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第一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凤玲闻言,十分温柔睇他一眼,微微一笑。
王文轩是早产儿,身子较弱且一味地爱哭闹。平日里真是忙坏了江凤玲,幸好,身边的奶娘是个老道儿的人,照顾孩子很有一套,方才让她轻松了不少。
王文轩的哭声渐渐止住,小嘴咕哝了几下,继而又沉沉地睡了过去。
江凤玲趁势让奶娘将他抱了下去,一切妥帖。再看看,身边的王仲宣已然半倚着睡了过去。
如此折腾了一番,王仲宣次日起来时,不禁神情困乏。用过早饭之后,太夫人突然派人来叫,他便连歇都没歇,就赶忙过去了。
刚一进屋,王仲宣就感觉出气氛不对劲儿。太夫人端坐一旁左手按在心口,神情严肃,右手把玩着自己的黑玉佛珠,一扣一扣的顺下去。王中庭也是板着一张脸,眉间写着一个“川”字,双手摸索着自己袖口上的花纹。
而这会宝颐也在,不用说,她也是一脸的忧心忡忡。
“出什么事了吗?”王仲宣心下思忖,开口道。
王中庭闻言,重重地叹息一声道:“咱们惹上麻烦了。”
王仲宣不解道:“父亲,到底是什么麻烦?”
“宁王谋反,咱们也被人盯上了。”王中庭轻轻地咳了一声,接着道:“恐怕,以后都要不太平了。”
王仲宣乍然变色,忙道:“此话怎讲,您是这么知道的?”
王中庭抬手指了指宝颐的方向,没再言语。
“弟妹,你说说看。”王仲宣侧首望向她,焦急问道。
宝颐闻言,一时语塞,心想这其中的缘故,我可以告诉他么?万一说起贾醉春的事情,他会相信情由始末吗?
幸好,此时的太夫人捻着手中的佛珠,开口道:“我决定了,全家先离开一阵子避避风头。待到宁王的事情平息了,再做其他的打算。”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而宝颐更没想到太夫人竟会如此地相信自己。
“娘,哪能说走就走啊?”王中庭神气有些不愿意,接口道:“而且,这家中里里外外还有多少的事呢?”
太夫人拂袖起身,似语重心长道:“有多少事也得走,城中如今乱成这样,只怕会惹更大的事端。我绝不能让王家冒这个险。”
王中庭听罢,似乎还有话想说,却被太夫人打断道:“仲宣,你进今天去铺子结账,给伙计们多算一个月得工钱,告诉他们在家安心等着,咱们过一阵子肯定重新开工。还有,不要再接货单了,把手头的配完,就赶紧结账换一些银票和细银回来。”
王仲宣闻言,一时有些茫然,“奶奶,这。。。。”
太夫人见他还犹豫,不禁眉尖紧蹙,低声道:“别啰嗦了,赶紧快去快回吧。”
王仲宣领了话,只得与太夫人告辞。待他走出院子。
太夫人见他走后,又转向王中庭道:“你也别坐着了,赶紧去帮帮儿子的忙。”
王中庭无奈地叹一口气,打心里是真不愿意走。可是,老太太这会是铁了心,谁也劝不住。
王中庭缓缓走到院子,正好遇上了管事的周三渠,连忙吩咐道:“周管家,赶紧把家中的贵重物品归置归置。”
周三渠闻言,吸了吸鼻子不解道:“老爷,您是不是要找什么东西啊?”
