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耽美]带着儿子来种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低头看了看时间,已经放学快五十分钟了。
“老师,我爸爸一定会来接我的,你就再陪我一会儿吧,你弹琴给我听好吗?”达达倒是一点人不着急,奶声奶气话语听着像是撒娇,让人整个心都变软了,饶是肖清岚每天和小孩打交道,也没什么抵抗力。
“好吧,那老师就再陪你一会儿。”肖清岚笑着揉了揉达达的头,转身走到钢琴前面坐了下来。
动听的琴音从指间宣泄了出来,一阵风吹过,树影婆娑,夕阳暖暖透过树叶的间隙的照在地板上,形成各种形状的光斑,有种静谧的美好。
肖清岚不介意多陪达达一会儿,反正她今天下班之后也没有事。而且私心里,她十分的喜欢这个孩子。
达达很招喜欢了。张的像是年画里面走出来的娃娃,玉童子一般精致的五官,奶白色皮肤,琥珀色的眼睛大而明亮,十分的灵动。睫毛长而翘,让人羡慕,肖清岚一直想能不能放一根铅笔上去。
毫无疑问,这是她见过长得最好看的孩子。
肖清岚看到达达第一眼的时候就想,孩子有这么漂亮而精致的五官,那父母该有多漂亮和俊朗。母亲应该是个绝世大美人。
只是一个学期过去了,幼儿园和她一样好奇的老师们都没有见过苏知达的父母,来接送的一直是达达的舅爷。
而在两个月前,早晚来接送达达的人,变成了达达的爸爸。看起来二十出头,眉目俊朗的一个大帅哥,父子俩一样,笑起来嘴角有两个浅浅梨涡。每次早上一起出现在幼儿园门口都招来无数人的注目。
幼儿园的老师大都年纪不大,大部分都没有生孩子,一直和小孩接触着,性格也就比较的活泼。
苏知达第一天来上学的时候,其他班的老师都跑来看,午休的时候这个抱抱那个抱抱,大家都喜欢这个洋娃娃般的小孩。达达属于那种老师省心的类型,家长把他送进幼儿园离开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哭过,上课安静的坐在教室里也不闹,这样就让人更加喜欢了。
其他班的老师都羡慕肖清岚是达达的班主任,只恨不得和她换。
达达曾经在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无数遍的解释自己的性别。
不管是老师和家长看到了达达,都会驻足,然后接着会说,“这小女孩长得真漂亮,好可爱。”
“我是男孩子。”一般这样的情况,达达会擦擦才印上去的口水,或者扒一扒被揉乱的头发,软糯的声音不急不忙的反驳道。
执拗而又淡定的解释,不急不缓,颇有大家之风。由此可见平时小家伙平时没少解释过自己的性别。
三岁多的孩子,本来性别的界限就不明显,很大一部分是靠衣服来区分,达达虽然不穿裙子,但是平时的衣服颜色也比较的温馨,一眼睛大而灵动。也难怪十个里面有八个会认为他是女孩,而剩下的那两个,还在男女之间摇摆不定。
一曲奏完,肖岚回过头,想了想问:“为什么每次都是你爸爸来接达达,妈妈怎么不来?”
幼儿园昨天的画画课,达达画得很好,却不切题,题目是‘我和爸爸妈妈’达达只画了他自己和爸爸。
“妈妈,我妈妈……”达达话没有说完,苏钧推门进来,气息还有些喘,额头上有薄汗,他一把把自己儿子抱了起来,“对不起,爸爸有事耽搁了,来晚了。”
达达用手帮爸爸擦了擦汗,“爸爸你可算来了。”
苏钧回头又对坐在钢琴前面的肖清岚笑了笑,“不好意思,我来晚了,给您添麻烦了。”
“没有,达达很听话。”肖清岚看着眼前英俊的男人,微微有些不自然,这么好看的男人还真是少见,特别是在石溪镇这个小地方。
苏钧低头对怀里的人说,“达达,和老师说再见,咱们回家。”
“老师再见。”达达挥了挥手。
“明天见。”肖清岚站起来,和父子俩告别。
苏钧抱着达达出了幼儿园,“儿子,今天晚上咱们去你的舅爷家吃饭。”
“我知道啊,爸爸你昨天说过了,今天是舅爷的生日。”
苏钧笑笑,又问自己儿子,“今天在教室有没有等急了?”
