见‘皇上’二字,爱热闹顿住,仔细听全了。偶尔听见这么件事,回去当着街坊邻居的面儿,当笑话说了,好笑一通这家姑娘有登天之心。言着无心听者有意,当天晚上,不少正白旗有姑娘的人家就琢磨,反正人家都去了,不差我们一个,咱也去凑凑热闹?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正白旗人家,传了个七七八八。又不知谁说了一句,当今万岁爷最喜欢吟诗作对的汉家女人模样,一时间,诗词纸贵。三更时分,还能听见女子吟诗:“锄禾日当午,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留待小窗明。”噗~~~

第二日一早,诸多正白旗秀女打扮齐整,家里父兄陪着,坐车的坐车,骑驴的骑驴,溜溜达达出了东直门。单寻那有水有草,有花有景之处,放风筝玩耍。还有那许多女孩子,临时抱佛脚,拿着本唐诗三百首,仔仔细细翻开。多亏正白旗驻扎东直门内,出门就出城。要不然,这么多闺女一同出门,走在街上,还不走漏消息,叫其他旗的闺女也得了信儿,跟着凑热闹顺便勾搭皇帝去?

皇家剧院小剧场:

菊花:出来冒个泡,省的别人占了女一号

顺治:菊菊,回来给朕当皇后吧?

菊花:滚!天空有多远,你就给俺滚多远!

布木布泰:俺可怜滴侄女,俺滴亲侄女!

多尔衮:亲爱滴,小心肚里孩子

哲哲:生男还是生女?

顺治:朕要小弟弟

作者有话要说:研讨班第四期:

布木布泰生孩子,生男孩是生女?(只有两个选项,咱就不排序了吧?)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32蒹葭苍苍

第三十二章蒹葭苍苍

吴克善站在庄子前头,听侍卫们回报;说皇太后銮驾已经由神武门启程;赶紧收拾衣袍,请来王妃好生照管后院女眷。一切打点完毕,小心问侍卫;“周围可打点好了?没闲杂人等了吧?”

侍卫上前回话,“王爷放心;早就打点好了。汉民都被赶在家中,无事不得外出做农活。只是——”

吴克善一瞪眼,“只是什么?还不说明白;支支吾吾作甚?”

侍卫这才小心回答:“只是沿途不少景致周围,都或坐或站,或是游玩;或是上香,那么许多满人小姑娘。都有家人作陪,打出名号,说是正白旗。奴才们不好当面驱赶。”

“哦?正白旗?”吴克善笑笑,摆手说知道了,叫侍卫们只管各司其职。不多时,有两对太监骑马过来,走到村口站定。又过一炷香时候,再来两对太监,到接驾院子前头站稳。吴克善再仰头,两对太监骑马飞奔而来。再后面,就隐隐约约旌旗展展,五彩霞光,不用问,就是皇上与皇太后銮驾到了。

蒙古规矩,来了客人,素来是男主人与女主人一同出面迎接。吴克善与王妃带领家中老小,分列两排,沿村口跪下。哲哲老远得知,急忙吩咐宝音,“都是自家骨肉,不用多礼,快叫他们起来。”

宝音传出话去。吴克善这才扶着王妃站起来,等在院子门前。眼看着顺治御辇在前,哲哲銮驾在后,依次进了村。农家院子虽然宽敞,毕竟比不得皇宫禁内。到院门外,御辇、銮驾停住,吴克善恭请顺治下车,王妃带着媳妇、侄女、侄孙女们,搀扶哲哲进院子。

见院子里宽敞干净,有花有草,哲哲笑了,拍拍王妃的手,“难为你想着,把个农家院落整治的这么齐整。”

王妃急忙谦虚回话,“皇太后夸奖了。哪里是侄媳妇有心,都是几位格格操持的。”

“哦?”哲哲瞧一眼身边娜仁、塔娜姐妹,再看看几个重侄孙女,一个个青春靓丽,点头笑了,连说几个“好”字,带着王妃率先进了后屋。顺治自有吴克善领人陪着,喝茶吃点心说话。

不一会儿,庄头来报,说戏台已经收拾完整,问什么时候开锣。一道道报进后堂,吴克善王妃听了,伺候哲哲更衣,奉茶后问午饭摆在何处,戏什么时候上。

哲哲想了想,“外头天气不错,难得清风白日的,索性,咱们就在戏台前头听戏。边吃边看。也热闹不是。”末了交待,“我的儿,可不能耽误人家务农。虽然哀家不懂,却也知道,种地的讲究一年之计在于春。”