王中庭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愤愤道:“找什么东西?少说废话,赶紧归置去。”
PS:求收藏 订阅 推荐 粉红 请各位多多支持~~柒柒灰常谢谢大家~~(*^__^*)~~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四十一章 离城(下)
第四十一章 离城(下)
太夫人的决定,显然引起了家中上下的不解和忧虑。私底下大家都议论纷纷,特别是王苏氏一脸的不可置信,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望向身旁的丫鬟道:“什么?你再说一遍。”
丫鬟赶忙回道:“太夫人发话了,三天之后启程。”
王苏氏闻言,赌气似地把首饰盒子往前一推,小声道:“真是越老越糊涂,三天让我怎么收拾
丫鬟在旁闻此,微微低头,暗道,还真当自己的是太太了,就你那几件子寒酸家当,归置起来连半天的功夫都用不了。
王苏氏平时就愿意胡思乱想,这回的事情,无疑又给她提供了不少盘算的空间。须臾,她便有些坐不住了,匆匆赶去了前院找王仲甫叙话。
自打入冬之后,王仲甫身子就有些不济。因为他从小体弱多病,所以,家里人也并没有太在意。大*奶吩咐郎中给他开了几副补药,让他每日好生休养。
“二少爷,二姨娘来了。”丫鬟悄然走到他的床边,轻声道。
王仲甫闻言,微微蹙眉,赶忙躺回到床上道:“出去就二姨娘说我睡了,快去快去。”说完,将被子盖在身上,偏过头去装睡。
可是,王苏氏哪里会这么轻易回去,她还有满肚子的埋怨要和自己的儿子说呢。
丫鬟根本拦不住她,王苏氏瞧着蒙头大睡的儿子,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哎呦,这都什么时候了?亏你心大的还能睡着?”说完,行至到王仲甫的床边,推一推他,道:“快起来,姨娘我有事跟你商量。”
王仲甫无奈地咳了一声儿,只得起身向着她施了礼,问了安。
“老太太说要搬家,搬家啊?”王苏氏故意夸张大声道。
王仲甫望了她一眼,无奈道:“姨娘,太夫人没说要搬家,只是暂时出城住一段时间。”
“怎么不是搬家?所有的贵重物品都归置到一起了。”王苏氏想一想道:“我看着架势,恐怕是以后都不回来了。”
“姨娘,这种话可不能乱说。”王仲甫又咳嗽了一声,淡淡道:“再说,太夫人和父亲一定会有安排的。”他深知这次的事情小不了,不然家里人也不会如此大费周章。
王苏氏见他,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略觉尴尬道:“算了算了,我也不和你说了。真是白费劲。”说完,径直起身就要走。
王仲甫望着她的背影,轻轻地叹了口气,猜测王苏氏肯定还会去找其他人问的。
果然,王苏氏一路去往东院,碰巧看见江凤玲吩咐下人收拾东西。
“大少奶奶正忙呢。”王苏氏含笑道。
江凤玲见她,略牵了牵唇角算是一笑,淡淡道:“二姨娘来了。”原本,她对王苏氏还是很客气的,只是相处时间长了,越发觉得她这人讨厌了。
江凤玲转身吩咐了几句,便陪着王苏氏一起落座喝茶。
王苏氏看向江凤玲,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少爷,没和你说说出城的事?”
江凤玲神色如常,淡淡道:“倒也没怎么细说。许是,宁王的事情闹得,城中一直不太平,我想出去避一避也好。”
王苏氏闻言,点一点头道:“说来也是。”心里暗道,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看来你们谁也不愿意告诉我。
江凤玲见她还盯着自己,不由取茶来吃了一口道:“二姨娘,今日这么有空,可是东西都归置好了?”
王苏氏摆摆手道:“我那些个家当有什么好收拾,都是不值钱得东西。”
江凤玲闻言,知她又在和自己哭穷,别过头望向忙碌的外间,没再接话。
须臾,门外的丫鬟进来道:“大少奶奶,还有几件瓷器,请您看看要不要带上?”
江凤玲闻言,顺势起身道:“我这就过去。”说完,她扭身冲着王苏氏,微微颌首,道:“二姨娘,我还有事不能陪您了。”
王苏氏知道自己是一个闲人,也不好再耽误人家。随即,满面堆笑道:“呦,你忙着。我也还有些事要办。”
江凤玲吩咐下人出去送送她,待见王苏氏出了屋,方才扭头望了一眼身边的丫鬟,开口道:“你还算机灵啊。”
那丫鬟闻言,垂头称是,回道:“奴婢记得您说过的,只要喝完了茶就过来叫您。”
江凤玲听罢,摆一摆手道:“以后,二姨娘再来,你们只管推说我很忙,就别让她进来了。”现如今,家事繁琐,她实在没功夫陪她兜兜转转传闲话。
这一夜,宝颐翻来覆去一直都没有睡好,心里惦记着太夫人的决定。白天稍早的时候,宝颐曾经问过太夫人,为何这么相信自己的话。
那时,太夫人闻言,似叹非叹地说道:“事关全家人的身家性命,我宁可信其有。”许是,上次的官非,已经让她老人家受了重重地挫折。她不愿也不敢,再让家人有丝毫的差池。
想到这里,宝颐不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谁知,身后的王仲熙并没睡下,听见她的叹气,单手拢住她的肩膀,轻声道:“别担心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宝颐回身,对王仲熙绽开一抹歉意的浅笑,温和道,“你还没睡?”
