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一醋-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敲打木鱼的声音顿时停止,灰暗处的那个身影缓缓站立,待她回身之时,手中的佛珠忽地掉下,黑圆圆的珠子扑愣愣地掉了满地。

善水师傅还在暗处,所以,王仲熙尚且看不清她的容貌。只见一个单薄的身影在不远处,栗栗作颤,发出十分急促的呼吸声。

宝颐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轻声道:“仲熙他说,想要来见见您。”

那身影闻言又是一颤,几乎用微不可闻的声音说道:“不可能的。。我一定是在做梦。”片刻,善水师傅猛地一步踏出阴影。

她的脸色苍白,目光震惊,待见王仲熙就这样真切的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浑身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孩子,你。。。。的眼睛好了。。”

此时,相对于她的激动,王仲熙反倒是显得很平静。他紧抿着嘴唇,眼底充满着纠结和防备,显然对这个亲生母亲并没有好感。只是,她们二人的眼睛,鼻子是如此的相像。一切无疑都在准确地告诉他。不论自己有多么的排斥,这都是真相。

短暂的沉默之后,善水师傅好像想起什么事情一般,扭头望向宝颐,那眼神中的欣喜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深深地不解。他们为什么会来这里?仲熙为什么会知道她的存在?

宝颐看见她困惑的神情,随即坦白道:“仲熙,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还有,您的他也知道。”

这种时候,宝颐很乐意成为他们二人的传话筒,毕竟,十几年之后的突然想见,任何一个人都很难直接地和对方说,什么你好,好久不见之类的话。

善水师傅心中遽然一紧,神情微有凝滞,这样残酷又荒唐的身世,他要怎么接受呢。

宝颐稍微拉了拉王仲熙的袖子,想示意让他也开口说一句话。

果然,王仲熙定定心神,目光凝在善水师傅的身上,用一种疑问地语气道:“当年,你为什么要生下我?”

PS:求收藏 订阅 推荐 粉红月票 请各位多多支持~~柒柒非常感谢大家了~~(*^__^*)~~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四十七章 独立

第四十七章 独立

王仲熙的声音放得很低,却是清晰得字字入耳。

善水师傅的眼中夹杂着深深地愧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王仲熙并不期待她的回答,抬头打量着这间简陋的厢房,心里不禁黯然失笑。一个女子,宁愿远离世俗,过着如此清苦的生活,想必都是因为他的存在。

善水师傅抑住哽咽,静一静道:“孩子,你原谅我好吗?”

王仲熙闻言,只道:“师傅言重了,您已是潜心礼佛之人,自然与俗世再没有任何关系。”说完,他还很认真地双手合十,朝着她行了一礼。

这一幕,让宝颐微微吃了一惊,不由望向善水师傅,只见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口中诺诺道:“正是,正是。施主说的没错。”

王仲熙起身,接着若有所思看了她一眼,微微侧首道:“宝颐,我们回去吧。”说完,自己便匆匆地走出了屋子。

善水师傅见此,不由悲从心生,下意识地想要留住他,却终究没有勇气。

宝颐上前一步,安慰般的握住她的手道:“我们回去了,您自己要多多保重。”

善水师傅闻言,慌忙拭一拭泪,跟着紧一紧她的手,恳切道:“你们也要保重还有,请替我好好照顾他。”

宝颐认真地点头,随即恭恭敬敬对她施了一礼,方才转身离开。

离开净慈寺之后,王仲熙一路上没有说过半句话。他单手托腮,神情专注,好似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果然,王仲熙突然做出一个让王家再次惊慌的决定,他要离家独立。

太夫人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王仲熙,轻声地喝斥道:“这简直就是胡闹。”虽说是喝斥,太夫人的语气却十分的温和,让人能够感觉到她对仲熙的疼爱。