“才没有,我知道爸爸一定会来的,我最勇敢了。”苏知达咯咯的笑,往苏钧的脖子里钻,鼻息扑在苏钧的脖子上,有些痒痒。
苏钧一怔,把怀里的儿子抱得更紧,两个人消失在了街尾的转角。
苏钧进了门,把怀里的达达放在地上,他擦了擦汗,现在虽然已经七月了,天气还是有些热,抱着达达这么一路下来,自然就出了些汗。
达达刚落地地就往前面奔去,“舅爷,我好想你,生日快乐。”
肖远山很吃这一套,顺势把达达抱了起来,“舅爷也想你,好像又重了点儿,看来最近在认真吃饭,就你嘴甜会哄人。”
达达眼睛转了转,小算盘打得响亮,又说,“那舅爷过生日,今天有没有蛋糕吃?”
“当然有,你个小馋虫,不是来给舅爷过生日是来吃蛋糕的吧。”
达达的小心思被拆穿了,一点儿也不慌张,“我就是来给舅爷过生日的,祝舅爷越来越年轻,达达最喜欢你了。”说完‘吧唧’在肖远山的脸上亲了一口。
肖远山被怀里的人逗得合不拢嘴,用胡子去蹭达达的脸,两个人笑成一团。
李梅站在二楼都听到了笑声,她边解下围裙,边走到楼梯口大声招呼,“饭好了,你倒是让苏钧和达达带上来吃饭啊,别一直杵在楼下。”
三个人听了招呼这才上了楼。所有的人围着圆桌坐了下来,达达坐下够不着桌子,所以被苏钧抱在腿上。
围着桌子坐着的还有肖远山的儿子和儿媳妇,李勇和陈双花。
肖远山当年和李梅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是倒插门,所以儿子李勇和妻子姓。
苏钧读初中的时候,曾经在舅舅家住了三年,感情自然不同。苏钧和感激自己的舅舅和舅母,要不是他们,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事情。
他一直把舅舅舅母当初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苏钧的母亲和父亲在他五岁就离婚了,当时信誓旦旦争夺抚养权,说要一辈子照顾他的父亲苏应声,在继母进门之后就变了。
陈乏可烂,大概和每个前妻的子女被继母排挤的故事没什么不同。
继母嫁给苏应声的时候带来了一个比苏钧小一岁的男孩,一年之后,又生了一对龙凤胞胎,苏钧在家里的地位便是日况而下。
苏钧的父亲苏应声以前是知青,母亲李艳是一个农村妇女,当年苏钧母亲家庭成份好,三代贫农,所以分到了镇子上的妇联工作。当时有能力把苏应声调到镇上工作,这对当时返城无望的苏应声来说算是一次机遇了,他把握住了,于是他果断的取了李艳。
两个人初始就没有爱情,婚后,读完中专的苏应声越来越觉得和大字不识一个的李艳不在一个频率上,也不愿意再敷衍,吵架就成了家常便饭。
苏应声当然吵不过李艳,到了后来,就发展成了打架,李艳骂得越难听,越是歇斯底里,苏应声下手就越重。如此恶性循环。
苏钧每天过得胆战心惊,经常一阵响声之后,开门看到李艳坐在地上哭。
也许从那个时候起,门外面母亲凄厉的哭声让他开始抗拒女人。
到了苏钧五岁那年,两个人终于决定离婚了,苏钧居然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两个月后,母亲远走他乡,苏应声回头取了一个国有单位的会计,一个看起来便十分精明的女人。
此后,苏钧才知道,父母吵架至少他能吃饱穿暖,不会要时时刻刻的看人脸色,动不动挨打,而父母离婚后,他根本活得不像是一个人,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过的更小心翼翼,仰人鼻息。
事情爆发是在苏钧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家里不见了五十块钱,苏应声把苏钧和继母的的孩子都找来问。
继母张珍自然不同意了,她觉得怀疑她的儿子就是怀疑她的人格,也是个泼辣的性格,当场便大闹了起来。
再后来,自然而然的,苏应声就认定了是苏钧拿的,把苏钧绑在树上用皮带抽了,当时围了一圈的人,苏应声像是表演一样兴奋,后来他抽得累了,改用脚踹。
苏应声当时穿的是皮鞋,踢得自己儿子背上都是红色的印子,红得像是要渗出血一般。
肖远山早前就看不过去,苏应声怎么能这么对他姐姐的儿子,那天听着别人说苏应声又在打苏钧,还下了死手。他终于忍不下去了。他和妻子李梅商量,毕竟自己是倒插门,他怕妻子有意见,当时家里也不是很富裕。