王仲熙淡然一笑,微微阖眼道:“许是,白天睡得多了吧。”
两人沉默了片刻,王仲熙才开口道:“想想出城也好,我们可以回去清徐县小住,也好让你多回娘家看看。”
虽然,王家在太原城中发迹,但也是清徐县的本家。
宝颐闻言,轻轻地“嗯”了一声,随即,自己往王仲熙的怀中靠了靠。至此,两人相拥而眠,一夜无话。
搬家是一件十分繁琐的事情。当天一早,管事周三渠将家中的下人都集中在院中,他们其中有的人可以一起离开,有的人只能领了工钱,出去再谋生路。
周三渠清一清嗓子,大声道:“大家伙都听好了,太夫人和老爷过些日子就会回来。到时候,还要你们回来伺候着,所以,领了工钱的也难过,暂时先在外面找个活计做。”
那些领了钱的伙计,各自都耷拉着脑袋,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这年头,找一处长工并不容易,而且,王家的工钱一直很公道。
这时,有几个小丫鬟哭哭啼啼地跪在周三渠的面前,哽咽道:“周管事,求您帮跟太夫人说说,把奴婢也带上吧。奴婢不想走。。。”
周三渠神情十分地为难,手中掐着她们的卖身契,叹了口气道:“你们留不下,还是拿好卖身契回家吧。”按理说,这么丫鬟能拿回卖身契出府,应该高兴才对啊。只是,周三渠明白,她们大都是一些贫苦之家的闺女。既然能被卖入府内,这番回去以后,保不齐还会家里卖了。
当初,她们进王家的时候,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而如今已经快要二十了。若是回去,肯定要被随便指一户人家嫁了。
“你们回去给父母都说一声,太夫人只是回乡祭祖,很快就回来。”周三渠微微蹙眉,将卖身契都塞给了她们,继而摆摆手道:“起来吧,都起来吧。”
须臾,周三渠遣散了下人,又吩咐下人将房子里有现成的家具统统都用粗布遮住。这些家什太笨重,搬来搬去费时费力,太夫人将大部分都留下了。如今,王家的宅院要空下了,周三渠安排了十个家丁分为两组,各领着两只大狼狗看家护院。
虽然,大家都没带什么大物件,可搬家的马车还是装了足足有十余车。打眼看过去,竟然好似一行小商队。
不过,王家好歹在城中也是有些名气的人家。想悄悄地把家搬了,又不走漏消息,一定是不可能的。结果,在搬家的前一天,门外络绎不绝地来了不少亲朋旧邻来串门。
众人一见太夫人和王中庭,都是一句话:“王老爷,你们要搬家啊?”
“啊,不是不是。”王中庭自然准备一番说辞应对。推说是老夫人日日想念故乡,只想要找一处地方静养静养。
众人闻此,当然知道是客气话,却也没再多问。只是,再一并出了府之后,三两同行地小声议论。大多数的人都猜测,是因为上次的官非,让王家人害怕了,所以回到老家避一避晦气。
至于,一品堂暂时停业十天,只带王家人到达清徐县之后,再做其他的安排。
临走时,宝颐抽空去了一趟袖子胡同。因为,她害怕牵连柳氏一家,继而将安排莺歌跟着江风生一道返回清徐县,而小郡主自然也一起同行。
不过,由于时间紧迫,宝颐没能找得见贺晨,只能留了一封信给柳氏,让她代交给日后上门寻人的贺晨。
车队离城那日,天空上忽然下起了飘忽的小雪,大*奶坐在平顶马车之中,掀起帘子的一角,微微叹气道:“也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回来?”