吴克善王妃急忙笑着回答:“耽误不了,这是村里老戏台了,不是占用耕地新盖的。”指着门外空地说道:“您瞧,这不,就在那儿呢。”

哲哲听了,这才点头。

不一会儿,外头鼓乐戏子就位。侍卫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个戏台周围团团围住。吴克善这才亲自来请姑母入席。

哲哲一手拉着吴克善,一手拉着顺治,带着侄媳妇、侄孙女等人,宫女、太监簇拥着,出了院门,往北走一箭之地,迎面就是一座戏台。戏台前头,摆着八张八仙桌,四张坐男客,四张坐女客。因为都是近亲,并无屏风隔断。哲哲拉着王妃连同俩个侄孙女娜仁、塔娜,坐了居中靠西一张桌子。左手是几个侄孙媳妇,右手紧邻着顺治桌子,由吴克善坐陪。

哲哲、顺治坐定,就有管事太监捧着丹盘,拿着戏单,请太后、皇上点戏。

哲哲年纪大了,喜欢热闹。听王妃说猴戏不错,点了出《大闹天宫》。顺治此来,一来是走走逛逛,二来是为了孝顺哲哲。忖度哲哲想法,点了出《张良拾履》。

吴克善喜欢看武戏,也不看戏单,张口点了个《关公战秦琼》。管事太监一听乐了,不敢当面笑,只得苦着脸说没有这出戏。吴克善觉得丢了脸,当场就要发作。还是王妃性子好,直接叫他们来一出热闹武戏就成。

戏台上先唱猴戏,宫人们来来往往,端酒端菜,都是农家土味,别有一番风趣。底下几位格格点,分别是《春香闹学》、《长门怨》、《西厢记》与《文君卖酒》。

起先顺治还有心思看。到后来,听着小旦依依呀呀唱什么“自古君王多薄幸,金屋藏娇为功名”,心里就不痛快了。再听后一折里,小生夜里幽会佳人,心中更是不喜。朕是皇帝,想要临幸个宫女,还要事先到慈宁宫报备。你个白丁,凭什么这么自在。

扭头看哲哲看的津津有味,不敢说换戏,只得装作不胜酒力,歪歪扭扭趴在桌上打哈欠。

哲哲留神一看,知道他想借机出去走走。只得替他掩护:“皇上醉了,吴克善,扶他歇着去吧。”

昨日就商量好的事,吴克善如何不明白。急忙应声,带着亲近子弟,扶着顺治到院子里,找间净室歇着。等屋里人都出去,顺治一下子蹦起来。吴克善吓了一跳,随即笑了,“皇上,您别急,就是要出去逛逛,好歹换了衣服。”说着,打开床头箱子,取出一套靛青长袍,连带黑稠马褂,一双黑皮靴来,请顺治换上。

梁九功那里,也换上一套葛布小厮衣帽。顺治伸着胳膊,由着随从换衣服,对着吴克善笑了,“舅舅想的真周到。”

吴克善急忙摆手,“哪里哪里,都是王妃带着几位格格操持。这些小事,若没个女人,我一个大老爷们儿,还真办不周全。”

顺治听了一笑,并不搭话。一时更换完毕,对着吴克善说一声,“前头就劳舅舅照顾。”领着梁九功,带着一帮便衣侍卫们,骑马挎弓,从后门跑了。

吴克善不放心,追出后门,叫来蒙古侍卫,偷偷跟上,暗中保护。这才掸掸帽子,小声问管家,“外头都安排好了?”

管家笑着躬身说道:“您老放心,咱们这次选的,都是年少英俊,家里日子厚实的蒙古少年。保管那些个正白旗姑娘们看花了眼。”

吴克善点点头,“那就成。若是能趁机成就几对小夫妻,也不枉咱们忙活一夜。”说完,呵呵笑着出了前门,陪哲哲吃饭看戏。

顺治骑马跑了一会儿,太阳一照,薄薄地出了一层汗。回头看一眼,吓了一跳。刚才出庄不觉得,原来,这一行人跑马,走的都是农户刚种的小麦。想起昨日范文程说起农耕不易,一代枭雄曾曹操以发代首,不准踩踏青苗,连声懊悔。赶紧出了麦田上大路,走走停停,看看地里麦子长势。走了一里路,多少总有些帝王巡视之气。