若是之前的王仲熙,他一定不会有过的念头。可如今,他已经对家人彻底失望了。而且他也不能忍受家中每个人望来的复杂眼神,就好像是看着一个稀奇又可怜的怪物。

“我只是来说一声而已,并没有要征求你们的同意。”王仲熙的态度坚决,神情冷漠,完全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此时,太夫人的眼睛都有些红了,她不敢相信,自己捧着手心疼爱十几年的孙儿,竟会这般厌恶自己,厌恶这个家。她的双唇微微哆嗦,紧紧拉住王仲熙的手,道:“熙儿啊,奶奶知道你心里难受,可也不要孩子气啊。”

一直在旁边低着头的王中庭,也跟着出声道:“仲熙,奶奶一大把年纪了,你要听话。”

自从身世大白之后,父子俩还是第一次面对面交谈。很显然,王中庭能看得出来,儿子对自己的抵触和怨恨。

王仲熙眼帘低垂,故意不去看他们的脸,接着缓缓道:“我已经决定了。”

王中庭抬眼瞪着王仲熙,脸上的神情变化不定,十分严肃道:“告诉你,给我趁早打消这样荒唐的念头。”

“我再怎么荒唐,也比不上您不是吗?”王仲熙冷冷一笑道。

王中庭闻言,似乎是真的生气了。可是,他又舍不得斥责儿子,只能涨红着脸,伸手指着他“你。。你。。”的说不出话来。

此时,王仲熙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少有的倔强,双眼笃定的看着太夫人,认真道:“奶奶,我想过我自己的生活。”

太夫人闻言,眼底闪过一抹伤痛,随即无奈道:“你才十七岁而已,离开这个家,你以后要怎么生活下去?”说完,她又望向神情沉重的宝颐,接着道:“两个人都是孩子,这样冒冒失失的说要独立,那怎么行呢?”

宝颐很明白太夫人的关心,不过,此时的她已经同意了王仲熙的决定。所以,她只向着太夫人行了一礼,并没有说话。

王仲熙的态度坚决,显然没人能劝得住他。

太夫人看着他;过了好一会儿,方才叹气道:“熙儿啊熙儿,你让奶奶怎么办啊?”

如此僵持了几天,双方谁也不肯让步。无奈之下,宝颐正好求助娘家的帮助。果然次日,江海亲自上门拜访,有意让两个孩子去江家住一段时间。

江海是个直来直去的人,王仲熙的事情,他虽然知道得不多,但也能明白几分。所以,这次他也是开门见山道:“老夫人,王女婿的心结还没有打开,与其这样您天天守着他。倒不如放手成全,让他们好好想一想以后的生活。”

“当然了,我们也会好好照顾孩子们的。”江海的语气真诚,没有半分地做作。

太夫人神色之间浮动出一丝犹豫,似乎是心里有些被说服了。

江海见此,微微一笑道:“老夫人,您就放心吧。时间是最好的良药,王女婿的心结,早晚会解开的。”

江家西院。

宝珠和双喜整整收拾一整天,方才将宝颐原本的闺房焕然一新。作为宝颐的陪嫁丫鬟,她们自然要随着两人一起暂回江家。

双喜捧着换下来的床单,往宝珠的身边凑了凑,小声道:“宝珠姐,你说小姐和姑爷还会回去王家吗?”

宝珠闻言,不由抬眼看一眼窗外,轻声道:“这可不少说。不过,我倒是愿意小姐能一直留在这里。”

这会,门外突然响起了叩门声,厚重的帘子一掀,三个粗布丫鬟捧着新被褥进来,含笑道:“宝珠姐姐,双喜姐姐,好久没见了。”

宝珠一眼就认出她们是大*奶身边的人,连忙上前道:“呦,方才一年的功夫不见,怎么都长成大人了。”

几个人看起来甚是熟稔,互相说了几句贴己的话,其中一个丫鬟才道:“两位姐姐住了一趟太原城,可是长了见识了。”

宝珠闻言,微微摇头道:“快别拿我说笑了,哪里能长什么见识,左右不过都是伺候小姐和姑爷而已。”

一听她提起了姑爷,小丫鬟脸上的笑意横生。要知道,打从她们几个头回瞧见王仲熙,便都害臊德红了脸,心里偷偷羡慕着大小姐的好福气。

宝珠见她们一怔,不由接着笑道:“是大*奶吩咐你们来的。”