身旁的太夫人闻言,目光淡淡从大*奶的面庞上滑过,开口道:“只要全家人再一起平平安安,在哪里都无所谓。”
PS:求收藏 订阅 推荐 粉红 请各位多多支持~~柒柒灰常谢谢大家~~(*^__^*)~~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四十二章 小年夜(上)
第四十二章 小年夜(上)
王家的车队走了整整五天,一路上受尽风寒和颠簸,以至于到达清徐县时,每个人都困乏不堪,精疲力尽。
抬眼望去,窗外熟悉的街道和建筑,让宝颐的心里多了几分踏实。
王家在县中有一处旧宅,地方不大,略显古朴。想当年,王家祖辈就是在这里一点点将生意买卖做大。
太夫人想着心事走下马车,守在门前的一位白发老头,佝偻着后背颤颤巍巍地走过来。
“你是安伯吧?”太夫人微微凝神问道。
白发老头闻言,恭顺地点一点头道:“夫人,你还记得老奴啊。”
说来,安伯是王家的老管事。当初,太夫人刚嫁进王家的时候,他就在这里当差了。后来,王家发迹便举家迁移到了太原。而安伯则自愿留下来,守着王家的这座旧宅院。
安伯带着自己的小儿子,这一守就是三十年。
旧宅分为东西两院,一共有将近二十来间的屋子。按着规矩长辈们居东,晚辈居西。一大家子人就在这里安置了下来。
由于久未住人,屋子里面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随行的丫鬟和小厮,将主卧和正厅统统都打扫了一番。开窗通气,摆置家具,铺床更褥。
到了掌灯的时候,房里生了一盆炭,暖融融的。吴妈妈将服侍着满脸倦容地太夫人上了炕,端来热茶。
太夫人抬手接过她递来的热茶轻轻地呷了一口,疲惫的歪向了自己身后的迎枕上。
吴妈妈跟着轻声道:“老太太,要不要先躺会再传饭?”
太夫人微微摆手道:“让他们先吃吧。我今儿没什么胃口。”说完,让吴妈妈用温水给自己擦拭了脸,便上了炕悠然入睡。
不知过了多久,太夫人迷迷糊糊中似乎听到了有人在外面小声嚷嚷。
太夫人微微皱了眉,正想起身唤人过去看看,便见吴妈妈欠身进来,低声道:“老太太,您醒了?”
“外面是什么声音啊?”
“回老太太的话,有个丫鬟手脚笨,摔坏了东西,被管事的妈妈骂了几句。”吴妈妈轻声回道。
太夫人面色如常,淡淡道:“告诉她们都下去吧,有什么活儿明天再做。”
吴妈妈领了话,赶忙回身出去,吩咐了院里院外的人,统统下去歇着。
次日一早,天还只是蒙蒙亮,院子里,几个丫鬟拿着半人多高的竹扫帚扫雪,看见宝颐走出来,忙上前轻声道:“三少奶奶,这天还没透亮,奴婢去给你提盏灯来吧。”
宝颐摆摆手道:“不用了,你们干活吧。”
丫鬟闻言,曲膝行了个礼,继续低下头扫地。
宝颐特意起个大早,就是想要亲自准备今天的早饭。随行的下人之中,只有一个是厨娘,单凭她自己张罗这么大家子人,肯定是很勉强的。
厨房位于后宅的东南角,宝颐走了好一会儿才看见那间平整的屋子。厨娘名叫张氏,今年四十出头,平日里大家都唤她做张妈妈。
此时,张妈妈正灰头土脸地蹲在炉灶前生火,这里的炉灶,已有几十年没用过了,里面不免有些潮湿。
宝颐推门进来,张妈妈略显局促地站起身来,低头道:“三少奶奶,您怎么过来了?”