没想到李梅二话没说,冲到了苏家,指着鼻子把苏应声骂了一顿,然后把让肖远山把奄奄一息的苏钧抱了回去。此后苏钧就在舅舅家住了三年,一直到初中毕业,去县城里去读高中需要寄宿,才搬了出去。
在苏钧心里,一直拿着舅舅舅母当亲生父母看,和表弟李勇的感情也很好。
李梅拿出来达达专用的不锈钢的碗,装了饭放在苏知达的前面,“这孩子最近倒是天天开心的不得了,以前你没在的时候,他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晚上闭上眼睛,都要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苏钧边往达达的饭里舀鸡汤边说,“我这次回来不走了,我想陪着他长大。”
☆、第四章
李梅看了看坐在对面的父子俩,欲言又止,犹豫了会儿,还是把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她一直是个直肠子,藏不住话,而且苏钧不算外人,说话没必要遮遮掩掩。
“小钧,你要是工作忙,我和你舅可以帮你带孩子,反正我在家也闲着,再说李勇和双花才订婚,要到明年才结婚,两个人都年轻,这两年暂时不准备要孩子,我们也不需要分心,可以专心的照顾达达。你其实没必要待在这儿,年轻人,工作为重。”
李梅这些话想说很久了,石溪镇就那么大,转过来转过去就三四条街,街坊领居互相差不多也都认识。
当年苏钧考上了X大,算是全镇无人不知,之后还被各家用来当成教育自己孩子的典范。 而现在,这个山里面飞出的金凤凰却又回来了,而且没结婚还带着一个儿子,让所有的人都跌破了眼镜儿,私下里倒是有不少人揣测,有了各种版本的流言。
有的说,苏钧在城市里混不下去了,所以灰溜溜的回来了。有的则又说,苏钧是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来乡下躲情债,不然怎么没有结婚就有了一个儿子。
李梅听不得这些往苏钧身上泼脏水的话,却又不知道怎么反驳,毕竟别人说的都是
‘事实’,苏钧但是淡定,她只能干着急啊。
早前她也问过苏钧留在石溪能做什么,总不能日日游手好闲吧,没想到苏钧告诉自己他在做网店。
这几年网购发达,李梅身边倒是有不少人在网上买东西,也知道这么回事儿,但是还是觉得不太靠谱。石溪镇交通不方便,要开网店,怎么也得要找个交通方便的地方吧,而且她也想不出苏钧能卖什么,这里除了山就是山,难道卖石头?
再说了,不出门就能赚钱?她对这事儿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新闻里不是经常说,有的人就专门通过网络骗钱。
她又想到了两年半前的那天,苏钧抱回来了一个七个月的小孩回来,只说是自己的孩子,其他不管自己怎么问,苏钧都一字不说。
前前后后,苏钧为了把那孩子的户口上在了自己家跑了不少关系,又在镇上住了三个月把一切事情安排妥当,留了一万块钱这才走。
当初那个孩子就是苏知达,小名达达,李梅手把手把苏知达带到了三岁多,每隔着两个月苏钧都会回来看小孩一次,所以达达对苏钧一点儿不陌生,反而因为难得相见格外的亲昵,父子连心,血浓于水,这八个字真是一点儿没错。
苏钧每个月都寄回来两千块钱,其实养一个小孩儿哪儿用得了那么多钱,而且石溪镇的物价也不高,李梅自然是推脱不要,苏钧却坚持给,李梅只好收下钱,就当做达达存在自己这儿的教育经费。对达达也就更用心了。
她心疼达达一出生母亲就不在身边了,父亲又隔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从前苏钧在她家住了三年,她就心疼苏钧,把苏钧当自己儿子看,所以她现在对达达的感情也不同些,把当成自己的亲孙子来看。
达达才三岁半,父母不在身边却很少哭闹,不符年龄的听话懂事的让人心痛。
而在两个月前,苏钧回来了之后就再也没走了。两个星期之后,李梅耐不住了,问苏钧是不是那边请了假,怎么一点儿不急着走。
不想苏钧却告诉她,那边的工作已经辞职了,以后就留在石溪镇不会走了。
李梅当时就没反应过来,留在石溪?苏钧留在石溪能做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考了大学不就是为了走出大山,以后留在城市工作,坐办公室,工作体面轻松,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但是现在怎么回来了?