三人闻言,赶忙将手中的被褥递过去,笑笑道:“大*奶吩咐说,怕姑爷睡不惯这里,所以让我们再送俩床被褥,好好铺一铺床。”

宝珠闻言,微微一笑。暗道:这几个丫头,我看是趁机过来看热闹才对。不过,区区两床被子而已,也用不了你们三个人一起来啊。

果然,三人放下被褥之后,便开始有意瞄向屋中的摆设。只是,王仲熙这次离家,只带了一些简单的行李,并没有任何的贵重之物。

宝珠见此,忙问道:“小姐和姑爷差不过也快回来了,我们还有忙着,就不招呼你们了。”

三人闻言,自然不敢再多留,赶忙各回各处了。

须臾,王仲熙和宝颐一同回来,待见焕然一新的卧房,不禁都十分地满意。

这两天,王仲熙的心情似乎好了很多,有时也会露出一丝久违的微笑。江家的人口少,规矩少,生活节奏轻快简单,倒是很适合让他缓解烦恼。此时,王仲熙准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以后的生活上。毕竟,他曾经承诺过要给宝颐更美好的生活。

是夜,夫妻两人难得相伴而坐,一起品茶,幽香不绝如缕。

宝颐微微抬头扫了一眼王仲熙,暗自想着自己是不是该起个话题说点什么。

正想着呢,王仲熙突然开口道:“宝颐,以前你男扮女装的时候,是不是就很会做生意了。”

宝颐闻言一愣,随即笑笑:“就算是吧。毕竟,我从小就被当成男孩子,要学习打理家中的生意才行。怎么了?”

王仲熙微微摇头,喝一口茶道:“只是觉得有点惭愧,和你比起来我好想什么都不会。”

“不许这么说。”宝颐故意逗他,微微抿嘴笑道:“我还等着当官太太呢。”

王仲熙闻言,跟着放下手中的茶杯,继而神情认真道:“宝颐,我不想再考乡试了。”

“嗯?”宝颐不解地看着他,接口道:“为什么不考了,你准备了那么长的时间。”

王仲熙握一握她的手,低头道:“要不是生了那场病,我也许还会继续准备下去的。只是现在,我想用更多时间努力生活,而不是再去做一个无用的书生。”说完,他又是一笑:“从明天开始,你来教我酿醋,好不好?”

“酿醋?”宝颐瞧了他一眼,欲言又止,半响也没吱声。

“怎么?你还嫌我不愿意教?”王仲熙在旁轻声提了一句。

宝颐闻言,跟着回握住他的手,温和道:“不是。我只是在想,你就这样放弃,岂不是很可惜了。”

王仲熙摇摇头,眉眼的神态英气勃勃,乍看之下,竟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的孩子气。接着道:“和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情,也让我长长见识。”

宝颐深知,王仲熙是个性格倔强的人,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再变卦的。只点头应了声好,并肩与他畅言。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四十八章 温情

第四十八章 温情

从小到大,王仲熙还是第一次进来作坊,看见什么都不禁觉得很新鲜。

作坊的伙计并排站在旁边,一时忍不住好奇,三三两两的小声地嘀咕些什么,很显然,在众人的眼里,二人就是从画上走出来的一对金童yu女。

王仲熙向众伙计们拱拱手,很是客气道:“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帮忙。”

众伙计连忙点点头,露出满脸憨厚的笑容。他们都是老实人,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随即甩一甩肩上的汗巾,一扭头回到蒸房里继续干活。

宝颐先带着王仲熙看了一遍作坊,继而两人来到储藏粮食的仓房。陈醋的味道,讲究浓郁、协调、细腻,所以对于原料和水的品质很严苛。

王仲熙抓起一把散放着的高粱米,凑近鼻尖闻了闻道:“恩,保存的不错。一点潮味都没有。”