宝颐见她脸上的灰迹,含笑道:“我来帮忙做早饭。”说完,挽起袖口就要去拿水瓢。
“三少奶奶,您。。这可使不得,使不得的。”张妈妈一边摇头一边接下她的手中的水瓢,“这地方杂乱的很,千万别碰脏了您的衣裳。”
宝颐微微一笑道:“就你一个人忙乎,我得什么时候才能吃上饭啊?”说完,她的目光落在冒着烟气的炉灶,接着道:“瞧瞧,你这火才刚刚点上。”
张妈妈闻言,神情有些惭愧,低头道:“原先,帮手的丫鬟都没跟来,奴婢只能。。。”
“好了,时间不多了,赶紧开始做吧。”宝颐打断她的话,吩咐她赶紧给自己帮忙。
须臾,双喜也赶了过来帮手,宝颐见她,问道:“三爷起床了吗?”
双喜点了点头,接过她手中的青菜,回道:“三爷刚刚睡醒,宝珠姐正伺候着他洗漱呢。”
宝颐闻言,不禁加快了手中的速度,赶忙将搅好地鸡蛋羹放进蒸笼。
三人一直忙到天色将明,太夫人房里的丫鬟萍儿过来传饭,待见宝颐正在切菜,十分意外道:“三少奶奶,您怎么下厨房来了?”
宝颐抬头看了她一眼,并没答话,只盘算着还差这最后一道菜没好。
萍儿见状,自然也不敢磨蹭,匆匆赶回去给吴妈妈回话。
吴妈妈听罢,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赞赏地微笑。回身进屋,端起一旁小几上的茶盅,递给梳好头地太夫人道:“今儿的早饭,是三少奶奶亲自做的。”
“哦?”太夫人眉眼一扬,表情甚是意外。
吴妈妈在旁,接着道:“萍儿刚从厨房回来,说是三少奶奶正在忙着呢。”
太夫人笑着点了点头,转身道:“难得那孩子有这般心思,你过去告诉告诉一声,让全家人都来我这儿用饭吧。”
搬迁过后,这还是第一次全家人聚在一处用饭。以前,大家都是各有各的院落,各有各的丫鬟妈妈,加上来来回回的繁琐,几乎很少这样。
鸡蛋羹,卤味拼盘、香菇肉粥,什锦素面,还有刚出锅的糖三角和豆沙包,虽然不太丰盛,却搭配很有食欲。
其实,宝颐并不擅长烹饪,好在这几样都是家常菜,用不着刻意去追求功夫手艺。
太夫人走到主位上坐下,抬眼看着桌上摆满的菜,微笑望向大家,温和道:“人都到齐了,都坐吧。”
大家闻言,向她稍微欠了欠身,继而纷纷落座。
“好香啊”王仲熙故意夸张地抽了抽鼻子,含笑道:“没想到,你的手艺这么好。”
宝颐忙偷偷拉了拉王仲熙的衣袖,轻声地提醒他:“你先尝尝再说。”
太夫人尝过了一口肉粥,跟着含笑道:“这个香菇肉粥不错,味道特别香浓。”说完,又望向宝颐,赞许道:“今日真是辛苦你了。”
宝颐闻言,不觉垂下眼帘道:“难得太夫人不嫌弃,宝颐这手不入流的厨艺。”
饭后,太夫人将宝颐留下来说话,便嘱咐吴妈妈拿出一袋银子,递给她道:“过几天就是小年夜了。我看今年就由你置办吧。”
宝颐一愣,随即接过银子,回礼道:“是,孩儿一定尽心尽力。”
太夫人闻言,脸上浮出了淡淡的笑容。“你也不用太费心,只多备几个菜色,全家人一起热闹热闹便可。”
宝颐应了一声是,太夫人想了想,接着道:“需要人手的话,你只管找吴妈妈商量。”因为收拾屋子,这两天家里的人手肯定不会够用。
晌午的时候,温柔正打算出门办点事情,再回来和厨娘与预定小年夜的菜色。不料,她还未来得及出门,便见厨娘张妈妈便来找她。而且,她还抽空亲自列了一张单子,那上面写着家里每个人都什么忌口和偏好。
宝颐瞧了,不禁对张妈妈刮目相看,看来做厨娘也是一份十分考究的职业。
稍晚的时候,宝颐乘车赶往大江园,正好碰上堂哥江风生回来的马车。他们二人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暂歇在铺里。