身后太监、侍卫们一个个战战兢兢跟着,生怕小皇帝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惆怅的,吓死个人。

不多时,微风乍起,柳絮纷飞。顺治极目远眺,远处一道银波,粼粼闪烁。原来是条小河。河岸上垂柳依依,有花有草,有水有石。正是一处观景之地。

顺治乐了,下马扔缰绳给贴身侍卫,迈大步就要去瞧瞧。梁九功急忙爬下马来,小跑追着。主仆二人前面走,后头三三两两侍卫跟着。手心捏一把汗,生怕一个不小心,把万岁爷给弄丢了,回去不好交差。

顺治高高兴兴走走停停,一路上,不小心缠上五六只风筝,撞上七八次姑娘,梁九功帮着赔了十来次银子。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对儿一对儿少男少女面对面站着,你吟一句诗,我唱半首歌。此事春风拂面,桃红柳绿,映衬着欲语还休、寄帕子留玉佩,端的是年少风流,羡煞鸳鸯。

看了半天,顺治掰指头数了数,暗暗奇怪,问梁九功,“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八旗家闺女都出来踏青了?”

梁九功站在一旁赔笑,“主子,这哪儿有八旗呀。秀女大选那天奴才可是瞧见那阵仗了。咱们遇到的,顶多只有那天八分之一。”

“八分之一?”顺治摇头笑了,“那岂不是一个旗来了?”

身后一个侍卫大着胆子赔笑,“回主子的话,奴才瞧着,今天来的男人,大多是正白旗出身。”梁九功冲他狠狠瞪一眼,那侍卫低头不说话了。

顺治“哦”一声,问:“你怎么知道?”

那侍卫低头慢慢回答:“回主子,奴才是鳌拜大人麾下,正白旗出身二等侍卫。刚才好几个年轻人,都是奴才邻居街坊。”

“哦。”顺治随口应一声,摇着马鞭往前慢慢悠悠走。一路听着吟诗声声,女孩子们一个个花枝招展的,站在柳树下,坐在石头旁,念着“二月春风似剪刀”,哝哝细语,听着熨帖。顺治只顾微笑,暂且与民同乐。再也不肯搭理一人。看的梁九功又高兴,又懊恼,又害怕。

小河在前面绕了一个弯,转弯出,一棵桃树铺在水面,一棵梨树,立在岸边。河水浅浅,一块大青石,露出水面。青石上,坐着一位少女,罗裙遮住绣鞋,红绳扎着发辫。少女身后,垂手站着两个丫鬟。就见少女对着阳光,展开一本书,轻轻念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几句念完,半张脸朝着太阳,半张脸遮住阳光,对着水面星星点点,淡淡地笑了。

顺治站在河岸上,安安静静听女子念完,点点头,掐梁九功一把。梁九功忍疼,龇着牙不敢吭声,生怕打扰这难得的静谧。哪知,嘴张开还没合上,就听顺治捧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正白旗闺女:姐妹们,皇上来,上

科尔沁少年:弟兄们,美眉来了,走起

董鄂家丫鬟:快点儿,搬石头来,姑娘要坐水中央

梁九功:皇上快跑,前有狼后有虎

鳌拜:怕什么,关门,放菊格格

研讨班:

确定生男孩,话说,生一个还是生两个?

其实,俺想让一下子生仨,就怕养不活哇,呵呵

通知:没看的赶紧看,周三俺就要V了,从30章起倒V。周二不更啊亲们,俺抓紧时间写八爷跟四爷JQ

☆、33所谓伊人

第三十三章所谓伊人

顺治捧腹大笑,一直笑弯了腰。

梁九功赶紧扶着顺治;嘴里焦急问道:“主子;主子,您没事儿吧?要不要奴才给您揉揉肚子?”

顺治摇头,扶着梁九功一面捂着肚子笑;一面扭头上了河堤,带着人骑马走了。

大青石上女子听见马蹄声;赶紧站起来,望着远去尘土,咬咬嘴唇;不吭一声。两个丫鬟见状,只得上前搀扶:“姑娘,咱回去吧?”

女子还没说话;就听河对岸两个女孩儿叉腰大笑,一个对另一个说:“姐姐,您瞧呀,董鄂家的姐姐,可真漂亮。”

另一个接话,“那是,漂亮的,让人看了都想笑呢!”