宝颐笑道:“这点粮食收起来,可真是不容易呢。”说完,她自己又取了一把谷糠麸皮,仔仔细细地看一遍,方才又重新放了回去。

“往年,这间仓房都得推得满满的。今年却只收上了五成而已。”宝颐淡淡道。今年来发生了不少的事,太原五县的粮食,价钱也跟着涨了一番。

王仲熙很聪明,学东西也快。不过,只用了一天的功夫,便学会了筛粮食和捞浮冰。

宝颐一直陪着旁边,越看越发现他是个可以培养的人才。不过,她心底总是会觉得有点可惜。

王仲熙待到忙完了手头的活,方才抬头同宝颐相视一笑,看上去就像是老夫老妻般地默契。

申时三刻,天色渐暗,王仲熙和宝颐互相牵着手,一同往江家回去。

街道两边摆着零星的小摊,蒸笼冒出的热气伴着吆喝声,显得十分地热闹。宝颐闻到了馒头的香味,不由从斗篷下摸出几文钱,道:“这家馒头很好吃,我去买几个来。”

王仲熙闻言,点了点头,随着她一同去了。

卖馒头的人叫顺子,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身旁帮忙的正是他的贤妻。夫妻二人在这条街,倒是很有名气。一是因为馒头美味,二是因为两人的善良也当了活招牌。如果,平日里遇上一些可怜人,他们总会拿出几个馒头递过去,分文不收。

四个热乎乎的馒头,由着黄油纸包着,捧在手中就好似暖炉一样。宝颐将它塞进王仲熙的手中,呵着白气笑道:“喏,也给你暖和暖和。”

王仲熙收回视线,只觉手上一阵阵地滚烫,皱皱鼻子,轻轻的嘟囔了一句:“好烫啊。”说完,便将油纸包揣进自己的斗篷里。

须臾,两人回到江家。江元氏早已备好了饭菜,因为忙活了一天,王仲熙的胃口反而比之前好了许多。江海见此,偷偷地松了一口气,不免更加热情地为他夹菜。

用过饭后,江淮拉着王仲熙陪自己杀一盘,王仲熙自然恭顺地答应了。这可乐坏了江海,他把陈放多年的棋盘找了出来。竹木板子上积满了灰,摸一下都能留下个手印儿来。

两人相对而坐,一一摆开阵势。谁知,如此几番较量下来,倒是两人几乎势均力敌。原本,江海还想要让着王仲熙一点,却没想到这孩子的棋艺并不在自己之下。甚至还有几次,自己被逼到了困境之中,连防都防不了。几盘下来,两人不禁真正地亲近了几分,时不时对视大笑,一派越下越投机的的样子。

笑声由外间传进来,江元氏不由看了一眼宝颐,含笑道:“瞧你爹高兴的,我可有好几年没听见他笑得这么痛快了。”

宝颐微微低下头道:“其实,仲熙他也好久没这样笑过了。”

江元氏听了之后,微挑眉角,轻挥手让丫鬟下去。继而,伸手招呼着宝颐道:“来,坐到娘身边来。”

宝颐放下手中茶杯,移步过去。母女两人携手同坐,江元氏那张微胖的脸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分外慈祥。“宝颐,自从你们回来之后,家里面热闹多了。”

宝颐心知母亲不想让自己有负担,微微一笑道:“娘,孩儿不好,让你们操心了。”

江元氏摇头道:“当娘的,为自己孩子操心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再说,你和王女婿这段时间,过得也不容易啊。想来,他突然知道。。。。”她的话说的一半,没再提起那些太敏感地字眼。

江元氏虽然对自己的女婿略有失望,但他毕竟是无辜的。上一辈人的错误,不该惩罚在他的身上。而且她一直认为只要女儿能过得好,其他的就不重要了。所以,她信得过王仲熙、便信得过自己女儿的选择。