先不说其他什么,街坊的猜测也不好听啊。而且她实在想不出苏钧能做什么,种地?还是开一个小店子?不管怎么样,都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而苏钧说做就做,动作利落的租了一套房子,把达达接过来自己照顾,开始的时候,除了接送达达,每天在家里捣鼓也很少出来。到了后来苏钧开始往山上跑,李梅这才知道,苏钧不是随口说说,居然真在网上开了店!卖石溪的特产。
李梅从回忆里抽出神,她看着苏钧,觉得这么折腾下去不是回事儿,声音低了些,“达达是不是让我照看你不放心?所以才留着这儿。”
苏钧一愣,没想到李梅会往这方面想,忙解释,“怎么会,舅妈你对达达好我知道,把他让你带我一百个放心,是达达的福气,不过我这次回来,是真的因为做事。”
顿了顿,苏钧又说,“咱们石溪的土特产都挺好的,是宝贝,绿色无污染,我以前每次回来,同事不是都让我带竹荪和段木耳。只要把咱们的特产推销出去,不愁销路。”
李梅回想了下,以前每次苏钧回来确实会带很多东西走,说是同事托他带的。她知道苏钧并不是那种不靠谱的孩子。所以才犹豫了那么久才把话说出来。
苏钧这么一解释,她的担忧稍稍的放下,苏钧从小就性子强,既然都经决定了,也只能走着看了,“你的脑子从来就比一般人活,不过要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太累了。”
“嗯,我会照顾好自己和达达的。”苏钧往自己儿子的碗里放了一颗青菜,果然怀里的人眉头马上皱起来了,小声抗议,“爸爸,我不要吃青菜。”
“你要是不吃青菜的话,就会张不高。到明年,班上的小朋友都读中班了,你还要重新一遍读小班。”苏钧说的一本正经。
苏知达很苦恼的考虑了会儿,他更舍不得他的小伙伴,所以郑重的做了决定,“好吧,那我吃。”
苏钧吃完了饭,又坐着和肖远山说了会儿话,等他抱着达达从李家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达达在他怀里睡的正熟,还一直寻求温暖的往他怀里拱。
天空中繁星点点,北斗七星格外的明亮。
达达是苏钧的儿子,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这个儿子是他自己生的。
四年前,他从陆庭川的房子里搬出来之后,肚子就慢慢的变大了,一开始他以为只是长胖了,因为那一段时间他的食量特别大,吃了饭之后还能捎带两个苹果。也就没有多在意。
一直到第六个月的时候,苏钧才发现不对劲,心想着莫不是是肿瘤?到了医院一检查,他才知道自己居然是怀孕了!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刚被告知这件事的时候,他条件反射的认为是医院弄错了,从来没听过男人能怀孕的,直到顾淮边指给他看黑不溜秋的片子上的已经初具轮廓的胎儿,边说,“孩子有二十四周了,十分的健康。”
苏钧再也笑不出来了,那一个瞬间他整个人都懵了,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里。
“你要快点做决定,是生下来还是引产,胎儿很大了,不能等了。”一个晚上,满脑子都是顾淮的话。
苏钧上网查了查,二十四周的胎儿自己能听到声音了,差不多发育健全,他考虑了三天,在第三天早上的时候,肚子里的胎儿竟然动了一下。他心里也随着一动,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四个月后,从他肚子里取出一个孩子。
他给自己生了个儿子,荣升为了爸爸。
时间真快,一转眼,四年过去了。要不是当时给他检查的医生刚好是他的大学室友兼朋友,他估计自己得被弄到研究所里给人去切片研究了,男人生孩子,这是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而当时达达也是在顾淮的帮助下,才顺利的出生。
苏钧和陆庭川在一起五年,头两年,陆庭川每个月给他一万,钱他都存了下来,没有动一分,到大二的时候,苏钧就能拿全额的奖学金,学费全免,每个月只要几百块的生活费给别人当家教也可以解决。
后来的三年,虽然陆庭川给了银行卡,苏钧却没有动过卡里的一分钱,甚至是家用都是拿自己的钱去补贴。
他那时候梦没有醒,还对陆庭川抱着不该有的期待和幻想。
苏钧在生达达的时候,不至于太穷困潦倒,好歹也有十万的存款,一年不工作也能养活自己。一直到达达七个月的时候,他才把达达送回了石溪镇,苏钧在城市里没有人脉关系,达达上户成了问题,以后的医疗读书都不方便,而农村则管辖的稍微松一些。