“嗯,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姐姐,要不然,咱也搬块大石头,坐水里头?”

“哟,那可不好办。这四周都是花岗岩,哪有大青石呀?可别画虎不成反类犬!咱们可比不上那什么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姐妹俩说说笑笑走了。

留下乌云珠主仆三人,一个个面色绯红。隔了半天,乌云珠总算压下心中羞恼,跺跺脚,吩咐丫鬟:“叫家院来,把这石头搬回花园吧。小心些,好歹是阿玛花了四两银子买的呢。”

说完,扶着丫鬟上岸,找自家马车去了。剩下一丫鬟径自忙着找人搬石头不提。

再说顺治笑了半日,骑马回来。偷偷从后门溜进去,换了衣服到前头看,哲哲还拉着吴克善夫妇看戏呢。台上正演到《吕布戏貂蝉》,花旦与武生拉拉扯扯、眉来眼去之时。

顺治对哲哲行了礼坐下,揉揉腮帮子,赔笑说:“这貂蝉也真够狠的。勾搭吕布董卓,害了二人江山与父子情谊。”

哲哲笑笑没说话。在她看来,看戏就看戏,不过图个热闹。吴克善与王妃等人乐呵呵赔笑不语,只顾听台上唱曲。

倒是曼殊锡礼之女娜仁格格听了,背对着顺治冷笑,不紧不慢说道:“谁叫吕布、董卓个顶个好色?若是他二人有一个能禁得住美□惑,哪里会落得这般下场?”

顺治听了,瞪娜仁后背一眼,低头喝茶。哲哲陪着端起茶杯,垂眸瞥娜仁一眼,若有所思。

傍晚时分,母子二人回到紫禁城。顺治一直送哲哲到慈宁宫东暖阁,亲手扶哲哲坐下,捧上茶来。哲哲笑着抿一口,命宝音带着人到外守着。微笑着问:“今日看戏,可有什么感想?”

顺治低头笑笑,“不过看见些小丑,不值得说道。”

哲哲点头,“也是,你皇上,犯不着为这些小事操心。只是,今日事确实提醒我了。皇上一天大似一天,后宫空虚,总不合适。虽然现在还没选定皇后。那些女孩子们,皇上挑两个家世单薄的八旗女子充入后宫,也是可行。有人照顾你,哀家也能安心些。”

顺治想了想,“那就请大额娘看看,哪家姑娘比较合适。毕竟,充入后宫者,本就不能太尊贵,家世单薄没什么。就是身份不能太低,免得将来生下皇嗣,让人诟病。”

哲哲听闻此言,欣慰点头,“皇上长大了,能想到这一层,哀家很高兴。”说着,取出复选秀女名单,翻到正蓝旗一栏,递给顺治过目。顺治瞧了瞧,勾出一个牛氏,一个名叫明珠的,一共两个,赐号格格,充入后宫。

哲哲看一眼,见这二人不过是八旗中寻常人家,料想将来不会阻碍皇后获宠,随宽厚笑笑,帮着顺治又挑一个叫兰儿的女孩,同号格格,充后宫。

没几天,布木布泰得知消息,亲自选了一个镶黄旗秀女钮钴禄氏,即正史上顺治第七子纯靖亲王隆禧生母。钮氏与其他三位格格一同接到旨意,四顶轿子直接从母家抬到慈宁宫。拜见哲哲之后,全部塞进承乾宫里,日日盛装打扮,翘首以盼,等待顺治宠幸。

也不知道吴克善到底怎么想的。顺治屋里塞进几个格格,连答应都不算这么丁点儿小事,还特意写信,大老远地送到金陵,告诉菊花。菊花看了半天,叹气半天,哭笑不得半天。挥挥手摇摇头,感慨了半天。好容易收了信,放宽心,叫来随行侍卫长巴特尔,问:“钱益谦死了没?”

巴特尔躬身回答:“回主子,街上传话,说钱益谦死透了。钱夫人现在正带着族人,前往绛红楼,索要家产,逼着柳如是如夫人搬家呢。”

菊花冷笑,“真是令人寒心啊。柳如是一心想求正妻之位,一心为丈夫博取清名,到头来,却不得善终。”

身后老嬷嬷与巴特尔对视一眼,感情,咱家小主子大老远地跑到金陵这个火炉里受热,是为了瞧人家夫妻咋死的?这都什么爱好?