“好宝宝,你看。”莺歌一边指着院子里停着的小鸟,一边哄弄着怀中的小郡主。

小郡主被包裹的严严实实,一张红润润地小脸,瞪着眼睛看着地上蹦蹦跳跳的麻雀,忽地咧嘴一笑,露出刚刚长出了小牙。

相处的时间越长,莺歌就越加的喜欢小郡主。这孩子有一种与生带来的贵气,而且,五官长得也十分精致。只是每每想到,她迟早都要被亲生父母接走,免不了心里难受。

小郡主看过了麻雀,扭头冲着莺歌“依依呀呀”地嘀咕起来,她还不会说话,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莺歌不禁抱紧了小郡主,下巴抵在她的头上,柔声道:“宝宝是不是饿了?”说完,便回屋净了手取来刚熬好的奶粥,和用苹果捣成了果泥。

宝颐过来的时候,正瞧见了莺歌在一口一口地喂她,便笑呵呵地站在原地没进去。

莺歌无意间抬头,一见是她,笑道:“大小姐,您快进来。”说完,抱起小郡主迎了上来。

小郡主眼睛却一直紧盯着桌上的吃的,有些不满地伸出小手。

宝颐笑道:“不用招呼我,先给孩子喂饭吧。”

吃饱了的小郡主,便歪在莺歌的怀中犯起了迷糊。果然,没过多一会就睡着了。

莺歌小心翼翼地将她抱到床上,继而回来坐在和宝颐边聊天边喝茶。

莺歌正是害喜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不能闻。这些天下来,整个人不但没胖,反而又瘦了不少。

宝颐不免担心道:“你这样还得照顾孩子,身体会吃不消的。”

“我没事,真的。”莺歌故作精神地笑了笑,其实,她已经好久没睡过安稳觉了。

宝颐深知她喜爱小郡主,可是,也要考虑到她的情况,怀孕的人,切不可太过操劳,否则对胎儿会产生极不好的影响。

想到这里,宝颐不由心生惭愧,原本是她自己答应要照顾小郡主的。可到头来最受累的人,却是莺歌。

“这时候,可由不得你逞强。”宝颐一脸认真道:“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可不能对不起肚子里的小侄子。”

莺歌闻言,微微红了脸道:“真的不碍事的,有那孩子在,我好歹也有了个伴儿。”

宝颐想了想道:“孩子我来照顾好了,你什么想看我马上叫人给你抱来。”

莺歌闻言,稍有几分犹豫,很是无奈地点了点头。宝颐的话说的很对,眼看着自己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怎么能继续照顾孩子。

宝颐见她答应,忙握了握她的手道:“你好好养胎,有什么事儿只管找我。”

莺歌看着床上的小郡主,着实地不舍了好一会。又怕宝颐嫌自己矫情,便亲自收拾了一些贴身地小衣,一并由着宝颐带了回去。

宝颐虽对照顾孩子一窍不通,可毕竟自己是在家里,有母亲随时可以帮忙,所以不会太困难。只是,事情很少会如预想的那么简单。

王家旧宅。

吴妈妈挣扎地从床上站了起来,身上的伤还没有长好,所以她每走一步都十分地小心。周围地丫鬟婆子们都也不敢过来扶她,只静静地低着头,等候太夫人的吩咐。

太夫人板着一张脸,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其他人都下去。她看着吴妈妈;过了半晌才道:“是你送宛儿出家的?”

吴妈妈没有跪下,依旧站得直直的,回道:“出家是宛儿小姐自己的决定。”

太夫人脸色微变地瞪着她,“能瞒着我这么多年,看来,平时我真是小看你了。”

吴妈妈闻言,却一句话也没有再说。只是整了整自己的一副,朝着太夫人连拜了三拜。不管怎样,太夫人沈都对她有恩。

“你这是干什么?”太夫人问道。

“夫人对奴婢有恩,当家若不是您收留了一无所有的奴婢,奴婢也不会活到现在。”此时,吴妈**语气十分真诚。

太夫人看着她的样子;微微一皱眉头:“好啊,既然你知道这些,为什么还要骗我,为什么还要帮宛儿装死。”

吴妈妈淡淡道:“当年那种情形,宛儿小姐就算没死,她也不会留在王家的。奴婢,只是想她找了一处安身立命的地方。”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五十章 年夜饭