最重要的是,他怕那个人知道达达的存在。
楼道里的声控灯亮了起来,苏钧看了看怀里睡得正熟的达达,嘴角有些的湿润,带着笑,看来是做了一个好梦。他想,自己这辈子做的最不会后悔的事情,就是生了达达。
苏钧记得他从前每次回来的时候,达达一睁开眼睛就是到处的找自己,因为很他害怕自己在他睡着的时候走了。
苏钧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了钥匙,开了门,把在门旁边的灯打开,他帮苏知达把外套脱掉,轻轻的放到了床上,然后又去卫生间洗了一把毛巾,帮达达擦了擦脸和手,等着他从卧室出来的时候,小川刚好从沙发的角落爬了出来。
小川简直是苏钧见过最懒的生物,没有对比,所以他也不知道其他的乌龟是不是也一样,小川几乎很少出来,除了饿的时候。
苏钧蹲了下了,摸了摸小川的壳,四年了,就只有这只乌龟没有变过分毫。
苏钧从冰箱里拿出肉喂小川,小川吃饱了之后,又掉转了头,慢慢的往回爬,从新回到了沙发下面,十足的大爷做派。
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父子俩住在一间房间里,另一件房间被苏钧用来当了工作的地方。
苏钧洗了手,走进了书房,他把电脑打开,一一的回复了旺旺上的留言,又把别人拍的东西和送货的地址做了统计,等他做完这一切,看了看电脑右下方的时间,已经是快一点了。
苏钧打了个哈欠,想着明天早上还要上山去收货,他退出了淘宝的界面,关上了电脑,轻轻的带上了书房的门。
上了床,睡着之前,他闭着眼睛轻轻的吻了一下自己儿子的额头。
“晚安。”
☆、第五章
才六点半,外面天已经完全的亮了起来,苏钧睁开了眼睛。他的生物钟定在了这个点上,不管前一天再怎么晚的睡觉,第二天都是这个点准时醒过来。
苏钧轻手轻脚的下了床,掀开窗帘的一个角看了看窗户外面,街上已经有不少人了。没有城市汽车的喧嚣,路过蹬着三轮车卖包子馒头的人,中气十足的吆喝着,声音悠长。
苏钧放下了窗帘,回过头,床上的达达不知在做什么美梦,嘴角翘起,微微的有些湿润,亲昵的蹭了蹭枕头。
苏钧嘴角的幅度不自觉的软了些,低头帮达达掖了掖被子,悄然的走了出卧室。
每天早上起床后,苏钧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昨天睡觉之前泡的八宝米倒进了电饭煲,按下按钮。
这是他和达达的早餐,每天不同种类的粥,操作简单有营养,容易消化,不会对刚开始工作的胃照成负担。
等苏钧从卫生间洗漱出来,达达已经起床了,光着脚丫的站在门口睁着眼睛到处张望,看到了苏钧立马奔了过来,声音软糯,“爸爸。”
苏钧一把抱起达达,“怎么光着脚丫子就跑出来了,脚踩在地上凉不凉?”边说边抱着达达往卧室里走。
苏钧给达达穿好衣服,这才又带着达达去了卫生间,把挤好牙膏的牙刷递给自己儿子,又拧了一把毛巾,恶趣味的借着洗脸把自家儿子的脸蹂躏成各种形状。
“爸爸……唔……唔……”
苏钧看着达达瞪着眼睛抗议的样子哈哈大笑,末了捏了捏自己儿子洗完了脸后水嫩的脸蛋,手感尚佳。
等着父子俩从卫生间出来,电饭煲里粥已经差不多煮好。
把粥盛好凉在一边,苏钧拆开一盒牛奶,给自己和达达都倒了一杯,他倒是不需要喝牛奶,不过达达不喜欢喝牛奶,自从能吃饭之后,达达就抗拒牛奶,每次喝牛奶都皱着眉头,样子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
苏钧无奈,就只好以身作则,干脆陪着儿子一起喝,用行动鼓励。
等着两个人喝完了牛奶,盛好了凉在一边的粥温度刚好。
软糯的八宝粥香甜可口,达达很是爱喝,眼睛都喝得眯了起来,在喝完最后一口的时候达达放下了不锈钢的小勺子,轻轻的打了一个隔。苏钧帮他擦了擦嘴,摸了摸他圆滚滚的小肚子,看来是饱了,不,是撑了。
父子俩吃完了早饭出了门,苏钧先把达达送去了幼儿园,看着达达进了教室,他才收回视线转身离开。
苏钧的网店已经开了两个多月了,店名就叫‘溪水人家’,听着名字倒是挺文艺的。专门卖石溪镇的特产。段木耳,竹荪,茶叶,白果,蕨菜这些山货,还捎带着卖野蜂蜜。
他把从山户手中收来的东西放在网上卖,赚里面的差价。网店第一批顾客就是以前经常让苏钧带东西的顾淮,和顾淮医院的同事,订单不少,苏钧就当做开店特价,那一批货没赚钱,但是评价很好,倒是意外的有了宣传作用。
两个月下来,现在慢慢网店的上了轨道,回头客也渐渐有了,很多都是本地市里面的人。
生意是有了起色,但是现在苏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收货难,订单渐渐多了起来,却没有那么多的货,有的时候,只能眼看到手的订单打了水漂,另一方面,断货又会导致顾客流失,而且对网店的信誉不好,三天两头的缺货,别人就不会来了,这样下来是个恶性循环。