老嬷嬷毕竟是看着菊花长大,一心护着小主子,不愿她心性寒冰一般冷硬,踟蹰一番,上前软软劝道:“主子,咱是来治病的。何苦跟两个死人计较?”

菊花摇头,“我可没说想让柳夫人死。”抬头吩咐巴特尔,“你领着人,带着我的郡主印前往绛红楼,就说,奉两宫太后慈训,护佑百姓妇女,救下柳夫人母女。绛红楼既然是钱益谦为如夫人所造,就留给柳夫人养老。至于钱小姐,”菊花绕着书桌转两圈,倒拿毛笔,敲一声砚台,慢慢说道,“钱小姐尚未出阁,钱大人又曾任礼部侍郎,官位颇高。其女理应三年孝期满之后,参加选秀。告诉钱大人原配夫人,好生抚养小姐。毕竟,如夫人所出,也得叫原配夫人一声母亲不是?”

巴特尔听了,看似事情好办,其实脑子里一塌糊涂。老嬷嬷稍微一愣,随即笑问:“主子,您是想——送钱小姐进宫?”

菊花看老嬷嬷一眼,慢慢回答:“柳夫人虽有高名,毕竟出身秦淮,又处处比照正室原配,钱益谦一死,便不为钱家所容。若不给他们一个希望,无所顾忌,钱夫人又怎么会善待她们母女。”说着,命丫鬟取出郡主银印,交给巴特尔,“去吧,去的晚了,一条人命就没了。”

巴特尔领命出去。老嬷嬷还是迷糊,“主子,那柳如是向来巴不得跟明朝遗老遗少一锅里吃饭,她会让女儿选秀?”

菊花摇头,“在咱们看来,柳如是确实不是可交之人。可是,如果咱们对这样的人都能宽怀大度,老百姓又会如何看咱们呢?”老嬷嬷,其实你说对了,我就是等着钱小姐参选入宫。我倒要看看,真正江南女子就在眼前,皇上,您还会不会被那个贱人迷的不知南北。

这件事派巴特尔去,还真是选对人了。巴特尔出身军旅,不喜欢拐弯抹角。到了绛红楼,柳如是刚刚解下孝服腰带,挂到梁上,准备自尽。其女钱明月哭倒在地,几欲同去。钱夫人正命令几个婆子死死拽住。到底是丈夫血脉,不能跟柳如是一同没了。不然,活着不能跟宗族交代,似乎如何面见丈夫。

巴特尔眼见柳如是就要投缳自尽,赶紧大吼一声,命身后几个蒙古嬷嬷上前,一把抱住,小心救下。钱夫人等人一怔,钱明月甩开身上婆子,扑到柳如是身上。母女俩相抱痛哭不止。

钱夫人端坐正位,一身孝衣,脸上似悲痛、似沉静,对着巴特尔沉声问道:“壮士何来?”

巴特尔看侍卫们将绛红楼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都围住,这才举起手中一方银印,钱夫人仔细看看,“万菊郡主?”再看一旁有几个蝌蚪小字,观看来人衣着,心中有所感悟,“你们是——朝廷的人?”

巴特尔点头,收了银印,对着钱夫人拱手,“夫人,在下乃是蒙古科尔沁巴图鲁巴特尔,现为圣上亲封万菊郡主护卫长。奉郡主之命,向夫人通告两宫太后慈训。”

钱夫人听了,看柳如是一眼,冷笑,“老身一直以为,柳妹妹你多么刚直。原来,不仅郡主格格,就连两宫太后,都惦记着你呢。”

柳如是冷笑,抱着女儿只管哭。钱夫人拍拍衣服,站起来对着巴特尔行礼,“民妇钱益谦原配之妻恭听慈训。”

巴特尔三两句说完,指着柳如是母女,吩咐一番。

钱夫人咬牙长叹,“民妇知道了。定然好好抚养女儿,三年后等她孝期满,就送她进京参选。”

巴特尔一看,这边事情解决,拍拍手,请钱夫人写下保证书,一式三份,自己收一份,给钱夫人、柳如是各一份。拍拍手,对着钱明月说一声:“三年后,小姐去京城,莫忘了给我家郡主去个信。也好照应一二。”