第五十章 年夜饭

“安身立命”太夫人显然对这四个字分外的敏感,却并没有说一句斥责的话。因为现在的情况,并不是斥责几句就能了结的。

宝颐临走时说过,想请太夫人同意将吴妈妈拨给自己,暂时和她们一起住在江家。当时,吴妈妈身上的伤还没好,所以,太夫人答应让她晚几天再过去。

吴妈妈以为太夫人不会饶了自己,却没想到太夫人会同意让她继续伺候仲熙少爷。

太夫人声音低沉道:“要是按我的意思,早叫人把你打个半死丢出去喂狗了。不过,宝颐既然肯为你求情,我就再给你一次机会。”

吴妈妈依然低垂头道:”多谢老夫人,奴婢这就下去准备。”

太夫人轻哼一声道:“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吴妈妈恭恭敬敬地太夫人行了礼,方才一瘸一拐地走出了房间。待到江家的时候,已是未时了。

宝颐对她十分照顾,吩咐她先好好休息几天,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江家的下人不多,东方两院加起来也不过十个人而已。如此简单的人际关系,吴妈妈自然驾轻就熟,不费吹灰之力。

临近除夕,江家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各院各户都贴上了火红的窗花。因为,王仲熙能写得一手好字,所以,宝颐便把写春联的重任一并交给了他。

过节期间,家中的厨房总是忙碌的。黄油米糕和油炸年糕都是要提前做好的。这会,宝颐一进来便闻到浓重的油烟味。灶台前,江元氏围着粗布围裙,拿着又长又粗地竹筷子,时不时翻滚着油锅中的年糕。

“宝颐,这里味道太重,你别进来了。”江元氏抬眼看她,摆摆手道。

宝颐一听,很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家中人人都在忙,自己怎么能够偷懒呢?

这会,吴妈妈端来一盘刚刚炸好的年糕,递给她道:“三少奶奶,这是刚刚出锅的。你拿过去跟三少爷尝一尝吧。”说完,便将托盘往她的手中一送。

宝颐连忙接过,扫了一眼早已没了下脚地儿的厨房,略显无奈。

丫鬟跟着掀起帘子道:“大小姐,这里交给我们就行了。”

刚刚炸好的年糕,香脆绵甜,宝颐拣了一块儿吹了吹,喂给还在奋笔疾书的王仲熙。

“嗯。。”王仲熙握着毛笔,露出一个大大满足的表情,细细地咀嚼起来。

许是,闻见了炸年糕的香味,正在床上爬来爬去的小郡主,也不由眼巴巴地望过来。

宝颐顿时被她憨态可掬的模样给逗笑了,用手绢擦了擦手,走过去把她抱在怀中,含笑道:“哎呦,你也馋了是不是?”

小郡主咕哝着一下嘴,抬头望着宝颐,有望了望桌上的年糕,伊呀呀地说了句话。

王仲熙也忍不住逗她,点了点她的小鼻子道:“小机灵,什么好吃的也瞒不过你。”说完,他看看宝颐道:“分一块儿小的给她尝尝吧。”

宝颐闻言,挑眉笑道:“那可不行,她才有几颗牙啊?吃完该噎着了。”

王仲熙也跟着笑,“呵呵,说得也是。”

小郡主窝在宝颐的怀里,东看看西看看,只见她们两人吃得不亦乐乎的模样,故作不满地“哼哼”了几声。

宝颐抱着她亲热了一番,方才重新将她放回床上,陪着一起玩布偶娃娃。这时候,小孩子的玩具还是蛮匮乏的。除了拨浪鼓,糖人儿就是布老虎什么的。有一天,宝颐突然奇想,特意找了些零星的花碎片和棉花,亲手做了一个布偶娃娃。

还记得,王仲熙第一次看着娃娃的时候,指着她头上一溜溜黄色的布条,纳闷道:“这是什么啊?”

宝颐嗤一声笑了出来道:“那是头发啊?”