这会,莺歌抱着小郡主坐在店里,引得不少媳妇婆子过来张望,她们看着小郡主,不禁都是赞许道:“这女娃娃真是漂亮,恨不得让人揉进眼里都不嫌疼。”
宝颐见状,赶忙陪着莺歌一同进了内间,轻声道:“这孩子,恐怕一时半会还送不回去。”
莺歌笑了笑,欣然回道:“大小姐,您就放心吧,这孩子这么招人喜欢,要是真的送回去,我还舍不得呢。”说完,她低头亲了亲小郡主的脸蛋,惹得她依依呀呀了一阵。
许是,自己也要当母亲的缘故,莺歌对小郡主十分地怜惜疼爱,只是,她还尚不知道,自己怀中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是一位落难的郡主。
这会,江风生也掀起帘子进来,望向宝颐笑道:“堂妹既然来了,就一起同我们回家里看看吧。马车都套好了。”
宝颐想了想,点头道:“也好。”要不然,她自己也有些不放心。
不过,他们谁也没想到,江吴氏派人守在大门口,待见江风生携着莺歌回来,便气冲冲地迎了出来。
“好啊你还真把她给找回来了。”江吴氏没注意到后面的宝颐,只是抬手指着莺歌的鼻子道:“小蹄子,你。。。从哪里来的孩子啊?”
“二婶,稍安勿躁。有什么话,咱们进去说不行吗?”这时,宝颐在旁轻声提了一句。
江吴氏闻言转头看去,待见是江宝颐也在,脸上不免有些尴尬地勾出一抹浅笑,问道:“你也回来了?”
自从,上次江淮出糗之后,江吴氏对宝颐显然客气了不少。不过,她的心底还是不服气的,只是忍住不好发作而已。
PS:求收藏 订阅 推荐 粉红 请各位多多支持~~柒柒非常感谢大家了~~(*^__^*)~~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四十二章 小年夜(下)
第四十二章 小年夜(下)
眼看就要过小年了,江家里外没有丝毫喜庆的气氛。待见到宝颐,院子里的下人都面露喜色,特别是小春,笑盈盈道:“大小姐,可把您给盼回来了。”
宝颐微微一笑,领着堂哥堂嫂一同往正厅走去。屋中烧着一盆火炭,暖融融的。江元氏猛地站起来,还未顾得上多问,便将宝颐搂进自己的怀里,温声道:“我刚刚还念叨你呢。”
母女二人执手而立,江元氏瞧见一旁的莺歌和她怀中的襁褓,十分意外道:“你们一起回来的?”
话音刚落,莺歌便抱着孩子,跪在地上连连碰头道:“大*奶,奴婢错了,不敢擅自离家出走。”她还算懂事,没当着大伙儿的面,说出当日自己被赶出家门的情形。
江元氏瞥了一眼江吴氏,隐约也能这其中的缘由来。她扭头望向宝颐道:“你怎么寻着她的?风生找遍了县中,都没半点消息呢。”
宝颐闻言,先是瞧了一眼江吴氏,随即回道:“噢,说来也巧。我们是在太原城遇上的。”
江元氏轻轻地点了点头,继而对地上的莺歌道:“你可不许再跑了,往后要好好过日子。”
莺歌垂了头,脸色含愧,低声道:“是,奴婢知道了。”
“你记着就好。快起来吧。”
这时,旁边的江风生赶忙伸手过去扶她,同时,两人交会了一个安心的眼神。
江吴氏见此,心里很是不甘,数落起儿子道:“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她一个人站不起吗?还用你扶着吗?”
江风生联想到莺歌之前受的委屈,目光里顿时多了一份埋怨,站起来叹气道:“娘,莺歌已经有身孕了,您就别再挑刺儿了。”
“啊?”江吴氏闻言,乐也不是气也不是,只得没趣地摆一摆手,没心情去刁难莺歌了。
一提到孩子,江元氏瞧瞧莺歌怀中的孩子,眼眸一亮道:“这孩子是谁家的啊?”