拍拍手,带着人走了。至于钱夫人如何照顾柳如是母女,那就是别人的事了。

巴特尔办完事,回到驿馆复命。老嬷嬷出门接着,说格格敷了面膜,正在休息,叫他等会儿再来。巴特尔点头,拱手告辞出去。

菊花听见外面响动,没见人来,老嬷嬷隔着窗户说巴特尔等会儿来回话。点点头,依旧躺在床上,等着脸上面膜干掉。说也奇怪,上辈子一直到死,一张脸从来没有长过痘痘。怎么重生一回,出了满脸疙瘩。别说外人,就是自己对镜子看了,都觉害怕。幽幽叹息一番,半睡半醒想事。

正在迷迷糊糊时候,外头不知何处传来呼麦,悠悠扬扬、低低沉沉,随风飘荡。传入窗棂,震人心扉。

菊花猛然坐起,大叫:“嬷嬷——”浑身上下不由自主颤抖起来。

老嬷嬷小跑着进来,拍着菊花后背,“主子,怎么了,做噩梦了?没事儿,嬷嬷在,嬷嬷在呢!”一面拍,一面命人请大夫。

哄了半日,菊花终于安定下来,苦笑着摇头,“嬷嬷,我没事了。你叫丫鬟来,给我洗洗脸,我要见巴特尔。”

巴特尔,科尔沁一等一的巴图鲁。犹记得,上辈子出嫁前,父亲命他入宫守护。原说三年就放他回草原,建功立业、上战场厮杀。哪知道,为后两年,无错被废。巴特尔感于小主子孤苦,请旨留京。这一留,就是整整五十年。

上辈子弥留之际,躺在永寿宫内孤零零、冷清清,只有孝惠皇后带着淑惠妃含泪看着,耳边,除了几声啜泣,就是那远远的呼麦声声。巴特尔,不知道自己死后,那位年迈古稀的老人,可是回到了他的故乡、他的草原?

巴特尔,怪不得顺治孝陵没有我的骨灰。我怎么竟然忘了,是你一个人,捧着那罐冰冷的灰土,一步一步踏上了那条归乡之路?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想起了你,想起了你的呼麦?我怎么能忘了,那五十年,是你陪着我,一天一天慢慢度过?我怎么就忘了?

菊花双眼合上,两行热泪滚滚流下。小丫鬟一惊,赶紧跪下,“主子,弄疼您了?”

菊花摇头,“没事,赶紧弄好。我还有事——要跟巴特尔说。”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老嬷嬷:主子,您哭什么?

菊花:呜呜,我一直恨顺治辜负了我,哪里知道,原来还有我辜负的人

巴特尔: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顺治:来人,把巴特尔给朕扔到战场上,不想活了,竟敢跟朕抢菊花

哲哲:我死的早,没我啥事儿

布木布泰+多尔衮:呃~~~

通知:明天上午10点更,明天晚上不更,算是明天加更吧

☆、34进军云南

第三十四章进军云南

老嬷嬷亲自去挑帘子,巴特尔低头进门;对着菊花打个千儿;低头请安:“回主子,事情已经办妥了。那个钱夫人带着一帮婆家、娘家人,看着凶猛;其实也不过只会欺凌孤儿寡母。奴才一到,报出朝廷名号;一个个的都做起了缩头乌龟。”双手呈上郡主银印、钱夫人保证书。

小丫鬟迈步要去拿,菊花率先走过去,亲手捏起来。手指头有意无意划过巴特尔掌心;只觉得一块厚茧,硬硬的、暖暖的。

巴特尔赶紧收了双手,攥在身侧;不敢抬头。

菊花抿嘴儿乐了,站到书桌后面,放好银印、保证书,慢慢说道:“知道了,起来吧。”

巴特尔这才起身,颔首站着,等候吩咐。

菊花看着这人,盯了半天,噗嗤笑了。免不得受老嬷嬷一个白眼,菊花只当没看见,慢慢问话:“巴特尔,我记得,你之前跟我父亲讲过,想去战场建功立业?”

巴特尔听了,不敢隐瞒,实话实说:“回主子,为科尔沁打仗,是奴才的本分。能够凭一身力气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也是做儿子的本分。”

菊花听了点头,回身从抽屉里取出两本书来,亲手递过去,“这两本,分别用蒙古语与汉语书写。一本是成吉思汗兵法,一本是孙子兵法。成吉思汗兵法,记载了蒙古打仗的战术、战法,你多看看。至于孙子兵法,乃是汉家常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