“黄色的?”王仲熙显然跟不上她的思维,更加不解道:“你年纪不大,怎么有这么多的奇怪想法。”

宝颐微微摇头,将这件事一笑化之。幸好,这个布偶娃娃倒是很受小郡主的喜欢,每天都几乎抓在手中摆弄一阵。

王仲熙写完“国泰民安”四个字之后,好似想起什么,扭头看着宝颐轻声道:“宁王听说已经被判了。”

宝颐闻言,笑容淡了几分,然后叹道:“这是早晚的事。举兵谋反的罪行,任谁也活不成的。”

王仲熙微微点了点头道:“那这孩子怎么办?以后会有人照顾她吗?”

宝颐轻轻地摸着小郡主身上的小衣,淡淡道:“也许有,也许没有。”作为宁王的余党,贺晨就算能活下来,也得隐姓埋名,东躲西藏的活一辈子。若是再带上小郡主,恐怕情况还会更糟。

“我想过了,这孩子是宁王仅剩的骨血,王妃身前也对我有恩。于情于理,我都该好好照顾她,哪怕是一辈子。”宝颐稍微顿了顿,望向王仲熙道:“你也愿意的,是不是?”

王仲熙放下手中的笔,点了点头:“嗯。”

这时,原本还摆弄着娃娃的小郡主,忽地抬起头,眨了眨大眼睛冲着宝颐甜甜地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三十儿一早,挨家挨户都敞开大门,每个人眉眼间都染了节日的喜气,朝着周围的邻居拱一拱手,欢喜道声:“过年好啊,恭喜发财。”巷子的里外,聚着一群半大的小孩儿,时不时地放几个花炮,惹得孩童们一阵地嬉笑尖叫。

此时,家中的晚辈站成一排,恭恭敬敬的给长辈们行礼问安。江海和江元氏不由乐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笑纹,也跟着越来越深。忙乎了整整一年,大家都期盼着能热闹喧哗过个节。所以,就连平时爱挑刺儿的江吴氏,也露出难得的满脸笑容,拉着大伙儿说了不少吉祥如意的好话。

除夕这天,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年夜饭了。傍晚的时候,映着外头铺天盖地的鞭炮声,江家的正厅里摆了满满一大桌的美食佳肴。

许是,因为宝颐和王仲熙陪着一起过节。今年,江家的年夜饭极其丰盛,最显眼的还是桌子中间摆的那道鱼跃龙门。

年夜饭时,每家每户都要吃豆腐和鱼,取其谐音的意思“富裕”,继而寓意来年的生活富足。

宝颐看着桌上的菜,不由望向了侯在旁边的吴妈妈,没想到她还有这么厉害的厨艺。这时,王仲熙稍微凑到她的耳边道:“吴妈,年轻时可是官宦人家的厨娘呢。”

宝颐闻言,不禁暗暗点头,心想:难怪,吴妈妈给人的气质都是很不一样,原来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须臾,江海举杯笑道:“过去这一年,大家伙儿都辛苦了。不过,来年咱们还得再接再厉才行。。来来来,咱们先干一杯。”

众人闻言,不论男女老少赶忙都端起酒杯,纷纷附和道:“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席间,江海对王仲熙十分关注,这段时间,爷俩相处地好得不得了。“好女婿啊,今儿你可得陪我喝个尽兴,来来来。”

王仲熙自然笑呵呵地应了,他第一次离家过年,却感受到了江家人给自己带来的浓浓温暖。

众人围坐着吃了年夜饭,大家都不免多了喝两杯。其中,莺歌因为嗜酸,而让大家推测是男孩儿,江风生醉红着脸,掩饰不住眼中的兴奋,话也不由多了起来。

宝颐含笑打量了他几眼,觉得他自从纳了莺歌之后,似乎比原来开朗了不少。

江吴氏一听怀的是男孩,破天荒地第一次主动和莺歌说了话。话里话外,无疑都是让她保重身子,给江家添一个白白胖胖的孙子。许是大过节的,又气氛极好,江吴氏忽地将自己的玉镯子撸了下来,顺势戴在了莺歌的手上。

莺歌顿时一惊,看着江吴氏好半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江吴氏见此,“噗嗤”地笑了出来,抬手点了点莺歌的脑袋道:“瞧瞧你那模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