收货的问题让苏钧疲于奔命,没办法,他只能多往山里跑,一家一户的零散收货。他有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这上面了,越来越觉得吃力,工作强度太大。
镇子上到收货的山户要走两个多小时,而且每户之间还隔着半个小时的山路,晴天还好,大不了就苦点累点。要是天公不作美,到了雨天就成了问题了。
下雨上山比较危险。一下雨,山路就会变得泥泞,泥土也会松软,路很不好走,而且山顶还会滚落石头,上山简直堪比探险了。
所以一到了雨天,苏钧也就无能为力,只能干等着。
苏钧回来了的两个月,每天跑来跑去,本来偏白的肤色晒成了小麦色,看着倒是精神了不少,现在山户都认识这个收货的帅小伙儿。
要说不累是不可能的,他开的店是所谓的一人店,老板,客户,打包,收货全部是苏钧一个人做。开始的时候简直是手忙脚乱,不过现在苏钧渐渐习惯了工作的强度,倒也不觉得多辛苦。
万事起头难,苏钧骨子里有种倔强,他当初既然决定要回来,就想到了一切可能会有的艰难,为了这个决定,他前后研究了不少时间。
苏钧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他回来前就做过市场调研,对网店很有信心,并不是冲动之举。
现在城市人都追求绿色无污染的健康饮食,五谷杂粮比大米的价格贵上几倍,有机的蔬菜价格更是在天上,让人砸舌,酒店里随便一盘山珍都能要价几百。这一片明显有很大的还未被开发的市场,他有信心把自己的网店做起来。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石溪镇这边都是山区,货分布的很广,乡镇之间隔着的是连绵的大山,需要的货可能几十个乡镇都有,但是如果真的自己每个镇每个村的去跑,不知道要跑多久,工作量大而繁琐,根本就顾及不过来。
最重要的是,就算你跑了,也不一定收到要的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苏钧也一直苦恼这点,石溪一直有人做特产,但是没有一个人把土特产做大,估计就是因为这点,零散着卖倒是还成,但是要的供货量大了,就顾及不过来了。苏钧想着要是能想个法子把货源的这一个网串联起来,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老旧的挨家挨户的收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
苏钧苦于无策,而一个月前的一件事却让苏钧看到了转机。
一个月前,网店上有顾客想要买竹荪,但是个时节竹荪已经快过季了,苏钧的手里也没有了现货,他就跑到集市上碰碰运气。
网店的的供货经常断链,苏钧没办法,有好几次都在镇子上市场上高价收购土特产,算不得赔本赚吆喝,但是利润几乎是没有,同等于白忙活。这也是没有办法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开店时间不长,今天这个缺货明天那个缺货。
别人第一次来你的店子里没买到想要的东西,第二次也许久会直接绕过,网店传播是靠口碑,苏钧只能在找到稳定的货源之前走一步算一步。
苏钧那天和顾客说去试着找找。下了线,他就去集市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
苏钧去的集市也是石溪镇唯一的集市。他在集市上找了一大圈儿,最后发现只有一个叫刘大海的人店里有竹荪卖。
苏钧买竹荪的同时也发现刘大海开在集市上专门卖土特产的店子里,几乎是他需要的应有尽有,而且质量也还算不错。苏钧那天在那里拿了竹荪之外,还拿了不少其他的货,又和刘大海东拉西扯的聊了会儿。
苏钧当下心里就有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让他欣喜不已。
以前苏钧每次拿现金去和山上的农户收购土特产是没问题,但是当苏钧提起让农夫扩大种植规模的时候,别人都一笑了之,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苏钧去说了好几次都没什么成效,山上每家农户的答复也一样,完全对于他的提议不作考虑。
农户们都觉得苏钧的提议不靠谱,讲天书一样,没人打算与他长期合作。苏钧上山采购来一次,农户就卖一次,对于签合同订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