宝颐温和的道:“噢,这是我一位朋友家里的孩子,因为他们夫妻二人有急事出门,方才交给我照看一阵子。”
江元氏伸出手,示意莺歌把孩子递给自己瞧瞧,她低头打量着小郡主,立马赞许道:“哎呦呦,长得真是漂亮啊。”
小郡主一点都不怕生,眨巴着乌溜溜的眼睛,时不时地咧嘴笑一下,引得大家欢笑不已。
宝颐见此,暗自在心里掂量了片刻,觉得小郡主的事还是不能告诉家里人。最先答应帮助贺晨时,她自己也没想到贾醉春会知道。眼下小郡主的事情,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起码不用忧心家里人多口杂,一不小心给说漏了嘴,走漏了风声,于是接着道:“娘,王家的旧宅还没收拾妥当,孩子住着不方便,所以暂时让她跟着你们一起住。好不好?”
江元氏看着小郡主,心里禁不住地喜欢,连忙道:“好,就留下,留下吧。”
说来有十多年了,江家没有出现过小孩子的声音。原本,江元氏还一心惦记着什么时候能抱外孙子,如今,有个小孩儿在身边,倒也能有所慰藉。
宝颐暗自为把小郡主安排好了而松了一口气。现在的她,也只能寄希望于贺晨,希望他能早日过来接小郡主离开。
江吴氏睨了她们一眼,暗道,不过是一个外来的野孩子,瞧把你们给高兴的。随后,她随口说一句“身子不舒服”,便径直起身离去了。
江风生看了看母亲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的莺歌,微微地叹了口气。
江元氏将他们二人面色沉重,温和道:“你母亲就是这样的脾气。不过,看在孩子的份上,她应该不会再难为莺歌的。”
江风生闻言,声音微微低了下去:“我真是不明白,娘为什么就看莺歌她不顺眼呢?”
莺歌跟着心里一酸,赶忙眨了眨眼睛,方才憋住要留下来的眼泪。
宝颐想了想,轻声道:“莺歌,不管怎样,二婶她都是长辈。你就多忍让一些吧。”
这时,门外的小春走进来,俯身道:“大*奶,要不要吩咐厨房摆饭。”
江元氏点了点头,继而望向宝颐温和地问:“你能不能留下来吃饭?”
宝颐婉声道:“今儿恐怕不成,王家还有一大堆事儿等着张罗呢。”
江元氏倒也没强留她,只道:“赶明儿,带王女婿回来坐坐,娘到时候亲自给你们下厨。”
宝颐乖巧地应了一声,有些不舍地告别了家人。
回到王家,房间的门却是大开着的,而且,里面时不时地飘出一阵灰尘来。
宝颐一把掀起帘子进去,马上就被一股子灰尘而呛到。再看屋子里的其他人,都用粗棉布蒙着口鼻,拿着扫帚掸子清理着横梁角落里的积灰。
“三少奶奶,您先别进来,屋子里杂乱的很,仔细弄脏您的衣服。”宝珠赶忙迎了上来,只身护在江宝颐的身前。
宝颐闻言,微微颌首,抬手指了指窗户道:“把窗子也打开吧,空气流通一下,灰尘才走得快。”说完,她有望了望内间,问道:“三爷呢?”
宝珠一边将窗子支起来,一边回道:“三少爷去太夫人那儿了。”
宝颐“恩”了一声,徐徐道:“天黑之前,一定要收拾干净。”
待到太夫人那处,宝颐发觉家里人几乎都聚在了这里。想必,都是等着丫鬟们拾倒屋子呢。
须臾,大*奶有些犹豫地开口道:“老太太,咱什么时候能回太原啊?”
太夫人眉头一皱,低声说:“到时候再定吧。”说完,她又问大*奶道:“怎么?这才刚住了一天,你就想回去了。”
大*奶闻言,强扯出一丝笑容歉然的看向太夫人道:“没有,我只是惦记着家里的生意。”其实,她心里就是搞不懂老太太的心思,放着宽敞舒适的大房子不住,偏偏回来住这种又脏又破的老宅子。
不过,大*奶更猜不透的是,家中竟然没有人反对搬家,每个人都乖乖地收拾东西跟了过来。而且,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